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8难点探究专题: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压轴题六种模型全攻略
【考点导航】
目录
【典型例题】...................................................................................................................................................1
【考点一数轴上的动点中求运动的时间问题】..............................................................................................1
【考点二数轴上的动点中求定值问题】..........................................................................................................7
【考点三数轴上的动点中找点的位置问题】................................................................................................14
【考点四数轴上的动点中几何意义最值问题】...........................................................................................18
【考点五数轴上的动点规律探究问题】........................................................................................................21
【考点六数轴上的动点新定义型问题】........................................................................................................24
【典型例题】
【考点一数轴上的动点中求运动的时间问题】
例题:(2023秋·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综合与实践:A、B、C三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C表
示的数为6,BC=4,AB=12.
(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
(2)动点P,Q同时从A,C出发,点P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以每秒2个
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①求数轴上点P,Q表示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
②t为何值时,P,Q两点重合;
③请直接写出t为何值时,P,Q两点相距5个单位长度.
【答案】(1)10;2
1121
(2)①104t;62t;②8;③或
22
第1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分析】(1)先根据点C表示的数为6,BC=4,表示出点B,然后根据AB=12,表示出点A即可;
(2)①求出AP,CQ,根据A、C表示的数求出P、Q表示的数即可;
②根据在时间t内,P运动的长度-Q运动的长度=AC的长,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③利用“点P,Q相距5个单位长度”列出关于t的方程,并解答即可.
【详解】(1)点C对应的数为6,BC4,
点B表示的数是642,
AB12,
点A表示的数是21210,
故答案是:-10;2.
(2)①由题意得:AP4t,CQ2t,如图所示:
在数轴上点P表示的数是104t,
在数轴上点Q表示的数是62t;
②当点P,Q重合时,4t2t16,
解得:t8;
③当点P,Q相距6个单位长度,P在Q的左侧时:4t2t165,
11
解得t,
2
P在Q的右侧时:4t2t165,
21
解得t,
2
1121
综上分析可知,当t或t时,点P,Q相距5个单位长度.
2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1.(2023春·安徽安庆·七年级统考期末)已知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在A左侧的一点,
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
动时间为tt0秒.
第2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当点P运动到AB的中点时,它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
(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同时出发.求:
①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追上点Q?
②当点P运动多少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答案】(1)−4,1;(2)①当点P运动5秒时,点P追上点Q;②当点P运动1或9秒时,点P与点Q
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分析】(1)由已知得OA=6,则OB=AB−OA=4,因为点B在原点左边,从而写出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
数;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所以可得出点P所表示的数为
6−4t,当点P运动到AB的中点时,它的运动时间t=5÷4=1.25秒,即可求出点P所表示的数是1;
(2)①点P运动t秒时追上点Q,由于点P要多运动10个单位才能追上点Q,则4t=10+2t,然后解方
程得到t=5;
②分两种情况:当点P运动a秒时,不超过Q,则10+2a−4a=8;超过Q,则10+2a+8=4a;由此求解
即可.
【详解】解:(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
∴OA=6,
则OB=AB−OA=4,
∵点B在原点左边,
∴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为−4;
点P运动t秒的长度为4t,
∵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
∴P所表示的数为:6−4t,
当点P运动到AB的中点时,它的运动时间为t=5÷4=1.25秒,
∴它所表示的数是6−4t=6−4×1.25=1;
故答案为:−4,1;
(2)①点P运动t秒时追上点Q,
根据题意得4t=10+2t,
解得t=5,
答:当点P运动5秒时,点P追上点Q;
②设当点P运动a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第3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当P不超过Q,则10+2a−4a=8,解得a=1;
当P超过Q,则10+2a+8=4a,解得a=9;
答:当点P运动1或9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点睛】此题考查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2.(2023秋·湖北武汉·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将一条数轴在原点O和点B处各折一下,得到一条“折线数
轴”.图中点A表示12,点B表示12,点C表示20,我们称点A和点C在数轴上相距32个长度单位,
记为LAC32.动点M从点A出发,沿着“折线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C出发,沿着“折线
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它们在水平轴AO,BC上的速度都是2单位/秒,在O,B之间的上行速度为1单位/
秒,下行速度为3单位秒.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t4秒时,M,N两点在数轴上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
(2)当M,N两点相遇时,求运动时间t的值.
