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长征精神,是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永远在路上,弘扬长征精神没有“完成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我们应当传承弘扬红军将士报国为民的情怀和牺牲奉献的精神,敢于舍弃“小我”、勇于追求“大我”,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长征是一条自我突破、凤凰涅槃之路。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是长征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面对的依然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仅靠老思维、老经验、老路子显然不行。只有根据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革命勇气统一起来,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摘编自王诗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材料二:当我们看到电视里熟悉的火箭升空画面,感受升空那一刻的激动人心,有多少人了解几代航天人为此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又有多少人清楚其背后经历的多次试验与失败?长征故事在祖国大地继续吟唱着。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战士突破了几倍乃至十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跨越了雪山草地,仅是牺牲的营级以上干部,就超过400人。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同样靠的是航天官兵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勇于牺牲和奉献。看着眼前的巨型火箭,有谁能想到,这个庞然大物的研发团队成员不满35岁的占据多数。其中增压输送系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0岁。箭体结构攻关团队,平均年龄32岁,成员大部分是硕士。拥有了世界上最年轻的航天人才队伍,也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拥有强大的创新引擎。如今的文昌发射场,塔架高耸、厂房雄伟、道路宽阔而平坦,一个现代化的航天发射场呈现在我们眼前。“很难想象,七年前这里只是一片荒芜地。”工程师商利民这样介绍。作为发射场的第一批创业者,商利民也是在这片荒地里白手起家、打造发射场的全程见证者。当初,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每天徒步穿行20多公里,用双脚丈量发射场1.6万亩的每一寸土地;被誉为“海岛丁香花”的高级工程师丁斓,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再推迟生育计划,高龄怀孕后,更是挺着大肚子奋战在一线;工程师周湘虎因过度劳累和强光照射导致左眼永久失明,他说:“即使把另一只眼睛也献给心爱的航天事业也无怨无悔。”为了支持发射场的建设,星光村村民离开了世代居住的祖屋。还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普普通通的建设者,他们顶着烈日、吊在高空、深入泥坑、趟进积水,用勤劳的双手默默地干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虽然他们可能互不相识,但开拓者是他们共同的名字,为祖国的航天梦而奉献是他们身上共同的标签。作为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不论火箭的研制者,还是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者,不论发射一线、测控一线、回收一线的科研人员,还是散布于陆地和海洋上的保障人员,大家勇于奉献,众志成城,汇成托举中国航天的强大力量。(摘编自《中国航天人为何用“长征”命名运载火箭》)材料三:“七一”前夕,许多乘飞机来贵州省贵阳市的游客透过舷窗看去,惊喜地发现,一座红色的巨型建筑逶迤铺展在青山绿水间,仿若一条从天而降的丝带,分外耀眼,这就是位于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红飘带”数字体验馆(以下简称“红飘带”)。贵州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之一。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贵州以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红飘带”集文化、科技、艺术为一体,由数字演艺“红飘带·伟大征程”“红飘带·飞行影院”两大部分组成,数字化全景再现长征之路。“序厅暖场!”——眼看观众已经入场,“红飘带”演艺设备专员朱颖迅速在对讲机中发出指令。一盏闪烁微光的马灯逐渐明亮起来,通过全息影像再现红军战士形象,一段红色之旅就此开启。“‘红飘带’集合了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科技手段,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真实的体验。”朱颖边介绍边操作。光影在战壕、山体、石笋间流转,观众被引导进入下一个场景。水花四溅、硝烟弥漫,身临“血战湘江”的悲壮历程;狂风暴雪,喊声阵阵,用双脚丈量“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场景……就这样,观众沉浸式穿行在“红飘带·伟大征程”的6个篇章中。在“红飘带”,负责幕后保障工作的技术运维团队有30多人。每周,团队都会定时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在演出前进行早检,对各类型声光电设备、各场景特效情况反复调试。朱颖说:“希望能以每一次都完美的舞台呈现,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红飘带’,重温伟大长征精神。”据悉,自2023年10月22日试运营以来,“红飘带”演出场次已超过4000场,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成为贵州红色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地标。(摘编自《贵州贵阳:“红飘带”礼敬长征故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所铸就的长征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破解难题,开创美好未来。B.当下,我们要想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条新道路,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革命勇气。C.材料二中火箭研发团队成员大多不满35岁,且大部分是硕士,这个团队是世界航天人才队伍中最年轻的一支,具有强大的创新力。D.文昌发射场的建成离不开航天官兵与科技工作者的付出、星光村村民和普通建筑者的助力,这说明伟大事业既需要杰出人物,也需要普通民众。2.下列对材料二与材料三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首段中的两个设问句揭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成功的背后是众多航天人的辛勤付出。B.材料三中“眼看观众已经入场”“一盏闪烁微光的马灯逐渐明亮起来”等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C.材料二与材料三都提及了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某些场景,都是为了表现红军的勇于牺牲与奉献,说明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D.材料二中航天人为航天事业的拼搏与材料三中“红飘带”数字体验馆成功出圈,均是材料一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具体表现。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红军“敢于舍弃‘小我’、勇于追求‘大我’”的一项是()A.行军途中,女战士李坚真抬伤员、挑药箱,照料全连干部衣食住行,不丢下一位战友。B.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中获胜,除战略战术运用成功外,民众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C.红五军团第34师为掩护主力部队渡湘江,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斗争,最终全部阵亡。D.周广才带领红军战士过草地时,因没有食物,就只能将战争中缴获的皮带煮熟用以充饥。4.材料一与材料三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5.上面三则材料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答案】1.C2.D3.C4.