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12月月考)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12月月考)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12月月考)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12月月考)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12月月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质量检测(月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为好莱坞英雄史诗片——《史前一万年》的宣传海报。该片将视线放到了人类的远古时期。假如你也想穿越时空,回到原始社会去体验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那么你应该到()A.约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县C.约3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答案】AB.约70万年前的北京周口D.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考点】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根据题干信息“回到原始社会去体会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能制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类,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BCD三项的时间与170万年前比都不是最早的人类。故选A。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居民,属于识记类题目,题目难易度为较易,主要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2.原始人从住山洞到自己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发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A.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B.人们认识到住房子比住山洞舒适C.生产力发展了人们学会了农耕,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答案】CD.随着人口的增加,山洞不够住了【考点】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的农耕生活【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发展了人们学会了农耕,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农耕生活使人类有了定居的生活,并从事更多的生产劳动,进一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原始人的生活状况。本题难度适中。3.下图中的这一幕,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在蒸米饭。这种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A.北京人的生活中C.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答案】DB.山顶洞人的生活中D.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的农耕生活。依据题干关键词:蒸米饭,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是世界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人类。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看图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根据题干关键词米饭来进行判断,较为简单。4.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习惯B.生产工具C.自然环境D.生产力水平【答案】C【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由气候条件所决定,北方地区气候干燥,相对寒冷,因此采用半地穴式建筑。南方地区潮湿炎热,地势低洼,因此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了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居住不同结构的房屋的原因。学生还需知道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古代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用列表法进行归纳。5.他既是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位首领,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第一位国君。这个历史人物是()A.黄帝B.尧C.舜D.禹【答案】D【考点】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从关键词“原始社会最后一位”便可将ABC三项排除,而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为识记类题目,题目的解答较为简单,学生只需通过关键词“原始社会最后一位”便可选出是禹了。6.)A.部落中的全体成员投票选举【答案】BB.禅让C.前任首领确定D.抽签决定【考点】禅让制【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依据所学可知,尧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举有才有德的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也采取同样的办法让位给治水有功的禹,结合所学可知,这种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被称为禅让制。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故答案为:B。“尧舜禹”“首领产生的方式”便可选出问题的答案。7.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于哪一制度的衰落?()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答案】C【考点】春秋战国的纷争,西周的分封制【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这表明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为分封制以及春秋战国的纷争,属于识记类题目。从“春秋战国”的关键词便可知道制度是与分封制有关系的。8.“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指(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隶书【答案】A【考点】汉字的演变【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甲骨文的相关内容。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甲骨文。所以答案选A。大篆是西周晚期所采用的,,故B选项错误。小篆是秦统一全国以后所采用的字体,故C选项错误。隶书起源于战国,故D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以及我国文字的演变。甲骨文是商朝时期,而大篆为西周晚期,小篆为秦朝时期,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一般由篆书发展而来,有分秦隶与汉隶。9.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答案】B【考点】商鞅变法【解析】此举的作用是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B项符合题意;A项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的措施是奖励军功,A项排除;CC项排除;D项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的说法材料和所学无法体现,D项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10.有人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这是因为商朝()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汉字的演变【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青铜技术,以及汉字的演变。依据所学可知,商朝青铜制作工艺高超,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其代表,故①正确;商代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故②正确;春秋时期广泛应用铁制农具,故③错误;西汉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故④错误。仔细审查①②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点解答题目的能力,属于简单类的题目。需要抓住关键词商代,便可将错误的答案给排除,由此选出正确的答案。11.7311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C.周王室地位衰落D.天子依附于诸侯【答案】C【考点】西周的分封制,春秋争霸【解析】【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材料中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1120重视,未能体现其定期向周天子纳贡,故A错误。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是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等。材料中虽提及了鲁国同时向这两国朝贡,但未体现是主动要结好,故B错误。分封制的制度下,诸侯国需要向周天子进行朝贡,但是此时的齐国与晋国势力不断增强,历史进入了春秋C正确。分封制的制度下,各诸侯国是依附于周王朝的,D选项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春秋争霸以及对于分封制度的理解,解答此题不仅需要对两个知识点理解,同时还需要理解题干,从题干中寻找正确的答案。12.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①争霸战争给社会给来种种灾难②争霸的结果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③争霸中一些诸侯国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④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考点】春秋战国的纷争【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出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给社会给来种种灾难,故①正确;争霸的结果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故“尊王攘夷”“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故④正确。仔细审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点解答问题的能力。需要抓住关键词“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再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排除选择。13.是()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答案】DB.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D.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考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古代儒家思想相关的知识点。