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新实践:农银理财立足稳健专业打造一流资管机构案例新实践:农银理财立足稳健专业打造一流资管机构/365年的探索发展并不长,但作为从庞大母体中孕育已久、转型而来的一个行业,5年时间足以完成彻底的改造新建,纵观当下,理财公司作为资产管理机构体现出的专业化、市场化、多元化、5年转型实践,理财行业的监管体系、行业发展、公司运营等都呈现出全新气象,与此同时,在新的发展和竞争形势下也面临新的能力挑战。我们看到,30余家银行理财公司已经形成齐头发展、同台竞争的良性局面,一方面致力于自身的转型和发展,另一方面,在监管引导下高效履行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重在这关键时间点,农银理财联合《21世纪经济报道》,重磅推出《理财行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全面呈现行业转型5年来并以优秀理财机构——农银理财的具体转型实践为案例,详尽展现理财公司的发展实践,为银行理财行业下一阶段高质量发展掀[第一部分]转型五年成效显现8从2019年首批理财子公司获准成立算起,银行理财展业从行内资管部门向独立法人子公司的“变身”已走过了五个年头。五年来,银行理财历经监自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持续推动理财业务规范发展。“资管新规”实施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更加专注于理财行业的法律法规建设,监管制度不断细化,理财行业整体合规度、透明度颇有提升,实现了与母行的风险隔离,逐步建立起健全统一的内控标准,保护了投资者合法权益,增强了理财行业法治观念和合规意识,推动行业形成良好正向循环。在系列规定出炉的过程中,“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伴随着数次因市场调整带来的理财净值波动,投资者对于这一理念的接受程度逐步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暂不具备条件的,商业银行总行应当设立理财业务专营部门,对理财业务实行集中统一经营管理。”这为银行理财公司的渐次设立奠定了基础。《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规定,“开展理财业务,应当诚实守信、勤勉尽职地履行受人之托、代人理财职责,遵守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则,严格遵守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为银行理财公司开展业务提出了根本遵循。围绕银行理财业务监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配套细则已经出台,未来预计资产管理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理财公司分级分类监管管理办法等也将陆续发布,从而进一步完善理财业务监管体系。新规拉齐了各类资管机构展业的“起跑线”,遏制了通道业务和监管套利,监管部门对理财公司的业务监管和处罚也已经常态化,监管的威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中国影子银行的快速扩张态势得到有效控制,为理财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截至2024年6月末,净值型理财存续规模为27.84万亿元,占比为97.61%,较2022年末提升2.14个百分点,较2019年末的10.13万亿元增长174.83%,占比大幅提升54.34个百分点。理财全面净值化时代就此开启。根据2018年4月发布实施的“资管新规”,“主营业务不包括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强化法人风险隔离”,而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和信托公司这些主要的资产管立资管子公司”的要求,实际上是专门针对商业银行的。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意义,是让资管业务与自营业务进一步分离,从组织机构上加强理财的独立性,在表外业务和表内业务间建立一道“防火墙”,防止表外产生的风险影响到表内其他业务,从而助力于理财业务打破刚兑、回归本源的目标。金融机构下设独立子公司展业资管业务,也是海外市场的通行做法,国内券商、保险行业也已这样操作。以美国发达的资管市场为例,资管机构以独立型为主,产品多线布局,具备专业投研能力,监管框架成熟,各业务协同发展,效果较好。2018年12月,随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的发布,理财子公司正式成为一类全新的商业银行出资设立的非银金融机构,在产品准入、销售分销和投资管理等方面的监管政策与公募基金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例如,理财子公司的产品销售门槛降低至1元,产品销售不限于母行,并可直接投资股票、可发行分级理财产品、可与合规私募进行理财合作等,大大拓展了理财业务的想象空间。新老交接的过程较为漫长,但五年来效果显著。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只数4.00万只,存续规模28.52万亿元,较2019年末的23.40万亿元增长21.88%。其中,31家理财公司存续产品只数2.16万只,存续规模24.33万亿元,同比增加17.71%,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5.29%,有11家理财公司理财产品规模在万亿以上。银行直接经营的理财业务市场份额已让位于理财公司,理财公司已成为银行理财市场服务居民理财投资的主力军。20249机构名称成立日期控股股东注册资本(万元)城市理财产品规模(亿元)营业收入(亿元)净利润(亿元)招银理财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90%,JPMorganAssetManagement(Asiapacific)Limited:10%555555.6深圳市25488.42一31.9信银理财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500000上海市16706.8234.822.55兴银理财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500000福州市22600.0038.525.82平安理财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500000深圳市10130.60一18.85光大理财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500000青岛市36.9317.64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1000000北京市16300.00一16.28工银理财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1600000北京市16074.7722.813.25农银理财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1200000北京市15872.97一15.97交银理财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800000上海市20.1512.4建信理财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1500000深圳市15000.0035.6513.23浦银理财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500000上海市10184.049.314.49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500000北京市8684.7419.5宁银理财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150000宁波市4021.006.68杭银理财杭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100000杭州市3738.6614.038.8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800000北京市7764.998.41华夏理财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300000北京市5919.489.415.05南银理财2020/8/20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200000南京市3739.00一5.26青银理财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100000青岛市2081.225.282.99苏银理财2020/8/20江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200000南京市5203.74一3.89徽银理财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200000合肥市1679.56一1.43上银理财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300000上海市2804.506.373.15北银理财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200000北京市2915.00一3.12渝农商理财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