①材料一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长征精神的意义及如何在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②材料三主要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介绍了贵阳市“红飘带”数字体验馆如何礼敬长征故事及其取得的成果。5.①新时期发展有必要继续弘扬昂扬拼搏、积极进取的长征精神。②因地制宜,根据中国国情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③开拓创新,依靠高新技术助力发展。【解析】【导语】这三篇材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长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材料一概述了长征精神对新时代启示,强调创新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材料二描绘了航天事业的拼搏与奉献,将长征精神延续至现代科技发展;材料三则通过数字科技再现长征历史,突出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整体上,这些材料共同呼应了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性,激励人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勇于牺牲、创新和奉献。【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材料二中火箭研发团队成员大多不满35岁,且大部分是硕士”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说“这个庞然大物的研发团队成员不满35岁的占据多数。其中增压输送系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0岁。箭体结构攻关团队,平均年龄32岁,成员大部分是硕士”,不是整个研发团队中大部分是硕士,是就“箭体结构攻关团队”而言的。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设问”错误,“有多少人了解几代航天人为此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又有多少人清楚其背后经历的多次试验与失败”,应为反问句,表达相反的意思。B.“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错,“眼看观众已经入场”“一盏闪烁微光的马灯逐渐明亮起来”只是单纯对会场的描写,没有营造紧张的氛围。C.“都是为了表现红军勇于牺牲与奉献”错,材料三是为了说明AI给人的真实感与沉浸式体验。“说明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错,过度解读。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体现革命过程的艰苦及坚定的革命信念。B.说明民众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C.体现舍弃“小我”,勇于追求“大我”的精神。D.体现长征过程的艰苦。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①材料一,“长征精神,是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传承弘扬红军将士报国为民的情怀和牺牲奉献的精神”“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长征是一条自我突破、凤凰涅槃之路。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是长征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长征精神的意义及如何在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②材料三,“一座红色的巨型建筑逶迤铺展在青山绿水间,仿若一条从天而降的丝带,分外耀眼,这就是位于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红飘带’数字体验馆”“‘红飘带’集合了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科技手段,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真实的体验”为记叙;“水花四溅、硝烟弥漫,身临‘血战湘江’的悲壮历程;狂风暴雪,喊声阵阵,用双脚丈量‘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场景”为描写。“‘红飘带’演出场次已超过4000场,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成为贵州红色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地标”。材料主要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介绍了贵阳市“红飘带”数字体验馆如何礼敬长征故事及其取得的成果。【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结合“长征永远在路上,弘扬长征精神没有‘完成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我们应当传承弘扬红军将士报国为民的情怀和牺牲奉献的精神”可知,新时期发展有必要继续弘扬昂扬拼搏、积极进取的长征精神。②结合“长征是一条自我突破、凤凰涅槃之路。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是长征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可知,因地制宜,根据中国国情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③“今天……只有根据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革命勇气统一起来,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拓创新,依靠高新技术助力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猫城记(节选)①老舍①大蝎调了五百名兵来保护迷林,可是兵们全驻扎在二里以外,因为他们要是靠近了迷林,便会先下手抢劫。但是不能不调他们来,因为猫国的风俗以收获迷叶为最重大的事,必须调兵保护。兵们不替任何人保护任何东西,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是不调他们来做不负保护责任的保护是公然污辱将士,大蝎是个漂亮的人物,自然不愿被人指摘,所以调兵是当然的事,可是要将他们安置在二里以外,以免兵馋自乱。风稍微大一点,而且是往兵营那面刮时,大蝎立刻便令兵们后退半里或一里,以免他们随风而至,抢劫一空。兵们为何服从他的命令?还是因为有我在那里:没有我,兵早就哗变了。“外国人咳嗽一声,吓倒猫国五百兵”是个谚语。②五百名兵之外,真正保护迷林的是大蝎的二十名家将。这二十位都是深明大义、忠诚可靠的人,但是有时候他们一高兴,也许会把大蝎捆起来,进而把迷林抢了。到底还是因为我在那里,因此他们不敢“高兴”,所以能保持着忠诚可靠。③这天大蝎为收获迷叶举办了盛大的敬神仪式。他请我这个外国人作大神的代表,在迷林中心的高架子上替他保护迷叶。大蝎告诉猫兵们,摘叶的时候若私藏或偷吃一片,大神的代表便会用张手雷劈了他们。大蝎一声令下,兵们两人一组上树摘叶。不大的工夫,我在上面已能看到原来被密叶遮住的树干。④猫人并不是不能干事,我心中想,假如有个好的领袖,禁止了吃迷叶,这群人也可以很有用的。假如我把大蝎赶跑,替他做地主、做将领……但这只是空想,我不敢决定什么,我到底还不深知猫人。我正在这么想时,便看见大蝎的木棍照着一个猫兵的头去了。我知道就是我跳下去自己不致受伤,也来不及止住他的棍子了,但是我必须跳下去,在我眼中大蝎是比那群兵还可恶的,就是来不及救那个兵,我也得给大蝎个厉害。我爬到离地两丈多高的地方,跳了下去。跑过去,那个兵已躺在地上,大蝎正下令,把他埋在地下。一个人若不明白他人的心理,便往往会因自己的善意而有害于人。我这一跳,让猫兵们以为我是下来放张手雷,我跳在地上,只听噼咚噗咚四下里许多兵全掉下树来,大概跌伤的不在少数,因为四面全悲苦地叫着。我顾不得看他们,便一手捉住大蝎。他呢,也以为我是看他责罚猫兵而来帮助他的,因为我这一早晨处处顺从着他,他自然地想到我完全是他的爪牙了。我捉住了他,他感到莫名其妙,大概他一点也不觉得打死猫兵是不对的事。⑤我问大蝎:“为什么打死人?”⑥“因为那个兵偷吃了一个叶梗。”⑦“为吃了一个叶梗就可以……”我没往下说,我又忘了我是在猫人中,和猫人辩理有什么用呢!我指着四围的兵说:“捆起他来。”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把大蝎捆起来!”我更清晰地说。还是没有人上前。我心中冷了。设若我真领着这么一群兵,我大概永远不会使他们明白我。他们不敢上前,并不是出于爱护大蝎,而是完全不了解我的心意——为那死去的兵报仇,在他们的心中是万难想到的。这使我为难了:我若放了大蝎,我必定会被他轻视;我若杀了他,以后我用他的地方正多着呢。无论他怎么不好,对于我在火星上——至少是猫国这一部分——所要看的,他一定比这群兵更有用一些。我假装镇静问大蝎:“你是愿意叫我捆在树上,眼看着兵们把迷叶都抢走呢?还是愿意认罚?”⑧兵们听到我说叫他们抢迷叶,立刻全精神起来,立刻就有动手的,我一手抓着大蝎,一脚踢翻了两个。大家又不动了。大蝎的眼已闭成一道线,我知道他心中怎样地恨我:他请来的大神的代表,反倒当着兵们把他惩治了,极难堪的事,自然他绝不会想到因一节叶梗而杀人是他的过错。但是他决定不和我较量,他承认了受罚。我问他,兵们替他收迷叶,有什么报酬。