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危机、企业战略与金融企业竞争力
2008年以来,随着金融风险的跨产品、跨市场、跨国界释放传播,金融危机逐步向实体经
济领域渗透,世界经济陷入重大下滑,发达经济体失业率显著上升,实体经济陷入“二战”
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发展中经济体面临外需减弱、资本外逃、本币贬值的风险,经济增长明
显放缓。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金融业市场格局加速调整,大型商业银行深陷困境,欧美银
行业盈利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具他金硼机构也未能幸免,全球主要投行受损严重,美
国五大独立投行全部消失,tt界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被政府接管。而中国金
融业得益于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保
持了稳健经营的态势。
在外需收缩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国果断实施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连续
五次高频度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大幅度减轻企业财务负担;连续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
率,向银行体系释放了约8000亿元流动性。在银行业方面,大型商业银行面对国际银行业
新一轮整合,适时调整发展战略,稳步拓展海外市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按一
级资本排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进入全球最大15家银行的行列。农业银行基
本完成财务重组,国家开发银行获准改制,并分别获得200亿美元和190亿美元的注资。股
份制商业银行探索利润多元化和业务模式的转型。在证券业方面,受经济危机拖累全球经
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大小非集中减持期等因素影响,股票市场呈现震荡下跌走势,市场
交易量大幅萎缩,较2007年分别下降四成左右。20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复苏之旅在股
市的大幅反弹中已得到提前反映,与股市息息相关的证券行业,成为业绩反弹的领头羊,拉
开了全面复苏的大幕。在保险业方面,受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保险业总资产增速放缓,但
全行业保费收入增速创6年来新高,尤其是寿险和健康险增长迅猛。金融危机导致的国内外
资本市场价格大幅下探对保险资金运用产生了较大影响,2008年中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
为1.91%,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对保险也当年净利润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但2009
年以来,保险业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
总体而言,由于国内上市银行投资海外次贷产品的总量有限,金融危机发生后还大量减持了
相关投资,且没有使用杠杆融资,国内保险行业尚未放开投资海外金融衍生品的限制,业务
以传统保险业务为主,因此,上市金融企业的次贷相关损失完全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同
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金融业因时而变,积极调整企业战略,稳步对外开放,不仅
实现了稳健经营,而且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一金融企业竞争力监测结果
(一)金融企业竞争力监测范围
2009年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共统计了1317家上市公司的2008年报
基础竞争力指标数据,并基于2008年年报的基础竞争力指数数据和2009年半年报的动态指
标数据得出主板300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指标数据。
具体到金融行业,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产业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共监测了28家上
市金融企业,范围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等子行业,其中包括13家银行、9家证券
公司、3家保险公司和3家金融信托公司。具体名单与排名如表11-1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与2006年金融企业竞争力分析相比,此次进入监测范围的上市金融企业数
量明显增多,从2006年的10家增至28家,金融子行业范围也更为完备,由三类变为四
类,在银行业、证券业和信托业的基础上,新增了保险业。金融企业数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
因在于:在2007年上市热潮的影响下,金融类公司IP0上市或借壳上市的动作频繁02007
年,建设银行、北京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等6家银行密集上
