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文言词语

的意义、用法,以及文言句式的句式特点。2、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了解史论的一般写法。3、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培养忧患意识。4、熟读并背诵《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继续和发展了唐朝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他团结并培养了大批古文作家,如“三苏”父子、王安石、曾巩等皆出其门下。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新五代史》。他的文章,叙事简约且富有波澜,语言酣畅又自然凝练,《伶官传序》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风格特点。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奠定了一代文风。历史背景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视频:200秒看懂中国古代最乱的时代:五代十国

欧阳修进入政界时,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到衰的时期。国内人民暴动接踵而起,边境屡遭北方少数民族的进犯。欧阳修、范仲淹等人针对当时的弊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却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的惨痛历史会重演,于是自己动手撰写了七十四卷的《新五代史》,告诫北宋统治阶级要以史为鉴。本文就是通过后唐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来呼吁“忧劳可以兴国”,警告“逸豫可以亡身”。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力求振作,对不断进犯的契丹、西夏妥协退让、屈辱求和。每年都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北宋地图【知识链接】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文体。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序的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的著作,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和理解此书。

序言由作者本人写的,叫“自序”;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在议论中抒发感慨,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或表达对所记叙的人与事的态度的为“史序”,如《五代史伶官传序》。【文题解读】

《五代史伶官传序》:五代,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伶:古称演戏的人为伶。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传: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序:一种文体。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开头的短序。《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将其与北宋初年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加以区分,称为《新五代史》。播放课文录音,带入课文情景。

视频简介:后唐庄宗的故事。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

①呜呼!盛(兴盛,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名词:命运),岂(难道)非人事(古:人的作为)哉!原(名作动: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古:······的原因)得天下,与其(古:和他)所以失之者,可以(介词:依靠)知之矣。1、本文提出的论点是什么?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2、从第一自然段可以得知作者立论的依据是什么?庄宗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

强调: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问题探究

第二部分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临死)也,以(拿)三矢(箭)赐庄宗而(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与”)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连词:“和”,“同”)吾约(名作动:订立盟约)为兄弟,而(连词,表转折)皆背晋以(连词,表并列)归(动:归顺,归附)梁。此三者,吾遗恨(遗憾)也。与(动:给予)尔三矢,尔其无(通“毋”)忘乃(你,你的。)父之志(名:志向,心意。)!”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古:官名,泛指一般官署)以一少牢(用羊、猪各一头作祭品。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祭祀用的牲畜。)告(动:祭告。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庙,请其矢(恭敬地取出他父亲留下的箭。请,敬辞,用以代替某些动词,表示恭敬、慎重。),盛以锦囊(以锦囊盛(把东西放在器皿中)之),负而前(作状语:向前)驱,及(等到)凯旋而(连词,表顺承“就”)纳之。(动使把······收藏把箭收藏在祖庙)问题探究1、后唐庄宗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建立后唐?用原文的话来回答。“忧劳可以兴国”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时刻恭敬地面对父亲的遗愿,用三支箭激励自己,表明其复仇的决心和意志。为什么每次出师征战都要“负而前驱”?合作探讨③方(当·····时)其(代:他)系(缚)燕父子以(介词,拿、用)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方其以组系燕父子),函(名作动:用匣子装)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而以成功告(之)成功:动作名,成功的消息),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与“仇”仇敌)已灭,天下已定,一夫(一个人)夜(作状语:在夜里)呼,乱者(形→动,作乱。作乱的人)四(名作状:在四面)应,仓皇东(作状语:向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相互看、相互视),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截发置地,向天发誓),泣(动作名:泪水)下(名作动:落下)沾襟,何其衰也!岂(难道)得之难而失之易欤(表疑问的语气词)?抑(或者,还是)本(名作动:考擦、探究)其成败之迹(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自满招来损害),谦得益(谦虚得到好处)。”忧劳(忧虑辛劳)可以兴(动使······兴盛)国,逸豫(安乐)可以亡(动使·····灭亡)身,自然之理也。齐声朗读:“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试着分析唐庄宗为什么短短三年就失去天下的原因。用原文的话来回答。“逸豫可以亡身”

后唐庄宗获得成功之后,没有了奋斗的方向,于是贪图安逸,亲近伶官,导致身死国灭。合作探讨

第三部分④故(因此)方其盛也,举(全、整个)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围困)之,而身死国灭,为(被)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形作名:极小的事),而智勇(形作名:有勇有谋的人物)多困(被难住)于(被)所溺,岂独(副词、唯独)伶人也哉!(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合作探讨

