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河南省洛阳市三校高三联考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5届河南省洛阳市三校高三联考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5届河南省洛阳市三校高三联考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5届河南省洛阳市三校高三联考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5届河南省洛阳市三校高三联考一模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5届河南省洛阳市三校高三联考一模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共单项选择题:共40分,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此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改变的是()A.蛋白质的种类 B.基因表达的数目C.细胞形态和功能 D.染色体的数目【答案】D〖祥解〗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析】A、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发生了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蛋白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A不符合题意;B、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发生了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基因表达的数目发生了改变,B不符合题意;C、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发生了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细胞形态和功能发生了改变,C不符合题意;D、B淋巴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所以增殖分化出的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发生改变,D符合题意。故选D。2.癌症是由基因突变或基因的表观遗传改变引起的。正常的DNA甲基化模式被破坏(如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程度过高或过低),就可能导致细胞的癌变。组蛋白乙酰化会导致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及基因转录受阻,进而引发肿瘤。据资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的甲基化会使RNA聚合酶结合起始密码子的过程受到干扰B.基因表观遗传改变和基因突变一样都会使基因序列发生改变C.DNA的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都可能导致表观遗传现象出现D.DNA的甲基化模式被破坏后会影响癌基因的表达但不会对后代产生影响【答案】C〖祥解〗(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2)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详析】A、DNA的甲基化会使RNA聚合酶结合启动子的过程受到干扰,A错误;B、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B错误;C、表观遗传中,除了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即DNA的甲基化和组蛋白的乙酰化都可能导致表观遗传现象出现,C正确;D、由题意可知,正常的DNA甲基化模式被破坏,就可能导致细胞的癌变,癌变的细胞如果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就可能遗传给后代,对后代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C。3.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然后才能分解成丙酮酸。脱氧葡萄糖(2-DG)可与葡萄糖竞争己糖激酶,但不生成丙酮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己糖激酶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起作用B.己糖激酶基因在机体的多种细胞中均能表达C.2-DG在细胞内的大量积累有利于机体降血糖D.2-DG进入细胞不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协助【答案】B〖祥解〗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由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丙酮酸。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就是无氧呼吸。【详析】A、“葡萄糖进入细胞后在己糖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然后才能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推测己糖激酶在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而不是线粒体,A错误;B、机体的多种细胞均需进行细胞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由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丙酮酸,丙酮酸的生成需要己糖激酶,故己糖激酶基因在机体的多种细胞中均能表达,B正确;C、2-DG在细胞内的大量积累,脱氧葡萄糖(2-DG)可与葡萄糖竞争己糖激酶,但不生成丙酮酸,细胞内葡萄糖难以分解利用,不有利于机体降血糖,C错误;D、脱氧葡萄糖(2-DG)可与葡萄糖竞争己糖激酶,可知2-DG与葡萄糖结构相似,则推测2-DG进入细胞时需要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协助,D错误。故选B。4.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答案】C〖祥解〗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析】A、剧烈运动时,人体中存在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使pH有下降趋势,A正确;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中暑是由于体温调节失衡和水盐代谢紊乱产生的以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综合病征,而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都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关,所以说中暑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紊乱造成的,C错误;D、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缺少VD导致人体缺钙,其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D正确。