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件-任务10宏观经济政策_第1页
《经济学基础》课件-任务10宏观经济政策_第2页
《经济学基础》课件-任务10宏观经济政策_第3页
《经济学基础》课件-任务10宏观经济政策_第4页
《经济学基础》课件-任务10宏观经济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政策【知识目标】

1.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和目标。

2.掌握财政政策的含义和工具。

3.掌握货币政策的含义和工具。

4.了解货币的创造过程。【技能目标】

1.掌握货币乘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机制。【思政目标】

1.通过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阐述,学生加强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的自豪感和对未来经济前景的自信心。

2.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学习,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实施财政政策、稳定经济运行方面的优越性,增强对“四个自信”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认知。疫情应对: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择

2020年,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协同发力。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果断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从2020—2021年累计3次降低货币准备金率,多次降低再贴现率和再贷款利率。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方面,多措并举保市场主体,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特别是连续发布实施了减税降费政策,仅2020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货币政策有效配合下,财政政策安排中央预算资金、新增专项债券、部分特别国债用于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其中,仅2020年前10个月,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6.5%,主要投向基建领域。就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而言,经济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不是好现象。为了使国家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政府需要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不断地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资料来源:经济形势报告网)认知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任务一认知财政政策任务二认知货币政策任务三认知宏观经济政策目标1任务一:认知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经济增长二、充分就业三、物价稳定四、国际收支平衡认知财政政策2任务二: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工具2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根据所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变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措施。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工具1.财政支出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工具财政政策的工具: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工具2.财政收入①税收: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的收入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工具。根据课税对象,税种分三大体系: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等。商品税:营业税、关税、增值税等。财产税:房产税、土地税、遗产税等。②公债:是政府运用信用形式筹集财政资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券和地方政府的债券。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工具3.财政政策工具的运用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工具财政政策调节的对象总需求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工具财政政策的分类: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减少税收、增加公共支出的方式来增加社会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税收、减少公共支出的方式来抑制社会总需求。中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对社会总需求没有影响,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

当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要通过扩张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的回升和充分就业。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税。

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增加有利于刺激私人投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增加个人消费,这样就会刺激总需求。减少个人所得税(主要是降低税率),可以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消费增加;减少公司所得税可以使公司收入增加,从而投资增加,这样也会刺激总需求。

财政政策运用的原则——“逆风向行事”: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因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我国政府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中政府投入4万亿刺激总需求。“4万亿”投资的具体构成是:近一半投资将用于铁路、公路、机场和城乡电网建设,总额1.8万亿元;用于地震重灾区的恢复重建投资1万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生态环境350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案例:国家发改委详解“4万亿”投资构成国家发改委详解“4万亿”投资构成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新一轮增值税转型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经测算,实施该项改革将会减少2009年增值税收入约1200亿元。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公平税费负担,推动节能减排,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执行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调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取消和降低部分产品出口关税,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并实行单边征收,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税,降低住房交易税收等一系列税费减免政策。政府的减税政策

当经济进入繁荣状态时,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政府则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以实现物价的稳定。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增税。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购买的减少有利于抑制投资,转移支付的减少可以减少个人消费,这样就压抑了总需求。增加个人所得税(主要是提高税率)可以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增加公司所得税可以使公司收入减少,从而投资减少,这样也会压抑总需求。

我国在1993年之后,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的“软着陆”所实施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就是一种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运用的原则——“逆风向行事”:1.乘数效应2.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就会减少相应数量的私人投资,从而总需求保持不变或总需求增加量减少.(因政府购买的增加而造成的私人支出的减少成为挤出效应)iYi2Y1LMIS1i1Y3IS2Y2二、财政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政府刺激投资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选择是时间顺序和力度的选择而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两种政策都需要,但财政政策要先行,或者同时实施,但开始阶段财政政策力度要大一些、实施速度要快一些。因为危机一方面会使民间财富缩水、企业和个人资金短缺,投资能力减弱;另一方面,人们收入减少或缩水,购买力下降,消费减少,使得产品没有市场,企业丧失投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投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政府投资先行,基础性设施等领域的开工会给其它领域的投资带来机会,其它企业的产品才有市场,民间投资才可能被带动。这样一来,货币政策的实施也才有了条件,否则,即使利率再低(即企业的融资成本再低),企业也不敢贷款投资,或者贷款后不投入实体经济领域,反而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如何减少或避免“挤出效应”民间投资是指家庭、个人、金融机构和其它非政府组织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政府投资或用于政府自身建设,或用于生产领域和社会事业,包括财政投资、政府部门投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投资等,其中财政投资是各级政府用财政资金进行经济建设。一般意义上,政府投资可以带动民间投资,也可以挤出民间投资,关键在于对政府投资的范围、结构和力度的掌控。在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完备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应该限定在民间资金不愿意投资的非盈利领域,为公共利益、环境建设和民间投资创造条件。在这种范围内的适时适量的政府投资一定会促进民间投资。而如果政府投资于盈利性领域,则会使民间投资获利的机会部分丧失,就会产生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如何减少或避免“挤出效应”认知货币政策3任务三: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2货币政策工具3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总需求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1.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制定并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货币供给的变动使利率上升或下降,进而影响消费、商业投资及净出口等部门的支出水平,最终影响实际GDP的变动。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货币政策2.货币分层货币分层以流动性的大小为依据,具体来说,是以某种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或活期存款的能力作为标准。其转换为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成本越低、时间越短,则流动性越强,货币层次也就越高;反之,则货币层次越低。

