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新统编版7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1页
2024秋新统编版7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2页
2024秋新统编版7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3页
2024秋新统编版7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4页
2024秋新统编版7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课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新课引入新课讲授随堂练习课堂总结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新课引入你知道这是哪场战役吗?

这场战役导致了什么后果呢?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有一个巨大的天然山洞,名叫嘎仙洞。从这里走出的鲜卑拓跋部建立北魏,统一北方。在此以前,前秦一度是北方的统治者。一次著名的战役给拓跋部的崛起提供了机会。新课讲授一、淝水之战前秦是哪个民族于何时建立的?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统一了北方?

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地区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其中氐人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一度统一了北方。

苻坚重用汉人王猛,军国大小事务全都依靠他处理。王猛辅佐苻坚,外侈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化百姓,使前秦很快兵强国富。时间:交战双方:相关成语或典故:结果:影响:383年前秦─东晋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自主阅读】阅读教材第107—108页,梳理淝水之战的相关知识。淝水之战后,前秦很快瓦解灭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局面

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约90万,而东晋仅8万,这10:1的兵力,应该是一边倒,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全国,这是为什么呢?前秦:①骄傲轻敌。②军队内部有很多其他民族的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③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东晋:①战略战术得当。②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小组讨论:你还记得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建立时间:4世纪后期

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民族:鲜卑族2.北魏统一北方:439年(1)目标3.北魏巩固政权——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与汉族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北魏的统治举步维艰。巩固统治,进行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民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汉族以农耕为主定居比较完备先进北魏鲜卑族以游牧为主逐水草而居相对落后相对落后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平城洛阳继承华夏文明(2)主要内容①迁都:494年迁都洛阳,把包括鲜卑在内的北方各族百余万人民迁到中原阅读教材109页内容,小组讨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主要有哪些?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迁出平城呢?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迁到洛阳?平城自然条件恶劣,平城地理位置偏北,平城保守势力严重。洛阳自然条件优越,洛阳地理位置优越,洛阳保守势力较弱。说汉话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下诏规定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主要内容②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穿汉服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楼楼邱穆陵穆步六孤陆贺兰贺独孤刘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

孝文帝选择中原汉族贵族女子为妃,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通婚姻

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的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时代发展的主流!

北魏在中原建立政权后,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镇,以抵御北方柔然的南下。北魏后期,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大减轻,军镇的作用减小,地位降低。六镇军人对此十分不满,导致兵变,战火蔓延到河北、山东、关陇地区。在六镇兵变的打击下,北魏分裂。北周灭掉北齐后,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三、北朝政权的更替四、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表现:(1)生产、生活:相互学习。(2)政治制度: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3)思想文化:北方各族人民学习汉族文化,汉族人民学习北方各族人民的乐舞。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4)心理:各族互相认同感日益加强,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2.特点:

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族的大交融。3.意义:(1)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3)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民族交融的方式:①民族迁徙。②友好交往。③战争。④内迁各族政权的汉化改革。依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请你谈谈民族交融都有哪些方式。谢谢聆听!最后送给我们自己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

3、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4、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