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2/2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七年级生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测试范围:人教版七上第1、2单元。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判断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A.能使人患病B.有一定的结构C.能进行细胞分裂D.能进行繁殖【答案】D【分析】生物的主要特征有:①生活需要营养;②能进行呼吸;③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能生长和繁殖;⑥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判断一种物体是否为生物的依据是:该物体是否具有生物的特征,判断该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能通过繁殖产生新的病毒,因此ABC错误,D正确。故选D。2.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A.生石花 B.流感病毒 C.珊瑚 D.金鱼【答案】C【分析】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ABD.生石花、流感病毒、金鱼都具备生物的基本特征,属于生物,故ABD不符合题意。C.珊瑚是珊瑚虫的分泌物形成的外壳,随着珊瑚虫分泌物的逐渐增加珊瑚逐渐增大。但是珊瑚不具有生命现象,不是生物,故C符合题意。故选C。3.花盆中浇水过多,会导致植物因根部腐烂而死亡,造成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土壤【答案】B【分析】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详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浇水过勤,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无法呼吸,会使花卉的根腐烂,导致花卉死亡,因此造成这一现象的非生物因素是空气,ACD错误,B正确。故选B。4.推测下列细胞中含有线粒体最多的是A.脂肪细胞 B.腹肌细胞 C.皮肤细胞 D.心肌细胞【答案】D【分析】1.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有99%来自线粒体。2.一般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含量比植物细胞多一些,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比一般细胞多一些,如心肌细胞含线粒体比皮肤表皮细胞多。【详解】脂肪细胞、腹肌细胞和皮肤细胞,代谢活动较弱,耗能少,线粒体含量少;心肌细胞的功能是通过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的动力,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所以线粒体含量较多,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5.食用桑葚时会有紫色汁液流出,这些紫色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的A.细胞质 B.液泡 C.线粒体 D.细胞壁【答案】B【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详解】A.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A错误。B.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这些紫色的汁液主要来自桑葚细胞的液泡,B正确。C.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C错误。D.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D错误。故选B。6.洋葱根尖的成熟区细胞和人的小肠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质④叶绿体⑤细胞核⑥中央大液泡⑦线粒体A.①②④⑤⑦ B.②③⑥⑦ C.②③⑤⑦ D.②④⑥⑦【答案】C【分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详解】洋葱根尖的成熟区细胞是植物细胞,人的小肠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即②③⑤⑦。C正确。7.“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是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斑蝥的描述,下列现象中,与斑蝥体现的生物特征相同的是A.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C.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答案】A【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题干中斑蝥体现的生物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正确。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蜻蜓点水是在产卵,体现了生物能繁殖的特征,B错误。C.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水(非生物因)影响了生物禾苗的生活,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错误。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青蛙两两抱对产卵,体现了生物能繁殖的特征,D错误。故选A。8.下列关于调查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远处的物体时,可以借助望远镜 B.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C.调查时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D.不必记录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答案】D【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时,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等。【详解】A.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观察微小物体时我们常借助显微镜,除了显微镜,我们还可以用望远镜大镜来观察远处的物体,A正确。B.调查时要首先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B正确。C.调查时不要破坏生物和其生活环境,C正确。D.调查时应尽可能全面或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各种材料,D错误。故选D。9.许多鸟类都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被嗅觉发达的动物所捕食,对此,最好的解释是A.适应是普遍的 B.被捕食的鸟警惕性不高C.适应具有相对性 D.适应是绝对的【答案】C【分析】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详解】适者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鸟有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蝗虫有外骨骼适应干旱的陆生环境。所以生物适应环境具有普遍性。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巨变时有些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死亡,如鱼有鳃适应水中生活,但是当水葫芦疯长时一些鱼就会死亡是因为不在适应这里的环境了。许多鸟类都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被嗅觉发达的动物所捕食,这说明了生物适应环境是相对的,即适应具有相对性。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0.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与其他选项体现不同的是A.鸭脚呈蹼状,便于游泳 B.飞鸟的体型为流线型C.骆驼的驼峰中储存大量脂肪 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答案】D【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详解】ABC.鸭脚呈蹼状,便于游泳、飞鸟的体型为流线型、骆驼的驼峰中储存大量脂肪都体现了生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为了趋利避害而主动对自身进行的调节或改变,故都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BC不符合题意。D.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导致洪水来临时容易溃堤,属于生物影响环境,D符合题意。故选D。11.某同学在家里制作生态瓶,他用透明的玻璃瓶盛满河水,放入两条小金鱼、三个螺蛳和少量尿素,密封瓶口,并把玻璃瓶放在露天阳台上。老师分析后认为他制作的生态瓶不会成功,主要原因是A.不应使用透明玻璃瓶 B.不应放入河水和金鱼并密封瓶口C.