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天津市蓟州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本练习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部分由第1页至第5页,第Ⅱ部分由第6页至第8页。练习满分100分,练习时间60分钟。第1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毛家坪遗址是自西周晚期延续到战国晚期的秦文化遗址,在该遗址中发现大量炭化的苜蓿属植物种子和马的骨骼。有学者依据《史记》中秦人先祖“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记载,认为上述苜蓿属植物与秦人养马有关。该学者的研究可以说明()A.西周晚期出现原始农耕和畜牧B.探究历史要重视史料间的联系C.秦人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晚期到战国晚期(中国)。题干中提及的秦人先祖“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的记载来源于《史记》,这是文献史料,而“遗址中发现大量炭化的苜蓿属植物种子和马的骨骼”是实物史料,这两种史料可以推断出秦人养马的史实,故研究历史时,应注意不同史料之间的联系,B项正确;西周晚期原始农耕和畜牧已经存在,但材料未涉及原始农耕的出现,排除A项;秦人是否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与材料中的苜蓿属植物和马骨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实物史料与文献史料具有不同的价值,且史料间要相互认证,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时期,晋国在兼并虞国等同姓方国时,也与无终戎等北方诸戎和好,以免于在同楚国争霸过程中腹背受敌。这一现象表明当时()A.北方诸戎已融入华夏族 B.政治权力下移至卿大夫C.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 D.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分封制逐渐体现代远情疏的弊端,宗法政治体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均争霸称王,即题目中“同楚国争霸”,D项正确;根据题目“也与无终我等北方诸戎和好”可知,题目仅仅指晋国与其交好而非诸戎全部融入中原华夏,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而非卿大夫的权力,排除B项;根据题目可知,晋国为避免腹背受敌而与诸戎和好,此举是为与楚国争霸做准备,并未体现此时楚国吴起变法成效显著,排除C项。故选D项。3.秦朝灭亡后,项羽在具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取得咸阳后没有称帝,而是分封诸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他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遂率部东归。这主要反映了项羽()A.目光远大 B.观念传统C.审时度势 D.优柔寡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灭亡后(中国)。根据材料“项羽在具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情况下,取得咸阳后没有称帝,而是分封诸王,并自立为西楚霸王;他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遂率部东归”可知,项羽取得咸阳后分封诸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后率部东归,体现了项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进行政治制度革新,B项正确;项羽取得咸阳后分封诸王,这不属于目光远大的表现,排除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项羽观念传统,与审时度势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了项羽观念传统,未体现项羽优柔寡断,排除D项。故选B项。4.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 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 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虽然汉武帝通过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等措施增加了财政收入,但这一时期由于对外用兵和汉武帝的巡游,依然造成了财政问题,说明汉武帝时期注重了开源,但并没有重视节流,D项正确;国家财政没有根本好转的原因是不重视节流,而不是朝廷过度干预经济和经济资源枯竭,排除AB项;就当时的情况来说,盐铁官营并不算是不合时宜,排除C项。故选D项。5.汉初采取郡国并行制,后爆发“七国之乱”;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后出现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唐朝在边境重地设置军镇,后藩镇势大引发“安史之乱”。对上述三组历史现象的共性。解释正确的是()A.历史评判要以成败为基本依据 B.制度设立之初存在明显弊端C.中央与地方矛盾导致社会动荡 D.历史事物之间因果关联复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从材料信息看,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引发七国之乱,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导致士族专权,唐朝增设军镇导致安史之乱,但这些制度在实行之初也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只不过随着时代变化,原有制度也会产生不同的负面作用,这体现了事件因果关系的错综复杂,D项正确;历史成败决定历史解释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郡国并行制、九品中正制等设立之初的情况,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士族专权体现的是社会阶层固化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6.《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材料中“魏主”是指A.任用李悝变法的魏文侯 B.顺应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 C.敢于进谏唐太宗的魏征 D.发兵灭蜀的曹魏权臣司马昭【答案】B【解析】北魏政权将汉族先祖黄帝视为自己的祖先,这体现了北魏政权顺应民族交融,而改汉姓是孝文帝的改革内容,B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战国的魏文侯、魏征、司马昭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7.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在唐中后期发生了重要变化。记载这一变化的史料是()A.“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B.“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C.“量出以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D.“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依据材料“唐中后期”,结合所学可知,唐朝中后期推行赋税制度两税法,以资产为征税标准,税额不固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分夏秋两季交税,“量出以制入”、“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符合题意,C项正确;A项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排除A项;B项反映的是汉朝初期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排除B项;D项反映的是明朝中后期以来出现的雇佣关系,表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排除D项。故选C项。8.下表呈现的是宋代程颐和朱熹的思想观点。这说明理学家()思想家观点程颐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格物朱熹若未读彻《语》《孟》《中庸》《大学》,便去看史,胸中无一个权衡,多为所惑A.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 B.研究历史注重史料搜集整理C.通过探究万物获取历史真相 D.借助历史事实领悟心学理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程颐认为读史书需要看见圣贤所留下的治乱的关键,贤人君子出仕或隐退的时机,就是格物;朱熹认为读书要按一定的次序,不要颠倒,读史之前要先将四书读透彻。综上可看出,两人都主张学史时须重视道德教化,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史料搜集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读历史要用儒家思想去权衡,没有体现探究万物获得历史真相,排除C项;心学理念是王阳明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9.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 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答案】B【解析】材料“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体现的是宰相胡惟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最终导致中书省被取消,这主要是因为制度导致权力失衡,B项正确;A项是影响因素,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同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君主专制在明朝之前就已经开始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10.据淮关税收统计,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此外,每年由海路从山东半岛和东北输入江南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的大豆和豆饼。上述史实反映了乾隆年间()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C.北方粮食亩产量国内领先 D.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乾隆年间由运河输往江南的大豆、豆饼每年达数百万斤,东北输入的上千万石粮食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用粮”可知,清朝时,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手工业较北方发达,农业产量高,需要较多大豆和豆饼作为手工业原料和农业肥料,因此北方生产的大豆就大量运输至南方,A项正确;材料还提及了运河运输,不能说明长途贸易依赖海路运输,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北方粮食亩产不及南方,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商人资本控制了生产领域,排除D项。故选A项。11.