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波器的应用实验报告(共10)_第1页
示波器的应用实验报告(共10)_第2页
示波器的应用实验报告(共10)_第3页
示波器的应用实验报告(共10)_第4页
示波器的应用实验报告(共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报告-1-示波器的应用实验报告(共10)一、实验概述1.实验目的(1)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示波器,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电子信号的测量方法,包括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等基本参数的测量。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正确设置示波器,读取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信息,并能够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他们在电子技术领域的实际操作能力。(2)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习到示波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示波器进行信号的分析和调试。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信号源与示波器之间的连接方法,了解不同信号源的特性,并能够通过示波器的显示功能观察和分析信号的波形。此外,实验还要求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本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结果分析等环节。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操作实验设备,如何处理实验数据,以及如何撰写实验报告。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他们在电子技术领域取得更好的成就。2.实验原理(1)示波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测量仪器,主要用于观察和测量电信号的波形、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子示波管(CRT)的显示技术。当电信号通过示波器输入后,信号电压控制电子束在示波管中的偏转,从而在荧光屏上形成相应的波形图像。示波器通常具备Y轴(垂直方向)和X轴(水平方向)的输入通道,分别对应信号的不同特性。(2)示波器的基本原理涉及到电子束的加速、偏转和显示。电子束在加速电压的作用下获得足够的能量,通过偏转板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偏转,从而在荧光屏上形成图形。示波器的垂直偏转板控制电子束在荧光屏上的垂直移动,水平偏转板控制电子束的水平移动。通过调整偏转板的电压,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缩小、移位等操作,以便在荧光屏上获得清晰的波形图像。(3)示波器的设计还包括触发电路,用于稳定显示波形。触发电路能够使示波器在信号周期性的某个特定点开始或停止扫描,从而在荧光屏上稳定地显示一个或多个周期的信号波形。此外,示波器还具有自动测量功能,能够自动计算信号的频率、幅度等参数,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示波器的原理和应用广泛,是电子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测量工具。3.实验仪器与设备(1)本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主要包括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探头、信号源、电源适配器以及连接线等。示波器是核心设备,用于观察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类型和频率的信号,以供示波器分析。探头是连接信号源和示波器的关键部件,它能够将信号源产生的信号传输到示波器上。电源适配器为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确保仪器正常运行。(2)实验中所需的设备还包括万用表、电阻箱、电容箱、电感箱等电子元件,这些元件用于搭建实验电路,并作为测试对象。万用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是实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测量工具。电阻箱、电容箱和电感箱等可变元件,则用于调整电路中的参数,以便观察不同参数对信号波形的影响。(3)此外,实验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实验台、支架、导线夹具等辅助设备。实验台提供稳定的实验平台,支架用于固定仪器和元件,确保实验过程中设备的稳定性。导线夹具用于连接电路中的导线,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所有这些仪器和设备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实验系统,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二、实验准备1.实验环境设置(1)实验环境的设置应确保满足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要求。首先,实验区域应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堆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实验台面应平整,便于仪器的摆放和操作。实验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极端环境对电子仪器的影响。(2)实验环境的光照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室内应配备足够的照明设备,以保证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示波器屏幕上的波形。同时,避免强烈的直射光,以免干扰观察和操作。