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指南_第1页
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指南_第2页
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指南_第3页
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指南_第4页
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指南TOC\o"1-2"\h\u28022第一章农民合作社概述 2140081.1农民合作社的定义与特点 238411.2农民合作社的成立条件与程序 220074第二章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 3189622.1合作社的组织架构 3126442.2合作社的管理层级 453052.3合作社的决策机制 4261862.4合作社的监督机制 426778第三章资产与财务管理 5326563.1资产的分类与评估 561933.2财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 5205323.3成本控制与收益分配 649093.4财务报告与审计 630504第四章生产管理与技术指导 6150244.1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6325434.2生产过程的监督与改进 7113764.3技术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 7321474.4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 725619第五章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 8131295.1市场调研与分析 8195155.2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 84065.3营销策略与促销活动 8258855.4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825397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 952676.1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 9195736.1.1人力资源规划 951356.1.2招聘 9138126.2员工培训与绩效评估 10212096.2.1员工培训 10282516.2.2绩效评估 1060086.3员工福利与激励制度 10293496.3.1员工福利 10167046.3.2激励制度 11189396.4劳动关系与纠纷处理 11213276.4.1劳动关系 1123606.4.2纠纷处理 1131877第七章资金筹集与投资决策 118887.1资金筹集的途径与方法 11113277.2投资项目的评估与选择 1262637.3投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124747.4资金使用的监督与评价 1222146第八章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 1354428.1农民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 1354468.2政策环境与政策支持 13187238.3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 1360838.4合作与关系维护 147025第九章合作社内部管理与发展战略 14305059.1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建设 14203249.2合作社发展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14259779.3合作社发展战略的规划与调整 14256279.4合作社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153592第十章合作社与社会责任 15959410.1合作社的社会责任与价值观 151930010.2合作社与环境保护 152075610.3合作社与社区发展 152590310.4合作社与公益事业 15第一章农民合作社概述1.1农民合作社的定义与特点农民合作社是指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由农民自愿联合组成的,以共同劳动、共同经营、共同收益为特征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旨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合作社具有以下特点:(1)自愿性:农民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基于农民的自愿参与,成员可以自由加入或退出。(2)平等性:合作社内部实行民主管理,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决策过程公平、公正。(3)互助性:合作社成员之间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应对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4)共享性:合作社成员共同分享经营成果,按照贡献大小进行收益分配。(5)灵活性:合作社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成员意愿,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和业务范围。1.2农民合作社的成立条件与程序农民合作社的成立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有明确的合作社名称、住所和经营范围。(2)有符合规定的合作社章程。(3)有一定数量的成员。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农民合作社成员应当不少于5人。(4)有符合任职条件的理事长、理事、监事等管理人员。(5)有相应的注册资本。农民合作社的成立程序如下:(1)筹备阶段:发起人应当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名称预先核准,同时开展合作社筹备工作,包括制定合作社章程、筹集注册资本等。(2)申请设立:发起人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设立登记申请,提交相关材料,包括合作社章程、设立登记申请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注册资本证明等。(3)登记注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设立申请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登记注册,颁发营业执照。(4)成立大会:合作社成立后,应当召开成立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确定合作社的经营方向和目标。(5)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合作社应当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成员权益保护、民主管理等,保证合作社的正常运营。(6)开业准备:合作社完成上述程序后,可以进行开业准备,包括场地租赁、设备采购、人员招聘等。(7)开业:合作社开业后,应当按照章程规定开展业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经济效益。第二章组织结构与管理机制2.1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其组织架构是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行和实现成员利益的基础。合作社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成员大会:成员大会是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成员组成。成员大会负责决定合作社的重大事项,如制定和修改合作社章程、选举和罢免理事、监事等。(2)理事会:理事会是合作社的执行机构,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负责执行成员大会的决议,组织实施合作社的日常经营活动。(3)监事会:监事会是合作社的监督机构,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监事会负责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合作社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4)总经理:总经理是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由理事会聘请。总经理负责组织实施理事会的决策,主持合作社的日常经营活动。2.2合作社的管理层级农民合作社的管理层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级:(1)决策层:决策层由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负责制定合作社的发展战略、重大决策和监督执行。(2)执行层:执行层由总经理及其领导下的各部门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合作社的日常经营活动。(3)操作层:操作层由合作社的基层员工组成,负责具体执行合作社的生产、销售等业务。2.3合作社的决策机制农民合作社的决策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民主决策:合作社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成员大会讨论通过,保证决策的民主性和公正性。(2)理事会决策:理事会根据成员大会的授权,对合作社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决策。(3)总经理决策:总经理在理事会授权范围内,对合作社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决策。2.4合作社的监督机制农民合作社的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成员大会监督:成员大会对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保证合作社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2)监事会监督:监事会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监督,对总经理的工作进行审计,保证合作社的经营活动合规、高效。(3)内部审计:合作社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对财务、业务等方面进行审查,保证合作社的财务状况真实、完整。(4)外部监督:合作社应接受行业协会等外部监督机构的监督,保证合作社的经营活动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规范。第三章资产与财务管理3.1资产的分类与评估农民合作社在进行资产与财务管理时,首先需要对资产进行分类与评估。资产按照其性质和用途,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固定资产:指合作社长期使用,价值较大,使用寿命较长的资产,如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2)流动资产:指合作社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短期内可以转化为现金或用于购买商品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3)无形资产:指合作社拥有但不具备物质形态的资产,如专利、商标、土地使用权等。