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邯郸市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及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以政治学视角观之,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历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突出的文明意蕴,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底蕴。从历史的长时段来看,中华文明之所以能逸经盛衰而绵延不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以“天命靡常、民惟邦本”的价值原则,凝聚起贤智之士和豪杰之才对文明的政治伦理责任的集中担当。“天命靡常”是一种深切的忧患意识,天命可以变革转移,意味着建设国家和治理社会的责任在历史的时势中向有德有功的个人和集体开放。“民惟邦本”是一种深刻的政治理性精神,“民为贵”主张的是以人民生活优劣和民心向背为政治良否的普遍判断标准。二者的结合,将政治秩序的兴衰原理,呈现为责任向上集中与德能向下分布的相互塑造,这一原理既作为正当性的依据超越于个人和集体的成败之上,又作为基本追求弥散于不同时代的制度和行动之中。在中国传统政治秩序历时悠久的发展中,“天命靡常、民惟邦本”始终保持着原则性的地位,不断激发着新的观念和实践。殷周之际,周人以自觉的省思精神将统治资格的来源从“帝命”变为“天命”,并使能否“敬德保民”成为衡量统治和治理良善与否的内在原则。在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中,“天命靡常、民惟邦本”不仅作为政治生活的基本追求得到继承,而且在诸子对天地和人世生活之道的追问中获得了更为自觉和精深的思想内涵。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历程中,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整体性危机,“天命靡常、民惟邦本”的原则不断激发有识之士探索文明赓续和复兴的道路与目标。中华文明包含着众多的文化单元,不同地域和族群在长期交融共生中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九州共贯、天下一家”的基本格局,形成了具有丰富内部元素和鲜明整体特征的政治文明共同体。支撑众多文化单元凝聚为一体的,正是中华文明的文明目标和政治追求。一方面,超越族群界限而将广土巨族凝聚在一起的,是对同居合群的文明生活之道的普遍追求;另一方面,文明的普遍追求通过各个族群的行动和思考展现为具体而多维的样态,特别是诸多族群的共生和交融孕育着文明更新的契机,中华文明正是在内部不同族群的接力之中不断获得新的活力与生机,进而得到赓续和发展的。从历史变迁来看,众多的文化单元是在中华文明对建设国家和治理社会的自觉探索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周代宗法分封制和秦代郡县制的广泛实施。周代采取了严密的分封制度,既带来了人口和文化在广大疆域中的流动,也缔造了作为地缘政治单位的众多诸侯国,以制度化的方式促进了文明内部多样文化的交融共生。秦统一六国之后,推行了郡县制,缔造了中国此后两千多年“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基本形态,极大提升了政治文明共同体的统一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与追求“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相应的,是中华文明长久秉持的“为政以德、任人唯贤”的政治伦理精神,这种政治伦理精神鼓励那些有才有德的贤能之士加入建设国家和治理社会的实践之中,把自身才德发挥到广阔政治社会领域。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把具有才德的优异之士充实到政府之中,以“贤贤”为标准选拔和任用人才。早在西周时代,“贤贤”就已成为卿士大夫的选拔原则。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形成和选贤举能思想的发展,为“为政以德、任人唯贤”的政治伦理精神提供了社会和思想基础。秦汉以后,对贤能之士的培养、选拔和任用成为中国传统政治秩序的重要内容。同样,经由科举选拔和与之相匹配的经典教育,唐宋以来的历朝历代从不同阶层广泛吸收才德秀异之士参与政治实践,将对德政的追求广泛而深入地贯穿治理和教化活动之中。(摘编自张铮《政治学视野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深蕴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自觉和价值追求。