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作业指导书TOC\o"1-2"\h\u27152第一章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概述 2247591.1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定义 2123271.2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3209541.3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332300第二章机器学习基础 4165492.1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 4286382.1.1定义与分类 4223912.1.2发展历程 4300362.1.3应用领域 4164982.2监督学习 4186632.2.1定义 4108262.2.2常见算法 4116032.2.3应用示例 5103182.3无监督学习 5322622.3.1定义 5286932.3.2常见算法 5109292.3.3应用示例 5187402.4强化学习 5165342.4.1定义 5265892.4.2常见算法 5305142.4.3应用示例 529029第三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590013.1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 586973.2深度学习的发展与分类 6188483.3卷积神经网络 613003.4循环神经网络 78047第四章自然语言处理 7323624.1自然语言处理概述 7232424.2词向量表示 739394.3语法分析 8131454.4机器翻译与文本 825962第五章计算机视觉 830215.1计算机视觉基础 8244625.2图像特征提取 9229095.3目标检测与跟踪 9282315.4图像识别与分类 916786第六章人工智能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 916386.1推荐系统概述 9247656.2协同过滤推荐 9267386.2.1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 1065526.2.2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 10184346.3基于内容的推荐 10264036.4混合推荐系统 1031443第七章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 11235407.1自动驾驶概述 11219377.2感知与决策 11317607.2.1感知 11198087.2.2决策 11201187.3路径规划与控制 11256507.3.1路径规划 11116707.3.2控制 11289107.4安全与功能评估 1219917第八章人工智能在技术中的应用 12292248.1技术概述 1213148.2感知与控制 12310478.2.1视觉感知 12199828.2.2听觉感知 12211928.2.3触觉感知 13141748.2.4控制技术 13321248.3导航与定位 13109938.3.1激光雷达导航 13206938.3.2视觉导航 1329018.3.3无线电导航 13293098.4交互与协同 13264928.4.1人机交互 13322068.4.2协同 13155778.4.3多系统 145094第九章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 14173169.1金融领域概述 143589.2金融风险评估 14240979.3金融量化交易 14202529.4金融欺诈检测 1419217第十章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153205210.1人工智能伦理概述 153192710.2人工智能隐私保护 152575310.3人工智能责任归属 151667410.4人工智能法规与政策 16第一章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概述1.1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定义智能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智能、动物智能以及机器智能的科学。它涉及到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智能科学旨在揭示智能的本质,摸索智能的规律,以及构建具有智能行为的系统。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是智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人类智能的模拟、延伸和扩展。人工智能的目标是使计算机能够完成原本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学习、推理、规划、感知、识别、创造等。1.2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以下是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历程:(1)20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的诞生。这一时期,科学家们开始探讨如何利用计算机实现人类智能的模拟。(2)20世纪60年代:人工智能研究进入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人工智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如规划、推理、自然语言处理等。(3)20世纪70年代:人工智能研究遭遇瓶颈。由于当时计算机硬件和算法的限制,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4)20世纪80年代:人工智能研究的复苏。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研究重新获得了关注。(5)20世纪90年代至今: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和拓展。这一时期,人工智能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3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1)自然语言处理:如机器翻译、智能问答、语音识别等。(2)计算机视觉:如图像识别、目标检测、视频分析等。(3)智能:如服务、工业、无人驾驶等。(4)智能医疗:如医疗诊断、病情预测、医疗辅助等。(5)金融科技:如智能投顾、信用评估、风险监控等。(6)智能交通:如智能导航、交通预测、自动驾驶等。(7)智能家居:如智能音响、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8)教育科技:如个性化教育、智能辅导、在线教育等。(9)能源科技:如智能电网、能源管理、新能源开发等。(10)网络安全:如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防护等。第二章机器学习基础2.1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2.1.1定义与分类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使计算机系统能够从数据中自动学习并作出决策或预测。根据学习方式的不同,机器学习可以分为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三大类。2.1.2发展历程机器学习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经典统计学习:以线性回归、逻辑回归等为代表,主要解决线性可分问题。(2)深度学习:以神经网络为基础,通过多层次的抽象表示,解决非线性、高维问题。(3)贝叶斯学习:以概率论为基础,通过贝叶斯公式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选择。2.1.3应用领域机器学习在众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推荐系统、金融风控等。2.2监督学习2.2.1定义监督学习(SupervisedLearning)是指通过输入数据和对应的标签(目标值)进行学习,以建立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2.2.2常见算法(1)线性回归:用于预测连续值。