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泰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着”的偏误分析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_第1页
对泰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着”的偏误分析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_第2页
对泰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着”的偏误分析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_第3页
对泰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着”的偏误分析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_第4页
对泰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着”的偏误分析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泰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着”的偏误分析研究——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目录引言 1(一)研究对象 1(二)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选题依据 12.研究意义 1(三)选题的研究现状 11.动态助词“着”的本体研究 12.动态助词“着”的习得偏误研究 23.动态助词“着”的教学研究 3一、泰国留学生使用“着”的偏误类型 4(一)误加 41.“V着”句式中的误加 42.“V着+宾语”句式中的误加 43.“V1着V2+宾语”句式中的误加 54.“处所+V+着”句式中的误加 65.其他 6(二)误代 61.替代偏误 62.被替代偏误 8(三)遗漏 91.“V1着V2”句式中的遗漏 92.“V着+宾语”句式中的遗漏 103.“V着”句式中的遗漏 10二、泰国留学生使用“着”出现偏误的原因 11(一)母语负迁移 11(二)目的语的泛化 12(三)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足 12(四)学习者自身因素 13三、避免偏误的建议 14(一)针对教师的建议 141.使用语法意义分析法与演示法 142.使用提问式教学法与练习法 143.使用句式归纳法与扩展法 15(二)针对学生学习的建议 161.深入理解语法规则 162.构建语境意识 163.反复练习 164.积极参与语言实践 165.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166.使用学习工具 177.寻求专业指导 178.制定学习计划 179.与母语对比学习 1710.文化背景的学习 17四、结语 17(一)研究总结 17(二)研究不足和展望 18参考文献 18致谢 20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动态助词“着”在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中所引发的问题,着重分析其使用偏误。该问题对学生而言既是难点,又是学习过程中的长期挑战。通过对泰国留学生在使用“着”时的常见偏误进行详细分类和深入分析,旨在深刻理解这些偏误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研究通过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相关数据的系统分析,力求揭示偏误出现的规律,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最终目的在于为国际中文教学提供指导,为教材、教师以及学习者提供实质性的参考和启发。关键词:动态助词“着”;偏误分析;泰国留学生;教学建议 引言(一)研究对象在语言研究中,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被普遍视为首要选择,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语料,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广泛性。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中高级阶段泰国留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动态助词“着”的使用出现的偏误情况,目的是揭示其中可能存在的偏误,然后再进行系统的归类和深入的分析研究。通过深入挖掘泰国留学生在动态助词“着”使用上的各类偏误,教师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其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挑战与困惑。在这一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以帮助泰国留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动态助词“着”,从而提升其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二)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选题依据动态助词“着”的学习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使用汉语时,留学生常常会出现对动态助词“着”的误用。泰国留学生只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地了解和掌握动态助词“着”的正确用法,因为它贯穿着整个留学生汉语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习者在动态助词“着”的使用上的偏误,并对其偏误进行分析和研究,只有深入了解学习者出现偏误的规律,才能够在国际中文课堂的现实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预防偏误的出现,从而更好地帮助学习者纠正错误。