此外,实验室内应避免电磁干扰,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遵循实验规程,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实验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室内秩序,避免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操作。同时,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将仪器归位,以备下次实验使用。良好的实验环境有助于提高实验效率,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2.示波器操作步骤(1)首先,开启示波器电源,等待仪器初始化完成。在操作前,确保示波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屏幕亮度、对比度是否合适。接着,连接示波器的探头到信号源,确保探头与信号源之间的连接牢固,避免接触不良导致测量误差。(2)进入示波器的基本设置,包括选择合适的通道、调整触发方式、设置时间基准和垂直灵敏度。根据实验需求,选择相应的通道用于信号输入。触发方式的选择决定了示波器何时开始和结束扫描,常用的触发方式有自动、正常和单次。时间基准和垂直灵敏度则用于调整波形在屏幕上的显示范围和分辨率。(3)在设置完成后,开始调整波形。通过调整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使波形在屏幕上居中显示。调整水平位移可以改变波形在水平方向的位置,垂直位移则用于调整波形在垂直方向的位置。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波形放大倍数和波形缩放比例,使波形在屏幕上显示得更加清晰。在调整过程中,注意观察波形的变化,确保波形稳定显示。3.信号源准备(1)信号源准备是实验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后续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首先,需要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信号源,如函数信号发生器、正弦波发生器或脉冲发生器等。在选用信号源时,要确保其输出信号的频率、幅度和波形类型符合实验要求。(2)准备信号源时,应对其进行预热,以确保信号源输出稳定。预热时间根据信号源的具体要求而定,通常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预热过程中,注意观察信号源的指示灯和输出波形,确认其正常工作。预热完成后,调整信号源的输出参数,如频率、幅度等,使之与实验设计相符。(3)在连接信号源与示波器或其他测试设备时,应确保连接线质量良好,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信号衰减或干扰。连接时,注意信号源的正负极性,确保正确对接。连接完成后,再次检查信号源的输出波形,确认其符合预期。若发现异常,及时调整信号源或检查连接线,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三、实验步骤1.基本波形测量(1)基本波形测量是示波器应用的基础,它包括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和周期等基本参数。在开始测量之前,需确保示波器和信号源均已正确设置。首先,将信号源产生的信号通过探头连接到示波器的输入通道。调整示波器的垂直灵敏度,使波形在屏幕上清晰显示。通过调整水平位移,确保波形在屏幕上居中。(2)测量信号幅度时,需查看示波器屏幕上的垂直刻度。示波器的垂直灵敏度设置决定了每格代表的电压值。将波形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与刻度值相乘,即可得到信号的幅度。例如,若示波器的垂直灵敏度为2伏每格,而波形高度为5格,则信号幅度为10伏。(3)频率和周期的测量同样重要。调整示波器的水平位移,使波形在屏幕上至少显示一个完整周期。读取水平刻度值,每个刻度代表的时间间隔即为周期。将周期值除以2,即可得到信号的频率。例如,若水平刻度为1微秒每格,而波形宽度为5格,则周期为5微秒,频率为200千赫兹。通过这些基本测量,可以全面了解信号的特性。2.复杂波形分析(1)复杂波形分析是示波器应用的高级技能,涉及对多种信号叠加、调制、滤波等复杂现象的理解和解析。在进行复杂波形分析时,首先需要对信号进行放大和缩小,以便在屏幕上获得足够的细节。通过调整示波器的垂直和水平增益,可以观察到信号的细微变化。(2)复杂波形分析的关键在于识别和理解波形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这包括信号的基波、谐波、直流分量以及可能的噪声成分。通过观察波形,可以分析信号的波形形状、频率成分和相位关系。例如,在分析调制信号时,需要区分调制信号的载波和调制信号。(3)在分析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示波器的数学函数,如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功能,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这样,可以更直观地看到信号的频率成分分布。此外,利用示波器的触发功能,可以稳定地捕捉到信号的关键特征,如脉冲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时间。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深入理解信号的本质,为电子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重要依据。3.频率和相位测量(1)频率和相位测量是电子信号分析中的重要参数,它们对于理解信号的特性至关重要。在示波器上测量频率时,首先需要确保信号稳定且波形清晰。通过调整示波器的水平时间基准,使信号在屏幕上显示至少一个完整周期。然后,读取水平刻度值,每个刻度代表的时间与周期值相除,即可得到信号的频率。(2)相位测量通常用于分析两个或多个信号之间的相对时间关系。在示波器上,可以通过比较两个信号波形的位置来实现相位测量。调整示波器的水平位移,使两个信号的波形对齐,然后读取它们在垂直方向上的相对位置。通过计算这两个信号在相同时间点的电压差,可以得出它们之间的相位差。(3)在进行频率和相位测量时,需要注意示波器的分辨率和精度。示波器的分辨率越高,测量结果越准确。此外,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应确保信号源的稳定性和示波器的校准。在测量过程中,多次读取数据并取平均值,可以提高测量的可靠性。通过精确的频率和相位测量,可以评估电子系统的性能,如滤波器的设计、同步系统的稳定性等。