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它能寄生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引起肺炎。青霉素、头孢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也可导致肺炎,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图中①是核糖体,它由大、小亚基构成,其成分中含有RNAC.图中②在分裂期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D.对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青霉素、头孢联合用药疗效更好【答案】B〖祥解〗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且无细胞壁,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详析】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B、图中①是核糖体,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它由大、小亚基构成,其成分中含有RNA,B正确;C、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其拟核中没有染色体,C错误;D、青霉素、头孢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下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故青霉素、头孢不可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D错误。故选B。2.双缩脲(NH2-CO-NH-CO-NH2)是由2分子尿素(NH2-CO-NH2)发生缩合反应产生,它可以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其产生过程及显色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尿素脱水缩合形成双缩脲后,在碱性条件下与Cu2+生成紫色络合物B.1分子三肽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D.蛋白质变性后,不会再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答案】D〖祥解〗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详析】A、尿素脱水缩合形成双缩脲后含有2个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Cu2+生成紫色络合物,A正确;B、1分子三肽含有2个肽键,双缩脲试剂能与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发生紫色反应,所以1分子三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正确;C、凡是分子中含有两个及以上肽键的化合物,如二肽以上的多肽、双缩脲等,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因此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的物质不一定是蛋白质,C正确;D、蛋白质变性后,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肽键依然存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D错误。故选D。3.胞间连丝是穿过植物细胞壁的管状结构,一般在细胞分裂末期形成。胞间连丝中央是压缩内质网,由光面内质网膜紧密贴合而成。压缩内质网与细胞膜之间的空间称胞质环,中部略有扩张,两端变窄形成颈区。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胞间连丝形成时,高尔基体、线粒体会比较活跃B.压缩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的附着C.胞质环颈区可能对物质的运输有一定的控制作用D.细胞壁的存在使胞间连丝成为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唯一途径【答案】D〖祥解〗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形成的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详析】A、胞间连丝也是一种蛋白,形成时高尔基体、线粒体会比较活跃,A正确。B、压缩内质网,由光面内质网膜紧密贴合而成,其上没有核糖体的附着,B正确;C、胞质环颈区中部略有扩张,两端变窄,可能对物质的运输有一定的控制作用,C正确;D、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途径还可以通过激素,D错误。故选D。4.GLUT2和SGLUT1是小肠上皮细胞上的两种葡萄糖载体蛋白。当肠腔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葡萄糖浓度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由SGLUT1完成;当肠腔葡萄糖浓度大于小肠上皮细胞葡萄糖浓度且超过SGLUT1的转运饱和度时,GLUT2参与的葡萄糖运输起主导作用,如下图所示,其中a、b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两种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进食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由a转为bB.葡萄糖经GLUT2转运时,需与GLUT2的相应部位结合C.SGLUT1和GLUT2参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均不需要消耗能量D.细胞膜两侧的K+浓度梯度可以驱动Na+转运到细胞外【答案】B〖祥解〗题意分析:当肠腔葡萄糖浓度低于小肠上皮细胞葡萄糖浓度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由SGLUT1完成,运输方向是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转运蛋白,属于主动运输,当肠腔葡萄糖浓度大于小肠上皮细胞葡萄糖浓度且超过SGLUT1的转运饱和度时,GLUT2参与的葡萄糖运输起主导作用,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详析】A、进食后,肠腔中的葡萄糖浓度会升高。但是否达到使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由a(SGLUT1介导)转为b(GLUT2介导)的阈值,取决于肠腔葡萄糖浓度是否超过小肠上皮细胞内的葡萄糖浓度且超过SGLUT1的转运饱和度。