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软件工程原理与实战作业指导书TOC\o"1-2"\h\u28527第1章软件工程概述 334891.1软件工程的定义与目标 3206831.2软件生命周期 378011.3软件工程方法 424220第2章软件需求分析 457892.1需求分析的概念与任务 4270182.2需求获取方法 549682.3需求规格说明书 513197第3章软件设计 5104493.1软件设计原则 5315153.1.1分治原则 652263.1.2抽象原则 6257703.1.3信息隐藏原则 6310583.1.4可复用性原则 6238943.2模块化设计 6298943.2.1模块的定义 6101593.2.2模块的划分 662013.2.3模块的集成 730643.3面向对象设计 7320213.3.1类的定义 7121283.3.2继承与多态 719373.3.3抽象类与接口 729175第4章编码与实现 8228564.1编程规范与技巧 8290484.1.1代码风格 8147074.1.2设计模式 8325314.1.3编程技巧 8102204.2代码质量保障 822744.2.1代码审查 9147034.2.2单元测试 9152784.2.3静态代码分析 937574.3软件实现案例分析 920914.3.1项目背景 913264.3.2编程规范与技巧应用 9201894.3.3代码质量保障措施 1030745第5章软件测试 10205365.1软件测试基础 10226145.1.1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 10109435.1.2软件测试的原则与分类 10242315.2测试方法与策略 10161805.2.1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 11285905.2.2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11212625.2.3等价类划分与边界值分析 11186805.2.4错误推测法与因果图法 11194055.3自动化测试 1119235.3.1自动化测试概述 11291715.3.2自动化测试框架与工具 11233885.3.3自动化测试实施步骤 11247365.3.4自动化测试的优势与挑战 126474第6章软件维护 12120636.1软件维护概述 1288566.2软件维护策略 1230576.2.1预防性维护 1273026.2.2适应性维护 12320236.2.3修复性维护 13317196.2.4完善性维护 13224326.3软件的可维护性 13202046.3.1模块化设计 13206876.3.2统一编码规范 13159346.3.3注重文档编写 13238966.3.4测试与验证 13183736.3.5用户反馈与持续改进 1330587第7章软件项目管理 1322607.1项目管理基础 13274027.1.1项目定义与目标 13231897.1.2项目生命周期 14324187.1.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14232667.2软件项目管理过程 14193547.2.1项目启动 1433227.2.2项目规划 14252047.2.3项目执行 14226957.2.4项目监控与控制 1420087.2.5项目收尾 1491747.3项目风险管理 14303017.3.1风险识别 14250087.3.2风险分析 15132337.3.3风险应对 1529927.3.4风险监控 1515322第8章软件质量保证 15236388.1软件质量概念 1570798.2软件质量模型 1582808.3软件质量保证措施 157052第9章软件工程标准化与规范化 16231769.1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 16262389.1.1软件工程标准 1660909.1.2软件工程规范 17134519.2CMMI简介 17316919.2.1CMMI层次结构 17325689.2.2CMMI评估方法 1752059.3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17138209.3.1ISO9001标准结构 18124149.3.2ISO9001实施步骤 1823364第10章软件工程前沿技术 18870110.1敏捷开发 183043810.1.1敏捷开发的起源与核心原则 181699510.1.2敏捷开发的主要实践方法 182891510.1.3敏捷开发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18898910.2微服务架构 181644910.2.1微服务架构的原理与特点 191801110.2.2微服务架构的优势与挑战 192922710.2.3微服务架构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192875310.3人工智能在软件工程中的应用 193208010.3.1人工智能在自动化测试中的应用 192340910.3.2代码与智能编程 19803110.3.3智能诊断与预测性维护 191217810.4软件工程发展趋势展望 191796910.4.1云原生与容器化技术 192332210.4.2大数据与软件工程 191811010.4.3物联网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应用 19989110.4.4跨界融合与创新趋势下的软件工程发展前景 19第1章软件工程概述1.1软件工程的定义与目标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原理与工程实践来开发、维护软件的科学。它旨在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部署以及维护等方面。软件工程的目标是提高软件的质量、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并使软件系统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1.2软件生命周期软件生命周期是指软件从产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包括以下阶段:(1)需求分析:收集和分析用户需求,明确软件的功能、功能、可靠性等要求。(2)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软件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确定软件的体系结构、模块划分、接口规范等。(3)编码:按照设计文档,采用编程语言编写软件代码。(4)测试:对软件进行功能性、功能、安全性等方面的测试,以保证软件质量。(5)部署:将软件部署到目标环境中,使其正常运行。(6)维护:在软件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功能增强、功能优化、故障排除等维护工作。1.3软件工程方法为了实现软件工程的目标,研究者提出了多种软件工程方法,主要包括:(1)结构化方法:强调需求分析、设计和编码的严格分离,采用模块化、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设计原则,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2)面向对象方法:以对象为基本单位,将数据与操作封装在一起,强调模块的复用性和可扩展性。(3)敏捷方法:提倡快速响应变化、持续迭代和增量开发,以适应需求的变化。