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诊断性考试(一模)生物 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诊断性考试(一模)生物 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诊断性考试(一模)生物 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诊断性考试(一模)生物 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诊断性考试(一模)生物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暨市2024年12月高三诊断性考试试题生物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随天气转冷,很多蔬菜因体内淀粉大量分解为可溶性糖,口感变好。细胞中可溶性糖储存的主要场所是()A.叶绿体 B.液泡 C.内质网 D.溶酶体【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质中有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植物细胞有的有叶绿体。这些细胞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详解】A、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据此可知,叶绿体不是苹果细胞中可溶性糖储存的主要场所,A错误;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据此可知,苹果细胞中的可溶性糖储存的主要场所是液泡,B正确;C、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据此可知,内质网不是苹果细胞中可溶性糖储存的主要场所,C错误;D、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据此可知,溶酶体不是苹果细胞中可溶性糖储存的主要场所,D错误。故选B。2.为避免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许多地区稻田采取翻耕掩埋秸秆还田措施,但不当的秸秆还田方式,如秸秆未经处理直接还田,秸秆长、入土浅,会导致水稻病虫害严重,如果采取大面积高强度的化学农药灭杀,以下结果最不可能出现的是()A.害虫彻底消灭B.该地区某些鸟类数量减少C.抗药性害虫的比例增加D.稻田里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而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详解】A、使用大面积高强度的化学农药灭杀,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A错误;B、使用化学农药后,害虫大量减少,该地区某些以该害虫为食的鸟类因缺乏食物导致数量减少,同时化学农药对鸟类也有直接影响,B正确;C、使用化学农药后,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抗药性害虫的比例增加,C正确;D、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一些对农作物有益的昆虫及害虫天敌,或在其体内残留毒素使其繁殖能力丧失,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D正确。故选A。3.人类8号染色体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原猴和新世界猴不存在隔离B.从祖先进化到人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8号染色体上的特异性序列可作为人类起源研究的参考D.不同生长环境,对祖先的进化方向有重要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据图可知,原猴和新世界猴属于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从祖先进化到人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融合,故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C、8号染色体上出现了融合,其上的特异性序列可作为人类起源与进化研究的参考,C正确;D、不同生长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方向不同,所以对祖先的进化方向有重要影响,D正确。故选A。4.部分甲状腺癌患者切除一侧甲状腺后,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仍处于正常范围。关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错误的解释是()A.切除手术后,对侧甲状腺提高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B.下丘脑可感受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发挥调节作用C.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垂体可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信号,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进行的。【详解】A、患者切除甲状腺右侧,甲状腺左侧还存在,仍然能够分泌甲状腺激素,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患者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是对侧甲状腺提高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A正确;B、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水平时,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所以下丘脑可感受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发挥调节作用,B正确;C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垂体可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信号,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功能,C错误,D正确。故选C。肾脏在维持体内稳态、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生理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5.肾脏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都与水通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有直接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B.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实现跨膜运输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C.与水通道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相比,水分子直接穿过膜扩散的速率更高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从渗透压高的一侧向渗透低的一侧扩散6.