不应放入尿素和螺蛳并密封瓶口 D.不应盛满河水,且没有放入适量水草【答案】D【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详解】光对生态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动植物的生活需要空气;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非常大,故自己在制作生态瓶时,要想维持时间长,应注意的问题是:①必须要光照,②不可缺少植物,③不能缺少空气。该生态瓶中用透明的玻璃瓶盛满河水且密封瓶口,使瓶内缺少空气,又没有放入适量水草,所以不能产生氧气,导致缺氧造成动物死亡,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就是指地球B.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人类及其生活的环境D.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答案】B【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详解】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不仅仅是人)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厚度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B正确。故选B。13.用下列四组镜头看同一块血液的玻片标本,其中可以看到血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是A.目镜20×,物镜10× B.目镜20×,物镜40×C.目镜20×,物镜20× D.目镜10×,物镜40×【答案】A【分析】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如果目镜20×,物镜10×,那么细胞被放大了:20×10=200倍。如果目镜20×,物镜40×,那么细胞被放大了:20×40=800倍。如果目镜20×,物镜20×,那么细胞被放大了:20×20=400倍。如果目镜10×,物镜40×,那么细胞被放大了:10×40=400倍。结合分析可知,可以看到血细胞数目最多的一组是放大倍数最小的A组合,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细胞的生活靠细胞各结构的分工合作,下列结构及其功能对应不正确的是A.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 B.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C.叶绿体——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D.线粒体——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答案】D【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详解】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正确。B.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B正确。C.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C正确。D.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不是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D错误。故选D。15.施莱登和施旺创建的“细胞学说”认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 B.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C.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D.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答案】C【分析】动物细胞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植物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详解】A.动物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这是动物细胞区别于植物、真菌和细菌细胞的重要特点,A正确。B.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C.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含有叶绿体,植物的非绿色部位的细胞没有叶绿体,C错误。D.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与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D正确。故选C。16.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稻根细胞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细胞壁的作用B.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施莱登C.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点滴葡萄糖,归根到底是给细胞核利用D.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答案】D【答案】D【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详解】A.水稻根细胞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细胞膜的作用,A错误。B.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了细胞,B错误。C.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点滴葡萄糖,归根到底是给线粒体利用,C错误。D.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是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D正确。故选D。17.有关动植物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的各种组织都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B.植物的叶片表皮、动物的血液都属于组织C.人体的每个系统都由一系列的器官组成,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D.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以排列为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答案】C【分析】根据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或植物体,系统构成动物体,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层次不同,动物比植物多系统这个结构。【详解】A.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动植物的各种组织都是由细胞分裂形成的,A正确。B.植物叶片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动物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B正确。C.人体的每个系统都由一系列的器官组成,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C错误。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动植物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D正确。故选C。18.如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②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取一片薄膜B.步骤③展平的目的是防止观察标本时出现细胞重叠现象C.用低倍镜观察时,视野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液泡D.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图1所示,可能是步骤④操作不规范引起的【答案】C【分析】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取材: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下一块薄膜;④展:将薄膜浸入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⑤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⑥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⑦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详解】A.步骤②取材,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下一块薄膜,A正确。B.步骤③展平,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目的是避免细胞重叠,影响观察效果,B正确。C.