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对现实的关怀反思,对英雄的敬仰崇拜,对人道的追寻布施,对人性的完美塑造……儒家思想十分看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品格塑造。孔子主张以道德治天下,他说:“【A】”要求以仁义之道作为个人生活乃至为政的准则。但由于各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就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躬行实践。“六艺”包含礼、乐、书、数、射、御,孔子尤其看重对“艺”的掌握,并指出仁人君子的成才之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这一思想是孔子对理想人格、自由人格的充分表述,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同时获得主体的全面解放。人格是人的精神属性而非生理属性,是人的超动物属性而非动物属性。只有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才谈得上人格。儒家提倡的“以仁为人”就是对超越生理需要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的高度抽象。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文”,指作为历史成果而保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如司马光说的:“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所谓“质”,指人内在固有的和坚定的伦理品质。“【B】”因此,孔子认为君子只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孟子对先秦儒家“君子”理念做了进一步延伸,即注重内心修养,发展“仁”的内在机制。他指出:“【C】”他认为,“君子”应时刻以仁与礼来“反求诸已”“为仁由己”,从精神上把“仁”化为自己的内驱力和社会实践。而荀子则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他认为,“【D】”要求重建社会秩序,重铸道德修养,强调“治气养心之术”“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从“外铄”上强化人格完善。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注重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仅从行为规范向理想人格的形式趋近,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内在心源上同“仁”相契合,从而达到文质彬彬、善美融合的理想境界。(摘编自李明泉《儒家理想人格精神》)材料二:现有的研究表明,君子一词出现在儒家之前,或者说在孔子之前,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是学养、德行的分别,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要做个君子就不能赶时髦,赶时髦是会丧失某些气节的。君子要成为一个社会的引领者。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注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文化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作为一个君子要具备什么样的品德?一个字的要求就是“孝”。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生命观是有密切关系的。父母要养育教育子女,子女就要孝顺敬重父母,这是一种自然的关系,孝不是强制的,强迫的。两个字的品德是“诚敬”。诚是不要自己去欺骗自己,不要妄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敬是不怠慢,不放荡,我们要敬畏别人,也要敬畏自己,同时也要敬畏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事业。三个字是“智、仁、勇”。“好学近乎知”,作为一个君子就要好学,学无止境,不断上进;“力行近乎仁”,要去做,踏踏实实地去做才是“仁”;“知耻而后勇”,懂得羞耻的人才能勇,真正有勇气的人是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就去改正的。四个字是“礼、义、廉、耻”。守礼就是按照身份该做的事情,就是尽伦尽责。义,就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是人特有的。廉,正直,清廉,做人就应该正直才能起表率作用,一个正直的人才能够诚信。第四个是耻,羞耻。做人要懂得羞耻。有羞耻心的人,行为一定是方方正正的。君子品德怎么养成?环境非常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决定因素还在人自己身上。中国文化始终是反求诸己的,历来是为己之学。所谓“为己之学”也可以说是“君子之学”。君子学习是使自己成为更加完美的人。“小人之学”或者“今之学者”是为人的,“为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把学到的东西看作飞禽走兽。禽犊就是人所拥有的财富,这些东西也可以说是做表面文章的,显示给别人看的,所以“为人之学”,根本不落到心里面去,更不落到行动上去。另外还要寻求名师良友,荀子讲最直接的就是向身边的君子学习。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放开眼界,向天地万物学习。只要我们能够谦虚谨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君子。(摘编自楼宇烈《君子的意义与德行》)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唯一标准,就在于每个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B.孔子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主张人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同时,获得主体的全面解放。C.人格是人的精神和超动物属性,因此只要摒弃食、色,就能有所作为,就能谈得上人格。D.儒家认为,从行为规范向理想人格形式趋近和从内在心源上同“仁”相契合同等重要。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孔子以后,对君子的概念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做规定,这在以后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B.君子要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引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不能丧失气节,盲目追赶时髦。C.时代在变,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在变,君子要传承文化的精神和灵魂,而不是其外在形式。D.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孝并不是强制的,强迫的,而是一种与生命观密切关联的自然关系。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在主体部分依次论述了孔子、孟子、荀子这三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君子”各自独特、迥然不同的观点。B.材料二首段通过比较指出孔子以后“君子”一词的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C.材料二第二段分别从引领社会风气和文化的传承两方面阐释了君子的社会作用:第三段具体指出了君子应具备的品德。D.材料二最后一段论述了养成君子品德的方法途径,通过“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对比,强调了君子要身体力行。4.以下论据分别出自材料一【A】【B】【C】【D】四处,请根据语境将它们还原到合适的位置。①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②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③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④道之以政,齐之有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在论述“如何成为真正的‘君子’”这一问题上,两则材料都提到了需要发挥“外化”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B2.C3.A4.A:④B:①C:②D:③5.①要躬行实践,重视“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②要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③要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从“外铄”上强化人格完善。④寻求名师良友,尤其是向身边的君子学习。⑤放开眼界,向天地万物学习。 