市,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等3家保险公司高调登陆,海通证券、东北证券、长江
证券、国元证券、天平洋等5家券商在经历了脱胎换骨式的重组整顿后,探索出了一条借壳
上市路线图。此后,国金证券和西南证券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成功借壳上市。
表11-12009年金融企业竞争力监测名单
排名股票代码企业简称企业全称子行业
国金证券股份有
1600109.SH国金证券证券业
限公司
中信证券股份有
2600030.SH中信证券证券业
限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有
3601988.S1I中国银行银行业
限公司
海通证券股份rr
4600837.SH海通证券证券业
限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股
5601628.SH中国人寿保险业
份有限公司
6601398.SH工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股银行业
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股
7601939.SH建设银行银行业
份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有
8600036.SH招商银行银行业
限公司
上海浦东发展银
9600000.SH浦发银行银行业
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银行股份有
10601998.SH中信银行银行业
限公司
兴业银行股份有
11601166.SH兴业银行银行业
限公司
交通银行股份有
12601328.SH交通银行银行业
限公司
北京银行股份有
13601169.SH北京银行银行业
限公司
中国民生银行股
14600016.SH民生银行银行业
份有限公司
中国太平洋保险
15601601.SH中国太保(集团)股份有保险业
限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
16601318.SH中国平安(集团)股份有保险业
限公司
华夏银行股份有
17600015.SH华夏银行银行业
限公司
东北证券股份有
18000686.SZ东北证券证券业
限公司
南京银行股份有
19601009.SH南京银行银行业
限公司
20000001.SZ深发展A深圳发展银行股银行业
份有限公司
国元证券股份有
21000728.SZ国元证券证券业
限公司
长江证券股份有
22000783.SZ长江证券证券业
限公司
上海爱建股份有
23600643.SH爱建股份信托业
限公司
陕西省国际信托
24000563.SZ陕国投A信托业
股份有限公司
安信信托投资股
25600816.SH安信信托信托业
份有限公司
西南证券股份有
26600369.SH西南证券证券业
限公司
宏源证券股份有
27000562.SZ宏源证券证券业
限公司
太平洋证券股份
28601099.SH太平洋证券业
有限公司
I1Excel下载
表11-12009年金融企业竞争力监测名单
(二)金融企业竞争力监测结果
从基于2008年年报数据的全行业基础竞争力排名来看,28家金融企业竞争力排名分布较为
分散,位居第46〜1317名,其中,5家企业跻身300强,9家企业位居第301〜600名,8
家企业排名介于第701〜1000名,6家企业排名在1000名以后。这说明上市金融企业在规
模竞争力、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金融企业基础竞争力
监测排名情况如表11-2所示。
表11-2金融企业基础竞争力监测排名
全行业排名
金融行业内排
企业全称基础竞争力排规模竞争力排效率竞争力排增长竞争力排
名
名名名名
国金证券股份
146925285
有限公司
中信证券股份
219246226595
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股份
3220124209711
有限公司
海通证券股份
427059948278
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
5291213186693
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63311071020671
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银行
7337118874691
股份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股份
8373311337596
有限公司
上海浦东发展
银行股份有限9398437191645
公司
中信银行股份
10418332476549
有限公司
兴业银行股份
11448430419529
有限公司
交通银行股份
12460228846641
有限公司
北京银行股份
13500560295590
有限公司
中国民生银行
14565423559739
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太平洋保
险(集团)股157084611164745
份有限公司
中国平安保险
(集团)股份167093991169816
有限公司
华夏银行股份
17721590857769
有限公司
东北证券股份
18732956465260
有限公司
南京银行股份
19752784672588
有限公司
深圳发展银行
208487161181750
股份有限公司
国元证券股份
219859037871054
有限公司
长江证券股份
229958726661112
有限公司
上海爱建股份
2310081049427971
有限公司
陕西省国际信
托股份有限公2410221075416962
司
安信信托投资
2510281137310835
股份有限公司
西南证券股份2610541164171162
有限公司
宏源证券股份
2710968877721255
有限公司
太平洋证券股
281317131313171273
份有限公司
I'Excel下载
表11-2金融企业基础竞争力监测排名