故选C。5.耐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嗜热菌可以在高温环境中生存,其产生的淀粉酶最适温度较高。筛选能产生耐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过程如图1所示,其中I号培养基用碘液处理的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2中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菌种B.倒平板后对培养皿进行高压蒸汽灭菌C.淀粉是图2所示固体培养基的唯一碳源D.甲乙试管中均为选择培养基【答案】A〖祥解〗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①过程是梯度稀释,目的是对样品进行稀释;②过程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目的是筛选单个菌落。本题实验的目的是筛选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从用途上来说,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本培养基以淀粉为唯一碳源;从物理状态上来说,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配制时应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图2中一般能分解淀粉的嗜热菌在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淀粉酶的活性越强。【详析】A、淀粉与碘液反应呈现蓝色,能分解淀粉的嗜热菌在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故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菌种,A正确;B、倒平板时培养皿和培养基都已经灭菌处理过,因此倒平板后不需要对培养皿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错误;C、据图2可知,培养基上出现周围显蓝色的菌落,也出现了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因此淀粉可能不是图2所示固体培养基的唯一碳源,C错误;D、图1中①过程是梯度稀释,②过程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因此甲乙试管主要是对嗜热菌样品稀释,不具备选择作用,不属于选择培养基,D错误。故选A。6.人工合成的二甲基精氨酸能加强细胞中内质网的糖基化功能,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同时能诱导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更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消化酶、抗体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均与细胞中的内质网有关B.二甲基精氨酸对细胞的作用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功能C.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衰老细胞中各种酶的活性会大大降低D.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答案】D〖祥解〗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的模式有: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将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携带信息的物质从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植物细胞之间的胞间连丝。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析】A、有些激素不是蛋白质,所以其合成与分泌不一定与内质网有关,A错误;B、人工合成二甲基精氨酸,不是由细胞分泌的,不能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作用,B错误;C、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能诱导细胞凋亡,则与细胞凋亡的酶的活性会升高,C错误;D、使用二甲基精氨酸后,促进蛋白质的运输和分泌,使得内质网形成囊泡运输到高尔基体,使得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使得细胞内的生物膜系统更新速度会加快,D正确。故选D。7.某甲虫的有角和无角受等位基因T-t控制,而牛的有角和无角受等位基因F-f控制,详细见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物种/基因型/表现型有角无角某甲虫雄性TT、Tttt雌性——TT、Tt、tt牛雄性FF、Ffff雌性FFFf、ffA.基因型均为Tt的雄甲虫和雌甲虫交配,子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比值为3:5B.如子代中有角均为雄性、无角均为雌性,则两只亲本甲虫的基因型为TT×TTC.两只有角牛交配,子代中出现的无角牛应为雌性,有角牛可能为雄性或雌性D.无角雄牛与有角雌牛交配,子代中无角个体均为雌性,有角个体均为雄性【答案】B〖祥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从性遗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先根据分离定律写出相关基因型,然后根据题干信息写出表现型。【详析】A、基因型均为Tt的雄甲虫和雌甲虫交配,后代TT:Tt:tt=1:2:1,由于雄性全部表现为无角,雌性有角:无角=3:1,所以子代中有角与无角的比值为3:5,A正确;B、如甲虫子代中有角均为雄性、无角均为雌性,则两只亲本甲虫的基因型为TT×TT或者TT×Tt,B错误;C、两只有角牛交配,雌牛为FF,雄牛为FF或Ff,子代中出现的无角牛应为雄性,有角牛可能为雄性或雌性,C正确;D、无角雄牛(ff)与有角雌牛(FF)交配,子代中无角个体均为雌性,有角个体均为雄性,D正确。故选B。8.“胆颤心惊”形容人受到惊吓刺激时的状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此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B.惊吓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C.惊吓刺激通过传出神经引起心率变化是不受意识控制的D.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答案】A〖祥解〗人的神经系统就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等,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大量神经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许多不同的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脊髓中的膝跳反射中枢、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等。