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PAGE1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试卷生物(1—16、19班)2021.4一、单项选择题1.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过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中的是()A.染色体复制 B.着丝点分裂C.同源染色体联会 D.形成纺锤体2.对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有染色体复制 B.都有同源染色体分离C.都形成四分体 D.都有细胞质的不均等分配3.若某动物的精子内含有10条染色体,它体内的一个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且不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正在()A.进行有丝分裂 B.进行减数分裂IC.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进行减数分裂II4.下图为某个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为有丝分裂中期B.图中②为有丝分裂后期C.图中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图中④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5.如图表示细胞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其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b过程表示有丝分裂C.c过程发生受精作用 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6.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D.基因型是表现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7.一株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其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称为()A.自由组合 B.性状分离C.基因重组 D.随机结合8.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与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则后代中()A.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为3:1:3:1;遗传因子组成有6种B.性状表现有2种,比例为1:1;遗传因子组成有6种C.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为1:1:1:1;遗传因子组成有4种D.性状表现有3种,比例1:2:1;遗传因子组成有4种9.下列关于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B.分离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①②③C.图甲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的原因之一D.图乙中子代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0.豌豆的粒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豌豆的粒形,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某黄色皱粒豌豆测交后代及比例为: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则该黄色皱粒的基因型是()A.yyRr B.YYrr C.Yyrr D.yyRR11.紫色种皮、厚壳花生和红色种皮、薄壳花生杂交,F1全是紫皮、厚壳花生,自交产生F2,F2中杂合紫皮、薄壳花生有3966株,问纯合的红皮、厚壳花生约是A.1322株 B.1983株 C.3966株 D.7932株12.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C.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D.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13.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基因型TTSSTTssTtSSTtssTTSsTtSs比例111122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14.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完全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A.ZAZA×ZAW B.ZAZA×ZaW C.ZaZa×ZAW D.ZAZa×ZAW15.人类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存在的基因传递途径是A.祖母→父亲→女儿 B.祖母→父亲→儿子C.外祖父→母亲→女儿 D.外祖母→母亲→儿子16.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的叙述,错误的是()A.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C.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D.母亲患病,儿子不一定患病17.下列有关基因与核酸、染色体、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来控制性状18.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B.分别用含有32P或35S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C.可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19.具有200个碱基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腺嘌呤,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20.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磷酸,②是核糖B.T为胸腺嘧啶,C为胞嘧啶C.细胞中DNA复制时,需要用解旋酶将④断开D.①和②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21.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 B.增殖时所用原料来自宿主活细胞C.遗传物质是双链DNA D.疫情期间需科学佩戴口罩进行防护22.菠菜叶肉细胞中,不能发生DNA复制的部位是()A.叶绿体 B.核糖体C.线粒体 D.细胞核23.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B.DNA复制只以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C.DNA分子全部解旋后,才开始进行复制D.DNA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24.图是tRNA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RNA中只有三个碱基B.tRNA中一定含有氢键C.每种tRNA只能与一种密码子配对D.同种氨基酸可由不同tRNA转运25.在信使RNA分子结构中,相邻的碱基G与C之间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连接A.-脱氧核糖-氢键-脱氧核糖-B.-脱氧核糖-磷酸基团-脱氧核糖-C.-核糖-磷酸基团-核糖-D.-磷酸基团-核糖-磷酸基团-26.一个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在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氨基酸被15N标记的细菌细胞内,连续增殖三代,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15N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占比()A.100%、100% B.25%、50% C.50%、50% D.25%、100%27.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表观遗传中基因表达发生改变B.生物表观遗传中表型发生改变C.生物表观遗传中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生物表观遗传现象可以遗传给下一代28.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B.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29.某种蛋白质由2条多肽链组成,共含有300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含有的肽键数、合成该蛋白质的模板mRNA中至少含有的碱基数分别为()A.299100 B.298900C.299900 D.298180030.下列有关基因和生物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的每种性状都由一个特定的基因决定B.生物体所有基因不同类型细胞中均可表达C.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生物性状D.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则性状一定相同31.HIV是一种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下图表示HIV入侵人体淋巴细胞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要淋巴细胞提供核糖核苷酸B.②③过程都需要解旋酶C.④过程发生在HIV的核糖体上D.碱基互补配对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传递32.我国科学家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可治疗血友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项研究说明人和羊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该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C.