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课百合花(1)(原卷版)_第1页
第31课百合花(1)(原卷版)_第2页
第31课百合花(1)(原卷版)_第3页
第31课百合花(1)(原卷版)_第4页
第31课百合花(1)(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1课百合花(1)(一)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树枝和野菊”:借“伪装”,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是在去包扎所的路上,“我”看见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是装饰点缀。”第二次是“我”目送他走远了,“看见他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作用:这看似信笔写来的几句,却把小通讯员那纯朴、自然的情趣表现了出来。在即将发起总攻的时候,在紧张的战斗间歇,这个小战士还有心思把伪装作为装饰,在枪筒上插上树枝和野菊,这种行为表面上是“我”随意看到的,或者还显出这个小战士的天真、孩子气或是涉世不深,实际上这些描写正体现了小通讯员的青春活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馒头”:揭示人物的善良品质,表达“我”对小通讯员的思念之情,引起读者共鸣。第一次是在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的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二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的石头上,对我说:‘给你开饭啦。’”这个小通讯员,虽然自己还是个孩子,但是,革命队伍的熏陶,培养了他体贴、关心他人的好品德。同时,也激起了读者对这个小通讯员的喜爱之情,从而为下文失去这么好的战友而悲痛蓄势。第二次当小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还一针一线的为缝补衣肩上的破洞,“我”实在忍受不了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的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二个干硬的馒头……”“我”睹物思人,勾起“我”对小通讯员的深切思念,想起他的羞涩、憨厚,想起他的天真、活泼,想起他的善良、体贴。作用:通过这“饱含着战友之情”的二个馒头,深切表达了“我”痛失战友的内心悲痛之情,“立片言而居要”,产生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衣肩上的破洞”:照应故事情节的前后发展,渲染气氛,牵动着读者的心。第一次是在借被时,由于羞涩、慌张,小通讯员在接过新媳妇递过来的新被转身走时,不小心,衣肩上挂破了个洞,而且高低不肯让新媳妇缝补,这既照应了前文写的小通讯员的腼腆、憨厚,又表现了他的执拗,当然还带有一点对新媳妇的愠意。第二次是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我”看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就让他走,现在至少要裸露一个晚上肩膀了。”这一方面呼应前文,说明这个破洞确实不小,同时也说明“我”一直目送小通讯员远去,加上对“我”后悔心情的描写,细腻地渲染了“我”对小通讯员的惦念、关怀,并且隐隐约约地暗示小通讯员要出事,为下文写小通讯员负伤牺牲埋下伏笔。第三次,小通讯员躺在门板上,新媳妇看见衣肩上的破洞,发出惊叹,这不仅进一步证实担架队抬回来的这个重伤员确实就小通讯员,而且还说明他从包扎所回到团部后,一直都无暇顾及这个破洞,并且到最后连这个破洞都没有来得及缝补就牺牲了,同时,又表现了小通讯员大公无私,一心扑在自己工作上的高尚品质,使小通讯员的形象在读者的心目中愈加高大起来。第四次,新媳妇“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说“不用打针了”,可新媳妇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劝她不要缝了”,她却异样地瞟了“我”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着”。这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感情:有对当初小通讯员“受气”的懊悔和内疚,更饱含着对烈士的敬佩和痛悼。文字跌岩起伏,并唤起了读者的种种回忆:借被子,门钩挂破衣服,高低不肯让人缝补……以“百合花新被”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深化小说主题。