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2019•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夫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大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向来万里意,
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
子大小的尺寸之间。并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答案c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解析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理解尾联
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
其深层含意。“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
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
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
言准确表达。
诗人的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
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第二问:这幅画意
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二、(2019•全国卷H)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解析D项,“受恩必报”属于无中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
恩”的意思是“男子接受人家的恩惠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我平生就不随
便接受人家的恩惠”,这是对别人施加恩惠的态度,并无“受恩必报”之意。
答案D
4.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
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解析第一问,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颈联描写了渔乡隐居(垂纶,垂丝钓鱼,
指隐居)和风中鸿雁鸣叫两个场景,“隐者”和“鸿雁”都是孤高耿介的意象代
表,形象化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怀。第二问,结构安排方面的作用。其他三联直
抒胸臆,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态度,感情激烈。而间写两个具体场景,使得
全诗节奏得到了舒缓。
答案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
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
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2019•全国卷H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腾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丝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5.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埋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解析“田朦望如线”,意思是说远望田填,笔直如线,而不是“蜿蜒起
伏”;“时隐时现”也不准确,原诗中的“白水光参差”是说水田之上清水粼
粼闪光,变幻多姿。
答案B
6.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
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的怅惘;颈联对仗
工整,富含哲理,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尾联笔锋一转,又相互劝慰,
相互鼓励。整首诗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具体到本
诗,前六句用清淡的色彩和简洁的线条勾勒插秧时节的大好风光,这几句笔墨
虽淡,却营造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景象,渲染出南方水乡浓郁的春天气息。最
后两句通过听觉描写农民的劳动情绪,表现了他们乐天的性格,绘出富有特色
的民风乡俗。总体而言,表现出了明快简洁、清新自然而又通俗浅显的语言风
格。
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
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
显,清新流畅。
练后思悟
思考1:你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读懂诗歌?要重点抓哪些内容?
思考2:“会而不全”(会答但要点不全面)是解答古诗主观题普遍存在的问题,
应如何解决?
保堂精准突破I重难突破增分提能
题型研训一客观题——掌握设误类型,准确比对判断
[知能精要1
分析选择题型的“3大特点”
选择项主要是从诗句的内容、结构、意象与意境、作者情感与主旨、
考查全面
艺术手法与效果等方面全面考查,集理解与分析、鉴赏能力于一题。
命题者采用曲解原意、弄错对象、无中生有、过度解读及随意引申等
设误细微
方式,把错误点放在选项的细微之处,尤其是多放在一两个词语上。
无论是选择正确的或不正确的,错误总集中在选项的某一两处细节上,
绝大多数选项内容是正确的,所以,答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准确理
读懂助手
解原诗的过程,答题答对了,诗也就基本上读懂了。因此,它是帮助
理解全诗的极好的“拐杖”。
[解题策略]
设误点一:形象错误
主要包括形象身份理解错误,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作用分析不
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不当等。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
住,解送回长安。②书空:《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空(殷浩)被废,在信
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
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典实。
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
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B.“炉存火似红”是说残留着的火炉,让人仿佛还可以想象到炉火燃烧的情
形,一个“似”字点明这并非作者所看到的实景。
C.尾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
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
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解析D项,“壮志难酬”理解错误,诗歌中看不出“壮志”的影子,人物形
象特点分析错误。
答案D
设误点二:语言错误
语言错误常见的有两种,第一种是词句解释错误,第二种是语言特色(风格)
错误。
[典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临江仙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
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③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6)
陵:古地名,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
“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门虽设而常关”,同一
机杼,都表现了作者的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
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彳,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
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
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
无奈的心绪,使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