经碘液染色后,低倍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不是液泡,C错误。D.盖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图1所示的图像,为步骤④操作不规范会引起,从而影响观察,D正确。故选C。19.对如图所示的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表示细胞分化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过程B.①过程产生的细胞和原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C.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D.生物体通过①过程和②过程形成组织【答案】A【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2)细胞的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3)①细胞分裂、②细胞分化。【详解】A.图中①过程中只有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发生变化,因此①表示细胞分裂过程;②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而不是①表示细胞分化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过程,A错误。B.①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不变,因此①过程产生的细胞和原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B正确。C.②为细胞分化,此过程产生的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形成组织,C正确。D.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故生物体通过①过程和②过程形成组织,D正确。故选A。20.将番茄果实的果皮、果肉和其内的“筋络”制成临时装片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番茄果皮位于最外面,属于上皮组织 B.番茄果肉水分多,有叶绿体,如A图C.“筋络”如图C,具输导作用 D.制作装片时,需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答案】C【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分布在不同的部位、各有一定的特点和功能。【详解】A.番茄果皮为图B,位于番茄果实的最外面,这层皮主要对内部各种组织起保护作用,因此属于保护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A错误。B.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A是营养组织,番茄果肉无叶绿体,B错误。C.图C属于输导组织,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所以我们在吃番茄的果实时,发现里面有丝丝“筋络”,这是该果实的输导组织,C正确。D.番茄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其结构有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作用,故只要滴加清水即可,D错误。故选C。21.下图中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方框面积表示这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可以表示为甲→乙→丙→丁B.该食物链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丁固定的能量C.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因此丁位于食物链顶端D.乙丙丁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答案】B【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由少到多依次是:丁、丙、乙、甲,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丁→丙→乙→甲,A错误。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图中的食物链为丁→丙→乙→甲,丁为生产者,所以该食物链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丁固定的太阳能,B正确。C.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积累,因此甲位于食物链顶端,C错误。D.由分析可知,甲、乙、丙是消费者,丁是生产者,D错误。故选B。22.下图所示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的过程依次是a→c→d→b B.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细胞壁C.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加 D.a和b中每个细胞核内的DNA数目相同【答案】B【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详解】A.图中的a→c就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d→b就是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所以细胞分裂的过程依次是a→c→d→b,A正确。B.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B错误。C.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故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量增加,C正确。D.因为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加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染色体中有遗传物质DNA,所以b新细胞和a原细胞中每个细胞核内的DNA数目相同,D正确。故选B。23.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生物体ABCDE有机汞浓度(ppm)0.0570.51680.49
B.
C.
D.
【答案】C【分析】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有机汞沿着食物链传递逐级积累。【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的,因此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越多,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越少。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有毒物质有机汞从少到多依次是A0.05、E0.49、C0.51、B7、D68,其中E0.49和C0.51有毒物质含量差不多,可能是营养级别相同,所以食物链是
,因此ABD错误,C正确。故选C。24.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一段时间后发现乙的数量增加,试分析此时甲、丙、丁的数量变化正确的是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了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了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了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答案】A【分析】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就越稳定。【详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图中相对数量从多到少依次是丙、甲、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在该食物链中,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丁的数量因食物增多而增加,甲的数量因天敌增多而下降,丙因甲的减少而增加,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5.2022年3月2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通过体细胞诱导培养出了类似受精卵发育3天状态的人类全能干细胞,这是目前全球在体外培养的“最年轻”的人类细胞。如图漫画展示了该研究成果,“逆生长”形成的全能干细胞,其最大的潜能价值是A.使人的体细胞永远不会衰老死亡B.使人的体细胞持续保持分裂状态C.实现人体器官的体外再生,可以解决器官短缺、异体和异种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等问题D.新培育的全能干细胞的基因比原来细胞的基因更优良【答案】C【分析】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干细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肺损伤。【详解】A.使人的体细胞永远不会衰老死亡不是干细胞最大的价值,A错误。B.使人的体细胞持续保持分裂状态不是干细胞最大的价值,B错误。C.