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战争完全归因于于自由贸易,是不科学的,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①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贸易和一般商品等同,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②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本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对中国进行的侵略,而该学者没有看到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完全归因于自由贸易,③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自由贸易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就算不是鸦片,英国还会以别的理由打开中国的市场,因此该学者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必然的而非偶然时间,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12.以下两幅图片是近代中国人编写的两部书的书影,结合文字介绍对其解释合理的是()A.晚清政府鼓励官员翻译外国的书籍 B.指出了中国要学习西方的代议制度C.初步提出学习西方以求自强的主张 D.仿效西方国家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图片信息“海国图志”与“瀛寰志略”可知这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写成的,通过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和介绍欧美各国的情况,进而初步提出学习西方以求自强的主张,C项正确;材料并未表明清政府对于官员翻译外国的书籍的态度,排除A项;这一时期学习西方的主流还未涉及政治制度,排除B项;两本书的作者都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且并未提出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13.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下列内容出自该条约的是A.“现定稍宽其(鸦片)禁……洋药(鸦片)准其进口”B.“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C.“(各国)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D.“中国民人概不准在(使馆)界内居住”“(各国)常留兵队,分保使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设厂,丧失了一系列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B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鸦片贸易最终合法化,排除A项;CD项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C、D项。故选C项。14.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A.侧重选拔时务人才 B.极大促进西学传播C.尚未发生实质变化 D.深刻推动制度革新【答案】C【解析】科举考试“犹然故辙”是指科举考试还是之前的内容,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沉重打击了想要了解维新变法的群体,C项正确;此时的科举考试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因此不是侧重选拔实务人才,更不可能极大促进西学的传播和深刻推动制度革新,排除ABD项。故选C项。15.19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西方殖民者相继在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及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家庭手工业者被雇佣,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到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约有10万人,其中在外国资本企业劳动的约占35%,在洋务企业中劳动的约占37%,在其他类型近代企业中劳动的约占28%。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产生()A.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B.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变革 D.标志着中国工业体系建立起来【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末(中国)。据材料“不少家庭手工业者被雇佣,逐步转化为产业工人”并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我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外资经济、洋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相继产生,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A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B项;1898年,百日维新拉开了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变革序幕,排除C项;从“一五”时期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16.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A.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 B.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D.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风暴在中华大地上迅猛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材料所述的“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指的是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所述的“武装斗争”指的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行的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一起,材料所述的“各地新政府的建立”指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可见材料所述的著作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未进行民主革命宣传,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文化运动,不涉及“武装斗争”,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17.如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流行的部分思想流派及其核心主张,对其理解正确的是()思想流派核心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实业救国保护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科学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①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②社会主义成为一股新思潮③救国是中国社会的时代需求④传统封建礼教被完全取代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中国社会流行的部分思想流派及其核心主张有很多种,体现了救国是中国社会的时代需求,其中有社会主义,说明社会主义成为一股新思潮,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中国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传统封建礼教被完全取代说法不符合史实,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故选D项。18.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答案】D【解析】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31年日本又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东三省,《良友》重刊此画并呼吁“国难日亟”警醒国人不要让甲午惨剧重演,激励民众共御外悔,故选择D项;“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排除A项;1894年甲午战争不是时事,是旧事,排除B项;九一八已经发生,无法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排除C项。19.《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到,“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剥削被轻视的我们,此次因组织了农民协会,才能在江西政治中心地点——南昌,开我们……第一次代表大会”,“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一旦闻革命军到来,即出死力帮助”。此次大会召开于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前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一旦闻革命军到来,即出死力帮助”可提取两点信息:第一强调的是农民革命的伟力,第二强调的是推翻军阀统治,因此可以判断出这一时期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20.下图为发给山东夏津县农民卢金锡土地房产所有证明,上有“华北区土地房产所有证”“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之规定”“私有产业有耕种、居住、典卖、转让、赠与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六月”等字样。这一证明可用于研究()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C.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D.土地私有制度废除的影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949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华北区土地房产所有证”“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之规定”“私有产业有耕种、居住、典卖、转让、赠与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六月”及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是1949年在解放区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给农民分配房产的历史信息,这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参与革命斗争的热情,可以用于研究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C项正确;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11月7日至1937年9月6日),简称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人独立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国家政体,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彻底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21.