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营养作业指导书_第1页
食品科学与营养作业指导书_第2页
食品科学与营养作业指导书_第3页
食品科学与营养作业指导书_第4页
食品科学与营养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科学与营养作业指导书TOC\o"1-2"\h\u29358第一章食品科学与营养概述 2228791.1食品科学与营养的定义与范畴 2258121.2食品科学与营养的重要性 321898第二章食品原料及其营养成分 353992.1谷物类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 31492.2蔬菜类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 4251132.3水果类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 4108182.4动物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 416792第三章食品加工与营养素变化 5190253.1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与保存 5105983.1.1营养素损失的原因 5123113.1.2营养素损失的途径 5166783.1.3营养素保存的方法 5112053.2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转化与 6109983.2.1营养素转化的原因 6263433.2.2营养素转化的途径 6252023.2.3营养素的意义 635613.3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稳定性 627820第四章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 7150044.1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关系 7105124.2食品中有害物质及其对营养健康的影响 7205014.3食品添加剂对营养健康的影响 721076第五章膳食结构与营养平衡 8149425.1膳食结构与营养平衡的关系 8306815.2不同人群的膳食结构特点 8227355.3膳食结构优化与营养平衡策略 915148第六章营养与健康 9204886.1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9149906.2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的后果 10104666.2.1营养不良 1063076.2.2营养过剩 1030326.3营养与健康生活方式 1021182第七章食品营养标签与营养声称 1193927.1食品营养标签的基本内容 11251847.2食品营养声称的类型与要求 11226347.2.1类型 11194337.2.2要求 1119927.3食品营养标签与营养声称的实施 122950第八章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 12109838.1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方法 1268858.2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指标 13140118.3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的应用 1323863第九章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 138909.1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的制定 13277779.1.1制定背景与意义 13253889.1.2制定原则 14231279.1.3制定流程 14209959.2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的实施 14182819.2.1实施主体 14138639.2.2实施措施 1442429.3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的效果评价 1448809.3.1评价指标 1413539.3.2评价方法 1529876第十章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 153139210.1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151460110.2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市场分析 152642110.3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16第一章食品科学与营养概述1.1食品科学与营养的定义与范畴食品科学与营养是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加工、储藏、运输、安全及营养价值的学科。食品科学主要涉及食品的原料、加工工艺、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食品质量与安全等方面,旨在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安全可靠的食品。营养学则关注食物中营养素的组成、生理功能、代谢过程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食品科学与营养的范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原料学:研究食品原料的来源、种类、性质、营养成分及其加工适应性。(2)食品加工工艺学: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及操作要点。(3)食品添加剂学:研究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性质、作用机理及安全性评价。(4)食品储藏与运输学:研究食品在储藏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及其控制方法。(5)食品质量与安全:研究食品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安全监控及风险管理。(6)营养学:研究食物中营养素的生理功能、代谢途径、营养需求及营养与健康的关系。1.2食品科学与营养的重要性食品科学与营养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体健康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食品科学与营养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对食品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可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升级。食品科学与营养有助于保障人民食品安全。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证人民饮食安全。食品科学与营养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合理的膳食结构、均衡的营养摄入有助于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食品科学与营养在促进食品产业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推动食品产业不断发展。食品科学与营养在我国的农业、工业、健康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二章食品原料及其营养成分2.1谷物类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谷物类食品原料主要包括小麦、大米、玉米、燕麦、高粱等,它们是人类日常饮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谷物类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碳水化合物:谷物类食品原料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2)蛋白质:谷物类食品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虽然质量不及动物性食品,但含量较高,对于素食者而言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3)脂肪:谷物类食品原料中的脂肪含量较低,主要存在于胚芽部分。(4)矿物质:谷物类食品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如铁、钙、磷、钾等。(5)维生素:谷物类食品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族,尤其是维生素B1、B2、B6等。2.2蔬菜类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蔬菜类食品原料包括叶菜、根菜、茄果、豆类等,它们是人体所需多种营养素的重要来源。蔬菜类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如下:(1)水分:蔬菜类食品原料中含有大量水分,有助于维持人体水分平衡。(2)纤维素:蔬菜类食品原料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便秘,降低肠道疾病风险。(3)蛋白质:蔬菜类食品原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但质量较好。(4)碳水化合物:蔬菜类食品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主要以纤维素的形式存在。(5)矿物质:蔬菜类食品原料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钾、钙、镁、铁等。