从子行业分布情况看,银行业整体竞争力表现相对优良,13家银行在金融行业内排名集中
分布在第3〜20名,说明上市银行竞争实力相当,经营能力相对较强。证券企业竞争力表现
出典型的两极分化特征,国金证券、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均为金融行业派头兵,国金证券还
是金融业唯一进入全行业排名100强的企业,而西南证券、宏源证券和太平洋证券则位居金
融业后三名,太平洋证券也在全行业1317家企业排名中位居最后,说明券商差异化的经营
战略会导致的竞争力的严重分化。保险业企业在基础竞争力方面也具有相对优势,中国人
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行业内排名分别为第5、第15和第16名。信托业是金融业中竞
争力最弱的子行业,爱建股份、陕国投A和安信信托全行业排名都在1000名以后,金融行
业内排名为倒数第4至6名。
从单个企业看,最具竞争力的金融企业为国金证券,全行业排名排名第46位,增长竞争力
全行业排名第5和效率竞争力全行业排名第28的不俗成绩,直接将这家2008年才借壳上市
的证券企业推到了金融业竞争力排名第一的位置,并与中信证券、中国银行等金融企业拉开
了较大的差距,这说明企业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不一定依赖于规模的大小,竞争力的提升是
企业的管理能力、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体现。在证券市场大幅下挫的2008
年,国金证券净利7.56亿元,较2007年实现了翻倍增长,大力减持法人股所兑现的收益成
为业绩增长最重要的支撑,这也是构成其增长力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国
金证券母公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年之内也从2.47亿元减少至9155万元,而原有低成本投
资资产的锐减将会影响上述经营战略的可持续性
与以往的主板300强综合竞争力排名方法不同,此次引入了动态指数,以便发现企业竞争力
的发展变化方向,此次动态指数是指基于2009年半年报得出的基础竞争力指标。300强企
业最终的综合竞争力是由2008年年报数据基础竞争力和2009年半年报数据基础竞争力加权
平均计算得出的。
在28家金融企业中,进入2009年主板300强综合竞争力排名的金融企业共5家,分别是中
国银行、国金证券、中国人寿、中信证券和海通证券,它们的综合竞争力监测结果如表11-
3所示。受2009年上半年,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市场流动性充裕等因素的影响,金融类企
业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支撑作用十分明显,银行、证券、房地产行业均实现了正增长,成
为稳定A股市场盈利增长的重要力量,贡献了六成以上的利润。这种趋势我们从下表也可以
看出,除国金证券外,其他4家金融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排名均较2008年基础竞争力排名有
所提升。而国金证券则因在2008年市场持续下跌过程中把可供出售的股票变现殆尽,后续
自营业务缺乏更多浮盈可以释放,造成2009年上半年业绩增长受到影响。同样,在金融行
业内排名,受大型金融企业2009年上半年规模竞争力提升的影响,中国银行、中国人寿排
名前移,国金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排名后移。
表11-32009年综合竞争力监测结果
2008年基础2009年基础综合竞争力2008年基础2009年基础综合竞争力
企业全称
竞争力得分竞争力得分得分竞争力排名竞争力排名排名
中国银行股
0.430.230.37220111158
份有限公司
国金证券股
0.75-0.540.3646257160
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保
险股份有限0.360.360.3629170161
公司
中信证券股
0.460.080.34192139171
份有限公司
海通证券股
0.38-0.130.23270191228
份有限公司
Excel下载
表11-32009年综合竞争力监测结果
二典型企业分析
综合考虑竞争力排名、子行业分布及行业影响力等因素,我们选取中国银行、国金证券、中
国人寿和工商银行四家企业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它们的竞争优势所在。
(一)中国银行
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相对较大,2008年收入增
速有所放缓,但依然取得不错的业绩。截至2008年末,中国银行资产总额6.95万亿元,同
比增长16%,实现营业收入2289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净利润635亿元,同比增长
13%。年末总市值达到6699.97亿元,列全球上市银行第六位。从利润增长驱动因素的贡献
程度来看,最主要的正面因素是有效税率的下降和规模扩张,最主要的负面因素则是受金融
危机影响拨备支出明显增加。在危机持续蔓延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一方面扩大国内信贷投
放、压缩外币债券规模并增提拨备,另一方面继续发挥国际化竞争优势,全年新设8家海外
机构,成为近10年海外机构增加最多的一年,截至2008年末,中行已在全球29个国家和
地区建立800多家分支机构;实现国际结算业务量和出口双保理业务量再创历史新高,继续
位居全球银行同业第一。
通过分析中国银行竞争力雷达图(见图11-1),可以看出,中国银行在出口收入占销售收
入指标方面的突出表现,依然是构成其竞争力优势的核心所在。中国银行该指标的得分高达
3分,其他27家金融企业该指标得分均为负值,充分反映了中国银行在金融企业国际化发
展中所处的领先地位。以净利息收入为例,表11-4的细分数据显示,中国银行海外业务和
境内外币业务对集团净利息收入的贡献占比高达25%以上。中国银行净资产、净利润和营业