他说,一人给两片小迷叶。这时候,四围兵们的耳朵都在脑勺上立起来了,大概是猜想,我将叫大蝎多给他们一些迷叶。我叫大蝎在迷叶收完之后,给他们一顿饭吃,像我每天吃的晚饭一样。兵们的耳朵都落下去了,却由嗓子里发出了一点声音,好像是吃东西噎住了似的,不满意我的办法。对于死去的那个兵,我叫大蝎赔偿他的家小一百个国魂②。大蝎也答应了。但是我问了半天,谁知道他的家属在哪里?没有一个人出声。对于别人有益的事,哪怕是说一句话呢,猫人没有帮忙的习惯。这是我在猫国又住了几个月才晓得的。大蝎的一百个国魂因此省下了。(有删改)〖备注〗①《猫城记》创作于1932—1933年,老舍从英国回国不久。此时的中国内有军阀割据、国共对峙,外有日本侵占东北,全国上下一片混乱,岌岌可危。小说情节概要:因飞机失事,中国人“我”坠落到了火星上的猫国,被一群猫人抓走。猫国大地主大蝎救了我,但他只是想利用我外国人的身份替他保护能使人上瘾又毒害精神的迷叶。我随着大蝎看到了猫国社会的种种情状,最终见证了猫国的灭亡。本文节选自第十三章。②国魂:猫国的货币。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作为猫国的外来者,与猫人保持着心理和文化的距离,以“我”这一视角来讲述故事能增强小说的批判力度。B.“我”的存在使得大蝎调动了本不想调用的五百名猫兵前来看管并收获迷叶,由此可见“我”在猫国的威慑力之大。C.文中画线部分的心理描写表明“我”对拯救猫人心存念想,对大蝎颇为不满,这为后文“我”惩罚大蝎埋下了伏笔。D.大蝎认为“我”很顺从他,且因叶梗杀人不是大事,因而对“我”质问他的行为感到不解,对“我”将他捆起来的行为感到愤怒。7.关于文中“猫兵被打死”这一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有意跳下高架子为被打的猫兵报仇,却反而导致不少猫兵因为害怕而跌伤。B.“我”本是替猫兵出头,却没能得到猫兵的响应,这既是“我”的悲哀,也是猫人的悲哀。C.猫兵对待被打死同伴的态度加深了“我”对人性的认识,彰显了小说的现实批判意义。D.“猫兵被打死”一事使“我”与大蝎彻底反目,但最终大蝎也没给被打死的兵做出赔偿。8.猫兵们具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9.文学评论家王淑明曾评价本文:“《猫城记》在独特的风格里,包含着蕴藉的幽默味,给一个将近没落的社会,以极深刻的写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6.B7.D8.①缺乏责任精神,规则意识。如猫兵身为士兵,却不履行保护的责任,被人请来保护迷叶,却想监守自盗,毫无规矩、责任意识。②愚昧无知,胆小怕事。如猫兵盲目惧怕外国人,在面对单个外国人时,即使自己所在的队伍庞大,还是会心生畏惧。③自私自利,毫无助人精神。如猫兵在同伴被打死时,毫无出头的念想,即使有人帮着伸冤,也不愿意回应,涉及自己利益时才开始出动。9.①风格独特:小说富有科幻色彩,以火星猫人来展现旧社会国民的人格缺陷,以猫写人,风格独特。②幽默:小说运用反语、对比、反转等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如“有时候他们一高兴”一句中,用“高兴”一词美化叛变,语境中褒词贬用,形成反差,生成幽默。③深刻的写照:作者意在通过描写猫人和猫城的生活,来映射当时混乱的社会现状及国人的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等,启人深思。【解析】【导语】《猫城记》通过描写猫国社会的荒诞与混乱,反映了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困境,揭示了社会腐败和人性的堕落。节选部分重点展现了猫国收获迷叶的荒谬仪式,主人公作为外国人因疏离感和文化距离产生的无奈和矛盾。在大蝎与猫兵的互动中,作者以讽刺与幽默的笔触,深刻揭示社会弊端,传递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进一步突显了小说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探讨。【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我’的存在使得大蝎调动了本不想调用的五百名猫兵前来看管并收获迷叶”错,大蝎调动五百名猫兵的原因是“猫国的风俗以收获迷叶为最重大的事,必须调兵保护”“不调他们来做不负保护责任的保护是公然污辱将士”,他“不愿被人指摘”。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D.“‘猫兵被打死’一事使‘我’与大蝎彻底反目”错,由文中“但是他决定不和我较量”可知,应该没有彻底反目。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①文中有“兵们不替任何人保护任何东西,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那个兵偷吃了一个叶梗”,猫兵身为士兵,却不履行保护的责任,被人请来保护迷叶,却想监守自盗,可见他们缺乏责任精神,规则意识。②“外国人咳嗽一声,吓倒猫国五百兵”,兵盲目惧怕外国人,在面对单个外国人时,即使自己所在的队伍庞大,还是会心生畏惧。可见他们没有思想,愚昧无知,胆小怕事。③文中有“‘把大蝎捆起来!’我更清晰地说。还是没有人上前。我心中冷了他们不敢上前,并不是出于爱护大蝎,而是完全不了解我的心意——为那死去的兵报仇,在他们的心中是万难想到的”“我问了半天,谁知道他的家属在哪里?没有一个人出声。对于别人有益的事,哪怕是说一句话呢,猫人没有帮忙的习惯。这是我在猫国又住了几个月才晓得的。大蝎的一百个国魂因此省下了”,猫兵在同伴被打死时,毫无出头的念想,更想不到别人会为同伴报仇;有人帮着伸冤,也不愿意回应,涉及自己利益时才开始出动。他们自私自利,毫无助人精神。【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说“在独特的风格里,包含着蕴藉的幽默味,给一个将近没落的社会,以极深刻的写照”,从风格独特、幽默、深刻的写照三方面分析理解即可。①风格独特:小说富有科幻色彩,作者笔下的火星猫人是对当时中国人的影射,当时的中国人就如小说中的火星猫人,整个民族意志消沉,卑微自欺,或者整理国故躲在过去的辉煌影子下自我麻醉,或者完全丧失自信,崇洋媚外。作者在小说中以火星猫人的病态讽喻社会现实,指出了当时国人的病症,犀利尖锐地批判旧社会国民的人格缺陷,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②幽默:“家将”本应该保护主人,“深明大义”原指深深地了解为人处事的大道理,可是“大蝎的二十名家将”,“有时候一高兴,也许把大蝎捆起来,而把迷林抢了”,这样鲜明的对比就有了讽刺的味道;“高兴”本是一种愉快的心情,这里用来表示不确定的情绪,甚至可以催生“抢”的举动,褒义贬用,读来忍俊不禁;“忠诚可靠的人”“能保持着忠诚可靠”,强调了随时可以抢主人的“家将”的不可靠,凸显反讽效果。小说运用反语、对比、反转等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③深刻的写照:作者在目睹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目睹了当时中国人普遍的作为与表现后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我随着大蝎看到了猫国社会的种种情状,最终见证了猫国的灭亡”,小说通过描写猫人和猫城的生活,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是民族衰败根源,猫兵们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他们的冷血、麻木令“我心中冷了”。折射的是“九一八事变”后老舍刚从英国回国不久看到的国家腐朽不堪,社会千疮百孔,人性自私自利,愚昧无知,不思进取,体现了作者揭露病症、疗救社会的理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诚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节选自《荀子·修身》)材料二: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成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成被其泽矣。天子用此,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引参大政,岂非欲望众人之所望于介甫邪。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光窃意门下之士,方曰:誉盛德而赞功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闻达于左右者也。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节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①)〖备注〗①《与王介甫书》,是司马光在宋神宗熙宁三年写给王安石的一封书信,其根本观点是反对王安石变法革新。材料三:熙宁七年春,天下久早,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好善A无厌B受谏C而能D诫E虽欲无F进G得乎哉?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与“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中的“贼”意思相同。B.“引参大政”与“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两句中的“引”意思相同。C.“不若坐而待之”与“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而”用法不同。D.