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为什么要读书?第一,书是代表人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知识的遗产,我们接受了这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把知识传给别人,又传至后人,再加以印刷术的发明,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人的脑很大,与猴不同,人能造出语言,后来更进一步而有文字,又能刻木刻字,所以人最大的贡献就是能累积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使后人可以节省很多脑力。但是把知识和经验遗给儿孙有什么用处呢?这是有用处的,因为这是前人很好的教训。蜜蜂虽能筑巢,能发明,但传下来就只有这一点知识,没有继续去改革改良,以应付环境,没有做格外进一步的工作。人呢,达不到目的,就再去求进步,而以前人的知识学问和经验作参考。如果每样东西,要个个人从头学起,而不去利用过去的知识,那不是太麻烦了吗?第二点稍复杂,就是为读书而读书,为求过去的知识而读书。不错,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得来,但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好比戴了眼镜,小的可以放大,模糊的可以看得清楚,远的可以变近。不读书,学问不能进去,读书没有门径,学问也不能进去。曾子固说过:“经而已不足以致经”,所以他对于《本草纲目》、内经、小说,无所不读,这样对于经才可以明白一些。在《墨子》一书里,差不多各种学问都有,像光学、力学、逻辑、算学、几何学上的圆和平行线,以及经济学上的购买力和货币,几乎什么都讲到了,但你要懂得各种知识,才能懂得墨子。总之,读书是为了要读书,多读书更可以读书。最大的毛病就在怕读书,怕书难读。越难读的书我们越要征服它们,把它们作为我们的奴隶或向导。我们要打倒难读,这才是我们的“读书乐”,若是我们有了基础的科学知识,那么,我们在读书时便能左右逢源。第三点,读书可以帮助解决困难,应付环境,供给思想材料,知识是思想材料的来源。书是过去知识学问经验的记录,而知识学问经验就是要用在这时候,所谓养军千日,用兵一朝。否则,学问一些都没有,遇到困难就要糊涂起来。例如达尔文把生物变迁现象研究了几十年,却想不出什么原则去解决,后来无意中看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说人口是按照几何学级数一倍一倍地增加,粮食是按照数学级数增加,达尔文研究了这原则,忽然触机,就把这原则应用到生物学上去,创了物竞天择的学说。譬如从前的人以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后来天文学家哥白尼却主张太阳是世界的中心,绕着地球而行。据罗素说,哥白尼所以这样的解说,是因为希腊人已经讲过这句话,哥白尼想到了这句话可以解决这问题,便采用了。这就是读书的好处。(节选自胡适《为什么读书》)材料二: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语言有味,做出文章亦必有味。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儿来,都是因为读不合的书,及不得其读法。读书须先知味。世上多少强读人,听到此语否?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有人自幼嚼书本,老大不能通一经,便是食古不化勉强读书所致。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是知味的读法。若必强读,消化不来,必生疳积胃滞诸病。口之于味,不可强同,不能因我的所嗜好以强人。先生不能以其所好强学生去读。父亲亦不得以其所好强儿子去读。所以书不可强读,强读必无效,反而有害,这是读书之第一义。有愚人请人开一张必读书目,硬着头皮咬着牙根去读,殊不知读书须求气质相合。人之气质各有不同,英人俗语所谓“在一人吃来是补品,在他人吃来是毒质”。因为听说某书是名著,因为要做通人,硬着头皮去读,结果必毫无所得。过后思之,如作一场恶梦。甚且终身视读书为畏途,提起书名来便头痛。萧伯纳说许多英国人终身不看莎士比亚,就是因为幼年塾师强迫背诵种下的果。所以读书不可勉强,因为学问思想是慢慢胚胎滋长出来。其滋长自有滋长的道理,如草木之荣枯,河流之转向,各有其自然之势,逆势必无成就。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心境不得不读之书。有你所应读,我所万不可读,有此时可读,彼时不可读,即使有必读之书,亦决非此时此刻所必读。见解未到,必不可读,思想发育程度未到,亦不可读。且同一本书,同一读者,一时可读出一时之味道出来。四十学《易》是一种味道,五十而学《易》,又是一种味道。自己见解愈深,学问愈进,愈读得出味道来。(节选自林语堂《论读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从印刷术被发明出来,许多书报就可以印制出来,这为人类传播知识。传承知识提供了便利。B.曾子固说“经而已不足以致经”,是说如果仅停留在读经本身,就不会获得经的全部知识和内涵。C.有人读书半世却读不出味来,其语言和写出的文章也就可能没有味,究其原因就在于读了不合的书。D.读书须求气质相合,但人的气质各不相同,对于不同的人,书不可以强读,强读不仅无效反而有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蜜蜂虽然能筑巢,但是它却不懂得为了应付外在环境而去创造性地改革。B.知识可以从书本中来,所以读书是人们继承过去知识遗产唯一的方法。C.达尔文“物竞天择”学说的开创,得益于他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阅读。