《百合花》中,起到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把各种线索穿连起来的还有那床不容忽视的“枣红底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由一开始小通讯员“借被”,到“我”看见新媳妇把这床被子铺在靠门口的一块门板上,再到小通讯员负重伤被抬下来放在这块门板上,到最后新媳妇“献被”。一步一步,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使得故事首尾呼应,成为有机的整体,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赋予了标题“百合花”更深刻的象征意义:它既象征了二位主人公纯洁美好的心灵,同时又是开在军民之间一朵象征纯洁高尚感情的花。(二)次要人物和物象的作用:“百合花”和“我”在文章里的作用“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我”是线索人物,是整个故事的目击者。以“百合花”为题有何含义及作用?明确我们先明确百合花一共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第二次: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第三次: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睛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明确:在表层含义上:指代的是被子上的花纹图案,是一种客观物象。深层含义上: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作用:①以“百合花”为题,点出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和相关情节线索;②以“百合花”的纯白来象征人民战士、人民群众的高尚情操;③以“百合花”作结,有利于揭示文章主旨,即有利于表现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角度1:小说人物形象塑造常用手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一).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形象手法阐释作用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外部特征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服饰等。从人物肖像描写入手,可以迅速掌握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教养,甚至内在性格。小说中人物的肖像描写可以是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也可以是对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①对于人物性格和人物形象的完整体现,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②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状态。形象手法阐释作用动作描写是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写的手法。典型的动作描写,不仅要写出人物在特定情势下的行动,还要写出人物以何种独特的方式完成这个动作。①直接体现人物性格特征;②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透露出人物内在的心灵世界。语言描写具体包括对话、独白、旁白以及对语气情态的描写。对人物语言的描写要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要与人物的身份经历、文化修养、习惯爱好、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特定场合吻合。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折射出人物所处的时代特征。形象手法阐释作用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进行的具体刻画。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的内在依据。有时可直接由作者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幻想来进行披露;有时可以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外貌、动作、语言、所处环境及遭遇等来进行折射。