“洎复相”与“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两句中的“洎”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看到好德行要检查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德行:看到不好的德行要自我反省;如果自己有好的德行就要坚定地珍视它。B.司马光认为圣上起用王安石是把国家太平、百姓受益的希望寄托在王安石身上,但最终却没能达成这一心愿。C.司马光认为王安石的门下之士称赞王安石的功业,却不敢上传人们私下对王安石的哀怨叹息的做法是不对的。D.宋神宗告诉王安石,两宫的太后都向自己哭诉,她们担心京城发生战乱,认为天下大旱是因为朝廷失去了民心。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2)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14.根据荀子对敌人的界定,你认为司马光是王安石的敌人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答案】10.BEG11.B12.D13.(1)现在您参与政事才一年,但是在朝廷的和来自各个地方的士大夫,没有一个不责备您的。(2)水灾旱灾是上天的命数,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需要处理好人事来应对这种情况。14.不是。荀子认为谄媚自己的人是自己的敌人,司马光赞誉王安石才能出众,学识丰富,堪当大任并不是对王安石的谄媚,而是为引出王安石变法存在弊病,希望王安石能停止变法。【解析】【导语】材料一出自《荀子·修身》,传达了通过自我省察来修身养德的方法,强调明辨善恶和交友处事。材料二是司马光给王安石的信,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指出其实施中的问题,尤其是因不听取批评带来隐患。材料三则描述了王安石与宋神宗对旱灾的反应,表现出在应对天灾时的不合议。整体来看,三者共同体现了对个人修养、政策执行和听取建议的重要性。【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追求好的德行永远不满足,受到劝告能够警惕,(这样)即使不想进步,可能吗?“无厌”是“好善”的说明,中间不能断开,独立成句,从其后B处断开;“受谏而能诫”的“而”表递进关系,是对别人谏言的态度,独立成句,从其后E处断开;“得乎哉”是反问句,加强了句子的语气,应独立成句,从其前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两句中的“贼”都是“伤害”的意思。句意:自己心肠狠毒、行为如同禽兽却又憎恨别人伤害自己。/人如果有四种开端而自认为不能,那就是自己伤害自己的人。B.错误。两句中的“引”意思不同,引,招来/援引。句意:招您来参与国家大政。/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C.正确。而,表修饰/表转折。句意:不如坐着等待。/常常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的。D.正确。两句中的“洎”都是“等到”的意思。句意:等到再担任宰相。/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认为天下大旱是因为朝廷失去了民心”错,原文“以为天旱,更失人心”,意思是“认为干旱虽然可怕,但更怕失去民心”。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始”,才;“期年”,一年;“非议”,责备;“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而在朝廷及自四方来士大夫者”。(2)“常数”,上天的命数;“招”,招致;“但”,只;“修”,处理好。【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表明观点,然后说明理由。观点应该是否定的。根据材料一“谄谀我者,吾贼也”可知,荀子认为谄媚自己的人是自己的敌人,而材料二中“天子用此,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引参大政,岂非欲望众人之所望于介甫邪。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自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闾阎细民、小吏、走卒,亦窃窃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可知,司马光赞誉王安石才能出众,学识丰富,堪当大任并不是对王安石的谄媚,而是为引出王安石变法存在弊病,希望王安石能停止变法。参考译文:材料一:看见好的德行,一定认真地检查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德行;看见不好的德行,一定要严肃地自我反省。身上有好的德行,就要坚定不移地珍视它;身上有不好的德行,应如同遭受灾难一样自我厌恶。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中肯的人,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是我的朋友;谄媚我的人,是我的敌人。所以君子要尊重老师亲近朋友,而极端痛恨那些谄媚自己的敌人。追求好的德行永远不满足,受到劝告能够警惕,(这样)即使不想进步,可能吗?小人则与此相反,自己胡作非为却痛恨别人批评自己,自己品行不正却期望别人尊重自己,自己心肠狠毒、行为如同禽兽却又憎恨别人伤害自己。材料二:(我)私下观察您独享天下的好名声已经有三十多年,才能出众而又学识丰富,难于起用而又易于引送,远近的士人,认识的或不认识的,都说您不起用便罢了,一起用就会立即使得天下太平,黎民百姓都会受到您的恩泽。天子因此起用您于不可起之中,招您来参与国家大政,难道不是把希望寄托在众人所厚望的您身上吗。现在您参与政事才一年,但是在朝廷的和来自各个地方的士大夫,没有一个不责备您的,就像是从一个人的嘴里说出来的;下至平民百姓、小吏差役,也都暗地里怨恨叹息,所有人都把罪责推到您身上,不知道您可曾听到过这些议论并且知道这其中的原因?我私下认为您的门下之士,正在天天称誉您的盛德、赞颂您的功业,却没有一个人敢把这些情况告知您身边的人。而不是您的门下之士就都说:“他正得到君王信任而专断朝政,不要触犯他而自取其祸,不如坐着等待,不出二三年,他会自己失败。”像这样的人不仅是不忠于您,也是不忠于朝廷的。如果您真的坚信变法主张,推广实行,等到二三年之后,则朝廷所受的祸害已经很深重了,怎么能够挽救呢?像我就(跟门下之士和非门下之士的)态度不同,有愧作为您的朋友中的一员,不敢暂且躲避您的谴责、而不向您一一陈述自己的想法。材料三: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忧形于色,在朝堂上叹息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说:“水灾早灾是上天的命数,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需要处理好人事来应对这种情况。”神宗说:“这哪里是小事呢,我恐惧的原因,正是没有处理好人事啊。从士大夫到后宫,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两位太后向我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认为干旱虽然可怕,但更怕失去民心。”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被罢宰相,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又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期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放言五首·其三①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②。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③函以流言日,王莽④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备注〗①元和五年,白居易好友元稹被贬,写了五首《放言》诗;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②钻龟与祝蓍:卜的两种方式。③周公:周成王叔父。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等人造作流言,说周公要篡位,周公恐惧,外出逃难。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便迎接周公回来,平定了管叔等人的叛乱。④王莽:汉元帝皇后侄,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次句说诗人建议解决疑惑时不用钻龟、祝蓍的方式,反映出诗人务实、理性的一面。B.“三日满”“七年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判断事物的真伪、优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C.诗人对周公和王莽两个人物的评价进一步证明了颔联的观点,体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D.本诗通俗易懂而又不乏曲折委婉,后三联均围绕一“法”字来写,结构严谨,内容完整。16.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答案】15.B16.①以“试玉”“辨材”为例,来类比说明人才是要经受时间考验的,以此来宽慰友人;②运用假设、反问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劝慰友人保重身体,坚信自己和友人终会沉冤昭雪,对未来充满信心。