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浙江省职教高考研究联合体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2024-12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标号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①人的一生,相伴一起走路的人很多,而有的路程,只需短短的一截,便铭(mín)记终身。②人生的路,总会有不期(qī)而遇,让你猝不及防;也总会有疾风骤雨,让你措手不及。③不要畏惧,也不要怯(què)弱,迎难而上才会柳岸花明。④感悟人生,我们需要真挚的陪伴。没有言语,却有默契(qì),这是真正的蜜切陪伴。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铭记终身”的“铭”应读作míng,“身”应写作“生”。C.“怯弱”的“怯”应读作qiè,“柳岸花明”的“岸”应写作“暗”。D.“蜜切”的“蜜”应写作“密”。故选B。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这个舞蹈使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其他节目如《龙舟祭》《丽人行》等也让人拍手称快,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近年来,这些节日在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用匠心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励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我们相信、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用创新的形式为传统文化赋能,我们一定能让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更加美轮美奂,让文化自信成为心底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2.文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拍手称快耳目一新 B.耳目一新厚积薄发C.厚积薄发美轮美奂 D.拍手称快美轮美奂3.文中画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发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B.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更激发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C.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发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D.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活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答案】2.B3.C【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厚积薄发”,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美轮美奂”,多用于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拍手称快”用来形容节目,使用对象不当;“耳目一新”符合节目带来全新感受的语境;“厚积薄发”体现传统文化积累后的创新,使用正确;“美轮美奂”用来形容“文明”,使用对象不当。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结构混乱。“围绕……”和“以……为己任”句式杂糅,应改为“以……为己任”。B.语序不当。按照逻辑顺序,先“激发热爱”,然后推动中国文化发展。D.搭配不当。“激活……热爱”动宾搭配有误,应把“激活”改为“激发”。故选C。4.对下列【甲】【乙】两组画线句标点符号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甲】当下,国内电视剧的销售按集数计价,集数越多的电视剧,出品方获得的经济收入越高。不少出品方为经济利益所驱动,人为拉长剧集长度。原本二十几集就能把故事讲清楚,非要抑到四十几集……电视剧的“注水”,是令观众不满的现象。【乙】作家梁实秋的散文《雅舍》写于1938年,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国难当头,大学教授到重庆只能住陋室。明明是陋室,却偏偏称“雅舍”。文中写道:“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A.【甲】组画线句的省略号,表示内容的省略,说明电视剧“注水”还有其他表现。B.【甲】组画线句的“注水”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指的是电视剧内容不充实,情节拖沓。C.【乙】组画线句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表达了作者对雅舍月夜的无尽赞美之情。D.【乙】组画线句的感叹号,表示强烈的情感,表现客人沉浸在月明之夜宁寂、清幽的意境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C.“【乙】组画线句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错误。此处破折号用于解释“雅舍”宜月夜的缘由,是解释说明作用,非话题转换。故选C。5.下列各项中,对张生的回话技巧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隋人张生敏慧,杨素每闲闷,即召与戏谈。尝岁暮无事对坐,素戏之云:“计公多能,无惑不解。今日家中有人蛇咬足,若为医治?”张生云:“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涂即治。”素云:“五月何处得有雪?”答云:“五月无雪,腊月何处有蛇咬?”素笑而遣之。A.虚应故事且答非所问 B.委婉含蓄并旁敲侧击C.巧言令色以投其所好 D.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口语交际的能力。张生借“五月无雪,腊月无蛇咬”的逻辑回击杨素的刁难,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故选D。