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湟中区第一中学高一历史第二次月考考试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土地被纵横交错的路和渠道分割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得名“井田”。这些井田归周王所有,分配给贵族和庶民使用。领主不能买卖或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贡赋,他们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由此可知,西周的井田制()A.国家税收得到有效保障B.推动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发展C.土地属于封建地主私有D.是一种和分封制相结合的土地国有制度2.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形势图。这一时期()A.诸侯间兼并战争频繁B.社会思想观念一元化发展C.“八王之乱”已现端倪D.周天子的权威在不断加强3.有人曾风趣地说:秦始皇以为杀了儒生,烧了书,天下就太平,一劳永逸了,结果是......陈胜、吴广等这些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这些人带头造反的主要原因在于()A.为读书人打抱不平B.秦朝暴政,民不聊生C.六国贵族暗中引导D.战乱频繁,社会动荡4.为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是()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东汉末年,曹操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6.《史记·货殖列传》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晋书·食货志》记载的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却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这种变化()A.说明江南条件优越B.推动经济重心南移C缘于北方人民南迁D.导致北方经济落后7.唐代科举取士,进士科考诗赋,注重考生的文采,明经科考查考生对经义的理解,偏好魏晋南北朝以来的旧学。自唐高宗以来,朝廷和民间舆论都重视进士科而轻视明经科。这一现象说明()A.儒学正统地位动摇B.选官制度逐渐改革C.门阀阶层逐渐衰落D.市民文化影响政治8.唐朝前期推行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缴纳固定数额的谷物、布帛和代役税。唐朝中期改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A.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杜绝了隋唐时的土地兼并之风D.减轻了百姓的经济负担9.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的目的,但变法的内容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打击了他们的特权,故遭到激烈反对,终至变法失败,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A.触及权贵利益忽略了政治之改革B.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未有效调整C.执行过程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D.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10.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曾经建立起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与文化。下列制度为契丹人创立的是()A.南北面官制B.二府三司制C.猛安谋克制D.中外朝制11.北宋书肆十分繁荣,汴京有著名的大相国寺书市。南宋首都临安的棚北大街一带也书铺林立,书坊出版成为一个独立而普遍的生产行业。上述现象的出现,根源于两宋时期()A.海外贸易的持续繁荣B.商品经济的显著发展C.活字印刷的广泛应用D.崇文抑武方针的实施12.明朝政治体制发生变化的主要表现是“胡惟庸案”之后废除宰相,逐渐形成“内阁”并逐渐成为实际上的行政中枢。这一现象()A.体现了皇权的渐趋衰弱B.源于君主集权的加强C.标志中枢决策出现质变D.反映了首辅权力失控13.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②丞相、御史大夫、郡守③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④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14.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15.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这说明当时A.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沿海超过内地B.上海尚未成为对外贸易中心C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制于原料成本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16.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二、非选择题1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摘编自《荀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但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汉高祖“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被哪位君主采纳,对儒学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19.军费与财政材料一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至崇祯四年(1631)辽饷结构表数额(单位:百万两)注:明万历末年,为应对辽东战事而加派赋税,称“辽饷”。材料二清咸丰同治时期(1851-1874)主要财政收入趋势表注:清咸丰年间,“盐引停运,关税难征,地丁钱粮复间因兵荒而蠲免(注:免除)缓征”。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在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依商品数量或价值加征约百分之一的税,称为“厘金”。(1)明代为应对辽东战事、清代为镇压太平天国而筹措军费。阅读上述材料,指出两者增加军费的主要来源有何不同。(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原因。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综观中国古代史,便可发现三个现象极为引人注目:一为历史总是在政治上的分裂与统一中曲折前进。每次分裂之后都必然出现更大规模的、更深层次的统一,而且统一在这种交替过程中永远居于主导地位。二为民族关系也总是在斗争和融合中曲折地发展。每一次斗争之后,也总是要出现新的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民族同化(或融合),而且伴随着每次融合的出现,都毫无例外地要出现较长时期的政治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政治上的每次分裂与统一,也总是和民族之间的斗争与融合息息相关,甚至是政治上的分裂动乱愈厉害,民族之间的斗争愈激烈、民族同化(融合)也就愈迅速、愈全面。而民族融合不仅带来统一和安定,而且保证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始终不间断地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和汉文化不断推上了主导和核心的地位。-摘自高鹏飞《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散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民族融合”或“分裂与统一”为中心,提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观点明确,史实准确,理由充分,逻辑合理)答案及简析选择题答案及简析1.答案:D简析:本题为推断题,时空定位在西周的中国。从材料对井田制的描述可知,土地归周王所有,这是土地国有制,且与分封制紧密相连,为分封制提供经济基础,分封制巩固井田制实施,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赋税制度,不能得出国家税收得到有效保障,A项排除;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B项排除;西周是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出现,C项排除。