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四川成都专用)(全解全析)_第1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四川成都专用)(全解全析)_第2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四川成都专用)(全解全析)_第3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四川成都专用)(全解全析)_第4页
七年级历史开学摸底考(四川成都专用)(全解全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1717页(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论,这是我们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生活的主要方法。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地发现有堆积的灰烬、烧石和烧骨,由此可以推论出(

)A.北京人能直立行走 B.北京人会栽培农作物C.北京人会制作陶器 D.北京人会使用火【答案】D【解析】根据“发现有堆积的灰烬、烧石和烧骨”并结合所学可知,灰烬、烧石和烧骨都是使用火的表现,说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D项正确;“发现有堆积的灰烬、烧石和烧骨”与直立行走无关,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均会栽培农作物和制作陶器,排除BC项。故选D项。2.下面是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建造的房屋想象图。导致这两种房屋样式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生活习惯 C.生产工具 D.建造技术【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可以判断,河姆渡人建造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湿润,干栏式建筑可通风、防潮;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冬季干燥、寒冷,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可保暖御寒,因此房屋样式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条件,A项正确;生活习惯、生产工具和建造技术虽然对房屋的建造有一定影响,但都不是决定性因素,排除BCD项。故选A项。3.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作如图流程图标题的是(

)A.部落联盟的统一 B.华夏族的形成C.禅让制的实行 D.早期国家的产生【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信息“联盟首领、尧推举舜、舜让位禹、贤德之人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结成联盟后,尧、舜、禹时期,采用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选择贤德之人担任联盟首领,实行“禅让制”,所以说流程图显示了禅让制的形成,C项正确;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部落联盟实现了统一,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早期国家的产生体现在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等,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周王朝在打击殷商残余势力后,着手建立各区域统治据点,“立七十一国”,其中姬姓王室子弟占绝大多数。周统治者实施以上政治措施的目的是(

)A.开创王位世袭制度 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确立地方郡县制度 D.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答案】B【解析】王位世袭制度在夏朝时期已经确立,并非周王朝此时的主要目的。此外,题目中并未提及王位继承方式,A选项不符合题意。周王朝通过分封大量姬姓王室子弟到各地建立统治据点,显然是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防止殷商残余势力的复兴,同时巩固周王朝的统治。B正确。郡县制度是在秦朝时期确立的,与周王朝的分封制不同,C选项不符合题意。虽然周王朝确实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题目中并未提及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作为分封的主要目的。此外,分封制本身并不直接等同于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D选项也不符合题意。故选B。5.江苏六合程桥发现的吴国墓、湖南常德德山发现的楚国墓、长沙发现的楚墓、山西侯马发现的北西庄等遗址均出土多种春秋晚期的铁器,其中不乏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冶铁制品开始出现 B.周朝的铁器比商朝丰富C.铁器已完全取代青铜器 D.农业生产领域出现铁器【答案】D【解析】据题干“出土多种春秋晚期的铁器”“铁耒、铁耜、铁铧等农具”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多种铁器中出现了铁制农具,这说明铁农具已经开始用于农业生产,D项正确;通过材料的叙述,无法得出人工冶铁制品“开始”出现的结论,排除A项;周朝的铁器比商朝丰富材料不能印证,排除B项;“完全”从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6.“引水岷江放眼中,修堤作堰夺天工。离堆锁峡枢机握,鱼嘴分流陌路通。”这首诗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答案】B【解析】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其中“鱼嘴”正是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分别引入内江和外江,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这与诗句中的描述高度吻合,故选B。7.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学者在齐国稷下学宫自由讲学,著书立说。作为稷下学者论文集的《管子》,属于道家黄老学派的著作,但其中的《任法》篇也说“法者,天下之至道也”“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这一现象说明(

)A.道家奉行以法治国思想 B.齐国私人讲学风气兴盛C.战国思想流派彼此融合 D.法家学派受到民众推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相互影响和融合,形成了一些跨学派的思想。属于道家黄老学派的著作《管子》受到了法家的影响,体现了思想流派的融合,C项正确;道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自然无为,强调顺应自然,而不是以法治国,排除A项;齐国私人讲学风气兴盛描述的是稷下学宫的学术氛围,但并不是道家黄老学派的著作《管子》中有法治思想现象的原因,排除B项;法家学派在战国时期受到了一些统治者的重视,但并不是普遍受到民众的推崇,排除D项。故选C项。8.甲骨文在研究汉字的形成和演变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从如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甲骨文(

