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 材料分析题(解析版)_第1页
专题23 材料分析题(解析版)_第2页
专题23 材料分析题(解析版)_第3页
专题23 材料分析题(解析版)_第4页
专题23 材料分析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3材料分析类材料题【类型解读】中考历史试卷中的材料题是最富有历史学科特色的综合性、创新性试题。就命题者意图而言,通过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对学生解题而言,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通过阅读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进而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见解。尤其是在当前,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见解、感悟,以及反映学生的价值取向。目前,这种题型已经成为河北文综历史试题的重要题型之一,命制试题时的“材料”来源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照搬教材内容,而是尽量避免摘抄教材原文;所设问题的立足点更注重于考查学生独立的历史思维能力。新材料层出不穷,提问灵活性不断提高,更是增加了解题的难度,因而成为复习迎考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答题指导】解答材料分析题,通常有三个环节:读、思、答。一读: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基础,这一步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读什么?也就是阅读的内容。二是如何读?也就是阅读的顺序。读内容要注意读全,找出关键词,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等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能够提供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我们某种暗示和引导,应该给予足够重视读顺序先读设问,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避免了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阅读材料,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有时也会成为关键提示二思:审题思考是解题的关键。读的同时,也是思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思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从材料到设问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通过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问思答从材料到教材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在阅读的基础上,宏观把握命题意图,准确判断,明确解题思路从材料到材料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主题而设计的。找出了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三答:准确、规范、有序回答是解题的落脚点。在组织答案时有几个问题要注意:扣题问什么答什么。紧扣题意、论从史出。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坚持问什么答什么,扣问简答,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精细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注意按问按分列点,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多罗列些答案要点;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专业书面语言答题,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少说大白话【典例分析】20世纪以来,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结为一体,基本上完成了协约国集团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其成员相互关系的调整,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摘编自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1)写出材料中“新秩序”的名称。材料二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2)材料中“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什么局面的开始?材料三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出席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提出你的建议。【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冷战。(3)各国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国际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解析】(1)依据材料一“一战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结为一体,基本上完成了协约国集团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其成员相互关系的调整,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新秩序”的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对德国签定的是《凡尔赛和约》,对其盟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美英等九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签定一系列条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一战后世界新秩序。(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局面的开始。二战结束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而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的存在。1947年杜鲁门发表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3)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针对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我们的建议是各国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国际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提分秘籍】一.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条约》;确立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新秩序。(注意对中国问题的处理)(2)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但不能消除矛盾,因此不可能持久。(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凡尔赛体系瓦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华盛顿体系的瓦解:珍珠港事件的爆发。2.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1)形成的原因:美苏在国家利益、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2)美苏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美国在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苏联在政治上成立情报局;经济上成立经互会;军事上成立华约。(3)两极格局形成和结束的标志:形成:1955年华约的成立;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4)二战初期美国的企图及背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欲望十分强烈。3.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发展趋势(1)多极化趋势下美国的欲望及背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二.