2.答案:A简析:此题为推断题,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图片中的诸侯国信息判断为战国形势图。战国时,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间兼并战争频繁,周王“天下共主”地位丧失,A项正确,D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多元化,B项排除;“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C项排除。3.答案:B简析:本题是原因题,时空为秦朝的中国。秦朝短亡源于统治者暴政,导致民不聊生,这是陈胜吴广起义的主要原因,B项正确;起义并非为读书人打抱不平,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六国贵族参与,C项排除;战乱和社会动荡是起义结果,非原因,D项排除。4.答案:D简析:董仲舒为加强中央集权,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项正确;A是荀子学说,B是孟子思想,C是孔子思想,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5.答案:D简析:曹操实行屯田制,安置流民、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客观上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D项正确;屯田制利用政府控制土地,未助长大土地所有制发展,A项错误;屯田制为解决军粮,未推动农产品商品化,B项错误;屯田制使流民安定,未促进中原人口南迁,C项错误。6.答案:C简析:本题兼具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属性,时空为古代中国。东晋时江南地区经济从落后到发展,主要原因是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C项正确;江南自然条件无本质变化,不是主要原因,A项排除;江南经济发展是经济重心南移表现,非原因,B项排除;江南发展不一定导致北方经济落后,D项排除。7.答案:C简析:本题是本质题,时空为唐朝的中国。明经科考察偏好魏晋南北朝旧学却不受重视,说明受门阀士族影响的文化影响力下降,表明门阀阶层逐渐衰落,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统治思想变化,A项排除;材料是考试科目受重视程度变化,非选官制度变革,B项排除;进士科和明经科都考察儒家文化,非受市民文化影响,D项排除。8.答案:A简析:本题是影响题,时空为唐朝的中国。租庸调制以丁为单位纳税,两税法以资产为宗,征税标准变化,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材料仅比较征税标准,无法得出增加财政收入,B项排除;土地兼并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无法杜绝,C项排除;两税法本意减轻负担,但执行中加重了百姓负担,D项排除。9.答案:A简析:王安石变法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而失败,说明其变法触及权贵利益却忽略政治改革,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情况,B项排除;材料未提及用人问题,C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具体失败原因,非根本原因,D项排除。10.答案:A简析:本题为正向题,时空是辽朝的中国。南北面官制是辽朝政治制度,A项正确;二府三司制是宋朝制度,B项排除;猛安谋克制是女真制度,C项排除;中外朝制是西汉制度,D项排除。11.答案:B简析:本题是原因题,时空为宋代的中国。繁荣的书肆和出版行业反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其根源是商品经济显著发展,B项正确;材料与海外贸易无关,A项排除;活字印刷因成本和技术问题未广泛应用,C项排除;“崇文抑武”政策不是书肆和出版行业发展根源,D项排除。12.答案:B简析:本题兼具本质题、原因题属性,时空为古代中国。明朝废除宰相、形成内阁并成为行政中枢,这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B项正确;皇权是加强而非衰弱,A项排除;中枢最高决策权始终在皇帝手中,C项排除;内阁首辅权力源于皇帝,不能说权力失控,D项排除。13.答案:B简析:清朝设军机处,明朝设内阁,元朝设宣政院,秦朝实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所以①是清朝,②是秦朝,③是明朝,④是元朝,B项正确,排除A、C、D项。14.答案:C简析:清代中期商人资本规模扩大,主要与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项正确;古代商人地位一直低,A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封建社会,未明显松弛,B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占主导,但材料强调商业规模,D项排除。15.答案:C简析:洋纱原料成本高,江南地区土纱有“地利”优势,所以洋纱排挤土纱进程受原料成本制约,C项正确;材料显示内地某些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输沿海,A项排除;材料未反映上海是否为对外贸易中心,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D项排除。16.答案:C简析:甲午战争时,日本进行舆论宣传获欧美支持,清政府却无动于衷,说明清政府不熟悉近代外交,C项正确;欧美舆论不能左右战争进程,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日本变更中国政体意图,B项错误;西方媒体言论并非鼓动中国民主革命,D项错误。非选择题答案及简析17.(1)答案:原因: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军队过于注重功利;秦国军队无礼义教化,不是仁义之师;秦国军队战斗是“独夫”行为;荀子的儒家立场。简析:从材料中“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可得商鞅变法使军队战斗力强;“隆势诈,尚功利”体现秦国军队注重功利;“无礼义教化”表明其非仁义之师;结合所学,秦国军队战斗缺乏纪律约束,且荀子站在儒家立场评价,这些构成了荀子称其为“盗兵”的原因。(2)答案:积极: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沉重的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为后世军事改革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秦国国内秩序的安定,保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尚功利、轻教化,军队的整体素质不高,不敌仁义之师,为后来秦国二世而亡埋下隐患。简析:评价要辩证看待。积极方面,从军事角度,提高了战斗力,壮大军事力量;从政治角度,打击旧贵族,促进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推动中央集权建立;从历史发展看,为秦统一六国奠基,为后世军事改革提供借鉴,还利于国内秩序和经济发展。消极方面,军队尚功利、轻教化,整体素质不高,为秦亡埋下隐患。18.(1)答案:地方行政制度:郡县与分封并行制。政治措施:①颁布“推恩令”。②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中朝。③确立察举制。④设刺史,进行巡视监察。⑤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简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可直接得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从削弱王国势力(推恩令)、加强皇权(设立中朝)、选官制度(察举制)、监察地方(设刺史)、打击豪强(任用酷吏)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2)答案:君主:汉武帝。影响: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简析:第一小问,结合历史知识可知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第二小问,汉武帝尊崇儒术后,儒学地位上升,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19.(1)答案:不同:明代:田赋占比最高。清代:关税和厘金占比逐渐超过了田赋。简析:通过观察辽饷结构表和咸丰同治时期财政收入趋势表,可直观得出明代增加军费主要靠田赋,清代则是关税和厘金占比逐渐超过田赋。(2)答案:趋势:田赋比例下降,关税和厘金在财政中的比例上升。原因:太平天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