200000重庆市一渤银理财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200000天津市1500.503.891.98恒丰理财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200000青岛市1203.00一一施罗德交银理财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51%,交银理财:49%100000上海市一一汇华理财AMUNDI:55%,中银理财:45%100000上海市242.540.860.62建信理财贝莱德金融管理公司:50.1%,建信理财:40%,富登管理私人有限公司:9.9%100000上海市一一广银理财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500000上海市1664.154.282.21工银理财高盛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合伙:51%,工银理财:49%100000上海市44.01一一农银理财法国巴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51%,农银理财:49%100000上海市35.12一一数据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3年底截至目前,共31家理财公司获批开业,包括6家国有大型银行、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8家城市商业银行、1家农商行以及5家合资机构的理财公司。2023年底,浙银理财获准筹建,成为第32家设立的理财公司,至此国有大行和股份制行均已获得理财子公司牌照。近期,各地监管部门陆续要求辖内未成立理财公司的城农商行压降理财规模,有些要求压降到2021年8月时点规模,有些要求2026年压降到0,这充分说明理财业务严监管下,持牌经营是合规的基础,是必选项。考虑到设立理财公司的门槛,对于资本金、理财规模、团队配置等方面均存在监管要求。多数中小银行较难取得筹建资格,后续理财公司设立的速度或将进一步放缓。对于中小银行而言,将回归本源,通过代销参与理财业务。转型沿着螺旋上升的道路持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整个行业逐步显露出诸多新的特征和趋势,成为转型道路上的新气象,也为银行理财行业在整个大资管生态中的定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根据当初监管“成熟一家、批复一家”的原则,目前运行中的理财公司都经历获批成立和获批开业的双重检验,成立之初就具备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系统、人员等基础条件。首批理财公司成立时过5年,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更是在公司化运营和专业化运作的道路上不断完善和精进。当前,大部分理财公司都建立了独立的官方渠道和信息披露机制,根据监管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披露产品发行运作、公司管理运营等相关的信息,根据这些官方披露的信息可知,理财公司的业务范围大同小异,在具体的组织架构、部门设置、运作方式上各有千秋,但背后仍有诸多相通之处。查阅各大理财公司的组织架构和公司治理相关材料发现,理财一般往往在董事会层面下设三个或四个专门委员会,主要覆盖战略、薪酬提名、风险管理等方面;在经营管理层下设若干个专业委员会,主要包括投资、产品、市场、项目等方向。理财公司在具体部门设置上一般多达20余个,除中后台部门之外,业务部门设置重点2024围绕投资资产类别展开,除了常规的固收、权益、现金等投资部门外,项目投资、跨境投资、多资产投资也是理财公司必备的投资部门设置。相比于投资相关的部门,理财公司在产品和市场相关的部门设置上显得相对“单薄”,一般设置有产品管理部和市场营销部(具体部门名称有所差异),这种特点与理财公司自身在资管业态中的定位相呼应,即理财公司甫一问世就从母体中自带庞大的规模,其更重要的任务是投资能力的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理财公司均在董事层和经营管理层同步设有风险管理相关委员会,具体名称有所区别,比如工银理财董事层下设风险控制与关联交易委员会,在经营管理层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招银理财在董事层下设风险管理与交易委员会,在经营管理层下设风险合规管理委员会;兴银理财在董事层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在经营管理层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理财公司对于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数据和科技能力对于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亦是当前市场的一大共识,理财公司们也都意识到这一点,成立之初就纷纷强调了对科技投入的重视,各个公司都设置了相关部门,有的公司还在部门之上设置了专门的委员会,比如中银理财在高管层设置金融数字化委员会,部门设置中成立了金融科技部;招银理财在经营管理层设置了专门的数据科技委员会,部门中设立了数据科技部等等。2.专业化运作水平不断提升理财公司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大资管细分行业,相比于之前作为银行资产管理部门的运作,理财公司最显著的转变之一在于其在投研能力的专业性建设,从理念规则、制度流程到组织架构上整体都实现了质的转变。以大行理财公司中的工银理财为例,据了解,五年来,工银理财聚焦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主题主线,推动投研架构改革,打造以资产配置能力和组合投资能力为双支柱的投研核心能力体系,塑造“勤勉、专业、规范、互信、协作、高效”的投研文化,不断优化“以投资引导研究,以研究驱动投资”的高效互动关系,实现投资业绩显著提升。特别是在2022年股债市场先后经历巨幅震荡的背景下,通过灵活控制杠杆、久期和信用敞口平稳应对。2023年以来,积极抓住国内债市、黄金等波段性机再看交银理财,该公司强调通过规则化管理推动投研专业能力提升,在守牢固定收益类资产投研能力相对长板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权益资产投资水平,围绕“合理目标收益下的最小风险承担”这一总体定位,自上而下按规则配置管理权益类资产,较好解决了过去以投资经理单打独斗为主,缺乏统一的投资框架和策略,导致含权产品规模和收益只能简单随市场被动波动的问题。其中,交银理财的养老理财试点产品自2022年8月成立运营以来,按照CPPI(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原则要求,权益资产占比从不足3%渐进提升到目前的12%,其间虽然经历了债券利率与权益资产价格的巨幅变化,但该产品最高的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曾达到4.48%,最低的成立以来年化收益亦达到2.23%。在试点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交银理财进一步将这一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规则固化为更具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指导,构建了“五步四化”的含权产品线投资规则。招银理财作为股份行理财子公司的代表和理财行业头部机构之一,在专业投研体系和投资策略上颇有建树。据介绍,招银理财在组织架构和人才建设上坚持自主推进投研一体化建设,现有标准化投资研究人员120余人,覆盖股票、基金、量化衍生品等多个细分领域,并坚持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布局,最终形成多策略的产品体系。与此同时,招银理财坚持权益直投能力建设,并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权益投资团队,在以绝对收益为目标和长期主义的策略定位,在股票直投业务中具体表现为,注重自上而下,抓住估值、质量、景气、周期等影响投资的长期核心因素,构建更具确定性的投资策略,例如低波股息、周期逆向、低估值、供给侧等。截至2024年9月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2.44万亿元,稳居行业前列。产品布局上,形成五大类产品线,覆盖现金、固收、固收+、权益、混合等多个类别,创设110余个产品子系列、140余项产品策略;较早布局权益产品,打造八大含权产品系列,形成了领先同业的权益布局优势。在投研专业化建设上,即使是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商行理财公司也没有落下。以苏银理财为例,该公司一方面建立跨部门研究机制,组建跨部门研究小组,定期召开跨部门投研晨会、策略会等研究会议,开展跨部门课题研究,搭建信息简报、速评报告、节点报告、深度报告等多类报告体系。另一方面搭建投研平台,打造高效信息机制,利用“苏银理财大讲堂”“大咖直播”等方式,邀请各领域的优秀专家开展线上线下专题研讨交流,第一时间引入市场一线信息,在自有媒体推出投研栏目“壹周易见”。除了在投研体系和制度上的建设,理财公司积极对标先进资管同业,在产品体系、风险管理、交易运营上的建设也日益全面而专业。以产品体系为例,绝大部分理财公司作为全能型的资管机构定位,都推出了覆盖各类资产、适配各类客户的全链产品线,一些公司的产品体系已经具备一定的品牌特征。例如工银理财积极布局权益类资产,分享科创企业2024发展红利,推出不少私募型股权投资类理财产品;建信理财在指数类投资、FOF、定增主题产品等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而股份制理财公司中光大理财的“七彩阳光”、信银理财的“小暖象”等已形成品牌效应。