题目中并未给出足够的信息来判断这一点,因此不能判断进食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由a转为b,A错误;B、GLUT2转运葡萄糖是当肠腔葡萄糖浓度大于小肠上皮细胞葡萄糖浓度且超过SGLUT1的转运饱和度时,GLUT2参与的葡萄糖运输起主导作用,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需要转运蛋白,故GLUT2转运葡萄糖时需与GLUT2的相应部位结合才能转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B正确;C、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SGLUT1转运葡萄糖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GLUT2转运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C错误;D、据题图分析可知,Na+转运到细胞外和K+转运到细胞内的能量是由ATP水解产生的,D错误。故选B。5.ATP荧光微生物检测技术可用于迅速检测微生物含量,该技术原理是: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发出荧光,检测荧光值大小可反映微生物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荧光素的氧化反应属于放能反应B.ATP荧光微生物检测技术也可用于检测病毒含量C.微生物代谢旺盛时,ATP合成速率要远大于ATP水解速率D.该技术通过间接检测ATP的含量来反映微生物含量【答案】D〖祥解〗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是转化很快,在ATP水解酶的作用下,ATP水解形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需要,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其合成场所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详析】A、荧光素的氧化反应需要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属于吸能反应,A错误;B、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合成ATP,故ATP荧光微生物检测技术不可用于检测病毒含量,B错误;C、在微生物代谢旺盛时,ATP的合成速率会增加以满足微生物的能量需求。但是,ATP的合成与水解在生物体内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故ATP合成速率要远等于ATP水解速率,C错误;D、根据题目描述的技术原理,荧光素在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并发出荧光,检测荧光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微生物细胞内ATP的含量,从而间接反映微生物的含量,D正确。故选D。6.肠溶衣是一种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而在肠道内的高pH环境中会溶解的薄层结构。利用肠溶衣包裹多种消化酶可制成肠溶衣多酶片。生物兴趣小组欲比较肠溶衣多酶片整片服用和嚼碎服用的效果,设计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步骤操作项目甲组乙组丙组1等体积蛋白块+++2新鲜胃液2mL2mL2mL3多酶片完整碾碎—437°水浴保温5min5新鲜胰液5mL5mL5mL637°水浴保温7观察蛋白块消失时间???A.多酶片可为肠道内食物的消化提供能量B.多酶片提高了食物的消化速率,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实验中加入胰液的量属于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D.若三组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为甲<乙≤丙,说明整片服用效果好【答案】D〖祥解〗(1)酶是在活细胞中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酶活性受到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高温、强酸、强碱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活性降低。【详析】A、多酶片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而酶起催化作用,A错误;B、多酶片中的消化酶使食物分解速率加快,但不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得出的,B错误;C、实验中加入胰液的量属于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但本实验中保证了无关变量的相同,C错误;D、分析题可知,甲组整片服用,乙组碾碎,丙组没有多酶片是对照组,若三组蛋白块消失的时间为甲<乙≤丙,说明整片服用效果好,D正确。故选D。7.TC由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而来,可识别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TC识别靶细胞后会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两种蛋白质,穿孔素插入靶细胞膜形成孔道,颗粒酶经孔道进入靶细胞,随后将与DNA酶结合的起抑制作用的小分子蛋白水解,进而使DNA片段化,导致靶细胞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C导致靶细胞死亡的方式属于细胞凋亡B.穿孔素基因是TC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C.靶细胞膜上孔道的形成依赖膜的流动性D.颗粒酶作用的机理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水解【答案】D〖祥解〗由题意可知该免疫为细胞免疫,而穿孔素是一种细胞因子。不同种类的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指导穿孔素合成的基因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只是只有TC细胞能表达相关基因。【详析】A、细胞免疫中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的凋亡,A正确;B、TC识别靶细胞后会分泌穿孔素,这是因为穿孔素基因在TC中特异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C、穿孔素插入靶细胞膜形成孔道,必须依赖于膜的流动性,C正确;D、颗粒酶经孔道进入靶细胞,随后将与DNA酶结合的起抑制作用的小分子蛋白水解,故颗粒酶作用的机理是催化肽键的水解,D错误。故选D。8.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眼色中红色色素和紫色色素的合成受A、a和P、p两对等位基因影响。已知色素的产生需有基因A,无色素时眼色为白色。