【解析】【导语】这两篇材料探讨了儒家思想中“君子”概念的演变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材料一侧重于儒家经典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对君子理想人格的不同阐释,强调道德修养与人格的全面发展。材料二则从历史角度分析君子概念的转变,突出其在道德引领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两篇文章共同强调了内在修养与外在实践的结合,体现了儒家思想对理想人格的追求。【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唯一标准”错误。由“由于各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就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可知,道德修养的不同和道德境界的差异是造成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的原因,但并未表明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唯一标准。C.“只要摒弃食、色,就能有所作为”错误。由“只有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才谈得上人格”可知,原文表述的是在食、色之外要有其他的追求、坚持和作为,并不是要摒弃食、色,而且摒弃食、色也不一定就有所作为,选项曲解文意。D.“从行为规范向理想人格的形式趋近和从内在心源上同‘仁’相契合同等重要”错误。由“不仅从行为规范向理想人格的形式趋近,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内在心源上同‘仁’相契合”可知,在二者的比较上,“从内在心源上同‘仁’相契合”是“更重要的”。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君子要传承文化的精神和灵魂,而不是其外在形式”错误。由“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可知,原文的意思是在传承传统文化时不要拘泥于形式,而非不能传承外在形式。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迥然不同的观点”错误。由“孟子对先秦儒家‘君子’理念做了进一步延伸”可知,孟子的观点是对前人观点的延伸,从具体内容上讲,孟子“注重内心修养,发展‘仁’的内在机制”,而孔子也“要求以仁义之道作为个人生活乃至为政的准则”,都有对“仁”的重视,因此不能说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是迥然不同的;同时,荀子和孔子的观点也不是迥然不同的,二人都重视“外化”的作用,孔子强调“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荀子则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复位的能力。A:由上文“孔子主张以道德治天下”可知,此处应填入以道德治天下并取得很好效果的例子,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填入④;
B:由下文“只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的形式教养”可知,此处应涉及“质”以及“质”之外的“文”,因此填入①;
C:由下文“‘君子’应时刻以仁与礼来……”可知,此处应填入关于“仁”和“礼”的表述,因此填入②;
D:由上文“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陶铸作用”及下文“重铸道德修养”可知,此处应填入与道德相关的句子,因此填入③。【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依据“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躬行实践”“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等内容,可以归纳出:要躬行实践,重视“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②依据“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等内容,可以归纳出:要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③依据“而荀子则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他认为,‘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要求重建社会秩序,重铸道德修养,强调‘治气养心之术’‘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从‘外铄’上强化人格完善”等内容,可以归纳出:要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从“外铄”上强化人格完善。④依据“另外还要寻求名师良友,荀子讲最直接的就是向身边的君子学习”可以归纳出:寻求名师良友,尤其是向身边的君子学习。⑤依据“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放开眼界,向天地万物学习”可以归纳出:放开眼界,向天地万物学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归来莫泊桑浪涛拍打着海岸,蓝天一望无际,疾风劲吹,朵朵白云像鸟儿似的飞快地从天空掠过。坐落在山口海边的小村沐浴在阳光里,暖洋洋一片。马丁-莱韦克家正好坐落在村口。这是一幢渔家小屋,墙是黏土的,屋顶铺了一层茅草,上面长了一簇簇蓝蝴蝶花儿。男人出海了,女人在屋前补渔网。园地口上一个14岁姑娘在缝补一件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破衣服。还有一个女孩,抱着一个小男孩哄着。两个两三岁的男孩面对面坐在泥地上玩耍。补衣服的姑娘突然喊了一声:“妈!”“什么事?”“他又来了。”母女俩从早晨开始就心神不安,有个男人总在屋子边上转来转去。母亲总觉着他的眼神怪里怪气。母亲叫马丁,丈夫叫莱韦克,人家管他们一家叫马丁-莱韦克。她原先的丈夫水手马丁所在的那条船“姊妹”号出海时失踪了。船上的水手也一直音信全无,大家都认为这船连人带货都沉没了。女马丁带着两个女儿含辛茹苦等了她男人10年。当地一个叫莱韦克的渔民是个鳏夫,带着个男孩,向她求婚,女马丁于是改嫁给他,三年中间又生了两个男孩。家里几乎没有见过肉,面包很贵,冬天刮大风的那几个月他们有时候只得赊账买面包吃。几个小家伙倒长得很结实。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刮起了大风,她男人莱韦克本想出海,看到风大走不成,于是帮妻子一起补渔网。9点钟,大女儿买面包跑着回来,神色慌张:“妈,他又来了。”母亲的脸刷地变白,对她男人说:“莱韦克,叫他别这么偷看我们,我心里直发慌。”莱韦克是个身材高大的水手,他神色从容,朝那游荡的人走去。莱韦克带着陌生人一起朝屋子走来。女马丁一下慌了神,直往后退。她男人对她说:“给他拿点面包,倒杯苹果酒,他打前天就没有吃东西了。”他们都进了屋。游荡的人坐下,在一双双眼睛的注视下低头吃起东西来。母亲站在一旁盯着那人看,两个叫小马丁的姑娘背靠着门,其中一个抱着最小的男孩,都馋得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人。莱韦克拉一把椅子坐下,问陌生人:“您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我从塞特过来。”“就这么走来的?”“没错,走着来的,身上没有钱,只能用脚走。”“您去哪儿?”“我就来这儿。”“您在这儿有认识的人吗?”“也许吧。”他脸色憔悴,布满皱纹,整个脸都是瘦骨嶙峋。莱韦克突然问他:“您叫什么名字?”他没有抬头,只是回答说:“我叫马丁。”母亲莫名其妙地颤抖。她像是要走近些好好看看这流浪汉。来到他面前,她双臂垂下,张大着嘴,不禁呆住了。莱韦克最后又问了一句::“您是这儿人?”“我是这儿人。”这时他终于抬起头,女人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遇,顷刻两人的目光仿佛交织到一块儿凝住不动了。她声音发抖:“是你,当家的?”“没错,是我。原来,马丁他们的船在非洲海岸触礁了。除了马丁,其他人都不幸遇难。而马丁又被野人部落扣了12年,直到最近才有机会回来。女马丁拿围裙捂着脸哭了起来。莱韦克说道:“现在怎么办?”马丁问:“她男人是你?”莱韦克回答说:“对,是我。”他们相对看了看,谁也没有说话。这时马丁看了一眼在他身旁围了一圈的孩子,朝两个女孩点头示意说:“她们俩是我的吧?”莱韦克说::“她们俩是你的。”他说:“上帝呀,她们都长那么大了!”莱韦克又说了一句:“现在怎么办?”马丁心乱如麻,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下了狠心说:“我嘛,照你的意思办吧。我不想为难你,各人的孩子归各人。孩子妈归你,还是归我?你怎么定我都答应。不过这房子该归我,这是我父亲留下的,而且我就是在这房子里出生的。”女马丁用围裙捂着嘴发出一阵阵抽噎。两个女孩忐忑不安地望着她们的父亲。马丁站起身朝他妻子走去,她一头扑到他怀里呜咽了起来:“我的男人呀,你终于回来了!”几个男孩子看到母亲哭也哭了起来。莱韦克站在一旁等着。他们决定找神甫裁决,两个男人一起走了出去。走过咖啡馆门前,他们决定一起喝一杯。“呃,希科,来两杯费尔酒,要好的。马丁回来了,我妻子原先的男人,你是知道的,那条失踪了的‘姊妹’号上的马丁。”老板一手拿着三只玻璃杯子,一手拿着长颈大肚玻璃酒瓶走过来,神色从容地问:“噢!你回来了,马丁?”