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_第1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_第2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_第3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_第4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设计】(江西版)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

变化

课时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最新考纲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

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肢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深度突破互动探究题组突破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环节H知识梳理思维激活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宏观角度微观角度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的概述

①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②分类应依据一定的“拉r进行,“显r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

按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属于不

同的物质类别。

3.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氧化物:HC1、IIS、也0、咽等

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

.碱性氧化物:NaQ、CaO等

无机化合物《

氧化物<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C。、P2O5等

「两性氧化物;A1Q、等

过氧化物:地里_幽等

一元酸:HC1、幽等

按电离出的仁数,二元酸:H2SO1、H2s等

.三元酸:咽!等

无氧酸:HC1、H?S等

按酸根是否含氧

含氧酸:HClOi、HSOi等

强酸:HC1、HzSOi、幽等

按酸性强弱《

弱酸:ClhCOOH、HF等

挥发性酸:HNOi、HC1等

按有无挥发性1

无机化合物<难挥发性酸:HzSO」、H:FO,等

可溶性碱:可溶、KOH、Ba(0H)2等

按水溶性

难溶性碱:返(0H)2、Cu(0H)2等

强碱:NaOH、Ba(0H)八KOH等

按碱性强弱

弱碱:NHi・H」0等

,正盐:BaSOi、KNO:,、西Q等

酸式盐:NaHCO?、KHSOi等

土卜<---------------

皿碱式盐:Cih(OH)2cO3等

、复盐:KAI(S0,)2・12Hq等

探究思考

1.在物质与物质的类别之间连线

据金属阳肉子

进行分类

INaClI

钠酸式盐

XCaCO

NaHg

碳酸盐INazCO/含氧酸盐

A[KHCO3I

据酸根正离子

据酸根离子是否

进行分类含有气进行分类

答案

据金属阳肉子

进行分类

2.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

①硫黄②HC10③苛性钠④铁⑤小苏打⑥过氧化钠

()()()()()()

答案④①②③⑤⑥

环节2真题示例明确考向

【示例1】(•四川化学,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SiO八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科学审题(D明确物质分类标准;(2)细审物质组成和性质。

解析A项,CO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B项,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错误;C项,四氯

化碳不属于电解质,错误;【)项,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分别为甲醛,硅酸钠、氨的水

溶液,均为混合物,正确。

答案D

【示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全国课标卷,80

B.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山东理综,7C)

C.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浙江理综,7B)

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储产品汽油也为混合物(•山东理综,7D改编)

解析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碳纤维是无机物,B错;油脂的水解产物高级脂

肪酸是弱电解质,C错。

答案D

环节3题组训练能力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不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C.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都是阳离子

D.胆矶是纯净物,水泥是混合物

解析A项,如HD(HD为氢的同位素)是由不同原子构成的纯净物,但它属于单质;B项,

如CO为非金属氧化物,但它不是酸性氧化物;C项,如Mn()J含金属元素Mn,但它是阴

离子。

答案D

2.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

ABcD

〈电—东电胡力

i放热反应眼/

解析气溶胶属于胶体,A错误;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不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钠盐与钾盐有可能为碳酸盐,C错误。

答案D

3.(•浙江名校联盟一联,2)下列有关物质归类一定正确的是()。

①强电解质:氯化氢、氢氧化领、明研②弱电解质:草酸、纯碱、醋酸铉③非电解质:

液氨、二氧化硫、苯④同系物:CH。、C2HQ2、C3H6伪

A.①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③

解析纯碱、醋酸钱均属于强电解质;同系物一定是同一类物质,CHG、CzHG、C3IW2

虽均符合&凡@的分子通式,但有可能属于饱和一元竣酸、羟基醛、饱和一元竣酸和饱和

一元醇形成的酯等,因此不一定属于同系物。

答案B

[总结归纳]

物质正确分类的关健:明确分类标准

佥属单质

单按照元

组成

【素性质

物非金属单质

接化合物的“质

石T酸餐.拉.氧化物等

化接化合物的姐

人高于化合物、其价化合物

成和然构

接物按在水溶液或熔融

展的状态下是否导电

成分

接在化学反应

中杼失电于

混按混合物中分散质

A

0澹友、肢体、浊液

物微粒的直径大小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环节u知识梳理思维激活

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颜色、状态、

气味、光泽、伴随液化、

密度、熔点、期j汽化、烯化、

J物理抉定物理

沸点、溶解溶解、凝固、

屉质,表现出变化

性、导电性、升华、变形、

导热性、硬新粉碎等变化

度等质

2.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按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离子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离了参与分为〈