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详析】A、人受到惊吓刺激时,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快,因此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A错误;B、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以化学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传递,B正确;C、惊吓刺激通过传出神经引起心率变化是不受意识控制的,是不随意的,C正确;D、神经系统可通过传出神经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例如神经系统通过控制肾上腺素的分泌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正确。故选A。9.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携带h基因的同时患有血脂含量明显升高的并发症,含h基因的精子成活率为1/2。I3无乙病致病基因,已知在男女比例为1:1的人群中出现乙病女性的概率为1/200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从理论上分析,I1和I2后代的表现型共有9种B.II5与II6结婚,生一个患甲乙两病男孩的概率为1/72C.II7与II8结婚,生下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1/202D.若只考虑甲病的遗传,I2和I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63/161【答案】B〖祥解〗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I1和I2生下II2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3无乙病致病基因,但却生下了II9患乙病,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乙病的致病基因Xt的基因频率为p,已知在男女比例为1:1的人群中出现乙病女性的概率为1/20000,则p×p/2=1/20000,p=1/100。若仅考虑乙病,则雌配子:XT∶Xt=99∶1,雄配子:XT∶Xt∶Y=99∶1∶100,人群中XTXT的基因型频率为:99/100×99/200=9801/20000,XTXt的基因型频率为:99/100×1/200+99/200×1/100=198/20000,正常女性中XTXt的频率为:198/20000÷(9801/20000+198/20000)=2/101。若仅考虑甲病,含h基因的精子成活率为1/2,I1、I3产生的精子均为H∶h=2∶1,I2、I4产生的卵细胞均为H∶h=1∶1,II5、II6均正常,基因型为2/5HH、3/5Hh。同理,II5产生的精子均为H∶h=14∶3,II6产生的卵细胞均为H∶h=7∶3,III3基因型为HH:7/10×14/17÷(1-3/10×3/17)=98/161,Hh:(3/10×14/17+3/17×7/10)÷(1-3/10×3/17)=63/161。【详析】A、从理论上分析,I1的基因型为HhXTY,I2的基因型为HhXTXt,后代的表现型共有3×3=9种,A正确;B、II5的基因型为H_XTY,II6的基因型为H_XTX-,生一个患甲病的小孩的概率为9/170,II6的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1/2XTXT、1/2XTXt,生一个患乙病的男孩的概率为1/2×1/2×1/2=1/8,生一个患甲乙两病男孩的概率为9/170×1/8=9/1360,B错误;C、考虑乙病,II7的基因型为XTX-(99/101XTXT、2/101XTXt),II8的基因型为XTY,生下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2/101×1/2×1/2=1/202,C正确;D、若只考虑甲病的遗传,I2的基因型为Hh,II5的基因型为H_(2/5HH、3/5Hh),II6的基因型为H_(2/5HH、3/5Hh),III3基因型为98/161HH、63/161Hh,I2和I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63/161,D正确。故选B。10.为了分离某种微生物,实验室配制的培养基成分如下:葡萄糖、氯化钠、K2HPO4、酚红、琼脂糖、水和尿素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作用是提供碳源并调节渗透压 B.配制该培养基时,必须使用无菌水C.加入尿素溶液之前,需先调好PH D.培养基能用于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答案】B〖祥解〗刚果红染液可以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的复合物,在培养基中进入刚果红染液可以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其产生的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而使其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详析】A、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培养基中的葡萄糖的作用是为微生物提供碳源并调节渗透压,A正确;B、由于配制完成的培养基还需要高压蒸汽灭菌,所以配置培养基时不必使用无菌水,B错误;C、尿素在酸、碱的作用下易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所以制备培养基时应在加入尿素溶液之前,需先调好PH,C正确;D、该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是尿素,只有能利用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才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故能用于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D正确。故选B。11.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的分析,错误的是()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基因的多样性B.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基因的特异性C.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构成生物体多样化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人体内控制β珠蛋白的基因由1700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1700种【答案】D〖祥解〗DNA分子中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中碱基有A、T、C、G4种,碱基间的配对方式有A-T、T-A、C-G、G-C4种,假设由n对碱基形成的DNA分子,最多可形成4n种DNA分子。