(3)若“折线数轴”上定点P与O,B两点相距的长度相等,且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两点M,N与点P相距的
长度之和等于6,请直接写出t的值为____________.
【答案】(1)M,N两点在数轴上相距16个单位长度
(2)t8.5
(3)t3或t10
【分析】(1)先计算出AO,BC的长度,再计算出经过4秒,点M和点N运动的路程,即可求解;
(2)根据相遇时,两点的路程和等于总路程,即可求解;
(3)根据题意,进行分类讨论即可.
【详解】(1)解:根据题意可得:
AO01212,BC20128,
当t4秒时,点M的运动路程:2t812,点N的运动路程:2t8,
∴经过4秒,点M在AO上,点N和点B重合,
∴点M表示的数为:1284,点N表示的数为:20812,
∴M、N两点距离为:12416.
第4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M,N两点在数轴上相距16个单位长度.
(2)由(1)可得:AO12,BC8,
128
∴点M到点O需要时间:6秒,点N到点B需要时间:4秒,
22
当相遇时:123t68t432,
解得:t8.5.
(3)∵P与O,B两点相距的长度相等,
∴点P为表示的数为6,
∴点A与点P距离为61218,点C与点P距离为20614,
∵M,N与点P相距的长度之和等于6,
∴点M和点N都在OB上,
①当点M在OP上,点N在BP上时:
∵PM18123t6,PN148t4,
∴18123t6148t46,
解得:t3,
②当点M在PB上,点N在BP上时:
∵PM123t618,PN148t4,
∴123t618148t46,
解得:t10;
综上:t3或t1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数轴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关键在正确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并列
出方程求解.
3.(2022秋·江苏·七年级专题练习)数轴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若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a,
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a-b.如: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3,则AB231.
问题提出:
(1)填空:如图,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13,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______,线段
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
第5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2)拓展探究:若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
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①用含t的式子表示:t秒后,点Р表示的数为______;点Q表示的数为______;
②求当t为何值时,P、Q两点相遇,并写出相遇点所表示的数.
(3)类比延伸:在(2)的条件下,如果P、Q两点相遇后按照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当各自到达线段AB的
端点后立即改变运动方向,并以原来的速度在线段AB上做往复运动,那么再经过多长时间P、Q两点第二
次相遇.请直接写出所需要的时间和此时相遇点所表示的数.
11
【答案】(1)15;
2
(2)①23t;132t;②当t为3时,P、Q两点相遇;相遇点所表示的数是7
(3)所需要的时间为9秒;相遇点所表示的数是1
11
【分析】(1)由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13,即得AB=15,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2
(2)①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2+3t,点Q表示的数为13−2t;
②根据题意得:−2+3t=13−2t,即可解得t=3,相遇点所表示的数为−2+3×3=7;
15
(3)由已知返回途中,P表示的数是13−3(t−5),Q表示的数是−2+2(t−),即得:13−3(t−5)=−2
2
15
+2(t−),可解得t=9,第二次相遇点所表示的数为:13−3×(9−5)=1.
2
【详解】(1)∵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13,
13211
∴AB=|13−(−2)|=15,线段AB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22
11
故答案为:15;.
2
(2)①t秒后,点P表示的数为−2+3t,点Q表示的数为13−2t;
故答案为:−2+3t;13−2t.
②根据题意得:−2+3t=13−2t,
解得t=3,
相遇点所表示的数为−2+3×3=7;
答:当t为3时,P,Q两点相遇,相遇点所表示的数是7.
15
(3)由已知得:P运动5秒到B,Q运动秒到A,
2
15
返回途中,P表示的数是13−3(t−5),Q表示的数是−2+2(t−),
2
第6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15
根据题意得:13−3(t−5)=−2+2(t−),
2
解得t=9,
第二次相遇点所表示的数为:13−3×(9−5)=1,
答:所需要的时间为9秒,相遇点所表示的数是1.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后的点所表示
的数.
