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原料与加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1页
食品原料与加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2页
食品原料与加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3页
食品原料与加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4页
食品原料与加工技术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原料与加工技术作业指导书TOC\o"1-2"\h\u28682第1章食品原料概述 4292831.1食品原料的分类与特性 4300811.1.1植物性原料 4254341.1.2动物性原料 4130931.1.3微生物原料 4150881.1.4食品添加剂 4134391.2食品原料的质量要求与评价 4291071.2.1安全性 4262091.2.2营养价值 4178301.2.3口感与品质 5269701.2.4新鲜度 534331.3食品原料的储藏与保鲜 5145031.3.1低温储藏 5250531.3.2气调储藏 5209531.3.3干燥储藏 5147791.3.4腌制与发酵 5108901.3.5防潮、防虫、防鼠 512008第2章粮油原料 5278632.1粮油原料的品种与分布 591212.2粮油原料的加工特性 6308342.3粮油原料的加工技术 628067第3章肉类原料 6219033.1肉类原料的分类与特性 781943.1.1肉质特性 7286663.1.2营养成分 741723.2肉类原料的加工技术 7256223.2.1屠宰 7230793.2.2分割 7134623.2.3腌制 7318923.2.4熟制 7141213.3肉类产品质量控制 8180323.3.1原料选购 8142013.3.2加工过程控制 8133013.3.3包装 828573.3.4储存和运输 8115893.3.5质量检验 826294第4章乳制品原料 8220854.1乳制品原料的来源与特性 86124.1.1来源 8251684.1.2特性 8224374.2乳制品加工技术 9129404.2.1净化与标准化 9170464.2.2热处理 9317214.2.3发酵 9288084.2.4均质 9230594.2.5冷却与包装 929924.3乳制品质量分析与评价 978904.3.1感官评价 9218704.3.2理化指标分析 9270694.3.3微生物指标分析 9112234.3.4安全性评价 9128374.3.5质量管理体系 107256第5章水产品原料 10321545.1水产品原料的分类与特性 10298725.1.1鱼类 1039785.1.2贝类 1032275.1.3甲壳类 106985.1.4软体类 1055955.1.5其他水产品 109415.2水产品加工技术 10280375.2.1刀工处理 10233595.2.2腌制 101895.2.3烹饪 11130405.2.4冷冻 11103075.2.5真空包装 1122305.3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 11147235.3.1原料质量控制 11139175.3.2加工过程控制 11166425.3.3微生物控制 11206485.3.4仓储和运输 11146915.3.5检验与监测 1112465.3.6标准与法规 1127477第6章蔬菜与水果原料 1239476.1蔬菜与水果原料的分类与特性 12179576.1.1蔬菜原料分类及特性 12319206.1.2水果原料分类及特性 12158316.2蔬菜与水果加工技术 12115826.2.1蔬菜加工技术 12253156.2.2水果加工技术 1384696.3蔬菜与水果产品质量控制 13187056.3.1原料质量控制 13270306.3.2加工过程质量控制 13158856.3.3成品质量控制 1324649第7章调味品原料 1455347.1调味品原料的种类与特性 14288507.1.1盐 14165597.1.2糖 14301367.1.3酱油 14198527.1.4醋 14285337.1.5味精 1489517.1.6鸡精 14154707.1.7调味酱 1453827.1.8香辛料 1465177.2调味品加工技术 14107387.2.1发酵 1514877.2.2提取 15220647.2.3调配 15218407.2.4熬制 15293347.2.5干燥 15185687.3调味品品质评价与安全控制 1511077.3.1品质评价 158317.3.2安全控制 1528165第8章食品添加剂 15153018.1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与作用 1667148.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 1645898.3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评价 1629456第9章食品加工技术原理 17129659.1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 17224929.1.1物理加工原理 17218979.1.2化学加工原理 1722989.1.3生物加工原理 17194349.2常见食品加工技术 178279.2.1热加工技术 17217859.2.2冷加工技术 18203519.2.3腌制技术 18189349.2.4发酵技术 18124279.2.5干燥技术 185309.3食品加工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18102619.3.1超高压加工技术 1899719.3.2超临界流体加工技术 18219119.3.3酶工程技术 1836229.3.4功能性食品加工技术 1811389.3.5绿色加工技术 18146739.3.6智能化加工技术 1911361第10章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192134210.