该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D.该羊的后代也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3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B.没有外界因素时,基因突变也可自发产生C.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普遍存在的D.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34.主要种植在我国北方的粳稻和南方的籼稻相比,bZIP73基因中有一个脱氧核苷酸不同,导致相应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的差异,从而增强了粳稻对低温的耐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水稻bZIP73基因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B.两种水稻bZIP73蛋白的差异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C.基因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水稻更能适应任何生活环境D.我国北方的低温环境诱导bZIP73基因发生了定向突变35.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后代。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B.非组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C.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基因重组可导致相同亲代的子代个体间有遗传差异二、非选择题36.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某一器官中细胞分裂的三个示意图。图2为该动物体内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高等动物体内正常体细胞中含有_____条染色体。是_______(雌或雄)性;(2)丙细胞所处时期是_______(分裂和时期),其名称是_______。(3)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DNA分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_;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1中_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中;细胞丙中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对。(4)图1中的甲处于____________(分裂和时期),该细胞内含同源染色体________对,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可用图2中的_________(填序号)表示。37.研究人员对某家族中的胱氨酸尿症(基因A、a控制)和鱼鳞病(基因B、b控制)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绘制了如下系谱图。经检测,I1不携带两种病的致病基因据图回答:(1)胱氨酸尿症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_性遗传,鱼鳞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染色体_________性遗传。(2)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II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3)III3产生配子基因组成有______种,其中不携带致病基因的配子占_________。(4)若III2与III3近亲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后代男孩患病的概率是______,因此应禁止近亲结婚。38.如图为人体某致病基因控制异常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过程①是_________,此过程既需要_________作为原料,还需要_________酶进行催化。(2)若图中异常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丝氨酸—谷氨酸—”,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a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_________。(3)图中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是一对_________。若致病基因由正常基因的中间部分碱基替换而来,则两种基因所得b的长度是_________的。在细胞中由少量b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期中试卷生物(1—16、19班)2021.4一、单项选择题1.与有丝分裂相比,下列过程只发生在减数分裂中的是()A.染色体复制 B.着丝点分裂C.同源染色体联会 D.形成纺锤体【答案】C【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详解】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进行染色体复制,A错误;B、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错误;C、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发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对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对于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有染色体复制 B.都有同源染色体分离C.都形成四分体 D.都有细胞质的不均等分配【答案】D【解析】【分析】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卵巢是否变形有变形不变形结果1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1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较大的卵细胞和3个极体(退化消失)细胞质的分配均等分配不均等分配相同点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相同【详解】A、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有经过染色体复制,A正确;B、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正确;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形成四分体,C正确;D、只有卵细胞在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出现不均等分裂,D错误。故选D。3.若某动物的精子内含有10条染色体,它体内的一个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且不存在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正在()A.进行有丝分裂 B.进行减数分裂IC.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进行减数分裂II【答案】D【解析】【分析】1、精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其所含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该动物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为4N,其余时期都为2N。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2N→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暂时加倍恢复成2N,末期细胞分裂得到的精细胞染色体为N,变形得到精子。【详解】A、该动物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但这两个时期都存在染色单体,A错误;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都存在染色单体,B错误;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C错误;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且不存在染色单体,与题意相符,D正确。故选D4.下图为某个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为有丝分裂中期B.图中②为有丝分裂后期C.图中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D.图中④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察了哺乳动物细胞的不同分裂方式,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若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若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例如联会、分离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①为有丝分裂中期,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①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可判定为有丝分裂中期,A正确;B、②中同源染色体排在赤道板两侧,应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错误;C、③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错误;D、④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A。5.