将纯合的红眼雌蚕和白眼雄蚕杂交,F1只有紫眼和红眼两种表型,且紫眼全为雌性,红眼全为雄性。将F1雌雄家蚕随机交配得F2,F2表型及比例为紫眼∶红眼∶白眼=3∶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A、P同时存在时可产生紫色色素B.F2红眼家蚕有4种基因型,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8C.若F2中的紫眼雌蚕与白眼雄蚕杂交,子代雌蚕中紫眼个体占1/2D.若F2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红眼∶紫眼∶白眼=27∶21∶16【答案】C〖祥解〗题意判断,A、P同时存在时产生红色色素,A、p同时存在产生紫色色素,其余为白色。父本的基因型是aaZpZp,母本的基因型是AAZPW。【详析】A、根据题干信息,基因A、P同时存在时可产生红色色素,A错误;B、父本的基因型是aaZpZp,母本的基因型是AAZPW,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ZPZp(红色雄蚕)、AaZpW(紫色雌蚕),AaZPZp(红色雄蚕)产生的配子有AZP、AZp、aZP、aZp、AaZpW,AaZpW(紫色雌蚕)产生的配子有AZp、aZp、AW、aW,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子二代的表型和比例为6红色(1AAZPZp、2AaZPZp、1AAZPW、2AaZPW):6紫色(1AAZpZp、2AaZpZp、1AAZpW、2AaZpW):4白色(1aaZPZp、1aaZpZp、1aaZPW、1aaZpW)。红色家蚕的基因型有4种,纯合子1AAZPW的比例是1/6,B错误;C、若F2中的紫眼雌蚕(1/3AAZpW、2/3AaZpW)与白眼雄蚕(1aaZPZp、1aaZpZp)杂交,两对基因分别考虑,只考虑A、a,子代2/3Aa、1/3aa,只考虑P、p,子代1/4ZPW、3/4ZpW,子代雌蚕中紫眼个体占2/3×3/4=1/2,C正确;D、若F2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符合遗传平衡定律,表型比例不变,依然是3:3:2,D错误。故选C。9.人类血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I、i和H、h相互作用产生。大多数人的ABO血型是由IA、IB和i基因决定的,而当无法产生H抗原时,则出现极为罕见的孟买型血,由于细胞膜上没有A、B抗原,孟买型血的表型也记为O型。现有一位O型血男士与A型血女士生育了一个AB型血的孩子。异体输血时,若输入抗原与自身抗原不相同时会发生排斥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这对亲本的基因型组合可能有12种方式B.子代AB型血的孩子基因型一定是HhIAIBC.2个O型血的人可能生出A型或B型血的后代D.O型血个体之间输血不会发生排斥反应【答案】D〖祥解〗大多数人的ABO血型是由IA、IB和i基因决定的。A型血的基因型为H_IAIA或H_IAi;O型血的基因型为hh__。B型血的基因型为H_IBIB或H_IBi.。AB型的基因型可能为H_IAIB。【详析】A、一位O型血的男性和一位A型血的女性生育了一个AB型的孩子,则男性一定为孟买血,基因型为hhIB_三种可能,女性则为H_IA_,则亲本的组合类型为3*4=12种可能,A正确;B、因为孩子是AB型血,其必然有IA和IB基因,又因为能够正常表达出AB型血,所以孩子的基因型一定是HhIAIB,B正确;C、如果两个O型血个体,一个是正常的H_ii,一个是孟买型血hhIAIA或hhIAi或hhIBIB或hhIBi结合时,后代可能会出现A型或者B型血,C正确;D、O型血中若存在孟买型血,其细胞膜上没有A、B抗原,与正常O型血之间输血时,由于正常O型血有H抗原,而孟买型血个体缺少H抗原,会发生排斥反应,D错误。故选D。10.染色体上的端粒DNA由短的串联重复序列组成,同种生物的该序列相同。少数缺乏端粒酶活性的肿瘤细胞可通过端粒延长替代机制(ALT)维持端粒长度,ALT机制如下:第一条染色体端粒的末端①链结合到第二条染色体端粒的末端②链上并延伸;随后①链脱离,在RNA引物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新延长的①链被转化成双链形式。这个过程可被重复数十次,导致序列信息从一个端粒传递到另一端粒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进行ALT的肿瘤细胞中端粒酶基因甲基化程度可能较高B.①链的延伸过程以②链作为模板,该过程不需要引物C.DNA聚合酶只能使子链从已有的核酸片段3’端延伸,是导致端粒DNA5’端比3’端短的因素之一D.非同源染色体间通过ALT机制实现了基因的重新组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答案】D〖祥解〗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详析】A、端粒酶活性缺乏的肿瘤细胞可通过ALT机制维持端粒长度,端粒酶基因甲基化程度高会抑制端粒酶活性,所以进行ALT的肿瘤细胞中端粒酶基因甲基化程度可能较高,A正确;B、根据题意,第一条染色体端粒的末端①链结合到第二条染色体端粒的末端②链上并延伸,这个延伸过程以②链为模板,并且文中提到随后在RNA引物和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新延长的①链被转化成双链形式,说明延伸过程不需要引物,B正确;C、DNA聚合酶只能使子链从已有的核酸片段3'端延伸,这会导致端粒DNA在复制过程中5'端比3'端短,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间通过ALT机制能增加遗传的多样性,但并没有实现非同源染色体间基因的重新组合,而是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故选D。11.控制眼白化病和血友病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两对基因之间发生互换重组的概率约为10%(即重组配子在所有配子中所占的比例)。下图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其中I2不携带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1的基因型为XABXab,产生Ⅱ3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B.Ⅱ1与Ⅱ2若再生一个孩子,与Ⅲ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9/40C.若Ⅲ4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育的儿子不患病的概率为99/200D.Ⅲ5个体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基因型为XaBXab的概率是9/20【答案】B〖祥解〗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题图Ⅰ-1与Ⅰ-2不患病,生出Ⅱ-3患眼白化病,故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图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I2不携带致病基因,推测该病也为伴X隐性遗传病。