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93233410.1.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193186110.1.2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 191050410.2食品质量控制关键点 1961610.2.1关键点的识别 19727410.2.2关键点的控制 192091110.3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与方法 20177510.3.1化学检测技术 20286610.3.2微生物检测技术 202683310.3.3物理检测技术 201982110.3.4食品质量检测方法 20第1章食品原料概述1.1食品原料的分类与特性食品原料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1.1植物性原料植物性原料主要包括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坚果、食用菌等。这些原料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类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1.2动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包括肉类、禽类、水产、乳制品、蛋类等。这些原料富含优质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1.1.3微生物原料微生物原料主要包括酵母、真菌、细菌等,广泛应用于发酵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微生物能够合成或分解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食品的口感、营养价值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1.1.4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提高营养价值等目的而加入食品中的物质。包括防腐剂、抗氧化剂、乳化剂、香料、色素等。1.2食品原料的质量要求与评价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营养和口感,对食品原料的质量要求如下:1.2.1安全性食品原料应无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致病微生物等有害物质。1.2.2营养价值食品原料应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1.2.3口感与品质食品原料应具有良好口感、色泽、气味等感官品质。1.2.4新鲜度食品原料的新鲜度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蔬菜、水果、肉类等。1.3食品原料的储藏与保鲜合理储藏和保鲜食品原料对保证食品安全、降低损耗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食品原料储藏与保鲜方法:1.3.1低温储藏低温储藏是通过降低温度,抑制食品原料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延长其保质期。包括冷藏和冷冻两种方式。1.3.2气调储藏气调储藏是通过降低氧气浓度,抑制需氧微生物的生长,同时保持食品原料的新鲜度。适用于水果、蔬菜等。1.3.3干燥储藏干燥储藏是通过去除食品原料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生长。包括自然晾晒和人工干燥两种方式。1.3.4腌制与发酵腌制和发酵是通过盐分、糖分、酸度等环境条件,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赋予食品特殊风味。适用于肉类、鱼类、蔬菜等。1.3.5防潮、防虫、防鼠食品原料储藏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潮气、虫害和鼠害,保证食品原料的安全与卫生。第2章粮油原料2.1粮油原料的品种与分布粮油原料主要包括谷物、豆类和植物油脂三大类。谷物类原料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等;豆类原料主要包括大豆、绿豆、红豆、黑豆等;植物油脂原料则包括花生、油菜、芝麻、棕榈等。我国粮油原料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北方地区以小麦、玉米为主,南方地区以稻谷为主。豆类原料主要分布在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植物油脂原料则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油菜主要产于长江流域,花生主要产于山东、河南等地。2.2粮油原料的加工特性粮油原料的加工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粒度:粮油原料的粒度直接影响其加工功能。谷物原料的粒度较小,易于磨碎;豆类原料粒度较大,磨碎时能耗较高。(2)水分:粮油原料的水分含量对其加工过程和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水分过低,原料易于破碎;水分过高,加工过程中易发生糊化和霉变。(3)油脂含量:植物油脂原料的油脂含量较高,加工过程中需注意油脂的提取和利用。(4)蛋白质含量:豆类原料蛋白质含量较高,加工过程中需关注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如溶解性、凝胶性等。