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TOC\o"1-2"\h\u17873第一章总则 2313211.1管理办法的制定目的与依据 2237561.1.1制定目的 278701.1.2制定依据 283691.1.3适用范围 2308321.1.4基本原则 231135第二章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估 3146531.1.5农业资源调查内容 3234431.1.6农业资源调查方法 343391.1.7农业资源评估指标体系 371331.1.8农业资源评价方法 414707第三章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 4100841.1.9农业资源保护的原则 4175151.1.10农业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 4184231.1.11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 5163481.1.12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策略 522845第四章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管理 512248第五章农业资源开发政策与法规 746071.1.13农业资源开发战略规划 738621.1.14农业资源开发政策扶持 7278701.1.15农业资源开发区域政策 8218431.1.16农业资源开发科技创新政策 8214351.1.17农业资源开发法律法规体系 8147491.1.18农业资源开发法律法规主要内容 829041.1.19农业资源开发法律法规的实施 922514第六章农业资源开发投资与融资 922961.1.20投资主体 9237701.1.21资金来源 9271451.1.22融资渠道 10120121.1.23政策支持 1017952第七章农业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与推广 1034201.1.24总体目标 1055811.1.25创新体系架构 1151171.1.26政策支持与保障 11320151.1.27技术推广体系 11226291.1.28技术服务体系 11323711.1.29政策支持与保障 1112556第八章农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 1210591.1.30基本原则 12324241.1.31具体措施 12221261.1.32环境影响评价 12207481.1.33环境监测 135010第九章农业资源开发人才培养与培训 13195371.1.34培养目标 1368611.1.35培养层次 1461761.1.36培养途径 14115211.1.37培训计划 14128701.1.38培训实施 1422382第十章农业资源开发监督管理 15第一章总则1.1管理办法的制定目的与依据1.1.1制定目的为加强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保障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1.1.2制定依据本办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其他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相关的政策规定。第二节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1.1.3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包括土地、水资源、草原、森林、渔业等农业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开发、保护和利用。1.1.4基本原则(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充分考虑农业资源承载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二)效益优先,公平公正。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国家、地方和农民利益,保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公平公正。(三)可持续发展,保护优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农业资源保护意识,实行最严格的资源保护制度,保证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四)政策引导,市场配置。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基础性作用。(五)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农业资源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六)公众参与,社会监督。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加强社会监督,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第二章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估第一节农业资源调查内容与方法1.1.5农业资源调查内容农业资源调查是对农业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全面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土地资源调查:包括土地面积、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地利用现状、土地适宜性评价等。(2)水资源调查: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水源地保护、水资源利用现状等。(3)气候资源调查:包括气温、降水、光照、无霜期、气候类型等。(4)生物资源调查:包括农作物、林木、牧草、野生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种类、分布、数量、质量等。(5)农业社会经济资源调查:包括农业人口、劳动力、农业总产值、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农业政策等。1.1.6农业资源调查方法(1)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测量、采样等手段,收集第一手资料。(2)统计分析法: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对农业资源进行定量分析。(3)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农业资源进行空间分布和变化监测。(4)地理信息系统(GIS):将收集到的农业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可视化,为农业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节农业资源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1.1.7农业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农业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指标:(1)土地资源指标:土地面积、土壤类型、土壤肥力、土地适宜性等。(2)水资源指标: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质状况等。(3)气候资源指标:气温、降水、光照、无霜期等。(4)生物资源指标:生物种类、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5)农业社会经济资源指标:农业人口、劳动力、农业总产值、农业产业结构等。1.1.8农业资源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方法:根据专家经验和相关知识,对农业资源进行等级划分和描述。(2)定量评价方法:利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农业资源进行量化评估。(3)综合评价方法:将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评估。(4)系统分析方法:运用系统分析理论,对农业资源进行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评价。(5)动态评价方法:根据农业资源的变化趋势,对农业资源进行动态评估。第三章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第一节农业资源保护措施1.1.9农业资源保护的原则为保证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性原则:充分考虑农业资源的多样性和多功能性,实现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2)预防为主原则:针对农业资源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恶化。(3)科学合理原则:根据农业资源的特性,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1.1.10农业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1)加强农业资源调查与监测:定期开展农业资源调查,了解资源现状,为制定保护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监测体系,实时掌握资源动态。(2)实施农业资源保护工程:对重点农业资源实施保护工程,如退耕还林还草、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恢复和提升农业资源的生态环境。(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资源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适宜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对资源的过度开发。(4)强化农业资源法律法规建设:完善农业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资源保护的责任主体,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5)推广农业资源保护技术:加大农业资源保护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第二节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策略1.1.11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1)效益最大化原则:在保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2)资源互补原则:充分利用各类农业资源之间的互补关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1.1.12农业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策略(1)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根据资源条件,合理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加强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4)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5)提高农民资源利用意识: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资源利用的认识,引导农民合理利用资源。(6)建立健全农业资源利用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业资源利用的监测,及时发觉问题,调整农业资源利用策略。第四章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管理第一节项目申报与审批第一条项目申报主体及条件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申报主体应当具备法人资格,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具备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经验、技术力量、财务状况良好等。