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七年级历史开学分班自学反馈拔高题检测卷(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新七年级历史开学分班自学反馈拔高题检测卷(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新七年级历史开学分班自学反馈拔高题检测卷(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新七年级历史开学分班自学反馈拔高题检测卷(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新七年级历史开学分班自学反馈拔高题检测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02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分班拔高题检测卷考试范围:部编版七上全册;时间:60分钟;满分:100注意事项:.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2·广东广州·二模)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以用来说明A.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答案】D.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解析】根据“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可得出在中华大地上,诸多地方都有文明的起源,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时间阶段,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其发展过程,不能体现渐进,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连续不断,只体现起源,排除C项。故选D.(2022·北京顺义·二模)北京人遗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依据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还有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考古学家推断北京人的基本特征有A.①③③种植粮食④饲养家畜.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依据灰烬、烧石和烧骨,可得出北京人学会用火,依据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可得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①②正确;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以打猎、采集为生,还没有过上原始农耕生活,也不会饲养家畜,题干中也没有体现,③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项。故选A.(2022·江苏·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三模)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据此推断,该遗址应位于下图中A.②.③D.④【答案】D“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等信息可知该遗址应是指河姆渡遗址,河姆渡远古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建筑,①②③④分别对应半坡遗址、大汶口遗址、红山文化遗址、河姆渡遗址。D项。故选D.(2022·广东深圳·一模)以下选项中对下图所示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描述正确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A.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B.会挖掘木结构水井.居住在黄河流域,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D.墓葬随葬品差异较大,出现贫富分化现象【答案】C“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C稻;会挖掘木结构水井,排除AB项;原始社会末期才开始出现贫富分化现象,排除D项。故选C.(2022·四川·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二模)1937年4月清明节,国共两党派代表同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2012年4“慎终追远”“源远流长等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是高于政治层次的文化历史层次。对两次祭奠黄帝陵共同传达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祖国统一已经达成共识.文化认同提高了民族凝聚力.救亡图存激发了民族认同感D.海峡两岸均认同“一个中国”【答案】B【解析】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国共两党派代表同祭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率台湾官员在台北主持遥祭黄帝陵典礼反映了海峡两岸华人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这种文化认同提高了民族凝聚力,B项正确;AD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C2012年台湾当局领导人的遥祭黄帝陵典礼,排除C项。故选B.(2020·河南信阳·七年级阶段练习)“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歌曲《国家》的歌词。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A.炎黄部落打败蚩尤.禅让制的实行【答案】B.夏王朝的建立D.制定历法,称夏历”【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夏朝筑有大型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B项正确;炎帝和黄帝部落打败蚩尤,没有建立国家,排除A项;尧舜禹时期实行的是禅让制,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出现。排除C项;制定历法与国家建立无关,排除D项。故选B.(2021·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合”“”“”周A.开始重视宗法血缘关系.政府对地方实行直接管理【答案】B.国家疆域得到一定拓展D.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解析】西周分封制“分治领土,屏卫王室使得西周疆域不断开拓,宗法制“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的不变”,使得西周长时期维持统一,通过这一“”“合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国家疆域得到一定拓展,B项正确;“西周开始”A与宗法制,分封制尚未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项错误;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于秦朝,与材料时间西”不符,D项错误。故选。.(2022·河南驻马店·三模)“失蜡法是一种铸造工艺,学界长期认为其源于国外。直到“云纹铜禁”出土,才将我国的“失蜡法”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早使用失蜡法”的文明。据此可知云纹铜禁(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文献不能作为了解历史的依据D.青铜铸造工艺是首创于中国的A.只有考古证实才是真实的历史.考古发现有助于探究历史真相【答案】C“云纹铜禁”“失蜡法”“失蜡法的文明,由此可见考古发现提供可靠的史料,有助于探究历史真相,C项正确;了解历史不一定非要通过考古证实,也可以通过文献等史料,排除A项;文献史料也是了解历史的依据之一,当然要结合多种史料相互印证,排除B项;题干没有体现青铜铸造工艺首创于中国,而是说明中国最早使用“失蜡法除D项。故选C2022·广东广州·1921“一字可以信的。”推翻胡适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据是A.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字.河南二里头遗址的发掘【答案】A.良渚遗址出土精美玉器D.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甲骨文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说明商代已经有文字,A项是有力证据,A项正确;玉器、二里头遗址、纸都不能证明有文字,排除项。故选A2021·广东广州·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中央集权加强【答案】B.周王室衰微.社会和平稳定D.儒学居主导地位【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鲁国朝拜当时强国晋国的次数远高于周天子,说明的是当时周王室衰微,BAC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D项排除。故选B。2022·江西·但运作力强,且家庭成员都能“人尽所能”地发挥自己最大的才干。这表明商鞅变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秦完成统一【答案】D.使秦国国富兵强D.重塑了社会结构“……”可见商鞅变法的这一举措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结构,使得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家庭成为全国社会的组成单位,也有利于大批个体小农的形成,据此可见商鞅变法重塑了社会结构,D项正确;商鞅变法通过设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A项;题干D.(2022·广东潮州·二模)秦朝非常重视公文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以法律形式将公文的使用确定下来,使公文成为各级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主要载体。秦朝还在全国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证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据此可知,秦朝公文制度A.符合新型政治的发展趋势.成为政府监察制度的补充【答案】A.重在向全国推广规范文字D.