6.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旅行是人的天性,古人今人都一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也深深嵌在士大夫的生活哲学之中。①但也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另一面②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③古人虽有“父母在,不远游”的一面④这种文教与践行相结合的观念A.③①②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②④③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③“父母在,不远游”体现古人出游限制,①“但”表转折,引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积极面;“一面”“另一面”表明③①相连;②荀子语举例支撑古人对出行求知态度;④总结古人文教与践行结合观念,且作横线后的语句的主语,逻辑连贯。故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②④。故选A。7.数词从科学的角度看,是表示精确的概念:而从语言的角度来看,它又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其作用主要是发挥修辞方面的功能。如“三思而后行”和“三三两两”中的“三”,前者表示“多”,后者却表示“少”。这种模糊性让句子有独特的韵味。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七八个”“两三点”数量不确切,具有模糊性。B.“万重山”为夸张,表现行程远,具有模糊性和修辞作用。C.“深千尺”为夸张,表深情,属于数词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发挥修辞方面的功能。D.“两个”“一行”数量明确,没有使用模糊性数词修辞。故选D。8.对下列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纸船·寄母亲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七日A.诗歌前六行写叠纸船、抛纸船以及纸船的种种去向,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且设置了悬念。B.诗人借“纸船入梦”这一奇特设想,进而点明题旨,在结尾感情达到最强烈的状态。C.诗歌运用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将一个普通的举动,表现得情意深厚,内涵丰富。D.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寓情于物,使得感情的抒发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运用夸张”错误.诗未用夸张,而是借叠纸船这一充满童趣的行为寓情于物。“留着——留着”用反复把对母亲的一往情深表现得执着而强烈。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藏精于晦则明,养神于静则安。晦,所以蓄用;静,所以应动。善蓄者不竭,善应者无穷。此君子修身治人之术,然性近者得之易也。勉诸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小人,可不念哉?(选自欧阳修《诫子书》,有改动)【乙】舍中亦有少负令誉,弱冠超越清级者。于时王家门中,优者犹龙凤,劣者犹虎豹。失荫①之后,岂龙虎之谓?况吾不能为汝荫,政②应各自努力耳。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体尽读数百卷书耳。吾今悔无所及,欲以前车诫尔后乘也。汝年入立境,方应从官,兼有室累,何处复得下帷如王郎时邪?为可作世中学,取过一生耳。(选自王僧虔《诫子书》,有改动)【注】①荫:子孙因祖先功绩罚得官称为荫。②政:同“正”。9.下列对加点实词含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蓄者不竭——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竭”同为“尽”之义。B.人不学,不知道——此处“知道”应翻译成“懂得道理”。C.弱冠超越清级者——“弱冠”在古代指男子十八岁成人,要举行“加冠礼”。D.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根据上下文,“或有”可理解为“有的人”之义。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藏精于晦则明奉命于危难之间B.此君子修身治人之术诸侯之地有限C.况吾不能为汝荫为国以礼,其言不让D.善应者无穷弱冠超越清级者11.下列对文中句子句式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养神于静则安”是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可理解为“于静养神则安”。B.“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中含有一个宾语前置句,属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形式。C.如果将“体尽读数百卷书耳”换成“体尽读书数百卷耳”,那么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定语后置句。D.“为可作世中学”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为可(于)作世中学”。1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或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①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②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汝年入立境,方应从官,兼有室累,何处复得下惟如王郎时邪?③你已经三十岁了、此时正要去朝廷做官,又兼有老婆孩子的拖累,怎么可能像少年时那样不预外事专心读书呢?④你过年后去立境,在那里好好做官,不要被老婆孩子拖累,怎么可能像少年时那样不预外事专心读书呢?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3.