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工作方案集锦七篇工作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食盐市场安全为己任,全面整顿和规范我镇食盐市场,不断加大对涉盐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保障全镇食盐市场秩序稳定,确保我镇消除碘缺乏危害工作达标。
二、领导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由镇安监办、卫生院、派出所、工商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安监办,由王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为我镇该项行动联系人,并负责日常工作。
三、工作目标
(一)、重点检查和整顿内容:
1、整顿和规范食盐市场,彻底清理食盐市场上的非法盐产品,进一步规范食盐市场秩序。
2、堵住盐产品非法流通渠道,打击盐产品非法运输活动,从源头上控制私盐流向食盐市场。
3、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碘盐等违法行为,彻底肃清假冒碘盐对食盐市场的危害。
4、全面清理整顿食品生产、加工等用盐单位,坚决打击利用非碘盐、劣质私盐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等违法行为。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有食品安全失信行为的食品生产、加工等用盐单位,以“黑名单”形式向社会公示。
5、严厉打击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盐业管理职能的行为。
6、确保全镇碘盐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
(二)、重点检查和整顿对象:
超市、副食品商店、农贸市场小摊位和农村小卖部、学校食堂、公共食堂、食品加工等。
四、工作职责及任务分工
(一)领导小组职责:配合县盐政检查部门,在我镇开展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查处以及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
(二)妇联职责:深入农民家庭了解碘盐食用情况,开展妇女、儿童“面对面”宣传教育,与其他成员单位共同打击涉盐违法犯罪活动。
(三)卫生院职责:根据食盐检测情况,对碘盐普及率偏低或出现较大波动的地区开展重点打击,将查处涉盐违法行为列入日常的卫生执法检查范围,并作为食品安全的重要指标进行查处。
(四)工商所职责:对擅自购销假冒盐产品包装袋、箱及其防伪标志的,立案侦查。对贩销私盐和无证销售盐产品的,及时移交盐业主管部门查处,对已构成犯罪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移交当地镇派出所追究刑事责任。工商所查获、没收的盐产品,交由县盐政办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五)各中小学校职责:利用黑板报和课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师生对正确食用碘盐和抵制非碘盐、劣质盐的认识。
(六)派出所职责:对各相关部门移交的涉盐案件线索进行审查,对涉嫌犯罪的立案侦查,依法处理。
五、时间安排及工作要求
(一)专项活动时间安排:专项行动自9月10日开始,至9月30日结束。
(二)工作材料汇总:镇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专项活动整治相关资料,并于10月5日前将我镇开展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县打击涉盐违法犯罪联合办公室。
工作方案篇2
一、工作内容
将向阳社区居民委员会,许舍社区居民委员会进行合并。组建新的许舍社区居民委员会。其管理范围为东至长广溪,南至葛埭社区、军嶂社区北古巷,西至象背山,北至长广社区,总户数1465户,总人口4162人。办公地点设在山水东路与学府路交界处。
二、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三、实施步骤
本次社区整合重组工作自6月上旬开始,至6月底结束。
1、许舍、向阳两个社区分别就社区整合事宜召开两委会议,广泛征求社区老干部、老党员、居民小组长和居民代表意见。
2、街道办事处向区民政局行文提出申请→区民政局受理初审→区民政局代拟稿并报区政府→区政府批复→公告于民
四、工作要求
这次社区整合工作事关全街道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事关广大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两个社区必须加强领导,超前准备,周密布置、精心组织,确保社区整合工作顺利推进。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社区整合工作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两个社区都要建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及工作班子,由党政主要负责人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及时解决和处理存在的问题,确保相关工作有序推进。
(二)深化认识,周密实施
两个社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街道办事处的决策部署上来,通过强有力的实施,实现社区整合工作的全面到位。要认真制订工作计划,精心组织,稳妥推进。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过细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向干部群众讲清道理,讲清政策,切忌工作简单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严肃纪律,确保稳定。
要严肃组织纪律,涉及的党员干部要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要予以严肃处理。要严肃财经纪律,严禁借机乱发滥发钱物和突击花钱。要高度重视整合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积极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减少不稳定因素,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工作方案篇3
各乡镇、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为应对恶劣天气对全县造成的严重影响,积极配合全县开展的抗冻救灾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救灾的强大声势,为夺取抗冻救灾的全面胜利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外宣氛围。经研究,特制定本宣传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全县抗冻救灾宣传工作的领导,经研究,成立全县抗冻救灾工作宣传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宣传重点
为使宣传工作达到声势大、内容丰、形式新、效果显的目标,要重点加大以下几方面内容的宣传。
1、重点宣传县委、县政府为夺取抗冻救灾工作全面胜利制定的各项举措;
2、重点宣传全县各行各业在抗冻救灾工作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
3、重点宣传各有关单位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供应等方面的各项举措;
4、重点宣传各级领导、党员干部开展为困难群众、弱势群体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情况;
5、重点宣传县交警、交通、供电、供水、市政、环卫等职能部门为实现“九保一平安”所开展的各项工作。
6、重点宣传受灾群众团结一心、互帮互救过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7、重点宣传各地积极帮助群众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好的做法和感人事迹。
三、工作要求
1、县广播电视台要及时制定宣传方案,开辟专题专栏,合理安排人员,重点报道全县抗冻救灾工作开展情况。
2、县政府(进贤之窗)要开辟专栏,及时宣传全县抗冻救灾工作情况。
3、县人劳局街心花园电子屏幕要及时发布气象、交通、路况、市场供应等方面信息。
4、县文联摄协要组织人员深入到抗冻救灾工作的第一线,开展专题采风活动,拍摄大量反映全县抗冻救灾工作的图片。
5、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相应制定出本单位的宣传方案,加强领导,成立机构。每个单位要指定一名信息员,及时上报本单位开展抗冻救灾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
报送地点:县委宣传部外宣办;联系电话:
电邮:
工作方案篇4
一、活动主题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二、目的意义与目标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和《潍坊市卫生局关于印发的通知》(,进一步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提高用工单位责任意识,加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提升职业健康查体率,完善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安全。
通过专项整治,辖区内企业接害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率20xx年底达到95%以上。
