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综合评估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综合评估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综合评估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综合评估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综合评估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5综合评估二eq\o(\s\up7(考试用时: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s\do5())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与朝鲜的文化沟通中朝两国是唇齿相依的邻邦,自古以来在文化上就有极为亲密的联系,中国文化流入朝鲜占主要方面。我国原有“箕子去国”的故事,说周武王灭殷商后,殷王族箕子不愿事周,率领五千族人避居朝鲜,伴同带去了诗书礼乐、医巫阴阳的学识和百工技艺。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文化最初传入朝鲜。这段广为流传的旧事不免带有传闻的色调,但是,中朝两国人民早有交往却是事实。中国战国时代,天下纷乱,干戈四起,近在朝鲜侧旁的燕赵之地有很多人为避战祸,经由辽东半岛或山东半岛浮海到朝鲜,促进了两国的文化沟通。秦汉之际,两国也有亲密的往来。中国的金属生产工具,包括先进的铁器很早就流入了朝鲜。稍后,中国铜镜、漆器和兵器等也传入朝鲜。两国在古代教化、宗教、文学艺术等很多方面非常相像。朝鲜古来崇尚儒学,不少人能背诵《诗经》《春秋》,熟知《周易》。人名、地名取自《周易》卦名和十二地支的很多。风俗习惯也有很多地方与我国相同,衣袖宽大的朝鲜服装至今犹保存中国古代的遗风。在朝鲜三国时期,中国文化仍不断地传播,特殊是在发展经学、儒学、佛教三个方面,使朝鲜当时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深受影响。高句丽在高校里讲授中国经学史,百济和新罗也先后设立了儒学教化,公元372年,前秦苻坚遣使护送名僧顺道带佛像、经书赴高句丽,这是佛教最早从中国正式传入朝鲜。佛教传播后更促进了文化沟通,中国南北朝的文明大量输出到邻邦,同时也吸取了朝鲜文化的精华。百济输送到南朝的手工艺品做工精致,朝鲜的歌舞音乐在南北朝时期已传到中国,高句丽乐在隋唐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唐初,长安城中居住着很多朝鲜音乐家和舞蹈家,对中国乐、舞的发展颇有贡献。当新罗统一朝鲜后,将王号、年号都改用了汉文。它倾慕唐代文明昌盛,竭力仿效,于是向中国派出了遣唐使和留学生,政制和服饰都参照唐朝,这样,朝鲜的衣冠文物制度完全同于中国了。当时到中国来的新罗商人和移民人数很多,他们多聚居在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了朝鲜人居住区——新罗坊。中国的独创也接连传到了邻邦。造纸方法估计在四世纪前期就传去了,朝鲜是最早获知我国造纸术的国家,三国时期已能造出很优良的纸张了。中国十一世纪独创活字印刷术后,不久传到了高丽。中国独创的火药约在元代引入朝鲜后,朝鲜自己制成了火器,并在抗倭斗争中胜利运用。折扇是朝鲜首创的取凉与装饰用品,这一风雅之物流传到中国后博得了我国人民,特殊是文人墨客的极大宠爱。十三四世纪时,高丽的造船技术已很发达,建立的兵船载量大、航速快、战斗力强,元世祖忽必烈渡海入侵日本之役,就是依据高丽船样式打造了大量兵船。元朝时,重要的作物棉花从中国移植到高丽,经栽种胜利,高丽的棉花与棉布生产快速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流通,还对外出口,在十四世纪末供应中国的女真人,十五世纪初起,起先向日本输出棉布。由于长期运用汉字,朝鲜朝野人士都很注意书法艺术。高丽太上王忠宣王于十四世纪初在元都燕京开设万卷堂,探究书法、儒学和文学等,其中的高丽儒学家李齐贤,在书画、诗文方面造诣很高,他与赵孟等中国大书法家交往,把赵孟的字体介绍到国内,以“松雪体”流行于高丽。清一代的朝鲜有识之士和中国学者之间也有常见的接触,十八世纪的朝鲜实学家洪大容、朴趾源等很多人来到北京,搜集了大量中国书籍载回国内,回国后主见学习中国的文明和从欧洲传入中国的西学和先进科技,借以达到使朝鲜旺盛富强的目的。