如图表示细胞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其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b过程表示有丝分裂C.c过程发生受精作用 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其中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表示有丝分裂。【详解】A、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过程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B、b过程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B错误;C、c过程为受精作用,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C正确;D、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C。6.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B.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C.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D.基因型是表现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C【解析】【详解】表现型由基因型决定,但受环境因素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A项、D项错误,C项正确;显性纯合子和显性杂合子均表现为显性,但基因型不同,B项错误。7.一株杂合的高茎豌豆自交,其后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称为()A.自由组合 B.性状分离C.基因重组 D.随机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性状分离是指让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代同时呈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详解】让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出现高茎和矮茎两种豌豆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分离。即B正确,ACD错误。故选B。8.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与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且A对a、B对b为完全显性,则后代中()A.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为3:1:3:1;遗传因子组成有6种B.性状表现有2种,比例为1:1;遗传因子组成有6种C.性状表现有4种,比例为1:1:1:1;遗传因子组成有4种D.性状表现有3种,比例为1:2:1;遗传因子组成有4种【答案】A【解析】【分析】已知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分离定律思路解决。故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遗传因子可单独分析:Aa×aa→Aa:aa=1:1,子代遗传因子组成2种,性状表现2种,比例1:1;Bb×Bb→BB:Bb:bb=1:2:1,子代遗传因子组成3种,性状表现2种,比例3:1。【详解】据分析,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可用分离定律思路解决。将两对遗传因子单独分析:第一对Aa×aa→Aa:aa=1:1,子代遗传因子组成2种,性状表现2种,比例1:1;第二对Bb×Bb→BB:Bb:bb=1:2:1,子代遗传因子组成3种,性状表现2种,比例3:1。再将两对遗传因子综合考虑用乘法定律,所以后代的性状表现有2×2=4种,比例为(1:1)×(3:1)=3:1:3:1;遗传因子组成2×3=6种。A正确,BCD错误。故选A。9.下列关于图解理解正确的是()A.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B.分离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①②③C.图甲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的原因之一D.图乙中子代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为Aa的自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是AA∶Aa∶aa=1∶2∶1;图乙为AaBb的自交,后代基因型分离比是A_B_∶A_bb∶aaB_∶aabb=9∶3∶3∶1。分析杂交实验过程,①②④⑤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③⑥为受精作用。【详解】A、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两对及以上等位基因之间,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A错误;B、分离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图中的①②④⑤,B错误;C、左图中③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所以后代AA∶Aa∶aa=1∶2∶1,其中Aa占1/2,C正确;D、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所有的子代所有个体中占1/16,aaB_个体在所有子代个体中占3/16,所以右图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3,D错误。故选C。10.豌豆的粒色,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豌豆的粒形,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某黄色皱粒豌豆测交后代及比例为:黄色皱粒:绿色皱粒=1:1,则该黄色皱粒的基因型是()A.yyRr B.YYrr C.Yyrr D.yyRR【答案】C【解析】【分析】1、测交为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做杂交。2、分析题干:黄色皱粒(Y-rr)豌豆做测交,即Y_rr×yyrr,粒形基因已确定为隐形rr,根据测交后代颜色比例为黄色:绿色=1:1,可推测其颜色基因型应该为杂合子Yy,故黄色皱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详解】据分析可知黄色皱粒豌豆的测交,说明亲本基因型组合为Y-rr×yyrr,测交后代黄色:绿色=1:1,相当于杂合子测交,故黄色豌豆的基因型是Yy。因此,亲本是基因型为Yyrr。ABD错误,C正确。故选C。11.紫色种皮、厚壳花生和红色种皮、薄壳花生杂交,F1全是紫皮、厚壳花生,自交产生F2,F2中杂合紫皮、薄壳花生有3966株,问纯合的红皮、厚壳花生约是A.1322株 B.1983株 C.3966株 D.7932株【答案】B【解析】【分析】厚壳紫种皮与薄壳红种皮花生杂交,F1全为厚壳紫种皮,说明厚壳相对于薄壳为显性性状(用A、a表示),紫种皮相对于红种皮为显性性状(用B、b表示),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详解】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所得F2中,A_B_(厚壳紫种皮):A_bb(厚壳红种皮):aaB_(薄壳紫种皮):aabb(薄壳红种皮)=9:3:3:1,F2中杂合紫皮薄壳花生(aaBb)占,有3966株,纯合红皮、厚壳(AAbb)在F2中所占比例为,株数大约为杂合紫皮薄壳花生的一半1983株。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12.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获得成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B.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C.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D.先分析多对相对性状,后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豌豆。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为纯种;品系丰富,具多个可区分的性状,且杂交后代可育,易追踪后代的分离情况,总结遗传规律;(2)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科学思路(即先研究1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3)利用统计学方法;(4)科学的实验程序和方法。【详解】A、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原因之一,A正确;B、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另一个原因,B正确;C、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提出假说并进行验证,C正确;D、孟德尔遗传实验是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D错误。故选D。13.已知玉米某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基因型TTSSTTssTtSSTtssTTSsTtSs比例111122ATTSS×TTSs B.TtSs×TtSs C.TtSs×TTSs D.TtSS×TtSs【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采用逐对分析法,即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子代中只有TT和Tt且比例为1∶1,说明亲本应该是TT和Tt,子代中有SS,Ss和ss,且比例为1∶2∶1,故亲本是Ss和Ss,故亲本应是TtSs和TTSs。【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子代TT∶Tt=1:1,因此亲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TT×Tt,子代SS∶Ss∶ss=1∶2∶1,因此亲代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型为Ss×Ss,因此亲代基因型是TtSs×TTSs。故选C。14.