【考点二数轴上的动点中求定值问题】
例题:(2023春·湖南衡阳·七年级校考期末)如图,有两条线段,AB2(单位长度),CD1(单位长度)
在数轴上,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2,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15.
(1)点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点C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
(2)若线段AB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同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也向左匀速运
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3)若线段AB、线段CD分别以1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左匀速运动,与此同时,
1
动点P从15出发,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0t5时,2ACPD
3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化,求出这个定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答案】(1)10,14
(2)t23或t25
1
(3)2ACPD的值会发生变化,理由见解析
3
【分析】(1)数轴上点A右边的点B表示的数是点A表示的数加上这两个点的距离,数轴上点D左边的点
C表示的数是点D表示的数减去这两个点的距离,依此方法可求出点B和点C表示的数;
(2)分两种情况,点P在点Q的左侧或点P在点Q的右侧,按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求出t的值即
可;
1
(3)分别表示AC,PD的值,然后代入2ACPD求解即可.
3
【详解】(1)解:因为点A表示的数是12,点B在点A右侧,且AB2,
第7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所以12210,
所以点B表示的数是10;
因为点D表示的数是15,点C在点D的左侧,且CD1,
所以15114,
所以点C表示的数是14,
故答案为:10,14;
(2)点B与点C的距离是14(10)24(单位长度),
所以线段BC的长为24个单位长度,
若点B在点C的左侧,则t2412t,
解得t23;
若点B在点C的右侧,则1t242t,
解得t25,
答:当t23或t25时,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长度;
1
(3)2ACPD的值会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3
根据题意运动t秒后A移动到12t,点C移动到142t,点P移动到154t,
∵0t5,
∴点A始终在点C的左侧,点P始终在点D的左侧,
∴AC142t12t26t,
∵PD15(154t)304t,
112
∴2ACPD2(26t)(304t)42t,
333
1
∴2ACPD的值会发生变化.
3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将此题抽象成行
程问题列方程求解是关键.
【变式训练】
1.(2022秋·七年级课时练习)已知,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左移动7个单位到达A点,再从A
点向右移动12个单位到达B点,把点A到点B的距离记为AB,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1)点C表示的数是;
(2)若点A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左移动,同时C、B点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4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
第8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设移动时间为t秒,
①点C表示的数是(用含有t的代数式表示);
②当t=2秒时,求CB-AC的值;
③试探索:CB-AC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答案】(1)-1
(2)①−1+t;②0;③CB−AC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CB−AC的值为0.
【分析】(1)根据题意可以求得点C表示的数;
(2)①根据题意可以用代数式表示点C运动时间t时表示的数;②根据题意可以求得当t=2秒时,CB−AC
的值;③先判断是否变化,然后求出CB−AC的值即可解答本题.
(1)
1
解:由题意可得,AC=12×=6,
2
∴点C表示的数为:0−7+6=−1,
故答案为:−1;
(2)
解:①由题意可得,点C移动t秒时表示的数为:−1+t,
故答案为:−1+t;
②当t=2时,
CB−AC
=[(0−7+12+4t)−(−1+t)]−[(−1+t)−(0−7−2t)]
=(5+4t+1−t)−(−1+t+7+2t)
=6+3t−6−3t
=0;
③CB−AC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
∵CB−AC
=[(0−7+12+4t)−(−1+t)]−[(−1+t)−(0−7−2t)]
=(5+4t+1−t)−(−1+t+7+2t)
=6+3t−6−3t
=0,
∴CB−AC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CB−AC的值为0.