【详析】A、两种病都是伴X的隐性遗传病,若I1的基因型为XABXab,产生Ⅱ3的过程中发生互换重组,产生XaBY个体,若I1的基因型为XAbXaB,产生Ⅱ3的过程中未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B、Ⅲ1两病兼患,基因型是XabY、Ⅲ2正常,其基因型是XABY;Ⅱ1患眼白化病,不患血友病,他的基因型是XaBY;Ⅱ2正常,但两个儿子两病兼患,基因型是XABXab,因为两对基因之间发生互换重组的概率约为10%,其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XAB:Xab:XAb:XaB=9:9:1:1,Ⅱ1产生的配子是Xab:Y=1:1,则XABY的概率是9/20×1/2=9/40,B正确;C、根据B选项推知Ⅲ4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XABXaB:XAbXaB=9:1,产生的配子XAB:XAb:XaB=9:1:2,正常男性的基因型是XABY,产生的配子XAB:Y=1:1,生育的儿子不患病的基因型XABY=9/12×1/2=9/24,C错误;D、根据B选项判断Ⅲ5的基因型是XaBXab:XaBXab=9:1,XaBXab的概率是9/10,D错误。故选B。12.真核生物的基因大多为断裂基因,即两个基因之间具有一段不能编码RNA的无遗传效应序列。原核生物和某些病毒的基因组中常见重叠基因,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用一段DNA序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断裂基因之间不能编码RNA的序列中发生个别碱基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B.重叠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多种蛋白质功能C.发生重叠的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可以完全不同D.重叠基因可提高碱基的利用率,使有限DNA的序列能够编码更多的蛋白质【答案】A〖祥解〗不同的基因共用了相同的序列,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基因突变就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基因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可能不变、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详析】A、断裂基因之间不能编码RNA的序列无遗传效应,不属于基因,其中发生个别碱基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重叠基因中某个碱基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多个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多种蛋白质功能,B正确;C、若两个基因的启动子不同,发生重叠的两个基因转录出的RNA不同,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可以完全不同,C正确;D、重叠基因,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用一段DNA序列,可提高碱基的利用率,使有限DNA的序列能够编码更多的蛋白质,D正确。故选A。13.科学家在研究转录终止机制时发现终止子的上游一般存在一个富含GC碱基的二重对称区和一段由多个A组成的序列。由这段DNA转录产生的RNA容易形成发卡结构,且RNA末端与DNA模板链形成不稳定的U与A配对区域,从而使RNA聚合酶暂停移动,RNA从三元复合物中解离出来,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B.RNA发卡结构一经形成,即可导致转录终止C.发卡结构中含有氢键D.图中的三元复合物是指DNA、RNA、解旋酶构成的复合物【答案】C〖祥解〗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详析】A、图示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能发生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错误;B、依据题干信息,发夹结构能阻止RNA聚合酶的移动,会导致转录过程结束,但并不会使转录过程立即结束(发夹后面还形成了RNA片段),B错误;C、发卡结构是RNA分子中的一种特定结构,它通常由于RNA链内部的碱基配对而形成,这种配对通常遵循碱基配对规则,即A与U配对,G与C配对,在这些配对中,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互连接,C正确;D、转录过程不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具有解旋DNA作用,因此图中的三元复合物是指DNA、RNA、RNA聚合酶构成的复合物,D错误。故选C。14.在自然界中植株的多倍体化出现频率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增加。其形成模式为:二倍体植物在配子形成时,减数分裂失败,代之为一次有丝分裂,形成含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该配子紧接着进行一次自花授粉,可能形成四倍体合子,最终发育为四倍体植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多倍体植株茎秆粗壮,可以使其在与同一生态位物种的竞争中占据优势B.该方式形成的四倍体植株是纯合子C.该配子进行异花授粉可能得到三倍体植株D.多倍体植株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低温提高了多倍体植株形成的概率【答案】B〖祥解〗区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主要看发育起点: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含有三个的叫做三倍体,三个以上的叫做多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因为其体细胞中只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叫做单倍体。【详析】A、多倍体植株一般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在与同一生态位物种的竞争中可能占据优势,A正确;B、假设二倍体植物的基因型为Aa在配子形成时,减数分裂失败,形成含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Aa,自花授粉,即和Aa的配子完成受精作用,得到AAaa的个体,但是不是纯合子,B错误;C、该含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进行异花授粉,与正常的含1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会得到含3个染色体组的三倍体植株,C正确;D、题干提到在自然界中植株的多倍体化出现频率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增加,说明多倍体植株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低温提高了多倍体植株形成的概率,D正确。