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完全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A.ZAZA×ZAW B.ZAZA×ZaW C.ZaZa×ZAW D.ZAZa×ZAW【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对a是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则正常家蚕基因型是ZAZA、ZAW,“油蚕”基因型是ZaZa、ZaW。【详解】A、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A错误;B、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B错误;C、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不透明的,C正确。D、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Za、ZAW、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不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D错误;故选C。15.人类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不存在的基因传递途径是A.祖母→父亲→女儿 B.祖母→父亲→儿子C.外祖父→母亲→女儿 D.外祖母→母亲→儿子【答案】B【解析】【详解】A、人类钟摆型眼球震颤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祖母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父亲基因型为XAY,女儿的基因型为XAX—,A正确;B、祖母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父亲的基因型为XAY,但是父亲的XA不能传给儿子,B错误;CD、外祖父的基因型为XAY,母亲的基因型为XAX—,其XA可以传给女儿,也可以传给儿子,CD正确。故选B。16.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的叙述,错误的是()A.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C.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D.母亲患病,儿子不一定患病【答案】D【解析】【分析】红绿色盲病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有:(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男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母亲并且只能把致病基因传给女儿,即交叉遗传;(3)具有隔代遗传的特性。【详解】红绿色盲病是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设受B、b这对基因控制:A、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控制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B、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B正确;C、父亲正常基因型为XBY,父亲将XB传给女儿,女儿均正常,即女儿患病的概率为0,C正确;D、母亲患病基因型为XbXb,儿子基因型为XbY,一定患病,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知识,对于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的理解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7.下列有关基因与核酸、染色体、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来控制性状【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DNA或RNA)片段,A正确;B、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基因与性状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有的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C错误;D、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有两种,其中直接途径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性状,D正确。故选C。18.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B.分别用含有32P或35S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C.可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有利于实验结果的检测,A错误;B、该实验分别用含有32P或35S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然后直接观察了DNA的作用,B正确;C、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C错误;D、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点睛】19.具有200个碱基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腺嘌呤,如果连续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答案】C【解析】【分析】已知具有200个碱基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共有200个碱基,其中含有腺嘌呤(A)6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60个,则C=G=100-60=40个。【详解】该DNA片段复制2次形成的DNA分子数是22=4个,相当于新合成了3个DNA分子,因此该过程中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是:40×3=120个。即C正确。故选C。【点睛】20.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是磷酸,②是核糖B.T为胸腺嘧啶,C为胞嘧啶C.细胞中DNA复制时,需要用解旋酶将④断开D.①和②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题图分析:①磷酸、②脱氧核糖、③胞嘧啶、④氢键。【详解】A、①磷酸、②脱氧核糖,A错误;B、T为胸腺嘧啶,C为胞嘧啶,B正确;C、细胞中DNA复制时,需要用解旋酶将④氢键断开,C正确;D、①磷酸、②脱氧核糖相间排列,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正确。故选A。【点睛】21.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 B.增殖时所用原料来自宿主活细胞C.遗传物质是双链DNA D.疫情期间需科学佩戴口罩进行防护【答案】C【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链+RNA病毒。该+RNA既能作为mRNA翻译出蛋白质,又能作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为模板合成子代+RNA。【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化学组成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A正确;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其增殖时所用原料来自宿主细胞,B正确;C、新冠病毒以单链+RNA为遗传物质,C错误;D、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疫情期间,需科学佩戴口罩进行有效防护,D正确。故选C。22.菠菜叶肉细胞中,不能发生DNA复制的部位是()A.叶绿体 B.核糖体C.线粒体 D.细胞核【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的场所、过程和时间:(1)DNA分子复制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3)DNA分子复制的时间: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详解】A、叶绿体中含有DNA,能进行DNA复制过程,A错误;B、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是翻译的场所,不能进行DNA的复制,B错误;C、菠菜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也有少量DNA分布,该部位能进行DNA复制,C错误;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存储和复制的主要场所,D错误;故选B。【点睛】23.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B.DNA复制只以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C.DNA分子全部解旋后,才开始进行复制D.DNA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答案】A【解析】【分析】1.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2.DNA分子复制的过程: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为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3.复制需要的基本条件:(1)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2)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详解】A、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A正确;B、DNA复制以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为模板,B错误;C、DNA分子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C错误;D、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错误。故选A。【点睛】24.图是tRNA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RNA中只有三个碱基B.tRNA中一定含有氢键C.每种tRNA只能与一种密码子配对D.