在银行理财公司独立经营以及一整套配套监管细则的规范之下,银行理财业务向专业化资产管理的方向迈开了一大步,随着财富管理格局变化、资管行业竞争加剧,银行理财业务开始在投研、渠道、产品、科技等方向上不断精进武装,朝着越来越专业化和精细化深耕运作。3.投资收益交付保持稳健2018年12月印发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不再设置销售起点,“1元理财”成为现实,相较此前银行理财5万元起投的普遍门槛大幅下降,大大降低了普通投资者进 行财富管理的门槛。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高达1.22亿个,银行理财公司积极创新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财富管理需求,同时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将合适的产品售卖给合适的投资者,持续为居民创造正向财产性收益,助力共同富裕。近年来,理财公司纷纷通过下调销售手续费、投资管理费、托管费等方式让利投资者,不少理财产品降至“零费率”;还有一些产品通过设计“不达业绩基准不收管理费”等方式,与投资者携手共同面对市场压力。2019年至2023年间,银行理财分别为投资者创造收益9255.8亿元、9932.5亿元、近1万亿元、8800亿元、6981亿元,合计近4.5万亿元。理财产品也不断加强信息披露规范,合规展示理财产品历史业绩情况,使投资者全面了解产品相关风险、过往收益、资产投向等情况。相比于公募基金等其他资管机构,银行理财由于其客户群体的独特性而在投资者关系管理上面临更大的挑战。理财客户的画像决定了其对理财产品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更高,也就是对理财公司的投资和产品管理要求更高。为了尽量满足客户的多重需求,动态平衡理财产品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大三角”,理财公司采取了种种措施,力争保持对投资者实现稳健的收益交付。首先,理财公司在产品的分类体系上十分强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除了常规的按投资资产类别进行分类外,还根据产品的波动程度进行分类,以方便投资者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其次,绝大部分理财公司都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理财产品业绩达标管理体系,并严格实践。2024比如形成相应的动态跟踪、反馈和预警干预机制;根据风险收益定位对所有产品设定相应波动率目标,围绕波动率目标开展运作和监测;对业绩表现不佳的产品建立关注池,提升管理层级;建立产品全流程管理机制,动态跟踪业绩表现和回溯运营过程,确保产品创设与投资管理的内在一致性等。同时在对投资经理的考核机制上,业绩达标率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再次,一些理财公司在组织架构上,甚至专门设有“稳健投资部”;不少理财公司还设有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相关部门,专门接待和解决客户的诉求。4.服务实体经济成绩斐然理财公司一头连接实体经济,一头连接居民财富,不仅在居民财富保值增值上做出贡献,并且通过理财资金的配置,不断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和服务水平。可以观察到,理财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充分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理财公司找准功能定位,着力发挥优势专长,走好差异化发展路径,构建自身的核心投研能力和投资策略,践行长期价值投资,满足市场多偏好、多层次资金需求。具体到各家理财公司上,服务实体经济是根本目标和大方向,但在具体策略做法上也有所差异。不少理财公司近年来也披露了很多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角度与举高质量发展阶段,既要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也要推动质的有效提升。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截至2024年6月末,理财产品投资资产合计30.56万亿元,投向债券类、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16.98万亿元、1.78万亿元、0.85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55.56%、5.82%、2.78%。以此计算,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20万亿元。从配置债券类别来看,截至2024年6月末,理财产品持有信用债12.57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41.13%,占比较去年同期减少2.73个百分点;持有利率债0.82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2.68%。除了在服务实体经济上面的卓越成效,银行理财也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具体涵盖个人养老、公共服务、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截至2024年6月末,市场共有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大湾区等主题特色理财产品超200只,存续规模超1000亿元。积极践行绿色金融。截至2024年6月末,理财资金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2700亿元,投向“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扶贫纾困等专项债券规模超10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4.3万亿元。为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2022年至2024年6月,理财市场年累计发行ESG主题理财产品307只,合计募集资金超2100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余额达1880亿元,同比增长18.54%。积极服务国家老龄化战略。2021-2022年,原银保监会先后批准11家理财公司发行养老理财试点产品;2022年随着养老第三支柱建设提速,上述11家理财公司又入选首批参与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名单,目前养老理财产品总规模已突破千亿元。从产品特点来看,养老理财普遍设置了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平滑基金、附加风险资本等,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同时引入分红机制、紧急赎回机制等,进一步提升客户持有体验。此外,理财公司在支持乡村振兴方面也积极作为,有诸多成效。(后文将重点阐述)2024[第二部分]挑战与应对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银行理财公司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深入践行政治性、人民性,积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经过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建设,我国已进入发展新阶段,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转型期,客观上需要合意的利率环境予以呵护,债券市场环境较为友好,有利于主打固收类投资的银行理财,同时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也将为理财支持实体经济创造多元化资产配置机会。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金融结构助力,相较商业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金融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在发达国家的占比普遍在70%左右甚至更高,国家“十四五”规划也要求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银行理财作为轻资本业务,在资金端连接表内存款,在资产端连接金融市场,是连接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桥梁,未来有望成为助力我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社会融资结构的中坚力量。2.宏观环境更加纷扰复杂,理财规模出现波动和分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发展已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与此同时,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等中长期挑战。海外历史经验表明,在地缘形势剧变、经济发展转型时期,金融市场波动将不可避免地加大,可能更多呈现区间震荡而非趋势性行情的特征,这将给追求稳健投资和绝对收益回报的银行理财带来不小挑战。