【详析】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基因的多样性,A正确;B、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使每个DNA分子结构不同,即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基因的特异性,B正确;C、性状从根本上由基因决定,故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构成生物体多样化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C正确;D、β珠蛋白基因已经是一个特定的基因,故β珠蛋白基因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β珠蛋白所特有的,D错误。故选D。12.图是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图解,其中细胞提取物是加热致死的S型菌破碎后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设置第①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B.第②~⑤组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相应物质观察转化情况C.混合培养后不能出现S型菌菌落的只有第⑤组D.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与原S型菌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答案】D〖祥解〗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艾弗里将S型细菌的提取物分别加入蛋白酶、酯酶、RNA酶和DNA酶,以除去相应的分子,研究它们各自的作用。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详析】A、设置第①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A正确;B、第②~⑤组利用酶的专一性去除相应物质观察转化情况,B正确;C、DNA是遗传物质,只有加DNA酶破坏DNA的第⑤组混合培养后不能出现S型菌菌落,C正确;D、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是由R型菌吸收S型菌DNA转化而来,故与原S型菌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D错误。故选D。13.下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小麦籽粒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B.小麦籽粒质量增加主要取决于生长素含量C.小麦籽粒成熟后期三种激素的含量均较低D.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参与调节小麦籽粒生长【答案】B〖祥解〗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细胞分裂素类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详析】A、据图可知,小麦籽粒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可以促进细胞分裂,A正确;B、小麦籽粒粒质量的增加是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生长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主要取决于生长素的含量,B错误;C、小麦籽粒的质量达到最高时即表示小麦籽粒成熟,对应的时间为8月10号左右,而此时赤霉素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均较低,C正确;D、从图示小麦子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可以看出,小麦籽粒生长多种植物激素共同参与,D正确。故选B。14.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活化的细胞3表面存在PD-1蛋白。某些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蛋白,与PD-1蛋白结合后,抑制细胞3的活性和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表现出免疫逃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1、2、3、4均属于淋巴细胞,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够加速细胞2的活化过程C.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可能会导致肿瘤患者患自身免疫病等并发症D.给肿瘤患者注射PD-L1抑制剂会加重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答案】B〖祥解〗(1)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2)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程序性死亡配体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癌症的免疫疗法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使用PD-1或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3)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功能过强,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4)题图分析:据图可知,细胞1接受抗原刺激,把信息呈递给细胞2,所以细胞1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2为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2发生增殖分化,形成细胞3和4,其中细胞3作用于肿瘤细胞,所以细胞3是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4是记忆T细胞。【详析】A、细胞1为树突状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B、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够加速细胞2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过程,B正确;C、某些肿瘤细胞表达的PD-L1蛋白与PD-1蛋白结合后,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性和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表现出免疫逃逸,因此免疫逃逸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不会发生自身免疫病,C错误;D、PD-L1抑制剂会抑制PD-L1蛋白的活性,导致其不能与PD-1蛋白结合,有助于解除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D错误。