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_第1页
专题15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_第2页
专题15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_第3页
专题15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_第4页
专题15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一.选择题(共25小题)1.据资料统计,从1918年至1927年,外国输华商品总值以关平银计算,由5.55亿两上升为10.13亿两,输入洋货主要是日用消费品,输出则以棉纺织品居多。1920年中国棉花、烟叶、蚕丝等农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36.4%,1930年递增到45.1%。这些现象表明该时期的中国()A.经济半殖民地化加深 B.由被动开放转向主动开放 C.丝茶竞争力得到加强 D.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身文明装,着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模范街。这一新国民形象的描述反映了()A.政治生活民主化 B.社会生活近代化 C.思想文化科学化 D.民族经济工业化3.民国初年,婚姻观念较晚清有较大进步,政府反对纳妾,提倡一夫一妻制。这一举措体现南京临时政府()A.大力推进社会平等 B.强制推行政策法令 C.重视称谓以及身份 D.全面学习西方文化4.20世纪初,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西方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掠夺之际,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据此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出现在()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洋务运动期间5.《申报》记载,20世纪初社会出现《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农商部奖章规则》等条例。当时政府出台这些条例的主要目的是()A.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促进文化发展 C.推动习俗的变化 D.推进近代教育的发展6.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一二•九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在游行集会中都演唱了该曲。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这首歌曲的流行反映出当时()A.革命文艺创作全面繁荣 B.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C.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D.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配合密切7.如表是《剑桥中国晚清史》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的部分统计。与表中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时间(年)新式学堂总数(所)学生总数(人)1902357871006740190659117逾160万1912822722933870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科举制废除 D.新文化运动8.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1898年,张謇通过两江总督刘坤﹣﹣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次年春开始生产;1921年,又设立大生副厂,不久出现亏损,资金周转不灵;1935年,第二纺织公司倒闭。大生纱厂的创业历史见证了()A.民族资本发展受阻 B.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9.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曾言:“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他的“兴国之梦”遵循的救国思想是()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变法图强 D.民主共和10.1927的上海街道景象: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由此可以看出上海()A.传统习俗居主流 B.社会习俗新旧杂糅 C.社会生活全盘西化 D.交通状况混乱无序11.仔细观察如图,你能从中获得的信息是()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于沿海 C.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12.郭沫若在《少年时代》中描述中国废科举前后的情况说:“以前是读古书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一些世界大势了。以前是圣贤书外无学问的,现在不能不注意些科学知识了”。由此看来,废除科举制度()A.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B.使民众受到民主与科学洗礼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利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发展13.如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表明的是()A.夜郎自大的观念彻底改变 B.戊戌变法期间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节 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北伐战争后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14.1900年,美英等国棉纺织公司指责华人企业大生纱厂同日本人合作,导致大生纱厂的棉纺织品销量大幅下降。作为反击,大生纱厂将英美棉纺织企业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进行宣传,并宣称“中国人请用中国纱”,很快扩大了市场。这反映了()A.抵制洋货成为社会共识 B.民族企业发展畸形 C.爱国思潮影响商业竞争 D.实业救国思潮兴起15.近代优秀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和徐悲鸿的画作《愚公移山》都创作于()A.新文化运动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16.1903年,镇江郭礼征筹建大照电灯公司,获江苏抚院批准。次年从国外订购发电机、锅炉等设备陆续进行安装。因绅商居民担心破坏风水,阻挠立杆架线,郭礼征登门协商,历时7个月才架线完工。由此可知()A.晚清政府积极推进洋务运动 B.近代“实业救国”掀起热潮 C.中国近代化受制于多种因素 D.民族工业完全依赖外国资本17.民国初年,北大教授辜鸿铭梳着小辫子走进教室,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弊人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诸君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学生一片静默。这一情景反映出辛亥革命后()A.守旧思想根深蒂固 B.新式教育发展缓慢 C.民族压迫依然存在 D.全盘否定儒家文化18.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荣氏兄弟艰苦创业,建立了振新纱厂等一批民族工业企业。然而在官僚资本主义的巧取豪夺和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军事侵略下,荣氏企业严重萎缩;抗战胜利后,又遭遇了美国的大规模倾销;在经营艰难的时刻,荣德生更被国民党军统局特务绑架,勒索巨额赎金。荣氏企业的遭遇反映出制约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因素是()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B.国民政府不支持民族工业发展 C.