2022-2023年,受“破净潮”等因素影响,理财行业规模分别为27.65万亿元、26.8万亿元,连续两年下降,直到2024年上半年才企稳回升至28.52万在这种情况下,理财公司规模也开始出现分化,集中体现在头部股份制理财子公司市场份额上升,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市场份额下降,管理规模突破万亿的理财子公司数量不断增加。2023年,管理规模前三的理财公司均为股份行理财公司,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管理规模依次为2.55万亿元、2.26万亿元和1.67万亿元,光大理财、华夏理财、平安理财、浦银理财和信银理财管理规模增长也超两位数。其中,光大理财规模为1.31万亿,同比增长10.73%;平安理财规模达1.01万亿元,增长14.2%;兴银理财规模达到2.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8%;民生理财自主发行及受托管理的理财产品总规模为8684.74亿元,同比微降1.75%。这三家理财子规模靠前主要与其在代销上发力较多有关。以兴银理财为例,2023年末其通过行外渠道销售的理财保有规模达到8695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70.32%,占比38.39%。信银理财披露其已累计与127家代销合作机构开展理财产品代理销售业务。相比之下,六大行理财子公司普遍出现下滑,其中建信理财从2022年第四季度的第三位下滑至2023年第四季度的第七位;中银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2023年末位次相较于2022年末保持不变,分别为第六位、第九位和第十一位;而农银理财和工银理财位次调换。具体来看,农银理财、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和中银理财家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规模分别6.05%,仅有交银理财和中邮理财产品规模分别实现同比增长13.45%和7.7%。除了受到机构销售策略的影响,银行理财公司的规模变化与市场行情紧密相关。比如,今年9月下旬以来,股债行情出现一波轮动切换,一系列增量政策出台,资本市场骤然活跃,跷跷板效应之下,债券市场一度出现短暂性急跌,从而引发了固收类理财的赎回迹象。截至2024年10月末14家理财公司时点规模18,578.12614.2324.3619216.716842.931947.8510425.9319216.7117892.871374.4119267.287255.011953.639958.6419267.2818409.21263.9129.7418702.866445.723202.279054.8718702.8615869.43147.9216017.353675.162382.249959.9516017.3515357.9245.4815603.382413.32925.5910264.4815603.3823314.43518.1541.4117.4523991.4410264.982822.9810903.4823991.449298.55373.390.169672.12860.762554.144257.29672.121102.52182.5262.1235.3621.382.526236.644923.0410222.8421382.5214609.49811.963.1215424.573174.982967.139382.4615424.5719330.767.0115.8419413.553978.015678.059757.519413.5511699.1941.0811741.744641.731049.136050.8811741.748102.9615.185.698123.831420.881973.934729.028123.8313185.481.8312.8813200.193678.241877.067644.913200.199929.8552.1734.0410016.053073.831966.234975.9810016.0520243.产品供需结构仍不平衡,投资能力有待继续提升理财公司的这块资管业务牌照被称为“全能牌照”,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除少数资产(比如直投信贷资产、主要股东的信贷资产及其收益权、主要股东发行的次级ABS、不良资产收益权)之外,基本可以涉足全市场各种各样的投资标的,理财公司的目光也更多地转向标准化金融资产,比如债券、股票等逐渐成为净值化后理财产品的主要投向,一些结构化金融工具也被引入。但可投资标的多,并不意味着每家理财公司都有多资产投资的能力。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投向现金及银行存款资产占比明显增多,从2022年末的3.14%提升至2024年6月末的25.3%,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债券类+非标+现金存款+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占比从79%提升至80.8%。而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仅2.78%,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与之对应地,理财产品结构也出现较为明显的“偏科”——从产品期限来看,2023年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产品发行占比提升。其中1个月以内、3-6个月的理财产品发行占比呈明显抬升趋势,由2023年初的2%和23%上涨至6%和29%。6-12个月的产品占比出现明显下滑,其原因是虽然6-12个月产品较3-6个月产品期限更长,但从产品投资策略和投资限制来看,两类产品投资的资产较为相似,收益率差距也不明显,但其流动性又不及6个月以内产品,更多投资者愿意选择流动性更好的短期限产品。从运作模式看,流动性更好的产品更受投资者青睐,日开型产品发行数量上涨幅度较为明显,最短持有期型产品数量增速于下半年开始抬升,而定开型产品发行数量呈显著下滑趋势。从风险等级看,2022年以来风险等级较低的一级、二级理财产品占比提升,到今年上半年占比超过94%。可见,经历五年转型后,理财产品纯债化、短期化、低风险化趋势更加凸显。产品结构失衡这一现象的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理财客户认知惯性。由于理财业务天然具有普惠性,理财客户风险偏好总体偏低,更加青睐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同时也仍期望获得高于存款的投资收益。但随着广谱利率下行,理财主打的固收类资产收益率也大幅走低,加上市场波动加大进一步增加了净值管理难度。因此,动态平衡理财产品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这个“不可能三角”仍是永恒的话题。尤其经历了2022年理财产品两波“破净潮”之后,投资者风险偏好明显降低,理财公司也顺应投资者需求,产品供给进一步向低波稳健型产品倾斜,从新发产品视角观察,理财公司2023年新发产品更聚焦于短期限的纯固收类产品。二是理财公司投资能力有待提升。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理财公司成立五年来,投资能力圈更多还是聚焦在固收领域,权益等多资产投资能力尚未真正建立,这就导致理财产品较为同质化,虽然不少理财公司也推出了混合类甚至权益类、另类衍生品类产品,但发行规模较小且投资业绩总体不及预期,客户认可度不高;加上理财客户现阶段还难以接受净值大幅波动,反过来又促使理财公司进一步加大纯固收产品供给。这就使理财尚无法真正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财富管理解决方案,尤其是在股票、黄金、跨境等非固收市场出现趋势行情时,理财投资也很难真正把握投资机会增厚收益。4.理财同业竞争加剧,降费揽客措施频现随着广谱利率下行、市场波动加大带动理财投资收益率整体走低,理财公司为了稳定管理规模和市场份额,今年以来开始采取降费揽客、提前终止产品等策略——2024年9月以来,招银理财、华夏理财、浦银理财、汇华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对旗下多款产品给予费率优惠。部分理财产品的费率甚至下调至0。在此之前,公募基金降费背景下,银行理财费率优惠就相继出台,产品费率模式层面推出“破净暂停收取管理费”“产品建仓期回撤日不收管理费”“业绩不达基准有权减免管理费”等创新。2023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在政策的推动下正式开启。虽然理财市场暂无出台有关费率引导的政策性文件,但多家理财机构已自觉开展费率调整,践行国家政策指引。兴银理财、中银理财、光大理财、华夏理财、杭银理财、北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先后发布费率调整公告,对旗下理财产品的相关费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下调,优惠费率涵盖了申/赎费、销售费、托管费、固定投资管理费、浮动管理费等多种费用。2023年末,理财产品费率“价格战”进一步加码,理财公司再次启动费率“打折”促销活动,优惠的产品主要为固收类理财以及现金管理类理财。目前理财产品的费用主要分为认购费、申赎费、固定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浮动管理费以及其他费用(包括交易费、审计费、信息披露费等)七种类型。从趋势上看,自2022年中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各项费率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固定收益类产品平均综合费率(包括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以及托管费)2024较2022年末的0.37%下降至0.35%。