2.研究意义通过对泰国留学生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使用动态助词“着”出现的偏误进行详细分类和分析,本研究总结出各类错误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这些建议可以指导未来国际中文教学中“着”字的应用,为国际中文的汉语教材、教师以及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三)选题的研究现状1.动态助词“着”的本体研究动态助词“着”在汉语中具有多重语法和语义层面的用法,不同研究者在其论文中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解释,归纳整合这些观点可以有助于理解“着”的本体及其语法意义。张黎(1996)指出不同语言的句法“体”的内涵可能不同,而“着”表示一种状态,如进入某种状态、保持某种状态、动作的状态、伴随状态、评价状态。王葆华(2005)认为每种语法构式都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和对应的语义价值。他指出不同的语法结构和不同的语义结构相对应。冯佩雯(2013)指出“着”的主要作用是描述动作进行第二个动作时的状态或方式。尤其是用在连谓句中的第一动词的前面,表示发出动作行为的人进行第二个动作时的状态。房玉清(1992)提出了在动词或形容词后的“着”字表示动作或状态持续的观点,并将其分为“着1”和“着2”两种,分别表示装填的持续和状态的进行。黄伯荣和廖序东(2017)根据《现代汉语》的观点将“着”归类为含糊动态助词,强调其用在形容词和动词后表示动作进行或状态持续。综合以上观点,可以总结出“着”字的主要用法和语义特征:它表示动作进行或状态持续,可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明确划分为“着1”和“着2”,分别表达持续和进行的状态;在连谓句的第一动词的前面使用,“着”描述动作者进行第二个动作时的状态或方式。“着”的语法和语义值因语言和语境而异,但共同点是表示一种状态,包括进入某种状态、保持某种状态、动作的状态、伴随状态、评价状态等。这些观点展示了“着”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语义和语法特征,同时也凸显了其在汉语中的复杂而丰富的用法。2.动态助词“着”的习得偏误研究以下研究主要探讨了动态助词“着”的习得偏误。彭凤(2013)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研究对象,对他们在使用动态助词“着”时的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学对策。娜娜(SnezhanaNikolaeva).中级阶段俄罗斯学生动态助词“着”习得偏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娜娜(SnezhanaNikolaeva).中级阶段俄罗斯学生动态助词“着”习得偏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年宝丽娜(IgnashkovaPolina).俄罗斯初级汉语学习者动态助词“着”习得偏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年北京语言大学的学者许尔茜(2009)从留学生习得“V着”的视角出发,对动词后面的“着”进行了分类,分别是结果体、进行体和未完整体,并且考察了留学生对“V着”的习得情况。刘佩.泰国中学生“着”字句偏误分析与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佩.泰国中学生“着”字句偏误分析与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宝丽娜(IgnashkovaPolina).俄罗斯初级汉语学习者动态助词“着”习得偏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年然而,以上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偏误的分类和描写尚不够明确和具体。刘丽华(2007)提出了七种偏误类型,但这种分类方式与实际偏误情况不一致,缺乏明确的依据。此外,对动态助词之间相互产生的偏误研究不够全面,还缺乏与其他语言间的偏误对比研究。对于动态助词“着”的习得偏误和教学对策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强调偏误成因的多样性,不仅将其归因于教学和教学设计,还应考虑其他原因,如语言对比所带来的影响。此外,在研究中应更加明确和具体地进行偏误的分类和描写,并加强对动态助词之间相互产生的偏误以及与其他语言之间的对比研究。这些改进将有助于提出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和使用动态助词“着”。3.动态助词“着”的教学研究过往的研究者在教学研究中对汉语动态助词“着”的使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刘丽华(2007)的建议涵盖了从初级阶段开始对其进行语义讲解、合理安排教学层次、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解决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牢记常见的用法或句型、采取分层教学以及运用情境教学法。蓝文思(2008)通过比较汉语的“进行”、“持续”和“着”与英语中的进行体的区别,得出了“着”具有持续的特征,而英语进行体具有限制的特征。另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学习者在应用“着”时可能出现的偏误,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方法,主要涉及到“着”不能与程度补语和结果补语共现,以及“着”可以搭配的动词种类两个方面。彭凤(2013)提出了一套针对使用英语的国际留学生的“着”字教学策略。她建议将“着”的持续义与汉语表达持续的句法结合,与英语进行对比教学。在动态和静态两种语境下,可以结合汉语动词类别进行讲解。