当今,朝鲜文化仍融入中国文化的因子,2010年朝鲜国宝级艺术团体——血海歌剧团潜心50年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巡演,朝版的林黛玉、薛宝钗深受观众宠爱,曾在中国引起轰动。(节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中国文化史三百题》,有删改)1.对“中国与朝鲜文化沟通”的有关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B)A.“箕子去国”的故事只是传闻周灭殷商之际中国的诗书礼乐、医巫阴阳的学识和百工技艺等传入朝鲜,实际两国文化沟通有可能更早,也有可能稍晚。B.隋唐时期中国与朝鲜文化沟通主要在音乐上,朝鲜的歌舞音乐传到中国,高句丽乐在宫廷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朝鲜对中国乐、舞的发展颇有贡献。C.中国与朝鲜两国农作物文化相互影响,元朝时棉花从中国移植到高丽,后来高丽的棉花与棉布生产快速发展,又在十四世纪末供应给中国的女真人。D.当今,中国与朝鲜两国艺术文化仍相互沟通,如在中国巡演的朝鲜创作的大型歌舞剧《红楼梦》,就是扎根在中国文学名著曹雪芹作品基础之上的。解析:“中国与朝鲜文化沟通主要在音乐上”表述不正确,“主要”两个字错误,原文在“文化沟通”概念上没有表述过主要是在哪一方面沟通,只是举例论述。另外,“朝鲜的歌舞音乐传到中国”不是在唐朝,文中说是南北朝时期。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A.开头一段论述两国自古以来文化上就有至为亲密的联系,如周、战国、秦汉,结尾一段说清朝、当今两国文化仍有沟通,可看出大体是以时间为依次论述的。B.其次段主要举例论述了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影响朝鲜,朝鲜在文化的很多方面与中国相像,甚至于相同,完全向中国学习。C.第三段重点论述新罗统一朝鲜后在文化的很多方面仿照、追随中国,次要论述中国的独创创建传入朝鲜及在朝鲜的发展运用。D.第四段先详细阐述朝鲜的折扇、造船对中国的影响,再间接论述中国棉花传入朝鲜和中国诗书画对朝鲜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解析:B项,分析错误,其次段论述了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影响朝鲜,两国在文化的很多方面相像,甚至于相同,朝鲜在有些方面对中国也产生过影响。C项,结构分析错误,“重点”“次要”分析不正确,第三段对这两个方面的论述是并列的,只存在论述时的“先”“后”关系。D项,“间接论述”分析错误,是举例干脆论述。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中国战国时代近在朝鲜侧旁的燕赵之地,多人为避战祸浮海到朝鲜,表明早期促进两国文化沟通的大部分人是在被逼迫状况下进行的。B.两国在古代教化、宗教、文学艺术等很多方面非常相像,风俗习惯也有很多地方相同,说明两国在文化沟通上的相互影响非常广泛而深刻。C.新罗统一朝鲜,王号、年号改用汉文,向中国派遣唐使、留学生,政制、服饰参照唐朝,作者的目的是说明朝鲜如何像唐朝一样走向强盛。D.由于长期运用汉字,朝鲜人也注意书法艺术,有人在书画、诗文上造诣很高,这是中华诗书画文化绵延不绝的根本缘由所在。解析:A项,“表明早期促进两国文化沟通的大部分人是在被逼迫状况下进行的”分析概括不正确,原文没有此意,不能说明“早期”“大部分人”“是在被逼迫状况下”,他们为了躲避战祸也是自己主动离开的。C项,“作者的目的是说明朝鲜如何像唐朝一样走向强盛”分析概括不正确,原文只是说“这样,朝鲜的衣冠文物制度完全同于中国了”,说明作者的目的是说明朝鲜憧憬中国的先进文化,很多文化都类似甚至于完全同于中国。D项,“这是中华诗书画文化绵延不绝的根本缘由所在”概括不正确,选项的意思是外国人学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就绵延不绝,明显是推断的结论错误,况且“根本缘由”过于肯定,也就是说前面的内容不能推导出“这是中华诗书画文化绵延不绝的根本缘由所在”。(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简称5G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被称为是一种“量子跃迁”,与3G到4G的渐进变更迥然不同。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辨别率达到4K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18秒,但速度带来的不仅是量变。