故选B。15.为证明抵抗杀虫剂DDT品系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接触药剂后的定向变异,科学家设计如下实验:在每只培养瓶中放一只雌果蝇和一只雄果蝇,繁育一个同父同母的家系,如此繁育几十个家系。每一家系,即同父同母的兄弟姊妹都分成两半,在A、B两只瓶中分别饲养。A瓶中放一片有DDT的玻璃片,B瓶中不放玻璃片,饲养一段时间后,选择A瓶中死亡率最低的家系,将其B瓶中果蝇留下作种,重复上述过程。十多代后,可获得抵抗力比原来强百倍的品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DDT直接作用于果蝇的基因型,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A瓶死亡率最低的家系抗药基因频率可能最高C.抵抗杀虫剂DDT果蝇的出现发生在DDT使用之前D.B瓶未接触DDT,排除了抗性个体的产生是由DDT引起的【答案】A〖祥解〗环境通过直接作用于表现型,从而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详析】A、DDT是一种环境因素,它直接作用于果蝇的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由于不同表现型的果蝇在有DDT的环境下生存能力不同,从而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A错误;B、A瓶中有DDT,死亡率最低的家系可能本身就具有较多的抗药基因,所以其抗药基因频率可能最高,B正确;C、抵抗杀虫剂DDT果蝇的出现是由于原本就存在的变异,这种变异在DDT使用之前就已经存在,只是在DDT使用后,抗药的果蝇被选择保留下来,C正确;D、B瓶未接触DDT,若B瓶中也出现抗性个体,这样就排除了抗性个体的产生是由DDT引起的,D正确。故选A。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6.甘露糖-6-磷酸(M6P)途径是溶酶体发生的常见途径:溶酶体酶首先在内质网中发生糖基化,转运至高尔基体后,溶酶体酶上的甘露糖残基在E酶的作用下发生磷酸化形成M6P标志。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M6P后,出芽形成囊泡,最终发育成溶酶体,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抑制E酶的活性,会导致溶酶体酶滞留在内质网中B.M6P标志的形成可能发生在高尔基体的中间膜囊C.M6P受体集中在高尔基体反面膜囊的某些部位,起到了溶酶体酶局部浓缩的作用D.M6P受体与M6P分离后可返回高尔基体重复利用【答案】BCD〖祥解〗溶酶体酶的合成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在内质网中发生糖基化,转运至高尔基体后,溶酶体酶上的甘露糖残基在E酶的作用下发生磷酸化形成M6P标志。【详析】A、在高尔基体中溶酶体酶上的甘露糖残基在E酶的作用下发生磷酸化形成M6P标志,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M6P后,出芽形成囊泡,最终发育成溶酶体,抑制E酶的活性,溶酶体酶不能形成M6P标志,会导致溶酶体酶滞留在高尔基体中,A错误;B、由图可知,M6P受体识别M6P在高尔基体的反面膜囊,则M6P标志的形成可能发生在高尔基体的中间膜囊,B正确;C、由图可知,M6P受体集中在高尔基体反面膜囊的某些部位,起到了溶酶体酶局部浓缩的作用,出芽形成囊泡,最终发育成溶酶体,C正确;D、由图可知,M6P受体与M6P分离后可返回高尔基体反面膜囊重复利用,D正确。故选BCD。17.少部分植物进行无氧呼吸时一般要经历短暂产乳酸的过程,首先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催化丙酮酸生成乳酸。乳酸积累会使细胞质基质出现初始酸化,诱发液泡膜上H+-ATP酶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质基质进一步酸化。当细胞质基质中pH达到6.8左右时,乙醇脱氢酶被激活,催化丙酮酸生成酒精而乳酸脱氢酶活性被抑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H+-ATP酶可以维持液泡内氢离子的高浓度状态B.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协助扩散到胞外,缓解了乳酸堆积而导致的细胞质基质酸化C.同一细胞不同pH条件下无氧呼吸方式不同,是乙醇脱氢酶基因和乳酸脱氢酶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无氧呼吸时丙酮酸中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乳酸或酒精中,只有少部分生成ATP【答案】CD〖祥解〗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析】A、由题意可知,乳酸积累会使细胞质基质出现初始酸化,诱发液泡膜上H+-ATP酶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质基质进一步酸化,说明正常情况下,H+-ATP酶可以维持液泡内氢离子的高浓度状态,A正确;B、由题意可知,当细胞质基质中pH达到6.8左右时,乙醇脱氢静被激活,催化丙酮酸生成酒精而乳酸脱氢酶活性被抑制,说明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协助扩散到胞外,缓解了乳酸堆积而导致的细胞质基质酸化,B正确;C、同一细胞不同pH条件下无氧呼吸方式不同,是酶活性不同导致的,C错误;D、无氧呼吸时丙酮酸中的能量转移到乳酸或酒精中,不生成ATP,D错误。故选CD。18.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供体DNA片段进入R型菌并发生转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型菌的DNA通过膜相关DNA结合蛋白进入受体菌时在核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单链B.发生转化的前提是两种菌亲缘关系较近,存在完全互补配对的同源区段C.感受态诱导蛋白具有引导供体DNA并避免其自身环化的作用D.将转化完成的细菌单独培养一代后,DNA组成为a+a+和a+a-的细菌比例为1∶1【答案】AC〖祥解〗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总结:(1)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2)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是: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详析】A、S型菌的DNA借助膜相关DNA结合蛋白进入受体菌时在核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单链,A正确;B、基因的水平传递是依靠两种菌DNA同源区段的配对,那么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DNA的同源性越高,发生基因水平传递的概率越大,但不一定存在完全互补配对的同源区段,B错误;C、根据题图,感受态诱导蛋白具有引导供体DNA进入细胞,并避免其自身环化的作用,C正确;D、含杂合DNA区段的细菌增殖时,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形成的两个DNA组成分别a-a-和a+a-的细菌比例为1∶1,D错误。