此外,她强调在讲解汉语“着”时,必须准确使用翻译法,并关注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关于汉语动态助词“着”的教学研究大部分聚集在教学设计、教学对比和教学建议三个方面。尽管国别化研究相对匮乏,但是这些研究对“着”的教学具有普适性,对泰国留学生也具有借鉴作用。总体而言,现代汉语对于“着”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然而,针对泰国留学生使用动态助词“着”的偏误分析研究相对较少,部分文章对学习者的偏误分析研究比较片面,分类不够清晰。因此,有必要进行更系统地研究以满足这一需求。一、泰国留学生使用“着”的偏误类型总的来说,基于搜集到的语料,关于动态助词“着”的误用可分为误加、误代和遗漏三种情况。(一)误加1.“V着”句式中的误加我的童年是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度过的,童年的幸福生活至今依然使我眷恋{CD着}。在山庙里的日子过{CD着}得非常快。我当时想{CD着},我这一辈子都不抽烟。他忽然听到了好像水流{CD着}的声音。例(1)中,由于“眷恋”这个词表达的是一种情感状态,而不是一个持续性的动作或状态,因此不需要加上“着”字。泰国留学生在写这句话时,可能受到母语的表达习惯,误以为在表达情感时也需要加上“着”字。例(2)中,“过得”已经表达了一个动作进行的状态,即“过得非常快”。因为“过得”已经包含了动作进行的状态,所以后面不需要再加上“着”。例(3)中,“我当时想”表达的是一种思考或者意图,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正在进行的动作,“我当时想”已经清楚表达了当时的思考状态。例(4)中“好像水流的声音”已经表达了一种听到声音的感觉,形容词“好像”来修饰“水流的声音”,表示听到的声音给人一种水流的感觉。动词“听到”已经表达了一个动作的完成,即主语已经接收到了声音。2.“V着+宾语”句式中的误加1996年2月,我利用{CD着}大学的春假来到北京了。当我们抵达时,迎接{CD着}我们的是热情的阳光,书上所看到的“蓝天白云、碧云天、寒烟翠”,就在此地。这个现象说明{CD着}消费者的关心处在这儿,所以我们也不能忽视这方面的问题。富人要拿自己多余的钱财多帮助挨饿{CD着}的穷人。所以呢,上男女混合的学校的学生,难道都谈{CD着}恋爱吗?总的来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这个是不可否认的道理,我对这句话持{CD着}肯定态度。例(5)中“利用”是一个完成的动作,描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一个持续到现在的动作。“利用”这个动作在过去就已经完成,所以不再加“着”表示持续。例(6)中“迎接”是指我们在过去抵达的时候所进行的动作,这个动作并不持续,而是短暂性的动作,“迎接”并不是一个进行性动词,所以后面不加“着。”例(7)中“说明”表示的是一种阐明的行为,后面并不需要加“着”来表达动作或状态正在进行。例(8)中“挨饿”表示一种状态或者情况,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正在进行的动作。句子中,“挨饿”是一个描述穷人的状态,“挨饿”本身已经表达了穷人正在经历的困难和需要帮助的紧急情况,不需要额外的动态助词来强调这一点。例(9)中“谈恋爱”已经表达了一种动作或状态,即学生们在男女混合的学校可能会谈恋爱。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谈着恋爱”可能会造成语法上的重复和冗余,因为“谈着恋爱”中的“着”并不会使动作或状态的含义更加明确或丰富。相反,“谈恋爱”已经表达了学生们可能会在学校里发展恋爱关系的含义。另外,从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上来说,通常在说到谈恋爱时,并不会使用“谈着恋爱”这种表达方式。例(10)中“持肯定态度”已经表达了主语对观点的认同或支持,而且从汉语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上来看,在表达对某个观点或态度的持有时,并不经常使用“持着”,一般使用“持”后面直接跟上态度或观点,就可以清晰地表达作者的立场,句中已经表达了作者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观点的肯定态度。3.“V1着V2+宾语”句式中的误加而生存主要靠{CD着}吃的东西。不过,我们为了自己的进步,要坚持{CD着}靠自己做事情。有的人把卫生带扔{CD着}给朋友,这样是很普遍的。我觉得这个问题是高科技术可以解决的,现在有很多国家研究{CD着}发明对害虫有低抗能力的农产物,还有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产量大大提高的方法。例(11)中“生存主要靠吃的东西”表达的是一种经常性、习惯性的行为或依赖关系,而不是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持续性的状态,“靠”并不是一个进行性动词,而是表示依赖或依靠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加上“着”。即使我们要表达“正在依赖吃的东西生存”,也不需要在“靠”后面加上“着”,因为“靠”本身已经包含了这种意思,不需要额外的动态助词。例(12)中,“坚持”后面可以直接带宾语,不需要加动态助词“着”,“坚持”是一个行为,不是一个动作进行的状态。例(13)中,“扔给朋友”表明动作已经完成,对象已经被传递给了朋友。而加上“着”的话,可能会弱化动作的完成性,更多地强调动作的持续进行,这与句子的语境不符,而且动词“扔”本身是一个瞬间性动作。例(14)中,“研究发明”表明动作正在进行,科学家们正在进行研究以发明新的农产物。而添加“着”的话,可能会使句子的语义不够清晰,弱化了动作的进行性,而更多地强调动作的持续性,这与句子的语境不符。4.“处所+V+着”句式中的误加一个星期不出门每天在家里哭{CD着}。路上吸烟{CD着}的人也看起来没有公众道德,会给人很不好的印象。我还记得,当时我奶奶和爷爷都爱抽烟,屋里常有{CD着}满满的烟雾。在路上唱{CD着}歌,风景十分优美。例(15)中,“哭”表达的是一个具体的动作或行为,一个持续性的动作,每天在家里都在进行哭泣,而不是一种状态,句子的语境已经清晰地表达了动作的进行。例(16)中,动词“吸烟”本身就是一个持续性的动作,所以不需要再加“着”来表示持续。