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实现人体器官的体外再生,可以解决器官短缺、异体和异种移植引起的排斥反应等问题,C正确。D.新培育的全能干细胞的基因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非选择题:本卷共9小题,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内填序号或字母,答案写在答题卡上)。26.(4分)下图示动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概念图,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甲表示植物细胞的结构。()(2)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A中。()(3)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4)动植物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B。()【答案】(1)错误(2)正确(3)正确(4)错误【详解】(1)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因此,题图中,A细胞核,B叶绿体;甲动物细胞,乙植物细胞。故题干叙述错误。(2)A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故题干叙述正确。(3)细胞壁是位于细胞膜外的一层较厚、较坚韧并略具弹性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故题干叙述正确。(4)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B叶绿体和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线粒体被称为“动力工厂”。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只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具有叶绿体,根尖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动物细胞等都不具有叶绿体。故题干叙述错误。27.(6分)草原上的部分生物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1,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1中[G]属于。(2)图1中有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用字母和箭头表示)。(3)在图1的生态系统中,近几年人们在此处修建了工厂,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铝最多的生物是[]。(4)图2中,[B]与[C]之间的关系属于关系。开始一段时间内,两种动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后期由于人类过度捕猎C,使B的数量大增,之后连续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被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答案】(1)分解者(2)2F→E→D(3)D(4)捕食自动调节【分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2)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合作和捕食。(3)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详解】(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图所示: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1中A属于非生物部分,B、C、D、E、F、G属于生物部分,其中G属于分解者。(2)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F→E→D;F→B→C→D,共2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F→E→D。(3)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会越多。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D。(4)在该生态系统中,C捕食B,因此B与C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或自我调节能力)。28.(5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1)青蛙从稻田里捕食害虫,这体现出生物具有的特征。(2)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3)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性。(4)蛙鸣求偶后所产的卵,经过蝌蚪、幼蛙发育为成蛙。①幼蛙能够长大,说明生物具有的特性。②长大后的青蛙并不都是一个样子的,这又说明生物的不同后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答案】(1)摄取营养(2)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3)遗传(4)生长发育变异【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详解】(1)成蛙能捕食稻田里的害虫,使水稻免受虫害,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时,蛙不再鸣叫,这能体现出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即应激性。(3)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蛙的求偶行为是世代相传的一种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4)①生物能生长和发育,幼蛙能够长大,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的特征。②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长大后的青蛙并不都是一个样子的,这又说明生物的不同后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变异。29.(5分)图一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图二是用显微镜观察中的四个视野。请据图回答。(1)观察图一,请填写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用序号表示)。(2)图二视野⑥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部分折叠,这是图一中的哪一步没有做好?。(3)为了避免产生图二中视野⑦的现象,盖盖玻片时应该怎么操作?(4)小明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刚开始出现的视野如图⑤,如果想要如图⑥的视野,小明应该向方移动装片。(5)视野⑦到⑧之间的变化,可通过调节来实现细胞的结构更清晰。【答案】(1)③④②①(2)②(3)盖玻片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4)右下(5)细准焦螺旋【分析】(1)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步骤: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取材: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下一块薄膜;④展:将薄膜浸入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⑤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⑥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⑦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详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故制作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2)展平是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有部分折叠,则是②展平操作不当。(3)观察时,若视野中出现较多的气泡,是由于盖盖玻片操作不当引起的,盖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4)用低倍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刚开始出现的视野如图⑤,如果想要如图⑥的视野,由于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小明应该向右下方移动装片。(5)视野⑦到⑧的图象变得清晰,可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来实现。30.(5分)一品红上部的绿色叶片随着花的发育逐渐转色,形成极具观赏价值的红色苞片(见图1)。苞片的大小数量和颜色是影响一品红品质的关键。(1)花青素含量可能影响苞片的红色程度,花青素储存于(填细胞结构)中。(2)研究者测定了一品红苞片转色过程中细胞内色素含量的变化(如图2)。据图可知,转色前期,细胞内花青素含量迅速增加,叶绿素含量。(3)研究发现,糖类是合成花青素的主要原料。