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9)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重要原因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形成: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意大利后来参加协约国作战)三国协约:英、法、俄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德、日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导火线)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开始标志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英、德进入战争状态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性质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对立集团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法西斯同盟(德、意、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主要战役一战凡尔登战役(法国境内),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二战莫斯科保卫战——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二战的转折点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结果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德意日法西斯失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胜利影响1.深重灾难;2.改变世界格局;3.推动科技发展等国际机构国际联盟联合国(1945)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对中国影响虽是战胜国,主权受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提高。启示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2.各国应加强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等如何避免战争1.提高综合国力2.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加强国家间友好合作等相同点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点1、性质;2、战后国际机构;3、战后世界格局三.多极化趋势下中国的应对举措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2.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四.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的努力。五.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因素:经济实力。【变式演练】1.(2022·山东济宁一模)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光辉历程。材料一以下是中国共产党三次重要会议的相关文献(节选)文献1文献2文献3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政治局)扩大会一致决定……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毛泽东同志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1)从材料一中任选一则文献,说出相关会议名称及其意义。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也是不断培育形成其伟大精神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具体精神形态: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①_______、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艰苦创业精神具体精神形态:大庆精神及铁人精神、劳模及英模精神、②______等改革开放精神具体精神形态:小岗精神、③______、北京奥运精神、改革先锋精神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具体精神形态:宪法和法治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整理自齐彪等《中国共产党精神及其谱系探析》(2)将特区精神、长征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填入材料二的相应位置。从这三中精神中任选其一,结合史实说出对这一精神内涵的理解。材料三以下是习近平主席引用的有关民本思想的经典名句。经典名句学派以百姓心为心。——《老子》①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②材料四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强调“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结果与呈现。——摘编自商志晓《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3)完成材料三表格。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此的认识。【答案】(1)文献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文献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文献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2)①长征精神;②“两弹一星”精神;③特区精神。(从这三种精神中任选其一,结合史实说出对这一精神内涵的理解即可)如特区精神:198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几一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中国的经济特区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文明奇迹,也创造了“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年卡特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两弹一星”工程是中国于20世纪50~60年代组织实施的,以研制导弹、原子弹和科学试验卫星为主要内容的重大国防工程。“两弹一星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3)①道家:②儒家。使我们认识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去,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伟业。【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三则文献,由“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可知,文献1与中共一大相关;由“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苏区根据地,毛泽东同志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可知,文献2与遵义会议相关;由“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可知,文献3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献1,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文献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文献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区精神,就是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过程中创造的改革开放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在研制导弹、原子弹和科学试验卫星为主要内容的重大国防工程的艰苦创业精神。因此,填入材料二的相应位置①长征精神;②“两弹一星”精神;③特区精神。(从这三种精神中任选其一,结合史实说出对这一精神内涵的理解即可)如特区精神:198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深圳经济特区,这是中国成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经过几一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塑造和市场经济熔炉的锤炼,中国的经济特区不仅创造了举世惊叹的物质文明奇迹,也创造了“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是: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年卡特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两弹一星”工程是中国于20世纪50—60年代组织实施的,以研制导弹、原子弹和科学试验卫星为主要内容的重大国防工程。“两弹一星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3)根据材料三《老子》、《孟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可互相转换。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因此,填写①道家;②儒家。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我们认识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去,把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伟业。2.(2022·云南昆明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其中有开平煤矿、兰州机器局、湖北织布局、福州船政局等。(1)指出材料一图中湖北织布局的位置在哪里(填写字母代号)?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材料二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响起了激烈的枪炮声。次日清晨,革命党人起义成功。随后,其它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2)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如此重要地位的是哪一次革命?