三、检查内容
市卫生局将对辖区内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逐一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用人单位是否掌握本单位接毒接害职工人数;是否为职工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为职工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培训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法律、法规要求对职工给予职业病危害及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职业卫生档案是否齐全、符合要求;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否齐全、符合要求,职业史与职业接触史是否清楚;需要复查的劳动者是否已安排复查;职业禁忌症患者、疑似职业病患者、职业病患者是否已妥善安置等。
四、工作步骤
㈠启动阶段(5月)。各有关用人单位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本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实际,启动专项整治工作。
㈡监督检查阶段(5月-9月中旬)。市卫生局将按照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本工作方案,开展专项检查,并认真填写检查表和汇总表。对违法行为下达整改意见,对不能如期整改到位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㈢总结阶段(9月30日前)。各有关用人单位对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于10月31日前将工作总结(电子版和纸质版)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大队。市卫生局将对全市职业健康监护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五、工作要求
㈠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此次专项整治涉及范围广,整治要求高。各用人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我市开展的职业卫生“四个一”工程、职业病溯源调查活动,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重点,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有序进行。
㈡加大力度,强化监管。市卫生局将按照本方案要求,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确保监督检查无缝隙、全覆盖。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法予以查处。
㈢扩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结合我市开展的职业卫生“六进”宣传活动,大力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提高用人单位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及劳动者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用人单位的卫生法制观念,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工作方案篇5
为贯彻《xx省教育厅关于落实xx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xx—20xx)》精神,针对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全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等活动为载体,面向教师,组织实施以“师德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教师,倾斜农村。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农村教师作为政策的基点,在充分考虑农村教师实际的基础上,兼顾城镇和骨干教师需求,科学设定培训目标,采取适宜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员培训的均衡发展。
——聚焦课堂,训练技能。以教师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需各项技能,运用学、练、评、改、考结合的方法,分学科开展训练,学以致用,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重心下移,校际联动。坚持校本研修为主、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为辅。加强校本培训的管理与实践研究,使教师任职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发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基地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采用“典型引路——成果推广——评价促进”方式和课题牵动方式,加强校际间的合作共赢,变个体优势为资源共享,推进教师全员培训发展。
——分类指导,评价跟进。充分考虑各学段、各层次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不同要求,根据各自特点科学实施全员培训。指导工作应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分层分类,及时反馈,及时指导。通过建立“教师自我管理专业发展档案”对教师全员培训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不断调控培训进程,确保全员培训任务的有效完成。
二、对象和目标
(一)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区县教师培训、教研机构、特殊教育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等在职在岗中小学教师。
(二)目标
总目标:通过全员培训,使广大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基本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整体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稳步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班主任全员达到合格水平。
具体目标:
1.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到20xx年底前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
2.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100%的中小学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教学技能15%达到优秀;教师师德年终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3.20xx年12月31日前,男不满55周岁、女不满50周岁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不少于50
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程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
(一)培训课程内容及五年学时、学分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
说明:本周期全体中小学教师完成240学时的培训;所列课程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后,每10学时记1学分,共计24学分。
(二)培训方式
以校本研修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由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共同完成本周期的培训任务。
1.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包括: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自主学习
教师有计划地通过“自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培训方式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教育融为一体。每个教师都要制定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依据目标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2)同伴互助
教师以教研团队(教研组或其他学校内部的组织)为单位形成互助学习团队,在学校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每一位参训者的才智,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合作式学习,或以校际联动的方式参与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专业引领