①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②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形象手法阐释作用细节描写指对生活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它是叙事性文章的最小的描写单位。它把事物细微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逼真地呈现出来。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设置和安排的,不能随意取代。①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②揭示、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的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起到暗示、影射的作用。形象手法阐释作用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白描也是文学的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和突出小说主题。2.间接描写(侧面描写)形象手法阐释作用侧面烘托包括环境描写和周围人物的反应、评价等。这种笔法比较含蓄、委婉,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增加描写对象的主题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对比把对立的事物或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形象手法阐释作用映衬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二)四种易忽略的表现手法1.场面描写阐释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作用场面描写一般由“人”“事”“境”构成,它是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构成单位,可以起到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渲染气氛、烘托事物、表现主题的作用。2.点面结合阐释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王熙凤等单独写,是“点”;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等则群体介绍,是“面”。作用“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而且使笔法变化多姿。3.抑扬结合阐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欲扬先抑,一类是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是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与欲扬先抑相反,欲抑先扬是指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物)的不良之处,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用假托的方式,先说其“好”,在读者心存狐疑之时,作者再由所谓“好”转而揭示其“坏”,由赞美转为指责。作用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4.虚实结合阐释文学作品中,“实”就是实写,即对人、事、景、物的直接描写,描写对象直接出现在作品之中,走上前台,定格亮相;而“虚”就是虚写,即被表现的事物没有直接出场,而是借助其他事物来烘托渲染,对象隐藏在描写文字的背后,有时也借助想象、幻想等手段描绘出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虚拟世界,构成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来表情达意,起到实景描写无法达到的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作用。作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能够达到“超以象外,得其寰中”(《诗品》)、“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艺术效果。