例(17)中,“常有”本身就是一个状态性的描述,表示某种情况的持续存在,而不是特指某个动作的进行。例(18)中“唱歌”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动作,并且与后面的部分并列,而不是动作进行的状态。5.其他他们一直在他们的孩子的旁边看孩子慢慢{CD着}长大。现在,高新技术越来越发达,我看将来会有一天能发明无公害的化肥或{CD着}农药。例(19)中,“慢慢长大”已经表达了一个动作逐渐进行的状态,即孩子在慢慢地长大。因为“慢慢”已经用来修饰动词“长大”,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或程度,另外,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通常情况下,动词后面只能添加一个表示状态或动作进行的补语,不需要同时加上“着”。在这种情况下,“慢慢长大”已经清晰地表达了孩子逐渐成长的状态。从语法上和语言习惯上来看,“慢慢”后面不需要加上“着”,因为“慢慢长大”已经完整地表达了动作逐渐进行的含义。例(20)中在汉语学习过程里面,“者”和“着”的发音相似,词形相似,学习者在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使用的偏误。这里可以直接省略,只用“或”,不省略的话,是用“或者”而不是“或着”。(二)误代1.替代偏误(1)替代“在”每天晚上我和弟弟,都会站在{CC着}家里的小院等爸爸回来。她们对每一个小摊都有兴趣,所以我和我朋友走在{CC着}她们的前边时常常找不到她们。总之“克己”这个词还留在{CC着}我的心中,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上的原则。与其大家抱在{CC着}一起渴死,不如咱们来个协定吧!例(21)中,“站在”已经表达了动作发生的位置或场所,即主语在家里的小院这个地方进行等待。汉语中“在”通常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位置,而“着”则用来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在这个句子中,强调的是动作发生的位置,所以用“在”,不用“着”。例(22)中,使用“走在”而不是“走着”是因为“走在”更准确地表达了主语和朋友的行走位置或方式,即在某人或某物的前面行走。而“走着”通常用来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而不强调位置或方式。“走在”强调了动作发生的位置或方式,特别是在描述两个实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或动作方式时使用较为恰当。“走着”强调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通常用于描述动作的进行过程或持续时间。例(23)中,“留在”表明的是一种状态或情感的持续存在,即“克己”这个词在说话者的心中保留着。例(24)中,“抱在一起”表明的是一种状态或情感的存在,即人们紧紧相拥在一起。添加“着”的话,会使句子的语义不够清晰,这与句子的语境不符。(2)替代“的”她的生活也挺忙的{CC着}。不过这“幸福”和以前我向往的{CC着}“幸福”完全不一样。她说其实病人的死并不美丽,一般满脸的{CC着}痛苦的表情,而他们的家人也难受得不得了。例(25)中,“挺忙的”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描述某人或某物的状态或特征。例如,“他很忙的时候,几乎没有时间休息。”这里的“忙的”表示他的状态是忙碌的,强调了他的忙碌程度或生活状态。“忙着”是一个动词短语,用来描述某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持续的状态。例如,“他正在忙着准备明天的会议。”这里的“忙着”表示他正在从事某项活动,强调了他正在进行的动作。例(26)中,“向往的”是一个形容词短语,修饰着名词“幸福”,表示幸福是过去向往的对象。而“向往着”则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不符合这里的语境。修饰名词的部分应该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而不是一个动词短语。例(27)中,“满脸的”是一个形容词短语,修饰名词“表情”,用来描述表情的状态。而“着”通常表示动作进行或状态持续,句子中其他部分使用了形容词修饰名词的结构,如“痛苦的表情”和“难受得不得了”。(3)替代“了”我们现在有着良好的学习机会,当然了,还有争取第一的机会,但是我们因为“懒”而丢失了{CC着}这个好机会。这说明了{CC着}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句话表明了{CC着}人类的一个特点,即将自己该做的事,往往叫别人做。“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显然体现了{CC着}这个道理。例(28)中,“丢失了”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指过去发生的事情,表明错过了机会的这个动作已经结束了。而“丢失着”则更多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不适合描述动作已经完成的情况。“丢失了”更能清晰地表达因为“懒”而错过了良好机会的意思。这里强调的是错过的结果和已经发生的事实,因此需要使用“了”。例(29)中,“说明了”表示动作已经完成,说明了某个事实或情况,表明已经有了结论或结果。而“说明着”则更多表示动作的进行或状态的持续,不适合描述动作已经完成的情况。“说明了”更能清晰地表达已经得出结论或结果的含义。句子的目的是解释或阐明某个事实,而不是描述正在进行的动作或状态。例(30)和例(31)同理也是一样。2.被替代偏误(1)被“了”替代我的父亲只好在小买卖里继续下去,家里照顾着{CC了}我们七个孩子。在六十年代的国家战乱的时期,他无论怎样也保持着{CC了}埋头苦干的精神,同时有乐观的远见。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面临着{CC了}绿色食品与环境污染的问题,还有饥饿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常常看到在公共场所写着{CC了}“禁止吸烟”。例(32)中,这里表明父亲在家里持续不断地照顾着七个孩子,这是一个持续性的行为,而不是一个瞬间完成的动作。