【解析】【导语】白居易的《放言五首·其三》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例证,表达了对世事看法的深刻洞察。首联提出以理性决断取代迷信方式,颔联通过试金与辨材强调识别事物真伪需时日,颈联举例周公、王莽以佐证论点。整体结构严谨,诗意明畅。诗中作者对好友遭遇不公的思虑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交织,透出对真实与伪善、暂时与永恒的思索,表达对官场及人性复杂性的哲理反思。【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手法、内容的能力。B.“‘三日满’‘七年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错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句的意思是检验玉的真假需要烧满三天,辨别木材需要等待七年。两句话的时间词并不是形成对比,而是类比,共同说明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终会呈现出来的。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①“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句列举了“烧玉”“辨材”的例子和“决狐疑”“变真伪”进行类比,说明人才是要经受时间考验的,以此来宽慰友人;②“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句的意思是:假使这人当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谁知道呢?运用假设、反问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劝慰友人保重身体,坚信自己和友人终会沉冤昭雪,对未来充满信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老子>四章》中,认为应在问题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房子跟人一样,老了也会生皱纹。而历史往往就掩藏在那一幢幢老房子的褶皱里。能够留存下来的老房子,大抵都是有着不凡身世的,要么是皇宫贵族、达官显要的宫殿和城堡,要么是①的阔商的豪宅大院,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所以建筑史上的杰作,往往与权力和金钱是分不开的。宫殿上那些经过千百年风雨、仍然无比灿烂的琉璃瓦,与被岁月风雨侵蚀后大批大批倒塌或歪斜了的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在一个微雨的夏日午后,我走进沈阳故宫。雨丝时有时无,太阳若隐若现着。被忽明忽暗的天色和薄雾笼罩着的故宫,有点海市蜃楼的意味。游人果然因为雨丝的落脚,少之又少。一座远离了人语的宫殿,就是一本干干净净打开的大书,可以激发人凭吊的情怀。大正殿是努尔哈赤时代建立的,远远望去,它很像公园里那些随处可见的八角亭。不过走到近前,当你的目光与南门两侧柱子上盘踞着的两条②的金龙相遇时,还是明白它终归不是寻常百姓可以驻足的亭子,仍然带着股帝王君临天下的霸气。尤其是大正殿的古色斑斓的天花彩绘,那“万福万寿万禄万喜”的篆书汉文与含有吉祥意味的梵文以及龙凤图案③,让人顿时嗅到了二百五十多年前的宫内的繁华气息。大正殿是处理政务、颁布诏书、召见大臣,充满了政治色彩,这样的殿堂在我眼里缺乏人间烟火的信息,所以我站站脚在它面前就走开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19.下列选项,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D.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句子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答案】18.①富甲天下②栩栩如生③交相辉映19.B20.大正殿是处理政务、颁布诏书、召见大臣之地,充满了政治色彩,这样的殿堂在我眼里缺乏人间烟火的气息,所以我在它面前站站脚就走开了。【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根据空后“阔商”可知,这里是指很富有的商人,故可填“富甲天下”。富甲天下:天下最富裕的,比喻很富有的意思。第二空,根据句中的“盘踞”“金龙”可知,这里指南门两侧柱子上的两条金龙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故可填“栩栩如生”。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多指文学、艺术形象塑造得生动传神。第三空,根据空前句“篆书汉文与含有吉祥意味的梵文以及龙凤图案”和空后句“让人顿时嗅到了二百五十多年前的宫内的繁华气息”可知,这里指篆书汉文与梵文和龙凤图案互相映照,非常美好,故可填“交相辉映”。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落脚”赋予雨丝人的情感。A.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天上来”说明黄河之水来势凶猛。B.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纤云”和“飞星”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行为。C.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在这里用“杜康”代指酒。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故选B。【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大正殿是处理政务、颁布诏书、召见大臣”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召见大臣”之后添加“之地”或“的地方”;二是搭配不当,“人间烟火的信息”中“信息”与“人间烟火”搭配不当,可将“信息”改为“气息”;三是语序不当,“我站站脚在它面前就走开了”中“站站脚”与“在它面前”应调换顺序。故原句应修改为:大正殿是处理政务、颁布诏书、召见大臣之地,充满了政治色彩,这样的殿堂在我眼里缺乏人间烟火的气息,所以我在它面前站站脚就走开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辨别是否是鲜牛奶,①:鲜牛奶的颜色一般是乳白色或微黄色,若奶的色泽昏暗或带有橙黄色则不是鲜奶;鲜牛奶气味芳香,如有恶臭或腥味则不是鲜牛奶;鲜牛奶还可用手指捻来辨别,有粘稠状感为鲜牛奶,如感到稀薄如水则不是鲜牛奶。②,采用化学方法则更为精准:取一汤匙牛奶,加几滴碘酒,牛奶颜色不变者为纯牛奶,如变为青兰色,那说明掺入了豆浆或半汤的东西,就不是纯牛奶。至于临期牛奶(即将超过保质期的牛奶),与新鲜牛奶相比③;通常是可以饮用的。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多种稳定性的成分,如酪蛋白、球蛋白等,在保质期内,牛奶的营养成分基本不会流失。我国古代牧民喜欢在牛奶中放一枚纯银币,这可使牛奶在较长时间内不致变酸、变坏。银的化学结构决定了银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高氧化态银的还原势极高,足以使其周围空间产生原子氧,而原子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灭菌。也就是说,银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水中溶入的微量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简述材料第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答案】21.示例:①可用眼视、鼻闻、手捻等方法②辨别是否是纯牛奶③其营养成分并无明显差异22.(示例)牧民喜欢在牛奶中放纯银币,因为银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微量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使牛奶不易变质。【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空后的冒号可知,此空的句子是对后文的总括,后文内容是对是对此空句子的具体解释。根据空后句的颜色、气味、粘稠度可知,是用眼视、鼻闻、手捻等方法辨别是否是鲜牛奶,可填:可用眼视、鼻闻、手捻等方法。第二处,结合下文“采用化学方法则更为精准”“加几滴碘酒,牛奶颜色不变者为纯牛奶,如变为青兰色,那说明掺入了豆浆或半汤的东西,就不是纯牛奶”可知,是怎么辨别纯牛奶;仿照段首“辨别是否是鲜牛奶”的句式,可填:辨别是否是纯牛奶。第三处,根据空前句“至于临期牛奶(即将超过保质期的牛奶),与新鲜牛奶相比”可知,此空是补充“临期牛奶”和“新鲜牛奶相比”的结果,结合下文“通常是可以饮用的。这是因为牛奶中含有多种稳定性的成分……牛奶的营养成分基本不会流失”可知,是营养成分不变的意思,可填:其营养成分并无明显差异。【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选用句式的能力。第三段表达两层意思:第一层“我国古代牧民喜欢在牛奶中放一枚纯银币,这可使牛奶在较长时间内不致变酸、变坏”,叙述牛奶中放一枚纯银币的现象和结果。可概括为:古代牧民喜欢在牛奶中放纯银币使其不变质;第二层“银的化学结构决定了银具有较高的催化能力”到“水中溶入的微量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可知,这是分析牛奶中放纯银币的原因及原理。