收入等指标得分均优于金融业平均水平,而且都进入行业内前3名,说明中国银行在28家
金融企业中,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而全员劳动效率、净资产利润率和总资产贡献率指标得
分均小于0,说明中国银行的效率竞争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营业收入
近三年净利涧增长净资产
2
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净利润
出口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全员劳动效率
总资产贡献率净资产利润率
图11-1中国银行竞争力雷达图
表11-4中国银行净利息收入细项分析
单位:百万元,%
2009上半年2008下半年
利息收入占比利息收入占比
中国内地人民币业务5598574.95534868.0
中国内地外币业务788910.61375116.6
海外业务1084814.51231415.1
集团74722100.081413100.0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年报、安信证券。
11Excel下载
表11-4中国银行净利息收入细项分析
(二)国金证券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双重影响,以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为主要利润来
源的证券行'也面临严峻考验。国金证券是一家综合类上市证券公司,前身为于1990年成立
的成都证券,作为一个中型券商,2008年,其股票基金交易总金额在全国证券公司中排名
第59位,股票及债券承销金额46.57亿元,市场占有率0.73%,排名第24位。2008年,国
金证券是证券行业中仅有儿家的业绩呈正增长的公司之一,全年净利润7.56亿元。与其他
受累自营亏损的国内券商不同,国金证券自营业务规模占比和收益率表现优异(见图11-
2),对全年利润贡献明显,在全年利润总额10.07亿元,减持法人股释放浮盈获得了4.16
亿元的自营收益。
国金证券的基础竞争力雷达图(见图11-3)显示,作为上市首年就在28家金融企业基础竞
争力排名位居首位的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增长、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总资产贡献率和净资
产利润率指标等增长力竞争力和效率竞争力指标的贡献功不可没。2008年,国金证券按照
“严格控制股票投资风险,加大现金管理力度”的战略,通过变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平滑利
润,出售了手中持有的总市值达24.66亿元的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铁二局及岳阳纸业等
10只股票,上述股票的初始投资成本仅5.5亿元。但随着低成本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大量
清空,未来基于变现投资收益的业绩增模式可能将难以持续。截至2008年末,国金证券净
资本19.3亿元,难以达到证监会融资融券试点券商的要求,仅有15家营业部和7家服务
部,存在资本规模较小、营业网点数量偏少的规模劣势,雷达图中净资产、营业利润和净利
润指标也印证了这一问题。
营业收入
3
近三年净利润增长净资产
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净利润
出口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全员劳动效率
总资产贡献率净资产利润率
图11-3国金证券竞争力雷达图
(三)中国人寿
中国人寿是国内最大的寿险公司。2003年,中国人寿组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独
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中国香港上市,并创造当年全球最大
规模的IFO。2007年,中国人寿回归国内A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
企业。截至2008年末,中国人寿总资产规模9902亿元,占据国内寿险行业半壁江山,股东
权益1359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10%,总市值位居全球上市寿险公司榜首,连续六年入
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08年,受资本市场深度下调、投资收益大幅下降影响,中
国人寿全年实现净利润为101亿元,同比下降64.他但得益于寿险传统型业务和分红型业
务的增长,原保费收入为2956亿元,同比增加50%,在行业内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
额约为40.3%,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见图11-4)。
口外资寿险卬其他中资寿险□泰口新华
日太保□平安□国寿
4.9
〜00
%8.0-
90
12.616.5
80
706.6
6010.29.0
5016.0
40
30
2039.7
10
0.
20072008(年份)
图11-4主要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变化
营业收入
近三年净利润增长净资产
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净利润
出口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全员劳动效率
总资产贡献率净资产利润率
图11-5中国人寿竞争力雷达图
中国人寿的竞争力雷达图(见图11-5)显示,其全员劳动效率指标在金融企业中具有突出
优势,此外,中国人寿具有寿险市场份额大、全国布点广、营销网络多、客户群体广泛、代