党章明确规定,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毛泽东同志强调“唯人民的利益是图”,邓小平同志认为改革开放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带领人民奔康致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把符合民意的美好生活愿景作为政策依据,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唯一选择就是为人民群众做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摘编自任映红、郭柳显《“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和丰富意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历程中,传统文化以突出的文明意蕴,成为建设现代文明的深厚底蕴。B.“天命靡常、民为邦本”超越了个人和集体的成败,又作为基本追求弥散于不同时代的制度和行动中。C.“九州共贯、天下一家”的基本格局既体现了各地域和族群的文化的丰富性,又体现了其共同的追求。D.我国的知识分子历来就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不管政府是否任贤,他们都会主动参与国家社会治理。|语文·调研卷Ⅱ第2页(共8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明能迭经盛衰而绵延不断,根源在于历代先贤和豪杰能担当起对文明的政治伦理责任。B.在中国传统政治秩序历时悠久的发展中,“天命靡常、民惟邦本”呈现的观念与实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的。C.中华文明通过诸多族群的共生和交融不断获得新的活力与生机,而这也为其赓续和发展打下了基础。D.“为政以德、任人唯贤”的政治伦理精神鼓励贤能之士加入国家治理中发挥才德,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以“贤贤”为标准选任人才。3.下面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材料一中“任人唯贤”的一项是(3分)A.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秦孝公B.治安之本,惟在得人。————李世民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商鞅D.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4.材料一中多处运用引用,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5.古人讲“民惟邦本”,今人说“坚持人民至上”,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其思想的承继性。(6分)5.古人讲“民惟邦本”,今人说“坚持人民至上”,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其思想的承继性。(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清水沟人家刘平勇一九七五年,七岁的我,在老家清水沟读一年级,十七岁的大哥在一个远房亲戚的介绍下,到湖北去修铁路。清水沟村地处边远,很多人都是不识字的,要是有亲人写信回来,必然要请杨三爷去读信并且代写回信。杨三爷戴着一副酒瓶底厚的黑边眼镜,村里人都把他喊作“杨眼镜”。我的父母一字不识,每次大哥来信,我妈都要去请杨眼镜来家里读信。杨眼镜读信有板有眼,语速不慢不快,声音不高不低,听起来特别打动人心。杨眼镜读我哥的来信,我们一家人常常听着听着就流下了眼泪。杨眼镜写信也是很特别的。他用毛笔写信,小楷,每个字都好看得不得了。我大哥离家去修铁路后的第四十五天,我妈收到了大哥的来信。我爹我妈把邮差领到了我们家里,我妈撮着嘴,噗噗地吹掉矮板凳上的灰,热情地请邮差坐下。我妈对我爹说,你先烧点开水,给客人喝;烧好肉,坛子里还有米,你淘好煮上,我去请杨眼镜来我们家吃饭。不大一会儿,我妈和杨眼镜来了。我妈撮起嘴,在一个矮凳子上吹了一下,热情地请杨眼镜坐下。杨眼镜把他随身背着的一个黑布包从肩上取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好后才坐到凳子上。饭菜做好了,一碗切成片的腊肉,一碗酸菜洋芋汤,还有一盆青菜。这是我家最高规格的饭菜了。邮差显然是饿坏了,他把一片腊肉放在米饭上,用筷子一扒拉,连肉带饭一大口,嘴都快包不住了,只囫囵地嚼一两下就吞进肚里。杨眼镜吃饭就很斯文了,细嚼慢咽的。我妈一个劲儿地给语文·调研卷Ⅱ第3页(共8页)