特别提示修辞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手法,特别是比喻、夸张、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二、解题思维建模解答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题“2步骤”角度2:分析人物形象作用人物形象作用形象作用主要人物情节作用主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与情节密切相关,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对情节产生推进作用。主题作用小说通过塑造人物的形象(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最根本用意,所以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时必须考虑主题。社会作用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正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形象作用次要人物情节作用次要人物的见闻,可以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往往担当特定的角色,有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对主要人物作用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突现主要人物的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清晰。环境作用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主题作用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小说的主题,又可增添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如《祝福》中的“我”就揭示了当时社会中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在新旧历史交替时期精神上的种种矛盾。特别提示小说中的特殊人物——“我”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它不同于散文中的“我”,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也有作为见证人增强小说真实性的作用。图示:二、解题思维建模分析人物形象作用题解答“3步骤”第一步:定位形象角色,明确答题角度形象定位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不分,进而造成思考角度偏差。①题干定位:有的题干中就明确了形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或物象,或者是特殊形象“我”。②读文定位:文中主要写谁,谁就是主要人物;谁最能表现文本的主题,谁就是主要人物;如果不属于主要人物则为次要人物。第二步:依据角度,从文中找对应的答案要点定位准形象的角色之后,依据其作用思考角度(见上面的“必备知识建构”),从文本中找对应的答案要点。第三步:按角度分条组织答案按角度,分点作答,每个要点采用“先概括作用,再结合文本陈述分析”的模式。角度3:分析物象作用或内涵一、物象作用思考“5角度”物象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进行了映衬。物象对情节安排的作用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物象对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是分析物象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二是分析物象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物象对主题的作用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物象自身作用物象作为小说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可丰富文章的内容。二、物象的内涵(意蕴)理解“3角度”高考对小说中的“物象”,除了考查作用外,还考查物象的内涵理解。物象的内涵有实指义、指代义、双关义、象征义、主题义等,一般要结合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来思考。首先看文中有无揭示其意蕴的提示性词语、句子。如果有,找出来既准又快;更多的情况下是没有,要靠读者品读、感悟。