理人队伍规模强大的优势,这些优势折射在营业收入、净资产、净利润指标等规模指标上,
表现为规模竞争力指标均高于金融业平均水平,其中,营业收入指标得分为金融行业第一,
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其总资产贡献率和净资产利润率等效率竞争力有待提高。
(四)工商银行
2003年以来,工商银行连续第6年实现高增长,税后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37.5机在全球经
济动荡的背景下,2008年,工商银行各项经营指标表现优异,实现税后利润1112亿元,同
比增长35%,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和全球市值最大银行。同年,工商银行的综合化、国际
化发展也迈出了较大步伐,纽约分行、悉尼分行、多哈分行和工银中东相继开业,工商国际
成功申请投行牌照,完成对南非标准银行、诚兴银行和Halim银行(其后改为工银印尼)的
收购。截至2008年底,工商银行已将境外营业机构延伸至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分支机构
126家,与122个国家和地区的1358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关系。
工商银行竞争力雷达图(见图11-6)显示,其具有规模实力雄厚,效率竞争力和凿长竞争
力较弱的特征。工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规模竞争力,净资产、净利润指标得分均是金融
行业最高分,营业收入得分行业内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人寿。而效率竞争力和增长竞争力
的指标得分大多弱于金融行业的平均水平。由于企业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不一定依赖于规模
的大小,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的管理能力、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体现,因
此,工商银行最终的基础竞争力行业内排名第六。
营业收入
近三年净利润增长
近三年营业收入增长
出口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全员劳动效率
图11-6工商银行竞争力雷达图
三金融危机、企业战略和金融企业竞争力
沿着次贷危机、次债危机、金融危机进而经济危机的劣变路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危机
从成熟市场蔓延至新兴市场,并由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渗透,最终演变为自1929年大
危机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市场流动性高度紧缩,资本市场深度调
整,国际主要债券收益率大幅走低。金融布场动荡的连锁反应不断向纵深发展,全球经济金
融局势急剧恶化。金融机构破产、欧美地区银行业损失惨重。部分中小经济体陷入严重系统
性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影响
L金融危机的主要成因
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美元发行缺乏制度性约束造成全球流动性过
剩。近年来,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几乎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举债,直接造成了美
元的不断贬值和仝球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并催生了仝球范围内的资产泡沫,为本次危机引
发的资产价格调整埋下了伏笺。二是美国失衡的“债务型”经济运行模式是引发危机的经济
根源。低储蓄高消费经济模式造成的“双赤字”,使经济运转高度依赖于金融市场的融资,
增加了经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三是宏观经济政策失当。2001年以来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
持续降息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剧了全球流动性过剩,推动了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和扩大,而
2004年以来美联储不得不调高利率,导致流动性快速收紧,房地产泡沫难以为继。之后金
融危机救助政策缺乏连贯性和稳定性也是导致危机恶化的原因。四是在金融监管缺位下金融
产品创新过度。受利益驱动,金融机构杠杆率不断提高,过度创新和其他高风险经营行为,
加剧了市场的脆弱性,而监管部门对设计复杂、链条过长的高风险产品的监管不足,未能及
时有效遏制相关风险。此外,评级机构在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缺陷、国际会计准则和新巴塞尔
协议的顺周期性等因素也对危机的传播和蔓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金融危机的影响
(1)全球经济受危机影响呈现下滑态势。在发达经济体过去30年经历的113个金融压力期
内,大约有半数导致了经济下滑或衰退。经验显示,如果在经济下滑或衰退前发生了金融危
机,那么经济下滑或衰退所造成的产出损失一般会扩大两至三倍,持续时间一般会延长二至
四倍(见图11-7)。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美国欧元区、日本均已陷入衰退,
新兴市场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全球经济增长率降至3.4%,比2007年下降1.8个百分点,创