非离子反应

化学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非氧化还原反应

可逆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不可逆反应

吸热反应

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

放热反应

3.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各列举一个化学反应填在横线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金属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2Na+Cl2==2NaCl

②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非金斗(C)

C+Oz里CO」

酸性弱化物

CO2»H2O=H^O,

H2cOa+2NaOH=%也+2112。

(2)元素的不同价态的代表物间的转化关系。

如:

①I@I

H9S^^S=SC)2^=^SC)3—>H9SOt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H2S+02=2S+2HX)

②SO,+2H?S=3SI+2I!0

③2so2+O2他个剂2s(h

----------s------

④Cu+2112soi(浓)=^=CuS0dS()2f+21加

探究思考

1.化学变化不能实现的是。

①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②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③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④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⑤一个质子变成一个中子⑥混合物变成纯净物⑦有毒

有污染的物质变成无毒无污染的物质⑧金属变成非金属

答案①⑤⑧

2.下表有三组物质,每组均有甲、乙、丙三种物质(酸、碱、盐均为溶液)。

第I组第n组第HI组

BaClAl

甲2CU(NOB)2

乙Fe20aK2SO4H2soi

丙MgNaOHMgCL

根据该表回答问题:

(1)第HI组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第组中的所有物质反应,这种物质是_________。

⑵不跟第I组任何物质发生反应的是第组物质中的,但能与第山组中

所有物质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答案⑴IH2s

(2)IINaOH

2NaOH+Cu(NO,02=Cu(OH)2I+2NaN0a

2NaOH+H2sol=Na2s0,+2H?0

MgCl2+2Na0H=Mg(0H)214-2NaCl

环节2真题示例明确考向

【示例3】(•江苏化学,6)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

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甲二一乙4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

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6

B.若甲为S”,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0)2

思维启迪将四个选项中的物质分别代入甲、乙、丙、丁的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从而得

出答案。

解析A项正确,所发生的反应为:2C+0M不足)亶型2C0,2^+02=2€02,C+CO,=

2C0oB项正确,所发生的反应为:SO?(过量)+NH-m0=阳胫03,NH.HSO;.+

NH3-H2O=(NHI)2SO3+H2O,(NHJzSOs+Ha+SO-ZNHiHSOs。C项中,若甲为Fe,丁为盐

酸,则乙为FcCh,FcCh与盐酸不反应,故C错误。I)项正确,所发生的反应为:2NaOH

+CO2=Na2CO3+HONaEO,+H>0+C02=2NaHC0;l,NaOH+NaHCO3=Na2CO:t+H20。

答案C

【示例4】(•重庆理综,6)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

学变化的是()。

A.氮肥厂用氧气和氮气合成氨

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

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

I).炼油厂用分储法生产汽油

解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工业合成氨、钢铁冶炼、接触法制硫酸是三种工

业制备,涉及化学变化,炼油厂对石油这种混合物控制不同的温度范围得到各沸点范围内

的微分,是一种混合物的分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答案0

环节3题组训练能力提升

i.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z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气体;加热氯化钱晶体

C.木炭吸附NO?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酚酸溶液中加入g2。2;向FcCL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解析NO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属于化学变化;冷却二氧

化氮:2NO2(g)NO(g)bKO,平衡向右移动,气体颜色变浅,属于化学变化,A项

错误;冰水混合物冷却SO:,气体得到的固态SO,是无色晶体,加热氯化镂晶体生成无色气

体,均没有明显颜色变化,B项错误:木炭吸附二氧化氮,红棕色变浅或变成无色,属于

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将过氧化

钠加入酚肽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属于化学变化;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KSCN溶