可以循着以下3个角度思考分析:由外到内由物象的外在特征到其内在精神气质。由实及虚由物象的自身意思到附着在其身的虚指意思,如象征义、比喻义、情感义。由表入里先由该物象最表层的意思入手,再到其语境义,尤其是深层义。题组A基础过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凉州十八拍叶舟宣统二年,古历五月,一种疯狂生长的闹草劈空而至,开疆斥土地蔓延开来,像失控的火势,像飘失的野马,突然间扑向了镇番县,逼近了凉州地界。是时,天折地陷,大厦将倾。天台大人彭志研气血攻心,跌了一大跤,在门槛上摔了胯骨。一日黄昏,县衙后门驶出了一辆呢子车轿,彭志研率着师爷和车把式,出城向东,连夜赶往了古浪县。据称那里的土门镇上有一位藏人曼巴(大夫)手段凌厉,尤擅接骨之术,主仆们自此去而不返。在灾情一路呼号,摧城拔寨,即将围困武威城的关节上,人们自然将目光投向了六郡老,哀恳这一帮神仙大人速速出面,救万民于水火之中。那时节,郡老们一个个已届耄耋之年,平日里深居简行,咳咳嗽嗽的,连尿水也夹不住,鲜有人前去叨扰或问计。但是,六郡老的心一直亮着,耳朵也张听着,向来就不是吃素饭的主子。位列郡老之首的穆赫穆大人,原本是武举出身,一世飘零,早年间在云贵一带为官,致仕之后,归隐于武威城内的穷街陋巷,但乡望素重,深受拥戴。前一个清明节,穆赫突然被一个噩梦捉住了,于是玉山颓倒,缠绵于病榻,昼夜乱说胡话。奇迹的是,当求请的乡人们成团结伙,密密麻麻地跪在院门外,哭诉已毕,开始点火焚时,穆赫身上的那些邪祟一眨眼便凋落了,死灭了,人也一骨碌翻坐了起来,双目如炬,清醒得就像一坛供佛的净水。穆赫大人携着其他的五位郡老,效法当年西征的左文襄公,抬棺北上,将抗灾的帐幕,建在了镇番县城以南的苏武山上,又将四乡八坊的子弟们遣散出去,撒豆成兵,迎向了扯天漫地的闹草。很快,驿马如流星,摘采来的第一捆新鲜闹草被紧急送上了山顶。六郡老挑灯夜战,辨识了足足一夜,这才一致判定,这种开满了粉红色花朵的茎叶乃是歹毒植物,确凿无误。穆赫胆烈心疾,当即撅断了一根拇指粗的闹草,觑见茎秆中渗出了一股乳白色的浓浆,三七不问,一口吞在嘴里,拼命咂巴了一番。众目睽睽之下,穆赫穆大人仿佛被一道邪恶的闪电击中了,突然间眼睛斜了,嘴也歪了,气息错乱,抽搐不止,浑身像起了一场火灾似的,高烧不退。在即将栽落的前一刻,穆赫摆脱了众人的帮扶,挣扎着捉住了一支毛笔,留下了几颗惊恐万丈的墨字:封路。灭草。揽畜。继左宗棠提兵入疆,征用了四郡两关,河西一线因战事中断后,这是第二次全境封路。彼时,控扼祁连山以北这一片连绵绿洲的,乃凉州镇守使马廷勷家族一脉,他们对这一场重大灾情袖手一旁,作壁上观。封路的决断是由六郡老共同下达的,穆赫穆大人拼着最后一口元气,率先在那一张纸的落尾上,签下了他个人的名讳,并当众吃了咒。剩下的郡老们不甘人后,蝉联而上,纷纷咬破了指肚,将带血的手印摁在了那一行墨字的周围。在弥留之际,穆赫一面呕吐,一面发咒说:倘若灾患不灭,武威城危如累卵的话,诸位一定切记,将来务必要将老朽的这一具尸身子,当成一根千年的干柴,在秋后蘸满火油,投进山下的闹草丛中,让我火烧连营,焚尸灭迹,替河西父老们挣来一座清凉世界吧。那一刻,旁侧里的伴当们面露威势,指天戳地,嚷喊道:不,并非只有你穆大人这一根干柴,我等六名苍然匹夫,生受了凉州百姓这么多年的信赖与追随,此番如若带不回一片广大的清凉,接引不来一个太平世界,岂不是与老贼无异?在尘土漠漠的苏武山上,六郡老摇身一变,结成了一捆千年的干柴,一根坚忍的主心骨,钉在了凉州人的心坎上,局势一下子稳静了许多。由六郡老共同签发的手谕,被一群后生紧急送下了苏武山,传布四乡八坊,广为人知。城外的各门庄子抽人,城内的每户人家拔丁,组成了一支支强悍的巡防队伍,扑向了郊外的旷野和道路,截断东西,围堵南北,将一张密实而森严的大网,笼盖在了这一片绿洲之上。殊为遗憾的是,到了那一年的秋末冬初,眼见着闹草灭除无望,穆赫穆大人却在一个下霜的晌午,口鼻里喷出了一股子鲜血,张看着山脚下寒凝的大地,匆匆下了世。穆家的后人们犹记得那一句咒言,披麻戴孝,连做了七天七夜的水陆道场,打算将亡者的遗骸一把火烧掉。在这个关节上,五位郡老出面叫停了这一行为,再三声言:化人也可以,但不能单独化了穆大人,让他一个人恓惶,一个人孤魂游走,一个人落怜,干脆等大家百年之后,将这一捆子肉身干柴集体付火,将众人的骨灰扬撒在闹草丛中,变成六个厉鬼,剪灭这一种猝然而至的歹毒植物吧。话音刚落,穆赫的眼睛忽然合上了,面带笑意,热身子也终于凉了下来,被款款地殓入了棺木,暂安在了山顶的苏武庙里。苏武庙门前,张挂着一副光绪十一年创制的长联,自右至左,依次是:十九年身老羊群仗节不移匈奴地,三千里书传雁信生还犹是汉廷臣。谁也不曾料及,穆赫穆大人的灵柩这么一放,便放了足足七年有余,棺木上油漆剥落,几根冥钉也锈蚀不堪。活着的伴当们并未食言,在辗转到来的季节轮替中,一个个拖着佝偻而羸弱的身子骨,萧然地踏遍了整个凉州,抢在了灭草抗灾的第一线。直到最后一位主事的赵家爸咽气后,大家方才魂归道山,相率投火,一把把骨灰在寒凉的罡风中彻底消失。(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台大人彭志研跌跤摔了胯骨,连夜出城找人接骨却不再回来,是因为他不想承担抗灾的责任而选择逃跑。B.六郡老灭草抗灾的手谕下达后,城内外抽人拔丁,组成抗灾队伍,足见六郡老的号召力以及众人对他们的信赖与追随。