折射出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使公文成为各级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主要载体全国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等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公文在秦朝统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公文成为各级政府机构之间传达政令、交换信息的主要载体,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说明公文制度适应了秦朝新型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趋势,A确;秦朝时期实行公文制度重在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推广规范文字,推广规范文字是通过统一文字的措施,B察制度的补充,排除C项;材料所述秦朝公文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能折射出社会矛盾的尖锐,排除D项。故选A2022·安徽淮南·"";失败,是这套制度没有可以约束它的力量,导致它汲取过度,超过了民众的承受力。最能说明秦朝灭亡原A.法家思想影响【答案】D.中央集权制度.陈胜吴广起义D.秦朝残暴统治【解析】根据它汲取过度,超过了民众的承受力”,结合所学可知,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D项正确;AC项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中央集权制度与秦朝的灭亡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B项。故选D.(2022·河南·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模拟预测)司马迁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说:“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据此可知汉初A.尊崇儒术深得民心.开元盛世后生活腐化【答案】D.“盐铁官营收益颇丰D.休养生息政策成效显著“”所学可知,西汉初期,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DA“盐铁官营”,B项;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开元盛世,排除C项。故选D.(2022·全国·七年级)下图所示物件可折射出东汉时期A.平民百姓的房屋布局.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答案】C.豪强大族的厚葬习俗D.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带有瞭望楼的陶院落”状况是豪强地主经济。东汉时,随着土地兼并的日趋剧烈和农民的大量破产,豪强地主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阶级矛盾尖锐,东汉豪强地主为维护其地位往往将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起来。所以材料体现的是东汉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地主院落,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豪强大族的厚葬习俗,排除B项;D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2022·山东济南·二模)“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在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汉朝探索出来的,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这段材料反映了A.丝绸之路曾是东西方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B.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一条军事、外交之路【答案】B.陆上丝绸之路没有海上丝绸之路发达【解析】依据“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在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可见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是中国融入世界的一条大国之道,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丝绸之路曾是东西方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A项;题干反映了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外交之路,但是重点强调此后发展成为沟通中外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之路,排除C项;题干并没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对比,排除D项。故选B2022·陕西宝鸡·高的历史人物是A.蔡伦.徐光启.毕昇D.宋应星【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东汉某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图可知反映的是造纸术的流程图,结合所学,西汉时期我国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了书写材料的革命,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A项正确;明朝徐光启著有农学著作《农政全书》,排除B项;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C项;明朝宋应星著有农业、手工业综合性科技著作《天工开物》,排除D项。故选A2022·广东深圳·列传》《南越列传》《东越列传》《朝鲜列传》《西南夷列传》,并把这五篇少数民族史传归入七十列传中,把作为一个民族实体的少数民族等列为天子臣民。司马迁的这一历史观A.反映当时华尊夷卑的思想.适应了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需要【答案】C.推动了“华夏民族”观念的形成D.为中西交通道路的开辟做了铺“”C整个中华民族,而不是华尊夷卑,排除A项;“华夏民族”在汉代之前已经形成,排除B项;司马迁的历史观与中西交通道路的开辟无关,排除D项。故选C山东临沂·坐北朝南”“江左”“江右”期,统治江左”地区的政权是A.孙吴.曹魏.蜀汉D.前秦【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古地图有的以南为上:有的以东为上,……常遵循‘坐北朝南’原则,如长江……地区常被文人骚客称为江左’‘江右’。三国时期,统治‘江左’地区的政权”结合所学知识,“江左是长江中ABC项;前秦不属于三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A.(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三国志》所载:“……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关于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瘟疫是曹军战败的原因之一.该战争为淝水之战【答案】A.该战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D.该战争标志三国鼎立的形成【解析】依据题干战于赤壁,大破之……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可见这场战役是指赤壁之战,而瘟疫是曹操军队战败的原因之一,A正确;BC志三国鼎立的形成,D排除。故选A。2022·全国·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统一趋势不断加强【答案】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解析】依据题干示意图可知反映了从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局部统一,再到西晋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由此可见示意图反映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统一趋势不断加强,C分意思,排除项。故选C.(2020·河南·安阳市第十中学七年级期末)《晋书》记载:“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这种人口的迁移对北方人口变化的影响是A.北方少数民族人口大量增加.中原人迁到边疆【答案】A.西域各族迁移到黄河流域D.东部人口大量北迁“京城洛阳沦陷,中原上层男女大部分来到江南避乱。大量中原人民为躲避洛阳战乱南迁,这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前往中原,所以北方的人口构成发生了变化。A正确;涉及的迁移地点与题干地点不相符,排除;故选A。.(2022·江西·模拟预测)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地广人稀、生产落后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显著发展。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A.北方民族大交融D.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依据题干可知,秦汉时期北方黄河流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方相对地广人稀,生产落后,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显著发展,说明这一时期江南地区得到显著的开发,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显著发展,没有体现北方民族大交融,也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C项。故选A山东·门出身的崔鉴认为鲜卑名门出身的陆敷才智度量出众,要将女儿许配给他;北魏末年大乱时,汉族名士高翼在临终前对子孙说道:“(diàn”这一材料内容与书中章节标题最吻合的是A.第一章魏晋南北朝序幕.第四章江南贵族制社会【答案】B.第三章跨越胡汉之壁垒D.第十章中华世界的扩大【解析】依据题干的“北魏中期汉族名门出身的崔鉴认为鲜卑名门出身的陆敷才智度量出众,要将女儿许配给他和“‘临近)’”壁垒已经跨越,故B符合题意;北魏属于南北朝时期,排除A;北魏地处黄河流域,排除;中华世界的扩大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D。故选B。.(2022·湖南岳阳·七年级期末)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A.祖冲之的历法.王羲之的书法【答案】C.顾恺之的绘画D.云冈石窟的浮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的王羲之刻苦学习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书圣”C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本题选。