邮差和杨眼镜盛饭夹菜,邮差几乎来者不拒,杨眼镜却挡住我妈夹菜的手,轻言慢语地说,嫂子,不必客气,饭菜上桌就各管各了。说着还斜眼看了一眼狼吞虎咽的邮差。我的吃相就跟邮差一模一样,稍不小心就会连碗一口吞下去。我每次把筷子伸向肉碗,我妈都会瞅我一眼,我只得瞄准目标,飞快夹上一块肉,放在碗里,退到大人们的身后去狼吞虎咽。杨眼镜夹了一大块肉给我,说,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对身体好。他又斜了一眼邮差。吃完了饭,杨眼镜准备写信。他慢慢打开黑布包,往桌上放东西。先是一个土碗,灰褐色;然后是几张白纸,一支筷子粗的毛笔;最后把一块折了几叠的灰布打开,里面躺着一块墨锭。杨眼镜往土碗里倒了一点水,刚好盖过碗底。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捏紧墨锭,在碗里缓缓地画圈,我爹我妈和我坐在桌子对面,静静地看着杨眼镜画圈的手,都没有说话。邮差坐在火塘边,喝着水,好奇地看着我们。碗底的水变黑了,杨眼镜还在画圈,然后他把碗端起来,凑到鼻子底下闻了闻,又把碗放下,说,把信拿来,先念信。杨眼镜让我妈把壶里的水烧开,水烧开了,壶嘴冒着白气。杨眼镜从布包里取出一根薄薄的竹签,把信封的一端伸到壶嘴处,让白气喷在信封上。之后用竹签伸进信封的一角,轻轻地挑,信封就毫发未损地打开了。杨眼镜端端正正地坐在屋子正中的凳子上,我和我爹我妈像小学生一样端端正正地坐在对面,听杨眼镜念信。杨眼镜的声音好听极了,每一句话都像夏天的清泉缓缓地流过我们的心田。读罢,杨眼镜说,你们要跟大贵说些什么?我妈说,就说只要他好好的,我们就放心了,叫他不要担心我们,小旺的学习好得很,他爹和我的身体也好得很,叫他要注意休息,一定要吃饱穿暖。我爹说,给大贵说,我们家自留地里的青菜叶长得好得很,家里的那头小猪也长得快得很,一个多月就长了好多斤。我说,告诉我哥,说我想他得很,他修好铁路一定要回来带我去坐火车。还有其他吗?杨眼镜说。我们都说,没有了。杨眼镜低着头,一声不吭,在煤油灯下认真地写信。我看着三爷端端正正写信的模样,崇拜极了。杨眼镜的信写好了,抑扬顿挫地念给我们听。我们想说的,三爷全都写进去了。杨眼镜念出来的内容,就像一个妈妈对着远方的儿子掏心掏肺地说话。这时,邮差站了起来,从墨绿色的帆布包里掏出一个蓝白色的信封,说,老师,请你在信封上用你的毛笔写上地址和姓名,我的字丑,跟你写在信里的字不配。杨眼镜的眼睛亮了一下,嘴角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邮差说,这信我带回去,信封、邮票,我为你们垫付,不收你们钱了。你们清水沟的人真是太好了,厚道,让人感动,还有像杨老师这样的大才子,佩服,佩服!杨眼镜笑了,脸也红了。第二天早上,邮差就背着包走上山路了。我们一家站在土坎上,向他挥手。邮差走出好远了,还回过头来说,清水沟的人太好了,以后一有你们的信,我就及时送来。我妈说,谢谢你啊,大兄弟,以后还是住一晚上再走,我回头就养几只鸡,等你哈!以后最多两个月,邮差就会来清水沟一趟,送我大哥的信,每次都会给我带一些作业本、铅笔什么的,有一次还带了一支钢笔。邮差依然在我家住一晚,我们家依然热情地接待,杨眼镜依然为我家念信、写回信。|语文·调研卷Ⅱ第4页(共8页)

后来,我离开清水沟到外面打拼。我妈说,三爷整天写写画画,村子里讨亲嫁女、起房盖屋、逢年过节凡是要写和画的,全都交给杨三爷;你看三爷写的这些字,每个字都是笑眯眯的,十里八村的人,都喜欢你三爷写的字;他卖了祖屋,建了一个清水沟便民书屋。杨三爷用一生守着他的清水沟。(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06月07日14版,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清水沟人遇到读信写信的事情,一定会请杨眼镜帮忙,因为清水沟只有他一人识字。B.杨眼镜拆信、读信、写信都与常人不一样,他处处在显示自己作为“识字人”的与众不同。C.邮差对杨眼镜的态度从好奇再到由衷地佩服,从侧面生动体现了杨眼镜的才华。D.杨眼镜并未详细询问“我们”回信的内容,是觉得“我们”只会谈些家长里短,太过粗陋。7.关于文中吃饭部分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扒拉”“包不住”“圆囵”“吞”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邮差吃饭时的状态,极富表现力。B.“我”和邮差吃饭都是狼吞虎咽,一方面是饿坏了,另一方面是“我”和邮差没吃过这么高规格的饭菜。C.杨眼镜两次“斜眼”看邮差,表达了他对邮差不顾自身形象也不顾及别人甚至孩子这一行为的不满。D.杨眼镜在饭桌上的细嚼慢咽、挡住“我妈”夹菜的手、给“我”夹肉,都体现了他的良好修养。8.邮差两次说“清水沟的人太好了”,文章是如何表现清水沟人的“好”的?(4分)9.精心锤炼语言是作家的基本功,请结合杨眼镜写信前认真准备的细节,简要分析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6分)9.精心锤炼语言是作家的基本功,请结合杨眼镜写信前认真准备的细节,简要分析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三代①分善不善,故王;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世主多盛其欢乐,大其钟鼓,侈其台榭苑囿,以夺人财;轻用民死,以行其忿。