培训机构专兼职研修教师建立专业指导团队,提供专业引领菜单,采取讲座、现场培训(听评课)、现场指导、个性问题解答(电话或网络即时应答)、提供网络资源支持学习等形式进行专业引领,与教师共同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
2.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定位在问题指导上。要坚持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根据教学需要,调研教学问题,开展课题研究、设置专题辅导,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条件开展远程教育的培训机构,应通过实时远程教学,以视频、音频共享的方式进行远程实时专题辅导和交互研讨。
(三)考核
建立和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实行培训单位培训即时考评加校本培训考查和达标验收制度,实行过程性考查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考核分统一考核和校本考查两种形式,分年度进行。统一考核由各市(州)教师继续教育业务管理部门实施;校本考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实施。考核实行分级制度,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基本合格四个等级,作为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新技能的学习考核按照《xx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方案》(另行下发)实施。
四、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教育厅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管理部门归口管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县、乡、校应健全各级工作机构,优化网络,精心组织,分级指导,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为活动载体,确保培训质量。
坚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院校主要负责人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中心学校和中小学校长在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制度,采取措施,建立机制,把制度落到实处,保证校本培训的有效开展。
(二)优化业务指导
省中小学幼儿教师培训中心分年度制定年度全员培训计划,确定年度培训专题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要学习形式和考核要求,指导各市(州)开展年度专题学习活动,并对各地全员培训情况进行评估。
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整合高等院校、师训机构、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和中小学骨干教师资源,建立校本培训指导团队,切实把校本培训抓紧抓实。
要积极开展关于远程、集中和校本培训的课题研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师培训中的现实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工作。
(三)提高培训能力
加强培训者培训。继续实行培训者培训制度,省教育厅继续实施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省级培训,各市(州)要做好培训者市级培训和集体备课,切实提高培训者能力和水平。
建设培训精品课程。省教育厅根据年度培训专题,精选课程资源,下发课程资源推荐目录,各市(州)在推荐课程资源目录范围内,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自主选择。省教育厅将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需要,组织力量积极开发符合地方特色和培训需要的教师培训课程资源。
构建有效的校本指导网络。各校本培训基地要建立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的校本培训指导者队伍,各级教师培训机构要建立专兼结合的校本指导团队。
(四)继续实施继续教育证书制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实施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职务聘任、晋级的依据之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使用全省统一印制的《xx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作为教师完成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任务的唯一有效凭证,由教师任职学校负责保管。
教师参加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且考核合格,由任职学校负责学分登记,建立本校教师继续教育档案,保存考核合格证明等原始材料。
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实施方案范文3
教师业务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为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顺应教育改革需要,为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根据县教育局统一部署,把教师业务培训作为20xx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校结合实际,特制定《青云镇中心小学教师业务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师专业成长为纽带,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面向全员,立足岗位,注重实践,通过以训导练,以练促学,赛评结合,学用结合,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二、培训原则
1、引领性原则
为使培训有实效,要充分发挥中心小学教研员及完小教导主任的专业引领作用,同时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专业带头作用。
2、全员参与性原则
教师业务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每位教师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顺应教育改革需要,都必须经常学习,才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夯实教学基本能力、基本素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全新教学模式对每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全员参与培训并积极投入训练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自主性原则
学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业务培训的主要载体,为了夯实教师业务培训,学校必须加强自主培训的力度,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师业务培训。
4、创新性原则
创新教师教学业务培训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针对教师实际、课堂教学实际,充分发挥学校在培训中的自主创新意识,使培训活动充满活力,是培训工作持久开展的关键。
5、实效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师业务培训的基本要素,结合教师教学需要,结合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出发,开展校本培训、“国培”,使培训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实效性。
三、培训内容与目标
1、培训内容
教师全员培训
①新课程教学理念培训。主要内容为学科《课程标准》。
②新课程教材培训。具体内容为教材编排解读和教材处理培训。
③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内容为导入、提问、教法使用、学法指导、评价、结课等教学基本技能训练。
④教师教科研能力培训。主要以课题研究和专题研究为载体,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⑤教师基本功培训。具体可通过普通话训练;粉笔字、书法与板书训练;教学简笔画训练;教案设计与编写、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训练;课件教具制作训练;教育技术(含计算机及试验演示技术)能力训练等,促使教师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⑥教师师德培训:带领广大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先进教师的师德事迹,通过培训,是广大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干培训
通过培训,不断提升广大教干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确保广大教干做学校管理的明白人,提升学校总体管理水平。
新教师培训
