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二、元朝的统一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四、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1.辽朝(1)建立:辽朝的建立者

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

活。916年,

族首领

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2)职官: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

务,

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3)习俗: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

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辽史·营卫志上》:“有辽始大,设置犹密,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

之捺钵。”《辽史·营卫志中》:“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

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

钵’。”

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1.辽朝(4)灭亡:1125年,金灭辽。辽朝灭亡后,皇族耶律大石率残余部队西行

至西域,重建政权,统治80余年,史称西辽。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宋朝(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禁军统帅

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

宋朝,定都

,史称北宋。

即为宋太祖。宋太宗赵光义(939-997年),宋朝第二位皇帝(976—997年在位)。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在位期间,采取治国驭将方针,明显地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并最终构成为宋朝“祖宗家法”的重要内容。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赵光义去世,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永熙陵。【2021年山东卷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开封:仅据天下之冲,还是奠万世之基?材料一

(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有意迁都于此,甚或迁都长安,并就此与大臣展开了一场讨论。)

李怀忠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洛阳),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晋王亦曰:“迁都未便。

宋太祖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晋王又曰:“在德不在险。

宋太祖曰:“晋王之言固善,今姑从之。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摘编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材料二图3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图4黄泛区示意图——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分析说明北宋继续以开封为都城的利弊。(12分)16.(12分)利:(1)从以开封为都城具有一定历史基础角度作答;如:历史上多个政

权以开封为都城,北宋已定都开封多年。

(2)从以开封为都城具有相对有利的现实条件角度作答:

①从与长安、洛阳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对比角度作答;如:长安、洛

阳地区相对衰退,开封地区相对发展。

②从开封位置优越和交通便利角度作答。如:地处中原,交通便利,

利于南粮北运、巩固统治。弊:(1)从气候条件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北宋时期气候寒冷,北方

游牧民族南下,容易对开封造成威胁。

(2)从地形条件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开封地处平原,需重兵拱卫,

导致冗兵。

(3)从黄河水患严重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黄河泛滥会给开封及周

边地区带来灾患,破环生产。(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在?

——司马光《涑水记闻》普曰:“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此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矣。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也。”——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宋朝(2)宋初加强中央集权①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②加强中央集权的方针:崇文抑武,提倡文治,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③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b.c.d.a.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b.在地方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其中,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c.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禁军管理机构“三衙”,统兵但无权调兵;d.在中央,设

与宰相(“同平章事”)分权。枢密院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长官用文官担任。④以上措施的利弊:这些措施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因素,巩固了国家的统

一和安定,强化了专制集权。但制度束缚过死,权力分割过细,

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保守疲沓的政治风气。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宋朝(3)北宋的统治危机①边疆压力a.与辽:早在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

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

五代时后晋王朝割让给契丹的土地,

包括今天的河北、山西两省北部以及北京市。

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后来辽军大举南下,

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

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

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b.与西夏: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

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

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一见娇儿泪满腮

点点珠泪洒下来

沙滩会一场败

只杀得杨家好不悲哀

儿大哥长枪来刺怀

你二哥短剑下他命赴阳台

儿三哥马踏如泥块

我的儿你失落番邦一十五载

未曾回来

唯有儿五弟把性情改

削发为僧出家在五台

儿六弟镇守三关为元帅

最可叹你七弟

他被潘洪就绑至在那芭蕉树上

乱箭穿身无处葬埋

娘只说我的儿啊今何在

延辉我的儿啊

哪阵风把儿你吹回来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宋朝(3)北宋的统治危机①边疆压力b.与西夏: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

双方最终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

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宋朝(3)北宋的统治危机②财政危机:虽在边疆战事中频吃败仗,北宋却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

军队。这支军队是通过招募组建的,多而不精,管理混乱,

训练废弛,素质低下。军队不断扩编,导致军费直线上升,

占到国家财政开支的一半以上。

另外,北宋政府机构设置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致使

官僚队伍也不断膨胀。

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宋朝(4)北宋解决统治危机的改革及结果①庆历新政:

在位时,大臣

曾发起一次以整顿官僚机构

为宗旨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明显触犯了官僚

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很快归于失败。

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宋朝(4)北宋解决统治危机的改革及结果

②王安石变法:

年,

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农

业、商业、水利、赋税、基层管理、军事训练、科举教育等诸

多领域。富国方面,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

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方

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

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总体而言,王安石变法达到了

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消除了财政赤字,但

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

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

引起激烈争议。围绕变法问题,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

引发党争,北宋逐渐走向衰亡。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宋朝(5)靖康之变与北宋灭亡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宋朝(6)南宋的偏安①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被

朝攻灭,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

南商丘)称皇帝,后定都

(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赵构就是宋高宗。②岳飞抗金: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几支

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

然而,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秉承崇文抑武国策,视岳飞等

拥有兵权的武将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

有关岳飞的最早画像是南宋刘松年的《中兴四将图》。岳飞是中国古代治军的楷模,“岳家军”成为一时的典范。他虽然没有军事论著传世,但从其散见于史书篇牍中的论述和军事实践,可看出岳飞治军,主要着重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遴选:士卒贵精而不贵多。

2.勤于训练:休战敛兵时,岳飞常常亲自监督部兵训练,视平时如战时,以至过家门而不入。练习急驰下坡、纵跃壕沟等项目时,皆令将士身披重铠,直到操练精熟为止。

3.赏罚公平:莫邪关之战中,张宪部卒郭进率先登城,岳飞即将御赐的金束带和银器犒赏郭进,又为之奏补秉义郎。岳云在训练时出现失误,岳飞也不徇私情,予以严惩。

4.号令严明:调兵指挥,军令简明统一,使部下便于传达和执行。令出必行,违者必罚。

岳飞在庐州时,“遣骑驰奏”,恰遇大江“风暴禁渡”,别人制止这名骑兵渡江,骑兵却说:“宁为水溺死,不敢违相公令。”5.严肃纪律:屯扎驻防之时,队伍虽多至数万人,街市中也不见一兵一卒,待到开拔,民众才见其军容。每到一地,岳飞都自率十数骑巡逻,检查军纪执行情况。有个兵士向湖口县人项某购买薪柴,项某“爱其不扰”,自愿少收二文钱,兵士一定不肯,说:“我怎能因二文钱丢掉项上人头呢?”这几方面的核心便是以严治军。金人也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还我河山”由清末民国时期文人周承忠集据传为岳飞手书的《吊古战场文》与《出师表》墨迹而成。1921年(民国十年),《中国形势一览图》的编著者童世亨为激励国人,将周承忠集钩岳飞草书“还我河山”四字作为扉页,刊入再版的地理图册首页。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还我河山》引起了当时全中国人的爱国共鸣,传遍了中华大地,并从此成为爱国精神的代表作。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宋朝(6)南宋的偏安③绍兴和议: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宋高宗

的年号)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

(今陕西宝鸡西南)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

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

贡”。岳飞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文征明《满江红·拂拭残碑》: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

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

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

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

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

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急脚递】是我国宋代快速军邮制之称谓。它是在北宋同辽、金、西夏作战

的特殊环境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一:“驿传旧有三等:日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

递最速,日行四百里,惟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

急脚递,如古之羽檄(xí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

必须迅速传递)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炫目,过如

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

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金字牌急脚递】中国历史上有关其最著名的一段史实是南宋绍兴十一年

(1141年),秦桧以宋高宗名义一天内连发12道金字牌传达

命令,勒令在抗金前线作战的岳飞退兵。绍兴7年(1137年),赵构生父宋徽宗的死讯传到南宋。“帝号恸,谕辅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思之不遑甯处,屈己请和,正为此耳。’”

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在绍兴11年(1141年)达成的和约: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宋高宗希望把母亲和宋徽宗的遗体接回,答应金杀岳飞。