(4)形式化方法:采用数学符号和逻辑推理来描述软件需求、设计和实现,以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正确性。(5)基于组件的方法:通过组装预制的软件组件来构建软件系统,以提高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6)服务导向架构(SOA):将软件功能划分为一系列独立、可互操作的服务,以便于在不同系统之间共享和重用。第2章软件需求分析2.1需求分析的概念与任务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目的是理解用户需求,为软件开发提供明确、详细、可靠的需求信息。需求分析的任务包括:(1)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用户希望软件系统能完成哪些任务;(2)确定软件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如功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3)分析系统内外部环境,包括用户、硬件、软件、数据等;(4)建立需求模型,为后续设计与实现提供依据;(5)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以便于开发人员、管理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2.2需求获取方法需求获取是需求分析阶段的关键环节,其主要方法如下:(1)访谈:通过与用户、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期望和关注点;(2)问卷调查:设计有针对性的问卷,收集大量用户的意见和需求;(3)观察法:观察用户在现实环境中的工作过程,以获取实际需求;(4)工作坊:组织用户、开发人员、管理人员等参加的集中讨论会,共同探讨需求问题;(5)原型法:根据初步需求构建软件原型,通过用户反馈不断完善需求;(6)需求挖掘:从现有系统、文档、数据等资源中挖掘潜在需求。2.3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规格说明书(SoftwareRequirementsSpecification,SRS)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核心成果,其内容主要包括:(1)引言:介绍软件系统的背景、目的、范围等;(2)功能需求:详细描述软件系统的各项功能,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等;(3)非功能需求:描述软件系统的功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维护性等非功能需求;(4)用户界面需求:描述用户与系统交互的界面设计要求;(5)数据需求:列出系统中使用的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及数据之间的关系;(6)约束条件:列出影响系统设计、实现和运行的各种约束;(7)系统接口:描述系统与外部系统、硬件、软件等的接口需求;(8)用例分析:通过用例图、用例描述等,展示系统功能的实现过程;(9)需求验证:说明如何验证需求的正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需求规格说明书应具有以下特点:结构清晰、内容详细、表述准确、易于理解。它是开发人员、管理人员和用户之间沟通的重要依据,也是后续软件设计与实现的基础。第3章软件设计3.1软件设计原则软件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为了保证软件设计的质量,以下原则需在设计中予以遵循:3.1.1分治原则分治原则是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简单的问题,然后分别解决这些子问题。在软件设计中,应将大型系统分解为多个模块,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降低系统的复杂性。3.1.2抽象原则抽象原则是指忽略问题的具体细节,关注问题的本质。在软件设计中,可以通过定义抽象数据类型、接口和类来隐藏底层实现细节,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3.1.3信息隐藏原则信息隐藏原则是指在一个模块内包含的信息(数据或方法)对于其他模块是不可见的。这样,当一个模块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其他模块,从而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3.1.4可复用性原则可复用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中尽量使用已有的软件组件,避免重复开发。这样可以提高开发效率,降低软件维护成本。3.2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具有独立的功能和职责。模块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实现系统的高内聚、低耦合。3.2.1模块的定义模块是软件设计的基本单位,具有以下特点:(1)独立性:模块应具备独立的功能,与其他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最小化。(2)可复用性:模块应具备较高的可复用性,以便在不同的系统中重复使用。(3)可维护性:模块应易于理解和修改,便于维护。3.2.2模块的划分模块的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1)功能原则:按照功能划分模块,使每个模块具备明确的职责。(2)信息隐藏原则:保证模块内部的信息对其他模块不可见,降低模块间耦合度。(3)接口原则:模块之间的通信通过接口进行,接口应具备明确的定义和规范。3.2.3模块的集成模块集成是将多个模块组合成一个完整系统。在集成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自顶向下:从顶层模块开始,逐步向下集成各个子模块。(2)逐步求精:在集成过程中,不断优化模块划分和接口设计,提高系统质量。3.3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设计(ObjectOrientedDesign,OOD)是一种基于对象概念的软件设计方法。它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抽象为对象,通过对象的属性和方法来描述问题。3.3.1类的定义类是面向对象设计的基本单位,表示一组具有相同属性和行为的对象。类包含以下元素:(1)类名:表示类的名称,通常采用名词形式。(2)属性:表示类具有的特征,如学生的姓名、年龄等。(3)方法:表示类具有的行为,如学生的学习方法、参加活动等。3.3.2继承与多态继承是面向对象设计的重要特性,它允许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多态是指同一个方法在不同对象上表现出不同的行为。(1)继承:通过继承,子类可以复用父类的属性和方法,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2)多态:多态性允许同一方法在不同对象上具有不同的实现,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3.3.3抽象类与接口抽象类和接口用于定义一组规范,约束类的行为。