(2)逻辑回归:用于分类问题。(3)决策树:通过树状结构进行分类或回归。(4)支持向量机(SVM):用于二分类问题。(5)神经网络:通过多层神经元进行分类或回归。2.2.3应用示例(1)手写数字识别:使用神经网络对手写数字进行分类。(2)股票价格预测:利用线性回归预测股票价格的走势。2.3无监督学习2.3.1定义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Learning)是指在没有标签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聚类、降维等操作,发觉数据内在的规律和结构。2.3.2常见算法(1)K均值聚类:将数据分为K个类别。(2)主成分分析(PCA):对数据进行降维。(3)层次聚类:通过构建树状结构进行聚类。(4)密度聚类:根据数据点的密度进行聚类。2.3.3应用示例(1)相似性分析:对商品进行推荐。(2)异常检测:识别信用卡欺诈行为。2.4强化学习2.4.1定义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Learning)是指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使智能体学会在给定情境下选择最优的行动策略。2.4.2常见算法(1)QLearning:通过Q值更新策略进行学习。(2)SARSA:一种基于动作价值的强化学习算法。(3)DQN(DeepQNetwork):结合深度学习的强化学习算法。2.4.3应用示例(1)路径规划:使学会在复杂环境中寻找最优路径。(2)自动驾驶:通过强化学习使自动驾驶车辆学会在道路环境中行驶。第三章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3.1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元连接方式的计算模型,它通过大量简单的单元(即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网络。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输入层是神经网络的起始层,负责接收外部输入信息。每个输入节点代表一个输入特征,例如图像的像素值。隐藏层是输入层和输出层之间的层次,可以有多个。隐藏层的神经元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非线性变换提取特征,并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给下一层。输出层是神经网络的终止层,负责输出最终结果。根据不同的任务,输出层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例如分类任务的输出层通常为softmax层。3.2深度学习的发展与分类深度学习是神经网络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具有很多层隐藏层。深度学习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以下为几个重要的时期:(1)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神经网络概念的提出与发展。(2)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反向传播算法的出现,使得神经网络得以广泛应用。(3)21世纪初:深度学习概念的提出,以及深度神经网络在图像、语音等领域的成功应用。深度学习可以根据网络结构和工作方式分为以下几类:(1)全连接神经网络:每一层的神经元都与上一层的所有神经元相连接。(2)卷积神经网络:具有局部连接和权值共享的特点,适用于图像、视频等数据处理。(3)循环神经网络:具有环形结构,能够处理序列数据,如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3.3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是一种局部连接的神经网络,它通过卷积操作提取输入数据的特征。卷积神经网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卷积层:通过卷积操作提取输入数据的特征,每个卷积核对应一个特征图。(2)池化层:对特征图进行下采样,降低数据维度,提高网络泛化能力。(3)全连接层:将提取到的特征进行整合,输出最终结果。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目标检测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3.4循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RNN)是一种具有环形结构的神经网络,能够处理序列数据。RNN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当前时刻的输入和上一时刻的隐藏状态来计算当前时刻的隐藏状态。以下为循环神经网络的几种常见结构:(1)简单循环神经网络:最基本的循环神经网络结构,包含一个循环单元。(2)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引入门控机制,解决长序列数据中的梯度消失问题。(3)门控循环单元(GRU):简化版的LSTM,具有更少的参数和计算复杂度。循环神经网络在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第四章自然语言处理4.1自然语言处理概述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简称NLP)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计算机和人类(自然)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然语言处理旨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和人类语言,从而实现人机交互的智能化。自然语言处理涉及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信息工程等多个学科,包括语音识别、文本分析、语义理解、机器翻译等多个研究方向。4.2词向量表示词向量表示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基础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将词汇映射到高维空间中的向量表示。词向量可以有效地捕捉词汇的语义信息和上下文关系,为后续的文本分析任务提供支持。目前常见的词向量表示方法有:(1)词袋模型(BagofWords,简称BoW):将文本表示为一个包含所有词汇出现次数的向量,不考虑词汇的顺序。(2)TFIDF(TermFrequencyInverseDocumentFrequency):通过计算词汇在文本中的出现频率和文档频率,对词袋模型进行改进。(3)Word2Vec: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预测词汇的上下文,从而学习词汇的向量表示。(4)GloVe(GlobalVectorsforWordRepresentation):一种结合了词频信息和共现矩阵的方法,旨在学习词汇的向量表示。4.3语法分析语法分析是自然语言处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识别文本中的句子结构,并提取出句子的语法信息。语法分析包括词性标注、句法分析和依存关系分析等子任务。(1)词性标注:为文本中的每个词汇分配一个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2)句法分析:分析句子中词汇之间的组合关系,构建句子的句法结构树。(3)依存关系分析:识别句子中词汇之间的依存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语法分析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主要包括基于神经网络的转移系统(如DependencyParsing)和基于依存关系的图基方法(如GraphbasedParsing)。4.4机器翻译与文本机器翻译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项重要应用,其主要任务是将一种自然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自然语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基于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方法取得了显著进展,如神经机器翻译(NeuralMachineTranslation,简称NMT)。