例(33)中,在六十年代的国家战乱时期,句子表达的是他一直保持着一种精神状态,即埋头苦干的精神和乐观的远见。这种状态并非短暂的、一次性的,而是持续存在的。例(34)中,“面临着”指示了动作正在进行中,表明我们当前仍然在面临着绿色食品与环境污染以及饥饿的问题。例(35)中,“写着”表达的是一种持续性的状态或行为。标识“禁止吸烟”的标语通常是长期放置在公共场所,以提醒人们保持安静。(2)被“得”替代比如说,三十年以前韩国的歌手都过着{CC得}很难受的生活。我每次放假时都忙着{CC得}打工。可是那天我起床起得晚,急着{CC得}去打工,晚上又回家较晚。带着{CC得}孩子在草地上跑一跑。例(36)中,“过着”表明这种困难生活状态是持续的,强调的是他们在那个时期一直处于这种不舒适的生活环境中。例(37)中,“忙着”用来描述一个正在进行中的动作或状态。这里强调的是每次放假时正在进行的活动,即打工的行为。“忙得”通常后接形容词或者副词来描述忙碌的结果或程度,例如“忙得不可开交”。如果直接使用“忙得打工”,语法上会显得不合适,因为“打工”不是用来描述“忙”的结果或程度的形容词或副词。例(38)中,“急着”表达了急于去打工的情绪和行为。这里强调的是在某一时刻起床晚了,因此匆忙去打工,然后晚上回家的情景。例(39)中,“带着”能够更好地表达动作的连贯性和持续性。(3)被“的”替代在发达国家,很多公共场所不能吸烟,甚至写着{CC的}禁止吸烟。现在,我已经回泰国,但用汉语的电子邮件继续联系着{CC的}。我们生活当中,父母与子女之间在行为方式、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着{CC的}差异。例(40)中,“写着”能够更好地强调标识物上的内容,即标识上明确写有“禁止吸烟”的规定。例(41)中,“联系着”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在特定时刻之后持续进行的动作,即使用汉语的电子邮件继续与对方保持联系的行为。例(42)中,“存在着”表明差异一直都在,是一个持续的状态。(三)遗漏1.“V1着V2”句式中的遗漏当时不到一岁的我,倒是丁点也不恋家,也不闹{CQ着}要找爸爸妈妈。出生之后,孩子还不知道社会上的规则和习惯,一般看周围的人怎么做,自已试{CQ着}做。但有的人在自己女朋友的背后偷{CQ着}吸烟。异常反应是感到不好,孩子看他们的缺点学{CQ着}防止自己也这样的方法。例(43)中,遗漏“着”会导致句子的表达不够清晰,可能会使读者对动作的状态产生疑惑。例(44)中,“试着”是一个动词加副词的固定搭配,表示进行尝试或动作。没有“着”会破坏这个搭配结构。例(45)中,“偷着吸烟”中的“着”表示动作的进行,强调了吸烟行为是在进行中,通常是秘密进行的,即在女朋友的背后进行。例(46)中,“孩子看他们的缺点学防止自己也这样的方法”这部分表达似乎存在一些语法上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缺少了连接词或者结构不完整,导致句子的表达不够清晰。假设学习者想要表达的是:“孩子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学会防止自己也这样做的方法”,那么可以将句子修改为:“孩子看着他们的缺点学会了防止自己也这样的方法”。2.“V着+宾语”句式中的遗漏三个人好好地等{CQ着}自己的死亡吗?她的丈夫每天看{CQ着}痛苦的妻子很难受。爸爸,有时候看{CQ着}您,我很心疼,您为了我和妹妹学习,在公司里工作那么忙,回家后那么累。虽然我不能跟你们一起住,可是总想{CQ着}你们的恩惠,我要努力生活。纳西族的老太太都穿{CQ着}富有民族风格的蓝色背心,逛街。之所以妈常常睡不{CQ着}觉,是因为我不经常联系。例(47)中,“等着”在句子中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人们等待死亡时可能存在的一种状态或情感,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行为动作。人们并不只是简单地在等待,他们可能会在等待中产生各种情感、思考或感受,而这些情感或感受正是通过“着”来表达的。例(48)中,“着”可以强调丈夫每天都在经历看到妻子痛苦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持续进行的。例(49)中,“看着您”表达了学习者不仅是简单地看爸爸,而是在持续关注爸爸的状态、行为和情感。这种表达方式更加细腻和温暖,能够突出学习者对爸爸的关心和体贴,以及对爸爸工作和疲劳的关注。例(50)中,“总想着”而不是简单的“总想”更准确地表达出持续性的思念和回忆。动态助词“着”用于强调动作的进行性和持续性,在这里加上“着”可以突出学习者对家人的思念是持续存在的。这种表达方式更能够传达出学习者内心深处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例(51)中,在描述穿戴行为时,使用“穿着”更准确地表达动作正在进行中且可能已经完成,同时突出了状态的持续性。因此,“穿着”比单纯的“穿”更加生动,更具描述性。如果只使用“穿”,虽然也能传达基本的意思,但会失去动作进行性和状态持续性的强调,从而使得描述不够具体和生动。所以在这个句子中,“穿着”更适合表达老太太们正在进行穿戴蓝色背心的行为,以及这种状态的持续性。例(52)中,在汉语里面,“睡不觉”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表达方式,因为“睡觉”通常被视为一个完整的动作或状态,而不是一个持续性的行为。相比之下,“睡不着觉”更常见,因为“睡着觉”表示成功进入睡眠状态,而“睡不着觉”则强调了难以入睡的困难或失败。使用“睡不着觉”可以更生动地表达出睡眠困扰和持续性的无法入眠状态。汉语中更常用的表达方式是“睡不着觉”,而“睡不觉”并不常见,因为它在语法上可能不够准确。3.“V着”句式中的遗漏如果最后他们希望安乐地死的话,我觉得没有理由让他们还非得要活{CQ着}不可。但是文章中的妻子是还有意识的,她还有活{CQ着}的意义。我们现在都很平安地生活{CQ着},你们千万别担心!我母亲常常说,“得了病,不能做自己的事儿的话,我想死,不要赖活{CQ着}。因为现在随{CQ着}时代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享受也都是自然合理的事吧。例(53)中,学习者用“活着”,强调了生存的状态是一个持续存在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状态。这种表达方式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学习者对生存状态的关注和认识,以及对于是否继续活着的思考和考量。