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应用实践手册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应用实践手册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应用实践手册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应用实践手册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应用实践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应用实践手册TOC\o"1-2"\h\u22216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 2160751.1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 3271631.1.1认知发展 3258061.1.2情感发展 3191361.1.3个体差异 3294381.2学习理论概述 360061.2.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341311.2.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3314381.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266011.3学习动机与情感 4224511.3.1需要层次理论 4265511.3.2成就动机理论 4193131.3.3情感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43877第二章认知发展与学习策略 4145472.1认知发展理论 4228082.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4279802.1.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4109632.1.3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5144092.2学习策略的种类与运用 5246992.2.1认知策略 5199882.2.2元认知策略 527922.2.3情感策略 5232972.3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5206542.3.1增强元认知意识 542692.3.2教授元认知策略 5135122.3.3创设支持性学习环境 616962.3.4定期评估和反馈 622350第三章情感发展与心理健康 6206243.1情感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6105193.2情绪调节策略 6143.3心理辅导与咨询 74410第四章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7134244.1个体差异的类型 7153074.2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法 8131064.3个性化教学实践 817223第五章学习动机与激发 951495.1学习动机的内涵与类型 9129345.2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9102365.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保持 92870第六章知识传授与理解 10137366.1知识传授的有效方法 1074606.1.1直观教学 10186016.1.2案例教学 1073956.1.3互动式教学 10260566.1.4分层次教学 1073116.2理解性学习的策略 10238746.2.1深度阅读 10245106.2.2思维导图 11285406.2.3合作学习 1130356.2.4反思性学习 11246786.3知识内化的过程 111276.3.1信息接收 11140666.3.2信息加工 11162716.3.3知识应用 1144266.3.4知识巩固 11192226.3.5知识创新 1131656第七章记忆与遗忘 11202887.1记忆的类型与过程 11263667.2记忆策略的应用 12248017.3遗忘的原因与应对 121489第八章创造力与创新能力 1375258.1创造力的内涵与测量 13186748.2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1379708.3创造性教学实践 1417146第九章团体心理与团队协作 1444549.1团体心理的特征与作用 14124729.1.1团体心理的特征 14188649.1.2团体心理的作用 1556139.2团队协作的技巧 15143269.2.1沟通技巧 1564119.2.2协作技巧 15199499.2.3冲突管理技巧 15240229.3团队冲突的解决 1515779第十章教育心理学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162408110.1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161279110.2课堂氛围的营造 163088410.3课堂纪律的维护与应对策略 16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基础理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包括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学习理论概述以及学习动机与情感等内容。1.1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涉及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具有连续性、阶段性、可逆性、个体差异性等特点。1.1.1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认知能力、认知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皮亚杰是研究认知发展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四个阶段具有严格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1.1.2情感发展情感发展是指个体在情感体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变化。情感发展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情感发展包括情感认知、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方面。我国学者提出了情感发展的五个阶段:无差别情感阶段、简单情感阶段、情感分化阶段、情感整合阶段和情感成熟阶段。1.1.3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性。个体差异包括认知差异、情感差异、性格差异等方面。认知差异表现为智力、创造力、记忆力等方面的差异;情感差异表现为情感类型、情感强度、情感稳定性等方面的差异;性格差异表现为内外向、稳定性、宜人性等方面的差异。1.2学习理论概述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下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理论。1.2.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斯金纳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1.2.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结构、问题解决、思维策略等方面的研究。1.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代表人物有维果茨基、科勒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情境、协作、对话等教学策略。1.3学习动机与情感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内在驱动力。学习动机与个体的认知、情感、性格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下是几种学习动机理论。1.3.1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学习动机。马斯洛提出了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1.3.2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追求成就、避免失败的动机。阿特金森提出了成就动机的三个维度:趋向成功、避免失败、趋向失败。1.3.3情感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情感对学习动机具有重要影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提高学习动机,消极的情感体验则降低学习动机。情感包括情感认知、情感表达、情感调节等方面,对学习动机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第二章认知发展与学习策略2.1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人类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以下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认知发展理论:2.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征和思维方式。2.1.2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个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强调语言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2.1.3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该理论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冲突和任务。认知发展是心理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2学习策略的种类与运用学习策略是指个体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采用的认知、元认知和情感策略。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学习策略及其运用:2.2.1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记忆策略、理解策略和问题解决策略。记忆策略包括复述、组织、联想等;理解策略包括提问、澄清、归纳等;问题解决策略包括分析、推理、计划等。2.2.2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调整和评价。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计划策略是指在开始学习前制定学习计划;监控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关注自己的学习状态;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学习结果调整学习计划。2.2.3情感策略情感策略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对情感体验的管理和调节。情感策略包括情绪调节、情感表达、情感支持等。2.3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几种培养元认知策略的方法:2.3.1增强元认知意识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活动和策略,从而提高元认知意识。