故选B。15.层粘连蛋白分子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的结构成分,它含有多个结合位点,对细胞间粘连及细胞的分化等都有作用.层粘连蛋白分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若该蛋白分子由m个氨基酸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层粘连蛋白分子含有的肽键数为m﹣3B.该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C.红细胞表面含有大量层粘连蛋白D.该物质的合成除核糖体外还需其它细胞器【答案】C〖祥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层粘连蛋白是由m个氨基酸形成的3条肽链的糖蛋白,在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是(m-3)个,糖蛋白是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的复合物,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翻译过程形成肽链后,还必须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加上糖基才能形成糖蛋白,糖蛋白的重要功能是在细胞的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详析】A、由题意可知,该层粘连蛋白含有三条肽链,若层粘连蛋白由m个氨基酸组成,则含有(m-3)个肽键,A错误;B、层粘连蛋白是一种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B正确;C、层粘蛋白主要是参与细胞连接和细胞间的信号转导,而红细胞存在于血液中,没有和其他的细胞连接在一起,它是悬浮在血液中的,C错误;D、由题意可知,层粘连蛋白是糖蛋白,在核糖体上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后,要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糖蛋白,D正确。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16.XY决定型的蛙腿叶甲的常见体色有红、蓝、绿、紫。已知三对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过程如下图,箭头上的字母代表控制该代谢过程的酶的基因。同时有蓝色素和红色素时呈紫色,同时有黄色素和蓝色素时呈绿色。合成红色素的酶有活性时,黄色素会完全转变成红色素。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均不在Y染色体上。现有一对亲本杂交的实验结果如下表。亲本F1♀:蓝色♀:蓝色∶紫色=6∶2♂:蓝色♂:蓝色∶白色∶紫色∶红色=3∶3∶1∶1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1)据此,能确定由显性基因控制合成的色素是_____,能确定由隐性基因控制合成的色素是____。(2)据此,能确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是_______,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是_____。(3)若要用F1个体最大概率的培育黄色品种的雌性蛙腿叶甲,应选择____杂交。若子代中不出现黄色个体,则说明选用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若子代中出现黄色个体,请写出该过程的遗传图解_____(只需要写出红黄色素性状的遗传图解)【答案】①.蓝色素②.黄色素③.(2)B/b④.E/e和R/r⑤.(3)F1代中的紫色雌性和红色雄性个体交配⑥.eeRRXbY或eerrXbY⑦.F2配子eRereReeRR有红色素eeRr有红色素EreeRr有红色素eerr无红色素有黄色素表现型:有红色素∶无红色素有黄色素=3∶1〖祥解〗分析图示可知,控制白色前体物1转化为黄色素所需酶的基因为E/e,控制黄色素转化为红色素所需酶的基因为R/r,控制白色前体物2转化为蓝色素的酶的基因为B/b,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均不在Y染色体上,可将是否含蓝色素和是否含黄色素、红色素分开单独考虑。其中同时有蓝色素和红色素时呈紫色,同时有黄色素和蓝色素时呈绿色。说明呈现紫色或绿色时,均含有蓝色素。【详析】(1)(2)单独考虑是否含控制蓝色的基因,亲本均为蓝色,说明亲本均含有控制蓝色的基因,由于表现紫色和绿色的个体也含有蓝色基因,所以子代雌性都有控制蓝色的基因,而雄性含控制蓝色基因的与不含控制蓝色基因的为1∶1,说明控制蓝色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两亲本均为蓝色,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蓝色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即由B控制蓝色形成。只考虑白色前体物1、黄色和红色时,由于出现红色时一定含有控制黄色的基因,所以可把红色看做黄色,两亲本为蓝色,即不是黄色和红色,可把两亲本看做白色,子代雌性白色∶紫色=3∶1,雄性个体中(蓝色+白色)∶(紫色+红色)=3∶1,说明控制转化成黄色素的基因为隐性基因,且E/e、R/r两对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E/e、R/r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红色的表现需要黄色的前体,所以不能判断红色的显隐性。(3)由于控制黄色素合成的相关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而紫色和红色个体中均含有控制合成黄色素合成的相关酶的基因,所以若要用F1个体最大概率的培育黄色品种的雌性蛙腿叶甲,应选择F1代中的紫色雌性和红色雄性个体交配杂交。由于控制红色素的基因显隐性不能判断,所以若子代中不出现黄色个体,则说明选用的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eeRRXbY或eerrXbY。若子代中出现黄色个体,说明控制红色的基因为杂合子,遗传图解为:。17.光作为一种非生物因素,对植株的生长、开花、衰老等都有调控作用。为研究光调控下CO2浓度对植物的影响,进行模拟实验,结果如下表(注:Rubisco为固定CO2的酶)。请据图分析作答。光照强度(μmo1·m-1·s-1)CO2浓度(μmo1·L-1)叶绿素含量(pg·cell-1)Rubisco活性(mAbs·mg-1·proteins-1)净光合速率(μmol·m-1·s-1)5011160.522316110.92852591.23021601180.92201671.93002545.8406(1)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时,分离色素的原理是____。用纸层析法分离光合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会导致____。(2)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吸收的光能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转化为储存在____中的化学能,之后进一步转化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3)据表可知,光调控下CO2浓度对植物的影响是____。