马丁回答说:“我回来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对海边渔村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单调的氛围,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背景。B.小说结尾对咖啡馆老板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自私自利、关系冷漠的真实现状。C.小说在两位丈夫去找神甫解决问题的路上到咖啡馆喝一杯中收束,这样的结尾韵味悠长,引人深思。D.小说通过人物的不幸遭遇,反映了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们生活的艰辛以及命运难以主宰等社会问题。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为读者呈现了美丽的景色,安静的渔村,似乎岁月静好,和下文现实的悲苦形成强烈反差,给人鲜明的痛感。B.“有个男人总在屋子边上转来转去”小说在平淡的叙述中突然出现了一丝紧张的气氛,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C.文中画线部分为补叙,交代了女马丁丈夫“失踪”的原委及现在的家庭构成及生活情况,也为下文男马丁的突然回来埋下伏笔。D.小说没有刻意地渲染和夸张,就是自然地讲述故事,其中有较多的人物对话,省去了大量情节的交代,使叙述简短而清晰。8.在男马丁出现后,母亲(女马丁)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原文进行梳理。9.莫泊桑描写穷人的小说总在黯淡中有一抹暖色,正如他自己说:“生活很可能不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请简析本文中的“暖色”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B7.C8.①在得知马丁为何在12年之后才归来时,她“拿围裙捂着脸哭了起来”,这里主要是表现对丈夫的心疼与丈夫平安归来的惊喜。②当男马丁谈到女马丁、孩子和房子的归属时,她“用围裙捂着嘴发出一阵阵抽噎”,这里主要是她面临新的分离的不舍与为难。③当男马丁向她走来时,“她一头扑到他怀里呜咽”,这时的她百感交集,有12年的辛酸悲苦,有对丈夫的依恋,有对过去的生活的回忆,还有目前处境的尴尬。9.①尽管生活艰辛,女马丁依然含辛茹苦地等了十年,努力维持生计,孩子们健康成长,体现了生活的韧性和希望。②两个丈夫在面对复杂的家庭关系时,选择了理性和和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表现出人性中的善良和包容。③马丁的归来虽然带来了困扰,但也让女马丁重新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这种复杂情感中的旧情成分也是一种暖色。【解析】【导语】《归来》通过描写一个渔村家庭的变故,展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命运的无常。故事以马丁的归来为核心,揭示了女马丁在面对两个丈夫时的复杂情感和艰难选择。小说开篇的宁静与后来的冲突形成对比,增强了情节的张力。莫泊桑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简洁的对话,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坚韧。结尾处的平静处理,留给读者深思的空间。【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自私自利、关系冷漠的真实现状”错误,小说结尾对咖啡馆老板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平淡和习以为常的态度,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中不幸事件的麻木,而不是自私自利、关系冷漠。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文中画线部分为补叙”错误,画线部分为插叙,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交代了女马丁丈夫“失踪”的情况、家庭构成和生活情况并且为下文埋下伏笔。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心理变化的理解能力。①第一处,确认这是失踪了12年的丈夫,并且听丈夫说他们的船触礁了,只有他活了下来,并且被野人部落扣留了12年,“女马丁拿围裙捂着脸哭了起来”“她声音发抖:‘是你,当家的?’”,女马丁得知马丁在12年间的遭遇,“声音发抖”,“拿围裙捂着脸哭了起来”,此处主要表现了她对于丈夫能够归来的惊喜、激动以及对丈夫遭遇的心疼。②第二处,马丁回来了,这个家该怎么办?马丁说“照你的意思办吧。我不想为难你,各人的孩子归各人。孩子妈归你,还是归我?你怎么定我都答应。不过这房子该归我,这是我父亲留下的,而且我就是在这房子里出生的”,马丁说出的对于孩子、女子和房子的安排考虑,她“用围裙捂着嘴发出一阵阵抽噎”,这里主要是她面临新的分离的不舍与为难。③第三处,由“马丁站起身朝他妻子走去,她一头扑到他怀里呜咽了起来:‘我的男人呀,你终于回来了!’”以及前文“女马丁带着两个女儿含辛茹苦等了她男人10年”等可知,女马丁在丈夫走后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如今丈夫回来了,她对他仍有依恋,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让她难忘,可是她再婚了,还有两个男孩,如今怎么办?面临艰难选择,她感到心酸和尴尬。【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①首先从女马丁角度看,尽管丈夫马丁出海多年未归,被认为已经死亡,但妻子依然坚守着家庭,独自抚养孩子等了他十年;当丈夫归来时,妻子虽然面临着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困境,但她对家庭的坚守本身就是一种暖色。她多年来独自抚养孩子,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这种家庭的凝聚力和责任感是一种温暖的体现。②其次从两个男人的角度看,丈夫马丁归来后,他并没有对妻子和家庭有怨恨或者报复心理。莱韦克也没有对马丁表现出恶意,他们决定去找神甫解决问题;在文章的最后,两人还一起喝一杯,表现出人性中的宽容和善良。③最后妻子在面对归来的丈夫时,虽然有震惊,有难堪,但并没有排斥他。她内心深处对丈夫的感情依然存在,这种复杂情感中的旧情成分也是一种暖色。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赍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之。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明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人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节选自刘安《淮南子·道应训》)材料二:子发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发其赏,子发辞曰:“发诚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不宜以众威受赏。”荀子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古者明王之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无僇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案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取材于《荀子·强国》)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闻君A求技B道C之士D臣E偷也F愿以技G赍H一卒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的第一个“明”用法相同。B.骇,动词,意为“震惊、害怕”,与成语“骇人听闻”中的“骇”意思相同,但用法不同。C.固,意为“固执、浅陋”,与《五石之瓠》中“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中的“固”意思不同。D.恶,意为“惩罚”,与《兼爱》中“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的“恶”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偷者三次进入齐军军营,依次偷了帷帐、枕头、发簪,子发三次都派人送回,最终齐军退军。B.材料二第一段举了子发拒绝受赏,将战功归于国君、将领、士卒的例子,表现出他不贪名利的品质。C.材料二第二段中荀子虽然肯定了子发回复命令时谦虚恭敬的态度,但对其辞谢奖赏的做法却不赞成。D.材料二第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在得出正确举措的同时,也指出了子发的做法有“反先王之道”等错误。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2)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14.与荀子不同,材料一中作者对子发持肯定态度,请简要分析其理由。【答案】10.ADF11.D12.B13.(1)过了不久,齐国发动军队攻打楚国,子发率领军队抵挡齐军,楚军多次退却。(2)蔡侯把他的社稷敬献给楚国而回到楚国来了,我把管理地方的事托付给几位大臣而把土地治理好了。14.①知人善任,用人不疑:子发接受了市偷的建议。②讲究策略,善于作战:多次归还齐国将军的衣物。【解析】【导语】这篇文言文通过两个材料展现了楚将子发的智慧与谦逊。