C.穆赫尝了闹草之后就病倒了,说明闹草毒性强大,而“留下了几颗惊恐万丈的墨字”则表现了穆赫内心的震惊和害怕。D.穆赫去世后,其他五位郡老历时足足七年,在去世前才完成灭草抗灾的任务,说明了灾害时间之长,抗灾任务之艰巨。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首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背景,通过对闹草蔓延趋势的描写引出了后文一系列故事情节的发生。B.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修辞,如写闹草的蔓延“像失控的火势,像飘失的野马”,这些比喻使事物形象鲜明,具体可感。C.倒数第三段中,在五位郡老说完话后,穆赫才合上眼睛,这一艺术化处理是为了表现穆赫和五位郡老的深厚情谊。D.文中涉及凉州、苏武山、苏武庙等地点以及左宗棠抬棺北上的历史故事,使小说具备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厚的历史沧桑感。★3.文中倒数第二段提到了苏武庙门前张挂着的一副光绪十一年创制的长联,小说的这一细节设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4.著名诗人、评论家何向阳评论《凉州十八拍》是硬汉的文学。本文塑造了一批硬汉形象,请分析文中是怎样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兔儿爷老舍祁老太爷的生日是八月十三。他由生日的前十天,已经在夜间睡得不甚安帖了。他心中很明白,有日本人占据着北平,他实在不应该盼望过生日与过节能和往年一样的热闹。虽然如此,但他不愿意轻易地放弃了希望。一号的钱默吟不是被日本宪兵捉去,至今还没有消息么?难道日本人还不准一个老实人庆一庆七十五的寿日吗?他决定到街上去看看。到了街上,他没有闻到果子的香味,没有遇到几个手中提着或肩上担着礼物的人,没有看见多少中秋月饼。以祁老人的饱经患难,他的小眼睛里是不肯轻易落出泪来的。但是,现在他的眼有点看不清前面的东西了。他开始往家中走。路上,他看见两个兔儿爷摊子,都摆着许多大小不同的、五光十色的兔儿爷。在往年,他曾拉着儿子,或孙子,或重孙子,在这样的摊子前一站,就站个把钟头,去欣赏、批评和选购一两个价钱小而手工细的泥兔儿。今天,他独自由摊子前面过,他感到孤寂。同时,往年的兔儿爷摊子是与许多果摊儿立在一处的,使人看到两种不同的东西,而极快的把二者联结到一起——用鲜果供养兔子王。由于这观念的联合,人们的心中就又立刻勾出一幅美丽的、和平的、欢喜的拜月图来。今天,两个兔儿爷的摊子是孤立的,两旁并没有那色香俱美的果子,使祁老人心中觉得异样,甚至于有些害怕。他想给小顺儿和妞子买两个兔儿爷。很快的他又转了念头——在这样的年月还给孩子们买玩意儿?小兔儿的确做得细致:粉脸是那么光润,眉眼是那么清秀,就是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也没法不像小孩子那样的喜爱它。老人挑了一对,走开了。不知不觉地,他已走到了小羊圈。一号的门开开了。老人受了一惊。几乎是本能的,他往前赶了几步;他不愿意叫钱家的人看见他——手中拿着兔儿爷!紧走了几步以后,他后悔了,马上放缓了脚步,很惭愧地回头看了看。钱太太——一个比蝴蝶还温柔、比羔羊还可怜的年近五十的矮妇人——在门外立着呢。她的左腋下夹着一个不很大的蓝布包儿,好像在自家门前迷失了路的样子。老人赶了过去,叫了声钱太太。钱太太不动了,呆呆地看着他。她脸上的肌肉像是已经忘了怎样做表情,只有眼皮慢慢地开闭。“钱太太!”老人又叫了一声,而想不起别的话来。她也说不出话来,极度的悲苦使她心中成了一块空白。老人咽了好几口气,才问出来:“钱先生怎样了?”她微微地一低头,可是并没有哭出来。她很快地转了身,迈进了门槛。老人也跟了进去。在门洞中,她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一种失掉了言语的哑涩的声音:“什么地方都问过了,打听不到他在哪里!祁伯伯!我是个终年不迈出门槛的人,可是现在我找遍了九城!”说到这里,她的头扬起来。眼中,代替眼泪的,是一团儿怒的火。老人愣了一会儿。他很想帮她的忙,但是事情都太大,他无从尽力。“现在,你要上哪儿去呢?”她看了看腋下的蓝布包儿,脸上抽动了一下,而后又扬起头来,决心把害羞压服住:“我去当铺!”紧跟着,她的脸上露出极微的,可是由极度用力而来的一点笑意,像在浓云后努力透出的一点阳光。“哼!平日,我连拿钱买东西都有点害怕,现在我也会上当铺了!”祁老人得到了可以帮忙的机会:“我,我还能借给你几块钱!”“不,祁伯伯!”她说得那么坚决,哑涩的嗓子中居然出来一点尖锐的声音。“咱们过得多呀!钱太太!”“不,我的丈夫一辈子不求人,我不能在他不在家的时候……”她没有能说完这句话,她要刚强,可是她也知道刚强的代价是多么大。她忽然改了话:“祁伯伯!你看,默吟怎样呢?能够还活着吗?能够还回来吗?”祁老人的手颤抖起来。他没法回答她。想了半天,他声音很低地说:“钱太太!咱们好不好去求求冠晓荷呢?”“他?求他?”她的眉有点立起来了。“我去!我去!”祁老人紧赶着说,“你知道,我也很讨厌这个人!”