两篇《诫子书》劝勉学习主张有所不同,请分别从【甲】【乙】两文中找出一个原句,并作简要说明。【答案】9.C10.C11.B12.A13.【甲】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借玉需琢喻人需学,强调学习对明理成器关键作用;【乙】文:“体尽读数百卷书耳。”以自身经历点明读书对改变命运、成就人生至关重要,劝子多读书。【解析】【导语】两篇《诫子书》分别强调了修身与学业的重要性。甲文主张通过学习保持品格的坚韧与优雅,如玉不琢不成器,隐含对自我约束的重视。乙文则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认为知识可以通过读书获得,而实践是实现抱负的重要途径。两者都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但强调方向有所不同。【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善于储备积蓄的人不会用尽。B.正确。句意:人不学习就不懂得道理。C.“‘弱冠’在古代指男子十八岁成人”错误。“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句意:二十岁就超越了清贵品级的人。D.正确。句意:有的人身居三公之位,却最终默默无闻。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于”,都是介词,在。句意:隐藏自己的才华不显露这是聪明的做法。/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B.“之”,皆为结构助词,的。句意:这是君子修身养性和治理天下的要诀。/诸侯的土地有限。C.“为”,介词,替,给。/动词,治理。句意:何况我不能给你提供庇荫。/要用礼治理国家,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D.“者”,都是代词,……的人。句意:善于应时而动的人,才能用之无穷。/弱冠之年就超越清贵品级的人。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在静默中涵养自己的精神就会平安无事。B.“含有一个宾语前置句,属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形式”错误。此句无宾语前置,是一般疑问句。句意:有的人父子之间地位贵贱悬殊,兄弟之间名声好坏也大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C.正确。句意:只不过是通读了几百卷书罢了。D.正确。句意:只可把(他们)作为世间平常的榜样来学习。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以及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句意:然而玉石作为一种物品,具有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将它雕琢成器物,也不妨碍它作为玉石的本质呀。“然玉之为物”,“然”表示转折,“玉之为物”是一个整体,意为“玉石作为一种物品”,应在其后断开;“有不变之常德”,表达玉石具有不变的特性,结构完整,需断开;“虽不琢以为器”,“虽”表示假设,“不琢以为器”是一种情况的描述,应独立成句;“而犹不害为玉也”,“而”表示转折,“犹不害为玉也”意为“仍然不妨碍它是玉石”,意思完整,在其前断开。故正确的断句为: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故①正确。“年”,年纪;“立境”,而立之年的境况,也就是三十岁的阶段;“方”,才;“兼”,并且;“室累”,家中的负担;“何处”,哪里;“下帷”,原指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引申为闭门苦读。故③正确。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甲】文强调韬晦与静默的重要性,突出学习修身的关键作用。文中“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通过将玉需要雕琢才能成器类比人需要学习才能懂得道理,来勉励学习。【乙】文强调个人努力的必要性,点明要重视读书学习。文中“体尽读数百卷书耳”,以父子、兄弟间地位名声的差异,归结为是否认真读了几百卷书,突出读书对个人发展和成就的重要性。参考译文: 【甲】隐藏自己的才华不显露这是聪明的做法,在静默中涵养自己的精神就会平安无事。韬晦的目的是储备积蓄以备来日之用,平日的静默才能应时而动。善于储备积蓄者来日才能用之不竭,善于平日的静默者应时而动才能用之无穷。这就是君子修炼自身和治理天下的要诀,秉性与此相近者容易掌握这种本领。告诫几个儿子,玉不经过琢磨不能成为器材,人不通过学习无法了解掌握道德、学识、义理。玉本身就是物质,虽然不经过琢磨不能成为器物,但本身也不失之为玉。但人的秉性是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的,如果不学习、修身,就不会成为君子而成为小人,这怎能不慎重考虑呢。 (选自欧阳修《诫子书》,有改动) 【乙】在官舍之中,也有年少时就享有美好声誉,刚到二十岁就超越了清贵品级(在仕途上发展很好)的人。在当时我们王家门中,优秀的子弟就如同龙凤一般出众,差一些的子弟也犹如虎豹那样不凡。然而失去祖先的庇荫之后,哪里还能称得上是龙凤、虎豹呢?况且我没办法给你提供庇荫,(所以)正是应该各自去努力呀。有的人亲身经历做过三公那样的高官,却最终默默无闻;有的人出身贫寒、身为平民百姓,却能让公卿宰相屈尊结交。有的父子之间地位贵贱相差悬殊,兄弟之间名声好坏也大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不过是)全都认真读了几百卷书罢了。我如今后悔也来不及了,想要用前人(的经历)来告诫后来的你们呀。你已经到了三十岁的年纪,正要去朝廷为官,又加上有家庭的拖累,哪里还能再像年少时那样放下帷帐(专心致志)读书呢?(你)只可把(世间那些普通的例子)当作这世上可供学习的榜样,度过这一生罢了。(选自王僧虔《诫子书》,有改动)三、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14.复兴中学将在12月底开展以“十八凌云志·青春当有为”为主题的高三成人礼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1)我朗诵——放飞青春下面是该活动主持词的片段,请根据语境补写诗句。(正楷书写,任选2句)18岁,意味着我们从懵懂少年跨入成年人的行列。18岁的我们意气风发,承担着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面对这份使命,我们不禁要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感慨,更要有“_____,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态度。