第9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点睛】点评:本题考查数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2.(2022秋·河北·七年级校联考期末)如图,点A对应的有理数为a,点B对应的有理数为b,点C对应的
有理数为c,且c2,点C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
(1)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A与点B重合,求与点C重合的点表示的数;
(3)若点P从点A开始以3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Q从点B开始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
向右运动,点M从点C开始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t秒,则7QM2PM的值是否
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答案】(1)5,3
(2)0
(3)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该值是29
【分析】(1)c2,点C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根据点的移
动即可求解;
(2)根据(1)可知点A与点B对应的有理数,根据折叠的性质即可求解;
(3)根据各点运动的情况可以用含t的式子表示出M,P,Q对应的有理数,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分别
表示出MP,PQ,由此即可求解.
【详解】(1)解:c2,点C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B,
∴a235,b253,
故答案为:5,3.
(2)解:点A对应的有理数是5,点B对应的有理数是3,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A与点B重合,
35
∴折叠点对应的有理数为1,且点C对应的有理数是2,
2
∴点C到折叠点的距离为121,
∴与点C重合的点表示的数为110.
(3)解:7QM2PM的值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
∵点P从点A开始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
∴运动后对应的点为53t,
∵点M从点C开始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
第10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运动后对应的点为24t,
∵点Q从点B开始以6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
∴运动后对应的点为36t,
∴PM24t53t7t3,QM36t24t2t5,
∴7QM2PM72t527t329,
∴7QM2PM的值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改变,该值是29.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动点的问题,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计算方法,点与点之间的有理数
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2022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a,点B表示b,点C表示c,b是最大的负整
数,且a,c满足|a3|(c5)20
1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___
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点与C点重合,则点B与数____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
3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
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秒钟过后,
①请问:3BC2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②探究:若点A、C向右运动,点B向左运动,速度保持不变,3BC4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答案】(1)-3,-1,5;(2)3;(3)①3BC2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值为14;②当3t20
时,3BC4AB的值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当3t20时,3BC4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
值为26.
【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先求出对称点,即可得出答案;
(3)①t秒后,AB2tt23t2,BC3tt62t6,代入3BC2AB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②先求出3BC4AB34t643t2,再分当3t20时和当3t20时,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解:1∵|a3|(c5)20,
第11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a+3=0,c−5=0,
解得a=−3,c=5,
∵b是最大的负整数,
∴b=-1
故答案为:−3,-1,5.
-3+5
(2)点A与点C的中点对应的数为:=1,
2
点B到1的距离为2,所以与点B重合的数是:1+2=3.
故答案为:3.
3①t秒后,AB2tt23t2,
BC3tt62t6,
3BC2AB32t623t214.
故3BC2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
②AB2tt23t2.
BC3tt64t6,
3BC4AB34t643t2.
当3t20时,原式24t10,3BC4AB的值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
当3t20时,原式26,3BC4AB的值不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及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轴的特点能求出两点间的距离.
4.(2023秋·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点O为数轴的原点,点A、B、C、D在数轴上,其中A、
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1、3.
(1)填空:线段AB的长度AB______;
(2)若点A是BC的中点,点D在点A的右侧,且ODAC,点P在线段CD上运动.问:该数轴上是否存
在一条线段,当P点在这条线段上运动时,PAPB的值随着点P的运动而没有发生变化?
(3)若点P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从点O向右运动,同时点E从点A以5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点F从
EFOP
点B以20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M、N分点别是PE、OF的中点.点P、E、F的运动过程中,
MN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第12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答案】(1)AB4
(2)P点在线段AB上时,PAPB的值没有发生变化
EFOP
(3)在运动过程中,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见解析
MN
【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解即可;
(2)根据题意得出D点对应的数为4,设P点对应的数为x,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分析:①P点在射线CA
上时,②P点在线段AB上时,③P点在射线BD上时,结合图形,建立方程求解即可
1
(3)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E5t1,OF20t3,根据线段中点得出EMPM3t,
2
131
ONOF10t,OM2t,然后求解即可.