材料一中,子发善用人才,巧妙利用偷者的技艺迫使齐军退兵,表现出他识人用人的能力。材料二中,子发在战胜蔡国后谦辞不受赏,荀子对此提出批评,认为子发的做法违背了赏罚分明的原则。文章通过对比,探讨了功劳归属与个人品德之间的关系,反映出古代对功名利禄的不同态度和思考。【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听说君王寻求有技能的人,我是个小偷,希望用我的技能来充当一名士兵。①“闻君”动宾结构,听说君王,下半句是宾语,所以应在“君”后断开,即A处;②“求技道之士”中,“士”是“求”的宾语,应在“士”后断开,即D处;③“臣偷也”是判断句,“臣”是主语,“偷”是谓语,应在“也”后断开,即F处;故选AD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及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形容词作动词,弘扬。句意:楚国有一个偷窃技术非常高的人。/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B.正确。动词,害怕;/使动用法,使……害怕。句意:非常惊恐。/使人听了非常吃惊。C.正确。固执;/确实。句意:他拒绝赏赐的态度非常坚决。/先生您确实不擅长使用大的葫芦。D.“意思相同”错误。惩罚;/怎么。句意:弘扬善意,惩罚恶意,是人心的自然反应。/怎么会做出不孝顺的行为呢?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表现出他不贪名利的品质”错误,材料二第一段中子发拒绝受赏的理由是将战功归于国君、将领、士卒,表现出他谦虚的态度,但并不能简单地说他“不贪名利”,因为荀子批评他这种做法是“反先王之道”,认为他是以私廉为名,实际上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故选B。【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无几何”,不久;“将”,率领;“当”,抵挡;“却”,退却。(2)“奉”,敬献;“属”,托付;“二三子”,诸位;“治”,治理。【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归纳人物特点的能力。①由材料一第二段“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之”可知,子发接受了市偷的建议,可见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②由材料一第二段“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明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人归之”可知,子发多次归还齐国将军的衣物,可见他讲究策略,善于作战。参考译文:材料一:楚国将领子发喜欢寻求有一技之长的人。楚国有一个偷窃技术非常高的人,去拜见子发说:“听说君王寻求有技能的人,我是个小偷,希望用我的技能来充当一名士兵。”子发听说这件事后,衣带来不及系上,帽子来不及戴正,就出来接见了他,并且待之以礼。子发的随从劝谏说:“小偷,是天下的盗贼啊。为什么对他以礼相待?”子发说:“这不是你们所能参与的事。”过了不久,齐国发动军队攻打楚国,子发率领军队抵挡齐军,楚军多次退却。楚国的贤良大夫们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心力,但齐军更加强大。于是那个市场里的小偷请求说:“我有点浅薄的技能,希望能为您施展一下。”子发说:“好吧。”没有询问他的言行就派他去了。小偷就在夜里拆下了齐国将军的帷帐并把它献给子发。子发派人把帷帐送还回去,说:“士兵们有出去砍柴的,得到了将军的帷帐,现在特地派人把它还给你的手下。”第二天小偷又去了,取回了齐国将军的枕头。子发又派人送还回去。第三天小偷又去了,取回了齐国将军的发簪。子发又派人送还回去。齐国军队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惊恐。将军和军官们商量说:“今天再不撤离,楚国国君恐怕要取我们的脑袋了。”于是就撤军离开了。(节选自刘安《淮南子·道应训》)材料二:子发将要向西攻打蔡国,攻克蔡国之后,活捉了蔡侯,他回国向楚王回复命令说:“蔡侯把他的社稷敬献给楚国而回到楚国来了,我把管理地方的事托付给几位大臣而把土地治理好了。”不久以后,楚国颁发奖赏,子发推辞说:“我下达命令而敌人退兵,这是君主的威势;我们楚国调遣军队进攻而敌人退兵,这是将帅的威势;两军交战用力而敌人退兵,这是士卒的威势。我不应该凭借全军的威势接受赏赐。”荀子批评他说:子发回复命令时是恭敬的,他推辞奖赏时是固执的。崇尚贤人使用能人,奖赏有功的人,惩罚有罪的人,不是只有一个人这样做,这是古代圣明帝王的政治原则,是使自身一人尊贵的根本,是对善事、恶事给予相应回报的做法。国家大治必定遵循这一原则,古今都是一样的。古代圣明的帝王在举办大事、建立大功的时候,大事已经完成,大功已经建立,君主就享有它的成果,群臣就享有它的功劳,士大夫提高爵位,做官的人增加俸禄,百姓增加收入。因此做好事的人受到鼓励,做坏事的人受到阻止,上下一心,三军协力同心,因此各种事情都获得成功而功业名声远播。如今子发唯独不是这样,他违背古代圣明帝王的政治原则,扰乱楚国的法令,降低功臣的身份,让接受奖赏的人感到羞耻,没有比这让他宗族中的人更羞辱的了,还压抑贬低他的后世子孙,他竟然只认为这是个人的廉洁之举,岂不是太过分了吗!(取材于《荀子·强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②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③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备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③“原上草”二句,语出汉乐府丧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两句直抒胸臆,写作者重回苏州,想起自己的妻子已长眠地下,不禁悲从中来。第二句这一问,看似为“无理”之辞,实则是“有情”之语。B.上片第三句以秋天霜降后梧桐枝叶凋零比喻妻子死后自己也垂垂老矣,第四句中“头白”二字,一语双关,鸳鸯头上有白毛,词人也已满头青丝渐成雪。C.过片“原上草,露初晞”,承上启下,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自己生命的衰颓,同时也为下句中“新垅”二字的出现做了自然的铺垫。D.这是一首情真意切、语深辞美、哀怨凄婉、感人肺腑的悼亡词。词人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呈现了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也增强了词作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6.“现实与回忆相交织”是悼亡诗中常见的手法,试简要分析本词最后两句与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下片在此手法运用上的不同。【答案】15.C16.①贺铸词是现实场景为主,是在现实的孤寂中穿插回忆,以回忆反衬现实的孤寂;②苏轼词是以回忆(梦境)为主,先详细地描绘梦境中的相见场景,然后回到现实,以现实呼应梦境中的情感,现实部分是对回忆情感的强化。【解析】【导语】贺铸的《鹧鸪天》通过重游故地的感慨,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词中运用梧桐、鸳鸯等意象,巧妙地将现实与回忆交织,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全词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C.“又借露水哀叹自己生命的衰颓”错误,“露初晞”是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鉴赏诗歌的手法的能力。①贺铸《鹧鸪天》:“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意思是: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前一句写词人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雨打南窗,辗转难眠,为现实之景,后一句是回忆妻子曾经为自己补衣的场景,是回忆的内容。贺铸词是现实场景为主,在“空床卧听南窗雨”的现实的孤寂中穿插回忆,以回忆反衬现实的孤寂;②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描述了一个美丽的梦境,苏轼在梦中回到了妻子身边,看到她依然在小轩窗前梳妆打扮。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结尾三句,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苏轼先详细地描绘梦境中的相见场景,然后回到现实,以现实呼应梦境中的情感,现实部分是对回忆情感的强化。(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进酒》中着力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纵酒使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3)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国风兴起,发展至今呈现出以下新的特征:其一,①,出现了全民追“风”。我们之前说国风国潮,是属于年轻人的小众文化、亚文化,但目前国风已经成功“出圈”,在全民的各个年龄层都得到认同,并且融入日常生活。其二,从表现对象来看,国风的内容得到很大拓展。