(1)抽象类:抽象类是一种不能实例化的类,主要用于定义抽象方法和属性。子类必须实现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2)接口:接口用于定义一组规范,类通过实现接口来遵循这些规范。接口主要包含常量和抽象方法。通过面向对象设计,可以提高软件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在实际项目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第4章编码与实现4.1编程规范与技巧编程规范与技巧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基础,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编程规范与技巧:4.1.1代码风格代码风格是指编写代码时所遵循的格式和约定。良好的代码风格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以下是一些建议:(1)使用有意义的变量、函数和类名,遵循命名规范。(2)保持代码缩进一致,推荐使用4个空格或2个空格进行缩进。(3)适当添加空行和注释,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4)遵循编程语言的语法和特性。4.1.2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解决特定问题的一般性解决方案,可以提高代码的可复用性和可维护性。以下是一些建议:(1)熟悉常用的设计模式,如单例、工厂、观察者等。(2)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设计模式。(3)遵循设计模式的原则,如单一职责、开闭原则等。4.1.3编程技巧编程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编写代码,以下是一些建议:(1)利用现代编程语言的特性,如lambda表达式、列表推导等。(2)尽量避免使用全局变量,使用局部变量和参数传递代替。(3)合理使用异常处理,提高程序的健壮性。(4)优化算法,降低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4.2代码质量保障代码质量是衡量软件工程效果的重要指标。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我们保障代码质量:4.2.1代码审查代码审查(CodeReview)是指通过人工检查,发觉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以下是一些建议:(1)建立代码审查制度,保证每个重要修改都经过审查。(2)代码审查应关注代码风格、设计模式、编程技巧等方面。(3)及时反馈审查结果,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4.2.2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是指对软件中最小的可测试单元进行测试。以下是一些建议:(1)为每个函数或方法编写单元测试,保证其功能正确。(2)使用断言来验证测试结果。(3)覆盖各种输入、边界条件和异常情况。(4)自动化单元测试,提高测试效率。4.2.3静态代码分析静态代码分析是指在不运行代码的情况下,对进行分析,查找潜在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1)使用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如SonarQube等。(2)关注代码中的警告和错误,及时修复。(3)定期进行静态代码分析,保证代码质量持续改进。4.3软件实现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软件实现案例,介绍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编程规范与技巧、代码质量保障措施:4.3.1项目背景某企业需开发一款在线协作平台,支持文档编辑、实时通信等功能。4.3.2编程规范与技巧应用(1)代码风格:遵循PEP8(Python编码规范)进行代码编写。(2)设计模式:使用MVC(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进行架构设计,分离视图、逻辑和数据。(3)编程技巧:使用Python的asyncio库实现异步通信,提高系统功能。4.3.3代码质量保障措施(1)代码审查:建立代码审查制度,每个重要修改都经过审查。(2)单元测试:为每个函数和方法编写单元测试,覆盖率超过80%。(3)静态代码分析:使用SonarQube进行静态代码分析,及时修复问题。通过以上措施,该项目在保证代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在线协作平台的功能需求。第5章软件测试5.1软件测试基础5.1.1软件测试的定义与目的软件测试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软件产品进行操作以发觉错误、验证功能、功能等是否满足需求的过程。其目的是保证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风险,提高用户满意度。5.1.2软件测试的原则与分类软件测试应遵循以下原则:(1)尽早进行测试;(2)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需合理分配测试资源;(3)避免测试的盲目性,要有计划地进行;(4)测试用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可复用性;(5)严格执行测试计划,保证测试覆盖率。软件测试可分为以下几类:(1)单元测试;(2)集成测试;(3)系统测试;(4)验收测试;(5)功能测试;(6)安全测试;(7)兼容性测试。5.2测试方法与策略5.2.1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黑盒测试:不考虑内部结构和实现细节,只关注软件功能和功能是否符合需求。白盒测试:基于内部逻辑结构和代码实现,验证软件内部操作是否正确。5.2.2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静态测试:不执行程序代码,通过分析、设计文档等查找潜在错误。动态测试:执行程序代码,通过输入数据、监控输出结果等验证软件功能。5.2.3等价类划分与边界值分析等价类划分:将输入数据的集合划分为若干等价类,从每个等价类中选取一个代表性数据进行测试。边界值分析:针对输入数据的边界值及其附近值进行测试,以发觉潜在错误。5.2.4错误推测法与因果图法错误推测法:根据经验推测可能出现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设计测试用例。因果图法:利用因果图表示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因果关系,测试用例。5.3自动化测试5.3.1自动化测试概述自动化测试是利用软件工具代替人工执行测试用例,提高测试效率、减少测试成本的过程。5.3.2自动化测试框架与工具常见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和工具有:(1)Selenium:用于Web应用自动化测试;(2)JUnit:Java语言的单元测试框架;(3)TestNG:基于Java语言的自动化测试框架;(4)Cucumber:支持行为驱动开发(BDD)的自动化测试工具;(5)RobotFramework:通用自动化测试框架。