从费率结构上看,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固定管理费由2022年末的0.17%微幅上涨至2023年末的0.173%,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均有所下降,分别由2022年末的0.027%和0.170%下降至2023年末的0.025%和0.158%;权益类产品的固定管理费和销售服务费出现调降,分别由2022年末的0.615%和0.685%下降至2023年末的0.578%和0.638%,而托管费小幅上涨至0.030%(2022年末为0.029%混合类产品的固定管理费和托管费较2022年末有所抬升,分别为0.29%(2022年末为0.27%)和0.029%(2022年末为0.028%销售服务费变化不大,从2022年末的0.298%微幅下降至0.293%。理财公司除了阶段性费率优惠外,还在产品费率模式层面做出创新。目前来看,理财产品费率模式的创新主要是在固定管理费方面,共推出了三种类别的费率优惠模式:一是产品破净暂停收取管理费;二是产品建仓期回撤日不收管理费;三是业绩不达基准有权减免管理费。一方面,理财公司应继续致力于塑造投资稳健、风格稳定、收益稳当的资管机构定位,在低风险低收益的存款和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与股票基金之间寻求风险收益相对适中的产品特征,实现“货币+”的产品功能,以契合广大银行储户的需求,与其他资管机构形成错位竞争,优势互补的生态格局,这是银行理财的初心使命。未来,居民风险偏好大概率延续收敛趋势,资产配置应更加注重多元分散。在海外宏观环境日趋复杂背景下,国内资产价格波动性提升,操作节奏复杂度加大,资产配置的难度在加大,居民财富管理的风险偏好可能仍然较低,在复杂投资环境中,银行理财在大类资产配置上应进一步多元化、分散化,不仅在大类资产之间,更要注重在各类资产内部细分之间,发挥资产组合对冲和拟合优化功能,坚守稳健的特征。一些理财公司已在投资策略方面寻求突破。在红利、大蓝筹资产为主的上证50和中证红利指数创阶段性新高的背景下,理财公司发行的含权产品也在积极布局红利。例如,兴银理财2023年以来陆续布局了股票直投类、红利类、港股类、黄金类、定增类以及市场中性类含权理财产品,均取得了较好的绝对收益和一定的相对收益。招银理财新发多款混合类产品主打红利高股息策略,“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六十六期”和“招智目标盈睿和稳健,安盈优选)1号”均在投资目标中提及将综合考虑国企红利等主题标的,民生理财“荣竹混合高股息策略369天持有期”则直接以“高股息策略”命名。另一方面,理财公司作为银行系资管应定位为方案解决专家,充分发挥集团协同优势,为居民理财、企业融资、地方发展提供综合金融服务。银行理财的整体配置思路更加贴近负债端,通过非标、债权、货币市场工具、优先股、收益互换等类固收资产的投资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健的投资收益,并在此前提下,通过股票、衍生品、FOF、ETF等资产投资增加不同收益来源。此外,各家理财公司可以结合自身比较优势与母行资源禀赋,进一步明确差异化竞争权益、REITs等多资产投资,助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在负债端大力发展数字金融,不断提升场景服务水平。各家机构可以在此基础上寻找自身的独特定位,明确差异化竞争策略,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的理财子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寻找独特的产2024品线,理清产品逻辑。一些理财公司在差异化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取得了积极成果。例如信银理财围绕“绿色金融”创立了中信创品“青绿共绘”绿色金融战略品牌,并发行一系列理财产品,优先投资于ESG领域的投资标的,挖掘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公司的信用债和非标资产。在绿色资产配置上,信银理财2022年以来为多家绿色产业龙头企业提供综合投融资服务,累计完成绿色领域项目投资金额超400亿元。其中,2023年度信银理财投向的绿色资产“跨越海陆”——“在陆上”落地某融资租赁客户新能源商用车供应链非标项目,合计投放3亿元;“在海上”落地某央企发电集团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合计投放6亿元。2024年7月10日,中国理财网发布第五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农银理财、中银理财、中邮理财三家公司各新增1只产品,至此共有6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了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总只数达到26只。本次新增3只产品分别为农银理财“农银顺心·灵动540天固定收益类人民币理财产品”、中银理财“‘福’(5年)最短持有期固收增强理财产品”和中邮理财“添颐·鸿元最短持有365天1号人民币理财产品”。农银理财发行的“农银顺心”系列养老金理财产品2024年上半年年化收益率超过9%,包揽养老金理财市场业绩前三名。2.加强多元投研能力建设研究是投资的起点,也是产品研发的基础,只有建立了与产品图谱相匹配的投资能力,才能真正将产品布局化作现实。为此理财公司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大研究资源配置。对内,充分发挥集团合成优势,通过全行上下紧密联动,形成市场观点、资产信息、信用风险等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对外,要充分运用“外脑”,研究公司层面的外部专家顾问机制,同时加强与券商研究所合作开展定制化研究,提高研究效率。二是加快投研体系补短板。在资产管理生态中,公募基金、券商资管、保险资管等在长期业务实践中形成了风格鲜明的专业投研能力特色,银行理财公司作为面向个人客户的、管理大规模资金的综合资产管理机构,对投研能力和体系有独特的要求,不能简单复用公募基金风格的投研体系。理财公司的资产管理目标是综合的也是复杂多变的,单靠一类资产、一种策略很难满足,需要合理搭配不同的工具和策略,构建有效组合,这就要求理财公司在投研体系建设上具有更宽广的思路,对宏观基本面、各类资产和各种策略有专业而深度覆盖。具体来说;理财公司一方面要站在全球视角与历史视角,不断深化宏观与策略研究,加强大势研判,在未来宽幅震荡的市场中积极寻找阿尔法机会,加强市场拐点预判;另一方面要加强行业与股票、基金与委外,以及创新业务研究力量配置,完善研究方法论,常态化开展标的调研,不断充实核心标的库,丰富理财投资多资产、多策略选择。三是推动投研一体迈向深入。当前,理财公司面临的一个核心矛盾是资金来源和资产投资之间的矛盾。即银行理财客户限于银行渠道,以个人为主,投资端以标准化资产为主,资产组合具有高波动、低流动性特征。这种矛盾需要通过理财公司的能力提升和体系建设来化解,研究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投资、服务于产品、服务于客户,所以必须与其他部门结合,形成紧密的协同工作机制。理财公司一方面要建立重点课题联合研究机制,充分发挥研究、投资、风控、产品、营销等多部门合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策略观点跟踪复盘与适时调整,提升研究成果向投资行为转换效能。四是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探索在信息处理、市场研判、决策制定中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新技术,辅助投研人员进行市场研判和预测,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更新预测结果,不断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数字化时代,对数据和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理财公司投研体系建设上面临的痛点问题,比如信息高效收集挖掘、多元化数据交叉验证;因子投资优化策略和量化信号、基本面因子帮助决策等,自动化交易、优化组合动态管理和智能跟踪,组合业绩归因、再平衡策略运用等。3.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在理财净值化转型后,客户会选择真正能够持续提供稳健投资收益的理财公司,因此,理财公司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不断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树立逆周期思维,在市场高位的时候提示客户风险,主动压缩产品申购规模;在市场低位的时候寻找反转机会,携手客户坚定投资信心。另一方面,要坚持以质取胜。即使在全面净值化的背景下,市场的波动并不意味着理财产品可以暴跌,特别是银行理财客户总体风险偏好较低,难以接受产品净值的大幅波动,理财公司理应成为客户与市场间的“防波堤”。2024目前在低利率环境下,资产配置面临要求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不匹配、优质资产荒、资产波动率提升的多方挑战。随着银行挂牌存款利率不断降低,尤其是长期限3-5年期的存款利率降幅更大,若存款类产品如大额存单等利率无法满足居民增值保值的需求时,居民倾向于腾挪存款到相对安全且高于存款收益的地方去,此时相对低波稳健的理财产品、现金管理类产品、货基等或许是客户的优先选择。这对理财公司而言,需要储备多元丰富的收益来源,做好产品的波动管理,以顺应投资者的偏好选择。同时也要看到,相较其他资管机构,银行理财有着最广阔的客群覆盖,客户的投资需求更加多元。要在巩固中低风险偏好客户基本盘的基础上,通过丰富产品供给、匹配相关资源,加大满足中高风险偏好客户的投资需求,使优质理财服务触达更多客户。