申报主体需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提交项目申报材料。第二条项目申报材料项目申报材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项目申报书;(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相关资质证明文件;(四)项目实施方案;(五)其他与项目相关的材料。第三条项目审批程序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审批程序分为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阶段。初审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复审由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终审由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负责。第四条项目审批时限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当自收到项目申报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项目审批工作,并将审批结果通知申报主体。第二节项目实施与监管第五条项目实施主体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实施主体应当是具备相应资质和能力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主体应当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实施,并保证项目质量和效益。第六条项目实施监管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实施监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监督检查;(二)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三)对项目质量进行抽查;(四)对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第七条项目变更与调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需对项目内容、规模、投资等进行变更或调整,实施主体应当向审批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第三节项目验收与评价第八条项目验收程序农业资源开发项目验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实施主体向审批部门提出验收申请;(二)审批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验收;(三)专家出具验收报告;(四)审批部门根据验收报告作出验收决定。第九条项目验收标准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验收标准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验收标准应当包括项目目标实现情况、工程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第十条项目评价与绩效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评价与绩效应当在项目验收合格后进行。评价与绩效主要包括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评价结果应当作为今后项目审批和监管的重要依据。第五章农业资源开发政策与法规第一节农业资源开发政策体系农业资源开发政策体系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旨在规范和引导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农业资源开发政策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3农业资源开发战略规划国家根据国内外农业发展形势和农业资源状况,制定农业资源开发战略规划,明确农业资源开发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农业资源开发战略规划是农业资源开发政策体系的核心,对农业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1.14农业资源开发政策扶持国家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手段,对农业资源开发给予扶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财政支持:国家设立农业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支持农业资源开发项目,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利用。(2)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农业资源开发项目提供信贷支持,降低农业资源开发融资成本。(3)税收优惠:对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1.1.15农业资源开发区域政策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农业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促进产业升级: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3)保障生态环境:加强农业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1.1.16农业资源开发科技创新政策国家鼓励农业资源开发科技创新,推动农业资源开发与科技进步相结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设立农业资源开发科技专项,支持农业资源开发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2)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加快农业资源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资源开发技术水平。第二节农业资源开发相关法律法规1.1.17农业资源开发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农业资源开发法律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为核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农业资源开发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1.1.18农业资源开发法律法规主要内容(1)农业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农业资源保护的原则、目标和措施,要求在农业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加强资源保护,防止资源浪费和破坏。(2)农业资源开发管理:法律法规对农业资源开发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审批、监管、验收等环节。(3)农业资源开发法律责任:法律法规对违反农业资源开发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1.1.19农业资源开发法律法规的实施为保证农业资源开发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我国建立了农业资源开发法律法规的实施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执法监管:各级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业资源开发法律法规的执法监管,保证法律法规的实施。(2)完善法规体系:根据农业资源开发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完善农业资源开发法律法规体系。(3)提高公众法治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农业资源开发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意识。第六章农业资源开发投资与融资第一节投资主体与资金来源1.1.20投资主体农业资源开发投资主体包括企业、农民合作组织、金融机构以及社会投资者。作为引导者和推动者,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资源开发领域。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作为实施主体,具体承担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实施。金融机构和社会投资者则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农业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1.1.21资金来源(1)资金:通过财政拨款、专项基金、财政贴息等方式,为农业资源开发提供资金支持。(2)企业自筹:企业通过内部积累、股东投资、债券发行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农业资源开发。(3)农民合作组织资金:农民合作组织通过会员缴费、项目收益分成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农业资源开发。(4)金融机构资金: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债券投资等方式,为农业资源开发提供资金支持。(5)社会投资者资金:社会投资者通过捐赠、投资等方式,参与农业资源开发。第二节融资渠道与政策支持1.1.22融资渠道(1)政策性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向农业资源开发项目提供长期、低息贷款,支持农业资源开发。(2)商业银行贷款:商业银行根据市场需求,为农业资源开发项目提供贷款支持。(3)债券发行: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业资源开发。(4)股权投资:企业可以通过吸引股权投资者,增加资本金,用于农业资源开发。(5)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同投资农业资源开发项目。1.1.23政策支持(1)财政补贴:通过财政补贴,降低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成本,提高投资者收益。(2)税收优惠: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参与农业资源开发。(3)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信贷支持,为农业资源开发项目提供资金保障。(4)项目审批:简化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实施效率。(5)技术支持:通过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科技含量,提高效益。