根据材料二,概括这次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用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事件对改革开放的影响是什么?材料四图1:漫画“逆行者”图2:《人民日报》图3:方舱医院的“读书哥”和高三学生(4)材料四三幅图片材料反映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彰显出的抗疫精神有哪些?【答案】(1)位置:C。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或者改革运动)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的一场挽救统治危机的自救(近代化)运动。(2)革命:辛亥革命。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事件:南方谈话。影响: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4)抗疫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大爱无私,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坚定无畏等。【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设官办织布局,从英国购置机器。1889年10月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机器等设备运到武昌。图中湖北织布局的位置是C处。根据材料一的“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性质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洋务运动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的一场挽救统治危机的自救(近代化)运动。(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辛亥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汉被称作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城”。根据材料二的“其它各省纷纷响应,清政府的统治迅速土崩瓦解,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寿终正寝。”可以概括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3)根据材料三的“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4)根据材料四三幅图片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人民彰显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大爱无私,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坚定无畏”等抗疫精神。3.(2022·山西大同一模)梦,是每个国家。民族、人民前进的动力。某中学九年级(1)班的同学开展了“学史·筑梦”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与。任务一【追梦—民族独立梦】材料一华盛顿的主要活动甘地的主要活动1775年,任大陆军总司令1776年,指挥波士顿等战役,成立美利坚合众国1781年,约克镇战役胜利。解甲加田1787年,任制宪会议主席,颁布《1787宪法》1789年,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1793年,再次被推选为总统1797年,主动辞职1920-1922年,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倡导手纺土布运动1930年3月,为了反对“食盐专卖法”,率领78位志愿队员开始“食盐进军”1940-1941年二战期间,第三次不合作运动1944年5月,印度独立,印巴分治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刺杀(1)华盛顿、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分析两人在追逐“民族独立梦”的道路上的异同点。任务二【筑梦—国富民丰梦】材料二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特点,并分析这种探索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影响。任务三【逐梦—人权解放梦】(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美国的相关法令,说明《独立宣言》通过近200年后,马丁·路德·金仍在追求种族平等这一梦想的原因。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我国政府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任务四【圆梦—中国复兴梦】(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关键词,结合相关史实,以“圆梦·复兴”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太平天国梦

民主共和梦

抗日救国梦

人类命运共同体梦【答案】(1)相同点:都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都领导了两国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都增强了各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推动了世界各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不同点:方式不同:华盛顿暴力革命,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特点:由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改革;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同时进行,相互促进;由“引进来”到“走出去”再到影响世界。影响:对国家: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带动了国际经济增长,体现了社会主义巨大的优越性。对人民: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人民的衣食住行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等。(3)原因:《独立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1787年宪法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南北战争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叛乱州的黑人奴隶获得自由,但种族歧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努力:利用报刊等舆论阵地,进行宣传和引导;制定法律,依法保障妇女的平等权利;注重女性保健。(4)示例:圆梦·复兴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历经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不同的阶级在拼搏中奋进,在失败中探索。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要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太平社会。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打开了民主共和的思想闸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新时代中学生,我们要肩负起新使命,筑梦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都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华盛顿、甘地都被本国人民尊为“国父”是因为都领导了两国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从结果上说,都增强了各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推动了世界各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从斗争方式上说,华盛顿领导的独立战争属于暴力革命,甘地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2)第一问,根据图示可知,改革开放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到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改革由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改革;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方面,从设立经济特区,到逐步开放,再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了对外开放由“引进来”到“走出去”再到影响世界。且图示显示,改革与开放同时进行,两者相互促进。第二问,根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说明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带动了国际经济增长,体现了社会主义巨大的优越性。对人民来说,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衣食住行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达到小康等。