另外,遇到失败打击时,我们要坚定乐观,正如李白所说的“_____,_____”(《将进酒》),相信自己,取得胜利。(2)我见证——祝愿青春复兴中学“成人礼”仪式中,有一“家长寄语”环节。请你替小铭的家长拟写一份“家长寄语”。要求:契合主题,体现关爱和勉励,50字左右。(3)我读书——践行青春18岁,最美青春;18岁,正是读书的好时机。请你替高三文秘班团支书张倩,向全校同学发出一封关于“读书伴我成长”的倡议书。要求:不得出现人名、校名:至少运用一种修辞并画线标注:格式规范。【答案】(1)①.谁主沉浮②.纸上得来终觉浅③.天生我材必有用④.千金散尽还复来(2)亲爱的孩子,成人之际,青春扬帆。愿你怀热忱之心,迎风雨挑战,勇逐梦想。家是港湾,爱永随你。盼君砥砺前行,创锦绣前程,展非凡风华!(3)示例: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书如熠熠繁星,点亮青春暗夜;似涓涓清泉,润泽心灵荒芜;像熠熠灯塔,指引成长方向(排比、比喻)。于墨香间,与贤哲晤谈,同勇者同行。让我们捧卷不释,以知识为翼,翱翔梦想穹苍,绘就斑斓人生!倡议人:高三文秘班团支书张倩2024年12月12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终”“材”“还”。【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写家长寄语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契合主题:寄语内容要紧扣成人礼主题,如“青春”、“成长”、“责任”等。2.简洁明了:字数控制在要求范围内,清晰表达祝愿和期望。3.体现关爱:表达对孩子的深切关爱,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4.含有勉励:鼓励孩子在成人后要有担当,以积极正面的态度面对未来。5.真诚质朴:语言真挚,不必过分修饰,简单直白即可打动人心。【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写作类型:倡议书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1)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2)称呼: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题目要求对全校同学发出倡议,称呼为“亲爱的同学们”。(3)正文: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一些方面:①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的行动。本题倡议的主题为“读书伴我成长”②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本题要求运用一种修辞,可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使倡议更具感染力。(4)结尾: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5)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四、媒体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实施,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等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校内外教育相衔接的创新教育形式,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研学旅行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有明显价值。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中小学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成为研究热点。研学旅行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明确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但由于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未达到教育用的。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研学旅行花费时间,打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且容易使学生分心。还有教师认为开展研学旅行,只是为了应付相关教育部门的检查。另有教师认为研学旅行类似于以往学校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用于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影响了研学旅行的有效实施。研学旅行虽已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目前尚无教材,缺少连贯、系统的课程规划,研学旅行有一定随意性。笔者对某市小学高段以及初、高中共3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认为研学旅行存在如下所示问题。研学旅行存在问题调查存在问题人数百分比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19863.90%游与学时间分配不合理12841.30%研学课程实施方式单一5618.10%研学课程内容缺少吸引力4313.90%从目前来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仍然以讲投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听讲状态,其自主性与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研学旅行课程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调查显示,当前中小学的研学指导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不能满足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基地的教师以当地的导游为主,对学生的指导停留在表层,教育性不够。