下六年新低。2009年第1季度,尽管美国部分经济数据出现回暖迹象,但欧日经济持续恶
化、新兴市场增长进一步放缓,全球经济仍呈现衰退势头。一些主权国家如冰岛等也陷入了
几乎破产的境地。
经济下滑经济衰退
图11-7金融压力与产出损失
(2)主要国际金融机构蒙受巨大损失。据IMF预计,全球金融机构资产减记或将达到约4
万亿美元,银行将承担其中的2/3,约为2.7万亿美元。此外,受到资产价格下跌,各类非
银行金融机构在危机期间也面临巨大压力。如部分保险公司持有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遭受损
失,部分养老基金持有的政府债券收益率下降。美国银行体系所承担的损失约为1万亿美
元,其中近40%的损失目前尚未暴露。除英国之外的西欧银行在2007〜2010年的资产冲减
总额将达到1.1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同期的1万亿美元。彭博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3月
31日,美国银行'也已经暴露的损失及资产减记达6000亿美元,募集到的资金总额为5145
亿美元,存在一定的资本缺口。随着危机的蔓延,金融机构倒闭、重组时有发生。雷曼倒闭
后,多家大型金融机构深陷困境,被收购或注资。
(3)国际金融业市场格局加速调整。全球主要投行受损严重,其中,美国五大独立投行全
部消失,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破产、高盛和摩根
斯坦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金融机构正面临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
重组。商业银行同样也未能幸免,美国已经有39家银行倒闭,受累于次贷相关风险的暴
露,欧美银行业提取大量拨备,盈利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2008财年日本六大银行集
团的业绩出现5年来首次亏损,亏损总额达1.1793万亿日元。而中国银行业得益于国内经
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银行业改制,在全球银行业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目前\全球按一
级资本排名的最大10家银行不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而且出现在新兴市场国家(见表11-
5)o2009年,在全球25强银行榜中,有四家中资银行,其中有三家排在前13位,然而六
年前,中资银行在前25强中了无踪迹。这既可以被视为发达经济体的周期性低谷,也可以
看做是全球银行业竞争格局的转变。
表11-5全球一级资本排名前10位银行地区分布
2003年2008年2009年
排名
银行名称所在国银行名称所在国银行名称所在国
1花旗集团美国汇丰控股英国摩根大通美国
法国农业信
2法国花旗集团美国美洲银行美国
贷银行
苏格兰皇家
3汇丰控股英国英国花旗集团美国
银行
苏格兰皇家
4美洲银行美国摩根集团美国英国
银行
5摩根集团美国美洲银行美国汇丰控股英国
6瑞穗集团日本瑞穗集团日本富国银行美国
东京二:菱银法国农业信三菱日联金
7日本法国日本
行贷银行融集团
苏格兰皇家中国工商银中国工商银
8英国中国中国
银行行行
三井住友金法国农业信
9日本桑坦德银行西班牙法国
融集团贷银行
10巴黎银行法国中国银行中国桑坦德银行西班牙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英国《银行家》杂志信息整理。
Excel下载
表11-5全球一级资本排名前10位银行地区分布
(二)危机背景下的金融企业战略
1.部分受损金融企业的经营战略转变
在危机的影响下,部分严重受损的大型国际金融企业,重新评估近年来的企业战略,并做出
相应调整。主要调整内容如下:
一是更加专注核心业务。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业务、风险控制等方面存在明显
差异。大型金融企业业务范围过宽,会造成不同交易的风险不断在企业内部集中,进而成为
全球金融风险的主要聚集地。在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幅度增大的情况下,大型金融企业正通过
专注核心业务,压缩或出售非核心业务的方式,强化风险控制,削减成本,提高生存能力。
瑞士银行为了专注于核心业务就将投行业务和业务更为健康的财富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
分拆为三个高度自治的分支。
二是持续进行去杠杆化。据测算,美林的杠杆率从2003年的15倍飙升至2007年的28倍,
摩根斯坦利的杠杆率攀升至33倍,高盛也高达28倍。高杠杆率大型投资银行纷纷倒闭,说
明在监管缺失的情况下,这种业务模式存在着较高的风险。为此,欧美金融机构持续进行去
杠杆化,大型金融机构杠杆化程度从30倍降到21倍。
三是收缩高风险的“另类投资”业务。另类投资是指传统的股票、债券和现金之外的金融和
实物资产,如房地产、证券化资产、对冲基金、私人股本基金、大宗商品、艺术品等,其中
证券化资产就包括了以次级房贷为基础的债券以及这些债券的衍生金融产品。危机前,花旗
集团、美洲银行、摩根大通、美联银行等投向按揭抵押债券市场的投资量都占到其证券投资
总额的80%左右,花旗银行设有专门的另类投资部门。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忽视了对冲基
金、特殊投资实体、证券公司等的杠杆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而在市场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
形成了大量损失。危机后,金融企业更加注重审慎经营的理念,传统业务重获重视。
四是通过综合化经营平滑周期性风险。由于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具有不同的周期,综合