)A.完整记录中华古老文明的起源B.记录从山顶洞人到周朝的历史C.已经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D.是年代最为久远、成熟的文字【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从给出的这些甲骨文的字形可以看出,它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结构和形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比如“車”“舟”“足”等,C项正确;图中信息反映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无法体现甲骨文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排除A项;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无法记录山顶洞人时期的历史,排除B项;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年代最为久远”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9.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材料表明秦统一全国后(

)A.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统一文字以推行政令C.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D.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可知,材料中的根本目的是保证皇帝的政令能准确的上传下达和畅通无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后,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因此材料表明秦统一全国后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D项正确;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与秦朝的史实不符,秦朝废除分封制,不存在诸侯,排除A项;统一文字以推行政令,而题干内容没有涉及统一文字,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排除B项;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内容反映的是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排除C项。故选D项。10.“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大致相当于(

)A.公元前二世纪初 B.公元二世纪末C.公元前三世纪末 D.公元三世纪初【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纪年法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公元前计数是从大数开始向小数过渡。100年为一个世纪,10年为一个年代。故世纪数是百位数加1的得到。因为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三世纪,因为公元前从大数到小数。所以“09”就是世纪末,C项正确;ABD项的计算时期不对,排除ABD项。故选C项。11.西汉前期人口数量变化。对以下表格所示变化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时间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武帝前期人口数量(单位:万人)1500--18003600A.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B.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C.江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 D.政府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所学知识可知,从汉高祖五年到汉武帝时,全国人口增长了一倍,反映出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成效显著,汉初吸取秦速亡的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举措,休养生息,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从而促进了人口的增长,B项正确;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排除C项;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政策是在汉武帝时期,不能解释汉高祖至汉武帝年间人口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图所示为汉朝新型农业工具耧车(模型)。该工具主要被用于(

)A.耕地 B.播种 C.汲水 D.拔秧【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所使用的播种工具是耧车,大大加快了播种速度,B项正确;耕地、汲水、拔秧都不是耧车的功能,排除ACD项。故选B项。13.如图历史漫画简明而形象地反映了东汉中后期的政治。由此直接导致()A.爆发农民起义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东汉走向灭亡 D.诸侯割据一方【答案】B【解析】据材料漫画可知,宦官和皇帝一个阵营,太后和外戚一个阵营,两者在争夺权力,据所学可知,在东汉中后期,皇帝大多年幼,其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出现外戚专权的现象。皇帝长大后,依赖心腹宦官夺取权力,从而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B项正确;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黑暗,但没有直接导致爆发农民起义,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互相争夺权力,没有直接导致东汉走向灭亡,排除C项;诸侯割据一方不是材料直接导致的,材料涉及的是对中央政权的争夺,不是地方,排除D项。故选B项。14.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材料主要说明(

)A.西域都护与汉朝皇帝地位平等 B.西域和中原往来密切C.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D.西汉时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答案】D【解析】公元前60年,汉代设置西域都护。主要职责是颁行汉朝的法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D项正确;西域都护是汉朝的地方机构,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西域都护的设置,与西域和中原往来密切无关,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丝绸之路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5.2023年,“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按照“文明之钥”“摄生之道”“灵兰秘典”“器药撷英”“传承创新”分为5个单元。在该展览中有一部重要著作,它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这部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C.《九章算术》 D.《兰亭集序》【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它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A项正确;《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与题干信息“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不符,排除B项;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与题干信息“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不符,排除C项;《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与题干信息“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6.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

)A.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深受人民群众喜爱C.推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D.丰富了艺术内容和形式【答案】D【解析】据题干“佛教传入中国后,相关的雕塑和绘画作品大量涌现,龙门石窟、敦煌壁画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文学中也出现了大批以佛教为题材的作品。这说明佛教的传入”和所学知识可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雕塑、绘画和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丰富了中国艺术内容和形式,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佛教文化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没有涉及到对儒学地位冲击,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佛教文化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没有提到人民群众,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佛教文化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没有提到对农业手工业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7.据《三国志》载:“亶洲在海中,长老传言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山及仙药,止此洲不还。世相承有数万家,其上人民,时有至会稽货布,会稽东县入海行,亦有遭风流移至亶洲者。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卫温船队最远到达了(