(6)维生素:蔬菜类食品原料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2.3水果类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水果类食品原料包括苹果、香蕉、橙子、葡萄等,它们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水果类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如下:(1)水分:水果类食品原料中含有大量水分,有助于维持人体水分平衡。(2)纤维素:水果类食品原料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便秘。(3)碳水化合物:水果类食品原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主要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形式存在。(4)矿物质:水果类食品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如钾、钙、镁等。(5)维生素:水果类食品原料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等。2.4动物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动物性食品原料包括肉类、禽类、鱼类、乳制品等,它们是人类膳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动物性食品原料的营养成分如下:(1)蛋白质:动物性食品原料中含有高质量的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2)脂肪:动物性食品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以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为主。(3)矿物质:动物性食品原料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铁、钙、磷、锌等。(4)维生素:动物性食品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D等。(5)胆固醇:动物性食品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过多摄入可能对心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第三章食品加工与营养素变化3.1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与保存3.1.1营养素损失的原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热处理、机械处理、化学处理、酶作用及微生物污染。这些因素会导致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失。3.1.2营养素损失的途径(1)热处理:烹饪、烘烤、油炸等热处理过程会导致食品中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部分矿物质(如钾、钠)的损失。(2)机械处理:切割、研磨等机械处理过程会导致食品中细胞结构破坏,从而导致营养成分的流失。(3)化学处理: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添加剂、防腐剂等物质,可能会与营养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营养素损失。(4)酶作用:食品中的酶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分解部分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等。(5)微生物污染: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繁殖,会消耗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导致营养素损失。3.1.3营养素保存的方法(1)优化加工工艺:采用低温、短时加工方法,减少热处理时间,降低营养成分损失。(2)控制加工条件:严格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压力等条件,避免营养成分的损失。(3)添加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等,以防止营养成分氧化损失。(4)采用新型包装材料:选用具有良好保鲜功能的包装材料,延长食品保质期,减少营养素损失。3.2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转化与3.2.1营养素转化的原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部分营养成分会发生转化,新的物质。3.2.2营养素转化的途径(1)热处理:热处理过程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会发生分解、聚合等反应,新的物质。(2)酶作用: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催化营养成分发生转化,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脂肪酸等。(3)化学反应: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可能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新的物质。3.2.3营养素的意义食品加工过程中,部分营养素的对于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例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后,更易于人体吸收;碳水化合物分解为单糖后,口感更加甜美。3.3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稳定性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稳定性是保证食品营养价值的关键因素。以下因素会影响食品中营养素的稳定性:(1)温度:高温加工过程会导致营养素分解、损失,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2)湿度:湿度对食品中营养素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湿度过高,会导致食品中营养成分分解、霉变;湿度过低,会导致营养成分流失。(3)压力:高压加工过程会导致食品中营养素的结构改变,影响其稳定性。(4)时间: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时间因素也会影响营养素的稳定性。加工时间过长,会导致营养成分损失。(5)微生物:微生物污染会导致食品中营养素分解、损失。通过优化加工工艺、控制加工条件、添加抗氧化剂等措施,可以提高食品中营养素的稳定性,保证食品的营养价值。第四章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4.1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关系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是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保障人体食用安全。而营养健康则是指食品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能够满足人体生理需求,维持身体健康。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保障了人体健康。,食品安全是营养健康的基础。食品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人体才能在食用过程中吸收到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维持身体健康。另,营养健康的食品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中的营养物质丰富、均衡,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从而减少食品安全的发生。4.2食品中有害物质及其对营养健康的影响食品中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环境污染、食品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这些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它们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重金属如铅、镉、汞等,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损害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农药残留可能导致人体中毒,影响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等,过量摄入可能引起过敏、癌症等疾病。有害物质对营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有害物质的存在降低了食物的营养价值,使人体无法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损害人体器官功能。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可能导致器官功能受损,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3)降低人体免疫力。有害物质可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容易感染疾病,影响营养健康。4.3食品添加剂对营养健康的影响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口感、保质期等,而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和营养价值,但过量或不当使用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食品添加剂对营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中毒。