资产评估是合作社在资产购置、出售、转让等过程中,对资产价值进行合理评估的过程。评估方法包括:(1)市场法:根据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价格进行评估。(2)成本法:根据资产的重置成本或原始成本进行评估。(3)收益法:根据资产未来产生的收益进行评估。3.2财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规性原则:合作社的财务管理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合作社章程。(2)真实性原则:合作社应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3)有效性原则:合作社应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4)风险控制原则:合作社应识别、评估、控制财务风险。财务管理方法包括:(1)预算管理:通过编制预算,合理安排资金使用。(2)成本核算:对合作社的各项成本进行核算,降低成本。(3)财务分析:对合作社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4)内部审计:对合作社的财务活动进行内部监督和检查。3.3成本控制与收益分配成本控制是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社应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成本:(1)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2)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员工素质。(4)加强设备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收益分配是合作社对经营成果进行合理分配的过程。合作社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收益分配:(1)按股分配:根据成员的持股比例进行分配。(2)按劳分配:根据成员的劳动贡献进行分配。(3)兼顾公平与效率:在保障成员基本权益的基础上,提高分配效率。3.4财务报告与审计财务报告是农民合作社对外展示财务状况的重要手段。合作社应按照国家规定,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告应真实、完整、准确地反映合作社的财务状况。审计是对合作社财务活动的监督和检查。合作社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同时合作社还应接受外部审计,以保证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和真实性。第四章生产管理与技术指导4.1生产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农民合作社在进行农业生产时,首先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市场需求和合作社实际情况,确定生产目标和任务。(2)充分利用合作社内外资源,提高生产效率。(3)保证生产计划的实施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相符合。生产计划的制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生产规模、结构和布局。(2)制定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3)编制生产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和时间节点。(4)制定投入品使用计划,包括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计划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保证以下措施的落实:(1)明确责任分工,落实生产任务。(2)加强生产调度,保证生产进度与计划相符。(3)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能。(4)加强生产过程监督,保证生产质量。4.2生产过程的监督与改进生产过程的监督与改进是保证农民合作社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生产过程监督与改进的主要措施:(1)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详细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2)加强生产环节的检查与指导,保证生产规范执行。(3)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开展生产效益分析,及时调整生产计划。(5)鼓励农民参与生产管理,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6)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减少农业面源污染。4.3技术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农民合作社生产水平的关键。以下是技术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建立健全技术指导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服务。(2)加强技术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服务能力。(3)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能。(5)加强与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的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6)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农民合作社整体技术水平。4.4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产品质量与安全是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信誉。以下是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主要措施:(1)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2)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从源头保证产品质量。(3)加强投入品使用管理,保证农产品安全。(4)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5)建立健全农产品追溯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透明度。(6)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民合作社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五章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5.1市场调研与分析市场调研是农民合作社进行市场开发的基础。应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行业、产品、竞争对手和消费者的信息,对市场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具体包括:市场规模、市场潜力、消费者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还需对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潜在的市场机会和风险,为制定市场战略提供依据。5.2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农民合作社在进行市场定位时,应充分考虑自身资源、产品特点和市场状况。根据产品品质、价格、服务等因素,确定合作社在市场中的地位。同时明确目标市场,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目标市场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市场容量较大、消费需求稳定、竞争对手较少、合作社具备竞争优势等。5.3营销策略与促销活动农民合作社应采取以下营销策略:(1)产品策略:注重产品质量,突出产品特色,满足消费者需求。(2)价格策略:合理制定价格,既要考虑成本,又要兼顾市场竞争力。(3)渠道策略:拓展销售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渠道,提高产品覆盖率。(4)促销策略:开展促销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提高产品知名度。具体促销活动可以包括:折扣促销、赠品促销、限时促销、优惠券促销等。合作社应根据市场情况和消费者需求,灵活运用各种促销手段。5.4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农民合作社应重视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以下是一些建议:(1)明确品牌定位:根据合作社特色和市场状况,确定品牌形象和核心价值。(2)打造品牌形象: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系统(如LOGO、包装等)塑造品牌形象。(3)提高产品质量:优质的产品是品牌建设的基石,合作社应注重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满意。(4)开展品牌宣传:利用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5)建立品牌忠诚度: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通过以上策略,农民合作社可以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六章人力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规划与招聘6.1.1人力资源规划农民合作社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首先需进行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指根据合作社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任务,合理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分析合作社业务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分析合作社内部人员流动、外部劳动力市场等因素,预测未来的人力资源供给。人力资源规划目标:保证合作社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人力资源政策措施:制定招聘、培训、激励等政策,以满足合作社发展需求。6.1.2招聘农民合作社招聘员工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公开、公平、公正:保证招聘过程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选拔。择优录取:根据岗位要求和应聘者条件,选拔最合适的候选人。注重素质:选拔具备相应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员工。合理配置:根据合作社业务特点和岗位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招聘流程主要包括:制定招聘计划:明确招聘岗位、人数、任职要求等。