之前集中在对一些传统文化符号的表现,比如汉字、服饰、剪纸等,而现在②上,不仅是文化符号,还包括生活样态,【a不是传统的,而是现代的。】其三,传统文化与现代潮流结合得更加紧密。我们能明显地感知到,国风产品已经从原来的手办摆件为主,到现在融入日常生活,有各种联名款、各种国货,而且价格亲民,普通人愿意消费、也消费得起。其四,国风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最初国风相关内容主要通过音乐、动漫、游戏等传播,现在则是从线上到线下无处不在。受众不再满足于仅仅去消费别人的演绎,③。可见,国风已经不是一阵吹过无痕的短暂流行风潮,而成为一种旺盛生命力的大众审美。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包容,另一方面也要引导。我们要加强传统文化知识的科普。【b这些文化内容在互联网上鱼龙混杂,】他们迫切需要权威的知识普及,来做更加符合文化原貌的传播。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辩证性思考,【c避免厚古薄今、以古非今,】不要一味追求过往,而是要站在当下,去创造更符合当下社会形态的国风文化。【d国风这股“风”,不仅可以席卷中国,还可以“好风凭借力”,】助力我们在世界树立新的文化形象。18.下列选项中对几处括号内的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处句子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可改为“不仅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B.b处句子中成语“鱼龙混杂”使用正确,意为好的和坏的事物混杂在一起。C.c处句子中成语“厚古薄今”使用正确,意为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D.d处句子中“风”和“好风凭借力”两处双引号使用正确,但作用不同。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下列选项中的“一味”与原文加点的“一味”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君看入品花,枝干必先异:又看蜂酿蜜,万蕊同一味。B.如这一盏茶,一味是茶,便是真才。有些别底滋味,便是有物夹杂了。C.及到庚子年,闹出了弥天的大祸,才晓得一味守旧万万不可。D.先前有一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叶天士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答案】18.B19.①从受众范围来看;②拓展到生活层面;③而是主动参与和融入。20.C【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成语以及标点符号的能力。A.正确。根据语境,国风内容现在不仅有传统的,更有现代的,表递进关系,修改正确;B.错误。“鱼龙混杂”是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此处语境是说互联网上的传统文化内容纷繁复杂,并无好坏混杂之意,而且“鱼龙混杂”只能指人,不可用来形容物,可改为“参差不齐”;C.正确。“厚古薄今”使用恰当,符合语境中不要过度推崇古代而轻视现代的意思;D.正确。“风”的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好风凭借力”的双引号表示引用,作用不同,正确。故选B。【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根据后文“之前说国风国潮,是属于年轻人的小众文化、亚文化,但目前国风已经成功“出圈”,在全民的各个年龄层都得到认同”,可知是从受众范围角度谈国风的发展,故应填“从受众范围来看”;②根据前文“国风的内容得到很大拓展。之前集中在对一些传统文化符号的表现”,后文“不仅是文化符号,还包括生活样态”,故应填“拓展到生活层面”;③根据前文“受众不再满足于仅仅去消费别人的演绎”,可知受众有了新的需求,即主动参与融入到创作中,故应填“而是主动参与和融入”。【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的能力。原文中“一味”意为盲目、单纯地。A.“一味”指一种滋味;B.“一味”指单纯地;C.“一味”指盲目、单纯地,与原文意思相同;D.“一味”指一种。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预报更精准,抢险更及时——【A】新华社2024-07-05(有删改)今年,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洪涝灾害。在防汛抗洪一线,不仅有大量救援人员奋战的身影,也有许多“硬核”科技装备在发挥作用。通过这些防汛“利器”的加持下,抢险救灾、巡险查险、预报预测的质效均大大提升、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好维护。“今年汛期,我们采用无人机搭载雷达波流速仪进行流量测验,1个人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完成。”浦市水文站工作人员向恒对记者说,通过全自动航行模式,无人机悬停在水面上方10米即可实现“一键稳定测流”,精度高、效率高。“今年我们进一步优化各类预报模型参数,应用水利测雨雷达、‘水文智慧大脑’,有效提高了预报精度。”湖南省水文中心水情与信息化部部长江冬青说,在本轮洪水发生初期,水文部门提前18小时精准预报资江邵阳站洪峰水位,与实际水位仅相差7厘米,为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提供重要支撑。在安徽省无为市,气象部门利用相控阵雷达等新技术,让气象预测更加高效。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应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仅需6分钟就能为预报员提供更为精细化的雷达产品数据,提高了天气过程监测预警准确度、灵敏度。21.请根据材料内容,在【A】处将该则消息的标题补充完整,不超过20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科技“利器”提升一线防汛救灾硬实力22.在这些防汛“利器”的加持下,预报预测、巡险查险、抢险救灾的质效均大大提升,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更好保障。【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新闻主要讲述了在防汛抗洪中,利用科技手段,比如利用无人机搭载雷达进行流量测验;应用水利测雨雷达、‘水文智慧大脑’,有效提高了预报精度利用相控阵雷达;利用相控阵雷达等新技术,让气象预测更加高效。可知,本文记叙了各种科技手段的使用使得防汛抗洪在预报预测、巡险查险、抢险救灾的质效大大提升,所以标题可拟为“科技‘利器’提升一线防汛救灾硬实力”。【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三处:①“通过这些防汛‘利器’的加持下”结构混乱。将“通过……”和“在……下”两个句式杂糅,应改为“在这些防汛‘利器’的加持下”或者“通过这些防汛‘利器’的加持”;②“抢险救灾、巡险查险、预报预测”语序不当。三个动词短语之间有先后顺序,应改为“预报预测、巡险查险、抢险救灾”;③“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更好维护”搭配不当。正确的搭配用法是“保障……安全”,应改为“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更好保障”。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麻烦,指繁琐的事情、问题。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对“麻烦”避之不及。然而,有时,麻烦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今天的麻烦也可能变成明天的美好。对于这一问题,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话介绍什么是麻烦。第二句话指出麻烦有不会的影响,让人们避之不及。第三句指出麻烦也有积极的一面,可以转化为美好。本题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思辨的理念对“麻烦”有新的、全面性的思考。麻烦,有好有坏,但本材料显然更侧重于引导学生对“麻烦”优点的思考。比如麻烦是成长的契机,面对麻烦,我们可能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弱点和需求。这种自我反思有助于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认知,促使我们成长为更好的人,经历并克服麻烦有助于锻炼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我们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更加坚强和从容,从而实现自我成长。麻烦是创新的源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自己的局限和缺陷,从而追求更高的自我,让我们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可以迫使人们跳出常规思维,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创新。麻烦是生活的调味剂,可以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教会人们珍惜简单和美好。