D.林语堂认为要想读书读出味来,读者应该做到“先知其所好”。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林语堂观点的一项是()A.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进而做出的文章也必然会有味。B.同一读者在不同年龄段读同一本书,感受到的味道也会不一样。C.世上没有人人必读的书,所有书必须要等到思想成熟时方可读。D.读者见解愈深,学问愈进,就愈能读出他们所读书中的味道。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材料二围绕“读书”这个话题在阐述时的侧重点,以及各自论述的思路。5.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C2.B3.C4.(1)材料一侧重于论述读书所带来的好处;而材料二侧重于论述要读适合于自己的书,同时读书要得法。(2)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读书?”接着分别从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材料二则是首先提出读书要读出味来。接着指出一个人要读适合自己的书籍,否则就不会读出味道。其后,作者指出不可强求各人读同一类型的书籍。最后作者指出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对同一本书的感受时不同的,所以读书不可勉强。文章采用层层深入论证结构。5.(1)读书可以继承前辈的知识成果,从而向更高的知识层次迈进。(2)读书可以让人知识增加,从而能够更好的读书。(3)读书可以解决困难,应付环境,供给思想材料。(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偷雷蒙德·卡弗[美]他第一次注意到那位年轻女孩时,他正在出售机票的柜台边等候。她光亮的头发在脑后梳成一个髫——那男人想象它放下来披散在她小小的背后的样子——并在穿着皮衣的肩上,挂着一个沉重的黑皮包。他设法一睹她的面貌——她排在他前面——但直到她买好票,转身离去时,他才见识了她的美貌,她脸色苍白,双眸漆黑、嘴唇丰满,她的美使他心跳加快。她似乎知道他在瞪着她看,所以突然将目光下移。航空公司职员打断了他。那男人只好不再看——他猜她大概二十五岁吧——买了一张到东部某城市的二等舱来回票。他的飞机一小时后起飞,为了赶时间,他走进机场的一间鸡尾酒吧,点了一份加水威士忌,然后一边啜着酒,一边看着候机室川流不息的人潮,其中有不少他认为还是待字闺中的美丽少女,穿着流行杂志上的服饰。后来,他又看见了那个穿皮衣的黑发少女,正站在服务台附近,和另一名穿着滚灰毛巾边外套的金发少女谈得很入神。他很想在她搭机飞往她要去的地方之前,吸引她的注意,好请她一起喝杯酒,但他又想到,即使她朝他这边看,酒吧间的阴影可能也很难让她看见他。过了一下子,她们两个分手了,但没有一个朝他这边走过来。他叫了第二杯加水威士忌。下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他正准备买本杂志在飞机上看,他觉得有人挤着他。起初他很奇怪为什么有人这么挨近他,但一看到是谁以后,便露出了笑容。“生意真好。”他说。她抬头看看他——她脸红了吗?——她嘴角泛上一抹怪异的笑,稍纵即逝。她从他身边移开,走入候机室的人潮中。那男人拿着杂志站在柜台边,伸手去掏后面口袋的皮夹时,发现皮夹不见了。我会是在哪儿掉了呢?他想。他脑中开始列出皮夹中的东西:信用卡、现金、会员卡和身份证件;他的胃中翻搅着类似害怕的情绪。那女子那么靠近我,他这么想,并且立刻想到了是她扒走了他的皮夹。他该怎么办?他的机票还在,安稳地放在西装里面的口袋——他伸手进去摸一下那个信封,确定还在。他可以搭这班飞机,抵达目的地后,打个电话叫人来接他——因为他连搭公共汽车的钱都没有——然后处理完事情,再回家。但是现在,他必须得先处理一下遗失的信用卡——打电话回家,叫他太太从书桌的最上面一个抽屉里找出电话号码,再打电话与各个公司联系——好麻烦啊,这整件事简直令人窒息。他该怎么办?首先:找个警察,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描述那名年轻女子的样子。她真该死,他想,装出那注意到他的样子,站得靠他那么近,还在他说话时,脸红得那么漂亮——这一切竟然只是为了扒他的钱。她的脸红并不是害羞,而是担心被识破,这点最令他受不了。该死的骗人的动物。他将对警察隐瞒一些细节,只告诉他她做了什么,皮夹里有些什么东西。他咬紧牙根,他可能再也看不到那个皮夹了。那黑发女子再度出现在他的视线里时,他吓了一跳,而又非常高兴,考虑着是不是应该就近告诉站在X光机附近的警卫。她背对着候机室前面的窗户坐着,计程车和私家车在她身后逐渐聚拢的暮色中缓缓移动。她似乎正全神贯注地读一本书。她旁边有个空位,于是那男人走过去坐下。“我一直在找你。”他说。她看着他,一点儿都不认得他的样子。“我不认识你。”她说。“你当然认识。”她叹了口气,把书摆到一边。“这就是你们这些人的想法——像捡拾迷途的动物一样捡女孩子吗?你以为我是什么?”“你扒走了我的皮夹。”他说,并且为他用了“扒走”这个字而沾沾自喜,认为比偷、窃,甚至抢字,更口语化。“你说什么?”那女子说。“我知道你做了——在杂志摊那边。如果你把它交还给我,这件事就算了,否则,我就把你交给警察。”她神色凝重地端详他。“好吧。”她说,然后从她腿上的黑包包里拿出一个皮夹。他接过来。“等一下,”他说,“这不是我的。”那女子跑了,他在后面追,就像电影里的画面一样——旁观的人四散躲避,那女孩闪来躲去,以免撞到人。他沉重的呼吸声提醒他,他已经老了——后来,他忽然听见后面有个女人在叫:“站住,小偷!抓住那个人!”他前面那个黑发女子不见了,这时有个穿海军装的年轻女子伸脚绊倒他,他重重地摔了一跤,膝盖和手肘都重跌在候机室的瓷砖地板上,但还是紧紧抓住那个不是他的皮夹。那是个女用皮夹,里面塞满了钱以及各种信用卡,而皮夹的主人是那个穿着滚毛边外套的金发女郎——那个稍早前他看见和黑头发的女扒手说话的女人。