2.3.2教授元认知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元认知策略的知识和技巧。2.3.3创设支持性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自主摸索和合作学习,以支持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发展。2.3.4定期评估和反馈教师应定期评估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运用情况,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调整和优化策略。第三章情感发展与心理健康3.1情感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情感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逐渐成熟。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行为等方面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能够适应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功能。情感发展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情感发展对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健康的情感发展有助于个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反之,情感发展不良可能导致个体出现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对情感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个体,其情感发展更为顺利,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而心理问题可能影响情感发展,导致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的障碍。3.2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是个体在面临情绪困扰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术调整情绪,使之达到平衡的过程。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1)认知重构:通过改变对事物的认知方式,调整情绪反应。例如,将负面事件解读为成长的机会,而非灾难。(2)情绪表达:将内心的情绪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如倾诉、写日记、绘画等。(3)情绪转移:将注意力从负面情绪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进行体育活动、听音乐、看电影等。(4)情绪调节训练:通过心理训练,提高个体对情绪的调节能力,如冥想、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5)社会支持: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如与朋友、家人交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3.3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辅导与咨询是针对个体心理问题的一种专业服务,旨在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下为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几个方面:(1)心理评估:通过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问题及程度,为后续辅导提供依据。(2)心理咨询:针对个体心理问题,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建议,帮助个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3)心理治疗:运用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对心理问题进行治疗。(4)心理康复:帮助心理障碍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5)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个体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6)心理危机干预:针对突发心理危机事件,提供紧急干预,防止事态恶化。通过心理辅导与咨询,个体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为个体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第四章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4.1个体差异的类型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认知、情感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不同。在教育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个体差异类型:(1)生理差异:包括性别、身高、体重、视力等生理指标。(2)认知差异:包括智力、记忆力、注意力、问题解决能力等。(3)情感差异:包括情感稳定性、情绪调节能力、同理心等。(4)性格差异:包括内向、外向、稳定性、开放性等性格特点。(5)兴趣差异:包括对不同学科、活动、领域的喜好程度。4.2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法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因材施教的原则与方法:(1)原则(1)尊重个体差异:承认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尊重他们的兴趣、特长和需求。(2)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3)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4)动态调整:根据学生的成长变化,适时调整教育措施。(2)方法(1)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2)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3)课程调整: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4)激励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3个性化教学实践个性化教学实践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以下是一些个性化教学实践的例子:(1)课堂互动: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2)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3)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信息技术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服务。(5)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通过以上个性化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第五章学习动机与激发5.1学习动机的内涵与类型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由于对学习任务的需求、兴趣、好奇心等因素所激发的心理状态,它是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具有以下内涵:一是对学习任务的指向性,即个体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和关注;二是激发个体的学习行为,使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参与;三是维持个体的学习行为,使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持久的学习动力。学习动机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划分。从动机来源的角度,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对学习任务本身的兴趣和好奇心所激发的学习动力,外在动机则是指个体出于外部因素,如奖励、惩罚、社会认同等所激发的学习动力。从动机的稳定性角度,可以分为短期动机和长期动机。短期动机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对学习任务的关注和投入,长期动机则是指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持续、稳定的学习动力。5.2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有以下几点:(1)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2)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学习动机。(3)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适当的奖励可以增强学生的外在动机,而适度的惩罚则可以消除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5)引导学生的自我激励。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提高学习动机。5.3学习动机的培养与保持学习动机的培养与保持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是一些建议:(1)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和需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等,有助于保持学习动机。(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教师应教授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4)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5)持续跟踪与反馈。教师应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保持学习动机。第六章知识传授与理解6.1知识传授的有效方法知识传授是教育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以下是几种有效的知识传授方法:6.1.1直观教学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手段,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合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6.1.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6.1.3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知识的吸收与理解。