(5)淀粉含量:谷物原料中淀粉含量较高,淀粉的糊化、老化等特性对加工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2.3粮油原料的加工技术粮油原料的加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处理:包括原料的清洗、筛选、脱皮、脱脂等步骤,以去除杂质、提高原料品质。(2)磨碎:通过磨碎设备将原料磨成所需粒度的粉末,为后续加工提供基础。(3)调质:根据原料特性,调整其水分、温度等参数,以改善其加工功能。(4)加工成型:采用不同的成型设备,如挤压、辊压等,将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5)熟化:通过加热、蒸煮等手段,使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发生糊化、变性等反应,提高产品质量。(6)干燥:通过干燥设备,降低原料水分,保证产品质量和储存稳定性。(7)包装:将成品进行包装,以保证其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卫生、安全。(8)品质检测:对加工过程中的原料和成品进行品质检测,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第3章肉类原料3.1肉类原料的分类与特性肉类原料根据来源可分为家畜肉、家禽肉及野生动物肉。家畜肉主要包括猪肉、牛肉和羊肉等;家禽肉主要包括鸡肉、鸭肉等;野生动物肉如鹿肉、兔肉等。各类肉类原料具有以下特性:3.1.1肉质特性(1)色泽:肉类原料的颜色主要由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决定,新鲜的肉类呈鲜红色。(2)质地:肉类原料的质地取决于肌肉组织结构,包括肌肉纤维的粗细、结缔组织的含量等。(3)水分:肉类原料的水分含量较高,新鲜肉类的水分含量在70%左右。(4)蛋白质:肉类原料富含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蛋白质来源。3.1.2营养成分肉类原料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其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具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组成;脂肪含量因品种和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矿物质主要包括铁、锌、钙等;维生素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D等。3.2肉类原料的加工技术肉类原料的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屠宰、分割、腌制、熟制等环节。3.2.1屠宰屠宰是将活畜宰杀后,取出内脏,并进行放血、褪毛等处理。屠宰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和操作规范对肉类原料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3.2.2分割分割是将屠宰后的胴体按照部位进行切割,分为不同的产品。分割要求刀具锋利、操作熟练,以保证肉类原料的品质。3.2.3腌制腌制是通过加入食盐、硝酸盐、磷酸盐等调味料和防腐剂,使肉类原料具有一定的风味和保质期。腌制过程中需控制温度、时间和腌制液的浓度。3.2.4熟制熟制是将腌制后的肉类原料经过烹调处理,使其达到食用要求。熟制方法包括煮、炖、烤、炸等。3.3肉类产品质量控制为保证肉类产品的质量,需从原料选购、加工过程、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3.3.1原料选购选购肉类原料时,应关注原料的来源、品种、品质和新鲜度等,保证原料符合国家标准。3.3.2加工过程控制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加工环境卫生、设备清洁,并做好原料和半成品的检验、验收工作。3.3.3包装采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包装过程要注意卫生和密封性,防止微生物污染。3.3.4储存和运输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肉类产品受到污染和变质。3.3.5质量检验对肉类产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检验,保证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第4章乳制品原料4.1乳制品原料的来源与特性4.1.1来源乳制品原料主要来源于哺乳动物的乳汁,其中以牛乳最为常见。还包括羊乳、马乳、骆驼乳等。乳制品原料的获取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动物福利和原料质量。4.1.2特性(1)营养价值:乳制品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物理性质:乳制品原料具有一定的粘度、表面张力、颜色、气味等物理性质,这些性质对加工工艺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3)微生物性质:乳制品原料中微生物含量较高,需严格把控原料质量,保证产品安全。4.2乳制品加工技术4.2.1净化与标准化净化主要包括过滤、离心等工艺,以去除乳中的杂质。标准化是通过调整乳的成分,使其满足不同产品的质量要求。4.2.2热处理热处理是乳制品加工中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巴氏杀菌、高温瞬时杀菌和超高温杀菌等。热处理可以杀灭乳中的微生物,延长产品保质期。4.2.3发酵发酵是乳制品加工中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添加发酵剂(如乳酸菌、链球菌等)使乳中的乳糖转化为乳酸,降低pH值,改善乳制品的口感、质地和保质期。4.2.4均质均质是通过高压使乳中的脂肪球破碎,均匀分散在乳液中,提高乳制品的口感和稳定性。