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0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A.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C.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施【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7年底到1960年(中国)。据题干“我国职工人数从3100万猛增至5969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为了迅速实现工业化,各地大办工矿企业,这直接导致了职工人数的激增,B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3-1957进行,与本题时空不符,排除A项;三大改造是在1953至1956年,与本题时空不符,排除C项;人民公社化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并不能直接导致城市职工人数的激增,排除D项。故选B项。22.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A.立足法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B.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C.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 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对时代楷模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治建设,排除A项;21世纪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排除C项;时代楷模事迹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6分。其中第23题20分,第24题25分,第25题11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开地斥境…(地方分为)凡十三部,置刺史。——《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上》材料二(宋太祖)数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凡其才力伎(技)艺有过人者,皆收补禁军,聚之京师,以备宿卫。厚其粮赐,居常躬自按阅训练,皆一以当百。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致治于未乱故也。——[宋]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材料三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其最亲近扈从(皇帝出巡时护驾侍从)者,号诸班直…余皆以守京师、备征伐…太祖鉴前代之失,萃精锐于京师,虽曰增损旧制,而规模宏远矣。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元]脱脱等《宋史·兵志》(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和汉朝国家管理制度建设的表现及其影响。(2)指出材料二、材料三的史料类型。依据这两则史料归纳北宋初年统治政策调整的举措。【答案】(1)表现:秦朝统一全国,建立皇帝制度;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采取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诸侯国威胁着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开拓疆域,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巡视监察。(言之有理,写出4点即可)影响: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2)类型:文献史料。(传世文献史料,或笔记史料、官方正史。)举措:针对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教训,抑制地方武将势力膨胀,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禁军侍卫皇帝,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并定期更换驻地,以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朝和汉朝(中国)。第一问表现:根据材料一“秦遂并兼四海”,结合所学,得出秦朝统一全国,建立皇帝制度;根据材料一“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得出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根据所学可知,采取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根据材料一“汉兴,因秦制度”,结合所学,得出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诸侯国威胁着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一“至武帝…开地斥境…(地方分为)凡十三部,置刺史”,结合所学,得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开拓疆域,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巡视监察。第二问影响: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和汉朝的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中国)。第一问史料类型:材料二选自司马光《涑水纪闻》,材料三选自脱脱等《宋史·兵志》,材料二、材料三都属于文献史料。第二问举措:根据材料二“数遣使者分诣诸道,选择精兵。凡其才力伎(技)艺有过人者,皆收补禁军,聚之京师,以备宿卫”,得出针对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政局动荡的教训,抑制地方武将势力膨胀,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根据材料二“禁兵者,天子之卫兵也”“太祖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结合所学,得出禁军侍卫皇帝,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并定期更换驻地,以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6年,总理衙门令派出游历之人,“沿途留心,将该国一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随时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晚清中国人的海外旅行及写作,小则增广见闻,备述异国风情,大则察考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甚至改造思想、知识,重绘世界之图景。——摘编自《异城与新学: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材料二旅行可使国人于国内各地山川之形势,人物之分布与国防之重要,一一有正确之了解,就国家方面,旅行可联络感情,把爱一乡的观念,扩大到爱整个的国家。此外,我们应于欣赏山水之余,关怀前贤往哲之嘉言懿行,所以游西于湖,应联想岳武穆的精忠。——摘编自抗战时期的《旅行杂志》材料三每一个旅行者都将是祖国开发的一员。旅行团的组织是要把过去只有少数人享有的旅行权利扩张到广大的社会阶层中去。农村和工厂的劳动英雄会有交换旅行。团体旅行充实了集体生活的内容,对于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摘编自1950-1951年的《旅行杂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不同时期国人对旅行功能的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针对问题(1)得出的认识,联系时代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答案】(1)晚清时期,国人旅行印证外国风土人情,察考制度,改造思想;抗战时期增强爱国情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旅行具有集体主义教育功能。(2)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建筑股份限公司岗位招聘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华能集团限公司华能核能技术研究院限公司招聘5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人寿神农架支公司招聘10人(湖北)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1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陕西商洛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27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联考笔试实锤这几省份明确会参加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湖北事业单位10.27联考(133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浙江丽水市青田县招聘88名国企业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山东青岛市市北区部分事业单位招聘23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下半年四川省内江东兴区部分事业单位考聘8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语言综合运用新情境新题型(练习)
- 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专项练习题大全(每日一练共23份)
- 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Python)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DB14∕T638-2011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站点建设规范
- 薪资调整合同(2篇)
- 循环水泵更换施工方案
- 公路路面恢复施工协议书
- 北师大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国防教育法(课件)主题班会
- 学校体育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科技大学
- 英语完形填空练习题2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