“你也不用去!他不是人!”钱太太一辈子不会说一个脏字,“不是人”已经把她所有的愤恨与诅咒都说尽了。“啊,我还得赶紧上当铺去呢!”说着,她很快地往外走。祁老人完全不明白她了。她,那么老实、规矩、好害羞的一个妇人,居然会变得这么坚决、烈性与勇敢!愣住一会儿,看她已出了大门,他才想起跟出来。出了门,他想拦住她,可是她已拐了弯——她居然不再注意关上门,那永远关得严严的门!老人叹了口气,不知怎的很想把手中的一对泥东西摔在大槐树的粗干子上。可是,他并没肯那么办。他觉得心里堵得慌!到了家中,他仿佛疲倦得已不能支持。把两个玩意儿交给小顺儿的妈,他一语未发地走进自己的屋中。小顺儿的妈说了声:“呦!还有卖兔儿爷的哪!”说完,她后了悔。她的语气分明是有点看不起老太爷。为掩饰自己的不知如何是好,她喊了声小顺儿:“快来,太爷爷给你们买兔儿爷来啦!”“太爷爷!”小顺儿笑得连眉毛都挪了地方,“你给买来的?”“太爷爷!”妞子也表示感谢,而找不到话说。“玩去吧!”老人半闭着眼说,“今年玩了,明年可……”他把后半句话咽回去了。“明年怎样?明年买更大、更大、更大的吧?”小顺儿问。“大、大、大的吧?”妞子跟着哥哥说。老人把眼闭严,没回出话来。(选自老舍《四世同堂》,有删改)1.(物象作用)小说多次写钱太太家的“门”,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2.(物象内涵)小说以“兔儿爷”为标题,“兔儿爷”在文中有怎样的意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题组B能力提升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春之声王蒙咣的一声,黑夜就到来了。岳之峰的心紧缩了一下,又舒张开了。车身在轻轻地颤抖,人们在轻轻地摇摆。多么甜蜜的童年的摇篮啊!夏天的时候,把衣服放在大柳树下,脱光了屁股的小伙伴们一跃跳进故乡的清凉的小河里,一个猛子扎出十几米,谁知道谁在哪里露出头来呢?闭上眼睛,熟睡在闪耀着阳光和树影的涟漪之上,不也是这样轻轻地、轻轻地摇晃着的吗?失却了的和没有失却的童年和故乡,欢迎我么?那愈来愈响的声音是下起了冰雹吗?是铁锤砸在铁砧上?在黄土高原的乡下,到处还靠人打铁,我们祖国的胳膊有多么发达的肌肉!呵,当然,那只是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来自这一节铁轨与那一节铁轨之间的缝隙。反正火车开动以后的铁轮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这真有趣。在德国考察三个月回来之后,他怎么也没想到要坐两个小时零四十七分钟的闷罐子车呀。三个小时以前,他还坐在从北京开往X城的三叉戟客机的宽敞、舒适的座位上。现在呢,他和那些风尘仆仆的,在黑暗中看不清面容的旅客们挤在一起,就像沙丁鱼挤在罐头盒子里。甚至于他辨别不出火车到底是在向哪个方向行走。尘土和纸烟的雾气中出现了旱烟叶发出的辣味,像是在给气管和肺针灸。梅花针大概扎在肺叶上了。汗味就柔和得多了。方言的浓度在旱烟与汗味之间,既刺激,又亲切。还有南瓜的香味哩!谁在吃南瓜?X城火车站前的广场上,没有见卖熟南瓜的呀。别的小吃和土特产倒是都有。花生、核桃、葵花子、柿饼、酸枣、绿豆糕、山药、蕨麻……全有卖的。有人叫苦了:“这个箱子不能压!”一个包着头巾抱着孩子的妇女试探着能不能坐到一只箱子上。“您到这边来,您到这边来。”岳之峰连忙站起身,把自己的靠边的位置让了出来。坐在靠边的地方,身子就能倚在车壁上,这就是最优越的“雅座”了。那女人有点不好意思,但终于抱着小孩子挪动了过来,她要费好大的力气才能不踩着别人。“谢谢您!”妇女用流利的北京话说。她抬起头,岳之峰好像看到一幅炭笔的素描。自由市场。百货公司。香港电子石英表。豫剧片《卷席筒》。羊肉泡馍。醪糟蛋花。三接头皮鞋。包产到组。收购大葱。差额选举。结婚筵席……在这些温暖的闲言碎语之中,岳之峰轮流把体重从左腿转移到右腿,再从右腿转移到左腿。幸好人有两条腿,要不然,无依无靠地站立在人和物的密集之中,可真不好受。但他给一个女同志让了“座位”。不,没有座,只有位。想不到她讲一口北京话,这使岳之峰兴致似乎高了一些。“谢谢”“对不起”,在国外到处是这种礼貌的用语。“给这种车坐,可真缺德!”“你凑合着吧,过去,还没有铁路哩!”“要赶上拉肚子的就麻烦了,这种车上没有厕所。”“并没有一个人拉到裤子里嘛!”“有什么办法呢?每逢春节,有一亿多人要坐火车……”黑暗中听到了这样一些交谈。岳之峰的心平静下来了。是的,这里曾经没有铁路,没有公路,连自行车走的路也没有。农民挑着一千五百个鸡蛋,从早晨天不亮出发,越过无数的丘陵和河谷,黄昏时候才能赶到X城。我亲爱的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你也该富饶起来了吧?过往的记忆,已经像烟一样、雾一样淡薄了,但总不会被彻底忘却吧?历史,历史;现实,现实;理想,理想;哞——哞——咣嘁咣嘁……喀啷喀啷……沿着莱茵河的高速公路。山坡上的葡萄。暗绿色的河流。飞速旋转。这不就是法兰克福的孩子们吗?男孩子和女孩子,黄眼睛和蓝眼睛,追逐着的,跳跃着的,欢呼着的。那欢乐的生命的声音。那友爱的动人的呐喊。不。那不是法兰克福。