液,溶液变红色,属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C

2.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0?+也0+NaOH或HC1

单质-------►氧化物-------»酸或碱--------------盐

A.硅B.硫C.铜D.铁

解析SiO?与水不能反应,A错误;铜和铁对应的氧化铜、氧化铁不能直接和水反应,C、

D错误;S-^S0.-^H2S0;t^!-Na2S03,B正确。

答案B

3.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审的变化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是IH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高温、高压

并伴随能量变化,但物质状态不一定发生变化,如:N2(g)+3H2(g)

催化剂

2NH:,(g),故选C。

答案C

4.(•青岛统考,3)下列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

的是()。

物质

abc

选项

AAlAlChAl(OH)3

BHNO;)NONO2

CSiSi02H2SiO3

1)CH2=CH2CH3CE2OHCHUCHO

解析A中的Al(0H)3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Al,A错误;HNOK稀)」JNO,

OjO2、乩0

NONO2,N32------->HNO:”B正确;SiO:不溶于水,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

H20

FL-SiOa,C错误;CH3CHO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制得乙烯,D错误。

答案B

[总结归纳]

常考无机物特征转换关系

1.连续氧化转化:A维B里生C,若A为无机物单质,则其可能为C、S、距、Na等;

若A为常见有机物,则其可能为CH3cH2。乩

2.三角转化:

3.交叉转化:

Na、/.NaOH

取。2

i/、

考点三分散系胶体

环节H知识梳理思维激活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儿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溶液)।(胶体)।(注液)

rTT分散质

01nm100nm粒子直径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D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比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

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⑵聚沉

3)概念:使胶体凝聚形成谴析出的现象。

(ii)方法加入电解质溶液加热或搅拌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

(出)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矶净水。

⑶电泳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此性质

可用于工业上的静电除尘。

3.Fc(0H)3胶体的制备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FeCl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0H)3

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H?(>^Fe(0H)3(胶体)+0IC1°

探究思考

1.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怎样提纯胶体?

答案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nm之间,这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同时

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可用渗析法提纯胶体,由于胶体粒了•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

分子较小可以透过半透膜,用此法可以将胶体粒子和溶液中的离子、分子分开。

2.判断正误

(D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2)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3)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4)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5)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6)盐卤可用于制豆腐(:)

答案⑴X(2)X⑶J(4)X(5)X(6)V

环节2真题示例明确考向

【示例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四川理综,6C)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溶液,可制得G(0H)3胶体()

(・山东理综,8B)

C.明矶能水解生成Al(0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江苏,5A)

D.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福建理综,80

思维启迪①遂近法可以分离提纯胶体;②、产通过水解作用形成和

Fe"AFe(OH):,A1(OH)3

胶体,因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而具有净水作用;③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将分

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解析血液是一种胶体,“血液透析”是指血液中的一些废物通过半渗透血液透析膜除去

的过程,A正确;Fe"在沸水中水解生成Fe(0H)3胶体,B正确;A/+水解生成Al(OH。胶

体,Al(0H)3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枳,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色素而起到净水作用,

C正确;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D错误。

答案D

【示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h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重庆理综,10D)

B.向饱和FeCb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可制取Fe(0H)3胶体(•江苏,13A)

C.Agl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重庆理综,8B)

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山东理综,9D)

解析根据形成Fe(0E)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Fe3++3H20-Fe(0H)3(胶体)+3H+,可知

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电荷数没有改变,导电能力也没有改变,A错误:向饱和FeCL溶液中

滴加氨水生成的是Fe(0H)3沉淀,B错误;Agl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中作定向移动,

C错误。

答案D

环节3题组训练能力提升

i.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其分散质微粒直径的范围为10—7〜10-7

B.光线透过胶体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C.用平行光照射NaCl溶液和Fe(()H)3胶体时,产生的现象相同

D.Fe(0H)3胶体能够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而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解析用平行光照射心((川)3胶体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所特有的丁达

尔效应,但NaCl溶液不会有此现象,故C项错误。

答案C

2.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干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解析本题考查胶体和溶液的性质。胶体本身不带电荷,应该说“胶体粒子带电荷”,A

项错误;有些胶体粒子不带电荷,在电场中不发生定向移动;通电时,若是电解质溶液,

其中阴、阳离子分别向阳极、阴极移动;若是非电解质溶液,则分散质粒子不定向移动,

B项错误;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没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也没有规律,C项