互动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6.1.4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次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针对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6.2理解性学习的策略理解性学习是知识内化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几种有效的理解性学习策略:6.2.1深度阅读深度阅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文本,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挖掘知识内涵,提高理解能力。深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技能。6.2.2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学习工具,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框架。6.2.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知识,通过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6.2.4反思性学习反思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回顾、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6.3知识内化的过程知识内化是知识传授与理解的关键环节,以下是知识内化的几个阶段:6.3.1信息接收信息接收是知识内化的基础阶段,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听讲等方式,获取知识信息。6.3.2信息加工信息加工阶段,学生需要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形成自己的理解。6.3.3知识应用知识应用阶段,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6.3.4知识巩固知识巩固阶段,学生需要通过复习、练习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6.3.5知识创新知识创新阶段,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创新能力,对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第七章记忆与遗忘7.1记忆的类型与过程记忆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个体对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根据信息加工和存储方式的不同,记忆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是指个体对刺激的瞬间感知,其容量大,但持续时间短暂。感觉记忆为进一步的信息加工提供了基础。(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对信息的保持,其容量有限,约为7±2个信息单元。短时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长期保持,其容量几乎无限。长时记忆包括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两种类型。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编码是将外界信息转化为内部表征的过程;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持在记忆系统中的过程;提取是将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转化为外部行为或内部认知的过程。7.2记忆策略的应用记忆策略是指个体在记忆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以提高记忆效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记忆策略:(1)复述策略:通过反复重复信息,加深对信息的印象,从而提高记忆效果。(2)组织策略: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分类、归纳,使之形成有意义的结构,便于记忆和提取。(3)联想策略:通过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建立联系,利用已知信息的记忆效果来提高新信息的记忆效果。(4)视觉想象策略:利用视觉表象来加强对信息的记忆。(5)情境策略:将信息置于具体的情境中,以提高记忆效果。7.3遗忘的原因与应对遗忘是指个体对已存储的信息无法正确提取的现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遗忘原因:(1)编码失败:信息在编码阶段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内部表征,导致无法存储和提取。(2)存储失败:信息在存储过程中受到干扰,导致无法正确提取。(3)提取失败:信息在提取过程中受到干扰,导致无法正确回忆。为应对遗忘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编码质量:在记忆过程中,注重对信息的理解、组织和加工,使之形成有意义的结构。(2)加强复习:定期对已学习的信息进行复习,以巩固记忆效果。(3)避免干扰: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尽量避免分心和干扰,保持注意力集中。(4)运用记忆策略:灵活运用各种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果。(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积极的心态,降低焦虑和压力,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第八章创造力与创新能力8.1创造力的内涵与测量创造力是指个体在思维、情感、行动和表达中,表现出新颖、有价值和独特性的能力。创造力不仅涉及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创新,还包括日常生活中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法。创造力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1)新颖性:指创造出的成果或想法与众不同,具有原创性。(2)有价值性:指创造出的成果或想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或理论意义。(3)独特性:指创造出的成果或想法在同类事物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创造力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专家评审法:通过专家对个体创造力的评价来衡量创造力水平。(2)创造力测试:采用标准化的测试工具,对个体的创造力进行评估。(3)作品分析法:通过对个体创作作品的分析,评价其创造力水平。8.2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创新能力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提出新观点、进行发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以下为几种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1)激发好奇心:鼓励个体对周围事物保持好奇,培养摸索精神。(2)培养批判性思维:教育个体学会独立思考,对现有观点和做法进行质疑和评价。(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决问题训练,培养个体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4)创造良好环境:为个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宽松的创作氛围和积极的反馈。(5)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个体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能力,以提高集体创造力。8.3创造性教学实践创造性教学实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创造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活动。以下为几种创造性教学实践方法:(1)项目式学习: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摸索、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2)情境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3)摸索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觉问题的解决方案。(4)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5)评价激励: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第九章团体心理与团队协作9.1团体心理的特征与作用9.1.1团体心理的特征团体心理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个体在团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心理现象。其主要特征如下:(1)互动性:团体成员之间存在着直接的、频繁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信息交流、情感沟通和行为协调。(2)依存性:团体成员在心理上相互依存,彼此关心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共同为实现团体目标而努力。(3)规范性:团体内部存在一定的规范,约束成员的行为,以保持团体内部的秩序和稳定。(4)同质性:团体成员在心理特征、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有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9.1.2团体心理的作用团体心理在团队协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增强团队凝聚力:团体心理使成员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2)促进信息交流:团体心理有助于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提高团队沟通效率。(3)调节团队行为:团体心理对成员的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有助于团队行为的规范化和有序化。(4)促进团队创新:团体心理使成员相互启发,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团队发展。9.2团队协作的技巧9.2.1沟通技巧(1)倾听:关注对方的话语,理解对方的意思,避免打断对方。(2)表达: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避免误解。(3)提问: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对话,促进双方理解。9.2.2协作技巧(1)目标明确:保证团队成员对团队目标有清晰的认识,共同为之努力。(2)分工协作:根据成员特长和能力,合理分配任务,实现优势互补。(3)信任支持:建立信任关系,互相支持,共同面对挑战。9.2.3冲突管理技巧(1)冷静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