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记录(1)数据记录是实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开始实验前,应准备好记录表格,包括实验参数、测量数据、实验条件等信息。记录表格应设计合理,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整理。(2)实验过程中,应实时记录每个测量点的数据,包括信号的幅度、频率、相位、时间等参数。对于复杂波形,还需记录波形图像的截图或照片,以便于后续的波形分析。记录数据时,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避免因记录错误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3)实验结束后,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审核。检查记录的数据是否完整、准确,是否有遗漏或错误。对于异常数据,应分析原因,并决定是否需要重新测量。整理后的数据应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归档,便于后续的查阅和对比分析。良好的数据记录习惯有助于提高实验效率,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2.数据处理方法(1)数据处理是实验分析的重要步骤,其目的是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清洗过程中,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如剔除超出正常范围的值或重复的数据。(2)在数据清洗后,进行数据的初步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统计量。这些统计量有助于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对于复杂的数据,可能需要使用图表或图形展示数据分布,如直方图、散点图等,以便更直观地观察数据特征。(3)在得到初步分析结果后,根据实验目的和理论背景,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可能包括使用数学模型拟合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等。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目的和数据特点来确定。例如,在分析信号频率时,可能需要使用傅里叶变换等方法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以便更精确地分析频率成分。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方法的适用性和结果的合理性。3.分析结果(1)在本实验中,通过对信号波形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键参数。首先,信号的幅度测量结果显示了信号强度的具体数值,这有助于评估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情况。其次,频率和周期的测量为信号的周期性特性提供了数据支持,这对于理解信号的周期性变化和同步问题至关重要。(2)在分析复杂波形时,我们发现信号中包含了多个频率成分,这可能是由于信号的调制或滤波效果。通过频谱分析,我们能够识别出信号的基波和谐波,以及它们各自的幅度和相位。这些信息对于进一步理解信号的产生和传输机制具有重要意义。(3)结合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例如,信号的稳定性与系统的设计有关,而信号的失真程度则与系统中各个元件的性能密切相关。这些结论不仅验证了实验假设,还为后续的电子系统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五、实验结果讨论1.结果与预期对比(1)实验结果与预期的对比显示,信号的幅度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表明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显著的衰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仪器的精度限制和实验环境的影响,测量值与预期值存在一定的偏差。(2)频率和周期的测量结果显示,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预期值高度吻合,验证了信号源输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这一结果说明,所使用的信号源能够满足实验要求,为后续的信号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信号基础。(3)在分析复杂波形时,实验结果与预期存在一些差异。特别是在识别信号中的谐波成分时,由于实验设备和操作的限制,部分谐波成分未能准确捕捉。尽管如此,实验结果仍为我们提供了对信号特性的重要认识,为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和提高测量精度提供了方向。整体来看,实验结果与预期基本一致,但也指出了实验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空间。2.误差分析(1)在本实验的误差分析中,首先考虑了测量仪器的精度。示波器和信号源等仪器的固有误差是造成测量结果与真实值偏差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示波器的垂直灵敏度和水平时间基准的精度可能会影响幅度和频率的测量结果。(2)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误差也不容忽视。在连接探头和信号源时,接触不良或连接不稳定可能导致信号衰减或失真。此外,操作者的视觉误差和读取数值时的主观判断也可能引入误差。这些误差在实验结果中可能表现为较小的偏差或不规则的变化。(3)环境因素也是误差分析的重要部分。温度、湿度、电磁干扰等环境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对电子信号的传输和测量产生影响。例如,温度变化可能导致元件参数的微小变化,从而影响信号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通过详细分析这些因素,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改进措施(1)针对仪器精度带来的误差,可以考虑使用更高精度的测量仪器来替代现有的设备。例如,使用更高分辨率的示波器或更高精度的信号源,以减少测量误差。