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溶质的绝大部分是蛋白质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免疫能力下降C.患者易出现组织水肿症状D.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形成【答案】5.B6.D【解析】【分析】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5题详解】A、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具有特异性,A错误;B、通道蛋白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不需要与该物质结合,B正确;C、水通道蛋白介导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运输效率比水分子直接穿过膜更快,C错误;D、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从渗透压低的一侧向渗透高的一侧扩散,D错误。故选B。【6题详解】A、血浆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和无机盐决定,因此血浆溶质的绝大部分是蛋白质,A正确;B、抗体具有免疫的作用,本质是蛋白质,如果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能导致蛋白质含量降低,从而使患者免疫力降低,B正确;C、血浆白蛋白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增多,从而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D、血浆的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和无机盐形成,D错误。故选D。7.线粒体在生成ATP的过程中,大约有1%~4%的摄入氧转化为氧自由基,氧自由基的积累会加快细胞衰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线粒体的数量减少、体积减小B.氧自由基能够攻击线粒体中的DNA分子,导致基因突变C.氧自由基通过攻击线粒体膜的磷脂分子,可产生新的自由基D.用药物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可减少氧自由基,从而抵抗衰老【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在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很容易产生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即自由基,自由基产生后,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详解】A、衰老细胞线粒体的数量减少、体积增大,A错误;B、氧自由基能够攻击线粒体中的DNA分子,可能引起基因突变,B正确;C、氧自由基通过攻击线粒体膜的磷脂分子,可产生新的自由基,并进一步攻击磷脂分子,C正确;D、氧自由基的积累会加快细胞衰老,用药物提高机体抗氧化水平可减少氧自由基,从而抵抗衰老,D正确。故选A。8.嘌呤霉素是一种氨基核苷类物质,可随机进入核糖体相应位点,其氨基端连接到延伸中的肽链上,使肽链末端成为嘌呤霉素残基,不能再连接氨基酸而终止翻译。某研究小组在大肠杆菌培养液中加入足量嘌呤霉素探究其作用效果。下列关于嘌呤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认读mRNA上的终止密码B.能与肽链的羧基端缩合形成氢键C.能使一条mRNA翻译得到多条不同的肽链D.能通过对基因转录过程的干扰起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嘌呤霉素可通过氨基末端与肽链的羧基端缩合形成肽键;因其随机进入核糖体干扰翻译,所以一条mRNA翻译可得到多条不同的肽链。【详解】A、嘌呤霉素通过使肽链末端成为嘌呤霉素残基,不能再连接氨基酸而终止翻译,不是识别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来终止翻译,A错误;B、嘌呤霉素含有氨基端,能与延伸中的肽链的羧基端缩合形成肽键,B错误;C、嘌呤霉可随机进入核糖体相应位点,导致翻译停止,所以能使一条mRNA翻译得到多条不同的肽链,C正确;D、嘌呤霉素是一种氨基核苷类物质,嘌呤霉素可通过干扰基因的翻译过程进而干扰表达,使细菌不能正常增殖而达到抑菌的作用,D错误。故选C。9.组蛋白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会削弱组蛋白与DNA的结合,影响基因表达。研究发现,多种癌细胞内组蛋白去乙酰酶表达水平过高,阻止了控制细胞正常活性的基因表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发生在核糖体中B.组蛋白乙酰化程度与基因的转录活性呈负相关C.组蛋白乙酰化引起染色质结构松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D.组蛋白乙酰化不足可能使抑癌基因的表达受阻【答案】D【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质包括:DNA的甲基化、基因印记、RNA干扰和组蛋白修饰。【详解】A、组蛋白的合成在核糖体,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不发生在核糖体中,A错误;B、组蛋白乙酰化程度与基因的转录活性呈正相关,即组蛋白质乙酰化会促进基因的转录,B错误;C、组蛋白乙酰化引起染色质结构松散,有利于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故组蛋白乙酰化引起染色质结构松散,利于生物的生存,C错误;D、题意显示,多种癌细胞内组蛋白去乙酰酶表达水平过高,导致乙酰化水平下降,进而阻止了控制细胞正常活性的基因的表达,据此可推测,组蛋白乙酰化不足可能使抑癌基因的表达受阻,进而可能诱发癌变,D正确。故选D。10.兴趣小组在研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时,进行了下图所示实验,获得了显示屏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增大微电极的刺激强度,则位置①和②电位的峰值不变B.若减小微电极刺激强度,位置①和②电位可能不发生偏转C.若已知位置①②之间的距离,则可以得出兴奋的传导速率D.该实验结果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答案】D【解析】【分析】1、对于一条神经纤维来说,若膜内外钠离子浓度保持不变,增大刺激强度,则神经纤维上的动作电位的峰值是不变的。2、传导速率=传导距离÷传导时间。【详解】A、若增大微电极的刺激强度,膜内外钠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此神经纤维位置①或②上的动作电位的峰值是不变的,A正确;B、若减小微电极的刺激强度,若不能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位置①和②电位可能不发生偏转,B正确;C、若已知位置①②之间的距离,显示屏上也有时间,则可以得出兴奋的传导速率,C正确;D、若想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需要在刺激点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位置①和位置②,位置①和位置②在刺激点同侧则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D错误。故选D。11.为探究校园土壤中的细菌种类,某兴趣小组采集校园土壤样本并开展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溶液稀释倍数越低,越容易得到单菌落B.将培养基分装于培养皿中灭菌,可降低培养基污染的概率C.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D.