(3)第一问,根据所学可知,追求种族平等的原因包括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独立宣言》的局限性,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即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南北战争中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叛乱州的黑人奴隶获得自由,但种族歧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第二问,根据材料可知,“新中国第一份全国性妇女刊物(新中国妇女)创刊”体现了利用报刊等舆论阵地,进行宣传和引导的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女职工保健工作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颁布体现了国家通过制定法律,依法保障妇女的平等权利。(4)根据题意,围绕所选关键词相关事件的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加以简述。1.(2022·江西赣州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局面出现的历史时期。并指出自汉以后历代王朝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学派。材料二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坦普尔《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项汉朝对世界文明做出伟大贡献的科技发明,并说明它对文化传播的作用。材料三如图(3)材料三中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指出该作品名称以及书法家的姓名。材料四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华民族具有的传统美德。并简述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答案】(1)时期:战国时期;学派:儒家学派。(2)科技发明:造纸术;作用: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3)作品:《兰亭集序》;书法家:王羲之。(4)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认识: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局面是指百家争鸣,其出现的历史时期是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自汉以后历代王朝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学派是儒家。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对世界文明做出伟大贡献的科技发明有造纸术。早在西汉前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发明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材料制成植物纤维纸,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材料易得,且便宜,造纸术的发明及改进,使纸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3)材料三中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4)根据材料四“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可知,中华民族具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的传统美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发扬光大等。2.(2022·湖南湘潭模拟预测)唐宋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宋都城平面示意图图一唐朝长安城图二北宋东京城(1)比较图一和图二,从中提取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同信息。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昭武九姓,承担着东西交流的中介使命。所谓昭武九姓,是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的泛称,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等姓。粟特人素以经商著称,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上的转运贸易。——樊树志《国史十六讲》(2)唐玄宗统治前期形成了哪个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不能照抄原文)材料三10-13世纪我国民族政权示意图北宋初年,宋辽互有征战。1004年,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西夏建立后,多次进攻北宋。1044年,宋夏议和,宋每年赐给西夏岁币。宋和辽、夏和议以后,恢复了经济文化交流。(3)材料三反映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这一特点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影响?材料四唐宋两个朝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是相接续的,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是继唐代之后又一个文化高峰。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文明是如何在“整合中创新”政治制度的?【答案】(1)唐朝长安有西市和东市;北宋东京有晓市、夜市;经济重心南移。(2)局面:开元盛世。表现:东西方的交流;民族的交融;经济的繁荣。(不能照抄原文,答出其中两项)(3)战和并存,以和为主。促进了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宋朝“重文轻武”政策。【解析】(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唐朝长安有西市和东市,北宋东京有晓市、夜市;在宋代,经济重心南移。(2)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示意图、材料二“粟特人素以经商著称,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上的转运贸易”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形成了开元盛世;表现有,东西方的交流,民族的交融,经济的繁荣。(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表格可知,这体现出战和并存、以和为主;这促进了民族交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唐代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皇帝和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这个时期文明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在整合中创新”可知,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宋朝“重文轻武”政策。3.(2022·内蒙古通辽一模)历史名城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风云变幻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悲情之城】材料一(1)图1事件使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图2事件是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革命之城】材料二中华民国大事记(1912年部分)时间主要事件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表《临时大总统宣言》和《告全国同胞书》......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第一、二条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3)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三大成果。【胜利之城】材料三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图为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其重大历史意义。【答案】(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3)辛亥革命的三大成果:①成立中华民国;②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根本原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者是全民族抗战),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安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解析】(1)根据图1“《南京条约》签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根据图片2“曾国藩湘军攻占天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津的威胁,因此图2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重要原因是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3)根据材料二中“中华民国成立”、“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帝制终结”、“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信息可知,辛亥革命的三大成果有①成立中华民国;②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者是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意义依据课本所学知识作答即可: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4.