同种氨基酸可由不同tRNA转运【答案】A【解析】【分析】关于tRNA的特点:(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tRNA);(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4)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详解】A、tRNA中有多个碱基,其中一端的三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A错误;B、tRNA中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因此一定含有氢键,B正确;C、每种tRNA只能与一种密码子配对,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C正确;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同种氨基酸可由不同tRNA转运,D正确。故选A。【点睛】25.在信使RNA分子结构中,相邻的碱基G与C之间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连接A.-脱氧核糖-氢键-脱氧核糖-B.-脱氧核糖-磷酸基团-脱氧核糖-C.-核糖-磷酸基团-核糖-D.-磷酸基团-核糖-磷酸基团-【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信使RNA分子是单链结构,核糖核苷酸聚合形成RNA时,一分子核苷酸磷酸与另一核糖核苷酸分子的核糖反应形成磷酸二酯键,在mRNA结构中,相邻的碱基G与C之是通过-核糖-磷酸-核糖-结构连接,C正确。故选C。【点睛】26.一个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在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氨基酸被15N标记的细菌细胞内,连续增殖三代,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15N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占比()A.100%、100% B.25%、50% C.50%、50% D.25%、100%【答案】A【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DNA分子,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据分析可知,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进行DNA分子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细菌细胞内氨基酸被15N标记,故合成的噬菌体蛋白质都被15N标记,根据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细菌细胞内脱氧核苷酸被32P标记,无论增殖多少代,合成的子代噬菌体DNA分子都被32P标记,所以连续增殖三代,子代噬菌体中都含有32P和15N的噬菌体,因而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100%和100%。A正确,BCD错误。故选A。27.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表观遗传中基因表达发生改变B.生物表观遗传中表型发生改变C.生物表观遗传中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D.生物表观遗传现象可以遗传给下一代【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的变化现象。表观遗传学的主要特点:1、可遗传的,即这类改变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能在细胞或个体世代间遗传。2、可逆性的基因表达调节,也有较少的学者描述为基因活性或功能调节。3、没有DNA序列的改变或不能用DNA序列变化来解释。【详解】A、生物表观遗传中基因的表达发生可遗传的变化,A正确;B、生物表观遗传中,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的变化,B正确;C、生物表观遗传中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C错误;D、生物表观遗传现象是可遗传的,D正确。故选C。28.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B.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答案】D【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4、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5、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萨顿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遗传因子是由孟德尔提出的,A错误;B、摩尔根通过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物理模型,D正确。故选D。29.某种蛋白质由2条多肽链组成,共含有300个氨基酸,该蛋白质含有的肽键数、合成该蛋白质的模板mRNA中至少含有的碱基数分别为()A.299100 B.298900C.299900 D.2981800【答案】B【解析】【分析】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详解】已知某蛋白质分子由2条多肽链组成,共含300个氨基酸,则该蛋白质分子含有肽键数目=氨基酸数-肽链数=300-2=298个;由分析可知,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所以转录成该mRNA中至少碱基数为300×3=900个。即B正确。故选B。【点睛】30.下列有关基因和生物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体的每种性状都由一个特定的基因决定B.生物体所有基因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均可表达C.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生物性状D.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则性状一定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2、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a、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皱粒。b、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状。b、囊性纤维病: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功能异常。3、基因与性状之间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详解】A、性状与基因之间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的性状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A错误;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生物体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所以不是所有基因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均可表达,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生物性状,C正确;D、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但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性状不一定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掌握基因型、表现型及环境因素的关系,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1.HIV是一种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下图表示HIV入侵人体淋巴细胞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需要淋巴细胞提供核糖核苷酸B.②③过程都需要解旋酶C.④过程发生在HIV的核糖体上D.碱基互补配对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传递【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心法则相关知识点。图中表示HIV入侵人体淋巴细胞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其中①表示逆转录过程,②表示DNA分子复制过程,③表示转录过程,④表示翻译过程。【详解】A、①为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淋巴细胞提供脱氧核糖核苷酸,A错误;B、②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③转录过程不需要解旋酶,B错误;C、④为翻译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淋巴细胞的核糖体上,C错误;D、碱基互补配对保证遗传信息准确传递,D正确。故选D。32.我国科学家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可治疗血友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项研究说明人和羊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该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C.该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D.该羊的后代也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将人的凝血因子基因转移到羊的受精卵中,运用了基因工程技术,羊能分泌含人的凝血因子的乳汁,说明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涉及到遗传信息的传递、转录和翻译。