例(54)中,在这种情境下,“活着的意义”相较于简单的“活的意义”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一种状态或持续性的含义,从而突出妻子仍然存在且有意识地活着的事实。动态助词“着”用于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的持续性和进行性。因此,使用“活着的意义”强调了妻子仍然处于活着的状态,并且这个状态具有持续性,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命存在。同时,“活着的意义”还可以暗示妻子的活着与其所承载的意义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强调了活着本身与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例(55)中,当我们说“我们现在都很平安地生活,你们千万别担心!”时,“生活着”更准确地传达生活状态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它不仅仅是单纯地描述生活的状态,还能体现出学习者对当前生活状态的认可和安心。例(56)中,当我们说“得了病,不能做自己的事儿的话,我想死,不要赖活着。”时,“赖活着”能够更准确地传达生存状态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不仅仅是单纯地描述生存的状态,还能体现出学习者对生存困难和挑战的态度和情感。例(57)中,汉语里面,“随着”常用于引导一个原因或条件,强调某种变化或发展导致了后续的结果。“随”本身并不能清晰地表达变化或发展的因果关系,而“随着”则能够更准确地传达这种因果关系。二、泰国留学生使用“着”出现偏误的原因(一)母语负迁移母语负迁移在泰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动态动词“着”时产生了明显影响。首先,泰语和汉语在动态动词表达上存在差异,导致学生误用“着”。例如,泰国学生可能会错误地将泰语的表达习惯迁移到汉语中,如在语料(1)~(20)句子中加入多余的“着”。其次,由于泰语中动词进行形式不需要特定助词,学生可能会忽略“着”的特定用法,将其视为不必要的语法结构。例如,他们可能会误用“着”来代替“在”:例如在(21)~(24)中,泰国留学生可能误用“着”来代替在”。这种偏误可能受到泰语语法的影响,因为在泰语中,“ที่”可以用于表示两个动作同时发生或某个动作的进行状态,类似于汉语中的“着”。例(24),“与其大家抱在{CC着}一起渴死,不如咱们来个协定吧!”泰语翻译为“แทนที่ทุกคนจะกอดและตายด้วยความกระหายด้วยกันมาตกลงกัน!”此外,泰语和汉语在动态动词使用上存在细微差异,如泰语中动作完成程度通过动词变化表示,而汉语则需借助助词或语境。这可能让学生困惑,尝试将泰语中的规则应用到汉语中,忽略“着”的独特功能。教学方法和教材设计也可能加剧了这一影响,若教师未考虑学生母语背景,未强调“着”的重要性,学生易产生误解。在例(3)中,“我当时想{CD着},我这一辈子都不抽烟。”学生可能会误用“着”来表达动作进行状态,受到泰语中“เคลื่อนไหว”的影响,例(3)泰语翻译为“ฉันคิดว่าฉันจะไม่สูบบุหรี่ในชีวิตของฉัน”。综上所述,母语负迁移对泰国留学生学习“着”动态动词产生了误用和混淆,需要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二)目的语的泛化在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目的语泛化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他们可能会试图将泰语中的语法规则或用法直接应用到汉语中,而不是根据汉语的语法和语境来正确理解和运用。比如,在学习汉语动态动词“着”时,泰国留学生可能会错误地将其用于表示动作的目的或目标,这是目的语泛化的结果。这种误解可能源于对汉语中“着”的用法不够清楚明了。在汉语中,“着”作为动态助词,主要的作用是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并不表示动作的目的或目标。但由于目的语泛化的影响,泰国学生可能会混淆这一点。举例来说,在句子(19)中,“孩子慢慢{CD着}长大”,他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这表示孩子的成长目标,而非状态的持续。另外,泰国学生可能受到社交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对于“着”的误用。如果他们习惯于在泰语中使用某些结构来表达特定的意思,他们可能会尝试将这些结构直接应用到汉语中,而忽略了汉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比如,在句子(8)中,“拿自己多余的钱财多帮助挨饿{CD着}的穷人”,他们可能会误以为这种结构在汉语中也是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设计也可能对目的语泛化产生影响。如果教师没有充分强调汉语中“着”的特定用法和语境,或者教材中存在模糊不清的表述,学生就更容易产生目的语泛化的现象。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帮助学生理解汉语中的语法规则和用法,并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和例句来加深他们的理解,从而减少目的语泛化的可能性。(三)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的不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因为学习者初次接触汉语时通常处于对语言文化环境不熟悉、心理适应尚未完成的状态。良好的引导尤为紧迫。然而,教学中存在许多挑战,特别是在教授动态助词“着”时。这些挑战包括:1.认识不足:教师可能缺乏对“着”教学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导致重要内容被忽视。2.学术研究不足:对“着”本身的研究不够深入,使教师难以准确把握教学重点。3.跨文化认知不足:缺乏对学生母语背景的了解,使教师难以识别并解决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障碍,尤其是在区分汉语“着”与其母语中类似表达方面。