222
【详解】(1)解:线段AB的长度为314,
故答案为:4;
(2)存在
A、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1、3,
∴OA1,OB3
∵点A是BC的中点,
∴ACAB4
∴OCACOA5,
∴C点对应的数为5
又∵ODAC,点D在点A的右侧,
∴D点对应的数为4
设P点对应的数为x
①P点在射线CA上时,PA1x,PB3x
∴PAPB1x3x22x
PAPB的值随着点P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②P点在线段AB上时,
PAx1x1,PB3x
∴PAPBx13x4
第13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PAPB的值随着点P的运动没有发生变化;
③P点在射线BD上时,
PAx1x1,PBx3
∴PAPBx1x32x2
PAPB的值随着点P的运动而发生变化
∴P点在线段AB上时,PAPB的值没有发生变化;
(3)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则OPt,OE5t1,OF20t3
∴EFOEOF25t4
∵M、N分别是PE、OF的中点,
111
∴EMPMPEOEOP3t
222
1311
ONOF10t,OMOEEM5t13t2t
2222
∴MNOMON12t2,
EFOP25t4t
∴2
MN12t2
EFOP
∴在运动过程中,的值不发生变化.
MN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计算及动点问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理解
题意,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
【考点三数轴上的动点中找点的位置问题】
例题: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所示).
(1)操作一:折叠纸面,使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1的点重合,则此时表示数4的点与表示数的点重合;
(2)操作二:折叠纸面,使表示数6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重合,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示数9的点与表示数的点重合;
②若这样折叠后,数轴上的A,B两点也重合,且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点A在点B的左侧),求A,
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
③在②的条件下,在数轴上找到一点P,设点P表示的数为x.当PA+PB=12时,直接写出x的值.
第14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答案】(1)-4
(2)①-5;②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3,7;③x的值为-4或8.
【分析】(1)先求出中心点,再求出对应的数即可;
(2)①求出中心点是表示2的点,再根据对称求出即可;②求出中心点是表示2的点,求出A、B到表示
2的点的距离是5,即可求出答案;③根据点P在数轴上的位置,分类讨论,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当
点P在点A、B之间时,当点P在点A的右侧时,根据各种情形求解即可.
【详解】(1)解:∵折叠纸面,使数字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可确定中心点是表示0的点,
∴4表示的点与-4表示的点重合,
故答案为∶-4;
(2)解:①∵折叠纸面,使表示数6的点与表示数﹣2的点重合,可确定中心点是表示2的点,
∴表示数9的点与表示数-5的点重合;
故答案为∶-5;
②∵折叠后,数轴上的A,B两点也重合,且A,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0(点A在点B的左侧),
∴A、B两点距离中心点的距离为10÷2=5,
∵中心点是表示2的点,
∴A、B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3,7;
③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
∵PA+PB=12,
∴-3-x+7-x=12,
解得x=-4;
当点P在点A、B之间时,此时PA+PB=12不成立,故不存在点P在点A、B之间的情形;
当点P在点A的右侧时,
∵PA+PB=12,
∴x-(-3)+x-7=12,
解得x=8,
综上x的值为-4或8.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的应用,能求出折叠后的中心点的位置是解此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1.已知在数轴上A,B两点对应数分别为﹣2,6.
第15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1)请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点A、点B;
(2)若同一时间点M从点A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右运动,点N从点B出发以3个单位
长度/秒的速度在数轴上向左运动,点P从原点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在数轴上运动.
①若点P向右运动,几秒后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
②若点P到A的距离是点P到B的距离的三倍,我们就称点P是【A,B】的三倍点.当点P是【B,A】
的三倍点时,求此时P对应的数.
【答案】(1)见解析;
2
(2)①秒或2秒后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②P对应数-6或0.
3
【分析】(1)画出数轴,找出A、B所对应的点即可;
(2)①根据两点间距离表示出MP=2t+2-t=t+2.当点P在点N左侧时,NP=6-5t;当点P在点N左右侧
时,NP=5t-6,计算即可;
②根据点P是【B,A】的三倍点,可得PB=3PA.分情况讨论:当点P在A点左侧时,求出点P对应数-6;
当点P在A、B之间时,求出点P对应数0,综上可知点P对应数-6或0.
【详解】(1)解:如图所示:
(2)解:①MP=2t+2-t=t+2.当点P在点N左侧时,NP=6-5t;当点P在点N左右侧时,
NP=5t-6
2
∴t+2=6-5t,得:t=;
3
或t+2=5t-6,得:t=2.