货币政策的基础知识在法定货币制度下,货币发行是由权威的中央银行负责的,但经济中的货币供给总量不是简单地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量决定的,还要决定于商业银行体系创造的存贷款量,他们的活动共同形成总的货币供应量。不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最终决定权。因此在其他条件为一定时,我们通常把货币供给看作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政策变量。银行体系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

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是指由政府拥有的、用于控制、管理银行体系的银行。它是一国最高的金融机构,它统筹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具有三个职能:首先,中央银行是发行货币的银行。其次,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开户,吸收它们的存款。最后,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代理政府预算收支。商业银行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它的主要业务是接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代客结算等,此外还有证券经销、票据承兑、保险、担保和咨询等业务。商业银行是唯一能接收、创造和收缩活期存款的银行。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还有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行为。2.供给货币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货币供给的特点: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必须按照法定的比率保留规定数额的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其余部分才能用作放款。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中央银行变动准备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正好达到了法定要求,这时,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产生超额准备金,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可以作为贷款放出,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相反,中央银行提高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原有的准备金低于法定要求,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收回贷款,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通常是政府债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以达到扩张或收缩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买进政府债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量;卖出政府债券实际上就是回笼货币,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一种灵活而有效地调节货币量,进而影响利息率的工具,因此,它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的市场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这样就可以增加它对客户的放款,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降低利息率。相反,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使商业银行资金短缺,这样就不得不减少对客户的放贷规模或收回贷款,贷款的减少也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提高利息率.此外,贴现率作为官方利息率,它的变动也会影响到一般利息率水平,使一般利息率与之同方向变动.(3)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是市场货币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业银行是经营存贷款业务的金融中介机构,而且商业银行在市场上是一个体系,这就形成了市场货币创造的机制。货币创造的机制是按货币创造的乘数来创造货币的,这个创造乘数就是货币准备率的倒数。货币供给的特点: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贷出的款项法定准备金123…100万元90万元81万元…10万元9万元8.1万元…90万元81万元72.9万元…总计1000万100万900万货币创造的实例假设中央银行购进了甲企业100万元的国债,甲企业把所得的100万元货币存入商业银行1,假设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率为10%,于是商业银行1在向中央银行存入10万元准备金后,把余下的90万贷给了乙企业,乙企业把90万贷款存入商业银行2,商业银行2在扣除准备金后,把81万元货币又贷给了丙企业,然后丙企业又把81万存入商业银行3…这样,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创造过程,市场上实际产生的货币供给量如下表:

1000000+900000+810000+…

=1000000×[1+(90%)+(90%)2+…]

=1000000×{1/[1-(90%)]}

=10000000货币乘数:指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即货币乘数正好等于存款准备金率r的倒数。货币乘数正好等于存款准备金率r的倒数。存款准备率越小,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越强;存款准备金率越大,商业银行创造信用的能力越弱。货币创造的实例上表表明,在部分准备金制度下,一笔原始存款由整个银行体系运用扩张信用的结果,可产生大于原始存款若干倍的存款货币。此一扩张的数额,主要决定于两大因素:一是原始存款量的大小;二是法定准备率的高低。原始存款量越多,创造的存款货币量越多;反之,越少。法定准备率越高,扩张的数额越小;反之,则越大。此一关系,如以D代表存款货币最大扩张额,A代表原始存款量,r代表法定准备金比率,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如把上例代入公式,则为:110/100

D=1000000×

=10000000货币创造的实例4.货币乘数:是指准备金变动量所引起的银行总存款量变动的倍数。K=1/准备率货币供给的特点:二、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指通过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通过利息率的升降来间接影响投资和消费,实现宏观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同样要坚持“逆风向行事”的原则: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以及降低利率,带动总需求的增长;而在经济繁荣尤其是通货膨胀严重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通过紧缩银根来抑制总需求。(1)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的准备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以达到扩张或收缩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3)调整再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的市场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2)调整准备率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必须按照法定的比率保留规定数额的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其余部分才能用作放款。法定准备率是指以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例。中央银行变动准备率则可以通过对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二、货币政策工具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一个重要变量就是货币供给。国家通过货币政策调整货币供给,进而调整总需求。如图11-3(a)所示,当货币供给增加时,货币供给的增加使货币供给曲线从MS1向右移动到MS2。由于货币需求曲线未变,为了使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平衡,利率从r1下降为r2。这就是说,为了使人们持有新增加供给的额外货币,利率必然要下降。如图11-3(b)所示,利率又影响了产品和劳务的需求量。较低的利率减少了借款的成本和储蓄的收益。家庭可能购买更多、更大的房子,这刺激了住房投资需求。企业对新工厂和新设备的支出增多,这加大了企业投资。结果,在既定物价水平下,产品和劳务的需求量从Y1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