错误;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答案D

3.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0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cCh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o

A.冷水B.沸水

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

⑵写出制备Fc(OH)a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⑶怎样检验制得的物质是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

(4)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jzSOi溶液,现象是,

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o

答案(1)B(2汁65+3乩0金^6((刈3(胶体)+3HC1⑶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物

质,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4)产生红褐色沉淀聚沉

[总结归纳]

几种分散系的比较

浊液

分散系溶液胶体

悬浊液乳浊液

分散质粒子的大

<1nm1—100nm>100nm>100nm

分散质粒子的构少量分子的结合大量分子聚集成的大量分子聚集

小分子、离子

成体或大分子同体小颗粒成的小液滴

均一、透明、稳多数较均一,较不均一、不透明,久不均一、不透

特点

定体系稳定,介稳体系置沉淀明,久置分层

分散质微粒能否

能能不能

透过滤纸

分散质微粒能否

能不能不能

透过半透膜

食盐水、蔗糖溶Fe(OH)3胶体、淀植物油和水的

实例泥水、石灰乳

液粉胶体混合物

鉴别方法胶体和浊液可通过静置鉴别;胶体和溶液可通过了达尔效应鉴别

素养•优化提升学科素养技能提升

巧用“特例反驳法”速解化学“正误判断型选择题”(教师用书独具)

正误判断型选择题,其特点是:涵盖知识面广、基础性强、切入点小、命题角度灵活,运

算量不大、综合度较小,赋分值较高。在高考复习阶段,不少同学对该类试题并不重视,

因此出错率较高,特例反驳法就是解答这类选择题最为常用的方法。

[方法规律]

“特例反驳法”是在解正误判断型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

时,若直接运用课本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这时可以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知识歹J举特

例或反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选项,从而快速得出正确答案。列举特例或反例是一种

重要的论证方法,这种技巧适用于从正面获取答案有困难的一类选择题,如有关物质的性

质、分类、组成和结构等类型的选择题。

[当场指导]

[典例】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B.能与金属镁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C.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同种化合价也可能对应多种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分折CO既不能跟酸反应,也不能与碱反应,A错误;NallSOi溶液能与Mg反应产生氨气,

但属于盐溶液,B错误;N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其中NO?和NQi即为同种价态的氧化物,C

正确;MnQ为酸性氧化物,但其为金属氧化物。

答案C

【应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某单质固体能导电,该单质一定是金属

B.某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该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

C.某化合物固态不导电,熔融态能导电,该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某纯净物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则组成该物质的微粒一定含共价键

解析石墨能导电,但是石墨为非金属单质,A错误;SO?、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是二

者均为非电解质,B错误;如稀有气体氨,其分子中无化学键,D错误。

答案C

规范•限时训练规范训练限时测评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题6分,共42分,每人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物质变化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态的AI2O3、空转化为久都属于化学变化

B.胆矶、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

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产生丁达尔效应

D.Sid、NO八A1Q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解析,2C转化为UC不属于化学变化;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木质区别是溶液中分散质

微粒直径的大小;N0?不是酸性氧化物,AI2O3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B

2.(•南通调研)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均可与可溶性碱起反应

B.酸性氧化物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C.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D.氧化物与水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解析B项,如P2O5、SiO?等酸性氧化物在常温下为固态,B项错误;C项,如M)、CO等

不成盐氧化物,它们既不跟酸反应,也不跟碱反应;D项,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与水

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还有一些氧化物如Na?。?、NO2等与水的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答案A

3.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首先发现了入射光透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

路。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的是()。

①鸡蛋白溶液②水③淀粉溶液④硫酸钠溶液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溶液⑥肥

皂水

A.②B.①@C.⑤@D.(4)

解析①③⑤⑥是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④是溶液,不能产生了达尔效应。因为②

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

答案D

4.(•济宁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解、煤的气化、海水制铁等过程中都包含化学变化

B.可通过电解熔融MgCk来制取金属镁,故也能通过电解熔融A1CL来制取

C.铝热剂、盐酸、水玻璃、双氧水、明矶均为混合物

均为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D.Na2O2.MgCl2.NaOH.NH.C1

解析B项A1CL是共价化合物,熔融A1C%不导电,金属铝通常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