4.教学策略不当:可能偏重某些用法,导致学生理解不全面。5.知识结构不完整:未能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已学知识的联系,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产生混淆。6.教学方法僵化: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会限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他们对语法知识的抵触情绪。7.练习与作业监督不足:对教材练习和课后作业的重视不够可能导致教师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着”操练中的问题,从而无法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用法。举例来说,如果教师没有清晰地解释动态助词“着”的使用方式,学生可能会出现误用。例如,在第(52)句中,“睡不着”是正确的使用,但如果学生没有明确了解到这个搭配,就可能在其他句子中出现错误的使用。另外,如果教学中缺乏实际应用情景的练习,如第(40)句中的“忙着打工”,学生可能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着”。难度过大的语料,如第(11)句中的复杂句子结构“靠{CD着}吃的东西”,可能让初学者感到困惑,导致误加。同时,比较分析“着”与其他助词的不同用法,如第(10)句中的“持肯定态度”,也是必要的,以避免学生混淆并导致错误的使用。(四)学习者自身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里面,学习者的内在特质对于学习者在掌握核心语法概念的过程中极其重要。学习动机、态度和策略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举例来说,一些学习者可能因为融入型或工具型动机而更积极地学习,并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而另一些可能受外部压力驱使而缺乏主动性和兴趣,尤其是在学习复杂的语法知识时。在学习动态助词“着”时,学习者常常会采取回避策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尚未完全掌握该知识点,或是由于汉语中存在多种表达持续状态的结构,如“在…”等,为学习者提供了避免使用“着”的替代选项。因此,学习者对“着”的掌握与运用具有挑战性,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和促进。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理解学习者的内在因素至关重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辅导,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者克服困难,从而提升其语言能力水平。具体而言,如句子(40)中,“忙着{CC得}打工”中的“得”应该是“着”,泰国学生可能误以为“得”在所有情境下都适用,在句子(54)中,“逛街”并不需要动态助词“着”;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在需要使用动态助词“着”的情境下忘记添加它,如句子(44)中,“试{着}做”后应该加上动态助词“着”,表示进行中的动作。三、避免偏误的建议(一)针对教师的建议1.使用语法意义分析法与演示法教师在教授动态助词“着”的意义和用法时,采用语法意义分析法和演示法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避免单调乏味的讲解,而是应该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际的例子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他们的对知识内容的记忆。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语法意义分析法,逐一介绍动态助词“着”的不同义项,并运用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这些例子需要有针对性,能够充分展现出各个义项的含义。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例句写在黑板上,并着重标示或加重动态助词“着”与动词的搭配。例如:1.动词后用“着”,表示动作处于进行状态。例如:(58)老师,同学们在教室里上着课呢。(59)房子的外面在下着暴风雪。2.动词或形容词后用“着”,表示事物状态的持续。例如:(60)老师的办公桌上放着几本课本和三两只钢笔。(61)地理老师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张世界地图。(62)小涵的房间里的台灯还亮着。3.“V1+着+V2”表示一个动作发生的同时伴随着另一个动作的发生。例如:(63)语文老师一直站着讲课。(64)他们相互搀扶着散步。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去造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纠错。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习者对动态助词“着”的理解,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学习的进展。2.使用提问式教学法与练习法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在汉语交际中的能力,教师应当重视练习环节,鼓励学生多开口表达,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来提升他们的语感。鉴于国际汉语课堂通常采用小班的形式授课,教师有责任确保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训练。首先,教师应该通过示范来逐步引导学习者参与到练习之中。