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智能化种植标准化流程设计与实施方案TOC\o"1-2"\h\u28383第一章智能化种植概述 2288231.1智能化种植发展背景 2245691.2智能化种植重要性 3136001.3智能化种植发展趋势 32293第二章标准化流程设计原则 371832.1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3239702.2流程设计的标准化要求 4297472.3流程设计的可持续性 431444第三章前期准备工作 5131563.1土地整理与改良 5250983.2种植品种选择 5215133.3种子处理与准备 512135第四章播种环节智能化 6183434.1播种设备选择与调试 611654.2播种参数设定与调整 6304734.3播种过程监控与优化 719096第五章灌溉与施肥智能化 719135.1灌溉系统设计与安装 7304915.1.1灌溉系统设计 737355.1.2灌溉系统安装 7187965.2施肥策略制定与实施 8142745.2.1施肥策略制定 8266715.2.2施肥实施 873695.3灌溉与施肥过程监控 8176135.3.1灌溉监控 8299445.3.2施肥监控 816063第六章病虫害防治智能化 965946.1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9189796.1.1监测技术 9300716.1.2预警系统 9317506.2防治方法选择与应用 9217336.2.1防治方法选择 9128186.2.2防治技术应用 968786.3防治效果评估与调整 10308386.3.1防治效果评估 1033076.3.2防治调整 1010307第七章生长环境监控与调控 10273307.1环境参数监测与记录 10188467.2环境调控策略制定 11200187.3调控设备选择与维护 1124680第八章收获环节智能化 11326758.1收获设备选择与调试 11162098.1.1收获设备选择 1129048.1.2收获设备调试 1272908.2收获过程监控与优化 1215668.2.1收获过程监控 12153658.2.2收获过程优化 1292258.3收获后处理与储存 13266938.3.1收获后处理 1367578.3.2储存管理 1327769第九章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3199899.1数据收集与整理 13118159.1.1数据来源 1366379.1.2数据收集方法 1488599.1.3数据整理 1453189.2数据分析模型构建 1423259.2.1数据挖掘方法 14157189.2.2数据分析模型 14224409.3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与应用 15252009.3.1决策支持系统架构 15306869.3.2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153824第十章实施方案与推广 15654910.1实施方案制定 151850510.2实施步骤与方法 162194010.3推广策略与措施 16第一章智能化种植概述1.1智能化种植发展背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智能化种植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明确提出加快农业智能化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科技创新的推动。智能化种植技术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农业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智能化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1.2智能化种植重要性智能化种植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智能化种植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智能化种植技术可以实现对农田土壤、水资源、肥料等资源的精确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化种植技术能够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智能化种植技术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1.3智能化种植发展趋势智能化种植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种植技术将不断优化升级,为农业生产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支持。产业融合。智能化种植技术将与其他农业产业如农产品加工、物流、销售等环节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区域差异化发展。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智能化种植技术将呈现出区域差异化发展的趋势。国际合作与交流。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智能化种植技术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智能化种植水平。第二章标准化流程设计原则2.1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农业智能化种植标准化流程设计,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流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流程设计应基于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保证种植过程符合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等科学原理。(2)系统性原则:流程设计应将种植过程视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实现全过程管理。(3)实用性原则:流程设计应注重实际应用,充分考虑农业生产条件、资源状况、市场需求等因素,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灵活性原则:流程设计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产条件的种植需求。2.2流程设计的标准化要求为保障农业智能化种植标准化流程的顺利实施,以下是对流程设计的标准化要求:(1)明确流程目标:流程设计应明确种植目标,包括产量、质量、效益等指标,保证种植过程始终围绕目标进行。(2)细化流程环节:将种植过程划分为多个环节,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程、技术要求、质量标准等,保证各环节的有序进行。(3)制定操作规范:针对每个环节,制定具体的操作规范,包括设备使用、作业方法、时间节点等,以指导种植过程。(4)建立质量监测体系:设立质量监测点,对种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保证农产品质量符合标准。(5)完善流程文档:建立完善的流程文档体系,包括流程图、操作手册、作业指导书等,方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查阅。2.3流程设计的可持续性农业智能化种植标准化流程设计应充分考虑可持续性,以下是对流程设计可持续性的要求:(1)资源节约:在流程设计中,充分考虑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技术,减少资源浪费。(2)环境保护:遵循环保原则,采用生态友好型种植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对环境的污染。(3)适应气候变化:关注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生产布局,提高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4)农民参与:鼓励农民参与流程设计,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对种植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水平。