那是西北高原的故乡。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的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摘下一条碧绿的柳叶,卷成一个小筒,仰望着蓝天白云。不,那不是西北高原。那是解放了的、飘扬着五星红旗的首都。那是他青年时代的初恋,是第一次吹动他心扉的和煦的风。春节刚过,忽然,他觉察到了,风已经不那么冰冷,不那么严厉了。二月的风就带来了和暖的希望,带来了早春的消息。那,那……那究竟是什么呢?他再定了定神,再揉了揉眼睛,分明是在从X城到N地的闷罐子车上。什么?一台录音机。在这个地方听起了录音。一支歌以后又是一支歌,然后是一个成人的歌。顽强的,低哑的,不熟练的女声盖过了一切喧嚣。“这是……什么牌子的?”岳之峰盯着录音机问。“日本的三洋牌,这里人们开玩笑地叫它‘小山羊’。”妇女抬起头来,大大方方地回答。岳之峰仿佛看到了她的经历过风霜,却仍然是年轻而又清秀的脸。“你在学外国歌吗?”岳之峰又问。妇女不好意思地笑了,“不,我在学外国语。”她的笑容既谦逊,又高贵。“这都是些什么歌儿呀?”一个坐在岳之峰脚下的青年问。岳之峰的连续提问吸引了更多的人。“《小鸟,你回来了》《五月的轮转舞》和《第一株烟草花》。”女同志说,“欣梅尔——天空,福格尔——鸟儿,布鲁米——花朵……”她低声自语。他们的话没有再继续下去。车厢里充满了的照旧是“别挤!”“这个箱子不能坐!”“别踩着孩子!”“这边没有地方了!”之类的喊叫。“您听音乐吧。”她说,好像是在对他说。是的,三支歌曲以后,她没有揿键钮。在《第一株烟草花》后面,是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闷罐子车正随着这春天的旋律而轻轻地摇摆着,熏熏地陶醉着,袅袅地前行着。1980年(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咣的一声”车厢门关上,岳之峰开始了自由联想,由车身颤抖到童年的摇篮到躺在故乡小河上摇晃再到思念童年和故乡。B.在车厢内辨不清火车到底往哪个方向行走,突出了车厢内拥挤、恶劣的环境,真实展现了当时的物质条件落后的社会现实。C.文中特意写录音机是“三洋牌”,不仅真实地表现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还展现出当时社会生活的变化。D.闷罐子车传出“春之声”,“轻轻地摇摆着,熏熏地陶醉着,袅袅地前行着”,象征着当时中国正悠然、平静地发展。2.下列对文本语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旱烟叶发出的辣味,像是在给气管和肺针灸”等语句运用反讽手法,体现出语言辛辣的特点。B.文中画线句列举人们闲谈的事物时全用句号,能更好地呈现改革开放初期一幅幅不同的社会图景。C.联想法兰克福、西北高原、首都的语段运用大量的短句,节奏明快,语言富有音乐性和诗意。D.“心紧缩了一下”“和暖的希望”等描写主人公感觉的词句,既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又增强了读者的体验感。★3.小说为什么要塑造听录音的女士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4.这篇小说存在两种“时空”交错安排的形式,一是闷罐子火车里狭窄而拥挤的现实时空,一是主人公海阔天空自由联想的心理时空。你认为这两种时空形式交错安排有什么好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不健全的腿【注】萧红“‘人民革命军’在哪里?”二里半突然问起赵三。这使赵三想:“二里半当了走狗吧?”赵三没告诉二里半。二里半又去问青山。青山说:“你不要问,再等几天跟着我走好了!”二里半急迫得好像他就要跑到革命军去。青山长声告诉他:“革命军在磐石,你去得了吗?我看你一点胆量也没有,杀一只羊都不能够。”接着他故意羞辱他似的:“你的山羊还好啊?”二里半生气了,他的白眼球立刻多过黑眼球,他的热情立刻在心里结成冰。二里半吃饱饭,好像一切都有希望。他没生气,照例自己笑起来。他感到满意,离开了青山家,在小道不断地抽他的烟火,天色茫茫的并不引起他悲哀,蛤蟆在小河道一声声蛙叫。河边的小树随了风在骚闹,他踏着往日自己的菜田,他振动着往日的心波。菜田连根菜也不生长。那边人家的老太太和小孩们载起暮色来在田上匍匐。他们相遇在地端,二里半说:“你们在掘地吗?地下可有宝物?若有我也蹲下掘吧!”一个很小的孩子发出脆声:“拾麦穗呀!”孩子似乎是快乐,老祖母在那边已叹息了:“有宝物?……我的老天爷?孩子饿得乱叫,领他们来拾几粒麦穗,回家给他们做干粮吃。”人间已是那般寂寞了,天边的红霞没有鸟儿翻飞,人家的篱墙没有狗儿吠叫。天更黑了!黑得和帐幕紧逼住人脸。最小的孩子,走几步,就抱住祖母的大腿,他不住地嚷着:“奶奶,我的筐满了,我提不动呀!”祖母为他提筐,拉着他。那几个大一些的孩子卫队似的跑在前面。到家,祖母点灯看时,满筐蒿草,蒿草从筐沿要流出来,而没有麦穗,祖母打着孩子的头笑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