她也是气喘吁吁的,身边还有个警察。(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在服务区附近,穿皮衣的黑发女子和金发女子正谈得入神,她们可能正在商量接下来的“围猎”计划。B.两名女子在交谈后分手各自离开,并没有直接朝着“他”走去,说明她们缺少偷窃经验,不敢直接下手。C.当皮衣女子听到自己如果不交出皮夹就要被交给警察时,她因为内心害怕而神色凝重地望着“他”。D.穿着海军装的年轻女子一定是她们的同伙,因为在关键时刻,她伸出脚绊倒了正在追赶皮衣女子的“他”。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穿皮衣女子感觉有人瞪着看她时突然将目光下移,表明她内心羞涩,和下文有人主动和她搭讪露出“怪异的笑”形成照应。B.小说在表现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C.穿皮衣女子外在形象的美丽和偷窃行为的丑陋,“他”偶遇皮衣女子的美好想象和最后被“围猎”的结局构成对比。D.在小说结尾,原准备报警抓皮衣女子的“他”,最后却发现金发女郎带着警察抓“他”,充满戏剧效果。8.请梳理出“他”从丢失皮夹到最后金发女郎带着警察出现在他摔倒时这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9.小说往往以情节取胜,本文在情节安排上颇为用心,请结合文本谈谈其精妙之处。【答案】6.A7.C8.①惊慌(或:害怕),因为现金、证件丢失,处理信用卡麻烦;
②痛恨(或:愤怒),因为被美貌迷惑,因为再也见不到皮夹;
③惊喜(或:高兴),因为黑衣美女再次出现,讨回皮夹有望。9.①小说情节完整,照应与伏笔较多,很好地表现了“他”和黑衣女郎的性格,使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②情节波澜起伏,有一波三折之效果,故事性强,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结尾有“欧·亨利”式的效果,情节逆转,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陶渊明传萧统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项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热,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径,因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便以三径代称隐居者的住处。B.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去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解官”“解印”。C.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太宗等,文中的“曾祖”也是庙号。D.元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潜因家庭贫困,亲人年迈,做了江州祭酒,但任职不久就因为不能忍受官吏的职责约束,解职回家了;此后还担任过州主簿、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B.陶潜的妻子翟氏安于勤劳贫苦的生活,与陶潜志趣相同;她善于经营生计,在陶渊明做彭泽令时,陶渊明想把公田全种上高粱,翟氏坚持请求种粳来。C.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陶潜,陶潜不接受他馈赠的粮食和肉,挥手让他离开;陶渊明起初也不愿意同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潜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他虽然不懂音律,却收藏了一把无弦琴,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1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解释了他做彭泽县令的原因,本文的哪一句体现了这一点?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答案】10.C11.C12.A13.(1)到了以后,渊明很高兴,就一起饮酒。过了一会,王弘来了,渊明也没有反感。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吃泥土,向下饮地下水,因为内心专一啊。14.①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②家贫,用来补贴家用。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境内)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的人说是真实的记录。陶渊明家里贫穷,父母年老,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不能忍受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里征召他担任主簿,不去就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事,为什么自己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上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他拿走。