可概括为:银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微量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综合以上关键信息,第一层是结果,第二层是原因,用“因为”等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组织起来。可简述为:牧民喜欢在牛奶中放纯银币,因为银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微量银离子可杀死牛奶中的细菌,使牛奶不易变质。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佚名《古诗二首》材料二: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的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爱默生以上材料对我们颇有启示意义,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与感悟。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两句古诗,意思是甘甜的瓜同味苦的蒂相连,甜美的枣生长于荆棘之中,意在告诉我们,美好的事物往往伴随着不完美,成功与困难、甜蜜与苦涩常常相伴而生。材料二是爱默生的一句名言,这句话强调挫折和不利的境遇中往往蕴含着有利的因素,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把握,就能将挫折转化为成长的机遇。生活中所遭遇的挫折和困境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而是潜藏着机遇和成长的种子。两则材料充满辩证意味,前者强调美好与苦涩、成功与苦难相伴相生,后者强调挫折和机遇的关系是相互依存。所以,本题旨在讨论困境、挫折与机遇、成功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如何正确看待困难和挫折,从中寻找有利的因素,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这道题的核心问题。综考生可以论述如何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在新时代,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逃避,而要勇敢地面对,从中汲取力量,不断成长。可以论述要从挫折中寻找机遇。挫折并非只有负面意义,它也可能带来新的机遇。我们要善于在挫折中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实现人生的转折。可以阐述美好与困难、挫折与机遇相伴而生的道理。生活中没有绝对的美好,也没有绝对的困难。我们要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在困难中寻找美好,在美好中不忘困难。两则材料不论是对个人、企业还是国家均有启示意义,考生可以采取递进结构,从个人、社会再到国家层层递进进行论证。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开篇引用材料,引出主题,阐述美好与困难、挫折与机遇的关系。接着,举例论证正视困难、迎接挑战的重要性。如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抗洪救灾的战士等,他们在困难面前毫不退缩,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然后,可以结合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分析从挫折中寻找机遇的方法和意义。如马云在创业过程中遭遇多次挫折,但他始终坚持,最终成功创办了阿里巴巴。最后,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学习的压力与收获、工作的辛苦与成就等,论述美好与困难相伴而生的道理。立意:1.挫折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2.美好的人生需要艰苦奋斗。3.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4.危机中蕴含生机,苦涩中亦有甘甜。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长征精神,是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永远在路上,弘扬长征精神没有“完成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我们应当传承弘扬红军将士报国为民的情怀和牺牲奉献的精神,敢于舍弃“小我”、勇于追求“大我”,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长征是一条自我突破、凤凰涅槃之路。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是长征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面对的依然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仅靠老思维、老经验、老路子显然不行。只有根据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革命勇气统一起来,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摘编自王诗敏《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材料二:当我们看到电视里熟悉的火箭升空画面,感受升空那一刻的激动人心,有多少人了解几代航天人为此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又有多少人清楚其背后经历的多次试验与失败?长征故事在祖国大地继续吟唱着。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战士突破了几倍乃至十倍于己的敌人的围追堵截,跨越了雪山草地,仅是牺牲的营级以上干部,就超过400人。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同样靠的是航天官兵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勇于牺牲和奉献。看着眼前的巨型火箭,有谁能想到,这个庞然大物的研发团队成员不满35岁的占据多数。其中增压输送系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0岁。箭体结构攻关团队,平均年龄32岁,成员大部分是硕士。拥有了世界上最年轻的航天人才队伍,也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拥有强大的创新引擎。如今的文昌发射场,塔架高耸、厂房雄伟、道路宽阔而平坦,一个现代化的航天发射场呈现在我们眼前。“很难想象,七年前这里只是一片荒芜地。”工程师商利民这样介绍。作为发射场的第一批创业者,商利民也是在这片荒地里白手起家、打造发射场的全程见证者。当初,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每天徒步穿行20多公里,用双脚丈量发射场1.6万亩的每一寸土地;被誉为“海岛丁香花”的高级工程师丁斓,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再推迟生育计划,高龄怀孕后,更是挺着大肚子奋战在一线;工程师周湘虎因过度劳累和强光照射导致左眼永久失明,他说:“即使把另一只眼睛也献给心爱的航天事业也无怨无悔。”为了支持发射场的建设,星光村村民离开了世代居住的祖屋。还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普普通通的建设者,他们顶着烈日、吊在高空、深入泥坑、趟进积水,用勤劳的双手默默地干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虽然他们可能互不相识,但开拓者是他们共同的名字,为祖国的航天梦而奉献是他们身上共同的标签。作为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不论火箭的研制者,还是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者,不论发射一线、测控一线、回收一线的科研人员,还是散布于陆地和海洋上的保障人员,大家勇于奉献,众志成城,汇成托举中国航天的强大力量。(摘编自《中国航天人为何用“长征”命名运载火箭》)材料三:“七一”前夕,许多乘飞机来贵州省贵阳市的游客透过舷窗看去,惊喜地发现,一座红色的巨型建筑逶迤铺展在青山绿水间,仿若一条从天而降的丝带,分外耀眼,这就是位于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红飘带”数字体验馆(以下简称“红飘带”)。贵州是红军长征活动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省份之一。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贵州以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红飘带”集文化、科技、艺术为一体,由数字演艺“红飘带·伟大征程”“红飘带·飞行影院”两大部分组成,数字化全景再现长征之路。“序厅暖场!”——眼看观众已经入场,“红飘带”演艺设备专员朱颖迅速在对讲机中发出指令。