(4)在CO2浓度11μmol·L-1时,低光照强度、高光照强度时的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____。(5)作为一种信号,光还会使光敏色素的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____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答案】(1)①.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②.色素带重叠(2)ATP、NADPH(3)二氧化碳浓度越大,植物叶绿素含量越低,Rubisco活性越大,净光合速率越大(4)二氧化碳浓度低,单位时间内生成的三碳化合物少,还原需要的ATP和NADPH少,较低光照强度下即可满足三碳化合物还原的需求(5)细胞核〖祥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生成还原氢和氧气,以及ATP、NADPH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表格分析,在同一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浓度越大,植物叶绿素含量越低,Rubisco活性越大,净光合速率越大。(1)在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时,可利用层析液分离色素,该方法的原理是不同种类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进而可将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实验中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会导致色素带重叠,不利于观察。(2)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吸收的光能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转化为储存在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之后二者进一步参与C3的还原过程转化为储存在糖类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进而实现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3)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光调控下CO2浓度对植物的影响是二氧化碳浓度越大,植物叶绿素含量越低,Rubisco活性越大,净光合速率越大。(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CO2浓度11μmol·L-1时,低光照强度、高光照强度时的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低,单位时间内生成的三碳酸少,还原需要的ATP和NADPH少,较低光照强度下产生的ATP和NADPH即可满足三碳酸还原的需求。(5)作为一种信号,光还会使光敏色素的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基因的转录,进而影响翻译的过程,从而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即光对于植物来说不仅可以为光合作用的进行提供能量,还可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18.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紧缺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为了缓解眼前的危机,转基因技术开始应用于粮食生产的领域。随着转基因植物商业化推广,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其中筛选标记基因是安全风险来源之一,因此作物转基因后删除选择标记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报道发现,雌激素诱导的CRE/loxP重组系统可以利用在加有雌激素的条件下CRE酶定位定向地删除转基因作物中位于2个loxP位点中的基因,使得2个loxP位点重组为1个loxP位点。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转基因农作物进行安全评估不需要的是()A.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B.所用的启动子、终止子的安全性问题C.获得转基因作物的维生素含量D.对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区域的选择(2)某科研小组利用CRE/loxP重组系统获得无筛选标记基因的转耐低磷G基因的大豆,整个实验大体流程如下图:①根据GenBank数据库上发表的某大豆G基因的cDNA编码区序列设计上、下游特异性引物,在设计引物时,应在引物的______端添加特定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其目的是_______。然后提取大豆子叶______为PCR模板。②将氯化钙溶液___________后处理农杆菌,然后将含标记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农杆菌。为了提高该转化效率,需要考虑的因素有____________(答出2点)。③将无菌大豆子叶进行___________处理后与导入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进行共培养,培养适宜时间后,需要将大豆子叶转移至添加有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获得成功转化的大豆子叶。将此大豆子叶在相关培养基上进行___________得到大豆苗,并进一步培养获得种子。④流程最后一步X是指___________。具体操作是:将消毒的大豆种子接种在含有___________的MS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形成的大豆苗移栽至营养土中,提取大豆苗的___________进行PCR检测。若仍能扩增出完整的G基因___________(“能/不能”)说明标记基因被成功切除,理由是:____________。【答案】(1)C(2)①.5’②.便于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③.G基因④.浸泡⑤.氯化钙溶液的浓度、温度⑥.消毒⑦.新霉素⑧.植物组织培养⑨.删除选择标记基因⑩.雌激素⑪.基因⑫.不能⑬.标记基因是否被切除都G基因均可表达〖祥解〗基因工程的工具:①限制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②DNA连接酶,连接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③运载体,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除此之外,还有λ噬菌体衍生物、动植物病毒。(1)A、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其中筛选标记基因是安全风险来源之一,因此作物转基因后删除选择标记基因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需要评估,A不符合题意;B、所用的启动子、终止子的安全性问题需要评估,B不符合题意;C、获得转基因作物的维生素含量不需要安全性评估,C符合题意;D、对转基因农作物种植区域的选择要评估,D不符合题意。