解析B项,词句理解错误。“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错误,陶渊明的《归
去来兮辞》是作者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后生活情境的写照,因此“门虽设而常关”
体现的是恬然自适之情;而本词的“云窗雾阁常扃”虽然也是写云雾缭绕着楼
阁,门窗常常紧闭,但门窗“常扃”是词人自己的主动行为,表明了词人自我
幽闭阁中,不愿步出门外,甚至不愿看见外面的景况,体现了词人的“孤寂之
心、忧愤之情”。
答案B
设误点三:手法错误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如把
动态说成静态,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说成直抒胸臆,等等。有时也把
一些常见的诗歌常识弄混来设置错误选项。
[典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观胡人吹笛①
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②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缕。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注】①天宝十一年,诗人春游广平等地,旋又北游蓟门,秋抵幽州。一路上
目睹了安禄山骄横不轨的情形。次年秋天,诗人由北方来到南方,写下此诗。
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②梅花:《梅花落》,笛曲。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胡人所演奏的笛子曲中,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调,叙写感慨的由
来,为下面的叙事抒情做了必要的铺垫。
B.颔联侧重写景,“十月”点明时间,“敬亭”点明观胡人吹笛的地点,“吴
山晓”是写秋季肃爽,吴山的清晨更为疏朗。
C.颈联直抒胸臆,笛声和现实交织在诗人心中,一个“愁”字概括出闻笛的感
受,“泪满”则更是写出了诗人感慨良深。
D.尾联融景生情,言诗人闻笛以后,愁肠百转,遥望西入长安的大道,烟尘浩
渺,不禁替君主忧心。
解析B项,“侧重写景”错,这一联是侧重叙事,是说十月诗人在敬亭山听
胡人吹《梅花落》笛曲。
答案B
设误点四:情感错误
诗歌的情感即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而情感基调是指其思想感情属于
哪一种类型。如李白《静夜思》的情感是对家乡的思念,其感情基调是悲伤的。
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思想感情是对庐山瀑布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
美,其感情基调是喜乐赞叹的,其风格是雄浑壮阔的。
[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晚泊;寻阳望庐山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济阳郭,始见杳炉峰。
亲读远公①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②近,日暮空闻钟。
【注】①远公:东晋高僧慧远,曾在庐山隐居修行。②东林精舍:高僧慧远在
庐山隐居修行时,当时的刺史桓伊为他修建的一座禅舍,是当时及后代的隐居
者们神往的圣地。
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B.一、二联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香炉峰的挺拔秀丽、不同凡响。
C.诗人仰慕远公,而现在治舟潺阳,却只闻钟声,难觅高人踪影。
D.夕阳斜照中隐约传来佛寺的悠扬钟声,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情怀。
解析D项,“超然物外的情怀”理解错误,应为抒发了倾慕高僧慧远、向往
隐居圣地的隐逸情怀。
答案D
[即学即练]
1.(2018•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⑴〜⑵题。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
穷,更偏重精神层面,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答案B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最后两句表
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
“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诗人虽
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自我
勉励。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
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
观、自勉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鲸①唐突②留馀迹。
---书夹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鲸蜿: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②唐突:触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
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被一扫而空。
“扫”“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斗力。
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
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
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诗人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战场
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
解析C项,”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不正确,这里是在表现东吴军队的气
势。
答案C
(2)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此诗诗题可以看出,诗人的创作意图在于把歌咏赤壁和送别友人这两
个内容艺术地统一起来。全诗八句,前四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通过古人
古事,抒发怀古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后四句见是送别时的有感而
发。
答案①怀古之情。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
不义战争的否定。②送别之意。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
古战场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
有为的期许。
专题对点播训I对点强训;精准提升
古代诗歌鉴赏(一)
(40分钟81分)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陈孟公①,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
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②。
似闻有老眼③,能作荐鹑④书。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①陈孟公:西汉王侯陈遵,字孟公。此处指诗人的友人陈国佐。②东家
驴:杜甫《逼仄行》“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不敢骑朝天”。③有老眼:杜甫《闻
惠二过东溪》“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④荐鹘:指推荐贤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前四句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
呼”一句的意思很接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中的“契阔谈谯”的“契
阔”,都表示“久别重逢”之意。
C.最后两句中的上句将“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颠倒主客,
寓意深远,别有一番韵味。
D.用典是本诗的一大特色。此外,本诗还运用了对比(前四句)、拟人(末两句)等
修辞手法。
解析B项,“久阔”是指分别已久,并非“久别重逢”之意。
答案B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6分)
解析答题时要从意象、意境、手法角度去分析,分析要围绕诗句展开,抓住
关键意象和情感语句“病”"不受折简”“久阔今何如”“作荐鹑书”“功名
勿念我”“扫除”等分析情感.