故选AC。19.研究者发现人类X染色体上的某一正常基因(+)突变为基因tf后,可造成“睾丸雌性化”现象。即个体染色体组成为XY,因X染色体上具有突变基因tf,胎儿期对雄激素不敏感,成人后外貌和正常女性一样,但无生育能力。下图为某一家庭的“睾丸雌性化”遗传系谱图,图中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未发生基因突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B.Ⅰ-1与Ⅱ-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C.Ⅱ-5与正常男性婚配后,后代外貌为男性的概率为3/8D.正常基因(+)突变为基因tf后,可能使雄激素受体异常【答案】B〖祥解〗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发病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②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性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为患者。(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发病特点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②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均为患者,③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5)伴Y染色体遗传病:如人类的外耳道多毛症,特点是患者都是男性,传男不传女。【详析】A、由题意可知,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致病基因来自于母亲Ⅰ-1,若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则母亲患病,不符合题意,故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A正确;B、Ⅰ-1的基因型XXtf,Ⅱ-5的基因型为XXtf或XX,B错误;C、Ⅱ-5的基因型为1/2XXtf或1/2XX,Ⅱ-5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概率为X:Xtf=3:1,Ⅱ-5与正常男性(XY)婚配后,后代外貌为男性(XY)的概率为3/4×1/2=3/8,C正确;D、正常基因(+)突变为基因tf后,胎儿期对雄激素不敏感,可能使雄激素受体异常,D正确。故选B。20.大多数真核生物的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是不连续的。其中不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内含子,能编码蛋白质的序列称为外显子。RNA剪接是将前体mRNA的内含子剪除,同时将外显子连接起来形成成熟mRNA的过程。其过程分为两类:一类是组成性剪接,即从5’端向3’端对内含子逐一剪接;另一类是选择性剪接,即对内含子以及外显子进行选择性剪接。已知果蝇的性别决定除与性染色体有关外,与RNA的剪接过程也密切相关,如下图所示,sxl、tra、dsx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果蝇的性别决定过程中,雄果蝇的三种前体RNA的剪接方式均为组成性剪接,雌果蝇均为选择性剪接B.雌果蝇和雄果蝇体内具有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DSX蛋白C.同一基因前体mRNA剪接方式的不同会导致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同D.给雄果蝇注射SXL蛋白,可能会导致性别发生转化【答案】CD〖祥解〗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真核细胞中的基因在转录时形成的mRNA要经过加工以后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详析】A、据图可知在果蝇的性别决定过程中,雄果蝇和雌果蝇的三种前体RNA的剪接方式均存在组成性剪接和选择性剪接,A错误;B、外显子3+6指导合成的是雄性特异的DSX蛋白,外显子3+4指导合成的是雌性特异的DSX蛋白,二者结构和功能不同,B错误;C、图a中雄果蝇前体RNA的剪接方式为组成性剪接,雌果蝇的为选择性剪接,剪接方式的不同导致一个有SXL蛋白合成一个没有,一个表现为雄性一个为雌性,即同一基因前体mRNA剪接方式的不同会导致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同,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雌果蝇中含SXL蛋白,雄果蝇不含SXL蛋白,可据此判断,若给雄果蝇注射SXL蛋白,可能会导致性别发生转化,D正确。故选CD。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21.蛋白质分选有两条途径:途径1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细胞核、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以及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一种膜性细胞器);途径2是多肽链合成起始后转移至粗面内质网,再经高尔基体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如图1所示,图中字母表示各类蛋白质,甲、乙、丙代表细胞器。途径2涉及囊泡的融合过程,囊泡膜上v-SNARE与靶膜上t-SNARE结合形成SNARE蛋白复合体后,再与SNAPs结合形成融合复合体,该复合体促进囊泡与靶膜的融合,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若d类蛋白质与DNA结合才发挥作用,该类蛋白质可能是______(答出3种),图1中,乙、丙分别代表______。一般情况下g类蛋白质在丙中才能发挥作用,若逃逸到细胞质基质会失活,原因是______。(2)据图1分析,蛋白质存在分选途径的意义是______。(3)生物膜不能自发地融合,只有除去亲水膜表面的水分子使膜之间的距离近至1.5nm时才可能发生膜的融合,据图2分析发挥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是______。(4)若SNAPs功能受损,会直接影响的过程是______。A.消化酶的分泌 B.