)A.新罗 B.文莱 C.亶洲 D.夷洲【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D项正确;新罗是现在的朝鲜,排除A项;文莱在东南亚地区,卫温船队到达今台湾地区,排除B项;亶洲岛名,具体所指目前没有定论,卫温船队到达的是夷洲,今台湾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18.以下两幅图片分别是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图。这两幅图中农牧分界线的变化说明(

)A.游牧业比农业发展得更快 B.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发展 D.中外经济交流加快【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南北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相比汉武帝时期的农牧分界线向南偏移,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南移的原因是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所造成的,B项正确;没有农业和游牧业发展情况的对比,不能说明游牧业比农业发展得更快,排除A项;图片反映的是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导致游牧区扩大,不是说明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发展,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导致游牧区扩大,与中外经济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9.东晋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豆等,以及梨树、枣树、杏树等。这些农林品种原种植在北方,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这些品种营养最丰富 B.南方农林技术最先进C.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D.南方百姓爱吃水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这些农林品种原种植在北方,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北方的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品种。同时,南迁的人口与南方的原住民族之间发生了交融,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农作物品种的交流,使得原本在北方种植的农林品种也在南方得到种植,C项正确;这些北方农林品种的营养是否丰富,与它们出现在南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在东晋时期,南方的农林技术并不一定比北方更先进,南方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北方人口的南迁和随之而来的技术传播,排除B项;南方百姓喜爱水果,并不是北方农林品种在南方种植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人口迁移和民族交融带来的农业技术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20.《魏书·序纪》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这说明(

)A.少数民族对中原华夏的认同 B.学习中原先进制度C.各民族共同发展 D.少数民族实行分封制【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魏书·序纪》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也认为他们是黄帝的子孙,说明了他们对中原华夏的认同,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对中原华夏的认同,并未涉及学习中原先进制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对中原华夏的认同,没有反映出各民族共同发展,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鲜卑族祖先受封北土,不能就此推断少数民族实行分封制。并且在中国古代,分封制主要是中原王朝在特定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不能简单地因为这一处记载就认为少数民族实行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A项。21.历史课上,老师正在讲解一本北朝著作:“它介绍了选种、浸种和给水稻催芽等技术以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在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的同时……书中提出的绿肥轮作法,欧洲人直到19世纪30年代后才实行。”此著作应是(

)A.《氾胜之书》 B.《兰亭集序》 C.《九章算术》 D.《齐民要术》【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北朝著作”“它介绍了选种、浸种和给水稻催芽等技术以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在强调因地、因时制宜”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主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误农时,D项正确;秦汉时期,农学有较大发展,代表性著作是《氾胜之书》,这部书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等农业生产方法。时间不符,排除A项;《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不是农书,排除B项;《九章算术》最晚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不是农书,排除C项。故选D项。22.汉字作为中国人文字交流的工具,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依赖电脑、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传递信息,弱化了书写能力。某校书法兴趣班的同学在学习了中国书法发展史时了解到,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想楷书那样书写缓慢。他们收集到王羲之《兰亭集序》(临摹),从该书法作品中可以知道行书的特征之一是(

)A.字形方扁,严实厚重 B.棱角分明,骨力遒劲C.简洁明快,势巧形密 D.方折峻丽,笔力劲健【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书写流畅,不像草书那样难认,也不想楷书那样书写缓慢”和王羲之的行书《兰亭集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书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体现了行书简练明快,势巧形密的特征,C项正确;字形方扁,严实厚重不符合行书简练明快的特点,排除A项;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骨力遒劲;也可评价为“方折峻丽,笔力劲健”两者与题干不符合,排除BD项。故选C项。23.公元234年诸葛亮逝世后,以刘禅为帝的蜀汉朝廷并未批准在成都给诸葛亮立祠。而两晋统治者对诸葛亮十分推崇,这个时期成都也出现了孔明庙。清朝康熙年间则修缮重建了成都武侯祠。据此可知(