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由于研学旅行主题较多,评价内容需要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建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知识学习、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情况等进行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摘编自都琦蕾、焦芳芳《核心素养视城下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材料二: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进行科学评价的前提。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包括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5个要素,不同的要素对应不同的维度与关键评估点,在评价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时,5个要素缺一不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其中,课程评价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的结果要素。拥有课程的结果要素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个体的评价,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研学导师的评价;二是关于课程的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站性评价,两者具有不同的决定价值,前者强调如何提高课程质量的决定,后者强调是否继续使用课程的决定。(摘编自郭璇瑄、史丽晶《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研究》)材料三:在“研学旅行在中国”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仪式上,几位嘉宾图绕“研学旅行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发言。甲(某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青少年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实践性、体验性,第二是群体性。研学旅行显著的特点是一个群体的外出的实践、体验,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式,一种途径。乙(某文物部门负责人):游三孔,知天下。我们现在围绕研学旅行全面整合资源,针对学生推出了成人礼、拜师礼、开笔礼、经典诵读、游圣地习六艺、寻根问祖、再现古代城市管理的展钟慕鼓等以儒家文化体验及国学教育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不断打造研学旅行“曲阜模式”。丙(某校校长):研学旅行,要把它作为课程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没有教室的课堂来开发,把它当作一种手段来运用,让学生在研学中去体脸、去总结反思。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来讲主要是:1.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确立主题,使研学旅行具有教育性。2.合理规划,保证它的系统性。3.强化管理,确保它的安全性。比如活动的方案及安全预案、学生的意外伤害保险、研学旅行各环节的负责人及职责,这些必须做细,确保安全。4.自愿选择,保证它的多样性。(摘编自《研学旅行在中国构建新教育新生态》,《中国教育报》)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研学旅行是校内外教育衔接的创新教育形式,它把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相结合。B.目前中小学已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但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时,有一定的随意性。C.研学旅行课程重讲授,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某市超过60%的学生认为研学课程内容不够丰富。D.无论是对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价,还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评价,都需要配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部分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只游不学,未达到教育目的,这是对研学旅行课程意义与价值认识不到位的表现。B.现如今要满足开展研学旅行的需求,研学旅行课程的指导教师在数量上应当有所保证,在专业水平上也应当有所提升。C.教师采用质性评价以外的方法,可以做到既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又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D.如果研学旅行的主题没有明确,那么学生就很难围绕主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还会影响教育性,也会影响评价内容的建构。17.根据材料,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的一项是()A.研学旅行几乎等同于春游、秋游及夏令营活动。B.有的研学旅行就是到此一游、拍照打卡,浮光掠影,跑马观花。C.现在普遍的研学变成了“景点+课本”“景点+作业”。D.我国的研学旅行是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课程方式,起步较晚。18.材料三中三位嘉宾发言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19.近年各地研学旅行火热,学校准备组织高二学生到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开展研学旅行。