2
即秒或2秒后点P到点M、点N的距离相等,
3
②∵点P是【B,A】的三倍点,
∴PB=3PA.
当点P在A点左侧时,AB=2PA=8,
∴PA=4,点P对应数-6;
当点P在A、B之间时,AB=4PA=8,
∴PA=2,点P对应数0,
综上可知点P对应数-6或0.
第16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点睛】本题考查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轴的三要素及画法,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注意对于动点
问题需要进行分情况讨论.
2.(2023秋·山东滨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已知A,B为数轴上的两个点,点A表示的数是90,
点B表示的数是30.
(1)直接写出线段AB的中点C对应的数;
(2)若点D在数轴上,且BD50,直接写出点D对应的数;
(3)若李明从点A出发,在数轴上每秒向右前进8个单位长度;同时王聪从点B出发,在数轴上每秒向左前
进12个单位长度它们在点E处相遇,求点E对应的数;
(4)若李明从点A出发,在数轴上每秒向左前进8个单位长度;同时王聪从点B出发,在数轴上每秒向左前
进12个单位长度,当它们在数轴上相距20个单位长度时,求李明所在位置点F对应的数.
【答案】(1)30
(2)20或80
(3)42
(4)290或370
【分析】(1)直接根据数轴上线段中点位置计算即可;
(2)分两种情况:当点D在点B的左侧时,当点D在点B的右侧时,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求解即可;
(3)设相遇时间为ts,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4)分两种情况:①追及前相距20,②追及后相距20,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9030
【详解】(1)解:线段AB的中点C对应的数为30,
2
答:线段AB的中点C对应的数为30;
(2)当点D在点B的左侧时,点D所对应的数为:305020,
当点D在点B的右侧时,点D所对应的数为:30+50=80,
答:点D对应的数为20或80;
(3)设相遇时间为ts,由题意得,
8t12t30(90),
解得t6,
点E对应的数为908642;
第17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4)①追及前相距20,设行驶的时间为ts,由题意得,
3012t+90+8t=20,
解得t25,
此时李明所在位置点F对应的数为90825290;
②追及后相距20,设行驶的时间为ts,由题意得,
908t3012t20,
解得t35,
此时李明所在位置点F对应的数为90835370;
答:李明所在位置点F对应的数为290或370.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理解题意,进行分情况讨论分析是
解题关键.
【考点四数轴上的动点中几何意义最值问题】
例题:(2023春·湖北武汉·七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例如,代数
式x2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与2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因为|x1||x(1)|,所以x1的
几何意义就是数轴上x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
(1)探究问题:如图,数轴上,点A,B,P分别表示数1,2,x.
填空:因为x1x2的几何意义是线段PA与PB的长度之和,而当点P在线段AB上时,PAPB3,
当点P在点A的左侧或点B的右侧时,PAPB3.所以x1x2的最小值是______;
(2)解决问题:
①直接写出式子|x4||x2|的最小值为_______;
②直接写出不等式|x3||x1|4的解集为_______;
③当a为_______时,代数式|xa||x3|的最小值是2.(直接写出结果)
【答案】(1)3
(2)①6;②x3或x1;③1或5
【分析】(1)根据题意即可求解;
第18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2)①把原式转化看作是数轴上表示x的点与表示4与2的点之间的距离最小值,进而问题可求解;
②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然后根据数轴可直接进行求解;
③根据原式的最小值为2,得到表示3的点的左边和右边,且到3距离为2的点即可.
【详解】(1)解:当点P在点A的左侧或点B的右侧时,PAPB3.所以x1x2的最小值是3;
故答案为:3;
(2)解:①x4x2x4x2,表示P到A与到B的距离之和,
点P在线段AB上,PAPB6,
当点P在点A的左侧或点B的右侧时,PAPB6,
∴|x4||x2|的最小值是6;
故答案为:6;
②如图所示,满足|x3||x1||x(3)||x1|4,表示到3和1距离之和大于4的范围,
当点在3和1之间时,距离之和为4,不满足题意;
当点在3的左边或1的右边时,距离之和大于4,
则x范围为x3或x1;
故答案为:x3或x1;
③当a为1或5时,代数式xax3为x1x3或x5x3,
∵数轴上表示数1的点到表示数3的点的距离为2,数轴上表示数5的点到表示数3的点的距离也为2,
因此当a为1或5时,原式的最小值是2.