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文官,把这作为补贴家用的钱,可以吗?”管理这些事的人听说后,任用他为彭泽县令。官府的公田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粳米,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粳米。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赋。义熙末年,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接受。江州刺史王弘非常想认识他,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游玩,王弘叫渊明的朋友庞通之准备了酒具,在中途一个叫栗里的村落中邀请陶渊明。渊明的脚有病,使一个门生和二小僮抬着竹轿,到了以后,渊明很高兴,就一起饮酒。过了一会,王弘来了,渊明也没有反感。颜延之先前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的时候就与渊明交谊深厚,后来他做了始安郡的太守,经过浔阳的时候,每天都去找陶渊明痛饮。而每次都非喝得酩酊大醉不可。王弘一心想邀请颜延之酣饮,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走的时候,给渊明留下两万文钱补贴家用,渊明却派人全送去酒家,以便一来就能取酒。(渊明)曾经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出游门外,在屋外的菊丛中小坐,时间长了,手中满是菊花。正好王弘派人送酒来,索性便在菊丛中畅饮,直到醺醺微醉方归。陶渊明不懂音律,但是却收藏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得尽兴,就抚弄无弦琴寄托自己的情怀。凡是来拜访的人,不分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醉了,就对客人说:“我醉了想睡觉,你可以先回去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同。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在后一个朝代降低身份。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叫做“靖节先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①黄庭坚前日幽人②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③。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④!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注】①此首诗是诗人于1071年春辞去叶县尉,身处平舆时所作。“并州”即并门,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②幽人:这里代指李子先。③青袍:品级低下的官吏所穿的服装。历代文人常用蒿草比青袍,如庾信《哀江南赋》:“青袍如草。”杜甫诗:“汀草乱青袍。”④九方皋:春秋时善于相马的人。他曾为泰穆公求得千里马。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主客并提,构思巧妙,第二句写“堤草”认出自己的青袍来,以草为有情物来反衬人的情怀难禁。B.颔联写自己在平舆,地近汝水,心情随汝水跃动,并在夜月下兴致高涨的情景,以景传情,情景相生。C.颈联呼应首联,对仗工稳,语言朴素自然,用“千里马”“九方皋”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意蕴深远。D.尾联“归来”二字显示了作者心思,又写渔船载酒、水涨花落的优美宁静的闲居生活图,以景作结,写出全诗主旨。16.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所蕴含的情感。【答案】15.B16.①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四句写朋友前不久在并州做了吏曹一类的小官,诗人见到河堤上的青草,想起了身着青袍的友人,他思友心切,心潮起伏。②知音难遇,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借方九皋的典故,既是自叹,也是为友人不得重用而惋惜。③归隐之思。尾联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表达退隐的心愿。(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甫在《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奴娇·赤璧怀古》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直抒胸臆,以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答案】①.故不积跬步②.无以至千里③.艰难苦恨繁霜鬓④.潦倒新停浊酒杯⑤.人生如梦⑥.一尊还酹江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题。我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地是通人性的,不能用鞋踏。如果踏了,地就喘不动气,庄稼就不爱长啦”。被耕种过的土地,有人住的地方,才会沉淀凝聚地气。地气旺人气,人与自然齐生共荣添灵气。