请你从研学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5.D16.C17.D18.甲重研学旅行对青少年社会化意义,为成长必需;乙聚焦儒家文化研学课程体系构建与模式打造;丙从学校实操谈研学旅行开发关键,含主题、规划、管理、选择要点。19.课程内容:深挖四明山抗战历史文化、英烈事迹、根据地建设等,设历史讲座、遗址考察、老兵访谈环节,编研学手册助学生深入了解,传承爱国精神与历史担当。实施方式:用小组探究式学习,依兴趣分组探究专题;行情景模拟,模拟抗战场景体会艰辛;办成果展示会,以报告、展板、表演展示收获,交流升华认知,提升综合素养。【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不同的材料展示了当前研学旅行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各界对其价值的理解。材料一揭示了研学旅行的教育意义及现实挑战,如缺乏系统规划和专业指导。材料二提出了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从课程实施的准备、设计、过程、结果和反馈等方面进行考量。材料三通过专家意见强调了研学旅行的实践性、群体性和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整体上,文章呼吁关注研学旅行的实效性和科学管理。【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无论是对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价,还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评价”错误。材料一中提到“对学生的能力锻炼、知识学习、意志品质和人际交往情况等进行评价,需要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针对学生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材料二说的是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体系,这里说“无论是对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价,还是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评价”混淆了概念。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可以做到既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又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错误。材料一提到“在评价方法方面,较多采用质性评价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看重学生在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态度、情感和体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但并没有说采用质性评价以外的方法就可以做到两者兼顾。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我国的研学旅行是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兴起的一种新型课程方式,起步较晚”这只是在陈述研学旅行的发展情况,不属于存在的问题。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嘉宾甲:根据材料三“青少年长大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实践性、体验性,第二是群体性。研学旅行显著的特点是一个群体的外出的实践、体验,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个方式,一种途径”可知,嘉宾甲侧重阐述研学旅行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强调研学旅行符合青少年社会化的特点。嘉宾乙:从“我们现在围绕研学旅行全面整合资源,针对学生推出了成人礼、拜师礼、开笔礼、经典诵读、游圣地习六艺、寻根问祖、再现古代城市管理的晨钟暮鼓等以儒家文化体验及国学教育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不断打造研学旅行‘曲阜模式’”可知,嘉宾乙侧重介绍当地整合资源推出以儒家文化体验及国学教育为主的研学课程体系,打造研学旅行模式。嘉宾丙:从“1.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办学理念及育人目标,确立主题,使研学旅行具有教育性。2.合理规划,保证它的系统性。3.强化管理,确保它的安全性。4.自愿选择,保证它的多样性”可知,嘉宾丙侧重从学校操作层面阐述如何开展研学旅行,包括确立主题、规划、管理和选择等方面。【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课程内容方面:可以将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英雄人物事迹等纳入课程内容。例如,通过查阅当地的历史资料,整理出一系列关于浙东四明山抗日斗争的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当年的抗战情况;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讲解当年抗日根据地的选址优势等地理知识,将历史与地理知识相结合;还可以安排学生采访当地的老人,收集民间流传的抗战故事,丰富课程内容。②实施方式方面: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进行课题研究。例如,一组学生研究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战略,一组研究当时的军民生活等,最后每组进行成果展示;现场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在旧址现场,由专业的讲解员或者历史老师进行现场讲解,然后让学生模拟当年的战斗场景或者进行角色扮演,如扮演抗日战士进行情报传递等,增强学生的体验感;组织讨论环节,在参观完相关旧址后,让学生针对所见所闻进行讨论,如“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贡献和意义”等话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五、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父亲和树①现在,这些苹果树老了,老了的苹果树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觉得没脸活了,它们把地里的肥力吃了太多,根又粗又大,却无法顺应自己的愿望就此倒下。