4.2.5冷却与包装加工完成后,乳制品需进行冷却,使其温度降至适宜的储存温度。包装是保证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的重要环节。4.3乳制品质量分析与评价4.3.1感官评价通过观察乳制品的色泽、气味、口感、组织状态等感官指标,对其进行质量评价。4.3.2理化指标分析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含量的测定,以判断乳制品的营养价值和加工质量。4.3.3微生物指标分析对乳制品中的细菌总数、致病菌、乳酸菌等进行检测,保证产品安全。4.3.4安全性评价对乳制品中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重金属、添加剂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评估产品的安全性。4.3.5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乳制品的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保证产品质量。第5章水产品原料5.1水产品原料的分类与特性水产品是指来源于淡水和海洋的动物性食品,其品种繁多,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根据水产品的来源、品种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5.1.1鱼类鱼类是水产品中最重要的类别之一,主要包括淡水鱼和海水鱼。鱼类原料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特点。5.1.2贝类贝类包括蛤蜊、扇贝、鲍鱼等,其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5.1.3甲壳类甲壳类主要包括虾、蟹等,其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5.1.4软体类软体类包括鱿鱼、章鱼等,其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5.1.5其他水产品其他水产品如海参、海蜇等,也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5.2水产品加工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2.1刀工处理刀工处理是指将水产品进行去鳞、去内脏、切块等初步加工,以便于后续加工和烹饪。5.2.2腌制腌制是将水产品用盐、糖、酱油等调味品进行调味,以改善口感、延长保质期。腌制方法有干腌、湿腌和混合腌等。5.2.3烹饪烹饪是将水产品通过煮、蒸、炸、烤等加热方式制作成美味佳肴。烹饪过程中,要注意火候、时间和调味,以保持水产品的鲜嫩口感。5.2.4冷冻冷冻是将水产品在短时间内迅速降温至18℃以下,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保质期。冷冻方法有空气冷冻、盐水冷冻和速冻等。5.2.5真空包装真空包装是将水产品置于真空包装袋中,排除空气,使微生物失去生长条件,延长保质期。5.3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为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控制和监管:5.3.1原料质量控制选用新鲜、无污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水产品原料,严格验收和检验,保证原料质量。5.3.2加工过程控制加强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管理,严格执行加工工艺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污染。5.3.3微生物控制采取有效的消毒、杀菌措施,如高温杀菌、紫外线照射等,降低微生物含量,保证产品安全。5.3.4仓储和运输合理控制仓储和运输环节的温度、湿度等条件,防止水产品变质和污染。5.3.5检验与监测加强对水产品原料、加工过程和成品的检验与监测,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同时建立健全追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5.3.6标准与法规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第6章蔬菜与水果原料6.1蔬菜与水果原料的分类与特性6.1.1蔬菜原料分类及特性蔬菜根据其生物学特性和食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叶菜类、根茎类、花菜类、果菜类等。各类蔬菜原料具有以下特性:(1)叶菜类: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质地柔嫩,含水量高,易于腐烂,需新鲜采摘并及时加工。(2)根茎类:富含淀粉、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质地较为紧密,耐储存,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其口感和营养成分。(3)花菜类: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花蕾紧实,口感脆嫩,加工过程中需注意保持其形态和营养价值。(4)果菜类: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果实形状、大小、颜色各异,加工过程中要注重保持其口感和色泽。6.1.2水果原料分类及特性水果根据其成熟度、质地和用途可分为仁果类、浆果类、柑橘类、热带水果类等。各类水果原料具有以下特性:(1)仁果类:果实肉质酥脆,含有硬核,如苹果、梨等,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去除核,保持果肉的口感和营养成分。