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经济的破坏 D.民族资本主义资金、技术上的先天不足19.《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日后成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说明了()A.《申报》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的报纸 B.《申报》刊登的内容广泛 C.《申报》是最受当时人们喜欢的报纸 D.报纸是反映社会习俗和时政的唯一途径20.“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维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冲击封建道德 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21.“民国时期,由于文化和知识水准的不断提高、眼界的不断开阔,众多青年普遍追求新式服装,男穿西服女着裙装已是常见之事。然而,经过了以西装为代表的新式服装的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材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A.衣着的变化有新旧并呈的特征 B.衣食起居出现崇洋媚外的趋势 C.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D.生活变迁在地区分布上有快慢22.伴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也开始发生变化。剪辫、易服、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习的法令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后 C.五四运动后 D.新中国成立后23.如图为光绪三十四年《日新画报》刊登的画作,画中有“大姑娘拿着风筝来回奔跑,实在不好看。但凡有点规矩,绝不能让姑娘在满街上疯跑!咳!此事不但因女学堂不甚发达,而于警务亦有妨害(妨害之物乃电线电灯等),岂不是无形的危险吗?”等字样,此画反映了()A.近代男子传统服饰的变革 B.女子普遍走出家庭步入社会 C.西方文明成果已经传入中国 D.新文化运动批判旧礼教和旧道德24.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经曲折,如图中与c阶段发展状况直接相关的是()A.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B.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投资办厂 C.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三大军阀势力25.1905年《时报》刊文评价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革千年沉痼之积……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在斯乎。”“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是指()A.废除科举制度 B.废除八股和武举 C.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D.成立京师大学堂二.材料题(共10小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外国在华企业中,随后又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和70年代兴起的民族资本企业中。——《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广东南洋烟草公司创办于1906年,是近代广东著名的民族企业,其创建者是简照南。该公司出产的“双喜”牌香烟成为畅销产品……世纪初的中国烟草市场完全被英美的烟草公司所垄断。英美烟草公司利用黑社会威吓烟贩,不准他们销售南洋公司的香烟,南洋公司因此陷入困境,不得不宣布破产拍卖,而价值9万元的机器原料居然没有人敢购买。简照南只好重操旧业,一边经营土洋杂货,一边推销香烟。——《岭南经济史》材料三:1912年后,南洋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1912年﹣1914年共获利30万元。此时,英美烟草公司提出以100万元的价格收购南洋烟草公司,被简照南断然拒绝。此后,英美公司又提出与南洋公司的合并方案,也遭到了简照南的拒绝。1919年春,“五四”运动爆发,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浪潮兴起,南洋公司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此后,南洋连续4年年盈利400余万元,处于“国烟地位之首席”,英美公司再也难以撼动南洋了。——《岭南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何时?“19世纪60年代清朝官办的企业”出现在近代的一场自救运动中,该自救运动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南洋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哪些挫折?(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12年以后南洋公司逐渐走出困境的主要原因。27.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我国1912年﹣1921年民族企业名牌产品行业企业名称经营者地点面粉福新面粉公司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上海酿酒张裕酿酒公司张振勤(华侨)山东烟台火柴鸿生火柴公司刘鸿生江苏苏州材料三:中国在1887年是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9%……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根据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哪一事件直接有关?(2)材料二表格反映出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曲折缓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历程留给我们什么启示?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刘氏家族于1878年在福州开了家颇有名气的天泉钱庄。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了大笔收入,为日后发展民族工商业奠定了物质基础。19世纪80年代以后,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实业也有了一定成绩。刘氏家族成员萌生将资金投向工业企业的念头。——摘编自《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材料二:如表。时间内容1910年刘氏创建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1911年1911年电灯用户234户,电灯数2998盏;1924年电灯用户11743户,电灯数64953盏。发电能力由1912年的300千瓦增至1927年的2500千瓦。1922年由于政局变动,福建银行倒闭,天泉钱庄资金周转困难。电气公司首次陷入财政危机。1935年电气公司向中国银行请求续借120万元。宋子文等官僚资本势力与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勾结,趁机提出要电气公司交出全部管理权。1939年日寇飞机轰炸下,两次沦陷,彻底衰落。——摘编自《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1)根据材料一,简述刘氏家族创办近代企业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初福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简述影响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3)综合两则材料,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国家工业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29.