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逐渐退出练习,并且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在组内展开对话训练,全面地将训练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激励他们主动、创新地进行训练。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式教学法和学习者进行对话练习,例如:教师:马隆,外面的树上挂着什么呢?学生:外面的树上挂着灯笼。教师:王铁,外面的树枝上,站着什么呢?学生:小鸟在外面的树枝上站着。教师:利华,外面的灯笼上,贴着什么呢?学生:老师,外面的灯笼上贴着“福”字。教师:丽丽,你们在做着什么呢?学生:我们在小组讨论。教师:嗯嗯,很好,但是你可以根据今天学习到的知识,造句吗?我们在小组讨论,还可以说成:我们正进行着小组讨论呢。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后,可将他们组成小组,以便进行团体练习。经过充分的实践后,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小组进行课堂展示,这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还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3.使用句式归纳法与扩展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呈现一系列相似语法结构的例句,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动态助词“着”的使用模式。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了表示动作进行中的常见模式,“动词+着”,并扩展到包括“在、正在、正”等词汇的应用。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展示了更多具有相同句式结构的例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态助词“着”的用法。例如:(65)同学们愉快地嬉笑打闹着。(66)窗外下着雪。(67)外祖母慈祥地注视着外孙女。随后,教学内容延伸至动态助词“着”在存在句中的应用。学生通过观察以下例句,理解了动态助词“着”表示特定状态的存在,即“名词(处所)+动词1+着+名词2”:(68)餐厅里坐着几个外国友人。(69)校门口站着一个老人。(70)操场上奔跑着的同学我认识。最后,学生还学习了动态助词“着”在连动句式中的应用,例如“动词+着+动词”的结构。通过以下例句,他们可以理解不同动作之间的关系:(71)她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72)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着玩耍。(73)老师站在讲台前讲着课。通过这些丰富的例句和教学方法,学生不仅掌握了动态助词“着”的基本用法,还能够灵活运用于不同的语境中,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法理解水平。(二)针对学生学习的建议泰国学生学习汉语动态助词“着”时,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学习策略,他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语法现象。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泰国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运用汉语动态助词“着”。1.深入理解语法规则学生应该深入理解汉语动态助词“着”的语法规则。这包括学习它在句子中的不同使用方式,如表示动作进行中或状态持续中。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语法课程、使用教材和在线资源来加深对这一语法现象的理解。2.构建语境意识理解“着”的使用需要考虑上下文和语境。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汉语文章、小说,观看电影或听汉语歌曲,从中提取“着”的实际运用情境。这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其用法,减少死记硬背的情况。3.反复练习通过反复练习,“着”的用法可以更牢固地融入学生的语言体系。学生可以使用练习题、语法练习册,或者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来反复使用和巩固“着”的知识。这种练习有助于提高对该语法现象的敏感度和掌握程度。4.积极参与语言实践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加入语言交流小组,与汉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从中学到自然而然的语言用法。实践中的经验对于理解和掌握“着”的使用至关重要。5.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学习“着”的用法。这包括在线学习平台、教育应用、汉语学习网站等。有些平台提供了针对“着”用法的专门课程或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资源。6.使用学习工具现代技术为语言学习提供了许多工具。学生可以使用语言学习应用,如汉语学习App,这些应用通常包含了语法解释、例句、练习等功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时随地进行练习和巩固。7.寻求专业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应该积极寻求专业指导。可以向汉语老师、同学请教问题,或者利用互联网资源找寻帮助,获取及时有效的反馈。专业指导有助于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偏误,加速学习过程。8.制定学习计划学生成功学习“着”的关键之一是确立清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