将来的新闻故事会依据时间、读者所在地供应交互性、沉醉性的3D流媒体影像,让读者身临其境地看新闻。5G将给“增加现实/混合现实”(AR/MR)技术带来新生。只有5G的速度能让这种技术走出体验区,形成产业规模。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牢靠,即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稳定。5G网络让医生在“混合现实”工具的帮助下完成精准的开颅手术,这种科幻般的技术只能在5G时代实现,缘由正是5G信号“不断片”。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台设备。过去30年网络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5G会引发一场大幅变更生活方式的革命,这也是各国推动部署5G的重要动力。(摘编自王超《5G时代将引爆哪些颠覆性场景》,《科普时报》2024年3月29日)材料二:中国的移动生态系统在2024年为中国经济创建了5.2万亿元(7500亿美元)的附加值,相当于2024年中国GDP的5.5%。预料2025年中国5G连接数量将达到4.6亿,超过北美和欧洲的总和,位列全球第一。中国的移动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融合和现代化的主要引擎。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中国超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目前,77%的连接运行于4G网络,4G的普及率将在将来几年达到顶峰,并随着消费者转向下一代移动服务后逐步下降。[摘编自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2024》]材料三:“中国政府已将5G放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对5G发展赐予大力支持并进行了全面部署。面对将来,中国和全球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调查机构预料显示,到2025年,5G网络将在全球111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商用。中国与美国、日本一起成为全球前三的5G大国。届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在内的四个经济体将占据全球70%的5G市场,拥有9亿多用户。同时,巨大的5G市场将带动整个信息产业链发展。业内人士指出,2024年至2025年将是5G网络主要建设期,基站、天线等核心硬件市场需求有望爆发。芯片、电子元器件、软件、智能硬件等领域也将进入快速升级阶段。更为重要的是,5G商用还将极大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这意味着在5G网络环境下,超高清视频直播、虚拟现实、增加现实以及裸眼3D等高速率应用将得以实现。5G商用将有力推动远程医疗、工业限制、远程驾驶、才智城市、才智家居等多种应用走进人们的生活,使社会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更。(摘编自王萌《5G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5月4日)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2010—2025年,我国独立移动用户总数呈总体递增态势,截止到2024年,我国拥有的独立移动用户数量占总人口的82%。B.到2024年,我国独立移动用户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后续增长空间相对变小,2024—2025年,我国独立移动用户数量增速将明显放缓。C.预料2024—2025年,我国5G人口覆盖率与接受率将持续增长,到2025年底,我国5G连接数量将达到4.6亿,位列全球第一。D.将来几年,我国4G普及率将达到顶峰,4G、5G网络会长时间并存,因为我国超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且都运行于4G网络。