同时,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在实验操作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仪器的操作熟练度和对实验步骤的理解;优化实验步骤,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确保探头和信号源之间的连接稳定,避免因接触不良导致的信号衰减或失真。(3)为了减少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在实验室内采取以下措施:控制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使用恒温恒湿箱或空调设备;使用屏蔽室或接地线减少电磁干扰;选择合适的实验时间,避免环境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发生较大变化。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显著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六、实验结论1.实验验证了哪些理论(1)本实验验证了基波与谐波的关系,以及信号调制和解调的基本理论。通过测量和分析信号的频率和幅度,实验结果与傅里叶级数理论相符,证明了任何周期性信号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基波和不同频率的谐波。这一验证加深了我们对信号分解和重构过程的理解。(2)实验结果还验证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衰减和失真理论。通过对信号幅度和波形的测量,实验数据与传输线理论和信号衰减公式相吻合,展示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电阻、电感和电容等因素而产生的衰减和失真现象。(3)此外,实验验证了信号同步和相位关系理论。通过测量和分析两个或多个信号的相位差,实验结果与相位同步原理相符,证明了在通信系统中保持信号同步的重要性。这一验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信号同步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2.实验发现的新现象(1)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在信号经过特定类型的滤波器后,原本的噪声成分在滤波器的输出端得到了显著抑制。这一现象表明,滤波器的设计和参数对信号噪声分离具有显著效果,为实际应用中信号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2)实验中还发现,当信号源输出频率接近示波器系统的截止频率时,测量到的信号幅度出现了异常的下降。这一现象揭示了示波器系统频率响应的限制,对于选择合适的示波器和信号源在特定频率范围内进行测量提供了参考。(3)通过对复杂波形的分析,我们发现某些特定模式或结构在信号中具有一定的重复性,这些模式或结构在理论分析中并未提及。这一新现象可能预示着信号中存在未知的规律或机制,为进一步研究信号的内在特性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3.实验对实际应用的指导意义(1)本实验对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信号的基本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为电子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在电路设计过程中,了解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有助于选择合适的元件和电路拓扑结构,优化系统性能。(2)实验中发现的信号处理新现象和改进措施,对于实际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例如,滤波器设计中的噪声抑制技术可以应用于通信系统、音频处理等领域,提高信号质量。同时,对于实验中提到的系统频率响应限制,有助于在选择测量设备时进行合理评估,避免因设备限制导致的测量误差。(3)实验验证的理论和发现的新现象,对于培养电子工程领域的技术人才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加深对电子信号处理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复杂问题、推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实验对实际应用具有深远的影响。七、实验报告撰写1.报告格式要求(1)实验报告应遵循统一的格式要求,以确保报告的结构清晰、内容完整。通常,报告应包括封面、摘要、目录、引言、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封面应包含实验报告的标题、作者姓名、实验日期等信息。(2)报告的正文部分应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背景和意义;实验原理部分阐述实验的理论基础;实验步骤部分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方法;实验结果部分呈现实验数据和分析;讨论与分析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探讨,并与理论预期进行对比;结论部分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3)报告的格式要求还包括字体、字号、行距、页边距等细节。通常,报告应使用标准的学术论文字体,如宋体或TimesNewRoman,字号为12号,行距为1.5倍行距。页边距应设置为上下左右各2.5厘米,以确保报告的整洁和美观。此外,报告中的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应按照规范格式进行标注。2.撰写要点(1)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首先要确保报告内容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报告应从实验目的出发,逐步展开实验原理、步骤、结果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每个部分之间应有明确的过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实验的全过程。(2)实验报告应注重细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描述实验步骤时,应详细记录每一步操作,包括使用的仪器、参数设置、数据记录等。对于实验结果,应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包括图表、表格和计算过程,以便读者验证和分析。