第七章农业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与推广第一节技术创新体系1.1.24总体目标农业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体系旨在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本体系将围绕以下总体目标展开:(1)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2)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3)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附加值;(4)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1.1.25创新体系架构(1)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2)市场为导向:紧密跟踪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农业产品竞争力;(3)产学研相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1.1.26政策支持与保障(1)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农业资源开发技术创新提供政策支持;(2)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投入研发;(3)优化创新环境,保护知识产权,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第二节技术推广与服务1.1.27技术推广体系(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普及率;(2)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素质;(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推广效率。1.1.28技术服务体系(1)建立农业技术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技术服务;(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3)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解答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4)推广农业技术标准,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1.1.29政策支持与保障(1)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政策,明确推广与服务目标、任务和要求;(2)加大对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能力;(3)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形成多元化技术服务体系;(4)建立健全农业技术评价与监督机制,保证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第八章农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第一节环境保护措施1.1.30基本原则农业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环境保护基本原则:(1)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标准。(2)坚持可持续发展,保证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3)强化环境保护措施,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1.1.31具体措施(1)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应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绿色、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2)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3)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减少环境污染。(4)加强农业生态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2)农业资源开发企业应承担以下环境保护责任:(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明确环境保护责任人和责任范围。(2)加强环境保护设施建设,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3)定期开展环境保护培训,提高员工环保意识。(4)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发觉问题及时整改。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1.1.32环境影响评价(1)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在实施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2)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概况及开发目标。(2)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现状。(3)项目实施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4)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报送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项目。1.1.33环境监测(1)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环境监测,保证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2)环境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1)项目污染物排放监测。(2)项目周边环境质量监测。(3)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监测。(4)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状况监测。(3)环境监测数据应及时报送环境保护部门,保证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性。第九章农业资源开发人才培养与培训第一节人才培养体系1.1.34培养目标农业资源开发人才培养体系旨在培养具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我国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需求。培养目标应包括以下方面:(1)理论素养:使学员掌握农业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2)实践能力:培养学员具备农业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3)创新意识: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提高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创新能力。(4)国际视野:培养学员具备国际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视野,了解国际农业资源开发的前沿动态。1.1.35培养层次(1)本科层次:培养具备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从事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2)硕士层次: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能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3)博士层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学术造诣深厚的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专业人才,能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并为我国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1.1.36培养途径(1)课程设置:根据培养层次和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2)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员参加农业资源调查、规划、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3)学术交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拓宽学员的学术视野。(4)产学研结合: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节培训计划与实施1.1.37培训计划(1)制定原则:根据我国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际需求,结合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培训计划。(2)培训内容:包括农业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方面的知识。(3)培训形式:采取短期培训、中长期培训、在线培训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需求。1.1.38培训实施(1)培训组织:由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共同组织,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师资队伍:选派具有丰富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担任培训教师,提高培训质量。(3)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满足学员的学习需求。(4)考核评价: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保证培训效果。通过以上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单层四向穿梭车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柠檬烯氧化物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姜蒜酱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浴室电暖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手持式大麻蒸发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入门级数字彩色标签打印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积雪苷霜软膏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锅炉用循环泵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动拖车千斤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结构型隔音用蜂窝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工程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融媒体中心招聘全媒体采编播专业技术人员1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出院健康宣教课件
- 电袋复合除尘器工艺说明
-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语文园地四-学习任务单
- 《新闻采访写作》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
- 竣工验收程序流程图
- 清华经管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 口腔科诊断证明书模板
- 管沟挖槽土方计算公式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住宅工程配电设计技术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