解析:D项,“4G、5G网络会长时间并存”,推断错误,原文中说“随着消费者转向下一代移动服务后逐步下降”;“且都运行于4G网络”错误,太肯定,扩大了范围,文中说“中国超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目前,77%的连接运行于4G网络”,并非“都”;强加因果关系,依据原文材料二,4G的普及率将在将来几年达到顶峰,其表现是“我国超三分之二的移动连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故选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D)A.5G所带动的相关技术领域的更新换代,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引发社会生活方式的革命。B.5G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顶峰,已成为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焦点,各国都在加紧推动部署5G支配,到2025年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实现5G商用。C.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与美、日、欧三个经济体共同占据了5G市场的大多数份额,拥有9亿多用户。D.5G使“虚拟现实和增加现实”等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将推动远程驾驶、才智家居等应用走进人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解析:A项,“5G所带动的相关技术领域的更新换代……”说法有误,依据原文可知,5G的商用才是将有力地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推手,而不是技术的更新换代。B项,“5G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顶峰”没有依据。C项,“与美、日、欧三个经济体共同占据了5G市场的大多数份额,拥有9亿多用户”错误,未然说成已然,只是预料将来将会如此,并未成为现实。故选D。6.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5G的特点及其发展意义。(6分)答:特点:网速更快;低时延和高牢靠;覆盖面更宽广。意义: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引发产业链上各领域的变革;促进社会向数字化转型,将变更人们生活方式。解析: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由原文“在5G网络覆盖下,下载一部辨别率达到4K的电影,理论上不超过18秒,但速度带来的不仅是量变。将来的新闻故事会依据时间、读者所在地供应交互性、沉醉性的3D流媒体影像,让读者身临其境地看新闻”可知,5G的特点是网速更快;由原文“5G最显著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牢靠,即在任何环境下都表现稳定”可知,5G的特点是低时延和高牢靠;由原文“5G网络每平方公里可支持100万台设备。过去30年网络将人连接起来,接下来30年会将物连接起来”可知,5G的特点是覆盖面更宽广;由原文“届时,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在内的四个经济体将占据全球70%的5G市场,拥有9亿多用户”可知,5G的发展将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由原文“巨大的5G市场将带动整个信息产业链发展。业内人士指出,2024年至2025年将是5G网络主要建设期,基站、天线等核心硬件市场需求有望爆发”可知,5G的发展将引发产业链上各领域的变革;由原文“更为重要的是,5G商用还将极大促进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数字化转型”可知,5G的发展将促进社会向数字化转型,变更人们生活方式。(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天下太平莫言小奥,大名马迎奥,但除了学校里的老师叫他的大名,村子里的人都叫他小奥。星期天上午,因为下雨,没法放羊,爷爷让小奥在家学习。他趴在炕沿上,翻了几页课本,心中感到厌烦。又看了一遍那几本看过很多遍的儿童绘本,更烦。他的目光盯着墙上一只壁虎看,突然,那壁虎向一只蚊子扑去。蚊子到嘴时,壁虎的尾巴一声微响,断裂了。另一只壁虎从黑暗中蹿出来,把那条在炕席上跳动着的小尾巴吞了下去。