故选C。(2)①为了不影响子链的正常延伸,在设计引物时,应在引物5'端添加特定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其目的是便于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使目的基因能正确扩增;然后提取大豆子叶G基因为PCR模板。②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菌的方法是钙离子处理法,可将氯化钙溶液浸泡处理,将含标记基因的重组Ti质粒导入农杆菌。为了提高该转化效率,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氯化钙溶液的浓度、温度等。③将无菌大豆子叶进行消毒处理后与导入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进行共培养,培养适宜时间后,需要将大豆子叶转移至添加有新霉素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获得成功转化的大豆子叶。将此大豆子叶在相关培养基上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得到大豆苗,并进一步培养获得种子。④流程最后一步X是指删除选择标记基因,具体操作是:将消毒的大豆种子接种在含有雌激素的MS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形成的大豆苗移栽至营养土中,提取大豆苗的基因进行PCR检测。由于标记基因是否被切除都G基因均可表达,因此能扩增出完整的G基因不能说明标记基因被成功切除。19.葡萄是两性花植株。无核葡萄品质优良,但抗寒性差,中国野生山葡萄具有较强抗寒性。回答下列问题:Ⅰ.利用中国野生山葡萄培育抗寒无核葡萄品种(1)人工杂交。研究者对无核种子败育型(经过授粉受精,胚和胚乳一段时间后停止发育)葡萄植株进行___、套袋、挂牌,一段时间后授以野生山葡萄的___,完成杂交。(2)胚离体培养。杂交后7-10天,剪取子房经75%乙醇或___消毒后,用___多次冲洗,用解剖针将其剥开,取胚珠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筛选获得抗寒无核葡萄植株。Ⅱ.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抗寒相关D基因的功能展开相关研究(3)科研人员利用pG载体首先构建了重组质粒,导入到敲除GAL4基因的酵母AH109菌株中,如下图所示。GAL4基因可编码酵母中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的蛋白,AH109菌株为色氨酸、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只有在添加相应氨基酸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①为了能够筛选得到重组酵母,培养基的配方为下列选项中的___组,此外还需额外添加___,通过显色反应做进一步验证。A组:加色氨酸和组氨酸B组:不加色氨酸和组氨酸C组:加组氨酸,不加色氨酸D组:加色氨酸,不加组氨酸②实验结果表明抗寒相关D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转录激活功能,完善实验分组及预期实验结果。对照组1:酵母菌导入pG-GAL4重组载体,实验结果:有菌落,变蓝。对照组2:酵母菌导入___,实验结果:___。实验组:酵母菌导入___,实验结果:___。(4)将抗寒相关D基因导入无核葡萄植株中,研究者常构建含D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稳定表达载体,用含___的培养基筛选愈伤组织,用PCR方法筛选出___植株,72小时___诱导培养,检测植株中D蛋白的含量以判断抗寒能力。【答案】(1)①.去雄②.成熟花粉(2)①.次氯酸钠或氧化汞②.无菌水(3)①.B②.X-a-gal③.pG载体④.无菌落,不变蓝⑤.pG-D重组载体⑥.有菌落,变蓝(4)①.除草剂②.含D基因阳性③.低温〖祥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和个体水平上的鉴定。(1)葡萄植株在开花前进行去雄、套袋、挂牌,一段时间后授以野生山葡萄的成熟花粉,完成杂交。(2)胚离体培养。杂交后7-10天,剪取子房经75%乙醇或次氯酸钠或氧化汞消毒后,用无菌水多次冲洗,用解剖针将其剥开,取胚珠接种于培养基上,培养、筛选获得抗寒无核葡萄植株。(3)①依据题干信息,AH109菌株为色氨酸、组氨酸缺陷型菌株,为了能够筛选得到重组酵母,重组的载体中含有编码色氨酸合成酶的基因和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的Va基因,AH109菌株的基因中含有HIS3基因可以编码组氨酸合成酶,所以若重组成功,就可以合成色氨酸和组氨酸,所以培养基配方中无需添加色氨酸和组氨酸,即B组;若用显色反应进行验证,依据题干信息,MEL1基因可以编码α-半乳糖苷酶,可分解X-α-gal产生蓝色物质,所以培养基中需额外添加X-α-gal。②依据图示信息,实验分为三组:对照组1是导入pG-GAL4重组载体,对照组2是只导入PG载体,实验组是导入pG-Va重组载体,对照组1导入pG-GAL4重组载体,含有MEL1基因、HIS3基因及编码色氨酸的基因,所以实验结果出现蓝色,有菌落;对照组2只导入PG载体,无菌落接种,且不含有MEL1基因,所以不会出现蓝色物质,也无菌落生长;实验组导入pG-Va重组载体,也含有MEL1基因、HIS3基因及编码色氨酸的基因,所以实验结果出现蓝色,有菌落。(4)构建了含D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稳定表达载体,用农杆菌转化法进行转染。后续的实验操作(即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为: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愈伤组织,用PCR方法筛选出含D基因阳性植株,72小时低温诱导培养,检测植株中D蛋白的含量以判断抗寒能力。20.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葡萄柚汁多且营养丰富,在减肥、美容养颜、降低胆固醇、增强发质等方面都有功效,其鲜果和加工品都深受消费者喜爱。(1)柚子皮富含果胶,欲从柚子皮上分离纯化高产果胶酶的菌种,可在超净台上用接种环刮取柚子皮(腐烂并长有霉菌)表面的菌体,用_________法将菌体接种到_________培养基上筛选纯化。(2)以葡萄柚为原料采用混合菌发酵技术制作柚子醋的过程:葡萄柚去皮→榨汁→接种→果酒发酵→果醋发酵→柚子醋。发酵过程中接种的是_________菌,需提供的氧气条件是_________,影响其产物风味的因素除温度等环境因素外还有_________(至少写两点)。(3)利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发酵效率更高,因为与固定化酶技术相比,该技术对酶活性的影响更小,原因是_________。(4)发酵结束后,发酵液常需进行_________处理,若滤液浑浊,可采取静置沉淀、加热或_________等物理方法获得澄清果醋。(二)新冠疫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疫苗的研制及病毒的检测在疫情防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是主要的病毒抗原。我国研发的腺病毒载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