攻无罪之国以索地,诛不辜之民以求利,而欲宗庙之安也,社稷之不危也,不亦难乎?今人曰:“某氏多货,其室培湿,守狗死,其势可穴也。”则必非之矣。曰:“某国饥,其城郭库,其守具寡,可袭而篡之。”则不非之。乃不知类矣。《周书》曰:“往者不可及,来者不可待。贤明其世者,谓之天子。”故当今之世,有能分善不善者,其王不难矣。善不善本于义,本于爱,爱利之为道大矣。(节选自《吕氏春秋·听言》,有删改)材料二: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语文·调研卷Ⅱ第5页(共8页)

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节选自刘向《说苑·正谏》)材料三: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数之曰:“汝为县令,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奈何纵民稼穑,以供岁赋,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驰逐?汝罪当死,亟请行刑!”诸伶复唱和,于是庄宗大笑,赦之。贾诩事操。时临淄侯植才名方盛操尝欲废丕立植一日屏左右问词诩默不对。操曰:“与卿言,不答,何也?”对曰:“属正有所思。”操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②。”操大笑,丕位遂定。(节选自《智囊·语智》,有删改)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袁本初、刘景升父子:袁绍字本初,爱其少子袁尚,遂以尚代长子袁谭为嗣,袁绍死后,二子各树党羽,治兵相攻,终被曹操所灭。刘表字景升,爱少子刘琮,遂废长子刘琦而以琮为嗣,为曹操所灭。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时临淄侯A植才名B方盛C操尝欲废丕D立植□一日屏□左右问诩□诩默不对。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非,认为⋯⋯不正确,意动用法,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乐琴书以消忧”的“乐”用法相同。B.“爱利之为道大矣”的“之”与《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者”的“之”用法相同。C.安,怎么,与《鸿门宴》“沛公安在”中的“安”意思相同。D.属,部属,文中是贾诩的自称,与《赤壁赋》“举酒属客”中的“属”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以夏商周三代为例证明要善于分辨善与不善,并由此劝诫想要称王的人应基于“义”与“爱”来分辨善与不善。B.材料二中齐景公在海上游玩,乐不思归,明确表示谁劝他回去就处死谁。颜烛趋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劝谏成功。C.材料三中后唐庄宗打猎时践踏百姓的田地,中牟县县令犯颜直谏惹怒庄宗。敬新磨为讨好庄宗,特意追回县令当面处刑。D.三则材料阐述了“听”和“说”的重要性,告诉了我们不仅要有辨别地“听”,还要有智慧地“说”。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往者不可及,来者不可待。贤明其世者,谓之天子。(2)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2)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14.材料中颜烛趋、敬新磨、贾诩三人都在劝谏君主,劝谏方式却各有特色,请简要概括。(5分)语文·调研卷Ⅱ第6页(共8页)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醉中【注】陈与义醉中今古兴衰事,诗里江湖摇落时。两手尚堪杯酒用,寸心唯是鬓毛知。稽山拥郭东西去,禹穴生云朝暮奇。万里南征无赋笔,茫茫远望不胜悲。【注】这首诗作于1131年,南宋朝廷暂居绍兴,前途未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题目为“醉中”,诗人却是身醉心未醉,始终记挂着国家的前途命运。B.首联写诗人醉酒之后,感慨古今兴亡之事,同时也充满漂零流落之意。C.颈联诗人笔锋一转,由抒情转入写景,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悠远绵长。D.尾联写诗人南行万里,遥望北方故地,想要抒写亡国之悲却没有可用之笔。16.本诗颔联与《登高》的尾联都用到了“酒”与“鬓(毛)”两个意象,表达的感情却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陈情表》中,作者用“,”八个字精练、形象地将自己孤独无助的窘况表达了出来。