(2)浆果类:果实多汁,质地柔软,如草莓、蓝莓等,加工过程中要避免破损,保持果实的完整性和营养价值。(3)柑橘类:果实皮薄、汁多,富含维生素C,如橙子、柚子等,加工过程中要注重去皮、去籽,保持果汁的口感和品质。(4)热带水果类:果实形状、大小、颜色各异,口感独特,如香蕉、芒果等,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成熟度适宜的水果,保持其风味和营养价值。6.2蔬菜与水果加工技术6.2.1蔬菜加工技术蔬菜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清洗、切割、烫漂、冷却、脱水、腌制、发酵等。具体加工方法如下:(1)清洗:采用清水或盐水浸泡,去除蔬菜表面的杂质和农药残留。(2)切割:根据产品要求,将蔬菜切割成不同形状和大小。(3)烫漂:将切割好的蔬菜放入沸水中短时间焯水,以去除部分草酸、酶等物质,保持蔬菜色泽和口感。(4)冷却:将烫漂后的蔬菜迅速冷却,以防余热影响蔬菜品质。(5)脱水:采用晾晒、烘干等方法,降低蔬菜水分,延长储存期。(6)腌制:将蔬菜浸泡在盐水中,使其入味,同时抑制细菌生长。(7)发酵: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制作酸菜、泡菜等发酵蔬菜产品。6.2.2水果加工技术水果加工技术主要包括:挑选、清洗、去皮、去核、切割、榨汁、浓缩、干燥等。具体加工方法如下:(1)挑选:挑选成熟度适宜、无病虫害的水果。(2)清洗:采用清水或盐水清洗,去除水果表面的杂质和农药残留。(3)去皮、去核:根据产品要求,去除水果皮和核。(4)切割:将水果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大小。(5)榨汁:采用压榨或离心等方法,提取水果汁液。(6)浓缩:通过蒸发等方法,降低果汁中的水分,提高果汁浓度。(7)干燥:采用晾晒、烘干等方法,降低水果水分,制作水果干等产品。6.3蔬菜与水果产品质量控制6.3.1原料质量控制(1)严格挑选新鲜、优质、无病虫害的蔬菜与水果原料。(2)加强原料验收、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管理,保证原料质量。6.3.2加工过程质量控制(1)严格执行加工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稳定。(2)加强生产环境卫生管理,防止交叉污染。(3)定期对设备、工具进行清洗、消毒,保证加工过程符合卫生要求。6.3.3成品质量控制(1)对成品进行外观、口感、营养成分等方面的检测,保证产品符合标准要求。(2)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对产品质量进行全程监控。(3)合理包装、储存、运输,降低成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损失。第7章调味品原料7.1调味品原料的种类与特性调味品原料主要包括盐、糖、酱油、醋、味精、鸡精、调味酱、香辛料等。这些原料在烹饪中具有调整食物口感、增强风味、提高营养价值的作用。7.1.1盐盐是调味品中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具有防腐、提味、增加食物口感等功能。根据来源可分为海盐、井盐、矿盐等。7.1.2糖糖在调味品中主要用于提味、增加食物的甜味和口感。主要包括白砂糖、红糖、冰糖等。7.1.3酱油酱油是由大豆、小麦、盐等原料经过发酵、熬制而成的调味品,具有独特的鲜味、香味和色泽。7.1.4醋醋是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酸性调味品,具有酸味、香味和去腥、解腻的作用。根据原料和制作工艺可分为米醋、陈醋、果醋等。7.1.5味精味精是一种鲜味调味品,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能增强食物的鲜味。7.1.6鸡精鸡精是由鸡肉、鸡蛋、淀粉等原料经过加工而成的调味品,具有鲜味、香味等特点。7.1.7调味酱调味酱种类繁多,如豆瓣酱、甜面酱、辣椒酱等,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7.1.8香辛料香辛料包括花椒、八角、桂皮、丁香等,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去腥、解腻的作用。7.2调味品加工技术调味品的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发酵、提取、调配、熬制、干燥等。7.2.1发酵发酵是调味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酱油、醋、豆瓣酱等。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赋予调味品特有的风味和口感。7.2.2提取提取是通过溶剂、蒸汽等方式将香辛料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如花椒油、八角油等。7.2.3调配调配是将不同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具有特定风味和口感的调味品,如鸡精、复合调味料等。7.2.4熬制熬制是将原料在高温下煮沸,使原料中的蛋白质、糖类等成分发生焦化、糊化等反应,形成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如糖色、酱油等。7.2.5干燥干燥是将湿态的调味品通过自然晾晒、热风干燥等方式去除水分,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保质期。7.3调味品品质评价与安全控制7.3.1品质评价调味品的品质评价主要包括色泽、香气、滋味、体态等方面。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判断调味品的质量和口感。7.3.2安全控制为保证调味品的安全,应从原料、生产过程、包装、储存等方面加强质量控制。