(5)技术创新:跟踪国内外农业技术发展动态,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种植过程的智能化水平。第三章前期准备工作3.1土地整理与改良土地是农业种植的基础,前期土地整理与改良工作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土地整理与改良的具体步骤:(1)土地测量与评估:对种植区域进行地形、土壤类型、肥力状况、水源等方面的测量与评估,为后续土地整理提供依据。(2)土地规划:根据土地测量与评估结果,合理规划种植区域,保证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3)土地平整:对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块进行平整,降低坡度,提高土地利用率。(4)土壤改良:针对土壤肥力不足、盐碱化、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如施用有机肥料、客土改良、土壤调理剂等。(5)排灌设施建设:保证种植区域有良好的排灌条件,防止积水或干旱影响作物生长。3.2种植品种选择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以下为种植品种选择的具体步骤:(1)品种筛选: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土壤条件,筛选出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品种。(2)品种比较:对筛选出的品种进行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的比较,确定最优种植品种。(3)品种试验:在实际种植前,对选定的品种进行小面积试验,验证其适应性、产量和品质。(4)品种推广:根据试验结果,选择适宜推广的品种进行大面积种植。3.3种子处理与准备种子处理与准备是保证作物生长健康、提高产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种子处理与准备的具体步骤:(1)种子筛选:挑选出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提高种子质量。(2)种子消毒: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3)种子包衣: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提高种子萌发率,增强幼苗抗病性。(4)种子催芽:对需要催芽的种子进行适当的温度、湿度处理,促进种子发芽。(5)种子准备:将处理好的种子进行妥善保存,保证种子质量,为播种做好准备。第四章播种环节智能化4.1播种设备选择与调试在农业智能化种植过程中,播种环节。应根据种植作物的种类、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播种设备。播种设备应具备自动化、精准化、智能化等特点,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在选择播种设备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1)播种设备的类型和适用范围,如小麦播种机、玉米播种机等。(2)播种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如自动导航、自动施肥、自动灌溉等功能。(3)播种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如播种深度、行距、株距等参数的调整与控制。设备调试是保证播种环节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调试过程中,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检查设备各部件的完好性,如发动机、传动系统、播种装置等。(2)调整播种深度、行距、株距等参数,以满足种植要求。(3)进行试播,观察播种效果,对设备进行调整优化。4.2播种参数设定与调整播种参数的设定与调整是智能化播种的核心环节。播种参数包括播种深度、行距、株距等,这些参数的合理设置对作物生长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在设定播种参数时,应根据以下因素进行调整:(1)作物种类:不同作物对播种深度、行距、株距等参数的要求不同。(2)土壤条件:土壤质地、肥力、水分等因素会影响播种参数的设定。(3)气候环境:气候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也会影响播种参数。播种参数的调整方法如下:(1)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条件,确定播种深度。(2)根据作物种植密度和土地利用率,调整行距和株距。(3)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播种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并进行动态调整。4.3播种过程监控与优化智能化播种过程中,对播种过程的监控与优化。以下是对播种过程监控与优化的一些建议:(1)建立播种过程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播种深度、行距、株距等参数。(2)通过数据分析,判断播种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3)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播种过程的自动化、精准化。(4)根据播种过程中的监测数据,优化播种参数,提高播种效果。(5)建立播种过程评价体系,对播种质量进行评估,为后续生产提供依据。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实现对播种环节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物产量。第五章灌溉与施肥智能化5.1灌溉系统设计与安装5.1.1灌溉系统设计灌溉系统设计是农业智能化种植标准化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其设计原则应遵循高效、节能、环保的理念。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保证灌溉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1)灌溉方式选择:根据作物需水量、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微喷等。(2)灌溉设备选型:根据灌溉方式,选择合适的灌溉设备,包括水泵、管道、阀门、喷头等。(3)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灌溉过程的智能化管理。5.1.2灌溉系统安装灌溉系统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1)管道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将管道铺设至预定位置,保证管道连接牢固、密封功能好。(2)设备安装:将水泵、喷头等设备安装到指定位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将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安装到指定位置,实现灌溉过程的自动化控制。5.2施肥策略制定与实施5.2.1施肥策略制定施肥策略制定应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料特性等因素进行。(1)肥料种类选择: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状况,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如氮、磷、钾肥等。(2)肥料用量确定:根据作物需肥量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合理的肥料用量。