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_第1页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_第2页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_第3页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_第4页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扶大厦之将倾,背万世之骂名。1896年,巴黎万国运动会。开幕仪式上,各国国旗伴着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时,却只有黄龙旗在一片寂静之中缓缓升起,自始至终,没有音乐声,没有掌声,没有国歌。过了一阵子,在场的所有人开始大笑。他们嘲笑偌大的中国,竟然连首国歌都没有。在一片嘲笑声中,年过七旬的老人拄着拐杖站起来,迈着步子走到黄龙旗下。他挺直腰板,神态毅然,满怀深情唱着家乡小调《茉莉花》。这个老人就是大清权臣李鸿章。历史书里,他是丧权辱国的罪人,是卖国求荣的权臣。梁启超却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今天,我们不读李鸿章,不知爱国为何物,更不会知道,在历史洪荒中,一个渺小的人负重奋力前行时需要多大的勇气。011840年,22岁的李鸿章站在皇榜下,他伸长脖子,渴望能从榜单上找到他的名字。可把榜单从头看到尾,也没有看到“李鸿章”三个字。陪他一起来看榜的父亲摇着头:“走吧,跟我去见一个人。”父亲带李鸿章见的人,是当时在京城声名日隆的曾国藩。从此,李鸿章拜曾国藩为师,跟着他学习经世致用之学。三年之后,李鸿章信心满满走进考场。这一次,他一举考中进士,他被钦点进翰林院学习。这一年,李鸿章25岁,成了大清三十年内会试考场上最年轻的得中者。从此之后,李鸿章仕途一路扶摇。从咸丰三年的正七品编修到咸丰八年的三品按察使衔候补道,不到五年的时间,官升七级。官场多风波,随处起波澜。做官太顺利,李鸿章处处遭到排挤,再想往上走一步,已经是寸步难行。1858年,35岁的李鸿章做了个艰难的决定:辞去官职,到老师曾国藩门下当幕僚!这些留学生都成大气,他们中有电报局长梁金荣,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校长唐国安,交通大学创始人梁如浩,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唐绍仪,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李鸿章的学生。李鸿章第三“变”,变中国之实业。我们可以看到一张脉络清晰的李鸿章实业清单: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188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1888年,中国第一支纯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而这些诸多的“中国第一个”,创办者都是李鸿章!至今,他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依然影响着中国,现在招商银行的前身就是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子企业。然而,古老的中国穿越千年尘埃,已经接近她的终点。她疲惫、衰老、风光不再,在现代文明前,她窘迫难堪,风雨欲来,大厦将倾,单靠李鸿章这样的权臣孤身支撑,又怎么能够支撑得住?041871年8月,当李鸿章用颤颤巍巍的手签下《中日修好条约》,从那天开始,他的后半生都在永不停歇地签约。中国挨多少次打,李鸿章就签多少次约。1895年3月20日午后2时半,73岁的李鸿章在随行官员的搀扶下,拄着拐杖登上马关议和之地春帆楼。还没落座,李鸿章就先看到了日方在他座位边安置了一只痰盂。他拄的拐杖碰到地面“吭吭”有声,面色严肃地坐下,开口就说:“首相大人,我还没老!”谈判进行了四天,唇枪舌剑,谈判僵持不下。3月24日下午4点,第三轮谈判结束,李鸿章走出春帆楼,乘轿车返回驿馆。快到驿馆时,混乱的人群中突然窜出个日本男子,朝他脸上就是一枪。李鸿章左颊中弹,血染官服,倒在血泊之中。随从慌了神,哭成一片。可他醒来第一句话却是:“慌什么,都不要哭,我死不了!

此血可以报国矣!”他不准医生给他动手术,只让医生将伤口简单缝合起来。三天后,李鸿章头裹白纱布,又坐在谈判桌前。世界舆论哗然,开始谴责日本。舆论压力下,伊藤博文主动提出减少赔款一亿两白银。谈判最后一天,李鸿章已是疲惫不堪,在谈判桌上,我们看不到那个一人在上,万人在下的晚清权臣李鸿章,而是一个在菜市场买菜,讨价还价的孤独老人。他与伊藤博文讨价还价:“再减少5000万,行不行?”被伊藤博文言辞拒绝。李鸿章又还价:“5000万两不行,再减少2000万总行吧?”最后,无奈的李鸿章甚至说:“无论如何再减少点儿,就作为老夫回国的旅费吧!”等到的还是拒绝。国弱呀,国弱,李鸿章放下了全部的尊严,只是为中国省一点银子。大家只看到李鸿章的“卖国”,却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艰难!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73岁的李鸿章带着一身疲惫和那颗耻辱的砂弹启程回国,船离开日本土地那一刻。李鸿章对身边人说