答案①对世风的感叹。诗歌前四句通过将“俗子”与“贤士”进行对比,写
出了诗人对世风的感叹。②对友人的思念。“城东”六句多处运用典故,表达
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③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诗歌末四句,诗人笔锋一
转,写到听闻上天有眼,能够举荐贤士,但诗人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没有了追
求功名利禄的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送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
愧我明珠成薮战③,负君赤手缚於菟久
现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宵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部属,部下。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意或:语出《后汉书•马
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蕙放,有人告发他私藏一车珍珠。后世用“意效
明珠”指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老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
B.三、四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属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五、六句夸赞部属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作者借写为部属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
气。
解析C项,是写自己,不是夸赞部属。
答案c
(2)本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
点是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此处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
方式分析情感。分析情感时要结合诗句,不要只答出情感而忽视诗句。此题注
意结合诗歌中的重点词语“送君去”和“不妨”分析“送别之情”和“先人后
己的情怀”V
答案①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
青云。②先人后己的情怀。只要部属有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
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江行寄远㈤
李白
驯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注】此诗是诗人早年出蜀舟行途中寄给蜀中友人的作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联紧扣题目中的“江行”,直叙出行的方式,乘坐孤舟,沿江而下。
B.二、三联围绕“远”字,写舟行迅疾,与故乡渐行渐远,离愁愈来愈浓。
C.“片”字富有表现力,写出了小舟在浩渺的大江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D.诗的末句,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青碧透寒的江水也有浓浓的思乡之情和愁
苦之意。
解析C项,“写出了小舟在浩渺的大江上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说法错误,
应为“写出了一叶孤舟在烟波浩渺的大江上的渺小、无依”。
答案C
⑵诗中“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与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轻舟已过万
重山”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试比较分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及情感比较。作答时先分别思考所给诗句的情感,
然后再将诗句的情感放一起进行比较。诗中“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意
思是说西来的疾风吹动着顺水东去的船帆,一日的航程就有千里之远。这两句
诗写了舟行迅疾,与故乡渐行渐远,离愁愈来愈浓。一个“片”字也写出了一
叶孤舟在烟波浩渺的大江上的渺小、无依。而李白《早发白音城》中的“轻舟已
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给船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轻舟进入坦
途,这是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这一句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兴
奋与快意。
答案①“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舟行之“轻”之“快”,写诗人内心的兴奋
与快意。②“疾风吹片帆,口暮千里隔”却相反,行舟愈是“轻快”,内心愈
发“沉重”——旦暮之间,故土己远在千里之外,故人己杳无踪影,离愁乡思
油然而生。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西阁夜”
杜甫
,伏,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有争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寓西阁。该诗写于移
居西阁时。②击柝:敲梆子巡夜。《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③《诗・秦
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江上初夜景色,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
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如“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形象
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
解析C项,“'白雾昏''风落石’采用了比拟手法“理解有误,这两处并
未采用比拟手法。
答案C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6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抒情手法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
抒情两种。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
典抒情、情景交融等V颔联描写了山风、落石、静楼、明月等景物,抒发寓居
他乡之情;根据注释②®可知,颈联中的“击柝”“无衣”是典故,所以此联
是借典抒情。
答案①颔联借景抒情,借山风落石、月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
地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痛苦之情。②颈联借典抒情,重门击柝,暗喻战事;
“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⑴〜(2)题。(9分)