法制取,故错误:C项明矶是纯净物,故错误:D项氯化镁中不含共价键,故错误。

答案A

5.Fe(0ll)3胶体虽然是由FeCh溶液制得,但两者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FeCh溶液、Fe(()ll)3

胶体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都呈透明的红褐色

B.分散质颗粒直径相同

C.都比较稳定,密封保存一段时间都不会产生沉淀

I).当有光线透过时,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FeCL溶液一般呈棕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两者颜色不同:溶液中分散质颗

粒直径小于胶体中分散质颗粒直径;溶液无丁达尔效应,胶体有丁达尔效应。

答案C

6.(•长沙质检)若将NaOH(s)、P2()5(s)、无水CaCk(s)归为一■类。从A〜D中选出一种最适

宜与这三种物质归为一类的物质是()。

A.浓硫酸B.氯化氢C.纯碱D.生石灰

解析若将NaOH(s)、PB(s)、无水CaCh(s)归为一类,最准确的分类依据是固态干燥剂,

只有D项属于固体干燥剂。

答案D

7.已知X、Y、Z、1V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过量的W

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则KX不可能是

()。

选项ABCD

XCFeCa(0H)2溶液A1CL

W

O2HNO;!C02NH3・H20

解析若X为A1CL,W为NH3-1M),则Y和Z均为Al(0H)3,不符合框图中的转化关系。

答案0

、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8分)

8.(13分)汽车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换器”

使汽车的尾气转换成无毒气体是日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用Q表示碳原子,用。表

示氧原子,用期表示氮原子,如图为气体转换的微观过程。请你根据图示1口1答下列问题:

QO催化剂_

QO~

AB

(DA、B、C三种物质可以归为一类的依据是一

⑵将C归为化合物,将D归为单质的理由是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

化学变化过程中消耗的A物质和生成的C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o

⑷从微观的角度去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有关信息(答出一条即

可)o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A、B、C、D分别是NO、CO、CO?和瓯NO、CO、C02都属于氧化

物,都含有氧元素。(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而氮气是由

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3)根据图示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即可。(4)根据质量守

恒定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最没有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和质吊也

没有发生改变,只有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发生J'改变。

答案(1)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都含有氧元素

(2)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而氮气是曰同种元素构成的分子

催化剂

(3)2C0+2N0-----N24-2C0215:22

(4)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没有发生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9.(14分)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无机化合物

(1)右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是

⑵以Na、K、H、0、C、S、N中任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碱酸盐氧化物

物质,分别填在下表②③@的后面。

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

①HC1③______⑤Na2c。3⑦C02

化学式

②④Ba(011)2⑥⑧启2。2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

⑷呼吸面具中用⑧作为Oz来源的反应原理为:

⑸实验室制备⑦常用和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解析(1)常见的分类法有两种: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图为树状分类法。(2)酸可填

写你、H2S0MHN0八H£03、HZSQJ中的一种,碱可填写KOH、NaOH、NH-HX)中的一种,盐

可填写整0」、K£0:,、妣畋、Na2s0」、Na2c6、Na2s(h等中的一种。(3)C0?是酸性氧化物,

可与NaOH反应生成Na£(%和H2。(4)g2。2和乩()、(U反应都能产生6。(5)CaC0a和稀盐

酸反应,产生的C0?气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答案(1)树状分类法

⑵②HEOi③NaOH⑧K£0,(合理即可)

(3)2NaOH+CO2=Na2c5+出0

⑷2Na2()2+2CO2=2Na£O3+O2(或2Na2O2+2H2O=4Na0H+O21)

(5)CaC()3稀盐酸把生成的无色无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变浑浊,则生成的气体

为⑩

10.(15分)用数轴表示化学知识,并按某种共性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有简明易记的效果。

例如,根据碳素钢的含碳量,将其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利用数轴分类法可将其

表示为:

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

IIII.

0.03%0.3%0.6%2%

根据这一分类方法请回答:

(1)25℃将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粗略地表示在如卜.数轴上:

IIIIIIIIII1II[[

01234567891011121314

⑵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也SO-KC1、NaCl、Na2c。3、Na2s6、NaOH六种物质的性质,对

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方案I: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方法II: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