:“老夫此生不再踏上日本国土!”这屈辱,他真的受够了!可中国那边呢,等待他的并不是理解和包容,而是骂声一片,鄙夷一片。他拄着拐杖,站在甲板上,低头看着海水汹涌,良久,说不出一句话。海风吹着他纸片一般消瘦的身体,稍微使劲,就能一下子把他吹到历史的尘埃里。05李鸿章回国,朝野上下,骂声一片,官员同僚也开始孤立他。而自始至终,他又做错了什么呢?他不过只是一个无法改变大局的棋子,只是一个73岁的快要进黄土的老人。虽然他说:“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但到了第二年,骂声一片的国内也待不下去了。1896年,74岁的李鸿章只好出国去躲流言。他从俄国开始,相继访问德国、英国、美国等多个欧美国家。1896年,巴黎万国运动会。开幕仪式上,各国国旗伴着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时,却只有黄龙旗在一片寂静之中缓缓升起,自始至终,没有音乐声,没有掌声,也没有人唱国歌。过了一阵子,在场的所有人开始大笑。他们嘲笑偌大的中国,竟然连国歌都不知道为何物。在一片嘲笑声中,年过七旬的老人拄着拐杖站起来,迈着步子走到黄龙旗下。他挺直腰板,神态毅然,满怀深情地唱着家乡小调《茉莉花》。在不可一世的西方人面前,李鸿章从来没有卑躬屈膝,而是不断地捍卫尊严。他得到了西方人的尊重,西方人称他为“东方的俾斯麦”。在德国,俾斯麦接见了李鸿章;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给他颁发伯爵勋章;在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的夫人将总统的名贵手杖赠给李鸿章;一年之后,李鸿章结束环游欧洲之旅,登上回国的航船。途经日本时,他乘坐的“华盛顿号”巨轮必须在横滨换另外一艘船才能返回中国。而日本天皇和首相伊藤博文知道李鸿章到来,希望能够行使外交礼节,早早等在岸边。随从对李鸿章说:

“中堂大人,我们要上岸换船。”李鸿章脸色瞬间暗沉下来,一言不发。从《马关条约》签订,李鸿章誓死不再踏入日本国土一步,这屈辱他铭记于心。他绝不上岸!最后随从只好在两艘轮船之间,架起一块木板,通过木板通往另一艘船。在高高的轮船之间,一块狭窄的木板上,李鸿章,这个74岁的老人,白发苍苍,面容清癯。他端正官帽,面容坚定,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迈出步子,每一步都异常艰难。也许风一吹,他就会掉入脚下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船之后,李鸿章并不停留一分钟,也不拜见日本天皇,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立即启程。李鸿章是可怜的,也是骄傲的!可怜是因为没有选择,内心却整整骄傲了一生。061901年,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年。这年,他78岁,话越来越少,常一个人坐在有假山的院落,更多时候,他像一条刚上岸的鱼,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初秋的一天,经历过八国联军蹂躏的天津城,满目疮痍,一片残垣断壁。在已成废墟的直隶总督府前,七旬老人李鸿章徘徊良久。突然像个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起来。老去一身如渡海,五官无处不风波。李鸿章油灯将枯,可是,又被派去和八国联军商讨议和之事。弱国无外交,哪里有商讨一说,不过是签字罢了。可是偌大的中国,不派李鸿章去,又能派谁呢?这一年,李鸿章和庆王爱新觉罗·奕劻出席《辛丑条约》签字仪式,庆王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代表,按理说应该他来签字。庆王正准备签字,老人说了一句:“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后的路还长,这卖国条约,还是让老臣来签吧。”那年,李鸿章78岁,庆王63岁。李鸿章接过庆王手中的笔,颤抖将“李鸿章”三个字签成“肃”字的模样,这三个字挤在一起,看上去既虚弱无力,又辛酸悲苦。签完条约,李鸿章一阵剧烈咳嗽,吐血不止。两个月后,李鸿章病情急转直下。八国联军进京之后,慈禧和众大臣逃离京城,全大清能够主事的人也就只剩下一个病床上的李鸿章了。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的病床前,几个俄国公使前来,逼迫他在俄占中国东北的条约上签字,此时的李鸿章已是油尽灯枯。但俄国人态度蛮横,强迫他立即签字。签完字后,李鸿章大口大口吐血,一口气没喘上来。身边人大哭:“还有话要对中堂说,不能就这么走了!”李鸿章瞪圆眼睛,身边的人对他说:“俄国人说了,中堂走了以后,绝不与中国为难!”李鸿章两目炯炯不瞑,张着口似乎想说什么。身边的人又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公放心!”听到这句话,李鸿章闭上眼睛。他死后,大清上下,哭声一片。07《华盛顿邮报》评价李鸿章说:他无数次将中国人从无知而导致的麻烦中拯救出来,却每次都被谩骂、指责。李鸿章的一生,他自己曾这样概括:“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就仕途名位而言,李鸿章是幸运的。时危始识不世才,他抓住了时代提供给他的所有机会,青云直上九重霄。然而,这时世的艰难困顿,既是他一切荣耀的来处,也是他一切屈辱的源出。李鸿章扶大厦之将倾,耗尽心血为迟暮之帝国,小有中兴却难逃历史洪流。时局惟艰,干戈未息。滔滔历史,每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所有的反抗总是无力,所有的尊严,也不过是对自己的嘲弄。如果第一次签字的人不是他,也许他不会背负那么多的骂名。一生中,他颤颤巍巍签下30多个不平等的条约。他自己深知,从签字开始的那天,他就会背负一世骂名。但历史就是这样,如果不是李鸿章,还会毫不留情地选择另外的一个“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