(3)施肥时期安排: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和需肥规律,合理安排施肥时期。5.2.2施肥实施施肥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1)均匀施肥:保证肥料均匀施用到作物根部,提高肥料利用率。(2)适时施肥:按照施肥时期安排,适时进行施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3)智能化施肥:采用自动化施肥设备,实现施肥过程的智能化管理。5.3灌溉与施肥过程监控5.3.1灌溉监控灌溉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湿度监测: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根据土壤湿度状况调整灌溉策略。(2)灌溉水量监测:通过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灌溉水量,保证灌溉均匀。(3)灌溉系统运行状态监测:通过压力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实时监测灌溉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5.3.2施肥监控施肥监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肥料用量监测:通过称重传感器实时监测肥料用量,保证施肥量准确。(2)肥料浓度监测:通过浓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肥料浓度,保证肥料稀释均匀。(3)施肥系统运行状态监测:通过压力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等实时监测施肥系统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通过以上灌溉与施肥过程的智能化监控,有助于提高农业种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第六章病虫害防治智能化6.1病虫害监测与预警6.1.1监测技术为实现病虫害监测智能化,本流程采用以下技术:(1)高光谱遥感技术:通过分析作物叶片的光谱特征,实时监测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情况。(2)深度学习算法:结合高光谱遥感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对病虫害进行识别和分类。(3)无人机遥感技术:利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相机,对农田进行实时监测,提高监测效率。6.1.2预警系统基于监测数据,建立病虫害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病虫害发生的趋势和风险。(2)预警阈值设定: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设定预警阈值,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时,发出预警信号。(3)预警信息发布:通过手机短信、APP、等渠道,及时将预警信息传达给农户。6.2防治方法选择与应用6.2.1防治方法选择根据病虫害类型、发生程度和防治成本,选择以下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对病虫害进行控制。(2)物理防治:采用隔离、诱杀、驱避等物理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3)化学防治:在必要时,采用低毒、高效、环保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6.2.2防治技术应用(1)生物防治技术:通过释放天敌、施用生物农药等方法,实现病虫害的生物防治。(2)物理防治技术:采用物理隔离、光诱杀、色诱杀等方法,降低病虫害发生。(3)化学防治技术:利用智能喷雾设备,精确施药,提高防治效果。6.3防治效果评估与调整6.3.1防治效果评估(1)评估指标:包括病虫害防治率、防治效果、防治成本等。(2)评估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数据分析和专家评估,对防治效果进行全面评估。6.3.2防治调整根据防治效果评估结果,对防治方案进行以下调整:(1)优化防治方法:根据防治效果和成本,调整防治方法的选择和应用。(2)完善预警系统: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调整预警阈值和预警策略。(3)加强监测:增加监测频率,提高监测精度,保证病虫害的及时发觉和防治。第七章生长环境监控与调控7.1环境参数监测与记录环境参数监测是智能化种植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种植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土壤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对作物的生长状况具有决定性影响。本节主要阐述环境参数的监测方法、记录方式及其在生长环境监控中的应用。监测方法的选择应基于精确性、实时性和稳定性原则。采用高精度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如温度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等。监测系统应具备自动记录功能,能够将实时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处理系统。数据的记录需遵循标准化流程,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监测数据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时间戳环境参数值参数阈值报警记录数据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记录的数据需定期进行分析,以评估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环境调控提供依据。7.2环境调控策略制定根据监测得到的环境参数数据,制定相应的环境调控策略。调控策略的制定需考虑作物生长的特定需求、当地气候条件、种植季节等因素。环境调控策略主要包括:温度调控:通过通风、加热或降温设备,维持作物生长所需的适宜温度。湿度调控:通过加湿或除湿设备,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光照调控:利用补光灯或遮阳网,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土壤水分调控:通过滴灌、喷灌等灌溉方式,保持土壤水分的平衡。环境调控策略的制定需依据作物生长模型和环境参数的动态变化,采用智能算法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7.3调控设备选择与维护调控设备的选择应基于种植环境的特点和作物需求。设备的功能、可靠性、易维护性以及成本效益是选择的关键因素。以下为调控设备选择与维护的主要内容:设备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功能的调控设备,如通风系统、加湿除湿设备、补光灯、灌溉系统等。设备安装:保证设备安装合理,便于操作和维护。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清洁、润滑、更换损坏部件等,保证设备运行稳定。设备的维护工作应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维护时间表、维护内容、维护责任人等,保证种植环境监控与调控系统的稳定运行。第八章收获环节智能化8.1收获设备选择与调试8.1.1收获设备选择在农业智能化种植中,收获环节的智能化选择合适的收获设备。应根据作物类型、种植规模、地形地貌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进行设备选择:(1)设备功能:选择具备高效率、低能耗、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等特点的收获设备。(2)设备适应性:根据不同作物和地形,选择适应性强的收获设备。