醉落魄离京口作
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
别。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色微微,云彩轻轻,词人从沉醉中醒来回望,只见京口孤城笼罩在一片烟
雾迷蒙之中,“孤”字点明了词人孤身远行的事实。
B.头巾歪斜,扇子坠落,藤床滑腻,仿佛连身子也挂不住,“巾偏扇坠藤床
滑”七字描写词人醉酒熟睡后的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C.上片“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呼应下片“家在西南,常作东南别”,句中
“歌”与“归”、“西南”与“东南”相互对应。
D.这首词上片写酒醒,下片写梦回,描述了词人离别京口酒醒后的心境,表达
了对仕宦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解析A项,“'孤’字点明了词人孤身远行的事实”分析错误,这里的“孤
城”与“苍烟”共同营造意境,景物的特点烘托出了词人醉醒后的心理状态。
答案A
(2)这首词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请列举出两种并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①借景抒情(答“景物烘托”或“渲染”也可),上片中“轻云微
月”“孤城回望苍烟合”营造了一种朦胧、空阔的意境,烘托出词人旅途漂泊
的寂寞、孤寂之情。②直抒胸臆,下片中“此生飘荡何时歇”直接抒发了自己
对仕途奔波的倦意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②,诗句夜
裁冰久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晚山眉样翠,
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②酒杯秋吸露:运用典故,“河东项
曼斯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时有数仙人,将我上天,离月
数里而止。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辄饮我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
月不饥。'”形容一个人秋来饮美酒的惬意。③裁冰:比喻阂思新颖精巧。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鼎”“山林”运用比喻修辞,分别喻指奢侈豪华的生活、隐居乡野的生
活,这句诗指出富贵、隐逸的生活都是梦幻。
B.“人间宠辱休惊”一句,劝导族弟辛祐之面对人间得失荣辱,无需心惊,体
现了淡泊旷达的人生态度。
C.下片前两句回忆了往昔与族弟辛祐之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情真
意切,清丽洒脱。
D.作者在下片运用虚写、设问、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离别时对族弟辛祐之
的深厚情意。
解析A项,“钟鼎”“山林”运用的是借代修辞。
答案A
(2)这首送别词结尾写景抒情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极具辛词特色,请简要赏
析。(6分)
解析赏析诗词一般从诗词本身的修辞手法入手,进而理解词人在诗词中表达
的内容和情感,注意题干中提示的“既柔美又不失洒脱豁达”。“问谁千里伴
君行?晚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写景,其中使用了设问和比喻。这些景色属
于虚写,词人想象族弟一路上看到的美景,既可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也包含
着词人对族弟前程美好的祝愿。
答案本词结尾写景,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
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体现出景色细腻,柔美的特点;虽是送别词,但不做
悲戚忧伤之态,而是想象送别后,族弟一路有秀美山水相伴,来消解旅途的孤
寂,写得洒脱、豁达。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⑴〜(2)题。(9分)
玉楼春》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且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②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①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②尊:通
“樽”。
⑴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己变成了簇簇的春
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
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
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姓紫嫣红相继开放,面对这仿佛永
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D.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春天快快
到来;第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伤的心愿。
解析B项,第二句表达的感触是,一年中芳华美好的春景在眼前呈现,最值
得你放眼欣赏。
答案B
(2)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
答案①三、四两句主要用对举(对偶)手法写景,“北枝梅蕊”和“南浦波
纹”,北与南、高与低、红(白)与绿的对举,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对偶,更暗示
出整个天地间皆是蓬勃绚烂的春色。(若答“拟人”“比喻”,分析合理,酌情
给分)②这两句融情于景、景中含情,那“犯寒开”的梅花,“如酒绿”的波
纹,充溢天地的生机,触目皆是的春色,正是作者虽遭贬谪依然坚韧豪放的个
性和赏玩美景时的畅快心情的体现。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别元九后咏所怀
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元除久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②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惊:欢乐,乐趣。②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海城门,因其门色
青,故俗称为“青门”。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
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B.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
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C.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
寂,言简意赅,且富含哲理。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
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解析B项,这两句并非真的是诗人与友人的问答,而是诗人的想象、假设,