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3题,第26题15分,27题14分,28题13分;共42分).(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材料一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论道与成就,就是那个时代智慧的结晶。这是一场历史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至今仍然受益。——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材料二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史上与传统科技的缩影与典范。都江堰建成后,不断改善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扩大灌溉效益,它把各组成部分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用自然规律巧妙控制和调动起来,为我们所用。它追求人与自然的一体、协调,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学价值并最终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都江堰,架起了连接古今科技文化智慧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桥梁,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摘编自李可可《从都江堰看水利如何重拾古代智慧》根据材料一,简述“跨世纪大辩论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功能,说明这一工程体现的“先进性”“可持续性”。6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4【答案】百家争鸣;促进思想和学术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基础:留下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和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至今仍然受益。防洪、灌溉、水运;先进性: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利用地势和河道。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一个整体,是治水环保的典型;可持续性: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体现了和谐的美学价值,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为今天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理念。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提高民族素质: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精神源泉等。(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依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的时代,先秦诸子百家的论道与成就,就是那个时“纪大辩论道家等诸多学派,形成了思想文化上的活跃局面,史称百家争鸣。依据材料一“它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留下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至今仍然受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思想和学术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基础;留下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和凝聚民心的价值体系,至今仍然受益。2)依据材料二“都江堰建成后,不断改善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扩大灌溉效益”和所学知识,都江堰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功能。根据材料二“它把各组成部分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用自然规律巧妙控制和调动起来,为我们所用得出先进性: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利用地势和河道。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一个整体,是治水环保的典型;根据材料二“它追求人与自然的一体、协调,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美学价值并最终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得出可持续性:都江堰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体现了和谐的美学价值,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为今天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理念。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本着继承发扬、古为今用的态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也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精神源泉等。2022·安徽六安·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材料一:名称:_______朝代:商周时期评价: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1)根据提示信息,写出图一相关的文字名称。图二文字的统一,有何作用?(5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传统不再成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因为传统的颠覆而兴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作用恰恰是加速了传统的消亡。——(这场运动)塑造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底色——政治、文化乃至民族性格,无不于此能找到它们的影子。——摘编自丁伟《中国人与中国文化》材料二中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指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分析这场运动对后世中国的影响。(3材料三: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材料三中,中国古代文化遭受到的前两次厄运分别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你认为这两次事件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思想文化的认识。(2【答案】甲骨文;作用: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文化传播;有利于巩固统一,促进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都是通过思想控制,巩固统治。思想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思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兼容井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吸收继承。【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故与图一相关的文字是甲骨文。根据所学知识,图二是秦朝统一文字。文字的统一,有利于文化传播;有利于巩固统一,促进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因为传统的颠覆而兴起的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其材料三“…………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结合所学知识,国古代文化遭受到的前两次厄运分别是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通过思想控制,巩固统治。本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思想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思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或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兼容井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吸收继承。2022·安徽蚌埠·13材料一一条沟通东西方的道路材料二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翦伯赞材料三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材料四东汉末年,由于北方战乱不断,人民纷纷南迁,据记载,3075世纪中期,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多万人……以前江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而此时则有稻、麦黍、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这些作物许多来自北方,在种植上可与水稻交相进行——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请你将图中的A和B补充完整。(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翦伯赞为什么如此称赞“”?(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两例。新疆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什么机构的设置?(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2【答案】(1)A是长安,B是欧洲.张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丝绸、漆器等;西域都护的设置。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必须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