在投资者保护层面,理财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投资者权益保护制度,设置专职岗位并配备与业务规模相匹配的人员,严格实施事前协调、事中管控和事后监督,持续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确保有效落实投资者权益保护。除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及时披露产品信息和风险状况、确保产品的风险等级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之外,理财公司还应建立健全投资者沟通机制,在投资决策、资产运作、价值波动、风险事件应对等方面,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积极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从理财公司的现有实践来看,从服务模式创新、产品设计创新等维度摸索出了宝贵的服务模式创新方面,2024年以来,多家理财公司密集推出“理财夜市”服务,目标瞄准打工族,放宽传统申赎节点,实现当日下班后也可购买,次日便可计算收益。目前来看,理财市场提供该类服务的产品类型主要集中于现金类理财,也有部分产品为短债类理财。以招银理财为例,今年以来,其将13只短债理财部分份额切换为24小时营业——即投资者在交易日24点前下单,都能试做当日申购并按照当日净值确认份额,在所列短债产品名单中,产品最长投资周期为90天。产品设计创新方面,目标盈产品成为多家理财公司青睐的创新品种。面对着净值波动的不确定性,当出现浮盈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将其兑现为收益。为了满足投资者及时“落袋为安”的需求,理财公司推出了“目标盈”理财产品。相比于普通理财产品,引入了投顾理念,设置了“最低运作期”“止盈观察期”“止盈目标收益率”等。从发行机构来看,目前有农银理财、招银理财、苏银理财、平安理财、上银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民生理财等18家理财公司发行“目标盈”理财产品。从近期新发到期产品数量来看,南财理财通数据显示,工银理财、中银理财、苏银理财等8家机构2024年9月合计新发26只产品。2021年8月,原中国银保监会正式启动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工作。普通养老理财兼具“稳混合类养老理财产品年内平均收益率最高,为3.53%,今年以来则以“固收+多资产”类养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最高,为2.72%。截至今年10月17日,农银理财发行的“顺心灵珑”系列养老理财产品年内实施近3亿元分红,惠及农行近5万养老客户。该系列单只产品募集规模、运作业绩均居市场第一。4.深化行内外分销渠道布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竞争重点体现在对外部销售渠道的布局上。考虑到原有母行渠道基础和销售水平不尽相同,自建新渠道在短期内很难迅速拓展,同时部分银行丰富银行理财产品体系的手段,短期内将更依赖于代销他行理财产品,因此跨行交叉销售是大势所趋。除了积极寻找代销机构和平台以外,有条件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将加大直销渠道(特别是线上渠道)的建设和拓展,例如网上银行、手机APP客户端等。可以预见的是,中短期内渠道建设和拓展能力将成为直接影响银行理财子公司业绩表现的决定因素,但长期来看,理财子公司的渠道体系将是“母行代销+行外代销+公司直销”三位一体。目前绝大部分银行已拓展他行代销渠道,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已开业的31家理财公司中,有28家理财公司打通了其他银行的代销渠道,仅剩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理财公司在渠道拓展方面还不断下沉,在完成大中型银行销售渠道扩展之后,迅速拓展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的下沉市场。今年6月末全市场已有511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直销渠道拓展方面,已有18家理财公司开展了直销业务,上半年累计直销金额2331亿元。深化渠道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扩大服务范围,不同的渠道需要不同的营销策略。一些理财公司在不断开拓更多代销渠道的同时,也积极深耕重点渠道。部分理财公司通过针对性的产品设计与服务打开了不少国有大行的零售渠道,甚至一度领先国有大行自身旗下理财公司的产品,实现规模快速增长。20245.集团共筑财富管理品牌银行理财公司在IP建设方面相对滞后,一方面这是因为银行理财侧重于大组合管理和集体决策,投资经理的个人能力差异并不凸显,另一方面也与银行体系稳健传统的经营风格有关。同质化产品生态下,品牌建设的本质是突出理财产品核心特色。对于投资者而言,市面上理财产品琳琅满目,但却难以说出产品名称与产品风险收益特征间的关系。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的现状下,理财公司对于产品线需要进一步精简优化,厘清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定位,突出产品核心优势,在营销推广中,探索以应用场景、风险收益特征为导向的品牌建设。在这种情况下,理财公司可以考虑依托母行平台优势,在母行企业文化大框架下,打造具有自身银行特色的资管品牌。银行理财公司既是集团资管业务发展的最主要载体,也是各资管子公司协调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在发展规划上,各家银行均十分看重理财子公司对集团大资管板块的重要位置。此外,随着各银行集团不断发力大财富管理,理财公司对商业银行财富板块的配合度与重要性也随之提升。以交银理财为例。该公司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产管理公司,服务于母行“建设具有财富管理特色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银行”战略,成为全集团财富管理产品核心供应商和大资管业务创新发展的综合平台。因此,交银理财也坚持强化与母行协同联动,并将这一发展方向列入了公司经营的基本原则之中,表示“承接好理财业务职能角色,继续服务存量客户,根据集团要求和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拓展增量客户。以集团为依托,发挥各业务单元综合经营、相互带动的范围经济优势,形成合作为主、竞争为辅的竞合局面,构建全方位、一站式的集团金融服务体系。”经过五年发展,银行理财公司“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行外代销渠道也不断拓展;站在银行的角度,理财公司提供的产品货架日益丰富,产纯债、固收、混合、量化等不同特点产品的存在,使得银行提供给客户的理财产品形成了阶梯分层的产品体系,这也为银行的财富管理转型提供了进一步支撑。6.科技赋能提升经营效率数字金融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关键一环,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着力点。从国际顶尖资管机构看,金融科技应用方兴未艾。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尝试充分挖掘数据这一新兴生产要素的潜能,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投资管理、渠道营销、交易运营、风控合规等各方面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譬如,银行理财公司通过建立或升级IT系统来适应理财业务的净值化运作要求,如兴银理财曾表示,该公司已构建了包括产品销售、投资交易、风控合规、估值运营、投研分析和数据中台等六大主题能力的系统群,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步。又如,信银理财正在通过数字技术促进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信银理财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创新养老理财产品,提供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并强化投资研究和业务管理。在组织层面,比如,民生理财已在管理层层面设立了数字科技委员会。在民生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背景下,理财公司在数字化方面的探索也值得进一步关注。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2017年我国首次正式提出乡村战略;2020年全面脱贫完成后,“三农”工作的重点也转向了乡村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乡村振兴,首次提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了“拓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明确财政两本账保障农业农村的主体责任,提到要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活水如何润泽乡村建设?取经“他山之石”,以财政资金撬动多方资本助力的方式或是当前格局下更易走通的方向。机构自主创新下,自带“普惠”基因的理财公司布局乡村振兴的脚步正在加快,在金融产品创新、加大理财资金投资力度、优化理财服务体验等方面不断作出探索。