具体措施包括:(1)选用优质原料,保证原料中不含有毒、有害物质;(2)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防止微生物污染;(3)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超标添加;(4)加强包装材料的质量检测,防止包装材料对产品的污染;(5)储存调味品时,应保持干燥、通风、避光,防止产品受潮、变质。通过以上措施,保证调味品的安全、卫生、优质,满足消费者需求。第8章食品添加剂8.1食品添加剂的分类与作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口感、保质期等特性,而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意添加的少量物质。食品添加剂按照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1)着色剂:用于改善食品的颜色,如胭脂红、柠檬黄等。(2)调味剂:用于改善食品的味道,如味精、甜蜜素等。(3)防腐剂: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4)抗氧化剂: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如维生素E、丁基羟基茴香醚等。(5)乳化剂:用于改善食品的乳化功能,如大豆磷脂、单硬脂酸甘油酯等。(6)增稠剂:用于提高食品的粘稠度,如明胶、卡拉胶等。(7)酸度调节剂:用于调节食品的酸度,如柠檬酸、磷酸等。(8)营养强化剂:用于增强食品的营养价值,如维生素、矿物质等。8.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需遵循以下规范:(1)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2)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应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不得过量使用。(3)明确标识: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标签上应明确标注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便于消费者识别。(4)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性评价,保证对人体健康无害。(5)避免交叉污染:食品添加剂在生产、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有毒、有害物质接触,防止交叉污染。8.3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与评价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是保证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无害的重要环节。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毒理学评价:通过动物实验等方法,评价食品添加剂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等。(2)剂量反应关系:研究食品添加剂在不同剂量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定可接受的安全剂量。(3)暴露评估:分析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分布、迁移、代谢等,估算人体摄入食品添加剂的总量。(4)风险效益分析:评估食品添加剂使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风险与其所带来的效益之间的关系,以确定其使用是否合理。(5)人群监测:通过监测人群摄入食品添加剂的情况,评估实际摄入量是否在安全范围内。(6)法规与管理: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监管,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第9章食品加工技术原理9.1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食品加工是指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食品原料进行加工处理,改善食品品质、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一系列工艺过程。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1.1物理加工原理物理加工主要包括切割、磨碎、搅拌、过滤、离心、蒸发、干燥、冷藏、冷冻等操作。这些操作能够改变食品的形态、大小、结构、温度和湿度等,以达到所需的加工效果。9.1.2化学加工原理化学加工主要包括腌制、糖渍、发酵、烹调等过程。这些过程中,食品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如蛋白质变性、碳水化合物水解、脂肪氧化等,从而形成新的风味、口感和营养价值。9.1.3生物加工原理生物加工主要指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催化剂对食品进行加工。如发酵、酶解、生物保鲜等。生物加工过程具有条件温和、效率高、环保等特点。9.2常见食品加工技术常见的食品加工技术包括以下几种:9.2.1热加工技术热加工技术是指利用热量对食品进行加工,包括烹饪、烘烤、油炸、蒸煮等。热加工可以杀灭微生物、改变食品质地和风味,但过度加热会导致营养成分损失。9.2.2冷加工技术冷加工技术主要包括冷藏、冷冻、冷压等,能够降低食品温度,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保质期。同时冷加工对食品营养成分的损失较小。9.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