我们也应该学会适当地麻烦别人,并且在被需要时伸出援手,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写作时,在文章开头,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麻烦有其“麻烦”之处,更有其积极作用。在论证部分,需要思路清晰,需要运用丰富的论据来支持和证明论点,论据要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先论述麻烦的消极影响,如影响心情,影响效率,打击积极性等。再重点论述麻烦的积极作用,如麻烦可以锻炼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麻烦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经验,麻烦还可以促进我们的成长等。结论部分,总结升华,麻烦并不可怕,它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机会。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麻烦,从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促进成长,不断进步,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立意:1.面对麻烦,自我反思,促进成长。2.面对麻烦,克服局限和缺陷,提升自我。3.让“麻烦”成为生活的调味剂,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辽南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对现实的关怀反思,对英雄的敬仰崇拜,对人道的追寻布施,对人性的完美塑造……儒家思想十分看重个人的修身养性、品格塑造。孔子主张以道德治天下,他说:“【A】”要求以仁义之道作为个人生活乃至为政的准则。但由于各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就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躬行实践。“六艺”包含礼、乐、书、数、射、御,孔子尤其看重对“艺”的掌握,并指出仁人君子的成才之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这一思想是孔子对理想人格、自由人格的充分表述,主张人的全面发展,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同时获得主体的全面解放。人格是人的精神属性而非生理属性,是人的超动物属性而非动物属性。只有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才谈得上人格。儒家提倡的“以仁为人”就是对超越生理需要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力量的高度抽象。孔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所谓“文”,指作为历史成果而保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如司马光说的:“古之所谓文者,乃诗书礼乐之文,升降进退之容,弦歌雅颂之声。”所谓“质”,指人内在固有的和坚定的伦理品质。“【B】”因此,孔子认为君子只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孟子对先秦儒家“君子”理念做了进一步延伸,即注重内心修养,发展“仁”的内在机制。他指出:“【C】”他认为,“君子”应时刻以仁与礼来“反求诸已”“为仁由己”,从精神上把“仁”化为自己的内驱力和社会实践。而荀子则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他认为,“【D】”要求重建社会秩序,重铸道德修养,强调“治气养心之术”“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从“外铄”上强化人格完善。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注重人格的全面发展,不仅从行为规范向理想人格的形式趋近,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内在心源上同“仁”相契合,从而达到文质彬彬、善美融合的理想境界。(摘编自李明泉《儒家理想人格精神》)材料二:现有的研究表明,君子一词出现在儒家之前,或者说在孔子之前,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是学养、德行的分别,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要做个君子就不能赶时髦,赶时髦是会丧失某些气节的。君子要成为一个社会的引领者。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注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文化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作为一个君子要具备什么样的品德?一个字的要求就是“孝”。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生命观是有密切关系的。父母要养育教育子女,子女就要孝顺敬重父母,这是一种自然的关系,孝不是强制的,强迫的。两个字的品德是“诚敬”。诚是不要自己去欺骗自己,不要妄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敬是不怠慢,不放荡,我们要敬畏别人,也要敬畏自己,同时也要敬畏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事业。三个字是“智、仁、勇”。“好学近乎知”,作为一个君子就要好学,学无止境,不断上进;“力行近乎仁”,要去做,踏踏实实地去做才是“仁”;“知耻而后勇”,懂得羞耻的人才能勇,真正有勇气的人是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就去改正的。四个字是“礼、义、廉、耻”。守礼就是按照身份该做的事情,就是尽伦尽责。义,就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是人特有的。廉,正直,清廉,做人就应该正直才能起表率作用,一个正直的人才能够诚信。第四个是耻,羞耻。做人要懂得羞耻。有羞耻心的人,行为一定是方方正正的。君子品德怎么养成?环境非常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决定因素还在人自己身上。中国文化始终是反求诸己的,历来是为己之学。所谓“为己之学”也可以说是“君子之学”。君子学习是使自己成为更加完美的人。“小人之学”或者“今之学者”是为人的,“为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把学到的东西看作飞禽走兽。禽犊就是人所拥有的财富,这些东西也可以说是做表面文章的,显示给别人看的,所以“为人之学”,根本不落到心里面去,更不落到行动上去。另外还要寻求名师良友,荀子讲最直接的就是向身边的君子学习。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放开眼界,向天地万物学习。只要我们能够谦虚谨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君子。(摘编自楼宇烈《君子的意义与德行》)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唯一标准,就在于每个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B.孔子主张人的全面发展,主张人在驾驭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同时,获得主体的全面解放。C.人格是人的精神和超动物属性,因此只要摒弃食、色,就能有所作为,就能谈得上人格。D.儒家认为,从行为规范向理想人格形式趋近和从内在心源上同“仁”相契合同等重要。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孔子以后,对君子的概念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做规定,这在以后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B.君子要成为社会正能量的引领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不能丧失气节,盲目追赶时髦。C.时代在变,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也在变,君子要传承文化的精神和灵魂,而不是其外在形式。D.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孝并不是强制的,强迫的,而是一种与生命观密切关联的自然关系。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在主体部分依次论述了孔子、孟子、荀子这三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对“君子”各自独特、迥然不同的观点。B.材料二首段通过比较指出孔子以后“君子”一词的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C.材料二第二段分别从引领社会风气和文化的传承两方面阐释了君子的社会作用:第三段具体指出了君子应具备的品德。D.材料二最后一段论述了养成君子品德的方法途径,通过“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对比,强调了君子要身体力行。4.以下论据分别出自材料一【A】【B】【C】【D】四处,请根据语境将它们还原到合适的位置。