食品添加剂过量摄入可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损害人体健康。(2)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部分食品添加剂可能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3)引发过敏反应。部分食品添加剂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等。(4)潜在的致癌风险。部分食品添加剂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长期大量摄入可能增加癌症发生的概率。因此,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国家法规,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保证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应关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识。第五章膳食结构与营养平衡5.1膳食结构与营养平衡的关系膳食结构是指人们在日常饮食中摄入的食物种类、数量及其相互比例。膳食结构与营养平衡密切相关,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为人体提供充足、均衡的营养素,维持身体健康。营养平衡是指摄入的营养素种类、数量及其比例能够满足人体生理需求,保持生理功能正常。膳食结构与营养平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膳食结构影响营养素的摄入量:不同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和种类不同,合理的膳食结构可以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素,避免营养不足或过剩。(2)膳食结构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其他食物成分的影响。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助于提高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3)膳食结构影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研究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会增加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病风险。而合理的膳食结构有助于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5.2不同人群的膳食结构特点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和健康状况不同,其膳食结构特点也存在差异。以下为几类常见人群的膳食结构特点:(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膳食结构应以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豆奶类为主,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保证充足的营养素摄入。(2)青少年: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膳食结构应以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豆奶类为主,适量摄入脂肪,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钙、铁等营养素的摄入。(3)成年人:成年人膳食结构应以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豆奶类为主,适量摄入脂肪,注意控制盐和油的摄入,保持营养平衡。(4)老年人:老年人膳食结构应以谷薯类、蔬菜水果、豆奶类为主,适量摄入动物性食物,减少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慢性病。5.3膳食结构优化与营养平衡策略为了实现膳食结构优化与营养平衡,以下策略:(1)食物多样化:摄入多种食物,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素。(2)合理搭配:根据不同食物的营养特点,进行合理搭配,提高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3)控制盐、油摄入:减少盐、油的摄入,预防慢性病。(4)适量摄入脂肪:适量摄入脂肪,保证能量摄入,避免营养过剩。(5)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预防便秘、降低慢性病风险。(6)注意饮食卫生:保持食物新鲜、清洁,避免食源性疾病。(7)定期进行营养评估:了解自身营养状况,调整膳食结构,实现营养平衡。第六章营养与健康6.1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营养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预防疾病的重要物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素在人体内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共同维持人体健康。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物质,参与细胞修复、免疫防御等过程。脂肪是能量的重要来源,同时参与细胞膜的构成和调节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维持血糖稳定。矿物质如钙、磷、钾等,参与骨骼、牙齿的构成,维持神经、肌肉功能。维生素则参与代谢调节、抗氧化等生理过程。6.2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的后果6.2.1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摄入的营养素不足,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生长发育受阻的一种状况。营养不良的后果主要包括:(1)生长发育迟缓: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不良会影响其身高、体重和智力发育。(2)免疫功能下降:营养不足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3)慢性病风险增加:长期营养不良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6.2.2营养过剩营养过剩是指摄入的营养素过多,超过人体实际需要,导致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种状况。营养过剩的后果主要包括:(1)肥胖:营养过剩是肥胖的主要原因,肥胖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2)内分泌失调:营养过剩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等疾病。(3)脂肪肝:营养过剩使肝脏脂肪堆积,可能导致脂肪肝、肝硬化等疾病。6.3营养与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式是保障营养均衡、预防疾病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1)合理膳食:根据个人年龄、性别、体重、活动量等制定合理的膳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2)坚持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3)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4)戒烟限酒:吸烟、饮酒会影响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损害身体健康。(5)心理平衡: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调节生理功能,促进健康。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营养与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第七章食品营养标签与营养声称7.1食品营养标签的基本内容食品营养标签是指在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对食品中营养成分、含量及其相关健康信息的标注。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成分表:列出食品中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钠等主要营养成分的含量。(2)营养参考值(NRV):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食品中营养成分含量占成年人每日所需营养素参考值的比例。(3)营养声称: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功能等进行标注,如“低脂肪”、“高纤维”等。(4)营养成分功能声称: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功能进行标注,如“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等。(5)其他相关信息:如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7.2食品营养声称的类型与要求7.2.1类型食品营养声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含量声称: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标注,如“高钙”、“低糖”等。