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者的业务手册_第1页
三农工作者的业务手册_第2页
三农工作者的业务手册_第3页
三农工作者的业务手册_第4页
三农工作者的业务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农工作者的业务手册TOC\o"1-2"\h\u10340第一章:概述 2111771.1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 2320501.2三农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28769第二章:农业基础知识 389642.1我国农业发展概况 3230662.2农业生产技术 3115642.3农业产业化经营 47591第三章:农村经济发展 4222893.1农村经济概述 4292953.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5207233.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519772第四章:农民增收 6214604.1农民增收途径 6176324.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6157934.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78208第五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7164915.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概述 7161635.2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7166565.2.1供水设施建设 7104235.2.2排灌设施建设 8129085.2.3河道整治与水土保持 8308535.3农村交通设施建设 8197105.3.1农村道路建设 8107445.3.2桥梁建设 8224755.3.3渡口建设 817465第六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842696.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概述 8234976.2农村污染防治 9307186.3生态农业建设 915856第七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089257.1农村基层组织概述 10318687.2村级民主管理 1041907.3农村社会治理 101194第八章:农村公共服务 1185418.1农村公共服务概述 115638.2农村教育卫生事业 1140498.2.1农村教育事业 1160918.2.2农村卫生事业 12270878.3农村文化体育事业 121538.3.1农村文化事业 12301188.3.2农村体育事业 122673第九章:农村改革 13203979.1农村改革概述 1358449.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3224649.2.1土地制度改革背景 132619.2.2土地制度改革内容 13295779.2.3土地制度改革成效 13311579.3农村金融改革 1451119.3.1农村金融改革背景 14115369.3.2农村金融改革内容 1480899.3.3农村金融改革成效 1428210第十章:政策法规与三农工作者素质 141247510.1农业政策法规 141518410.2三农工作者素质要求 151982610.3三农工作者职业发展路径 15第一章:概述1.1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三农工作,即农村、农业、农民工作,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计民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农工作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意义。三农工作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柱。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加强三农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三农工作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三农工作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三农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农村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社会的基本群体。做好三农工作,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1.2三农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作为三农工作者,肩负着以下职责与使命:(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农村、农业、农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政策落地生根。(2)研究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提出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福祉。(4)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5)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6)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7)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8)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履行以上职责,三农工作者为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努力奋斗。第二章:农业基础知识2.1我国农业发展概况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下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概况:(1)农业产值持续增长。我国农业产值保持稳定增长,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201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为8.31万亿元,同比增长3.1%。(2)粮食产量稳定增长。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六连丰”,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638亿斤,同比增长0.9%。(3)农业结构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特色农业的比例更加合理。同时养殖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4)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机械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2.2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农业生产技术:(1)种子技术。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石,选用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种子是提高农业产量的关键。我国在种子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等。(2)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我国推广了一系列科学的施肥技术,如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3)病虫害防治技术。病虫害是影响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4)灌溉技术。合理灌溉是保障农业稳产的重要措施。我国推广了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2.3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产业链的一种经营模式。以下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特点:(1)产业集聚。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2)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3)技术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提高了农业效益。(4)品牌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5)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让农民参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分享产业发展成果。第三章:农村经济发展3.1农村经济概述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农村工作的核心内容,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经济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以农业为基础,涵盖种植、养殖、加工、流通、服务等产业的经济活动。农村经济具有地域性、季节性、脆弱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2)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3)坚持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4)坚持绿色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3.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小;(2)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发展滞后;(3)农村服务业发展不足,难以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包括:(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和绿色农业;(2)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环节;(3)推进农村服务业发展,满足农民多元化需求。具体措施如下:(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发展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3.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功能包括:(1)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2)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增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措施包括:(1)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合作经济组织的地位和作用;(2)加强政策扶持,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3)优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治理结构,提高组织运行效率;(4)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市场的对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第四章:农民增收4.1农民增收途径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为了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提高农业产值。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农业附加值,从而提高农民收入。(2)发展农业产业化。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在农业产业链中的地位和收益。(3)优化农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4)拓展农民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拓宽农民收入来源。(5)加强政策扶持。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提高农民收入。4.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网络,提供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服务,帮助农村劳动力顺利就业。(3)鼓励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带动更多农村劳动力就业。(4)优化就业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条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4.3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以下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1)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养老保险待遇,保证农民老年生活有保障。(2)加强医疗保险工作。提高农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减轻农民医疗负担。(3)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加大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救助力度,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4)发展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加大对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社会福利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5)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理体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环境。第五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概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农村水利设施、交通设施、能源设施、信息设施等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旨在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5.2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通过修建水库、渠道、机井、塘坝等水利工程,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提高农业抗旱能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5.2.1供水设施建设供水设施建设包括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集中供水工程主要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分散供水工程则主要解决偏远山区、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的生活用水。