一盏闪烁微光的马灯逐渐明亮起来,通过全息影像再现红军战士形象,一段红色之旅就此开启。“‘红飘带’集合了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科技手段,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真实的体验。”朱颖边介绍边操作。光影在战壕、山体、石笋间流转,观众被引导进入下一个场景。水花四溅、硝烟弥漫,身临“血战湘江”的悲壮历程;狂风暴雪,喊声阵阵,用双脚丈量“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场景……就这样,观众沉浸式穿行在“红飘带·伟大征程”的6个篇章中。在“红飘带”,负责幕后保障工作的技术运维团队有30多人。每周,团队都会定时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在演出前进行早检,对各类型声光电设备、各场景特效情况反复调试。朱颖说:“希望能以每一次都完美的舞台呈现,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红飘带’,重温伟大长征精神。”据悉,自2023年10月22日试运营以来,“红飘带”演出场次已超过4000场,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成为贵州红色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地标。(摘编自《贵州贵阳:“红飘带”礼敬长征故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所铸就的长征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破解难题,开创美好未来。B.当下,我们要想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条新道路,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革命勇气。C.材料二中火箭研发团队成员大多不满35岁,且大部分是硕士,这个团队是世界航天人才队伍中最年轻的一支,具有强大的创新力。D.文昌发射场的建成离不开航天官兵与科技工作者的付出、星光村村民和普通建筑者的助力,这说明伟大事业既需要杰出人物,也需要普通民众。2.下列对材料二与材料三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首段中的两个设问句揭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成功的背后是众多航天人的辛勤付出。B.材料三中“眼看观众已经入场”“一盏闪烁微光的马灯逐渐明亮起来”等描写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C.材料二与材料三都提及了红军战士长征途中的某些场景,都是为了表现红军的勇于牺牲与奉献,说明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D.材料二中航天人为航天事业的拼搏与材料三中“红飘带”数字体验馆成功出圈,均是材料一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具体表现。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红军“敢于舍弃‘小我’、勇于追求‘大我’”的一项是()A.行军途中,女战士李坚真抬伤员、挑药箱,照料全连干部衣食住行,不丢下一位战友。B.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中获胜,除战略战术运用成功外,民众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一环。C.红五军团第34师为掩护主力部队渡湘江,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斗争,最终全部阵亡。D.周广才带领红军战士过草地时,因没有食物,就只能将战争中缴获的皮带煮熟用以充饥。4.材料一与材料三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5.上面三则材料对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有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答案】1.C2.D3.C4.①材料一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长征精神的意义及如何在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②材料三主要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介绍了贵阳市“红飘带”数字体验馆如何礼敬长征故事及其取得的成果。5.①新时期发展有必要继续弘扬昂扬拼搏、积极进取的长征精神。②因地制宜,根据中国国情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③开拓创新,依靠高新技术助力发展。【解析】【导语】这三篇材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长征精神及其现代意义。材料一概述了长征精神对新时代启示,强调创新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材料二描绘了航天事业的拼搏与奉献,将长征精神延续至现代科技发展;材料三则通过数字科技再现长征历史,突出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整体上,这些材料共同呼应了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性,激励人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勇于牺牲、创新和奉献。【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材料二中火箭研发团队成员大多不满35岁,且大部分是硕士”错,扩大范围。原文是说“这个庞然大物的研发团队成员不满35岁的占据多数。其中增压输送系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30岁。箭体结构攻关团队,平均年龄32岁,成员大部分是硕士”,不是整个研发团队中大部分是硕士,是就“箭体结构攻关团队”而言的。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设问”错误,“有多少人了解几代航天人为此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又有多少人清楚其背后经历的多次试验与失败”,应为反问句,表达相反的意思。B.“营造出了紧张的氛围”错,“眼看观众已经入场”“一盏闪烁微光的马灯逐渐明亮起来”只是单纯对会场的描写,没有营造紧张的氛围。C.“都是为了表现红军勇于牺牲与奉献”错,材料三是为了说明AI给人的真实感与沉浸式体验。“说明今日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错,过度解读。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体现革命过程的艰苦及坚定的革命信念。B.说明民众的支持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C.体现舍弃“小我”,勇于追求“大我”的精神。D.体现长征过程的艰苦。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①材料一,“长征精神,是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征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传承弘扬红军将士报国为民的情怀和牺牲奉献的精神”“自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联系起来,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长征是一条自我突破、凤凰涅槃之路。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是长征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长征精神的意义及如何在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②材料三,“一座红色的巨型建筑逶迤铺展在青山绿水间,仿若一条从天而降的丝带,分外耀眼,这就是位于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的‘红飘带’数字体验馆”“‘红飘带’集合了AI虚拟交互、全息影像、全维度机械运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声场等科技手段,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为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真实的体验”为记叙;“水花四溅、硝烟弥漫,身临‘血战湘江’的悲壮历程;狂风暴雪,喊声阵阵,用双脚丈量‘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场景”为描写。“‘红飘带’演出场次已超过4000场,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成为贵州红色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地标”。