发布招聘信息:通过合作社网站、招聘平台、社交媒体等途径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对收到的简历进行筛选,确定面试候选人。面试与选拔:组织面试,评估候选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确定录用人选。签订劳动合同:与录用人选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6.2员工培训与绩效评估6.2.1员工培训农民合作社应重视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岗前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在职培训:针对合作社业务发展和员工个人需求,开展在职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外部培训:选派优秀员工参加外部培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6.2.2绩效评估农民合作社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对员工进行定期评估。绩效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工作成果:评估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数量、效率等。工作态度:评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等。个人能力:评估员工的业务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6.3员工福利与激励制度6.3.1员工福利农民合作社应关注员工福利,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员工福利主要包括:基本工资:保障员工基本生活需求。绩效奖金:根据员工绩效评估结果,给予相应奖金。社会保险: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福利补贴:提供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6.3.2激励制度农民合作社应建立激励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励制度主要包括:表扬与奖励: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晋升机制:为员工提供晋升机会,激励员工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员工持股:鼓励员工参与合作社经营,分享合作社发展成果。6.4劳动关系与纠纷处理6.4.1劳动关系农民合作社应重视劳动关系管理,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建立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签订劳动合同。执行劳动法规:遵守国家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员工权益。沟通协调:加强与合作方的沟通,维护双方合作关系。6.4.2纠纷处理农民合作社应建立健全纠纷处理机制,保证纠纷得到及时、公正解决。纠纷处理主要包括:沟通协商:双方就纠纷问题进行沟通,寻求解决方案。调解:邀请第三方进行调解,达成和解协议。仲裁:如协商、调解无果,可申请仲裁机构进行仲裁。法律诉讼:如仲裁无效,可依法提起诉讼。第七章资金筹集与投资决策7.1资金筹集的途径与方法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资金的筹集是关键环节。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资金筹集途径与方法:(1)内部资金积累:通过提高合作社经济效益,增加盈余,将部分盈余用于资金积累。(2)成员出资:鼓励合作社成员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以现金或实物形式出资,增加合作社资金实力。(3)银行信贷:合作社可以根据经营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4)扶持:合作社可以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扶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5)社会捐赠:合作社可以通过公益活动、项目推介等方式,吸引社会捐赠资金。7.2投资项目的评估与选择合作社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投资项目的评估与选择:(1)项目可行性:对投资项目的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保证项目具备可行性。(2)投资回报:评估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保证投资回报合理。(3)风险评估:分析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4)产业发展方向:投资项目应与合作社的主营业务和发展方向相一致。(5)资金需求:根据合作社的资金实力和资金筹集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7.3投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投资风险是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以下措施有助于投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1)完善决策机制: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机制,降低决策风险。(2)加强项目管理:对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保证项目按照预期进度推进。(3)风险分散: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投资领域等方式,降低投资风险。(4)风险预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和应对潜在风险。(5)法律保障:签订合法合规的投资合同,保证投资权益。7.4资金使用的监督与评价为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合作社应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与评价:(1)建立健全资金使用制度:制定严格的资金使用制度,明确资金使用的范围、标准和审批流程。(2)实施动态监管: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资金按照预定用途使用。(3)定期审计:定期对合作社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保证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规性。(4)评价投资效果:对投资项目进行定期评价,分析投资收益与成本,为后续投资决策提供依据。(5)责任追究:对资金使用中的违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第八章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8.1农民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其经营管理活动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农民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该法规定了农民合作社的设立、组织结构、经营管理、财务会计等方面的基本制度,为农民合作社提供了法律保障。(2)农村土地承包法。该法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土地承包期限、土地用途等方面的规定,为农民合作社的土地流转提供了法律依据。(3)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对农民合作社的生产经营、产品质量、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8.2政策环境与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享受到一系列政策环境的支持和优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财政政策。通过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农业补贴等方式,对农民合作社给予资金支持。(2)税收政策。农民合作社在税收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减免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3)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农民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降低融资成本。(4)科技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5)人才政策。鼓励各类人才到农民合作社就业,为农民合作社提供人才支持。8.3法律风险防范与应对农民合作社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法律风险的防范与应对,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农民合作社应制定完善的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等,保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2)加强法律意识。农民合作社成员应提高法律意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3)签订合同。农民合作社在开展经营活动中,应签订合法有效的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4)加强法律顾问服务。农民合作社可聘请专业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和风险防范建议。8.4合作与关系维护农民合作社与之间的合作与关系维护,对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些建议:(1)积极参与组织的各类培训、交流活动,提高合作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反映合作社的需求和困难,争取政策支持。(3)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4)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分忧。(5)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第九章合作社内部管理与发展战略9.1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是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基石。为了保证合作社的正常运营,必须建立健全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应制定合作社章程,明确合作社的性质、宗旨、业务范围、组织结构等基本事项。建立健全决策机制,包括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划分。还需制定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制度,以规范合作社的内部运作。9.2合作社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