是虚写。
答案B
(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中的思想情感
有何不同?(6分)
答案①本诗表现了作者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抒发了自己在长安再无
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②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既有同病相怜的
伤感,也有惜别之情,还有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F广达的胸怀。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
柳林酒家小楼’
陆游
桃花如烧酒如油,缓辔郊原当出游。
微倦放教成午梦,宿醒留得伴春愁。
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②。
记取清明果州路,半天高柳小青楼③。
【注】①当时作者由夔州前往抗金前线南郑,途中经过果州。②遒:尽。③小
青楼:这里指酒家小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中,用“烧”形容桃花盛开,满眼一片火红的颜色,写出了作者的喜
悦,生动形象。
B.“缓辔”的意思是骑马缓行,作者虽奔赴抗金的前线,但前途未卜,内心感
到一片茫然。
C.以“微”来修饰“倦”,说明作者在旅途中感到了些许疲劳,所以他在中午
睡了一觉。
D.“宿醒”一句承上句而来,写出了作者当时的状态,虽然午梦之后,但是宿
酒还未完全消除。
解析B项,“前途未卜,内心感到一片茫然“错误,诗人奔赴前线,夙愿得
偿,骑马缓行意味着心情的轻松。
答案B
(2)请简析颈联“远途始悟乾坤大,晚节偏惊岁月遒”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①“远途”一句融入了作者独特的生活感悟,即漫长的旅途让他领会到
天地的广阔。②“晚节”一句写其意识到岁月流逝之快,但是作者并没有因此
而颓废,而是愈加珍惜时间,他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前往前线的机会。③时空结
合,拓展诗的意境,丰富诗人的形象。④“乾坤大”喻指(抗金)事业的舞台之
大,而人生偏已“岁月遒”,两者形成反差和矛盾,表达了诗人对此深深的慨
叹。(写到其中任何三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题型研训二主观题——掌握四大题型,分类精准突破
题型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知能精要]
理解三类诗歌形象题
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王昌龄的《出塞》塑
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人物形象
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
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人格化
事物形象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
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
景物形象(意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
境、画面型)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
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解题策略]
I.人物形象
常见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2式战堆△公谖象?试加以分析。
设问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分析)。
方式3.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爰象特点。
审题
题干中有“形象”字样,其包含诗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概括或分析
要点
的是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
定向
概括形J什么形象.采用“性格+身份”的格
象特征~式.比如:为国手故的边关利L•步象
答题1
分析形J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是如何塑造
步骤
象特征形象的.分封说明.切枝以隹代析
图解
明确形_联系情感、主旨分析诗歌塑造形象的
二作用吸意义
象意义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句写
答题
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步骤2)诗人通过
模板
塑造……,抒发(表现)了诗人(主人公)……的情感(态度、情操等)。(步骤
样式
3)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古剑篇
郭震
君不见昆吾①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久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注】①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
精,削玉如泥。②“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
察释。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使焕寻剑,焕掘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
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六句化用典故写龙泉剑的来历,据传是良匠用昆吾所产的精矿,锻炼多年
精工铸造而成。它程亮如雪寒光凛然,连剑工自己也得意地惊叹奇绝。
B.本诗赞美古剑器形优雅质地精良:古剑像琉璃玉匣里的白莲,剑柄上失误雕
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剑芒耀眼像青蛇游动,鞘上花纹如绿色龟鳞。
C.木诗通过写古剑幸运的际遇,侧面凸显其卓越风采:正逢天下太平无战争,
庆幸被君子佩带以防身;不只游侠们十分珍爱,英雄豪杰亦格外钟情。
D.本诗托物言志,诗人借歌咏龙泉宝剑抒发人生怀才不遇的感慨,吐露愤懑不
平之气,表达渴望能有所用的理想和抱负,暗含讽劝当权者惜才用才之意。
解析B项,“失误雕镂的金环却也辉映明月”错,“错彩镂金”是一种工
艺。
答案B
★(2)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概括特征,然后用诗歌中的人物的
言行等作解释,注意根据宝剑的“出自名山、良工铸造”“优雅的形质”“君
子所佩、助英雄行侠”“遭弃、尘埋”“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的特点概
括其经历、风采、遭遇和品格。
答案①经受磨砺,素质优异:以出自名山、良工铸造比喻自己历经磨砺,具
备优良素质。②风采卓越,品格优良:以优雅的形质比喻自己风华正茂,以为
君子所佩、助英雄行侠显示自己侠义的品格。③遭逢不幸,怀才不遇:以宝剑
遭弃、尘埋比喻自己不为所用的不幸遭遇。④怀抱理想,自信坚定:以宝剑虽
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比喻自己的坚定和自信。
II.事物形象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娶象?(某联描写了某物的仕公拄点?)有
常见
何作用?