材料主要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介绍了贵阳市“红飘带”数字体验馆如何礼敬长征故事及其取得的成果。【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①结合“长征永远在路上,弘扬长征精神没有‘完成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在一步一步成为现实。我们应当传承弘扬红军将士报国为民的情怀和牺牲奉献的精神”可知,新时期发展有必要继续弘扬昂扬拼搏、积极进取的长征精神。②结合“长征是一条自我突破、凤凰涅槃之路。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是长征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可知,因地制宜,根据中国国情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③“今天……只有根据新时代中国发展实际,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开拓创新的革命勇气统一起来,更新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才能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开拓创新,依靠高新技术助力发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猫城记(节选)①老舍①大蝎调了五百名兵来保护迷林,可是兵们全驻扎在二里以外,因为他们要是靠近了迷林,便会先下手抢劫。但是不能不调他们来,因为猫国的风俗以收获迷叶为最重大的事,必须调兵保护。兵们不替任何人保护任何东西,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可是不调他们来做不负保护责任的保护是公然污辱将士,大蝎是个漂亮的人物,自然不愿被人指摘,所以调兵是当然的事,可是要将他们安置在二里以外,以免兵馋自乱。风稍微大一点,而且是往兵营那面刮时,大蝎立刻便令兵们后退半里或一里,以免他们随风而至,抢劫一空。兵们为何服从他的命令?还是因为有我在那里:没有我,兵早就哗变了。“外国人咳嗽一声,吓倒猫国五百兵”是个谚语。②五百名兵之外,真正保护迷林的是大蝎的二十名家将。这二十位都是深明大义、忠诚可靠的人,但是有时候他们一高兴,也许会把大蝎捆起来,进而把迷林抢了。到底还是因为我在那里,因此他们不敢“高兴”,所以能保持着忠诚可靠。③这天大蝎为收获迷叶举办了盛大的敬神仪式。他请我这个外国人作大神的代表,在迷林中心的高架子上替他保护迷叶。大蝎告诉猫兵们,摘叶的时候若私藏或偷吃一片,大神的代表便会用张手雷劈了他们。大蝎一声令下,兵们两人一组上树摘叶。不大的工夫,我在上面已能看到原来被密叶遮住的树干。④猫人并不是不能干事,我心中想,假如有个好的领袖,禁止了吃迷叶,这群人也可以很有用的。假如我把大蝎赶跑,替他做地主、做将领……但这只是空想,我不敢决定什么,我到底还不深知猫人。我正在这么想时,便看见大蝎的木棍照着一个猫兵的头去了。我知道就是我跳下去自己不致受伤,也来不及止住他的棍子了,但是我必须跳下去,在我眼中大蝎是比那群兵还可恶的,就是来不及救那个兵,我也得给大蝎个厉害。我爬到离地两丈多高的地方,跳了下去。跑过去,那个兵已躺在地上,大蝎正下令,把他埋在地下。一个人若不明白他人的心理,便往往会因自己的善意而有害于人。我这一跳,让猫兵们以为我是下来放张手雷,我跳在地上,只听噼咚噗咚四下里许多兵全掉下树来,大概跌伤的不在少数,因为四面全悲苦地叫着。我顾不得看他们,便一手捉住大蝎。他呢,也以为我是看他责罚猫兵而来帮助他的,因为我这一早晨处处顺从着他,他自然地想到我完全是他的爪牙了。我捉住了他,他感到莫名其妙,大概他一点也不觉得打死猫兵是不对的事。⑤我问大蝎:“为什么打死人?”⑥“因为那个兵偷吃了一个叶梗。”⑦“为吃了一个叶梗就可以……”我没往下说,我又忘了我是在猫人中,和猫人辩理有什么用呢!我指着四围的兵说:“捆起他来。”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把大蝎捆起来!”我更清晰地说。还是没有人上前。我心中冷了。设若我真领着这么一群兵,我大概永远不会使他们明白我。他们不敢上前,并不是出于爱护大蝎,而是完全不了解我的心意——为那死去的兵报仇,在他们的心中是万难想到的。这使我为难了:我若放了大蝎,我必定会被他轻视;我若杀了他,以后我用他的地方正多着呢。无论他怎么不好,对于我在火星上——至少是猫国这一部分——所要看的,他一定比这群兵更有用一些。我假装镇静问大蝎:“你是愿意叫我捆在树上,眼看着兵们把迷叶都抢走呢?还是愿意认罚?”⑧兵们听到我说叫他们抢迷叶,立刻全精神起来,立刻就有动手的,我一手抓着大蝎,一脚踢翻了两个。大家又不动了。大蝎的眼已闭成一道线,我知道他心中怎样地恨我:他请来的大神的代表,反倒当着兵们把他惩治了,极难堪的事,自然他绝不会想到因一节叶梗而杀人是他的过错。但是他决定不和我较量,他承认了受罚。我问他,兵们替他收迷叶,有什么报酬。他说,一人给两片小迷叶。这时候,四围兵们的耳朵都在脑勺上立起来了,大概是猜想,我将叫大蝎多给他们一些迷叶。我叫大蝎在迷叶收完之后,给他们一顿饭吃,像我每天吃的晚饭一样。兵们的耳朵都落下去了,却由嗓子里发出了一点声音,好像是吃东西噎住了似的,不满意我的办法。对于死去的那个兵,我叫大蝎赔偿他的家小一百个国魂②。大蝎也答应了。但是我问了半天,谁知道他的家属在哪里?没有一个人出声。对于别人有益的事,哪怕是说一句话呢,猫人没有帮忙的习惯。这是我在猫国又住了几个月才晓得的。大蝎的一百个国魂因此省下了。(有删改)〖备注〗①《猫城记》创作于1932—1933年,老舍从英国回国不久。此时的中国内有军阀割据、国共对峙,外有日本侵占东北,全国上下一片混乱,岌岌可危。小说情节概要:因飞机失事,中国人“我”坠落到了火星上的猫国,被一群猫人抓走。猫国大地主大蝎救了我,但他只是想利用我外国人的身份替他保护能使人上瘾又毒害精神的迷叶。我随着大蝎看到了猫国社会的种种情状,最终见证了猫国的灭亡。本文节选自第十三章。②国魂:猫国的货币。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作为猫国的外来者,与猫人保持着心理和文化的距离,以“我”这一视角来讲述故事能增强小说的批判力度。B.“我”的存在使得大蝎调动了本不想调用的五百名猫兵前来看管并收获迷叶,由此可见“我”在猫国的威慑力之大。C.文中画线部分的心理描写表明“我”对拯救猫人心存念想,对大蝎颇为不满,这为后文“我”惩罚大蝎埋下了伏笔。D.大蝎认为“我”很顺从他,且因叶梗杀人不是大事,因而对“我”质问他的行为感到不解,对“我”将他捆起来的行为感到愤怒。7.关于文中“猫兵被打死”这一情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有意跳下高架子为被打的猫兵报仇,却反而导致不少猫兵因为害怕而跌伤。B.“我”本是替猫兵出头,却没能得到猫兵的响应,这既是“我”的悲哀,也是猫人的悲哀。C.猫兵对待被打死同伴的态度加深了“我”对人性的认识,彰显了小说的现实批判意义。D.“猫兵被打死”一事使“我”与大蝎彻底反目,但最终大蝎也没给被打死的兵做出赔偿。8.猫兵们具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9.文学评论家王淑明曾评价本文:“《猫城记》在独特的风格里,包含着蕴藉的幽默味,给一个将近没落的社会,以极深刻的写照。”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6.B7.D8.①缺乏责任精神,规则意识。如猫兵身为士兵,却不履行保护的责任,被人请来保护迷叶,却想监守自盗,毫无规矩、责任意识。②愚昧无知,胆小怕事。如猫兵盲目惧怕外国人,在面对单个外国人时,即使自己所在的队伍庞大,还是会心生畏惧。③自私自利,毫无助人精神。如猫兵在同伴被打死时,毫无出头的念想,即使有人帮着伸冤,也不愿意回应,涉及自己利益时才开始出动。9.①风格独特:小说富有科幻色彩,以火星猫人来展现旧社会国民的人格缺陷,以猫写人,风格独特。②幽默:小说运用反语、对比、反转等手法达到讽刺的效果,如“有时候他们一高兴”一句中,用“高兴”一词美化叛变,语境中褒词贬用,形成反差,生成幽默。③深刻的写照:作者意在通过描写猫人和猫城的生活,来映射当时混乱的社会现状及国人的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等,启人深思。【解析】【导语】《猫城记》通过描写猫国社会的荒诞与混乱,反映了当时中国内忧外患的困境,揭示了社会腐败和人性的堕落。节选部分重点展现了猫国收获迷叶的荒谬仪式,主人公作为外国人因疏离感和文化距离产生的无奈和矛盾。在大蝎与猫兵的互动中,作者以讽刺与幽默的笔触,深刻揭示社会弊端,传递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进一步突显了小说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刻探讨。【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我’的存在使得大蝎调动了本不想调用的五百名猫兵前来看管并收获迷叶”错,大蝎调动五百名猫兵的原因是“猫国的风俗以收获迷叶为最重大的事,必须调兵保护”“不调他们来做不负保护责任的保护是公然污辱将士”,他“不愿被人指摘”。故选B。【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D.“‘猫兵被打死’一事使‘我’与大蝎彻底反目”错,由文中“但是他决定不和我较量”可知,应该没有彻底反目。故选D。【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①文中有“兵们不替任何人保护任何东西,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那个兵偷吃了一个叶梗”,猫兵身为士兵,却不履行保护的责任,被人请来保护迷叶,却想监守自盗,可见他们缺乏责任精神,规则意识。②“外国人咳嗽一声,吓倒猫国五百兵”,兵盲目惧怕外国人,在面对单个外国人时,即使自己所在的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