①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②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③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④道之以政,齐之有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在论述“如何成为真正的‘君子’”这一问题上,两则材料都提到了需要发挥“外化”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B2.C3.A4.A:④B:①C:②D:③5.①要躬行实践,重视“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②要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③要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从“外铄”上强化人格完善。④寻求名师良友,尤其是向身边的君子学习。⑤放开眼界,向天地万物学习。 【解析】【导语】这两篇材料探讨了儒家思想中“君子”概念的演变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材料一侧重于儒家经典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对君子理想人格的不同阐释,强调道德修养与人格的全面发展。材料二则从历史角度分析君子概念的转变,突出其在道德引领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两篇文章共同强调了内在修养与外在实践的结合,体现了儒家思想对理想人格的追求。【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区分‘君子’与‘小人’的唯一标准”错误。由“由于各人道德修养的不同、道德境界的差异,就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分”可知,道德修养的不同和道德境界的差异是造成君子和小人的区别的原因,但并未表明是区分君子和小人的唯一标准。C.“只要摒弃食、色,就能有所作为”错误。由“只有在食、色之上另有追求,另有坚持,另有作为,才谈得上人格”可知,原文表述的是在食、色之外要有其他的追求、坚持和作为,并不是要摒弃食、色,而且摒弃食、色也不一定就有所作为,选项曲解文意。D.“从行为规范向理想人格的形式趋近和从内在心源上同‘仁’相契合同等重要”错误。由“不仅从行为规范向理想人格的形式趋近,而且更重要的是从内在心源上同‘仁’相契合”可知,在二者的比较上,“从内在心源上同‘仁’相契合”是“更重要的”。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君子要传承文化的精神和灵魂,而不是其外在形式”错误。由“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可知,原文的意思是在传承传统文化时不要拘泥于形式,而非不能传承外在形式。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迥然不同的观点”错误。由“孟子对先秦儒家‘君子’理念做了进一步延伸”可知,孟子的观点是对前人观点的延伸,从具体内容上讲,孟子“注重内心修养,发展‘仁’的内在机制”,而孔子也“要求以仁义之道作为个人生活乃至为政的准则”,都有对“仁”的重视,因此不能说孔子和孟子的观点是迥然不同的;同时,荀子和孔子的观点也不是迥然不同的,二人都重视“外化”的作用,孔子强调“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荀子则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复位的能力。A:由上文“孔子主张以道德治天下”可知,此处应填入以道德治天下并取得很好效果的例子,即“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因此填入④;
B:由下文“只有‘质’还不行,还必须有‘文’的形式教养”可知,此处应涉及“质”以及“质”之外的“文”,因此填入①;
C:由下文“‘君子’应时刻以仁与礼来……”可知,此处应填入关于“仁”和“礼”的表述,因此填入②;
D:由上文“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陶铸作用”及下文“重铸道德修养”可知,此处应填入与道德相关的句子,因此填入③。【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依据“孔子认为,君子的修养有两个部分,一是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二是躬行实践”“君子在志道、据德、依仁之外还要‘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等内容,可以归纳出:要躬行实践,重视“游于艺”,在游憩观赏娱乐中使身心获得全面自由。②依据“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在‘文’‘质’之间配合得恰到好处。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等内容,可以归纳出:要有“文”的形式教养,将外在形式与内在品质高度融合起来。③依据“而荀子则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他认为,‘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要求重建社会秩序,重铸道德修养,强调‘治气养心之术’‘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从‘外铄’上强化人格完善”等内容,可以归纳出:要注重外在道德规范对君子的陶铸作用,从“外铄”上强化人格完善。④依据“另外还要寻求名师良友,荀子讲最直接的就是向身边的君子学习”可以归纳出:寻求名师良友,尤其是向身边的君子学习。⑤依据“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放开眼界,向天地万物学习”可以归纳出:放开眼界,向天地万物学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归来莫泊桑浪涛拍打着海岸,蓝天一望无际,疾风劲吹,朵朵白云像鸟儿似的飞快地从天空掠过。坐落在山口海边的小村沐浴在阳光里,暖洋洋一片。马丁-莱韦克家正好坐落在村口。这是一幢渔家小屋,墙是黏土的,屋顶铺了一层茅草,上面长了一簇簇蓝蝴蝶花儿。男人出海了,女人在屋前补渔网。园地口上一个14岁姑娘在缝补一件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破衣服。还有一个女孩,抱着一个小男孩哄着。两个两三岁的男孩面对面坐在泥地上玩耍。补衣服的姑娘突然喊了一声:“妈!”“什么事?”“他又来了。”母女俩从早晨开始就心神不安,有个男人总在屋子边上转来转去。母亲总觉着他的眼神怪里怪气。母亲叫马丁,丈夫叫莱韦克,人家管他们一家叫马丁-莱韦克。她原先的丈夫水手马丁所在的那条船“姊妹”号出海时失踪了。船上的水手也一直音信全无,大家都认为这船连人带货都沉没了。女马丁带着两个女儿含辛茹苦等了她男人10年。当地一个叫莱韦克的渔民是个鳏夫,带着个男孩,向她求婚,女马丁于是改嫁给他,三年中间又生了两个男孩。家里几乎没有见过肉,面包很贵,冬天刮大风的那几个月他们有时候只得赊账买面包吃。几个小家伙倒长得很结实。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刮起了大风,她男人莱韦克本想出海,看到风大走不成,于是帮妻子一起补渔网。9点钟,大女儿买面包跑着回来,神色慌张:“妈,他又来了。”母亲的脸刷地变白,对她男人说:“莱韦克,叫他别这么偷看我们,我心里直发慌。”莱韦克是个身材高大的水手,他神色从容,朝那游荡的人走去。莱韦克带着陌生人一起朝屋子走来。女马丁一下慌了神,直往后退。她男人对她说:“给他拿点面包,倒杯苹果酒,他打前天就没有吃东西了。”他们都进了屋。游荡的人坐下,在一双双眼睛的注视下低头吃起东西来。母亲站在一旁盯着那人看,两个叫小马丁的姑娘背靠着门,其中一个抱着最小的男孩,都馋得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人。莱韦克拉一把椅子坐下,问陌生人:“您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我从塞特过来。”“就这么走来的?”“没错,走着来的,身上没有钱,只能用脚走。”“您去哪儿?”“我就来这儿。”“您在这儿有认识的人吗?”“也许吧。”他脸色憔悴,布满皱纹,整个脸都是瘦骨嶙峋。莱韦克突然问他:“您叫什么名字?”他没有抬头,只是回答说:“我叫马丁。”母亲莫名其妙地颤抖。她像是要走近些好好看看这流浪汉。来到他面前,她双臂垂下,张大着嘴,不禁呆住了。莱韦克最后又问了一句::“您是这儿人?”“我是这儿人。”这时他终于抬起头,女人的目光和他的目光相遇,顷刻两人的目光仿佛交织到一块儿凝住不动了。她声音发抖:“是你,当家的?”“没错,是我。原来,马丁他们的船在非洲海岸触礁了。除了马丁,其他人都不幸遇难。而马丁又被野人部落扣了12年,直到最近才有机会回来。女马丁拿围裙捂着脸哭了起来。莱韦克说道:“现在怎么办?”马丁问:“她男人是你?”莱韦克回答说:“对,是我。”他们相对看了看,谁也没有说话。这时马丁看了一眼在他身旁围了一圈的孩子,朝两个女孩点头示意说:“她们俩是我的吧?”莱韦克说::“她们俩是你的。”他说:“上帝呀,她们都长那么大了!”莱韦克又说了一句:“现在怎么办?”马丁心乱如麻,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最后下了狠心说:“我嘛,照你的意思办吧。我不想为难你,各人的孩子归各人。孩子妈归你,还是归我?你怎么定我都答应。不过这房子该归我,这是我父亲留下的,而且我就是在这房子里出生的。”女马丁用围裙捂着嘴发出一阵阵抽噎。两个女孩忐忑不安地望着她们的父亲。