要求新老师根据学校校本培训的计划,每周写教学的心得、开课教案、教学反思各一份,并针对校本培训中的各种专题讲座,记好听课笔记,撰写听后感。为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学校安排相关的`老师为他们做实践上的指导,要求师徒进行互相的听课,同时新老师要随时接受各位中层领导和教研组长的随堂听课。课后,要求新老师主动进行说课,认真听取听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骨干教师培训
(1)参加各级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做好名师、学科带头人带名人、带学科组活动。
(3)搞好课改交流,体现教育教学新理念。
(4)各级骨干教师要及时上交有特色的经验材料。
班主任培训
1、加强制度建设。本学年我们将在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做好四方面的工作:①副班主任制,对于科任教师将安排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与其结对子,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中让他们得到培养的锻炼。②班主任工作例会制。③班主任工作综合考核制。④行政挂钩制。
2、加强理论学习。本学年将重点学习这些内容:①有关的德育文件。②有关的理论书籍。主要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③《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等有关的杂志。
3、引导专业化发展。教导处将收集整理有关班级管理、班风建设、偶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有关具体案例,加以编辑,印发给每位老师,引导学习先进的做法,探讨科学的育人方法。
4、加强科研探究。在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将要求他们积极进行教科研实践探索和研究,围绕“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这一任务,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规律,创出特色,从而更好地解决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将在期末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论文评比,以教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教,使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充满生命力,也更富有时代特色。
2、目标
通过培训,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掌握新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提高新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实施新课程能力,提高教科研能力,夯实教学基本功。
四、培训对象
全体教职员工。
五、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学校成立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有效地开展培训活动。
组长:高连军
副组长:李守文胡尊艳
组员:季维伟闫明林周振珍
领导小组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培训的总结,负责对参训教师的出勤考核、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的收集、归档等,负责向主管部门及时送交相关材料。
六、管理与考核
1、为了保证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有效持久地开展,我校将对学校开展教师业务培训情况进行检查调研,并将结果纳入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内容。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既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要保证培训实效,真正达到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2、学校要强化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学校应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工作的管理,制定短、中期的培训计划和方案,促使教师业务培训工作有序有效深入持久开展。
3、教师业务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我校每学期将对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考核。
工作方案篇6
为全面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河北省县城建设目标体系年度任务分解》、《XX市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和《XX市全面推进县城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及要求,结合XX县c类县城建设标准,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引领,以“杂技之乡、绿色吴桥”为科学定位,坚持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经营“三城统筹”,以产业为基础、规划为龙头、重点建设项目为突破、精细化管理为保障,推动人口向城镇、产业向园区、居住向社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实现产业就业、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文化体系的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为建设“绿色、生态、舒缓、宜居”新吴桥提供重要支撑,全力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生态宜居舒缓型的杂技文化旅游名城。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推进。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着力提升城镇宜居宜业水平,全面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二是坚持规划引导,优化布局。充分发挥近京津、环渤海区位优势,利用土地、人力和产业园区积极吸引京津资源。推进城镇规划和村镇规划有效衔接,确保城镇空间布局、项目布局、产业布局高度统一,形成包含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在内的三级城镇体系。
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分类指导。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产业与城镇互动融合发展,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根据XX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独有的杂技文化底蕴,突出特色开展城镇化工作。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作为推动城镇化的突破口,推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保障制度改革,破解阻碍人口流动、资产流转和城镇化进程的瓶颈问题,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机制。
五是坚持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将运河文化、杂技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传承融入到城镇和乡村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xx年,县域城镇化率力争达到43%,城镇人口达到13.5万人。到20xx年,城镇化率力争达到46%,城镇人口达到15万人。到20xx年,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2%,城镇人口达到17万人。中心城区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镇居民生活品质和文明水平显著提高。建立起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体制,县域城镇化水平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二、主要任务
(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1、改革人口落户制度。按照“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以合法稳定职业或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为前置落户条件,全面放XX县城区、建制镇的落户限制。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探索推行社区公共地址管理使用办法,解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