神经机器翻译采用编码器解码器(EnrDer)架构,通过编码器将源语言句子编码为向量表示,再通过解码器目标语言句子。神经机器翻译在多种语言之间的翻译任务上取得了与传统基于规则的方法相当甚至更好的效果。文本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应用,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输入信息一段自然语言文本。文本在很多场景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如自动写作、自动摘要、聊天等。目前基于对抗网络(GenerativeAdversarialNetworks,简称GAN)和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Autoenr,简称VAE)的文本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方法通过学习大量文本数据的分布,具有相似分布的文本。第五章计算机视觉5.1计算机视觉基础计算机视觉作为智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是让计算机能够像人类一样理解和解析视觉信息。计算机视觉基础主要包括图像的获取、处理、分析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计算机需要处理大量的图像数据,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信息。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理论包括图像处理、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5.2图像特征提取图像特征提取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关键步骤,旨在从原始图像中提取出有助于图像理解的特征信息。常见的图像特征包括边缘、角点、纹理、颜色等。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传统方法如SIFT、SURF、HOG等,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等。图像特征提取在目标检测、图像识别和图像分类等任务中具有重要意义。5.3目标检测与跟踪目标检测与跟踪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目标检测旨在从图像中找出感兴趣的目标,并确定其位置和范围;目标跟踪则是对检测到的目标进行跟踪,以获取其运动轨迹。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包括基于传统算法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基于传统算法的方法如MeanShift、CamShift等,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YOLO、SSD、FasterRCNN等。5.4图像识别与分类图像识别与分类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核心任务之一,旨在对图像中的对象进行识别和分类。图像识别与分类方法包括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如支持向量机(SVM)、K最近邻(KNN)等,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深度学习方法在图像识别与分类任务中取得了显著的功能提升,已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物体识别、场景分类等领域。第六章人工智能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6.1推荐系统概述推荐系统作为信息检索和个性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用户从海量的信息资源中发觉符合其兴趣和需求的内容。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荐系统在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在线教育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推荐系统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用户满意度和信息检索效率,降低信息过载的问题。6.2协同过滤推荐协同过滤推荐(CollaborativeFiltering,CF)是推荐系统中的一种主流方法。它基于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挖掘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或物品之间的相似性,从而实现个性化推荐。协同过滤推荐主要分为两类: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和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6.2.1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方法主要关注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它通过分析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找出与目标用户相似的其他用户,然后根据这些相似用户的行为推荐物品。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有:余弦相似度、皮尔逊相关系数等。6.2.2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推荐方法关注物品之间的相似度。它通过分析用户对物品的评分或购买行为,找出与目标物品相似的其他物品,然后根据这些相似物品推荐给用户。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有:余弦相似度、Jaccard相似度等。6.3基于内容的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ContentbasedFiltering)是另一种常用的推荐方法。它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和物品的特征信息,挖掘用户对特定类型或特征物品的偏好,从而实现个性化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提取物品特征:从物品的属性中提取关键特征,如文本描述、图片、标签等。(2)计算用户偏好: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计算用户对不同特征的偏好程度。(3)推荐物品:根据用户偏好和物品特征,找出与用户偏好匹配度较高的物品进行推荐。6.4混合推荐系统混合推荐系统(HybridRemenderSystems)是将多种推荐方法相结合的推荐系统。它旨在克服单一推荐方法的局限性,提高推荐效果。混合推荐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并行混合:将多种推荐方法独立运行,然后将结果进行合并。(2)串联混合:将多种推荐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串联起来,依次使用。(3)特征混合:将不同推荐方法的结果作为特征输入到新的推荐模型中。混合推荐系统的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和组合不同的推荐方法,以及如何优化推荐模型。通过合理的混合策略,可以提高推荐系统的准确性和覆盖度,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第七章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中的应用7.1自动驾驶概述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对车辆行驶的自动控制,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降低能耗,并提高驾驶舒适度。自动驾驶系统通常包括感知、决策、路径规划、控制等多个模块,涉及到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传感器技术等多个领域。