5.3.3自动化测试实施步骤(1)制定自动化测试计划;(2)选择合适的自动化测试工具;(3)设计自动化测试用例;(4)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5)执行自动化测试;(6)分析测试结果;(7)维护自动化测试用例和脚本。5.3.4自动化测试的优势与挑战优势:(1)提高测试效率,缩短测试周期;(2)降低人工测试成本;(3)提高测试覆盖率;(4)易于回归测试。挑战:(1)自动化测试脚本的维护;(2)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学习和选择;(3)自动化测试用例的设计;(4)自动化测试环境的搭建。第6章软件维护6.1软件维护概述软件维护是指在软件发布后,对其进行修正、改进和优化等一系列活动,以保证软件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满足用户需求、适应环境变化和修复潜在问题。软件维护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延长软件使用寿命、提高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6.2软件维护策略软件维护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6.2.1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在软件出现故障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潜在问题的发生。预防性维护包括:代码审查、设计优化、功能监控和调整等。6.2.2适应性维护适应性维护是指根据用户需求和环境变化,对软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的使用场景。适应性维护主要包括:功能扩展、功能优化、界面调整等。6.2.3修复性维护修复性维护是指针对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发觉的故障和问题,进行定位、分析和修复。修复性维护主要包括:错误修正、漏洞修补、功能完善等。6.2.4完善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是指在软件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软件功能、可靠性和易用性。完善性维护包括:代码重构、功能优化、功能增强等。6.3软件的可维护性软件的可维护性是指软件在维护过程中,能够方便、快速地进行修正、改进和优化。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6.3.1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将软件划分为多个独立、可复用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完成特定的功能。模块化设计有利于降低软件复杂性,提高可维护性。6.3.2统一编码规范统一编码规范是指遵循一定的编码风格和约定,编写清晰、易读、易理解的代码。统一编码规范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6.3.3注重文档编写文档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文档可以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文档应包括:需求文档、设计文档、开发文档、测试文档等。6.3.4测试与验证通过严格的测试与验证,保证软件质量,降低维护成本。测试应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功能测试等。6.3.5用户反馈与持续改进积极收集用户反馈,针对用户需求进行持续改进,提高软件的适应性和可维护性。同时建立完善的用户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第7章软件项目管理7.1项目管理基础7.1.1项目定义与目标项目是指在限定时间、预算和资源等条件下,为实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次性任务。软件项目管理旨在保证软件项目能够按期、按质量、按成本完成。明确项目目标,有助于项目团队集中精力,为成功完成项目奠定基础。7.1.2项目生命周期软件项目生命周期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控与控制、收尾五个阶段。了解项目生命周期,有助于项目管理人员合理安排项目进度,保证项目顺利推进。7.1.3项目管理知识体系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等。掌握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7.2软件项目管理过程7.2.1项目启动项目启动阶段主要包括项目立项、项目目标确定、项目团队组建、项目启动会议等内容。此阶段的关键是明确项目目标,保证项目团队对项目的理解和期望一致。7.2.2项目规划项目规划阶段主要涉及项目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等方面的规划。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有利于项目按照预定的轨迹推进。7.2.3项目执行项目执行阶段是项目实施的核心阶段,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工作。项目团队需紧密协作,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7.2.4项目监控与控制项目监控与控制阶段主要包括项目进度监控、成本控制、质量保证、变更管理等工作。此阶段的关键是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7.2.5项目收尾项目收尾阶段主要包括项目验收、总结、归档等工作。通过项目收尾,总结项目经验教训,为后续项目提供参考。7.3项目风险管理7.3.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指发觉项目中可能影响项目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风险识别应贯穿整个项目过程,保证及时发觉潜在风险。7.3.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析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优先级等,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7.3.3风险应对根据风险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项目的影响。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避免、转移、减轻、接受等。7.3.4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是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跟踪,评估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调整风险应对策略。