2、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就学、技能培训、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20xx年,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覆盖率达到93%。扩大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规模,加大农民工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3、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逐步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政府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公共成本。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企业依法为农民工缴纳各类社会保险费,多方引入社会资金分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
(二)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
1、三级城镇体系快速发展。用现代城市的理念和标准来规划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业集聚区、县城XX区和旧城区形成相互依托、功能互补的发展格局。20xx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达到11万人;20xx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规模达到12万人。用3至5年时间,使县城规模等级、容貌环境、承载功能、居住条件、管理水平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建制镇镇区水、电、气、暖、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部分有条件的村庄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2、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布局、适度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小城镇的综合实力,增强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作用。将铁城镇、于集镇、宋门乡(园区)列为重点乡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其吸纳人口、聚集产业、增加就业、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精心打造一批产业型、集散型、商贸型等特色小城镇。
3、加强新农村建设。对县域村庄进行定级定位,以两委换届为契机,划分中心村、基层村、特色村、搬迁村,针对不同类别村庄分别提出规划建设要求。规划建设中心村23个,引导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建共享,打造一批新民居示范村和农村新型社区。规划保留中心村社区基层村和特色村124个,重点推进乡村道路、医疗卫生、厕所改建、饮水工程、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庄绿化、危房改造等项目建设,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着力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研究制定治理“空心村”政策措施,对弱小村、偏远村实施整村搬迁。
(三)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
1、增强产业支撑作用。县经济开发区优化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综合运输、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就业容量大、吸纳能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培育一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实现宋门工业园扩容升级,与德州天衢工业园无缝对接,形成协调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20xx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3%。每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实现县域经济与县城建设良性互动。
2、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布局规划,以城镇轴(带)为依托,以各类园区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外向型产业定位,积极主动为京津搞好服务,承接资金、人才、产业、技术等方面的转移,提高产业的智能化、低碳化水平,培育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城互动发展,合理配置产业用地,20xx至20xx年每年至少落实150亩县域产业集群用地和30亩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用地指标和用地审核。促进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向城镇集中。搞好各类产业园区规划,统筹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发展成为功能性新区。
3、营造创业就业环境。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运用财政支持、创业投资引导、政策性金融服务、小额贷款担保等手段,激励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创业,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创业型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就业岗位,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提高城镇就业吸纳能力,使更多人通过城镇就业有序实现市民化。
(四)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1、加快城乡规划编制管理。20xx年,以城乡总体规划为总领,完成覆盖县城全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和备案;完成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及管线综合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布局及商业网点布局、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修改和审批;制定专项规划相关技术导则。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逐步形成城乡统一、配套齐全、科学实用的空间规划体系。按照“东进、西优、南拓”的思路,合理布局中心城区功能,谋划实施宁武路绕城、104国道改建、冀鲁连接线拓宽改造、嵩山道南延等重大路网建设项目,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保持城市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形成一张蓝图干到底的规划管理机制。
2、城镇承载能力明显提升。立足城乡总体规划,坚持功能配套和结构优化,推进城市配套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结合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高承载能力。20xx年,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3平方米;建成标准化水厂及配套管网,完善公共供水设施,全面实行阶梯水价制度,用水普及率达到100%;不断扩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使用范围,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污水管网建设任务,实现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排放标准,污水处理率达到95%;保障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达到二级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实现县城集中供热面积120万平方米,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达到25%;旧城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60%;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XX县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分别达到30%。20xx年,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4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8%;实现县城集中供热面积150万平方米,住宅供热计量收费比例达到30%;旧城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75%;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XX县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分别达到40%。20xx年,县城主要基础设施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5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旧城区合流制管网分流改造率达到90%;实现县城20公里范围内的农村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行率XX县内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分别达到50%;公共厕所全部实现水冲式改造。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向乡镇、农村延伸,推进城乡道路、供水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衔接,促进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共享。