可分解酚红指示剂使其褪色的菌株是产脲酶菌【答案】C【解析】【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要求。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详解】A、土壤溶液稀释倍数足够高时,才能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开,有助于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菌落,A错误;B、将培养基分装于培养皿中灭菌,可增加培养基污染的概率,且会增加操作的麻烦,B错误;C、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这样方便观察,因为培养皿中的微生物需要倒置培养,C正确;D、用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别,可选择出现红色透明圈的菌株作为产脲酶菌,因为产脲酶菌能将尿素分解成氨,使培养基显碱性,进而呈现红色,D错误。故选C。12.去除取样法是调查种群密度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种群中,进行随机捕获并去除,随着捕捉次数的增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因此每次捕获的数量逐次减少。以捕获累积量为横坐标,单位捕获量为纵坐标,其关系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可作为该种群数量的估计值B.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弱、不易标记动物种群C.不宜在种群的繁殖期或迁徙期开展调查D.在调查期间无需将种群中所有个体捕尽【答案】B【解析】【分析】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的捕捉,剩余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获取的个体数逐渐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积数就逐渐增大。当单位时间的捕捉数等于零时,捕获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详解】A、根据去除取样法的原理,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把曲线延长,与横轴的交点即单位时间的捕捉数等于零时,此时横轴的捕获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A正确;B、活动能力强且不易被标记的动物,既不能用样方法,也不能用标记重捕法,可使用去除取样法,而调查活动能力弱、不易标记的动物种群可用样方法,B错误;C、繁殖期或迁徙期种群数量变化较大,不适合进行调查,因此不宜在种群的繁殖期或迁徙期开展调查,C正确;D、去除取样法的原理是通过捕捉数量的变化来估算总数量,不需要将种群中所有个体捕尽,D正确。故选B。13.研究者在哺乳动物胚胎的2细胞期对细胞进行标记,追踪到囊胚阶段,发现大多数内细胞团细胞主要来源于2细胞阶段中的一个细胞,即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细胞的命运已经开始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遗传物质的差异影响了2个细胞的命运B.滋养层的细胞可用于胚胎的性别鉴定C.内细胞团发育为胚胎的大部分和胎盘的一部分D.此研究说明胚胎分割在受精卵时进行效果最好【答案】B【解析】【分析】内细胞团的细胞是胚胎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所以做基因诊断时,通常取少量滋养层细胞诊断是否患有遗传病,这样不会影响胎儿发育。【详解】A、哺乳动物胚胎的2细胞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的,因此这2个细胞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A错误;B、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滋养层的细胞可用于胚胎的性别鉴定,这样不会影响胎儿发育,B正确;C、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C错误;D、此研究主要说明了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细胞的命运已经开始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并不能直接说明胚胎分割在受精卵时进行效果最好,胚胎分割的最佳时期通常是在囊胚期,此时细胞已经开始分化但尚未形成明显的组织和器官,分割后容易恢复和发育,D错误。故选B。14.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而不同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来源与去路有差别。某生态系统无有机物的输入与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可能小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B.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中的能量都直接来自于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C.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其粪便流入分解者D.顶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答案】D【解析】【分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特点:①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②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详解】A、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该生态系统无有机物的输入与输出,所以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不可能比第二营养级小,应该大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错误;B、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不一定是直接来自于第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例如第三营养级的粪便中的能量传递给分解者,但属于第二营养级的能量,B错误;C、初级消费者粪便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属于生产者的能量,C错误;D、顶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例如通过呼吸作用散失,D正确。故选D。15.在恶劣条件下,象鼻虫的卵子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科学家对此有两种猜测:①卵子通过自身基因组复制来实现;②卵巢内某个极体与卵子融合。若检测基因型为Aa的雌性象鼻虫的子代基因型,发现的比例为(所有卵子均存活且繁殖后代),则猜测通过①产生子代的亲本卵子所占比例是()A.3/4 B.1/3 C.3/5 D.1/2【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象鼻虫的孤雌牛硝是指卵子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基因型为Aa的虫卵细胞类型有A∶a=1∶1,极体类型有A∶a=1∶1。若只进行假说中②,则子代基因型AA∶Aa∶aa=1∶2∶1。若只进行假说①,则子代基因型为AA∶aa=1∶1。