马丁站起身朝他妻子走去,她一头扑到他怀里呜咽了起来:“我的男人呀,你终于回来了!”几个男孩子看到母亲哭也哭了起来。莱韦克站在一旁等着。他们决定找神甫裁决,两个男人一起走了出去。走过咖啡馆门前,他们决定一起喝一杯。“呃,希科,来两杯费尔酒,要好的。马丁回来了,我妻子原先的男人,你是知道的,那条失踪了的‘姊妹’号上的马丁。”老板一手拿着三只玻璃杯子,一手拿着长颈大肚玻璃酒瓶走过来,神色从容地问:“噢!你回来了,马丁?”马丁回答说:“我回来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对海边渔村的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单调的氛围,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背景。B.小说结尾对咖啡馆老板的描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自私自利、关系冷漠的真实现状。C.小说在两位丈夫去找神甫解决问题的路上到咖啡馆喝一杯中收束,这样的结尾韵味悠长,引人深思。D.小说通过人物的不幸遭遇,反映了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们生活的艰辛以及命运难以主宰等社会问题。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为读者呈现了美丽的景色,安静的渔村,似乎岁月静好,和下文现实的悲苦形成强烈反差,给人鲜明的痛感。B.“有个男人总在屋子边上转来转去”小说在平淡的叙述中突然出现了一丝紧张的气氛,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C.文中画线部分为补叙,交代了女马丁丈夫“失踪”的原委及现在的家庭构成及生活情况,也为下文男马丁的突然回来埋下伏笔。D.小说没有刻意地渲染和夸张,就是自然地讲述故事,其中有较多的人物对话,省去了大量情节的交代,使叙述简短而清晰。8.在男马丁出现后,母亲(女马丁)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原文进行梳理。9.莫泊桑描写穷人的小说总在黯淡中有一抹暖色,正如他自己说:“生活很可能不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请简析本文中的“暖色”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B7.C8.①在得知马丁为何在12年之后才归来时,她“拿围裙捂着脸哭了起来”,这里主要是表现对丈夫的心疼与丈夫平安归来的惊喜。②当男马丁谈到女马丁、孩子和房子的归属时,她“用围裙捂着嘴发出一阵阵抽噎”,这里主要是她面临新的分离的不舍与为难。③当男马丁向她走来时,“她一头扑到他怀里呜咽”,这时的她百感交集,有12年的辛酸悲苦,有对丈夫的依恋,有对过去的生活的回忆,还有目前处境的尴尬。9.①尽管生活艰辛,女马丁依然含辛茹苦地等了十年,努力维持生计,孩子们健康成长,体现了生活的韧性和希望。②两个丈夫在面对复杂的家庭关系时,选择了理性和和平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表现出人性中的善良和包容。③马丁的归来虽然带来了困扰,但也让女马丁重新见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这种复杂情感中的旧情成分也是一种暖色。【解析】【导语】《归来》通过描写一个渔村家庭的变故,展现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命运的无常。故事以马丁的归来为核心,揭示了女马丁在面对两个丈夫时的复杂情感和艰难选择。小说开篇的宁静与后来的冲突形成对比,增强了情节的张力。莫泊桑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简洁的对话,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坚韧。结尾处的平静处理,留给读者深思的空间。【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自私自利、关系冷漠的真实现状”错误,小说结尾对咖啡馆老板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平淡和习以为常的态度,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中不幸事件的麻木,而不是自私自利、关系冷漠。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文中画线部分为补叙”错误,画线部分为插叙,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交代了女马丁丈夫“失踪”的情况、家庭构成和生活情况并且为下文埋下伏笔。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心理变化的理解能力。①第一处,确认这是失踪了12年的丈夫,并且听丈夫说他们的船触礁了,只有他活了下来,并且被野人部落扣留了12年,“女马丁拿围裙捂着脸哭了起来”“她声音发抖:‘是你,当家的?’”,女马丁得知马丁在12年间的遭遇,“声音发抖”,“拿围裙捂着脸哭了起来”,此处主要表现了她对于丈夫能够归来的惊喜、激动以及对丈夫遭遇的心疼。②第二处,马丁回来了,这个家该怎么办?马丁说“照你的意思办吧。我不想为难你,各人的孩子归各人。孩子妈归你,还是归我?你怎么定我都答应。不过这房子该归我,这是我父亲留下的,而且我就是在这房子里出生的”,马丁说出的对于孩子、女子和房子的安排考虑,她“用围裙捂着嘴发出一阵阵抽噎”,这里主要是她面临新的分离的不舍与为难。③第三处,由“马丁站起身朝他妻子走去,她一头扑到他怀里呜咽了起来:‘我的男人呀,你终于回来了!’”以及前文“女马丁带着两个女儿含辛茹苦等了她男人10年”等可知,女马丁在丈夫走后独自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其中的辛酸可想而知,如今丈夫回来了,她对他仍有依恋,对过去生活的回忆让她难忘,可是她再婚了,还有两个男孩,如今怎么办?面临艰难选择,她感到心酸和尴尬。【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①首先从女马丁角度看,尽管丈夫马丁出海多年未归,被认为已经死亡,但妻子依然坚守着家庭,独自抚养孩子等了他十年;当丈夫归来时,妻子虽然面临着复杂的情感和现实的困境,但她对家庭的坚守本身就是一种暖色。她多年来独自抚养孩子,让孩子们健康成长,这种家庭的凝聚力和责任感是一种温暖的体现。②其次从两个男人的角度看,丈夫马丁归来后,他并没有对妻子和家庭有怨恨或者报复心理。莱韦克也没有对马丁表现出恶意,他们决定去找神甫解决问题;在文章的最后,两人还一起喝一杯,表现出人性中的宽容和善良。③最后妻子在面对归来的丈夫时,虽然有震惊,有难堪,但并没有排斥他。她内心深处对丈夫的感情依然存在,这种复杂情感中的旧情成分也是一种暖色。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楚将子发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曰:“闻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愿以技赍一卒”子发闻之,衣不给带,冠不暇正,出见而礼之。左右谏曰:“偷者,天下之盗也。何为之礼?”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与。”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楚贤良大夫皆尽其计而悉其诚,齐师愈强。于是市偷进请曰:“臣有薄技,愿为君行之。”子发曰:“诺。”不问其辞而遣之。偷则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曰:“卒有出薪者,得将军之帷,使归之于执事。”明复往,取其枕。子发又使人归之。明日又复往,取其簪。子发又使人归之。齐师闻之,大骇。将军与军吏谋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头。”乃还师而去。(节选自刘安《淮南子·道应训》)材料二:子发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臣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发其赏,子发辞曰:“发诚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不宜以众威受赏。”荀子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7课 帮垃圾分类回箱-制作多图层动画 教学实录 2023-2024学年 粤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
- 物流调度方案
- 实习大约流程
- 《矿业权交易规则》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 2024年12月4日chinadaily时政类语篇型填空专项训练(全球塑料污染条约难以达成)-2025届高三英语一轮复习
- 钢铁物流研究
- -政务中心个人工作总结
- 施工现场安全工作总结14篇
- 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 膜厚测试报告
- X62W万能铣床电气原理图解析(共18页)
- 小康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 减速器箱体工艺工装设计说明书(含图纸)
- (完整版)中央空调现场勘察信息表
- 技术交底给水铜管道及配件安装.
- 车间6s现场管理建议车间6S现场管理制度
- 实验动物房改造项目设计浅谈
- 国际商法考点期末考试
- 齿轮画法图基础资料
- 超声波探伤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