3、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20xx年,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县70%以上的幼儿园和60%中小学达到省定标准。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等专业公共服务网络,不断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管理,建立住房保障准入退出机制,规范房地产市场和住房公积金监管,引导合理、梯度住房消费。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城乡社会保险体系和救助体系,稳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统一、服务均等。20xx年,基本形成规模适度、运营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0张。20xx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景观大道、特色街区、高标准公园、商贸综合体、城市广场和一批便民市场、健身娱乐、公交车站、报栏书亭、水冲公厕等便民设施;建成图书馆、体育场馆、规划展馆、文化活动中心、医院、学校、商贸中心等设施。20xx年,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和维护经费投入,保障社区居委会工作和服务用房,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制度,鼓励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本参与提供服务。
4、严格建筑质量管理。全面建立市政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库,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创建优质工程。构建以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对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市场主体质量行为的管理。强化招投标监管,合理控制施工工期,实行优质优价。强化建设工程综合验收制度,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强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效能。建立完善建筑方案设计专家论证机制,保证设计方案能够不折不扣落实。对老旧建筑进行摸底排查,采取相应加固措施,按照轻重缓急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
5、管理水平明显提高。20xx年,建立城市综合管理体制,环境容貌、工程质量、公共服务、设施维护等各项工作达到国家和省相关标准,交通秩序达到部级平安畅通县标准;完成数字规划系统建设;建成数字化城管平台,实现与省、市数字化平台的互联互通,形成全面覆盖、相互衔接、责任清晰、管理规范的城市管理体系;出台和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规章制度。20xx年,将城市管理事件和部件纳入数字化城管平台系统,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监管考核,结案率达90%以上。20xx年,完成规划展馆建设并投入使用。实行建管并重,下移管理重心,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量化管理目标,细化管理标准,实现城市管理工作标准化、人性化、精细化。科学划分城乡社区网格,创新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五)推进新型城镇建设
1、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划定城市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红线、蓝线、紫线、黄线、绿线,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设定容积率、绿化率等规范性要求。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高效利用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严格保护生态用地。改造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调整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布局,增加生态绿化和休闲游憩空间。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优先安排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复合功能区和城市综合体,减少通勤量和交通污染。
2、容貌环境明显改观。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20xx年,完成城区分散燃煤小锅炉淘汰率90%;主街路、小街巷、城乡结合部、河道水系等部位得到改造提升,建成一批特色景观节点,至少创建3条以上省级园林式街道,所有十字路口至少有一个角建设游园和绿地;省级园林式单位、小区比例达到15%以上;建成二个10公顷以上综合性公园,达到省三星级以上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绿道绿廊至少建成16公里,建成至少2条高标准绿化街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建成区内基本杜绝“脏乱差”现象,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以上;建立完善违法建筑防控和处置机制,消除遗留和遗漏的各类违法建筑。20xx年,完成城区分散燃煤小锅炉淘汰率100%;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0公顷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绿道绿廊至少建成24公里;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城标准。20xx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达到90%以上,天然气消耗量占全部能源消耗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县城容貌环境达到“净、靓、绿、美”,公园、游园绿地布局合理,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平方米。20xx年,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5%和15平方米;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3、突出城市风貌特色。结合地域特色,20xx年,完成总体城市设计;完成商业中心、文体中心、历史文化街区、主要街道出入口、广场等重点地段至少5项详细城市设计;制定县城景观风貌管理技术标准;建成一个特色街区和一个风貌建筑。实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古树名木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工程,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普查鉴定、建立名录、登记挂牌,分级分类制定保护措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4、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批高标准杂技文化场馆等接待设施,提高承办会展和杂技文化活动能力,走出去壮大杂技文化产业,广泛开展文化艺术演展活动。让吴桥大世界在全国人口聚集区开花结果。