通过风险监控,保证项目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及时应对,降低项目风险。第8章软件质量保证8.1软件质量概念软件质量是指软件产品或系统满足用户需求、期望和法律法规的能力。软件质量不仅体现在产品功能、功能、可靠性、可用性等方面,还包括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安全性等非功能特性。为了保证软件质量,需要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8.2软件质量模型软件质量模型是用于描述和评估软件质量的一种框架,它包括了一系列的质量特性和度量标准。常见的软件质量模型有以下几种:(1)McCall模型:该模型将软件质量分为产品操作、产品修正和产品转移三个维度,共包括22个质量特性。(2)Boehm模型:该模型将软件质量分为外部质量、内部质量和过程质量三个层次,并提供了一系列度量标准。(3)ISO9126模型:该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软件质量模型,包括功能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六个质量特性。8.3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为了保证软件质量,软件开发团队需要采取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件质量保证措施:(1)制定质量计划:明确项目的质量目标、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活动,为项目团队提供明确的指导。(2)需求分析与管理:保证需求的正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为后续开发工作奠定基础。(3)设计评审:对软件设计进行审查,保证设计满足需求,并遵循最佳实践。(4)编码规范与审查:制定编码规范,提高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进行代码审查,发觉并修复潜在缺陷。(5)测试与验证:通过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不同层次的测试,保证软件满足既定质量要求。(6)缺陷管理:建立缺陷跟踪系统,对发觉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修复和验证。(7)持续集成与交付:通过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构建,保证软件的可交付性。(8)过程改进: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持续改进,以提高项目质量和开发效率。(9)风险管理:识别项目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降低风险对软件质量的影响。(10)人员培训与团队协作:加强团队成员的技能培训和团队协作,提高项目整体执行力。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风险,为用户提供满意的产品。第9章软件工程标准化与规范化9.1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是保证软件产品质量、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的重要手段。本节将介绍软件工程标准与规范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应用。9.1.1软件工程标准软件工程标准是为了实现软件产品的一致性、互换性和互操作性而制定的技术规范。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基础标准:包括术语、符号、编码、文档格式等;(2)开发标准: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阶段的标准;(3)管理标准:包括项目管理、质量管理、配置管理等方面的标准;(4)工具与方法标准:包括软件开发工具、开发方法等方面的标准。9.1.2软件工程规范软件工程规范是基于软件工程标准制定的具体操作指南,旨在指导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开发规范:包括编码规范、设计规范、测试规范等;(2)管理规范:包括项目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配置管理体系等;(3)过程规范:包括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交付物、评审点等;(4)工具规范:包括开发工具的使用规范、配置管理工具的使用规范等。9.2CMMI简介CMMI(CapabilityMaturityModelIntegration,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是一种过程改进方法和框架,旨在指导组织提高其过程能力。CMMI将软件开发、系统工程、采购、服务创建等领域的成熟度模型进行集成,为组织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过程改进指南。9.2.1CMMI层次结构CMMI包括以下五个层次:(1)初始级:过程无序,成功依赖于个人能力;(2)管理级:过程得到管理和控制,具有基本的项目管理能力;(3)定义级:过程得到明确的规定和文档化,具备较高的过程能力;(4)管理级:过程得到量化管理和控制,具备持续改进的能力;(5)优化级:过程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2022秋季中班级工作计划
- 初中学习计划
- 多功能整粒机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姜黄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4-2027年中国国资云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客服的个人工作计划
- 减灾工作计划汇编10篇
- 财务工作年度工作计划
- 重症实习报告600字5篇
- 生产部述职报告怎么写5篇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2024过敏性休克抢救指南(2024)课件干货分享
- 【发动机曲轴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卡片的设计7800字(论文)】
- 2024年贵州贵阳市贵安新区产业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汕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招聘专职教研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基础知识考试题库(600题)
- 美国RAZ分级读物目录整理
-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模板PPT课件
- YOX液力偶合器使用说明书
- 优秀团支部申报表
- 基于s7-1500与变频器的异步电机调速控制设计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