A选项“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战国时期商鞅所说的,为古代法家思想,与题意不符,故A选项不正确;B选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道家思想,与题意不符,故B选项不正确;C选项“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意思是偷带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而成了诸侯,讽刺法律的虚伪,体现的是道家的思想,与题意不符,故C选项不正确;D选项“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出自《论语·子罕》,而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题意相符,故D选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于中国古代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学生在解答该种类型题目的时候需要有相应的各类思想特征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遇到该类题型时准确选出答案。14.“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答案】D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考点】秦灭六国【分析】解题关键是理解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A属于经济方面,B属于思想文化方面,C属于军事方面,D属于政治方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建立的新制度。15.汉武帝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所起到的作用有()①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②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③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④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考点】大一统的汉朝【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经济上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统一铸币权和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所起到的作用。1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朝政腐朽的主要根源在于()A.皇帝昏庸不理政事C.宦官和外戚交替掌权【答案】CB.诸侯混战,社会动荡不安D.农民不堪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发动起义【考点】东汉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东汉的兴亡。依据所学可知,东汉自公元88年汉章帝死后,都是年幼的小皇帝即位,而A项皇帝昏庸不理政事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东汉自公元88年汉章帝死后,都是年幼的小皇帝即位,而年幼的小皇帝不能管理朝政,只能依靠太后临朝听政,而皇太后只能依靠自己的父兄,也就是外戚帮助进行处理,所以形成外戚专权,当时的外戚也跟一些宦官进行勾结,所以可得知宦官和外戚交替掌权是主要根源,故排除B、D选项,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属于识记类型的题目,较简单,解答的关键需要抓住关键词主要根源以及东汉中期以后。17.东汉末年爆发的一场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是()A.国人暴动B.陈胜、吴广起义C.绿林赤眉大起义D.黄巾起义【答案】D【考点】东汉的兴亡【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选项A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时期,根据题干时间东汉末年可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A选项错误;选项BB选项错误;选项C合题意,故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是张角领导的起义军,以黄巾包头起义军称黄巾军,这次起义史称“黄巾起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属于时间的识记题,需要抓住东汉末年这个时间点,较为简单。18.汉文帝和汉景帝二帝在位的四十年间被称为“文景之治”,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①政治清明②经济发展③人民生活安定④国力有很大增强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考点】“文景之治”【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很大增强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仔细审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景之治,属于识记类的题目。本题解答的关键词主要是文景之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去解答,属于简单类型的题目。19.“”这首诗所歌颂的著名医学家是()A.黄帝B.扁鹊C.张仲景D.华佗【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中国古代医学成就中的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依据题干信息:伤寒金匮、太守坐堂可知,这首诗所歌颂的著名医学家是张仲景,东汉医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A、B、D均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属于容易类型的题目。20.下列对佛教的诞生的相关介绍错误的一项是()A.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B.诞生于古代印度C.创始人为释迦摩尼D.要求人们修行以得道成仙【答案】D【考点】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佛教传入的知识点。依据所学得知,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故A项是正确的知识点,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不选。6B项是正确的知识点,但不符合题意,故B项不选。依据所学得知,佛教的创始人为释迦摩尼,故C项是正确的知识点,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不选。依据所学得知,中国的道教要求人们修行以得道成仙,而不是佛教。由此分析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故答案为:D。【点评】该题属于识记类题目,主要考查关于佛教的知识,较为简单。二、综合题21.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岳麓版《选修一》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的变革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2“商鞅之法”些影响?(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4“商鞅之法”?【答案】(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任答两点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考点】商鞅变法【解析】1“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可知,春秋时期经济上的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⑤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以概括出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可知,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体现了韩非子的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主张。关于改革的启示,属于开放性知识,言之有理即可。如: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故答案为:(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⑤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任答两点)。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以及对于材料的阅读能力。(1)小题中主要可以从“铁器”“牛耕”“私田”等关键词中寻找答案;(2)属于知识点识记类的题目,需要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识记,理解。(3)(4)小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知识点解答问题,这就需要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点进行解答。22.见下图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材料三: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大设施建设。”(1)材料一的图中这条路的起点是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2)“自西来”的“佳种”具体指什么?(3)自“东”向“西”传播的东西又有哪些?(4)如何评价丝绸之路?(5)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宣传广告语。【答案】(1)西安;丝、丝绸。(2)由西向东: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3)由东向西: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4)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至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5)复兴丝绸之路,民族复兴之路。【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第一问依据题图可知,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即今西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上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丝、丝绸。(2)依据所学可知,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传入中国。(3)依据所学可知,中国的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等传入西域。(4)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至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5)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复兴丝绸之路,民族复兴之路。故答案为:(1)西安;丝、丝绸。(2)由西向东: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3)由东向西: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4)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至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5)复兴丝绸之路,民族复兴之路。【点评】(1)本小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从地图中便可得知丝绸之路的起点为汉朝的长安,即为今天的西安。(2“由西来““佳品”,根据所学便可知道该题的解答应该是思考从西方传进来的一些物品,该题较为简单。(3“东”“西”传播的东西便可从中国传入西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