5、推进智慧城镇建设。大力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城市光纤到楼入户、进乡入村。推进城市基础信息库建设,完善地理信息、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灾害应急处置等智能化信息系统。强化信息资源社会开发利用,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鼓励市场化投融资、信息系统服务外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6、提升城镇居住条件。20xx年,完成城中村和危旧平房30%的改造任务;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100%,新建建筑节能备案率100%;完成节能改造数量占具备改造价值老旧住宅的20%;25%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城镇新建建筑中可再生能源比例达到40%;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100%,改造后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70%以上;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0%。20xx年,完成城中村和危旧平房40%的改造任务,改造后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75%以上;完成节能改造数量占具备改造价值老旧住宅的35%;3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20xx年,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0平方米以上;住房保障率达到20%;完成城中村和危旧平房50%的改造任务;完成节能改造数量占具备改造价值老旧住宅的50%;35%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100%,改造后的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xx年,新建一批方便、舒适、幽美的现代社区,住房保障率力争达到23%,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全覆盖,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主流。
(六)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
1、发挥城镇带动作用。积极推行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完善城乡一体客运网络,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用地市场、金融市场,增加信息惠农、技物结合的专家服务,加大先进实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奖励力度。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股份合作企业。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其周边合理布局发展蔬菜、花卉、种苗等劳动密集、附加值高的特色种植业,推进建设一批特色种植标准园、示范场。加强农村流通设施和流通网络建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实施“百城购物·供销社超市”计划,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强化城乡产业联动,大力发展市场贸易、餐饮、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服务业。加快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特别是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
(七)创新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完善土地产权、用途管理、市场配置、收益分配等制度建设,提高土地对城乡化发展的保障能力。从严从紧控制占用耕地,避让优质耕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严格控制乡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用地。开展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着力盘活闲置土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完善农村承包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2、拓宽城乡建设投融资渠道。积极采取bt、bot以及特许经营、投资补助、运营补助、政府购买等多种方式,吸引各类民间资本资金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运营。建立动态平衡的政府偿债保障机制,防范债务风险。推进县建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发展,逐步将平台公司发展成为城市资产运营管理、城市综合开发、具备现金流的多业态实体公司,基本建立适应新型城镇化XX县城建设要求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开放市政公用市场,利用民间实现县城供气、供热、环卫、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的投资和经营。
3、完善城镇住房制度。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推动形成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房价与消费能力基本适应的住房供需格局。稳定增加商品住房供应,大力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实现住房供应多元化。完善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制度,实行保障性住房并轨运行,制定公平透明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政策。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努力提高城镇物业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简化环保、土地、规划等前置性文件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整合各级有关部门村镇建设资金和涉农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重点镇建设。拓展县城发展空间,积极稳妥地推进县改市步伐,大力实施县城镇改街、村改居,在城中村改造中同步推进村民转为市民、村委会转为居委会,依法推进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村集体资产转为股份制的改革。
5、实施财税扶持政策。因县城建设实施房屋征收的,对被征收人按照国家有关城镇房屋征收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取得的补偿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居民因房屋征收重新购置住房的,对购房成交价格中相当于征收补偿款的部分免征契税,成交价格超过征收补偿款的,对超过部分征收契税。因实施县城规划、县城建设的需要而被县政府批准征用的房产或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免征土地增值税。市政街道、广场、绿化地带等公共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财政全额拨付经费的事业单位自用地,免缴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XX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政府县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由住建局局长担任,成立“XX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城镇化办”),配备必要的人员编制、给予经费保障,或从相关职能部门、单位中抽调人员,与各部门建立联动机制,负责协调、督导、调度等日常工作。按照c类县城建设目标体系,明确各相关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武汉市微型计算机的买卖合同
-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标准(2025年度):土地规模经营与效益提升
- 2025年度农产品电商平台入驻合作合同2篇
- 2025北京市室内装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风力发电工程款结算与环境保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公司整体转让合同3篇
- 2025年度年度公司终止职工劳动合同补偿方案合同3篇
- 2025年度工业用地租赁合同书(含环保标准)3篇
- 2025年度农村房屋土地租赁与农村环境治理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停车场租赁管理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国网公司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试考试题库(含答案)
- 房地产中介公司业务管理制度
- 电大《生产与运作管理》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617)
- 中国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22年版)解读
- PLC应用技术(三菱机型)三菱大中型PLC
- GB 21258-2024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用户体验设计导论》
- 美团外卖运营知识试题
- 航空概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业务流程可视化改善
- 期末复(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