重点1、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盛衰”进行论证的。

①例证法本文属于史论。写史论一般都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运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准确地选择典型事例。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为论据,但在具体选材上,却以“晋王三矢”这一不能确定为史实的传说作为事例,并加以详述,体现了作者精于选材的匠心。文章并没有写庄宗如何“逸豫”,但通过“晋王三矢”这一典型的、生动的事例,充分地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了“人事”的作用,再辅之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点滴史实,就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不言而明,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②对比论证法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这一论点本身就是一个既正反对立又合而为一的命题。文本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证,作者运用了—组组简洁强烈的对比,人事与天命、盛与衰、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忧劳与逸豫,说明成败之迹皆出于人事。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个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入的对比论述。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或史实,还是作者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是对比性的。通过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重点2、“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三句话是怎样提挈全文的?请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①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为说明“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论点提供历史根据。②第二段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第三段在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③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决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难点1、对比鉴赏《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写作目的、思想内容方面有何异同?(1)写作目的。相同点:两文都是对前代盛衰兴亡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其目的也都在于维护当朝的统治。不同点:《过秦论》是贾谊按皇帝拟定的题目写的,是应制之作。《过秦论》是在汉初统治者要求总结历史经验,从中汲取教训,进而采取新的统治政策,以巩固新生的封建政权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作为封建统治集团的一员,贾谊根据当时的政治需要,写出了《过秦论》,论述秦之盛衰,推究其“所以得,所以失”的缘由,期望统治者有所警惕。《五代史伶官传序》显然是出自欧阳修的自觉行动,带有一种自发的性质。欧阳修处于弱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日益腐化堕落,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对外,朝廷忍辱求全,非但不力图振作,反而一味地妥协退让,民族矛盾日趋激烈。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欧阳修一方面积极参与当时的政治改革运动,一方面著述撰文,大声疾呼,从历史的烟云中撷取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以警醒当世。(2)思想内容。相同点:两文都在评说历史,推究原因,总结经验,提供借鉴。

不同点:①贾谊是论秦,欧阳修是说唐。②《过秦论》的主旨是总结、推究秦灭亡的历史原因。文章借此提醒西汉统治者应以秦为戒,推行仁政,争取民心,以免重蹈秦的覆辙。

《五代史伶官传序》则是总结和探寻后唐灭亡的历史原因,说明国家的“盛衰之理”,非关天命,实由人为。《五代史伶官传序》借古讽今,提醒和勉励当今之主要努力做到“忧劳兴国”,不要步后唐覆亡的后尘。【拓展延伸】1、从庄宗的“盛衰”史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从庄宗的盛衰史中,我们还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敌人往往是自己生存的必要条件。有敌人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因为他能使你警钟长鸣。庄宗之所以“壮哉”,就是因为敌人存在,激励他发愤努力,完成先王未竟的事业,告慰先王在天之灵。当敌人被消灭后,天下平定,庄宗就失去了警戒之心,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从此便沉溺于声色之中,在“逸豫”中葬送了自己,也葬送了国家。像庄宗这样的人,他的敌人被消灭,也就预示着他自己开始走下坡路。2、欧阳修在文章最后写道:“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庄宗不是一朝而蹈死地的,他也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他最后死在自己宠幸的伶人手里。这个现象启示我们,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或者就是自己。这些因素由小积大,由少积多,最后来个总爆发。这就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发现不良的苗头,立即改正,如此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欧阳修的这句话,其实是写给北宋最高统治者看的。北宋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政权,正是因为不能自强,所以最后也落得个“身死国灭”。历史就是这样无情,也是这样惊人地相似。

作者从庄宗的成败中得出了什么历史教训?“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请列举历史上国君因“忽微”或“所溺”亡国的史实。商纣王——宠溺妲己——败政灭国周幽王——宠溺褒姒——众叛亲离秦始皇——溺于豪奢——二世即灭唐玄宗——溺于美色——安史之乱宋徽宗——沉溺蹴鞠——靖康之变宠臣、玩乐、贪欲、美色、豪奢文章主旨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这是心忧国事的政治家机智巧妙而又委婉的劝谏艺术。原庄宗得天下失天下(举例论证)受遗命,矢志复仇盛忧劳兴国衰宠伶人,身死国灭逸豫亡身天命人事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成败皆人谦得益满招损(引用论证)对比论证?!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