小奥大吃一惊,蹦了起来。他很想把奇迹告知爷爷,却听到了爷爷洪亮的鼾声。他静静地从爷爷身边绕过去,顺手从门后抓起一个破斗笠扣在头上,然后轻轻地穿过院子,蹿出大门。雨下得不大不小,新用水泥铺成的大街上汪着明晃晃的雨水。他一边跳踩着水洼,一边叨念着同学们篡改过的诗句:“小鳖他老姐,最爱把气生。哭了一整夜,天明不住声。圈里母猪黑,窗上玻璃明。养猪发大财,全家进了城。”村街上没有人,一只麻雀叼着一只知了从很高的空中飞过。那知了尖厉地鸣叫,舍命地挣扎。小奥听出了知了的生气和不服气,这么大的知了被小麻雀儿擒住,它怎么能够服气?果真,那知了摆脱了麻雀的嘴,尖叫着钻到天上去了。那只失去了猎物的麻雀,力倦神疲地落在张二昆家的门楼上。张二昆家的大门是村子里最气派的大门,在大门两侧白色的墙上,右边写着“改建新式厕所”,左边写着“享受文明生活”。张二昆当村支书,是村子里最大的官。村里人都不乐意把改建厕所的宣扬口号写到自家墙上,二昆说那就写到我家墙上。张二昆当村支书两年就把这个乱得出名的村子治理得服服帖帖。张二昆让村子里的人都坐上了马桶。张二昆说农夫坐着拉屎是小康社会的重要标记。小奥想到刚起先爷爷蹲到马桶上骂二昆,过了几天爷爷坐到马桶上夸二昆。张二昆当官前是村子里最大的刺儿头,他曾经将他的前任拖到村西头那个大湾里。小奥记得那天的场面,真像过节一样。那个官不会游泳,在湾里挣扎,喝湾水把肚子都喝大了。那个官刚爬到湾沿上就被张二昆踢下去。爬上来又踢下去。爬上来又踢下去。后来那个官哭着说:“二昆,爷爷,我承认了还不行?”张二昆说:“你大点声说,让大家伙都听到,你承认了什么?”那个官说:“乡亲们,我承认,我将黑青铁路占咱们村的公留地的赔偿款挪用了一点点。”张二昆说:“大家伙儿都把手机拿出来录视频,你大点声,当着大家的面说清,说你贪污了多少,怎么贪污的。说不说?不说你今日就在湾里泡着吧。”小奥记得那是前年二月里的事儿,湾里的冰刚刚溶化,水很凉,小北风一吹,站在湾边的人都忍不住打哆嗦。大家都开了手机录视频,那个官站在湾沿,浑身流着水,嘴唇发青,哆嗦着交代罪行。张二昆说:“乡亲们,把证据保存好,千万别删了。我去投案了。”乡亲们说:“二昆,我们联名保你。”小奥路过张二昆家大门口时,一扇大门嘎嘎响着打开了。张二昆跟随着一个五大三粗的黑汉子走出来。张二昆与那黑汉子握手,脸上挂着笑,嘴里连声说:“您尽管放心,袁武的工作我去做,不整改就关闭他的养猪场!”小奥不相识黑汉子,但他知道袁武是他的同学袁小鳖的爹,是养猪场的场长,这几年发了,但也让大湾渐渐地成了一个污水坑,井里的水,也散发着刺鼻的臭气,不能吃了。黑汉子钻进黑色轿车,张二昆对着车招手,目送着车沿着湾边的马路右拐北去。这时,他才像突然发觉了小奥似的,惊异地问:“小奥,你在这里干什么?”小奥指一指门楼上的麻雀,说:“知了飞了。”张二昆道:“什么一塌糊涂的,回家写作业去。”小奥站得笔直,盯着张二昆看。张二昆虎着脸说:“看什么?回家让你爷爷给你爹娘打电话,让他们赶快滚回来,我们太平村要干大事,不用出去打工了。”(节选自莫言《天下太平》,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小说中小奥的大名叫“马迎奥”,乡亲们在大湾围观前任村支书被打时用手机录视频,这些情节呈现了人物生活的背景,凸显了故事的时代特征。B.小说开头关于小奥看两只壁虎的细微环节描写,表现了小奥厌烦无聊的心理以及对世界的新奇,塑造了小奥这一质朴的农村少年形象,真实而显明。C.小奥蹿出大门后叨念着同学们篡改过的诗句,这看似随意的叨念,示意袁武养猪发财的同时给家人及当地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构思奇妙。D.前任村支书贪污挪用村里公款的丑恶行径,“五大三粗的黑汉子”钻进轿车扬长而去的官僚做派,对塑造张二昆的形象起到了对比衬托的作用。解析:D项,“‘五大三粗的黑汉子’钻进轿车扬长而去的官僚做派”,表述有误。从情节上看,黑汉子是来找张二昆谈整改之事的,文中提到“黑汉子”时只是说“五大三粗”“钻进黑色轿车”,“官僚做派”于文无据,无中生有。故选D。8.张二昆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答:张二昆是一个带头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基层干部。强逼前任村支书交代罪行,决心整改袁武的养猪场,表现了他敢于斗争、敢做敢当的性格。改建厕所,号召外出村民回乡干大事,表现了他身上新时代的文明意识和实干精神。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人物身份,其次从文中找到人物的各种描写,通过人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等看人物的性格、品质,最终用精确的语言加以概括,答题要先概括后分析。