现设亲本卵细胞发生假说中②的比例m,则子代Aa所占比例为1/2m,再由检测子代基因型发现AA∶Aa∶aa=7∶2∶7,可知子代Aa所占比例为1/2m=1/8,则m=1/4,进而可推出亲本卵细胞发生自体基因组复制即假说①所占的比例为1-1/4=3/4,A符合题意。故选A。16.某陆生作物水淹过程中根细胞内参与需氧和厌氧呼吸的两种酶甲、乙活性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酶甲在细胞溶胶中起作用B.水淹第2天,糖酵解产生的[H]全部用于还原O2C.水淹0~3d阶段,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O2D.水淹3d后排水,作物长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答案】B【解析】【分析】需氧呼吸:第一阶段: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溶胶中,又称为糖酵解。在糖酵解的过程中,1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个三碳化合物--丙酮酸和少量的氢(用[H]表示),分解过程中释放出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丙酮酸是糖酵解的产物,葡萄糖分子中的绝大部分化学能仍存在于丙酮酸中。第二阶段:这个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后,在复杂酶系统的催化下,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被彻底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并产生[H]和少量ATP,二氧化碳释放到细胞外。第三阶段:这个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的传递,与氧结合生成水,产生大量ATP。【详解】A、正常情况下,作物根细胞的呼吸方式主要是需氧呼吸,随着水淹天数的增多,乙的活性降低,说明乙是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那么甲是与厌氧呼吸有关的酶,厌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溶胶,因此酶甲在细胞溶胶中起作用,A正确;B、据图可知,水淹第2天,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同时进行,厌氧呼吸中糖酵解产生的[H]用于还原丙酮酸,有氧呼吸中糖酵解产生的[H]用于还原O2,B错误;C、在水淹0~3d阶段,随着水淹天数的增加,氧气含量减少,需氧呼吸减弱,厌氧呼吸增强,因此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O2,C正确;D、若水淹3d后排水,植物长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原因是排水一方面可避免厌氧呼吸生成的酒精对植物根细胞有毒害作用,厌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积累过多会毒害细胞,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氧气供应,从而增强根细胞需氧呼吸,从而使植物根细胞产出的能量增加,需氧呼吸能产生更多能量,排水后增加氧气供应可促进需氧呼吸,D正确。故选B。17.在一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大量样方,某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物种的频度,频度分级标准如表所示。在植物种类分布均匀且稳定性较高的生物群落中,各频度级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呈现一定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频度级1%~20%A21%~40%B41%~60%C61%~80%D81%~100%EA.频度属于A级的植物种类最少B.若植物甲为该群落优势种,则植物甲的频度最可能属于A级C.属于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则该群落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200种D.若植物乙的频度属于E级但不是优势种,则乙的种群密度一般较大【答案】C【解析】【分析】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物种的数目也有差别。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在群落中,有些物种不仅数量很多,它们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还有一些物种虽然在群落中比较常见,但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不大,它们就不占优势;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详解】A、结合图和表可知,频度属于A级的植物,物种数在该群落植物物种总数中的占比为53%,其植物种类最多,A错误;B、植物甲为该群落的优势种,而某植物出现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比为该植物物种的频度,因此植物甲的频度级最可能为E,B错误;C、D频度级对应8%,D频度级的植物有16种,该群落中植物类群的丰富度为16÷8%=200种,C正确;D、若植物乙的频度属于E级但不是优势种,说明其分布范围广,出现频度高,分布特点是种群密度一般较小,范围广,D错误。故选C。18.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研究人员以野生型拟南芥和乙烯受体缺失突变型拟南芥等作为材料,探究乙烯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NAA,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烯受体缺陷可能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B.NAA与生长素的生理效应类似,但分子结构可能不同C.无乙烯作用时NAA能促进根系生长D.植物激素不具有催化作用,也不为细胞提供能量和信息【答案】D【解析】【分析】1、生长素的作用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发生等。2、植物生长调节剂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α—萘乙酸(NAA)、矮壮素等。3、根据题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拟南芥的种类和是否使用NAA处理,因变量有两个:植物体内生长素相对含量和根系相对长度。【详解】A、①②两组生长素的相对含量对比,乙烯受体缺失突变型拟南芥体内生长素含量比野生型拟南芥更少,可以说明乙烯受体缺陷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A正确;B、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很多,从分子结构来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如吲哚丁酸;另一类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完全不同,但具有与植物激素类似的生理效应,如NAA,B正确;C、由于右图第③组突变型拟南芥的乙烯不再发挥作用,加入NAA后其根系相对长度与①②组对照可以说明无乙烯作用NAA也能促进根系生长,C正确;D、植物激素为细胞提供信息,发挥调节作用,D错误。故选D。19.免疫PCR是对微量抗原的一种检测方法。下图是利用该技术检测牛乳中微量抗生素的流程图:首先将抗体1固定在微板上,冲洗后加入待检的牛乳,再加入DNA标记的抗体2,进行PCR扩增,最后进行电泳检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PCR扩增中延伸时间取决于引物的长度B.