(2022·辽宁沈阳一模)中国共产党一路艰辛求索,引领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辉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先驱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全面介绍,随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团体也开始出现了。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办补习学校、识字班等提高工人文化水平,成立工会出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工人运动,为建党进行必要准备。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选派13名代表参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从此,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选编自人教版八上《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邮票是国家名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材料三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局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在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旗帜,担当起反抗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展开人民游击战争,与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协同作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订投降书。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选编自人教版八上《中国历史》部编教材(1)根据材料一,哪些条件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机已经成熟?(答出两点即可)(2)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为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答出两点即可)(3)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答案】(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等。(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长征等。(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3)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析】(1)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先驱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全面介绍,随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团体也开始出现了。先进知识分子通过办补习学校、识字班等提高工人文化水平,成立工会出刊物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概括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据材料“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后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工人运动,为建党进行必要准备。”概括可知,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名将叶挺”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建军30周年”左图反映的是南昌起义;“建军30周年”右图反映的是井冈山会师;“井冈山根据地”反映的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50周年”反映的是长征等。(3)根据材料三“在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旗帜,担当起反抗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展开人民游击战争,与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协同作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2022·新疆乌鲁木齐八年级期中)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某校初二(1)班进行党史探究学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邀你一起参加。【图片再现党的历史】材料一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1)材料一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哪次重大会议为开端的?结合所学知识,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材料二“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结构图(2)请根据提示完成上面结构图中A、B、C三处的内容?A.农村经济改革开始的时间;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C.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材料三要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13日考察海南时的讲话(3)34年前,海南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特点?材料四①开国大典②农民打花鼓庆丰收③第一批解放牌汽车④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4)请从以上图片中选择最佳图片为探究标题配图,每个标题配一张图片。(只填写序号。)标题配图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歌曲歌颂党的恩情】歌曲一当我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哪怕面对的敌人如豺狼般兵强马壮,为了和平不再是假象,为了后辈不用再打仗。——《长津湖》歌曲二我和2035有个约,约在新征途的新起点,用真心去创领两个一百年,未来由我们主演。——《我和2035有个约》(5)歌曲一中“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是哪支队伍?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们“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6)歌曲二中“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否实现?“我和2035有个约”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是什么?【学习传承党的精神】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信念。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7)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源。(8)2021年11月,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通过以上探究,结合所学,说出两条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答案】(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A:1978年;B:增强企业活力;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4)A①;B③。(5)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6)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8)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回答其中两点即可,一点一分。)【解析】(1)根据材料“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取得“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的。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即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城市进行的改革主要是于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根据材料“34年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4)根据材料“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归人民”“庆新生”,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根据材料“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5)根据材料“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爆发朝鲜南北战争,美国乘机发动侵朝战争。