乡村市场带来机遇也充满挑战,服务乡村振兴对理财公司客户需求、风险管理、市场波动、资产配置、服务覆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理财公司亟需从战2024略定位、业务发展模式、综合经营能力等方面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与我国同处东亚的日韩两国在此前也经历了乡村振兴的阶段,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平安首经团队聚焦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韩国新村运动及始于1953年的日本乡村振兴,研究了日韩此前关于乡村振兴的实践。这份报告显示,在与金融相关的举措中,韩国新村运动在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还注重调动农民出资建设的积极性,新村运动中财政资金占比只有35%。韩国新村运动具体举措包括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推进农业现代化、注重对新村运动基层领导的培养等,资金来源也涵盖政府直接补贴、融资支持、此外,韩国基层农协也在其中扮演了金融服务供应商的角色。韩国农协的定位类似于我国的农信社,凭借网点密集和服务农村的优势,在吸收农民储蓄的同时也向其发放贷款。相关数据显示,1972年到1980年,韩国基层农协的储蓄规模从8亿韩元提高到560亿韩元,贷款规模从8亿韩元提高到726亿韩元,八年间分别增长了日本乡村振兴中采取的是财政政策和政策性金融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具体包括直接的财政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以及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给予农村地区定向支持。日本2013年设立的“山村发展支持制度”即为融合了财政投入、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的典型案例,对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及相关调研、人才培训活动的地方政府或企业,给予每研究认为,乡村振兴所需的资金来源应以市场为主、财政为辅。2020年中国农村已全面脱贫,农村房屋和基础设施远好于新村运动初期的韩国,大规模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必要性不大。加之地方政府现在普遍面临债务压力,在推动乡村振兴时,更应该注重财政资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司年初的专栏文章中披露,我国县域和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数据显示,全国县域银行机构实现100%全覆盖,乡镇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约98%,较2017年末提升了约2个百分点;银行保险服务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2.实践和模式近年来,已有多家理财公司开始布局乡村市场。银行理财公司中,首家推出乡村振兴惠农系列理财产品的机构是农银理财,将目标客群扩大到全体县域客户,探路理财公司服务乡村振兴。2023年2月,市场首只乡村振兴领域银行定制债券指数“中债-农行乡村振兴债券 指数”发布,旨在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2024年,首只应 用“中债-农行乡村振兴债券指数”的理财产品“农银理财农银安心灵动120天理财产品”募集成立。这只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与上述指数挂钩,优先投资于“中债-农行乡村振兴债 券指数”成分债及各类乡村振兴主题相关债券。与此同时,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理财资金对实体经济、区域发展、扶贫纾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也逐年提高。服务乡村市场,对理财公司而言,既是政策号召下践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对具有广阔潜力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与其他类别金融机构相比,理财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的潜在优势在于其自带“普惠”基因。从发展沿革来看,银行理财公司脱胎于商业银行,部分大行及区域行理财公司依托母行资源,天然覆盖“三农”客群,依托母行或合作银行乡村渠道优势能够实现服务的快速覆盖和渗透;从资管行业生态的角度来看,提升普惠金融辐射的广度和深度、服务大众享受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已成为当前行业普遍关注和努力破解的重要课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当前参与乡村振兴的理财公司已逐年增多。从21世纪资管研究院此前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理财公司参与乡村振兴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其一为金融产品创新。理财公司基于乡村振兴主题持续发力惠农特色产品,依靠理财村振兴”主题理财产品、中邮理财推出“惠农”主题理财产品、农银理财“乡村振兴惠农”主题理财产品等。其二为加大理财资金投资力度。已有多家理财公司关注乡村振兴主题债券投资等金融投资。如农银理财提出理财资金“聚之于农,用之于农,馈之于农”,持续加大乡村振兴领域投融资支持;南银理财关注乡村振兴债、疫情防控债、绿色债券、高新科技企业债券等主题债券投资,累计投资过百笔。其三为优化理财服务体验。一方面在于服务广大乡村客户的理财投资需求,另一方面也助力探索乡村客户共同富裕理财之路。20243.挑战和应对此前西南财大一份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收入差距大于劳动居民差距,城市家庭与农村家庭的金融资产规模主要差异在于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方面。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的另一份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则显示,农村居民金融资产更集中在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主要为低风险低收益存款。同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当前也面临以农信社、村镇银行为主的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小、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农村地区仍以传统信贷、储蓄等业务为主,产品创新和供给明显不足,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动力,且其中部分机构面临行业性困境。一个服务于农村市场的层次分明、优势互补的机构服务体系亟待建立。广袤的乡村市场对理财机构而言仍有发展空间,而这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此前调研中21世纪资管研究院发现,理财公司拓展乡村市场的核心挑战主要围绕客户需求、风险管理、市场波动、资产配置、服务覆盖几个关键词展开。首先是需求的多样化。农村居民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使得理财公司需要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农村居民需求相匹配。与此同时,服务乡村市场也要求理财公司在客户风险偏好及理财需求方面做更加细致的研究,将客户需求与产品更好地匹配,做好自身风险管理。随之而来的还有市值波动与投资者教育问题。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后,市场波动也成为理财公司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而面对农村居民这一客群,更是对理财公司持续做好投资者教育及投资者陪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提升县域及农村居民金融素养,打破理财刚兑的认知,另一方面还需提高其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意识,发挥财富管理“减贫效应”。此外,拓展乡村市场理财公司也面临渠道布局的挑战。对理财公司而言,当前主流渠道仍然是代销渠道,同时线上购买理财产品已成为更普及和高效的购买方式。布局乡村市场,一方面需要理财公司依托母行或合作银行推动渠道下沉,实现销售渠道从城市到乡村基层的全覆盖,另一方面需要借助数字化手段覆盖更广的客群,拓展线上覆盖面。对理财公司而言,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仍在于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战略定位上,理财公司仍需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差异化布局。理财公司中如农银理财、渝农商理财等,从母行层面即致力于服务乡村振兴,也为旗下理财公司建立了更擅长的“能力圈”。