7.2感知与决策7.2.1感知感知模块是自动驾驶系统的基础,主要负责获取车辆周围环境信息,包括道路、车辆、行人、交通标志等。感知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等传感器技术。计算机视觉通过对摄像头捕获的图像进行处理,实现对道路、车辆、行人的检测与识别;雷达和激光雷达则通过发射电磁波或激光脉冲,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和速度;超声波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车辆周围的障碍物。7.2.2决策决策模块是自动驾驶系统的核心,负责根据感知模块获取的环境信息,制定合理的行驶策略。决策过程主要包括:路径选择、速度控制、车辆行为决策等。路径选择是指根据目的地和当前道路条件,选择最佳行驶路径;速度控制是指根据道路限速、前方车辆速度等信息,调整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行为决策是指根据交通规则、前方路况等信息,制定合理的行驶行为。7.3路径规划与控制7.3.1路径规划路径规划是指根据车辆当前位置、目的地和道路条件,一条安全、高效的行驶路径。路径规划算法主要包括:基于图论的搜索算法、基于优化理论的算法、基于概率图的算法等。在实际应用中,路径规划算法需要考虑道路限速、交通规则、前方车辆状态等多种因素。7.3.2控制控制模块是自动驾驶系统的执行环节,主要负责根据路径规划和决策结果,实现对车辆行驶状态的调整。控制技术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PID控制通过调整车辆速度、转向角度等参数,实现车辆的稳定行驶;模糊控制适用于处理非线性、不确定性问题,可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自适应控制可以根据车辆动态特性,自动调整控制参数。7.4安全与功能评估安全与功能评估是自动驾驶系统开发与优化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安全性评估:通过仿真和实车测试,评估自动驾驶系统在不同路况、天气条件下的安全性。安全性评估指标包括:率、故障率、误操作率等。(2)功能评估:评估自动驾驶系统在行驶速度、能耗、舒适性等方面的表现。功能评估指标包括:平均速度、能耗、行驶距离等。(3)系统优化:根据安全性评估和功能评估结果,对自动驾驶系统进行优化,提高系统功能和安全性。(4)标准制定:制定自动驾驶系统的安全标准和功能指标,为行业提供参考依据。第八章人工智能在技术中的应用8.1技术概述技术是指通过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理论等多学科知识融合,研究设计与制造、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技术在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及民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8.2感知与控制感知与控制是技术中的关键环节。感知技术主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通过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使能够实现对环境的感知。控制技术则是根据感知结果,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对的运动控制、任务执行等功能。8.2.1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感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摄像头等设备采集图像信息,经过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等过程,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识别、定位和跟踪。目前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视觉感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提高了的视觉识别能力。8.2.2听觉感知听觉感知使能够识别和理解人类语音,实现与人类的自然交互。通过麦克风等设备采集声音信号,经过语音识别、语义理解等过程,实现对语音指令的解析和执行。8.2.3触觉感知触觉感知是对接触物体的硬度、温度等属性的感知。通过触觉传感器等设备,能够实现对物体的触摸、抓取等操作。8.2.4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实现运动控制、任务执行的核心。目前控制技术主要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实现对复杂环境的适应和任务的高效执行。8.3导航与定位导航与定位技术是实现在未知环境中自主行走、完成任务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8.3.1激光雷达导航激光雷达导航通过测量激光束与周围环境的反射距离,实现对环境的建模和定位。该方法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8.3.2视觉导航视觉导航利用摄像头等设备采集图像信息,通过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等方法,实现对环境的识别和定位。8.3.3无线电导航无线电导航利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通过测量信号强度、到达时间等参数,实现的定位。8.4交互与协同交互与协同是指与人类、其他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交互与协同方式:8.4.1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指与人类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通过语音、文字、图像等手段,能够与人类实现自然、高效的交互。8.4.2协同协同是指多个之间的合作完成任务。通过分布式控制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任务分配等功能,提高任务执行效率。8.4.3多系统多系统是指由多个组成的协同工作系统。通过优化算法、分布式控制等手段,多系统能够实现复杂任务的分布式执行,提高系统功能。第九章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9.1金融领域概述金融领域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多个子行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经在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模式和发展机遇。9.2金融风险评估金融风险评估是金融机构在信贷、投资等业务中,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度量和控制的过程。人工智能在金融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挖掘:通过收集和整合各类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2)模型构建:基于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3)风险预警: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对风险进行及时干预和控制。9.3金融量化交易金融量化交易是指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进行预测,并据此制定交易策略。人工智能在金融量化交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算法交易: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自动识别市场规律和交易机会。(2)高频交易:通过高速计算和执行,实现毫秒级的交易决策。(3)智能投顾:根据客户需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的投资建议。9.4金融欺诈检测金融欺诈检测是指识别和防范金融领域中的欺诈行为,保护金融机构和客户的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