(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两句表现了日落人独立,与孤松为友,余韵无穷。(3)小达在朋友家看到了一幅画,画面中烟气朦胧,万千风物若隐若现。由此他觉得诗词中若用“烟”来形容的事物,自然就带了一种朦胧梦幻之美,如“,”。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四季是来自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吗?我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甲)。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小动物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A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语文·调研卷Ⅱ第7页(共8页)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但我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而是将之升华,(乙)。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常常是B。当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却是零,你该怎么想?①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②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更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③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④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⑤也许为此,我每当进入炎热的夏季时,写作力反而加倍旺盛。⑥我太熟悉那种写作力了,⑦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18.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蜜”比喻苦,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且富含哲理。请以“礼”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比喻贴切,蕴含哲理。(3分)22.有人认为文中加点词“难耐”与“难熬”互换位置后,语意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32强赛,23岁的孙颖莎对战61岁老将倪夏莲。孙颖莎凭借过硬的技术展现了自己“世界第一”的风采;而作为巴黎奥运会年龄最大的参赛者,倪夏莲凭借自己的乐观、执着、勇于超越、看淡成败而享有“世界唯一”的称号。当“世界第一”对上“世界唯一”,她们都“赢得漂亮”!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世界第一”,我们也在很多文化精神层面保持着“世界唯一”。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该怎样处理人生追求中的“第一”和“唯一”?请联系生活实际,阐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调研卷Ⅱ第8页(共8页)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命卷意图命卷意图本套试卷参照2024年的新高考Ⅰ卷的试卷结构、思路命题,基于统编教材理念,以课标、评价体系和高考为导向,落实完善情境命题,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品质,助力高三复习备考。一、注重文化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本套试卷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理想境界、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例如,现代文阅读Ⅰ从文化、历史和政治的角度来具体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家国观念和文化自信;现代文阅读Ⅱ则在描写清水沟人淳朴、热情、善良的品性中强化了选材的社会功能与现实意义,与高考选材方向一致;古代诗歌阅读选择了南宋陈与义的《醉中》,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文本内容适切,具有多元价值试卷文本材料的选择充分利用文本的原生价值与教学价值,优化命题品质。