(3)在撰写讨论与分析部分时,应结合实验结果,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与理论预期进行对比。讨论应深入,能够揭示实验中的关键问题和发现的新现象。此外,报告还应包含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反思,以及实验的局限性。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报告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3.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常见问题之一是示波器屏幕上显示的波形不稳定或闪烁。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示波器的触发设置不当造成的。解决方法是检查触发模式是否正确,调整触发水平或触发源,确保波形能够稳定显示。(2)另一个常见问题是信号幅度测量不准确。这可能是因为示波器的垂直灵敏度设置不正确或者探头未正确校准。解决方法是重新校准探头,并调整示波器的垂直灵敏度,使其与探头的衰减倍数相匹配,以确保幅度测量的准确性。(3)实验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信号失真或干扰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信号源输出不稳定、连接线质量差或环境电磁干扰所致。解决方法包括检查信号源的稳定性,使用高质量的连接线,以及在实验环境中采取屏蔽措施,以减少外部干扰对信号的影响。此外,优化实验操作流程,如避免不必要的接触和连接,也有助于减少信号失真。八、实验反思1.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示波器无法稳定触发信号的问题。尽管我们尝试了多种触发设置,但波形仍然不稳定,导致无法准确测量信号的幅度和频率。经过排查,发现是由于信号源的输出不稳定,导致示波器无法捕捉到稳定的触发信号。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整信号源的输出稳定性。(2)另一个问题是在测量信号幅度时,发现示波器的垂直灵敏度设置与探头的实际衰减倍数不符,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值有较大偏差。在多次调整后,我们意识到需要在测量前校准探头,并确保示波器的灵敏度设置与探头的衰减倍数相匹配,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3)最后,实验过程中还遇到了环境电磁干扰的问题。在强电磁场环境下,信号波形出现了明显的干扰,影响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在实验室内使用屏蔽措施,如接地线和屏蔽室,以减少外部电磁干扰对实验的影响。同时,我们还调整了实验时间,选择在电磁干扰较小的时段进行实验,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2.问题解决过程(1)针对示波器无法稳定触发信号的问题,我们首先检查了示波器的触发设置,包括触发模式、触发源和触发水平。经过反复尝试,我们发现触发模式设置错误是导致问题的原因。通过将触发模式调整为与信号特性相匹配的模式,如自动或正常模式,波形开始稳定显示。(2)在解决信号幅度测量不准确的问题时,我们首先确认了探头的衰减倍数,并与示波器的垂直灵敏度设置进行了对比。发现两者不匹配后,我们重新校准了探头,并调整了示波器的灵敏度设置。通过这一系列操作,我们确保了探头和示波器之间的匹配,从而获得了准确的测量结果。(3)对于环境电磁干扰的问题,我们首先分析了干扰源,并采取了相应的屏蔽措施。我们使用了接地线和屏蔽室来减少外部电磁干扰。同时,我们还调整了实验时间,选择在电磁干扰较小的时段进行实验。通过这些措施,我们成功降低了干扰对实验数据的影响,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我们注重了逐步排查和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最终有效解决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3.实验心得体会(1)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理论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使我更加理解了电子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同时,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实验过程中,我对示波器的操作和信号分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示波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包括波形观察、参数测量和数据分析等。这些技能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本次实验也让我认识到了实验过程中细心和耐心的重要性。在实验中,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实验结果。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如何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耐心地调整实验参数,以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这些经验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工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九、附录1.实验数据表格(1)实验数据表格如下所示,记录了本次实验中测量到的信号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测量项目|测量值(单位)|理论值(单位)|误差(%)|||||||信号幅度|5.0V|5.2V|-4.6%||频率|1.2kHz|1.1kHz|9.1%||相位|30°|35°|-14.3%|(2)表格中,测量值是根据实验数据直接得出的,理论值则是根据实验原理和已知参数计算得到的。误差一栏计算了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的百分比差异,用于评估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