进一步测定转色过程中苞片内糖的含量,发现苞片内糖含量没有显著下降,而花青素含量却显著增加,请从物质合成和动输角度推测原因是。(4)研究表明,夜间温度会影响一品红的观赏品质。由表可知,培养一品红的最佳夜温接近°C。判断依据是。夜温/C总苞片数最大苞片(长×宽)/cm1868.23×5.53211010.55×7.272447.89×5.10【答案】(1)液泡(2)降低(3)绿色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经筛管运输至苞片,参与花青素的合成(4)21℃该温度下培养的一品红苞片数量更多,面积更大【分析】花青素又称红色素,位于叶片细胞中的液泡内。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详解】(1)液泡有保持细胞的渗透压和膨胀状态,内有水、糖类等酸、甜、苦、辣、咸味的物质,故花青素储存于液泡中。(2)研究者测定了一品红苞片转色过程中细胞内色素含量的变化(如图2)。据图可知,转色前期,细胞内花青素含量迅速增加,叶绿素含量降低。(3)研究发现,糖类是合成花青素的主要原料。进一步测定转色过程中苞片内糖的含量,发现苞片内糖含量没有显著下降,而花青素含量却显著增加,请从物质合成和运输角度推测原因是绿色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经筛管运输至苞片,参与花青素的合成。(4)研究表明,夜间温度会影响一品红的观赏品质。由上表可知,21℃时,培养的一品红苞片数量更多,面积更大,故培养一品红的最佳夜温接近21℃。31.(7分)下图表示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结构层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由小长大,是从图甲所示的开始的。该过程与细胞、和分化密切相关。(2)细胞从图甲到图乙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数量先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从而确保了亲子代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一样多。(3)[b]过程叫做细胞的,所形成图丙所示的四种结构在结构层次上叫做。(4)图丁所示的植物叶在结构层次上叫做。【答案】(1)受精卵生长分裂(2)染色体(3)分化组织(4)器官【分析】图中甲一个细胞、乙两个细胞、丙四种组织、丁器官、戊植物体,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c表示组织构成器官、d器官构成植物体。【详解】(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所以,“植物由小长大,是从细胞开始的”,该过程与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密切相关。(2)细胞从图甲到图乙经历的a过程叫做细胞的分裂,在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为明显。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会进行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从而确保新细胞与原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一样多。(3)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b]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所形成图丙所示的四种结构在结构层次上叫做组织。(4)器官是指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图中丁是植物的叶,属于器官,戊表示植物体。【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具有一定的识图作答能力,理解掌握植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细胞分裂、细胞分化。32.(5分)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如图一表示某山区森林生态系统,图二表示能量流动示意图。据图回答:(1)请写出图一中D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2)在生态系统中,碳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在图一中C和D的生物关系是。(3)图二中b1~b4表示图一中(填字母)生理过程散失的能量,cl~c4表示各个营养级流向丙的能量,据此可知,能量流动的特点。【答案】(1)A→B→D(2)二氧化碳/CO2捕食关系、竞争关系(3)b、c、e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分析】分析可知:(1)图一中,A是绿色植物,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E是分解者。a是光合作用,b是呼吸作用,c是呼吸作用,d是化石燃料的燃烧,e是呼吸作用。图二中,D是生产者,E是初级消费者,F是次级消费者,G是三级消费者,丙是分解者。(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3)在生态系统中,虽然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大。【详解】(1)分析可知:图一中,A是绿色植物,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C是次级消费者,D是三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故食物链有:A→B→D;A→B→C→D,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少。所以A→B→D中D获得的能量比A→B→C→D多。(2)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上的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及大气圈中交换,并随地球的运动循环不止的现象,因此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循环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往复;从食物链A→B→C→D和A→B→D中可以看出C和D的生物关系是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3)分析可知:图一中,a是光合作用,b是呼吸作用,c是呼吸作用,d是化石燃料的燃烧,e是呼吸作用。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少。33.(6分)请分析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资料1: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科学家最终成功地从牛身上获得胚胎干细胞,经过某生理过程可发育成皮肤、肌肉、软骨等。资料2: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克隆猴的技术流程如下:取甲猴的一个卵母细胞a去掉细胞核,再把乙猴的一个体细胞b的细胞核与去核的a细胞融合,构建克隆胚胎,然后将克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猴丙体内,发育形成克隆猴。(1)构成“中中”和“华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2)资料1中,胚胎干细胞发育成皮肤、肌肉、软骨等各种不同细胞群的过程,称为;形成的肌肉属于组织,软骨属于组织。(3)资料2中,克隆猴的长相像猴(填“甲”、“乙”或“丙”),因为它为“中中”和“华华”提供的能控制猴子的生命活动。【答案】(1)细胞(2)细胞分化肌肉结缔(3)乙细胞核/遗传物质【分析】(1)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人体四大组织分别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等各种腺的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具有支持、保护、连接、营养等作用,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感受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燃气输配网络建设项目代建合同书3篇
- 2024年车展场地租赁协议
- 2025年度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合同3篇
- 教育之光:塑造未来
- 2025年度特色餐厅与旅行社文化体验合作框架协议3篇
- 专业化汽车配件供应及服务采购协议书版
- 2025年度智慧社区物业管理系统开发合同示范2篇
- 绿色金融产品开发协议
- 2024版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开发合同(标的:语音识别技术)
- 2024新版房贷合同:个人住房贷款合同速览版
- 西门子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先进制造技术
- 饭店新店后厨培训方案
- 青少年礼仪培训课件
- 2024医院消防安全培训
- 景区销售可行性报告
- 公路自然灾害的防治-路基水毁的类型与防治对策
- 2024年春节节前节后复工复产收心安全教育培训
- 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制度
- 高二年级体育课教案高二年级体育课教案全集
- 红色经典影片与近现代中国发展答案考试
- 2018年10月自考00015英语二真题及答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