引物浓度大小会影响PCR扩增获得产物的数量C.图示过程中三次冲洗的目的均不同D.图示抗原检测过程发生两次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答案】A【解析】【分析】免疫PCR是一种抗原检测系统,将一段已知序列的DNA片段标记到抗体2上,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体2会和固定抗体1、抗生素形成复合物“固定抗体1—抗生素—抗体2”,再用PCR方法将这段DNA进行扩增,通过检测PCR产物的量,即可推知固定抗体1上吸附的抗生素的量。【详解】A、PCR延伸时间取决于引物与模板结合的温度,A错误;B、复制需要引物与模板结合,每条DNA链复制都需要消耗一个引物,故引物浓度大小会影响PCR扩增获得产物的数量,B正确;C、图示过程,第一次冲洗是为了去除未结合的抗体1,第二次冲洗是为了去除未结合的抗生素和牛奶成分,第三次冲洗是为了去除未结合的抗体2,三次冲洗的目的均不同,C正确;D、据图可知,图示抗原检测过程分别与抗体1和抗体2结合了一次,共发生两次抗原与抗体的结合,D正确。故选A。20.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在分裂时可能发生异常,如图所示。若一个基因型为Aa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发生着丝粒横裂,且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其它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卵细胞基因组成有6种可能B.若卵细胞为Aa,则第一极体一定为AaC.卵细胞为A且第一极体不含A,则第二极体的基因组成有3种可能D.若卵细胞不含A、a,且一个第二极体为A,则第一极体的基因组成有2种可能【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正常情况下,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或a,减数分裂II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A或aa,着丝粒横裂,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O(表示没有相应的基因),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卵细胞的基因组成还可以是Aa,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6种可能,A正确;B、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若卵细胞为Aa,则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第一极体一定为Aa,B正确;C、卵细胞为A,且第一极体不含A,说明未发生互换,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第二极体为A,另外两个极体为a或aa、0,C错误;D、若卵细胞不含A、a且一个第二极体为A,则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为aa或AA,第一极体为AA或aa,最多有2种可能,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也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_,驱动_____的合成用于碳反应。植物体内的_____感受光信号,其_____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过信号传递系统的传导,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2)在两种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对某植物吸收速率的影响如图所示,已知温度在35℃内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均升高。由图可知,该植物最可能是_____(填“阴生植物”或“阳生植物”);在低光强时,该植物吸收速率随叶温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_____。(3)观测长期生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某植物,其生理特征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下表所示。光照强度叶色平均叶面积()气孔密度()净光合速率()强光浅绿13.68264.33弱光深绿28.47523.87①在弱光下,植物通过_____和_____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②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植物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_____,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吸收量_____。【答案】(1)①.红光和蓝紫光②.ATP、NADPH③.光敏色素④.结构(2)①.阳生植物②.该植物呼吸速率上升的幅度大于光合速率上升的(合理即可)(3)①.增加叶面积②.提高叶绿素含量③.较少④.较少【解析】【分析】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在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协调共同调节,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也对基因的程序性表达具有调节作用。【小问1详解】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存在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色素吸收的光能驱动ATP、NADPH的合成用于碳反应。植物体内的光敏色素感受光信号,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光照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机制:阳光照射→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细胞核内特定基因的转录变化(表达)→转录形成RNA→蛋白质→表现出生物学效应)。故光敏色素的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经过信号传递系统的传导,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小问2详解】右图可知,在高光强下,温度在35℃内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速率也随之增加,故该植物最可能是阳生植物;在低光强下,该植物呼吸速率上升的幅度大于光合速率上升,所以在低光强时,该植物吸收速率随叶温升高而下降。【小问3详解】①表格中的信息可知,在弱光下,植物通过增加叶面积和提高叶绿素含量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②强光下植物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为826×13.6=11233.6,弱光下植物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为752×28.4=21356.8,故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植物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较少;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吸收量较少。