(2)比较声称:对食品中营养成分含量与其他食品进行比较,如“比同类产品低10%的脂肪”等。(3)功能声称:对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功能进行标注,如“有助于改善视力”、“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等。(4)健康声称:对食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标注,如“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7.2.2要求食品营养声称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真实、准确:标注的营养声称应当真实反映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功能。(2)科学依据:食品营养声称应当有科学依据,不得使用未经证实的信息。(3)易于理解:营养声称应当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便于消费者理解。(4)符合法规要求:食品营养声称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7.3食品营养标签与营养声称的实施食品营养标签与营养声称的实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政策与法规: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对食品营养标签与营养声称进行规范。(2)企业自律: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规,保证营养标签与营养声称的真实、准确。(3)消费者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营养标签与营养声称的认识。(4)监管与执法:部门应加强对食品营养标签与营养声称的监管,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5)科学研究与交流:加强食品营养标签与营养声称的科学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第八章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8.1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方法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是保障人们饮食健康的重要环节。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营养成分分析:通过对食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定量分析,了解食品的营养价值。该方法适用于单一食品或食品组合的营养评价。(2)营养价值评价:根据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含量、质量、可利用性等因素,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该方法可以比较不同食品的营养价值,为消费者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3)营养与健康风险评估:结合食品中营养成分的摄入量、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等因素,评估食品对健康的潜在影响。该方法有助于发觉食品中可能存在的营养与健康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4)营养与健康效益评价:通过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功能成分及其对健康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评价食品的营养与健康效益。该方法可以指导消费者选择具有营养与健康价值的食品。8.2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指标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营养成分指标: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2)营养价值指标:包括氨基酸、必需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营养素密度等。(3)健康指标:包括食品对心血管健康、免疫健康、骨骼健康等方面的作用。(4)安全性指标:包括食品中有害物质、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安全性评价。(5)功能性指标:包括食品中的功能成分、生理活性等。8.3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的应用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在以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1)食品研发:通过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健康效益等评估,为食品研发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2)食品生产与加工:根据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结果,优化食品配方,提高食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3)食品市场监测:对市场销售的食品进行营养与健康评估,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4)饮食指导与营养教育:根据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结果,为消费者提供科学的饮食建议,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5)政策制定与实施:根据食品营养与健康评估结果,制定相关法规、政策,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健康。第九章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9.1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的制定9.1.1制定背景与意义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的制定,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提高国民营养水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注程度日益增加。因此,制定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1.2制定原则(1)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保证政策法规的科学性和实用性。(2)系统性原则:全面考虑食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保证政策法规的系统性。(3)前瞻性原则: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政策法规的实施提供长远规划。(4)可行性原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保证政策法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9.1.3制定流程(1)调研与评估:对国内外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进行调研,分析现状,评估效果。(2)制定草案: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草案。(3)征求意见:征求相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4)审议与发布:将草案提交至相关部门审议,通过后予以发布。9.2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的实施9.2.1实施主体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的实施主体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9.2.2实施措施(1)加强宣传与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食品营养与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自我保护意识。(2)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食品营养与健康监管机制,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3)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营养健康食品,给予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4)建立监测与评估体系:对政策法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9.3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的效果评价9.3.1评价指标食品营养与健康政策法规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包括:(1)营养改善程度:评估政策法规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