风也懒得理会它们,绕着吹。②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他提着斧头进了果园。③这一片苹果树跟父亲打了三十年交道,它们经历了父亲的中年和老年,父亲经历了它们的一生。它们了解父亲,就如父亲对它们目前所思所想的洞察。④父亲在动手之前,用手量了这棵苹果树的树干,四拃多一点。父亲知道,它的身体里藏着30个年轮。也就是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它还是一株小树苗,嫩叶在阳光下尽情地舒展,细小的枝条对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⑤斧头落下去,父亲听到了树皮破裂的声音——虽然这种声音比斧子撞击树干的声音要小很多,却还是被父亲敏感地捕捉到了。父亲落泪了。⑥这几年,这棵苹果树一半枯死,一半硬撑着活了下来,结出的果子像山林里的野果子,酸涩难入口。可父亲心里明白,它为改善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付出了毕生心血,足以让我们感恩并铭记于心。⑦上世纪80年代,父亲和大多数李家山的村民一样,刚刚吃饱肚子,从没有去设想未来。作为木匠的父亲,将大把大把的时间用在了修房子上。在他栽下第一批苹果树苗的时候,大片的小麦仍然享有辽阔的土地,是地里的主角。为了保住小麦,人们曾与草作战,把它们统统赶出麦田。在田里,草都不让长,怎么会容忍树长进去?⑧父亲是在乡村干部的劝说下,才栽下了第一片果树。⑨果树选择种在院子附近,不是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也不是为了看着这些小树苗像孩子一样一天天长大,从而让人感到快乐,父亲是为了看着它们被兔子和羊啃了,被风吹死,被小麦挤赶出去。他在耕地的时候,故意赶着毛驴逼近树苗,让犁铧伤到树根。⑩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倔强的苹果树活了下来,一副要长大成材的样子,父亲妥协了。为此,父亲的果树也在年轮里写下了新的愿景:为人们奉献甘甜的果肉。⑪到第八个年头,父亲果园里的苹果树开始挂果了。父亲开启了新的生活方式,浑身上下充满了力量,进入了一种持续的兴奋状态。按照时序,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疏花、疏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也突飞猛进地好了起来。⑫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挥动几下笨重的斧子,就开始气喘吁吁。他不得不停下来。越进入树干的内部,就越接近远去的时光,父亲难过极了。这棵苹果树勉强支撑着身体,父亲用力推了一下,苹果树开始吱嘎作响,慢慢倒下。没有大树倒下的那种轰然响动,它只是轻轻地躺在了自己生活过的这块土地上。⑬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待了好久,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他将用近一个月的时间,砍倒果园里所有的老树,再把它们劈成木柴。这些带着浓郁芳香的木柴,将陪伴他度过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⑭父亲不再主持果园里的事,只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到果园里转转。砍掉了老树的土地,平整而安详,像是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在休憩,在安睡。父亲知道,过上两年,又一批新树苗将在这里郁郁葱葱地长起来。这看似贫瘠的土地,总是会在春秋轮回之间,给劳作的人们以希望和馈赠。(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04月21日15版,有删改)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通过描述父亲与苹果树的关系,反映了人类对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B.第②段中“只有父亲理解这些老了的苹果树的心思”,这里的“心思”可理解为苹果树因“结不了多少果子,也结不出品相端庄的好果子”等而产生的愧疚之情。C.父亲因树皮破裂的声音而落泪,这体现了父亲对苹果树的深厚情感和对它们即将消失的深深惋惜。D.第⑪段“他在果园里浇水、施肥、蔬花、蔬果、套袋、摘袋、然后出售苹果”,此句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按时序对果园进行细致而用心的管理。E.本文运用倒叙的写作顺序,回忆父亲种苹果树的起因和过程,表现父亲对苹果树倾注的心血和情感,为后文写父亲砍掉苹果树的痛心和不忍作铺垫。21.在讨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朗读重音时,小光和小明出现了分歧。下面两种读法,你赞同哪一种?写出理由。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小光: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小明:现在,父亲拖着瘦弱的身子,要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介入一棵他亲自栽植的苹果树的命运。22.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23.第⑬段中,“父亲坐在放倒的这棵苹果树身上……像是在进行一次长时间的告别仪式”。父亲会如何与树告别呢?请你展开想象,把父亲想说的话,告别的动作、神态描绘出来。24.李家山新一批的苹果树即将丰收,村民们要举办一次果树节活动。“我”将在果树节上作为代表发言,请结合文章结尾谈谈“我”的感言。【答案】20.AE21.赞同小光:“残忍”刻画父亲砍树时内心的痛苦,突出复杂情感冲突。赞同小明:“亲自”强调了父亲在苹果树上投入了时间和心血,表现他决定要砍树时内心的痛苦。22.此句运用比喻修辞,将喷溅的木屑比作树对父亲说的话。生动形象地写出砍树时木屑飞溅场景,暗示树与父亲多年相伴默契,借“话语”含蓄表达树对父亲的情感与父亲复杂心情,如不舍、感慨等,增添文章艺术感染力。23.示例:父亲缓缓坐在放倒的树身上,粗糙手掌轻抚树干,眼中满是慈爱与哀伤。他默默凝视远方,良久,低声呢喃:“老伙计,相伴多年,谢你付出。