22.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放牧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主要利用方式。某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经过长期封育后,研究人员引入羊群进行放牧,并对中度放牧前后该草原植被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食草动物可以通过_____和_____信息来搜寻和辨别食物。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牧草参与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还有_____和_____,引入的羊群能加快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原因是_____。(2)草原上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这是群落_____的一种表现。为了研究放牧对植被的影响,科研人员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群落结构越复杂,样方面积应越_____。据图分析,中度放牧使草原植被的物种多样性_____,种群间的竞争强度_____。(3)为了研究动物粪便对保护区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影响,科研人员用吸虫器采集土壤样方中的动物后,常选用_____溶液固定保存。蚯蚓、蜈蚣等一些土壤动物可以作为中药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答案】(1)①.物理信息②.化学信息③.动物采食④.微生物分解⑤.羊通过摄食牧草,将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组织的一部分,同时将代谢废物(无机物)排出体外,这些废物被生产者(如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循环(2)①.水平结构②.大③.提高④.减小(3)①.70%酒精②.直接【解析】【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小问1详解】食草动物在搜寻和辨别食物时,会利用多种信息,其中,物理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以及化学信息如气味、化学物质等,都是食草动物常用的搜寻食物的方式。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牧草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参与了碳循环的多个途径。除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外,牧草还可以通过被食草动物摄食和牧草的残枝落叶被分解者分解这两个途径参与碳循环。当引入羊群进行放牧时,羊群作为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是因为羊通过摄食牧草,将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组织的一部分,同时将代谢废物(无机物)排出体外,这些废物被生产者(如植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循环。【小问2详解】水平结构是指群落中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它受到地形、土壤、光照、湿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草原上的植被在水平方向上表现出复杂的斑块性和镶嵌性,这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一种表现,为了研究放牧对植被的影响,科研人员通常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群落结构越复杂,样方面积应越大,以确保样方内能够包含足够多的物种和个体,从而更准确地反映群落的真实状况。根据图示分析,中度放牧使草原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增加,种群间的竞争强度降低。这是因为中度放牧可以促进植被的生长和繁殖,增加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从而为更多的物种提供生存空间和资源,降低了种群间的竞争强度。【小问3详解】为了固定保存这些动物,常选用70%的酒精溶液,酒精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可以保持动物的形态和结构不变,便于后续的观察和鉴定。直接价值是指生物资源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价值,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蚯蚓、蜈蚣等一些土壤动物在中药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3.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严重时可导致轻重不等的迟缓性瘫痪。给小儿服用小儿麻痹疫苗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或注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有效手段。回答下列问题:(1)儿童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常引起食欲减退,摄食减少,此时胰岛_____细胞分泌的_____增多,从而促进_____以维持血糖水平。感染引发动物内环境改变,导致支配胃肠的_____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蠕动及消化腺分泌减弱,此过程属于_____反射。(2)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通常会引起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_____。此时适当增加饮水,可降低血浆_____,使垂体释放的_____减少,最终使尿量增加,利于散热。(3)分析小儿麻痹疫苗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的制备方式,可以推知:_____(填“减活”或“灭活”)疫苗接种后对人体的作用更接近自然感染过程,但两种疫苗都可作为_____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4)某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____。【答案】(1)①.A②.胰高血糖素③.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④.交感⑤.非条件(2)①.产热量大于散热量②.渗透压③.抗利尿激素(3)①.减活②.抗原(4)①.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②.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灭活疫苗,即人们在获得病毒以后,通过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使病毒完全丧失活性,从而得到被杀死的病原微生物,进而制成灭活疫苗。它其实就是一种被杀死的病毒,将其输入人体,既不会使人染病,又可以促使人体产生抗体,抵御病毒的入侵。如百日咳疫苗、流脑疫苗等。减毒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疫苗。