设问
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方式
3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析。
审题1.关于诗歌的事物形象一般是托物言志类诗歌,题目中一般含有
要点“XX”事物字样。
定向2.诗歌或正面或侧面有对事物具体刻画的内容。
।概括影L抓住小场的居征以及所处而环境:分
1象特点厂:析物象的外在特点
答题P,*.:-V.rri'j:■;.上二描L;用您及:
步骤mf;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作神
图解鬲一而;结合诗天百亦"bj、思想感秸剖析标
黑普H寄托的情感'理想(第二、三步经常合
1家作“,在•起来组织答案)
答题这首诗(词)生动地塑造了……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的……句写
模板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步骤2)诗(词)
样式人通过……物象,托物言志,抒发了诗(词)人……的情感。(步骤3)
[典例2](2018・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⑴〜⑵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噪。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解析D项,理解错误。陆游诗中的“烛光相射飞纵横”指的是烛光与墨色相
互映射,诗人下笔纵横飞舞,气势磅礴,并非墨汁“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答案D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
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
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
踌躇满志。
川.景物形象
常见设问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方式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题干中有“意境”字样。
审题要点
2.题干有两问时,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画面”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
定向
“情感”的。
类型术语
动活泼、热烈、喧闹
相关答题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幽远
术语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
壮壮阔、壮丽、高远、清远、雄浑
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
一般川两个双音节词混括即可•加疝
艰括景「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
物特点":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
:忠和怛调
:褊会时抓向寺中而至耍真物•用自己
答题步骤
描绘景_;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
图解物画而丁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再加以创造•力求埼m作关
,旬总空洞•要答真体。比如只答“裴达:
分析作
,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可以的,应答:
者感情一
中为代冬“感伤”
这首诗(词)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图画,(步骤1)营造了一
答题模板
种……的氛围,(步骤2)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步
样式
骤3)
[典例3]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题目。
鹊踏枝
冯延巳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易货交易合作合同:能源资源产业合作3篇
- 《关于品牌演讲》课件
- 2024版劳动合同主体变更文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力设备供应链采购合同2篇
- 教研成果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机房装修与网络优化合同6篇
- 2024年股权转让合同进度监管3篇
- 2024版采石场承包合同样本
- 2024年软件开发与维护合同:含升级与技术支持服务
- 2024版项目咨询顾问服务合同
-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7.3-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含解析】
- 电力系统中的虚拟电厂运营与管理考核试卷
- 面条购销合同2024年
- 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练习200题及答案
- 风力发电收购协议书
- 水质监测服务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维护方案
- 2024年度-指南美术课件农民画
- 住宅小区公共部分装修施工组织设计完整
- 重庆市丰都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四年级数学思维训练题100道
- DB43-T 2897-2023 竹纤维复合波纹管材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