供水设施建设应遵循安全、卫生、经济、实用的原则,保证农村居民饮水安全。5.2.2排灌设施建设排灌设施建设包括灌溉和排涝两个方面。灌溉设施建设旨在提高农业抗旱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排涝设施建设则旨在降低农田积水,保障农作物生长。排灌设施建设应结合地形地貌、水资源状况等因素,合理布局,保证农业用水需求。5.2.3河道整治与水土保持河道整治与水土保持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河道整治包括清淤、加固、拓宽等措施,旨在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水土保持则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梯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5.3农村交通设施建设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其主要内容包括农村道路、桥梁、渡口等设施的建设与改造。5.3.1农村道路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应遵循安全、畅通、经济、美观的原则,合理规划农村公路网络,提高农村道路通行能力。农村道路建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等工程,同时要注重道路绿化和养护工作。5.3.2桥梁建设桥梁建设是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建设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交通需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桥梁类型和结构形式,保证桥梁的安全、耐用、美观。5.3.3渡口建设渡口建设是解决农村跨河交通问题的关键。渡口建设应结合河流特点、交通需求等因素,合理设置渡口位置,提高渡口通行能力。同时要加强渡口安全管理,保障农民出行安全。第六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6.1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概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指对农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以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村生态环境包括土地、水资源、大气、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本章旨在阐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实施策略。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民健康的基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6.2农村污染防治农村污染防治是指针对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通过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合理施肥、调整种植结构等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和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生物处理、人工湿地等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3)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加强农村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推广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大气污染防治:通过控制燃煤、秸秆焚烧等污染源,推广清洁能源,提高空气质量。(5)噪声污染防治:对农村地区的噪声污染进行监测和控制,减少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6.3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建设是指遵循生态规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对农业生产进行综合规划和科学管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下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内容:(1)生态农业模式推广:推广稻渔共生、林下经济、循环农业等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2)保护性耕作: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3)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农村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农业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受损的农村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提高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第七章:农村基层组织建设7.1农村基层组织概述农村基层组织是我国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和前沿阵地。农村基层组织主要包括村级组织、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等。它们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农民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责主要包括:(1)贯彻落实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上级组织和的决策部署;(2)组织开展农村经济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3)加强农村社会事务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4)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5)开展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7.2村级民主管理村级民主管理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实现农村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村级民主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村级民主选举:按照法定程序,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级组织成员;(2)村级民主决策: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决策机构的作用,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3)村级民主监督:通过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等机构,对村级事务进行监督;(4)村级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推动村民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5)村级民主服务:加强村级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7.3农村社会治理农村社会治理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农村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农村社会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法治意识,保障农村社会公平正义;(2)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农村治安巡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稳定;(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村级组织治理能力,发挥村级组织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4)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5)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摸索农村社会治理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效能;(6)健全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科学化、规范化。第八章:农村公共服务8.1农村公共服务概述农村公共服务是指以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由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的基础性、公益性服务。农村公共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农村公共服务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8.2农村教育卫生事业8.2.1农村教育事业农村教育事业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1)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应以普及、普惠为原则,通过建立农村幼儿园、幼教点,提高农村儿童的入园率,为农村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2)义务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应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优化农村教师队伍。(3)成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应以提高农村居民素质和技能为目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终身教育,助力农村居民增收致富。8.2.2农村卫生事业农村卫生事业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主要包括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于保障农村居民健康,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公共卫生: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工作。(2)医疗服务: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卫生室的投入,改善农村医疗服务条件,提高农村医生待遇,优化农村医生队伍。(3)健康保障:建立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健康扶贫,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8.3农村文化体育事业8.3.1农村文化事业农村文化事业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农村文化活动、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丰富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1)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质。(2)文化设施: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文化站的投入,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功能。(3)文化产业: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发挥农村文化资源优势,助力农村经济发展。8.3.2农村体育事业农村体育事业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领域,主要包括农村体育活动、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培养。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农村居民身体素质,增进农村居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农村居民身体素质。(2)体育设施: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体育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体育场的投入,完善农村体育设施功能。(3)体育人才培养:加强农村体育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体育教练员、裁判员水平,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第九章:农村改革9.1农村改革概述农村改革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旨在通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农村改革涵盖农村土地、金融、产权、组织等多个方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9.2农村土地制度改革9.2.1土地制度改革背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解决农民吃饭问题,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这一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产量,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9.2.2土地制度改革内容(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2)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征收程序,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3)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保障耕地面积,防止耕地资源流失。(4)土地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土地审批程序,提高土地审批效率,促进农村土地合理利用。9.2.3土地制度改革成效通过土地制度改革,我国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农业效益显著提高,农民土地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土地制度改革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9.3农村金融改革9.3.1农村金融改革背景农村金融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推进农村金融改革。9.3.2农村金融改革内容(1)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