从情节内容上看,张二昆是一个基层干部,带头进行新农村建设。涉及的事有改建厕所,带头提倡文明生活;强逼前任村支书交代罪行,表现他敢于斗争,敢做敢当;和黑汉子谈话,他决心整改袁武的养猪场,表现他的敢于斗争;结尾他说“回家让你爷爷给你爹娘打电话,让他们赶快滚回来”,是号召村民回乡干大事,表现了他身上新时代的文明意识和实干精神。综合以上分析,归纳作答即可。9.小说始终以小奥的视角行文,这种行文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答:以小奥的视角行文,能将一些零散的情节统一起来,使叙述散而不乱。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张二昆,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接地气。从一个小孩的眼光和心理动身,能将一些很平常的事物写得饶好玩味。解析:做本题时,要考虑人物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依据人物特点分析其作用,详细可从情节支配方面、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和主旨效果三方面考虑。“小说始终以小奥的视角行文”,表明小奥是线索人物,通过小奥的见闻把故事相关情节串联起来,推动情节发展。这种行文方式在情节支配上,可以使零散的故事情节紧凑起来,叙述散而不乱;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张二昆是主要人物,通过小奥的视角写张二昆,人物形象更真实。如“小奥想到刚起先爷爷蹲到马桶上骂二昆”“小奥记得那天的场面,真像过节一样”“小奥站得笔直,盯着张二昆看。张二昆虎着脸说”,人物形象可感;在表现效果上,以孩子的视角看事物,可以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比如文章前半部分“壁虎吃蚊子”“麻雀叼知了”的叙述和描写。回答有哪些好处,答题至少要梳理出三方面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刘般字伯兴,宣帝之玄孙也。般数岁而孤,独与母居。王莽败,天下乱,太夫人闻更始即位,乃将般俱奔长安。会更始败,复与般转侧兵革中,西行上陇,遂流至武威。般虽尚少,而笃志修行,讲诵不怠。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精若此。数以晓般,般犹不改其业。建武八年,隗嚣败,河西始通,般即将家属东至洛阳,修经学于师门。明年,光武下诏,封般为菑丘侯,奉孝王祀,使就国。后以国属楚王,徙封杼秋侯。十九年,行幸沛,诏问郡中诸侯行能。太守荐言般束脩至行,为诸侯师。帝闻而嘉之,乃赐般绶,钱百万,缯二百匹。永平元年,以国属沛,徙封居巢侯。数年,扬州刺史观恂荐般在国口无择言,行无怨恶,宜蒙旌显。显宗嘉之。十年,征般行执金吾事,从至南阳,还为朝侯。明年,兼屯骑校尉。每行幸郡国,般常将长水胡骑从。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是时下令禁民二业,又以郡国牛疫,通使区种增耕,而吏下检结,多失其实,百姓患之。般上言:“郡国以官禁二业,至有田者不得渔捕。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夫渔猎之利,为田除害,有助谷食,无关二业也。又郡国以牛疫、水旱,垦田多减,故诏敕区种,增进顷亩,以为民也。而吏举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种之处,亦通为租。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务令实核,其有增加,皆使与夺田同罪。”帝悉从之。肃宗即位,以为长乐少府。建初二年,迁宗正。般在位数言政事。其收恤九族,行义尤著,时人称之。年六十,建初三年卒。(节选自《后汉书·刘般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A.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B.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C.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D.