绍兴11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闹市斩首。《绍兴和议》立刻实现。《宋史·高宗本纪》记载:绍兴12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皇太后偕梓宫发五国城(今黑龙江哈尔滨市依兰县依兰镇五国城村),金遣完颜宗贤护送梓宫,高居安护送皇太后。韦氏于八月壬午(9月13日)到达临安。

1161年《绍兴和议》被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完颜亮南侵伐宋,金在采石之战中败阵,宋高宗也于第二年退位为太上皇,宋孝宗即位后立即为岳飞平反,高宗并无阻挠。宋孝宗时,岳飞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宋朝(6)南宋的偏安④南宋灭亡:

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

(今广东新会南)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

文天祥被俘,坚拒劝降,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

“吾位居将相,不能救社稷,正天下,军败国辱,为囚虏,其当死久矣!顷被执以来,欲引决而无间,今天与之机,谨南向百拜以死。其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张)世杰葬之海滨,已而世杰亦自溺死。宋遂亡。赞曰:宋之亡征,已非一日。历数有归,真主御世,而宋之遗臣,区区奉二王为海上之谋,可谓不知天命也已。然人臣忠于所事而至于斯,其亦可悲也夫!——《宋史》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3.西夏(1)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

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2)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

号大夏,史称西夏。(3)西夏的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蕃号官

称。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一般认为,西夏的蕃号官称与汉式官称的区别,只是对同一套官制的不同语言称谓,并非南北面官那样的两套官制。(4)1227年,西夏亡于蒙古。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4.金朝(1)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

为生。《金史》记载:“其南者籍契丹,号熟女真;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号生女真。”(2)1114年,女真族首领

举兵反辽,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

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今黑龙江阿城)。1125年,金灭辽,两

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3)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

安谋克。凡女真民户,每300户编为一谋克,10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

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

出征。(4)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

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

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二、元朝的统一1.蒙古崛起: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

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

被尊为“

”。此后半

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

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

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

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2.元朝建立: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

位,将统治重心从漠北转移到汉

地,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

兴建大都作为首都。1271年,定

国号为大元,

就是元世祖。二、元朝的统一3.元朝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

年,元军在

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元朝结

束了多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由北方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二、元朝的统一4.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1)修筑四通八达的驿道,

设立驿站,为公差人

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

务,并运输官府物资;(2)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

铺,负责传递公文;《中国古代统计史简编》元代驿站分布及数量二、元朝的统一4.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

,委派官员代表

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

,简称

行省。除

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

共设10个行省。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统治效

率较高。);(4)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

进行管理;(5)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6)设置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二、元朝的统一5.元朝治下的民族关系:元朝存在民族矛盾,

但不同民族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1)民族矛盾:为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元朝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实

行差别对待政策,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蒙古

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南人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二、元朝的统一5.元朝治下的民族关系:元朝存在民族矛盾,

但不同民族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加强。(2)民族交融: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蒙古族和回族,基本上是在元朝

形成的。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统一草原后逐渐将

其他部落融入,形成了蒙古民族。中亚、西亚的大批穆斯林

随着蒙古的征服移居中国,在伊斯兰教整合下形成了一个

新的文化共同体,时称回回人,成为回族的前身。随着时间

推移,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却

日益严重。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

不久元朝灭亡,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以及回回以外的色目人,逐渐与汉

族相融合。

《元史》记载行省的权力是“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钱穆先生认为行省制“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至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

为着防止分裂割据现象的发生,唯一的手段只有利用犬牙相入的原则。因此,元代的省完全一反过去汉州、唐道、宋路的划分方法,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使得任何一个行省都不能成为完整的形胜之区。——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思考】元朝的行省权力很大,为什么没有导致地方割据?元朝之灭亡,……并非亡于地方的分裂割据。其所以如此,除去元朝中央政府能够通过各种制度和机制对行省进行约束、控制外,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由元朝的民族统治背景所决定的。作为民族统治的得力工具,元朝行省主要由蒙古、色目官员掌握权力。这些人更多的是元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忠实维护者,很难成为地方割据势力的代表。