今别,不舍,愿你安息。新苗将起,生命续。”言毕,轻拍树干,起身,蹒跚离去,背影孤独却透着释然。24.敬爱的乡亲们!在这丰收时节,果树节开幕。回首往昔,父亲与树的故事满含岁月深情。树经风雨仍馈赠希望,恰如人生。今新果将熟,望我们珍视土地馈赠,传承勤劳坚韧,以希望耕耘,迎未来甘甜,让李家山果香永溢,生活似秋果般红火圆满!【解析】【导语】这篇文章通过父亲与苹果树的互动,叙述了父亲从种树到砍树的情感历程,展现了土地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文章描绘了父亲因果树老去而无奈砍伐、心理的复杂与不舍,揭示了生命的周期与新生希望的主题。作者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将生态与情感巧妙融合,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敬畏以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反映了人类对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错误。文章主要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理解与情感,而非直接描绘人类对破坏生态的痛苦和悔恨。E.“本文运用倒叙的写作顺序”错误。本文运用插叙的写作顺序。插入20世纪80年代末父亲种苹果树的起因和过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现了父亲对苹果树倾注的心血和情感,为后文砍掉苹果树的痛心和不忍作铺垫。故选AE。【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开放题,结合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小光的读法将重音放在“残忍”上,自己砍掉像孩子一样呵护的苹果树,于心不忍,表明父亲的痛心和不舍。小光的读法将重音放在“亲自”上,这种重音安排加强了冲突性,即父亲不仅将要以残忍的方式结束一棵树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这棵树是他亲手栽植的。这种深厚的情感关系和对树命运的直接参与使得父亲内心的痛苦和不忍更为突出。【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像是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带着清香的木屑喷溅而出,落在父亲的身上”比作“一棵树要对父亲说出的话语”,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与苹果树关系的和谐友好,表达父亲对砍到苹果树的不舍、难过之情。【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有创意地解读的能力。根据文中的情感与背景,可以推测父亲在与树告别时,会表现出对树的热爱与感谢。通过描绘父亲的神态动作,像抚摸、握紧和鞠躬,展现出他内心的不舍和对树的敬意,这些都突显了父亲对苹果树不单纯只是经济价值的看重,还有一种生命共同体的深沉感情关系。如:父亲坐在砍倒的苹果树上,眼中满是深切的怀念与不舍。他轻轻拍了拍树干,动作温柔而迟缓,仿佛在安慰一位老友。父亲缓缓说道:“这些年来,是你帮我撑起了家,你辛苦了。”他的声音中含着感激与歉疚。父亲低头默默凝视着地上的木屑,脸上挂满了思绪,眉头不自觉地皱着,显示出他内心的纠结与不忍。他用粗糙的手擦拭眼角溢出的泪水,表情既伤感又坚毅。缓慢起身,无声地告别,心中默许来年必将再植新苗,延续这段曾经的美好和希望。【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生动得体的能力。这段感言可结合“文章的结尾部分”“丰收”,强调了新一批果树的丰收代表着希望的延续。通过回忆父亲的付出和果树带来的生活改善,表达了对先辈付出的感恩以及对土地恩赐的感谢,同时也传达了希望和展望,呼吁大家继续关注果树的培育和发展。如:乡亲们,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果树节,不仅仅是为了庆祝苹果丰收,更是为了感谢这片土地和辛勤付出父辈们。我想起父亲心血浇灌的那片果园,它见证了生活的起起落落。如今的新一批苹果树又将丰收,这让我们看到土地给予人们的希望,它从未辜负我们的辛勤劳作。我希望大家能继续爱护这些果树,让李家山的苹果更加香甜,更加远播。谢谢大家!六、写作(60分)25.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上面这幅石榴图对我们的成长有启示意义,请仔细观察这幅图,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观点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例文:“想开了”也就成熟了石榴的成长过程是从幼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合作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仓储系统安装与物流管理协议3篇
- 《信息技术(拓展模块)》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制造股权投资及回购服务协议3篇
- 昆山高中英语试卷单选题及答案
- 二零二五版房地产开发项目公共设施报建代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房地产开发居间佣金合同范本3篇
- 2023年-2024年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完整参考答案
- 2023-2024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能力提升
- 2023年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附参考答案【A卷】
- 2023年保安公司副总经理年终总结 保安公司分公司经理年终总结(5篇)
-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风力发电场运行导则(马晋辉20231.1.13)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2022-2023学年度六年级数学(上册)寒假作业【每日一练】
- 法人不承担责任协议书(3篇)
- 电工工具报价单
- 反歧视程序文件
- 油气藏类型、典型的相图特征和识别实例
- 流体静力学课件
- 顾客忠诚度论文
- 实验室安全检查自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