选材贴近学生和教材,现代文阅读Ⅰ与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相呼应;文言文采用多文本形式考查,内容与《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等文章相关联,强调“听”和“说”的艺术;语言文字运用选择了冯骥才的名篇《苦夏》,语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蕴含的哲理,多角度多侧面地发挥以文育人的学科优势。三、立足教考衔接,注重情境创设文本充分挖掘并拓展教材的文本价值,精心创设情境。如第5题设置情境,将相同的理念进行古今对照,提升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第9题呼应了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研习任务“语言的锤炼”,第16题关联杜甫的创作风格,较好地落实了教考衔接;第22题加大对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考查力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其中第9题是本套试卷的亮点题,从语言锤炼的角度考查学生回归文本细节,可以从用词、句式、修辞手法等多角度回答,且亦可从其他角度作答,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答案设置就是鼓励学生多角度表达、个性化思考。1.D解析:“不管政府是否任贤,他们都会主动参与国家社会治理”错误,于文无据。材料一第六段表达的是政府需要那些有才有德的贤能之士投入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中,所以需要吸纳他们进入政府,并未提及知识分子都会主动参与。2.A解析:“根源在于⋯⋯”错误,原文说“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以‘天命靡常、民惟邦本’的价值原则,凝聚起贤智之士和豪杰之才对文明的政治伦理责任的集中担当”,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并非根源。语文·调研卷Ⅱ答案第1页(共6页)

3.C解析:A项出自秦孝公《求贤令》,B项出自《贞观政要·择官》,D项出自曹操《求贤令》,均可用来论证“任人唯贤”;C项是商鞅阐述自己的变法观点——要想强国利民,不可因循守旧,与“任人唯贤”并无关联。4.答案:①增强说服力。如引用习近平总书记评价我国知识分子的话,强有力地证明了我国知识分子的“贤”,为后文阐述“选贤”打下基础。②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如引用“天命靡常、民惟邦本”“九州共贯、天下一家”等在表达观点的同时,使得文句简练典雅,文学色彩浓厚。(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答案:①“民惟邦本”是凝聚贤智之士和豪杰之才对文明的政治伦理责任的集中担当的重要价值原则,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中深蕴的人民至上的原则也发源于此。②“民惟邦本”是一种深刻的政治理性精神,是衡量统治和治理良善与否的内在原则;今天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符合民意的美好生活愿景作为政策依据,体现了对传统文明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6.C解析:A项,“因为清水沟只有他一人识字”错误,原文说的是“清水沟村地处边远,很多人都是不识字的”,并未提到“只有杨眼镜一人识字”。B项,“他处处在显示自己作为‘识字人’的与众不同”错误,这并非杨眼镜的刻意表现,而是他长久以来的习惯及对文化、知识的尊重。D项,“是觉得‘我们’只会谈些家长里短,太过粗陋”错误,是杨眼镜知道不识字的“我们”只能表达成这样,并非觉得“我们”表达太过粗陋。7.B解析:“‘我’和邮差没吃过这么高规格的饭菜”错误,“邮差没吃过这么高规格的饭菜”于文无据。8.答案:①正面描写:“我”父母生活贫困却能优待客人且待人真诚热忱;物质生活贫瘠却敬重文化知识,尊重文化人。杨三爷一生以自己的才华帮助村民。②侧面描写:用邮差垫付邮票和信封钱、送“我”文具等内容来衬托清水沟人的热情与厚道。(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9.答案:①作者用“慢慢”“缓缓”等叠词突显出杨眼镜准备写信时的郑重与认真,及写信准备工作的有条不紊。②“先是一个土碗,灰褐色”运用倒装,强调了杨眼镜磨墨用具的朴拙,体现了杨眼镜的质朴。