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6)根据材料“歌曲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曲二中“两个一百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故“我和2035有个约”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根据材料“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信念”可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源是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8)根据上述材料及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6.(2022·广东东莞一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疆域辽阔,村庄星罗棋布。全国的自然村落1990年是377.3万个,2010年减少到27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近年大量村庄合并,新型社区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原来自然分散、熟人性的、以乡土生活为主的村落共同体,在快速消失,代之以更多集中化的陌生性的、以非农生活为主的新社区。这意味着整个农村社会发展已处于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张翼《改革开放40年社会发展与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年中国农村发生的主要变化。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展扶贫开发。1986至1993年,农村扶贫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把扶贫与开发结合起来,即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与对农村贫困地区进行全面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1994至2000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基础上贯彻和执行《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在坚持持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贯彻和执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整理自人民日报《中国扶贫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改革的特点。材料三中国40年扶贫基本情况表阶段主要扶贫机制贫困人口变化农村居民可比人均纯收入体制改革主导的扶贫开发(1978——1985年)农村制度改革从7.7亿人减少到6.6亿人从133.6元提高到359.3元解决温饱的扶贫开发(1986——2000年)开发式扶贫战略和贫困县为主的瞄准机制贫困人口下降到4.6亿人从359.3元提高到646.0元巩固温饱的扶贫开发(2001——2010年)开发式扶贫战略和贫困村为主的瞄准机制贫困人口下降到不足1.7亿人从646.0元提高到1275.1元全面小康的扶贫开发(2011——2021年)精准扶贫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从1275.1元提高到12588元(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取得我国扶贫成就的条件。【答案】(1)变化:自然村落不断减少(或村庄合并);新型社区崛起;乡村面貌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2)特点:扶贫对象是全国农村地区;扶贫主体是中国政府;扶贫过程具有持续性和计划性;扶贫方式是扶贫与开发相结合。(3)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解析】(1)根据“2010年减少到273万个,到2015年减少到264.5万个”得出自然村落不断减少;根据“新型社区崛起”得出新型社区崛起;根据“极大地改变了乡村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出乡村面貌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2)根据“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展扶贫开发”得出扶贫对象是全国农村地区;扶贫主体是中国政府;根据“1986至1993年”“1994至2000年”“进入21世纪以来”,概括得出扶贫过程具有持续性和计划性;根据“把扶贫与开发结合起来”得出扶贫方式是扶贫与开发相结合。(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从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角度进行总结。7.(2022·贵州黔南九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公元前2600年左右,胡夫修建了著名的吉萨金字塔,该金字塔高146.6米(现高138.75米),共使用230万块石材,建成210个台阶,古代旅行家将之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胡夫的儿子哈夫拉在胡夫金字塔西南为自己修建了金字塔,高143.5(现高134.6米)。胡夫的孙子孟考拉又修筑了高66米的金字塔。——李海峰编著《古代近东文明》材料三古代埃及大事年表(部分)时间事件公元前1182——公元前1151年拉美西斯二世在位,多次打败利比亚的入侵和海上民族的侵略。但他在位期间,王室内讧不断,政府腐败,造墓工人怠工事件层出不穷公元前9世纪以来埃及几度分裂,多次遭到努比亚和利比亚的入侵公元前526年波斯国王入侵埃及,攻占孟斐斯,埃及成为波斯的一个行省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进入孟斐斯,自称埃及法老,将埃及分为两个行省公元前30年屋大维率领罗马军队进入埃及,埃及实际成为罗马皇帝的“私人领地”,埃及的全部收入都成为皇帝的“私产”——整理自王海利《埃及通史》(1)观察材料一图②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的理由,并说出古埃及疆域最大时地跨哪两大洲(2)材料二中的“金字塔”与古代埃及国王有什么关系?再列举一项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分析公元前525年以后灿烂辉煌的古代埃及文明没能延续下去的原因。【答案】(1)关系: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定期泛滥,留下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名称:亚洲和非洲(2)理由: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列举:象形文字、太阳历、木乃伊。(学生答天文学、数学、医学也得分,2分)(3)原因:从公元前12世纪起,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9世纪以来政权几度分裂。由于古埃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古代埃及地处亚非两洲交界,交通便利,尼罗河贯穿南北,农业发达),从公元前9世纪以来外族不断入侵古埃及。到公元前6世纪后,国力已经衰败的古埃及文明无法抵抗先后兴起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因此没能延续下去。【解析】(1)根据材料一“古埃及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定期泛滥,留下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所以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根据所学知识,古埃及疆域最大时地跨亚洲和非洲。(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根据所学知识,古代埃及文明的成就有:象形文字、太阳历、木乃伊等。(3)根据材料三“古代埃及大事年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525年以后辉煌的古代埃及文明没能延续下去的原因:从公元前12世纪起,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公元前9世纪以来政权几度分裂。古埃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古代埃及地处亚非两洲交界,交通便利,尼罗河贯穿南北,农业发达),从公元前9世纪以来外族不断入侵古埃及。到公元前6世纪后,国力已经衰败的古埃及文明无法抵抗先后兴起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因此没能延续下去。8.(2022·安徽六安九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文明多样】(1)任选上述图片之一,结合所学史实,论证“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类型”。【文明交流】材料一东征之前,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或者说其受东方文化影响不是那么深刻,而东方文明也未受到希腊文化较大的影响,东征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以至于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材料一中的“东征”指什么?材料一中反映出“东征”有何影响?材料二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们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3)同材料一相比,材料二的事件在交往方式上有何不同?【文明交融】材料三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初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材料四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和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4)材料三、四反映出拜占庭文化与阿拉伯文化的产生有何共同之处?