将减毒品活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使人体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类似的免疫反应,既不会发病,又可以获得抵御这种疾病的免疫力。它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长,往往只需要接种一次,即可产生稳固的免疫力,这类疫苗有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等。【小问1详解】儿童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常引起食欲减退,摄食减少,血糖降低,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从而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水平。感染引发动物内环境改变,导致支配胃肠的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胃肠蠕动及消化腺分泌减弱,此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小问2详解】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通常会引起体温升高,体温升高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此时适当增加饮水,可降低血浆渗透压,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最终使尿量增加,利于散热。【小问3详解】减毒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细菌和病毒)在人工条件下使其丧失致病性,但仍保留其繁衍能力和免疫原性,以此制成减毒活疫苗。将减毒品活疫苗接种于人体后,使人体产生一次亚临床感染,类似一次轻型的人工自然感染过程,从而引起与疾病类似的免疫反应,既不会发病,又可以获得抵御这种疾病的免疫力。减活疫苗接种后对人体的作用更接近自然感染过程,但两种疫苗都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小问4详解】本实验目的是为了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由脊髓灰质炎所致,还是由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故直接判断骨骼肌功能即可,题干要求“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可设计实验为:用适宜大小的电刺激该动物的肢体效应器(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若骨骼肌不收缩,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24.下图是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甲病由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怀孕母体的血液中有少量来自胎儿的游离DNA,提取母亲血液中的DNA,采用PCR方法可以检测胎儿的基因状况,进行遗传病诊断。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答出2点即可)。(2)据图可知,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甲病_____,乙病_____。若Ⅲ-1和Ⅲ-3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是_____,因此,为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风险要避免_____。(3)经诊断乙病为苯丙酮尿症(PKU),患者一般是由于正常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PAH)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苯丙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导致发病。人群中PAH基因两侧MspI限制酶切位点的分布存在如下两种形式。分别提取上述家系中的Ⅱ-3、Ⅱ-4、Ⅲ-4和Ⅲ-5号个体的DNA,经MspI酶切后进行电泳分离,结果如图所示。①Ⅱ-4号个体分离出的19kbDNA片段上含有_____(填“正常”或“异常”)的PAH基因,理由是_____。根据电泳结果推测Ⅲ-5个体携带异常PAH基因的概率为_____。②对大量苯丙酮尿症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共发现175种突变分布于PAH基因中,该检测结果体现了基因突变的特点是_____。为减轻PKU症状,PKU患者的饮食上应注意_____。【答案】(1)操作简便、准确安全、快速等(2)①.伴X隐性遗传②.常染色体隐性③.1/3④.近亲结婚(3)①.正常②.Ⅲ-4号个体患PKU,含两个异常的PAH基因,这两个基因分别来自于Ⅱ-3、Ⅱ-4个体的23kb的片段③.1/2④.不定向⑤.减少苯丙氨酸的摄入【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根据无中生有女必为常隐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因为Ⅱ-3和Ⅱ-4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乙病的女儿,同时二人还生出了患甲病的儿子,因此可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知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因而判断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研究发现,怀孕母体的血液中有少量来自胎儿的游离DNA,提取母亲血液中的DNA,采用PCR方法可以检测胎儿的基因状况,进行遗传病诊断。该技术的原理是根据基因的特异性设计的,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准确安全、快速等【小问2详解】Ⅱ-3和Ⅱ-4表现正常,却生出了患乙病的女儿和患甲病的儿子,因而可以做出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病也为隐性遗传病,结合相关信息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可推测甲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据此做出判断,Ⅲ-1的基因型为1/3BBXAXa或2/3BbXAXa,Ⅲ-3的基因型为1/3BBXAY或2/3BbXAY,二者婚配,生育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3×2/3×1/4)×(1-1/4)=2/3,则二人婚配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2/3=1/3,因此,为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风险要避免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会增加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机会,导致患病率提高。【小问3详解】①Ⅱ-3和Ⅱ-4表现正常生出患有乙病的女儿,因此二者的基因型均为Bb,即均带有PKU基因,同时Ⅲ-4患有乙病,即其基因型为bb,因而可推测,PKU基因均位于23kb片段上,且分别来自双亲,据此做出判断,Ⅱ-4号个体分离出的19kbDNA片段上含有“正常”的PAH基因。根据电泳结果推测Ⅲ-5个体的19kb一定来自Ⅱ-4,则其含有的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