化经营削平了收益的波动,有利于其保持稳定的经营业绩和持续经营。危机损失最惨重的是
独立的投资银行以及固守基础银行业务的规模较小的银行,混业经营的全能银行虽然也受金
融危机的影响亏损累累,但其凭借低杠杆和雄厚的资本金实力、稳定的资金来源和便捷央行
借款通道具有更强的对抗金融危机的能力。美国银行并购美林证券,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为
银行控股公司,表明原来商业银行进军投资银行等非传统业务的混业经营发展趋势已转变为
当前投资银行回归商业银行为特征的全能化经营趋势。
2.经营稳健金融企业的战略机遇
虽然危机的破坏性很大,但对经营稳健、资金充裕的金融机构而言,剧烈的变革蕴含着巨大
的机遇。这些机遇体现在:危机会改变监管制度,不少危机国家会明显放宽市场准入条件:
危机会打破原有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在一些行'也领先者衰落的同时一些金融机构则以较小
的代价迅速壮大;危机会影响客户行为,客户在危机期间会对更换其首选金融机构持更加开
放的态度。
(1)市场进入壁垒有望降低。经验表明,金融危机和大规模重组浪潮往往会使金融管制政
策发生巨大变化,危机受害国通常会降低外资银行的进入壁垒。在危机受害国出台相关金融
改革措施、进行巾场开放的时候,以收购方式进入不仅可以绕过严格的准入壁垒,而且可以
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市场机会,同时还可以有效利用东道国原有的银行体系,节约进入成
本。
(2)低估值并购机遇明显增加。次贷危机以来,多数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
受挫,市场估值明显下降,并购成本降低,而一些受危机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机构则在捕捉
危机机遇、借势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以期赢得巨大的市场份额。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西班
牙国际银行、巴黎银行等受危机影响较小、资金充裕的银行正在借机迅速扩张,金融业超级
并购再掀浪潮,新一轮国际化竞争已悄然拉开序幕(见表11-6)。这些大型金融企业并购
整合将催生新的国际金融巨头,加速推动新旧金融竞争格局的交替和演变。
表11-62007〜2008年主要金融业并购动向
收购方收购对象涉及金额
英国北岩银行22亿英镑
摩根大通贝尔斯登2.36亿美元
华盛顿互惠银行部分业务19亿美元
Countrywide40亿美元
美国银行
美林集团500亿美元
野村控股雷曼兄弟部分业务200亿日元
东京三菱日联集团摩根斯坦利部分股权90亿美元
富通集团比利时、卢森堡银行
法国巴黎银行198亿美元
业务
劳埃德HB0S122亿英镑
富国银行美联银行154亿美元
PNC金融集团美国国民城市银行56亿美元
德国商业银行德累斯顿银行98亿欧元
资料来源:根据公开媒体信息整理。
I1Excel下载
表II-62007〜2008年主要金融业并购动向
(3)客户开拓环境显著改善。危机会促使客户对更换新的金融合作机构持更为开放的态
度。由于此次危机中,中资银行受到的冲击较小,业务发展稳定,显示出与西方金融市场的
脱钩效应。为了实现资金避险目的,境外中资企业纷纷更换首选合作银行,将业务转往中资
银行的境外机构,与此同时,海外华人华侨和境外当地客户向中资银行转移业务的意愿也明
显增强。这为中资银行境外机构借机夯实客户基础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三)金融危机与中国金融企业国际竞争力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但宏观调控措施得当和微观金融基础较
为稳固的情况下,我国金融企业整体上实现了资产质量的不断优化,经营业绩的持续提高国
际竞争力水平的稳步提升。
1.危机对中国上市金融企业的影响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形势,上市金融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上市银行大幅减持外币抵
押债券,增加政府债券投资规模,积极推进投资币种多元化,降低投资组合风险。各家保险
公司则通过调整投资结构、优化业务结构、强化保险的保障功能等措施,努力将金融危机的
影响降至最低。
财政部的相关报告显示,2008年末,中行、工行、建行、招行、兴业和中信等6家银行持
有的与次贷相关的资产金额分别为46.77亿美元、17.47亿美元、35.12亿美元、0.55亿美
元、3.21亿美元和5.05亿美元,共计108.17亿美元,上述银行共为此提取75.45亿美元
减值准备。由于国内上市银行投资境外次贷产品的总量有限,危机后大量减持了相关投资,
而且没有使用杠杆融资,国内保险行业尚未放开投资海外金融衍生品的限制,因此,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2025高速公路工程造价控制与合同管理
- 2025学校食堂承包合同样本
- 2025拼多多合作伙伴供货合同
- 2025销售顾问聘用劳动合同模板
- 2025探讨附条件赠与合同
- 艺术学博士研究之旅
- 2025合同应收账款质押范本
- 2025年探讨合同自愿原则范文
- 2025年房地产销售合同
- 2025至2030中国射频芯片市场趋势展望及需求前景研究报告
- 应急急救知识课件
- 文综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鼠伤寒沙门菌护理查房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K30自动生成及计算试验记录
- (完整)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学习笔记
- 建筑行业施工期间意外伤害免责协议
- 民兵国防知识教育教案
- 毒理学研究新技术应用-深度研究
- 变压器容量计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