【详解】A、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共用同一套遗传密码,所以人的凝血因子基因能在羊的乳腺细胞中表达,A正确;B、因为该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说明该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B正确;C、该受精卵发育的羊的乳汁中不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C错误;D、由于将人凝血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该羊性腺细胞含有该基因,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可能含有该基因,其后代也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D正确。故选C。3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B.没有外界因素时,基因突变也可自发产生C.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普遍存在的D.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答案】A【解析】【分析】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2、基因突变的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生殖细胞突变一般可以遗传给子代。5、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详解】A、基因突变任何时期都可能发生,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错误;B、基因突变的因素可以来自外界的因素,也可以是自身的因素引起的,B正确;C、基因突变是随机的、普遍存在的,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等特点,C正确;D、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D正确。故选A。34.主要种植在我国北方的粳稻和南方的籼稻相比,bZIP73基因中有一个脱氧核苷酸不同,导致相应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的差异,从而增强了粳稻对低温的耐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水稻bZIP73基因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B.两种水稻bZIP73蛋白的差异是由基因重组导致的C.基因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水稻更能适应任何生活环境D.我国北方的低温环境诱导bZIP73基因发生了定向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表现为如下特点:普遍性:基因突变是普遍存在的;随机性: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性: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性:对于一个基因来说,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害少益性:大多数突变是有害的;可逆性:基因突变可以自我回复(频率低)。题意分析,根据“北方的粳稻和南方的釉稻相比,bZIP73基因中有一个脱氧核苷酸不同,导致相应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的差异”可知,粳稻和籼稻的差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详解】A、bZIP73基因的一个核苷酸差异是碱基对替换的结果,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B、bZIP73蛋白质的氨基酸差异是基因突变导致,B错误;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基因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水稻更能适应任何生活环境,C错误;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先有变异,后有自然选择,D错误。故选A。【点睛】35.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后代。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B.非组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C.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基因重组可导致相同亲代的子代个体间有遗传差异【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重组的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C、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会导致基因重组,C错误;D、基因重组可导致相同亲代的子代会出现多种基因型,从而使子代个体间出现遗传差异,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36.图1是某高等动物体内某一器官中细胞分裂的三个示意图。图2为该动物体内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高等动物体内正常体细胞中含有_____条染色体。是_______(雌或雄)性;(2)丙细胞所处时期是_______(分裂和时期),其名称是_______。(3)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DNA分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_;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1中___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中;细胞丙中有同源染色体________对。(4)图1中的甲处于____________(分裂和时期),该细胞内含同源染色体________对,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可用图2中的_________(填序号)表示。【答案】①.4②.雌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第一)极体⑤.8、8、4⑥.甲⑦.0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⑨.2⑩.Ⅱ【解析】【分析】分析图1: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2:染色单体只在某些时期出现,因此b表示染色单体,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为1:1或1:2,因此a是染色体、c是核DNA。Ⅰ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的相等,可能为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表示减数分裂得到生殖细胞。【详解】(1)据图1甲乙丙图可知,该高等动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且由于甲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该动物为雌性动物。(2)图1中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故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图甲已知该动物为雌性,且丙图均等分裂,故丙细胞的名称为是(第一)极体。(3)据图可知,甲、乙、丙细胞中含有的DNA分子数分别为8、8、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为图1中的甲细胞所处的时期;细胞丙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故有同源染色体0对。(4)据分析可知,图1中的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内含2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为1:2:2,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等,可用图2中的Ⅱ来表示。【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1和图2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37.研究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海洋工程工厂订单技术升级合同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节能改造安装施工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跨界合作开发协议
- 物流行业员工激励协议书
- 2025年度兄妹合资购房资金分配与管理协议二零二五
- 2025版智能家居系统定制装修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特种塑料原料采购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电子商务领域股权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绿色建筑产业合作有限合伙协议书3篇
- 2024年特许权使用协议:品牌授权与分销合同
- 广东省广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五校联考生物试题
- 舞蹈演出编导排练合同模板
- 沪科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计算专题训练专题18期末复习-四大必考题型总结(学生版+解析)
- 2024短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中国法律史-001-国开机考复习资料
- 2024年人教版一上数学期末测试卷(一)增改版(含答案)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期末综合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MOOC】模拟电子技术-中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建筑施工安全知识培训
- 污水泵站运营维护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