呼吸作用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DNA复制【答案】(1)①.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DNA连接酶、组蛋白②.过氧化物酶体、溶酶体③.pH值升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失去活性(2)确保蛋白质能准确运输到相应的部位并发挥作用(3)SNAPs(4)AC〖祥解〗分析题图:图示是囊泡膜与靶膜融合过程示意图,囊泡上有一个特殊的V-SNARE蛋白,它与靶膜上的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从而将物质准确地运送到相应的位点。(1)若蛋白质与DNA结合才发挥作用,可能参与复制和转录过程,这类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DNA连接酶、组蛋白等。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组成部分,与DNA紧密结合;解旋酶、DNA聚合酶参与DNA复制,需要与DNA结合来合成新的DNA链;RNA聚合酶在转录过程中与DNA结合,以DNA为模板合成RNA;从图1可知,途径1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特定部位,途径2是先到内质网再经高尔基体运输,所以乙是过氧化物酶体,丙是溶酶体。g类蛋白质属于在溶酶体发挥作用的蛋白质,溶酶体内部为酸性环境,含有多种水解酶,其酶活性需要酸性环境维持;而细胞质基质为中性环境,g类蛋白质进入细胞质基质后,由于环境的pH值升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失去活性。(2)蛋白质存在分选途径的意义在于:可以使蛋白质被准确运输到特定的部位,从而保证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有序进行;不同的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分选途径可确保各细胞器能得到其所需的蛋白质来执行特定功能,即确保蛋白质能准确运输到相应的部位并发挥作用。(3)生物膜不能自发融合,需除去亲水膜表面水分子才能融合,从图2来看,发挥此作用的蛋白质主要是SNAPs。因为它能促进囊泡与靶膜的融合,这其中必然涉及到膜表面水分子的处理等使膜能接近到可融合的距离。(4)A、消化酶的分泌过程涉及囊泡从高尔基体到细胞膜的运输融合过程,若SNAPs功能受损,融合复合体无法正常形成,囊泡不能与靶膜融合,消化酶不能分泌出去,A正确;B、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其过程与囊泡融合关系不大,B错误;C、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多样,如通过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等会涉及SNAPs,C正确;D、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与囊泡融合无关,D错误。故选AC。22.油菜素内酯BR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研究人员以水稻BR受体基因突变株Fn189及野生型Tz65为材料,探究水稻生长发育期间BR对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Rubisco酶活性、SS酶活性的影响。已知Rubisco酶是催化CO2固定的关键酶,SS酶是分解蔗糖的关键酶,为纤维素的合成提供底物。相关检测指标及数据如下:(1)光合色素溶液的浓度与其光吸收值成正比,选择适当波长的光可对色素含量进行测定。提取光合色素时,可利用______为溶剂。提取色素后测量其中的叶绿素含量,应选择______(填“红光”或“蓝紫光”),原因是______。(2)实验数据间接说明了BR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Fn189光合作用强度______(填“增强”或“减弱”),是因为_____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受到了较大影响,理由是_____。若想进一步研究BR的直接作用,是否可通过对Fn189添加外源性BR进行验证?______(填“是”或“否”)(3)植物叶面积指数与细胞体积大小密切相关,细胞体积变化可通过调节细胞中的物质积累和调节细胞壁的延展来实现。细胞壁的延展需要不断合成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来补充原料,由实验数据推测突变株叶面积指数变大主要是通过调节______来实现的。水稻叶肉细胞中蔗糖含量降低的原因是______。【答案】(1)①.无水乙醇②.红光③.选择红光可以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2)①.减弱②.暗反应③.与野生型Tz65相比,突变株Fn189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而Rubisco酶活性下降明显④.否(3)①.细胞壁的延展②.Rubisco酶活性降低,蔗糖合成减慢;SS酶活性升高,蔗糖分解加快〖祥解〗光合作用: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1)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提取光合色素时,可利用无水乙醇为溶剂。由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为了避免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测量叶绿素含量时,应选择红光进行测定。(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与野生型Tz65相比,突变株Fn189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变化不大,而Rubisco酶活性下降明显,Rubisco酶是催化CO2固定的关键酶,这将影响暗反应阶段中三碳化合物的生成量,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因此,实验数据间接说明了BR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Fn189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是因为暗反应受到了较大影响。若想进一步研究BR的直接作用,通过对Fn189添加外源性BR是不能进行验证的,因为Fn189是BR受体基因发生突变,缺少BR受体,并不是缺少BR。(3)植物叶面积指数与细胞体积大小密切相关,细胞体积变化可通过调节细胞中的物质积累和调节细胞壁的延展来实现。细胞壁的延展需要不断合成纤维素等碳水化合物来补充原料。由实验数据可知,突变株Fn189的SS酶活性高于野生型,而SS酶是分解蔗糖的关键酶,为纤维素的合成提供底物。因此,推测突变株叶面积指数变大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胞中的物质积累(大量分解蔗糖,为纤维素合成提供更多底物)来实现的,即叶面积指数变大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胞壁的延展来实现的。