)A.蜀汉朝廷并不认可诸葛亮在三国鼎立时做的贡献B.两晋统治者修建孔明庙体现了其尊孔崇儒的政策C.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朝代发展及统治需求相连D.历史建筑的修葺彰显了国家实力与政府治理水平【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以刘禅为帝的蜀汉朝廷并未批准在成都给诸葛亮立祠”可知,刘禅在诸葛完逝世后试图消除诸葛亮在蜀汉的影响,提高皇帝的影响力,因此出于政治需要未批准在成都给诸葛亮立祠。诸葛亮体现的是忠君爱国思想,两晋统治者和清朝统治者为了倡导忠君爱国思想,因此为诸葛亮立祠,这说明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朝代发展及统治需求有关,C项正确;刘禅出于提高皇权的目的,未批准在成都给诸葛亮立祠,而非不认可其贡献,排除A项;两晋统治者修建孔明庙体现了其尊孔崇儒的政策,对题干信息概括不全,排除B项;是否为诸葛亮立祠与政治需要有关,与国家实力和政府治理水平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24.古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因此人们迫切希望制定精确的历法。以把握季节轮替、气候变化的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安排农事。而精确历法的关键之一是精算圆周率。这是因为太阳、月亮等天体是沿着椭圆轨道周而复始地运行的。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对把握这些天体的运行规律有决定性作用。这说明圆周率的推算具有(

)A.实用性 B.创新性 C.继承性 D.独特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人们迫切希望制定精确的历法。以把握季节轮替、气候变化的规律,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安排农事。而精确历法的关键之一是精算圆周率”可知,圆周率的精确研究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说明了,其推算具有实用性,A项正确;材料强调圆周率与农业的关系,无法体现其创新性,排除B项;继承性强调对前人成果的继承,材料并未涉及,排除C项;材料强调圆周率能够直接指导历法的制定,间接指导农业生产,无法体现其独特性,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25.经济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阅读下列有关农业方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材料二: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西汉初年,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经济残破不堪。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者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他的继任者继续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到汉武帝时,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新钱币。材料四:江南之为国盛(国家最繁荣昌盛的地方)……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丝棉布帛之饶(富饶),覆衣天下。——《宋书》(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2)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2分)(3)阅读材料三,材料中汉高祖的统治措施被称为什么政策?(2分)材料中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2分)汉武帝统一铸造的新钱币是什么?(2分)(4)材料四反映了江南地区什么历史现象?(2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答案】(1)主要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分)(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3)政策:休养生息政策。(2分)第一个盛世局面:文景之治。(2分)新钱币:五铢钱。(2分)(4)现象:江南地区得到开发。(2分)原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下人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答出两点,4分)【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图一铁制农具”“图二穿有鼻环的牛尊”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推动了农业的生产发展。(2)措施:根据材料二“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体现了商鞅变法的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的措施。(3)政策:根据材料三“西汉初年,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经济残破不堪。……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并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促使农业得到发展。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百姓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田地荒芜。当时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有些将相出行时只能乘坐牛车,民众得不到温饱。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主张清静无为,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盛世局面:据材料三“他的继任者继续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可知,文景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新钱币:据所学可知,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4)现象:据材料四“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丝棉布帛之饶(富饶),覆衣天下”可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同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加上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统治者的重视,江南地区得到了迅速的开发。26.秦始皇和汉武帝在位期间,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和维护中国的统一格局,对后世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何言乎王正月状一统也。”——《公羊传•隐公元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中国古代国家理念。(2分)材料二

图一秦朝的政治建制图二汉朝的“推恩令”(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秦朝实行的哪一政治制度?(2分)实施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分)据图二,分析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的作用。(2分)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汉武帝下令:“……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汉书食货志》(3)据材料三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在经济上采取哪些措施?(4分)材料四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它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秦始皇失败了,汉武帝成功了。(4)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从对儒家的态度来说是不同的,但是从目的上来说却是相同的,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的不同和相同。(4分)(5)请结合上述材料,归纳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共同作用。(4分)【答案】(1)大一统。(2分)(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2分)维护皇权。(2分)削弱王国势力,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2分)(3)统一度量衡;盐铁官营。(4分)(4)不同:秦始皇打击儒学;汉武帝推崇儒学。(2分)相同:思想文化专制。(2分)(5)都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4分)【解析】(1)“国家理念”,根据材料一“何言乎王正月状一统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概括得出:大一统的国家理念。(2)“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二图示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目的”,依据所学知识得出:维护皇权。“作用”,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得出:削弱王国势力,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3)“措施”,依据材料三信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得出:统一度量衡;依据材料信息“……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一种刑罚)左趾,没入其器物”得出:盐铁官营。(4)“不同”,依据材料信息“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它的手段是利禄引诱”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秦始皇打击儒学;汉武帝推崇儒学。“相同”,依据所学知识从思想文化专制的角度分析。(5)“共同作用”,依据所学知识从都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的角度分析。27.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根据材料一,指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2分)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谁?(2分)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