地气伴随春天醒来,既让人______,还会渗入无色无形的空气,让你听到、嗅到、感觉到。开春的大地仿佛有一种声音,隐隐约约,丝丝传到耳……听不清,道不明。侧耳谛听,隐约的,不是风滑过树梢,也不是管弦丝竹的余音……当布谷鸟的歌声在田野上空倏然滑过,冰凌刚刚消融的土地,被地气一熏,身子松软,山冈上立刻“草色遥看近却无”。盛夏时节,悠悠的地气被正午火辣的阳光照射,愈发炎热而强烈,灼烤的大地和路面上______起一阵阵、一波波的热浪,清晰可见,那正是我们平日看不到的地气!稔熟的秋天,地气被丰收的声音和味道浸润着,揉搓着,搀扶着,扩散着,丰厚而饱满;冬天,地气聚敛,谦卑地覆盖起季节的浮躁,偶尔会在避风的山沟、泉旁,飘逸为白色的雾气,______几分朦胧与神秘。许多人由向往城市的繁华,转向抗拒甚至恐惧城市的繁华,喜欢______的乡村、雨后泥土的清香,遍地庄稼的田园风光。一句话,那是怀想和留恋大自然的天然地气的纯正。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耳目一新传导隐隐约约鸡鸣犬吠B.耳聪目明传导隐隐约约鸡鸣狗盗C.耳聪目明升腾时隐时现鸡鸣狗盗D.耳目一新升腾时隐时现鸡鸣犬吠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必须要求把鞋脱了B.我早些年记得下地劳作,长辈都先要求必须把鞋脱了C.我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必须要求先把鞋脱了D.我记得早些年下地劳作,长辈都要求必须先把鞋脱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D19.D20.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喘不动气”使用人的情态来描写大地,将土地看作一个活着的人,让文章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充分表现了长辈对土地的爱惜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而言,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不但可以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发育,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①____________。体育活动应该丰富多彩,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以选择。据调查统计,②____________,如篮球,足球;而女生更偏爱柔韧性的项目,如羽毛球、健美操。()。体育习惯的养成,固然与学校教育有关,但③____________。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庭拥有足够的体育氛围,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体育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单一的体育活动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B.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单一的体育活动C.学生在体育活动上的需求越来越多D.体育课越来越难以满足学生需求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A22.①体育不可或缺②男生更偏爱对抗性强的活动③关键在家庭体育氛围的营造。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网友说,也许在历届奥运赛场上,中国人的美感从未展现得如此丰富,如此撼动人心。有网友在评价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时说,全红婵才是真正的顶流,朝气自信、健康蓬勃、奋斗向上的气质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网友们说,从汗水、泪水和力量碰撞中孕育出来的中国美,对时下流行的“外貌焦虑”“年龄焦虑”是有力的针砭,让人们多了一份清醒、自信和对审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借款垫资风险控制合作协议范本3篇
- 2025年度智能电网项目可研咨询服务协议正范文本3篇
- 学校化粪池维修工程协议
- 2025版文化旅游项目建议书编制及运营管理合同3篇
- 徒步班组施工合同
- 保险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
- 通信设备招投标法规解析
- 电子产品采购招投标改进策略
- 商业广场施工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模具行业模具设计与制造质量认证合同3篇
- 猪场配怀工作安排方案设计
- GB/T 2-2016紧固件外螺纹零件末端
- GB/T 12467.5-2009金属材料熔焊质量要求第5部分:满足质量要求应依据的标准文件
- GB 17740-1999地震震级的规定
- 安全生产事故举报奖励制度
- 冠心病健康教育完整版课件
- 永久避难硐室安装施工组织措施
- 元旦节前安全教育培训-教学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理工英语1》单元自测8试题答案
- 芯片工艺流程课件1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测试卷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