水稻叶肉细胞中蔗糖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Rubisco酶活性降低,蔗糖合成减慢;SS酶活性升高,蔗糖分解加快。23.PLM法是测定细胞周期的经典方法,其原理及过程如下:TdR可掺入正在复制的DNA中从而使S期细胞受抑制,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洗去TdR后,S期细胞继续分裂。用3H-TdR短暂饲养细胞,再将3H-TdR洗脱,置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定期取样并检测放射性,计算M期标记细胞数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PLM),可确定细胞周期各个时期的长短。图1表示细胞周期;图2表示PLM值随时间的变化。(1)用3H-TdR短暂饲养细胞,______期的细胞均被标记,置换新鲜培养液后培养一定时间,被标记的细胞将陆续进入M期。(2)能否将TdR改用18O标记来进行本实验?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3)分析图2,置换培养液以后,t1时间以前PLM值为0的原因是______。M期所需时间可表示为______,G1期所需时间可表示为______,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所需时间可表示为______。(相应时间请用t1、t2、t3、t4和运算符号表示)【答案】(1)S(2)①.否②.18O没有放射性(3)①.S期标记的细胞要经过G2期才能进入M期(或标记的细胞还未进入M期)②.t2-t1③.t4-t2-t3④.t4-t1〖祥解〗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与分裂期两个阶段。从细胞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之前,是分裂间期,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在分裂间期结束之后,细胞就进入分裂期,开始进行细胞分裂。(1)在体外采用短暂3H-TdR脉冲标记,然后洗脱标记物,一开始处于S期的细胞均被放射性标记,置换新鲜培养液后培养一定时间,被标记的细胞将陆续进入M期。(2)18O没有放射性,因此不能将TdR改用18O标记来进行本实验。(3)分析题图2可知,置换培养液以后,t1开始检测到带3H标记的M期细胞,t1时间以前PLM值为0的原因是S期标记的细胞要经过G2期才能进入M期(或标记的细胞还未进入M期)。图2中t2点带3H标记分裂期细胞数开始达到最大值,说明此时细胞已经分裂结束,则t2-t1段表示M(或分裂)期。分析题图可知,t3点带标记的细胞百分数开始下降,说明原标记的处于DNA分子复制开始的细胞进入了细胞分裂期,该细胞经历的时间t3-t1是DNA复制期,即S期。经历的时间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周期的分裂开始到下一周期的分裂开始,即分裂开始到分裂开始,总时间与一个完整周期(即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相同),即t4-t1。综上:G1期需要的时间为整个细胞周期-G2-S-M,即(t4-t1)-t1-(t3-t1)-(t2-t1)=t4-t2-t3。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所需时间可表示为t4-t1。24.番茄是一种开两性花的二倍体农作物,科学家获得了两个核基因雄性不育品系甲和乙,将其与可育株丙和丁品系进行了五组杂交实验,其结果如下表所示,经检测组别1的子代中未出现非亲本基因型。针对雄性不育的遗传机制,科学家提出了两种假说。假说一:雄性不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控制,不育基因D对可育基因d为显性;而显性抑制基因E能抑制不育基因D的表达,因此当E存在时表现为可育。假说二:雄性不育由同一位置的3个复等位基因控制,DT、d为可育基因,Dt为不育基因;三者的显隐性关系表现为DT>Dt>d。请回答以下问题:组别亲本子一代1不育株甲×可育株丙不育株∶可育株=1∶12可育株丙×可育株丙全为可育株3不育株乙×可育株丁不育株∶可育株=1∶14可育株丁×可育株丁不育株∶可育株=1∶35可育株丙×可育株丁?(1)在组别1的杂交实验中,不育株甲作为______(填“父本”或“母本”)。与常规的杂交育种相比,利用不育株进行杂交育种的优点是______。(2)若假说一成立,只分析组别2的实验结果,可育株丙的基因型可能有______种,再结合组别1的实验结果可知,不育株甲与可育株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若假说二成立,则可育株丙的基因型为______,不育株乙的基因型为______。(3)组别5的实验结果为______。请在组别5的亲本及子代中选择材料,设计最简便的实验对以上两种假说进行验证,实验思路是______,预期结果是______。【答案】(1)①.母本②.无需去雄(2)①.5②.Ddee、d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外研衔接版九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冀教版七年级化学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金属制品半成品加工与销售协议2篇
- 2025年粤人版拓展型课程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沪科版必修2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民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4年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外研版选修3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房屋抵押担保合同
- 2025年人教新起点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
- 人教版(2025新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国AI学伴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态势分析报告(智研咨询)
- 智能安防监控系统设计与实施计划书
- 【高中数学课件】排列数公式的应用
- 2024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地市级)及答案解析
- 2024年道路运输企业两类人员安全考核试题库-上(单选、多选题)
- 老年冠心病慢病管理指南(2023版)解读
- 2024年-2025年全民“科学素养提升行动”竞赛考试题库(含各题型)
- 面包烘焙原料供应采购合同案例
- 基于mRNA-LNP技术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开发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