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中国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8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行业名称行业数量投资国家矿业32家英国水电19家日本纺织16家德国食品39家俄国机器造船7家美国共计113家资金合计1.3亿元材料二清末状元张褰曾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1914至1921年这八年中,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大生一、二两厂利润高达1000万两以上。20世纪20年代,张謇的企业处境艰难,濒临破产。——摘编自《大生纺织公司年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列强能在中国开办大量企业得益于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该条约的签订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有何转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的救国主张。并分析推动张骞的企业在1914年至1919年快速发展的外因。(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30.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材料一(1)材料一中,反映社会习俗变化的是;反映教育变化的是;反映新闻出版事业变化的是。(填写序号)材料二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时间人力车马车轿子自行车汽车有轨电车1889年5449110001926年146000034593936922(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材料三民国元年(1912年)十月初三民国政府颁布《服制》法令,明确规定了男女礼服的款式、种类、颜色、面料等具体内容。其中男子的礼服分大礼服和常礼服二种。大礼服为西式礼服,常礼服分甲乙两种二选一,甲种为西式礼服,乙种为传统中式服装长袍马褂,着传统黑色礼靴。民国初期出现了西式礼服与传统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时代风貌。“西式礼服以呢、羽等材料为之,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样式一律。中式礼服以丝绸等材料为之,于彼于此听人自择。”﹣﹣摘编自赵立、刘瑞璞《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考》(3)材料三中服装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观念?这种变化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的特点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说一说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31.报刊是记录社会发展、传播信息的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取士以诗赋时文……是驱天下之人才,囿其心思才力,而置之于无用之地者也。故今之所谓士者,实游民之一也。为士者愈多,则天下愈坏。﹣﹣摘自《申报》(1888年3月4日)(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针对哪些问题进行报道?对于这一问题,中国是如何解决的?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在澳门创办《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这一时期创办报刊的两位中国人,并谈谈办报活动的影响。材料三(3)观察如图左上角的图文(文字为:请国人注意东北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推测《申报》报导的这一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并分析报中出现“国人爱国,请用国货”口号的意图。32.报纸中的历史变迁。材料一19世纪中期以后,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教士,一种是商人。前者宣传宗教道德伦理观创办了教会报刊,从精神、文化上进行渗透;后者注重赢利创办了商业性报刊,从传播业上进行扩张。——摘编自刘兴豪《报刊舆论与近代中国政治:从维新变法说起》(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中国办报的共同目的。材料二在反映民意方面,《大公报》通过新闻报道及时反映人民疾苦,传达人民呼声。在社会服务方面,从抗战义演到赈灾募捐、慰劳将士到抚恤遗孤等各方面,尽心尽力地为社会服务。——摘编自王夏露《新记<大公报>:闪烁新闻专业主义光芒的中国近代报刊先行者》(2)依据材料二,说出《大公报》的办报宗旨。材料三1919年《申报》广告中,国货商标命名别具深意。丹药类商品有“盖日牌”孚记药房的“日快丸”等,香烟品牌中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自由钟、大长城、爱国牌等。——摘编自向娟《民族主义语境下的国货运动与<申报>广告》(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1919年5月《申报》国货广告数量猛增的历史背景。说说此时期《申报》广告中国货商标的命名具有怎样的“深意”。材料四重庆谈判期间,《新华日报》的报道(摘录)报道来源报道内容社会名流言论国民参政会议员张申府说:毛先生这次来渝,已充分表明中共关于谈判的诚意。群众来信来信写道:谈判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求取和平,亦即为全国人民的福利。事实报道《华北华中敌伪奉当局(国民政府)命令,进攻我新旧解放区》中共主张中国共产党人力求在和平、团结、民主的基础之上合理地解决当前实际问题。(4)依据材料四,概括重庆谈判期间《新华日报》发挥的舆论宣传作用。33.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读下面四则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估计,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89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企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到“五四运动”之前,达到了200多万人。(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概况。材料二1912﹣1918年,(中国)五年间注册设厂183家,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不足之处?材料三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停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3)结合材料三说出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原因?材料四有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四句诗形象概括了中国民族工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4)材料四中的哪一句形容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比较恰当?34.近代中国的教育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西新旧交融,并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材料一:时间事件创办人备注1839年马礼逊学堂传教士马礼逊澳门1843年英华学院传教士爱礼逊从印尼迁至香港1844年宁波女塾传教士爱尔德赛宁波1861年京师同文馆恭亲王奕䜣北京1864年广州同文馆谈文和广州1898年京师大学堂张百熙等北京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张之洞等建立初等、高等学堂的教育体系材料二:“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着希望的前途。”——1925年鲁迅《我观北大》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832名从军的英雄……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