(3)设备可靠性:选择具有较高可靠性的设备,降低故障率,保证收获过程顺利进行。(4)设备智能化程度:选择具备一定智能化功能的设备,如自动导航、故障诊断、数据采集等。8.1.2收获设备调试在收获设备投入使用前,需要进行以下调试工作:(1)设备参数设置:根据作物种类、产量、土壤条件等,调整设备的工作参数。(2)设备功能测试:检查设备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如切割、输送、清选等。(3)设备功能测试:对设备进行空载和负载试验,验证其功能指标。(4)设备安全性检测: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保证作业人员安全。8.2收获过程监控与优化8.2.1收获过程监控智能化收获过程监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作业进度监控:通过GPS定位技术,实时监测收获设备的作业进度。(2)作业质量监控: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实时监测作物收获质量,保证达到预期标准。(3)作业环境监测:通过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为优化收获过程提供依据。8.2.2收获过程优化针对收获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以下优化:(1)作业路线优化:根据作物分布情况,合理规划收获路线,提高作业效率。(2)作业参数调整: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生长状况,实时调整设备作业参数,提高作业质量。(3)作业时间安排:根据气候条件和作物成熟度,合理安排收获时间,保证作物及时收获。8.3收获后处理与储存8.3.1收获后处理收获后处理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清洁处理:清除作物表面的泥土、杂质等,提高产品品质。(2)分级处理:根据作物质量、大小、颜色等因素进行分级,满足不同市场需求。(3)包装处理: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式,保证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8.3.2储存管理收获后的作物需要妥善储存,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储存效果:(1)储存设施:选择合适的储存设施,如仓库、冷藏库等,保证储存环境稳定。(2)储存条件:控制储存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防止作物腐败、变质。(3)储存管理:定期检查储存情况,发觉问题时及时处理,保证作物储存安全。第九章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9.1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农业智能化种植标准化流程中,数据收集与整理是关键环节。以下是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具体步骤:9.1.1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环境数据:包括土壤、气候、水资源等;(2)农作物生长数据:包括生长周期、病虫害情况、产量等;(3)农业生产技术数据:包括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灌溉技术等;(4)市场数据:包括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5)政策法规数据:包括国家政策、地方政策、行业标准等。9.1.2数据收集方法数据收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现场采集: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时获取农业生产环境数据和农作物生长数据;(2)问卷调查:针对农业生产者、农产品销售商等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3)资料整理:整理现有的文献资料、统计数据等,获取相关政策法规数据和市场数据。9.1.3数据整理数据整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错误和无效的数据;(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整合为统一格式,便于后续分析;(3)数据规范化: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4)数据存储:将整理好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方便后续查询和分析。9.2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在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上,构建数据分析模型,以实现农业智能化种植的决策支持。9.2.1数据挖掘方法数据挖掘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关联规则挖掘: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挖掘潜在的规律;(2)聚类分析:将相似的数据分组,以便于发觉数据特征;(3)时间序列分析: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发展趋势;(4)机器学习:通过训练算法,实现对数据的自动分类、回归和预测等。9.2.2数据分析模型根据农业智能化种植的特点,构建以下数据分析模型:(1)农作物生长模型:分析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预测产量和品质;(2)病虫害预测模型:分析病虫害发生规律,预测病虫害发生时间和范围;(3)农业生产效益模型:分析种植结构、生产成本等因素,评估农业生产效益;(4)市场预测模型:分析市场供需、价格波动等因素,预测农产品市场前景。9.3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与应用基于数据分析模型,开发决策支持系统,为农业智能化种植提供实时、准确的决策支持。9.3.1决策支持系统架构决策支持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农业生产环境、农作物生长等数据;(2)数据分析模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构建数据分析模型;(3)决策支持模块: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家居系统安装合同
- 2024年食堂餐饮品牌代理合同3篇
- 福建省南平市五夫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卷含解析
- 11 变废为宝有妙招 (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2024年电脑硬件及软件购买合同
- 领跑未来家居设计
- 科学知识解密
- 外包保洁合同(2篇)
- 揭秘农业生态系统
- 2024年虚拟现实技术研发与应用委托合同
- 职中英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 过盈配合压装力计算
- 中国的世界遗产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辽宁科技大学
- 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修改版
-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康复
- GB/T 37518-2019代理报关服务规范
- GB/T 34370.1-2017游乐设施无损检测第1部分:总则
- GB/T 15924-1995锡矿石化学分析方法碘量法测定锡量
- GB/T 13914-2013冲压件尺寸公差
- 贝利尤单抗Belimumab详细说明书与重点
- BB/T 0045-2021纸浆模塑制品工业品包装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