——张帆《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元时期经济方面的新变化(1)农业较之前代又明显的发展;(2)手工业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3)商业发达;(4)大城市空前繁荣;(5)经济重心南移。2.宋元时期社会方面的新变化(1)门第观念淡化;(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元时期经济方面的新变化(1)农业较之前代又明显的发展①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

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②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

结构有一定突破。③棉花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④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北宋

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已经超过1亿。这在中国古代人口史上是一

个划时代的标志。⑤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

西北、西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2021年广东卷4】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元时期经济方面的新变化(2)手工业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①棉纺织业发展。②制瓷技术有重要改进: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

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

彩多变,质感浑厚;

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

瓷和釉里红。

元青花“鬼谷下山”该器物于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元时期经济方面的新变化(2)手工业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③矿冶业在北宋手工业中占有重要

地位。煤的开采量很大,首都东

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

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

产量和质量。

1078年北宋生铁年产量已经达到7.5万到15万吨,这一产量是1640年英国本土生铁产量的两倍半至五倍。——【美国】罗伯特·哈特威尔《北宋中期中国铁与煤工业的革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南宋】庄绰④印刷业是宋朝新兴的手工业,有力

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元时期经济方面的新变化(3)商业发达

①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基层市场蓬勃涌现。②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

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元时期经济方面的新变化(3)商业发达③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导致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钱币年

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10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在

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加上大一统带来的稳定

局面和交通系统的发展,都推动了商业的发展。④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

源。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继丝绸之后成为中华

文明新的物质象征。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2021年浙江卷6】宋代曾规定:“市舶司监官及知州、通判等,今后不得收买蕃商杂货及违禁物色。如违,当重置之法。”据此可知当时

A.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B.海外商业运输发展迅速C.朝廷决定市的设立废止D.政府规范管理海外贸易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元时期经济方面的新变化(4)大城市空前繁荣: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出百万,

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临安到元朝改称杭州,仍被外国旅行家称

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

集散地。

捶丸《骷髅幻戏图》南宋李嵩创作的绢本设色团扇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一个流动的携家带口的提线木偶(傀儡)艺人的一场演出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元时期经济方面的新变化(5)经济重心南移

①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②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

的格局也已定型。

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

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

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1.宋元时期经济方面的新变化(5)经济重心南移③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

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

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

线,大大缩短了航程。

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

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④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

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

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2021年全国乙卷26】宋代,官府强调“民生性命在农,国家根本在农,天下事莫重于农”,“毋舍本逐末”。苏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郑至道说,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自生民以来未有能易之者也”。从中可以看出宋代A.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D.四民社会地位相同【2021年山东卷3】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主要产粮区示意图。该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2.宋元时期社会方面的新变化(1)门第观念淡化: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

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到

宋朝,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当时科举

制度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

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大批出身

于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

政治增添了活力。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

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

望。时人将这些变化概括为“取士不问家世,

婚姻不尚阀阅”。三、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2.宋元时期社会方面的新变化(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

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到宋朝,他们

的数量显著减少。前代的家内服役大都用世袭奴婢

承担,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

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也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

外的人身束缚。(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宋朝有比

较明显的松解。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

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

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百姓迁移

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的限制

也比前代更为松弛。四、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儒学的复兴(1)儒学复兴运动: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

说不及佛教和道教。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

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

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

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的口号。其中,被称为理学或道学的

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后期的

兄弟和南宋的

,因此这一学派也被

称为“程朱理学”。四、辽宋夏金元的文化1.儒学的复兴(2)程朱理学: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具有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

观在内的一套理论体系。它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也称“天理”。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

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

“圣人”的精神境界。理学还提出“”,认为只有深刻探究

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理学带有

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理学大师

还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从早期儒家典籍

《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

言论的《

》《

》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

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

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

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二程、朱熹对于他们思想的核心概念“理”(有时也称为“道”)作过如下阐释:

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

——朱熹《四书或问》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