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大全_第1页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大全_第2页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大全_第3页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大全_第4页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大全

一、题型特点

历史观点评论型问答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

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它是人们

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对象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

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二、评分标准

〃SOLO〃的思维结构五个层次划分

层次名称描述

笫一层次前结构未能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时逻辑混乱或

层次同义反复,没有论据支撑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仅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却就此收敛,

层次仅凭一个论据就得出结论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能提供多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但各思路之间

层次彼此孤立,未能把这些思路有机地整合起来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将多个解题思路联系起来,形成多点论据

层次支撑下的结论

第五层次拓展抽象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

结构层次来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

身的意义得到拓展

以往,〃采点给分〃,只要将相关的内容全都写在考卷上,无论前后

顺序和逻辑关系如何,只要其中含有正确的知识点,阅卷时就会给分。

而SOLO的评分方法〃采意给分〃,不是只看学生答对了多少个与标

准答案相近的说法,写出了多少字数,而是要对学生的文字叙述进行

认真分析,从中分析学生能够达到的不同层次,依据标准最终判定。

由此要求学生不单对所学知识做到〃熟知〃,更要能够做到〃真知〃,

将自己的真知灼见,通过文字撰写进行充分表达,以反映自己的思维

活动和学习水平(文通句顺,层次分明,逻辑性强)。

另外,要能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将自己的认识思考融入

其中,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述有力。

2、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三、题型说明

(一)、常规出题

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

后再进行分析解答;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

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

1、从材料陈述看

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另一类是观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

2.从设问类型看

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

(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

义或者影响等;

(2)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

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

(3)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

注意:

(1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

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

认识

(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

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

3、历史人物评价

(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

(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3)一分为二和看主流相结合。

4、历史事件或现象评价:

(1)根据要求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

(2)需要结合背景、特点、作用、影响等等,看评价角度。

(二)题型:两种可能

①评析历史观点类题(全国卷出现的概率大)

②评价、认识、看待、理解某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上

海卷常客,全国卷出现的概率不大,但不排除)

四、解题步骤

第一步:完整的阅读材料,提炼观点

提炼观点,弄清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

有几个观点?

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误区:

为了抢时间作答,没有完整、准确的阅读材料,断章取义,随便把材

料中的任意一句话当成题目要论证的观点,导致全盘皆输。

第二步:陈述观点并对观点进行判断表态

一、材料只有一种观点

①同意或正确

②不同意或错误,陈述你的观点

③辩证看待:既有合理一面也有不合理一面(做题慢的同学尽量避免这

种答法,因为时间紧急,论证费时,不利于得分,做题快的同学可以

尝试,挑战满分)

注意:

①如果设问是:论证材料中某某的某某观点,只能同意。

②提炼出观点后,一定不要急着下笔作答,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在大

脑构思。如何表态有利于你接下来的论证,而不是按照你的初衷去表

态。

例如:中国古代具不具备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你认为具备,但只

能想到经济上的资本主

义萌芽,文化上的反封建民主思想,想不到政治上的。而如果答不具备,

则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想到相应的史实。

二、.材料有多种观点(出现概率大)

①同意其中一种。

②材料观点都不同意,提出自己的观点。(其实材料中的多种观点都有

其合理的一面,所以你至己的观点最好是综合多种观点。)

注意:

①不要答不同意其中的一种,因为你不同意其中一种,有两种可能:A.

与材料另一种观点不谋而合,还不如直接同意另一种;B.材料的观点

你都不同意,那你为啥不直接说出你的观点呢,用②这种方式呢?

例如:

通过精读材料,可以提炼出两种观点:一是西方崛起主要是靠自身的

因素,二是西方崛起主要是依赖东方。表态一:我认为西方崛起主要

是靠自身因素表态二:我认为西方崛起主要是靠依赖东方。表态三:

我认为西方崛起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依赖东方的一面。

(2)如果设问是这样的:〃你同意哪一种,请说明理由〃,而不是〃评

析材料中……观点〃。原则上可以另立自己的观点了,但标准答案里没

有设计材料以外观点的答案,所以只能由阅卷老师酌情给分,而酌情

给分往往不会给太高。

第三步:对观点进行论证

得分至关重要的一步,近期测试,有同学想挑战高分满分,把重心放到

小结上,或者想综合多种观点从更深的层面看问题,而忽视了论证过程,

论证不充分,最终得分不高。12分为满分,论证过程有9分。

要求:多角度.史论结合

1.多角度

观察你论证的观点本身有几个层次,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

2.史论结合

史实必须是明确具体的、典型的。不能是空洞、含糊的、自己编造

臆想的、偏门的,必须是教材上提到的重大历史事件。

3、论证要严密,不要前后矛盾

误区:认为多角度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因为我们平时做题用得最多

的角度,所以不论青红皂白见题就用。

第四步:小结——理论升华

大多数高中生都达不到SOLO分类法的第五个层次,而且此环节的分值

不高(2~3分),不要把重心耗费在此环节上(按自己的能力,水到

渠成)

有哪些方法:

跳出你同意的这个论点,运用辩证思维(矛盾主次方面)、文明史观、

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作者的立场等,对所有论点进行评价。

跳出此论点所涉及的具体国家、时间、问题,放到整个全人类历史上看

问题。

例:

1、西方崛起既有自身因素,也有东方因素的。(全球化视野下看问题,

如果认为全靠西方自己那就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

2、近代中国经济变革是利大于弊。

〃人类文明每前进一步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有所得必有所失,自然

经济的解体所造成的各种灾难,相比较于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进步则

要小得多〃

3、传统思想是推动还是阻碍五四新文化运动(思路:可以跳出中国,

站到世界;跳出近代,站到整个历史、跳出文化,站到各个层面,看

传统与现代的接轨

4、中国明清时期不具备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不能用文明发展的共性来否定个性,中国在几千年历史上形成了独有

的文明类型,向近代社会转型是在西方列强侵略压力下被迫开始的,

是后发外源型。

小结:这类试题的答题基本要领是:

1、概括材料观点。标明观点出自哪则材料

2、选择观点并作出判断,确定是立论还是驳论。

3、分段论述

分段作答很重要,表明思路清晰。

第一段:观点表述;第二段:论证;第三段:结论(不能简单重复总观

点,必须作内涵表述,上升到规律、本质、实质、正确做法)。

五、答题要求

1.立场要鲜明,论点要准确。

立场鲜明,论点要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旗帜鲜明。

提出论点要注意三点:

一是不能写成短语,必须形成判断句式;

二是不能含糊不清、摩棱两可;

三是不能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

论点准确,读懂材料,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观点,然后

围绕这些(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论点,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这样就跑题了;

二是不能选取材料中某一观点的部分观点作为论点,这样会导致论文

的论点残缺,进而导致论证角度狭窄,论证过程无法展开。

由于材料常以图表、外语翻译语言、文言文等方式呈或,对于考生获

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和组织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因而考生普

遍感到棘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务必下大气力予以突破。

2.结构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结构完整,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缺一不可(它决定了考生的

答案是不是一篇小论文)在段落上,不得少于三个自然段,绝不能一段

写到头开头为第一段,要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论点,如果题目有要求,

还应该首先列出材料中的几种观点。

正文至少一段,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结尾为最后一段,要呼应开头,但

在语言上不能与开

头重复,最好能对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

格式规范,不能以问答题的答题格式来作答,语言不能条文化、序号

化,不要写类似于〃观点〃、〃论证〃、〃结尾〃这样的提示语,每

段开头不要顶格,要空两格。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