故答案为:1或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熟练掌握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问题
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1.(2022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材料: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b,A、B两点之
间的距离表示为AB,当A、B两点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A在原点,如图1,|AB||OB||b||ab|,
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①如图2,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AB||OB||OA||b||a|ba|ab|;
第19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②如图3,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AB||OB||OA||b||a|b(a)ab|ab|③如图4,点A、
B在原点的两边,|AB||OB||OA||b||a|a(b)|ab|;综上,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
|AB||ab|.
回答下列问题:
(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如果AB2,那么x为______.
(2)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当x在什么范围内时,|x1||x3|有最小值?请写出x的范围及
|x1||x3|的最小值.
11
(3)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则当x在什么范围内时,x1x1有最小值?请写出x的范围及
22
11
x1x1的最小值.
22
图1
图2
图3
图4
【答案】(1)3;x1;1或3;(2)3x1;4;(3)2x2;2.
【分析】(1)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两个数之差的绝对值,算出即可;
(2)|x+1|+|x-3|的最小值,意思是x到-1的距离与到3的距离之和最小,那么x应在-1和2之间的线段上.
(3)参考阅读材料,写出代数式表示的意义即可.
【详解】(1)数轴上表示2和5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23
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为x1
AB2,x12,
故x12或x12,
x1或3.
第20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2)代数式x1x3表示数轴上一点到1,3两点的距离的和,
可知3x1
有最小值为134.
111
(3)代数式x1x1表示x到1,1两点的距离,
222
1
可知取值范围1x1,2x2
2
有最小值为11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和绝对值,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两个数之差的绝对值.
【考点五数轴上的动点规律探究问题】
例题:(2022秋·北京朝阳·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一个动点P从数轴上的原点O出发开始移动,第1次向右
移动1个单位长度到达点P1,第2次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P2,第3次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
点P3,第4次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达点P4,第5次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P5…,点P按此规律
移动,则移动第158次后到达的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A.159B.-156C.158D.1
【答案】A
【分析】根据数轴,按题目叙述的移动方法即可得到点前五次移动后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根据移动的规律
即可得移动第158次后到达的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详解】解:设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则
P1表示的数为+1,
P2表示的数为+3
P3表示的数为0
P4表示的数为-4
P5表示的数为+1……
由以上规律可得,每移动四次相当于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所以当移动156次时,156=39×4相当于向左
移动了39次四个单位长度.此时表示的数为39-4156.则第157次向右移动157个单位长度,P1571;
第21页共30页更多资料加微信:.
第158次还是向右,移动了158个单位长度,所以P1581+158=159.
故P158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59.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点的运动规律,正确理解题意,找出点在数轴上的运动次数与对应点所表示的
数的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
1.(2022秋·全国·七年级期末)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1,现将点A沿数轴作如下移动,第一次将点A
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1,第二次将点A1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2,第三次将点A2向左移动9
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3,…,按照这种移动规律进行下去,第2021次移动到点A2021,那么点A2021所表示的数
为()
A.3029B.30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楼面防水针施工方案
- 网架结构施工方案
- 平屋面天沟施工方案
- 陕西防震支架施工方案
- 砼栈道施工方案
- 耐酸砖施工方案
- 消防电源总线施工方案
- 闵行区综合佛像施工方案
- 理石台面维修更换施工方案
- 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方案
- 2024年08月云南省农村信用社秋季校园招考750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防诈骗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心肺复苏课件2024
- 2024年股东股权继承转让协议3篇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南京市高二上册期末数学检测试卷(含解析)
- 四川省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 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定额(2014)电子表格版
- 分红保险精算规定
- Proud-of-you中英文歌词
-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