(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世界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认识。【答案】(1)图一:发源于江河流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农耕。图二:发源于海洋,海岸线曲折,多港口,不适合大面积种植,适合发展对外贸易,城邦盛行,民主政治得以推行。(任选一图阐述)(2)亚历山大东征;促使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东西方的经贸联系。(3)材料一属于暴力冲突,材料二是和平交往(4)地处欧亚交界,交流频繁,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5)文明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和平与暴力都是文明交流的方式;兼收并蓄有利于文明的发展。(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发源于江河流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农耕;图二为发源于海洋,海岸线曲折,多港口,不适合大面积种植,适合发展对外贸易,城邦盛行,民主政治得以推行。(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亚历山大东征,根据材料“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可知促使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东西方的经贸联系。(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亚历山大东征属于暴力冲突,材料二是郑和下西洋属于和平交往。(4)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可知,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都处于大陆的交界处。(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明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和平与暴力都是文明交流的方式;兼收并蓄有利于文明的发展。9.(2022·广东广州一模)国歌是民族精神的标志和国家尊严的象征,也是塑造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歌歌词节选主要历程《马赛曲》前进,祖国儿女,快奋起,光荣一天等着你!你看暴君正对着我们,举起染满鲜血的旗……自由,亲爱的自由,和保卫者同战斗!和保卫者同战斗!但愿在雄伟歌声中,旗开得胜建功……1792年诞生,1795年法国督政府宣布此曲为国歌;1804年拿破仑下令取消《马赛曲》国歌地位;1879年,法国政府重新定《马赛曲》为国歌。《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指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歌词创作于1871年;1922-1944年它被定为苏联的国歌;1931-1937年它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首国歌,分析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并谈谈其历史影响。材料二政治精英会在不同时期和场合利用国歌音乐符号的设计来强化政治认同。国歌本身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对个体施加影响。——摘编自王海洲、潘雯菲《国歌认知与国家认同构建的实验政治心理学研究》(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渠道和方式。材料三研究发现,题33-3图中的词汇在很多国歌歌词中出现的频率较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歌歌词所描写的对象主要有哪些类型?祖国

土地

保卫民族

团结

勇敢英雄

祖先

家乡自由

和平

正义(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确定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示例1:《马赛曲》背景:法国大革命爆发,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影响:激发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追求民主的激情,成为大革命时代的精神象征;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示例2:《国际歌》背景: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影响:鼓舞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而斗争;传播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2)渠道和方式: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组织;政治动员;国民教育;公共舆论;纪念活动/庆典;重大文体活动、重大赛事、重大会议等。(3)类型:描绘山河壮美,赞颂领土神圣;标记民族特性,歌颂民族精神;唤醒历史记忆,重返昔日荣辱;对自由与和平的追求。(4)示例:观点:国歌是塑造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论述/说明:国歌的创作/诞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保留了公民关于国家、集体的历史记忆,在时间的维度强化了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国歌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得以传播,有利于个人和集体强化政治认同。国歌歌词饱含对领土疆域的赞美、对民族特征的歌颂以及对历史记忆的回顾,使人们找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情感根基,是个人情感联结国家认同的重要纽带。由此可见,国歌在培养公民的国家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重要的载体。【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赛曲》诞生于1792年,创作背景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马赛曲》激发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追求民主的激情,成为大革命时代的精神象征;传播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国际歌》的创作背景是巴黎公社运动的失败,为纪念巴黎公社运动而创作;歌词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中,资本主义得到发展等。《国际歌》鼓舞着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世界而斗争;传播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2)根据图示可知,国歌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渠道和方式是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组织、政治动员、国民教育、公共舆论、纪念活动/庆典、重大文体活动、重大赛事、重大会议等。(3)根据材料可知,“祖国、家乡、土地、保卫、”描绘山河壮美,赞颂领土神圣;“团结、勇敢英雄”标记民族特性,歌颂民族精神;“英雄、祖先”唤醒历史记忆,重返昔日荣辱;“自由、和平、正义”体现对自由与和平的追求。(4)根据国歌创作背景和歌词内容以及歌词描写对象类型,总结得出国歌是塑造公民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论述部分从上述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如国歌的创作、诞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保留了公民关于国家、集体的历史记忆,在时间的维度强化了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国歌歌词饱含对领土疆域的赞美、对民族特征的歌颂以及对历史记忆的回顾;最后简单总结,点题。10.(2022·安徽淮北九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中的经济形态。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10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用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主要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答案】(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亚历山大二世审时度势。(答出2点即可)(2)特点:“欧化”和“日本化”相结合(答出学习欧美或欧化亦可);将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答出1点、意思相近即可)影响: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日本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3)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意思相近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中的经济形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材料“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概括可知,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之一是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根据材料“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