③“躺着一块墨锭”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杨眼镜对墨锭的爱惜及杨眼镜一种安然的心理状态。(每点2分。若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得分)10.CEG解析:画波浪线部分应翻译为:当时,临淄侯曹植才名正盛,曹操曾经有意废掉太子曹丕而改立曹植。一天曹操命左右退下,与贾诩商议改立太子的事,贾诩沉默着不说话。根据句意,“临淄侯”与“植”为同位语,都指曹植,为第一句的主语,“才名方盛”为谓语;下一句主语变为“操”,故应在C处断开;“废丕立植”为并列结构的词语,共同作“欲”的宾语,故应在E处断开;G处前后各一个“诩”字,前一个作前句的宾语,后一个作后句的主语,故应在G处断开。语文·调研卷Ⅱ答案第2页(共6页)

11.C解析:B项中两个“之”均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沛公安在”中的“安”是疑问代词,意思为哪里。D项“举酒属客”中的“属”意思为劝请。12.C解析:“敬新磨为讨好庄宗”错误,敬新磨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式劝谏庄宗赦免中牟县县令。13.答案:(1)过去的就再也赶不上了,将要来的又不能够等待。能够使世道贤明的人,就能称作天子。(“往者”“及”“贤明”各1分,句意1分)(2)(听了他这番话)齐景公高兴了,于是回国去,半路上听说都城中有人阴谋策划不让他回国。(“说”“中道”“内”各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颜烛趋直谏,他以直接反问来劝齐景公回国。②敬新磨假意斥责中牟县县令,实则提醒庄宗不要不恤百姓、枉杀好人。③贾诩借用往事提醒曹操“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听人说话不能够不去考察。不考察,就分辨不清善与不善。善与不善分辨不清,没有比这更祸乱世道的了。夏、商、周三代能分辨清善与不善,所以能称王。如今天下越来越衰败,圣王之道被废止断绝。现在的国君大多让欢乐的场景更盛大,把钟鼓做得很大,把亭台楼阁花园修建得更奢侈,来耗尽民众的财富;随意地征役人民让他们去作战送死,来发泄自己的怨气。攻打无罪的国家以夺取土地,杀害无辜的百姓来取得利益,却想要宗庙安宁,国家不危险,这不是很困难吗?现在有人说:“某人有很多财物,他家的后墙又很潮湿,看门狗也死了,这时候能够打墙洞行窃。”那么人们必定指责他的行为。要是有人说:“某国出现饥荒,他们的城墙很矮,防守的武器用具也不多,能够偷袭并夺取它。”这样的人,人们不会指责他。这是不知道类比啊。《周书》中说:“过去的就再也赶不上了,将要来的又不能够等待。能够使世道贤明的人,就能称作天子。”故而现在谁能分辨出善与不善,那他称王天下也就不难了。分辨善与不善的关键之处在于利,在于爱,爱和利作为原则来说(意义)是太大了。材料二:齐景公在海上游玩,非常高兴,六个月不回国,他命令左右的随从说:“有敢先说回国的,处死不赦。”顾烛趋劝谏说:“君王您喜欢治理海域,不喜欢治理国家,所以六个月不回去,那国内倘若另有治理国政的人,您将怎么能够在这海上游乐呢?”齐景公拿起长戟就要砍杀他,颜烛趋走上前,整理好衣服等着他砍,并说:“君王为什么不砍呢?从前有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您的贤明,不像这两个君主;我的才能,也不像这两个臣子,君王为什么不砍呢?如果把我列入关龙逢、比千之列,不也可以吗?”(听了他这番话)齐景公高兴了,于是回国去,半路上听说都城中有人阴谋策划不让他回国。语文·调研卷Ⅱ答案第3页(共6页)

材料三:后唐庄宗在中牟狩猎的时候,将百姓的田地践踏得面目全非。中牟县县令挡在庄宗马前谏阻,庄宗听后十分生气,让身边的随从将县令带出去斩首。有个叫敬新磨的伶人立即带着其他伶人去追赶被押走的县令,然后将他带到庄宗的马前责备他说:“你担任县令,难道不知道天子喜欢狩猎吗?为什么要纵容百姓辛勤劳作,按时缴纳赋税,你为什么不让百姓忍饥挨饿,让田地荒芜,好让天子能够尽情地追逐野兽呢?你真是罪该万死,皇上请立即下令将他处死吧!”其他伶人也在一旁附和,于是庄宗大笑起来,下令赦免了县令。贾诩担任曹操属臣。当时,临淄侯曹植才名正盛,曹操曾经有意感接太子曹丕而改立曹植。一天,曹操命左右退下,与贾诩商议改立太子的事,贾诩沉默着不说话。曹操说:“我跟你说话,卿怎么不作声呢?”贾诩说:“臣正在想一件事。”曹操又问:“卿想什么呢?”贾诩说:“我在想袁本初和刘景升两家父子的事。”曹操听了哈哈大笑,从此曹丕太子的地位乃告确立。15.D解析:“想要抒写亡国之悲却没有可用之笔”错误,并非没有可用之笔,而是悲伤之情太过强烈深刻,以至于不能用笔表达出来。16.答案:①本诗颔联的意思是:两只手只能用来举杯消愁,一片忠心只有鬓毛知晓。作者空有才华却没有用武之地,只能借酒浇愁;一片爱国之心也不被人理解,只能从变白的鬓发上显现出来。作者借此表达了壮志难酬和忧国伤时的愁苦之情。②杜诗尾联的意思是:一生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