在业务发展模式上,以客户为中心仍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点。需要理财公司精准客户画像,细化乡村客群多元化需求,进一步丰富产品体系,提供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在综合经营能力上,关注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数字化转型、成本与收益的平衡等仍是重点。服务乡村市场需要专业化人才和服务团队,需要科技助力乡村市场财富管理的线上覆盖,还需要平衡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高成本。助力乡村振兴,以金融“活水”润泽广袤乡间,理财公司的乡村新篇章正缓缓启幕。2024[第三部分]专业打造一流资管机构农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农银理财”)于2019年8月8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120亿元,是资管新规发布后首批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之一。作为中国农业银行全资控股的综合化经营子公司,农银理财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牢牢坚守资产管理“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行业本质,切实践行“诚实信用、勤勉尽责”义务,以“稳健守护价值专业驱动成长”为理念,以“建设最佳客户体验的一流资产管理机构”为愿景,坚持稳健经营、守正创新,不断满足广大客户的多元化理财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持续创造正向财产性收入,助力共同富裕。作为脱胎于母行资产管理部的银行系资产管理机构,农银理财凭借多年深耕资管行业的底蕴积淀,依托母行丰富的资源和渠道网络,积极促转型、育能力、谋发展,现已成长为理财行业头部机构——公司成立五年以来,管理产品规模峰值突破2.3万亿元,累计发行产品超过1000只,签约客户突破3900万,累计为客户创造收益超3000亿元,荣获各类奖项近百项,综合实力稳居行业第一梯队。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稳健保值增值需求,农银理财在苦练投资研究内功,筑牢风控合规底线基础上,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先后推出了“时时付”现管类产品、“灵动”最短持有期开放式产品、乡村振兴惠农主题产品等明星产品。自公司成立以来,农银理财产品规模始终保持在同业前列。经过五年的摸索,农银理财已形成了“6+N”的“基础+特色”双支柱产品体系,这 其中作为主要产品线的“6”大基础系列,加上养老特色产品系列,又进一步升级为“六心”产品品牌,进一步明晰了产品定位,提升了产品在客户中的辨识度和知名度。具体而言:“安 心”系列为现金管理和纯固收产品,对应低风险偏好、追求稳健收益的最广大客群;“匠心”系列为固收增强(即“固收+”)产品,对应能够承受有限波动且对收益有一定要求的中低 风险偏好客群;“同心”“恒心”“精心”分别为混合类、权益类、商品外汇衍生及另类 投资产品,适合投资经验较为丰富、愿意承受一定程度净值波动博取更高收益,亦或对多 元化投资有要求的中高风险偏好客群;而“顺心”系列为养老理财产品,专注于服务全年 龄段有养老资金规划的特定客群,也是服务我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对标产品。2024截至2024年10月末14家理财公司时点规模从在售产品看,农银理财总体形成了现金管理类、非现管固收类、混合类三大支柱产品线。其中,定位于“零钱包”功能的“时时付”现金管理类产品占比超过40%;净值回撤小、持有期限选择丰富的非现管固定收益类产品,存续规模近万亿元,占比53%;创新发行优选配置、价值精选等混合类产品,提高产品收益弹性,规模理财净值化转型后,客户能够获取的理财投资收益与理财产品所投资产的市值表现直接挂钩。近年来,由于内外部宏观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升,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给理财投资运作带来不小挑战。农银理财始终坚持稳健的投资理念,将客户体验放在首位,用心管好每一只产品。通过审慎研判市场形势、科学设置业绩基准、强化策略监测执行、定期开展压力测试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产品净值波动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公司成立至今,累计为客户创造投资收益近3000亿元。2022年,国内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分别在上半年和下半年出现大幅波动,引发理财产品“破净潮”。得益于农银理财一以贯之的稳健投资策略及风险偏好,农银理财产品净值回撤幅度、产品破净率保持在行业最低水平。市场超预期波动使客户对产品净值的稳健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农银理财充分响应客户需求,积极布局低波稳健型理财产品,提升理财持有体验,目前公司低波悦享系列产品合计34只,存续规模超过1700亿元。2024年上半年,农银理财存续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3.52%,在可比同业处于较好水平。2022年9月,农银理财作为第一批养老理财试点发行机构和个人养老金产品发行机构,在全国十城首发“顺心”系列养老理财产品,率先拥抱养老金融蓝海,管理养老理财主题产品规模超100亿元,2024年上半年年化收益率超过9%,投资业绩包揽养老金理财产品前作为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农银理财始终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摆在首位,立足农行“诚信立业,稳健行远”核心价值观,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用心、专业、长期的理财服务陪伴,发挥理财业务链接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和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沃土,共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硕果。农银理财成立以来,坚持金融服务实体与民生的初心使命,以理财业务助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上半年,农银理财通过理财资金投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信用债余额近4200亿元;投资交通、能源、水利、物流、装备制造、技术硬件、设备材料等重点领域余额近600亿元。农银理财成立后,在理财同业率先推出ESG主题产品,累计发行94只、募集规模近600亿元;研发推出科技创新主题理财产品,累计发行38只、募集规模超过300亿元。今年还分别联合中信证券、银河证券,在银行理财子公司中推出首只绿色债券篮子和首只地方政府债券篮子“中信证券-农银理财绿色信用债篮子”、“银河证券-农银理财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优选地方债篮子”。作为养老理财试点发行机构和个人养老金产品首批发行机构,农银理财目前发行并管理的养老理财主题产品余额突破110亿元。20242.为“三农”和乡村振兴注入金融力量农银理财作为农业银行全资子公司,立足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之定位,依托母行对县域渠道与“三农”客群的天然覆盖优势,倾听“三农”客群资产保值增值诉求,2021年2月,农银理财面向县域乡村客户业内首发“乡村振兴惠农”系列理财产品,现已形成市场上最丰富的“三农”理财产品体系,涵盖开放、灵动、定期开放、封闭式等多种运作模式,包括固定收益类和混合类两种产品类型,覆盖1天至3年等长短期限,在产品类型、投资属性、期限布局等方面均领先同业,现已累计发行乡村振兴/惠农主题产品38只,募集规模近1000亿元;加上县域客户认购的常规理财产品,目前县域理财规模占比达到37%。2024年6月,农银理财发行首款乡村振兴指数类理财产品,从资产投资端支持乡村振兴领域企业,让理财资金精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年度融资担保法律意见书编写手册3篇
- 2024年艺人经纪代理协议:打造明星梦工厂3篇
- 2024年汽车作为抵押物借款合同
- 2024年抵押房产买卖协议:量身定制版合同3篇
- 2024年度危险废物处理与环保设施建设与环保标准执行合同3篇
- 2024年度节目录制演员演出合同样本3篇
- 2024土方运输服务与生态修复项目合作协议书3篇
- 2024年艺术培训中心助教聘请合同
- 2024年环保垃圾收集运输服务协议版B版
- 2024年老年离婚合同模板版B版
- 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芜湖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文旅企业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政府专项债务知识讲座
-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18完整版)
- 居民自建桩安装告知书回执
- 《技术投标书(模板)》正规范本(通用版)
- 雨水回用池专项施工方案
- 一年级期末无纸笔化测评方案
- 杉木防水施工方案
- 新能源电动汽车参考文献有哪些
- 数字信号实验报告 IIR数字滤波器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