帝曾欲置常平仓/公卿议者多以为便/般对/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实侵刻百姓/豪右因缘为奸小民/不能得其平/置之不便/帝乃止解析:句中“小民”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以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是“对”的后置状语,不要断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束脩,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挚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文中指学生与老师初见面时,表示敬意奉赠的礼物。B.郡国,一般的郡和诸侯王的封国统称为郡国。郡直属朝廷,国是诸侯王的封地,都是郡一级的行政区划,下辖县级单位,所以“郡”“国”并称。C.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后来,刺史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D.常平仓,是古代政府为调整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谷贱时增其价而籴之以利农,谷贵时减价而粜之”。解析:A项,“束脩”在文中是“约束修养”之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刘般有志于学,常读不辍。他年少时就立志修养品德,讲诵不怠;河西与内地相通后,他将家属东迁到洛阳,又拜师修经学。B.刘般德才兼备,受人好评。建武十九年,皇帝在沛诏问郡中诸侯,太守举荐刘般可为诸侯师表;扬州刺史观恂认为他什么话都敢说,行为不受人怨恶。C.刘般心怀百姓,体恤民情。皇帝想设常平仓,刘般据理反对;朝廷禁民二业,他认为打鱼捕猎不妨害农事,且有助谷食。D.刘般据实言事,深受信任。郡国发生牛瘟,实行分区耕种,官吏检查结果多与实际不符,他认为务必要让刺史、二千石去核实,皇帝都接受了他的进言。解析:B项,观恂举荐刘般并非“建武十九年”;“口无择言”意为“不说没有经过选择的话”。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母及诸舅,以为身寄绝域,死生未必,不宜苦精若此。(5分)译文:他母亲和诸舅父,认为寄身在边远地区,死生尚难预料,不应如此苦读精思。(2)今滨江湖郡率少蚕桑,民资渔采以助口实,且以冬春闲月,不妨农事。(5分)译文:现在沿江湖的郡多半少种桑养蚕,百姓借打鱼捕猎来补充口粮,再说冬春闲月,并不妨害农事。解析:(1)绝域:边远地区。必:预料。苦精若此:如此苦读精思。(2)滨:沿,靠近。率:多半。资:借助。口实:口粮。参考译文:刘般字伯兴,宣帝的玄孙。刘般数岁就死了父亲,独自与母亲住在一起。王莽失败,天下大乱,太夫人听说更始帝即位,于是和刘般一同到了长安。适逢更始失败,又与刘般辗转在兵革之中,西行到了陇,就流落到武威。刘般虽然年少,可是立志修养品德,讲诵书不懈怠。他母亲和诸舅父,认为寄身在边远地区,死生尚难预料,不应如此苦读精思。几次对刘般说教,刘般仍旧不变更他的学业。建武八年,隗嚣败了,河西才与内地相通,刘般便将家属东迁到洛阳,在老师门下学习经学。其次年,光武帝下诏书,封刘般为菑丘侯,奉祀孝王,派他到国都。后来因为国属楚王,改封杼秋侯。十九年,皇帝到了沛,诏问郡中诸侯的品德才能。太守举荐刘般,约束修养,品德为上,能为诸侯师表。皇帝听了嘉奖他,于是赐给刘般绶带,钱百万,缯二百匹。永平元年,以国属沛,改封居巢侯。几年后,扬州刺史观恂举荐刘般在国,不说没有经过选择的话,行为没有怨恶,应当得到表彰。显宗嘉奖了他。十年,召刘般执行执金吾事,跟从皇帝至南阳,回来做了朝侯。其次年,兼任屯骑校尉。每次圣驾出巡郡国,刘般常率领长水胡骑跟从。皇帝曾经想设置常平仓,公卿们都认为很便利。刘般认为:“常平仓外有利民之名,而内部实际是侵害百姓,豪绅借故捣鬼,小百姓不能得到实惠,设置了不见得便利。”皇帝便停止了。这时朝廷下令禁止百姓经营两种职业,即农夫不得经商。又因郡国发生牛瘟,实行分区耕种,而官吏下去检查,多与实际不符,百姓很担忧。刘般上书说:“郡国因朝廷下令禁止百姓经营两种职业,致使有田的人不得打鱼捕猎。现在沿江湖的郡多半少种桑养蚕,百姓借打鱼捕猎来补充口粮,再说冬春闲月,并不妨害农事。渔猎的好处,为田除害,有助于谷食,与从事两种职业没有关系。又因为郡国牛疫、水旱,垦田大多削减,所以诏书吩咐分区种植,增进顷亩,为的是老百姓。可是官吏举办度田,想令产量多于前年,至于不种的地方,也通为租。可吩咐刺史、二千石,务必核实,如有增加,都与夺田同罪。”皇帝全部听从了。肃宗即位后,封刘般为长乐少府。建初二年升为宗正。刘般在任时多次谈论政事。他对约束救济亲族方面,行动尤为显著,时人非常赞扬他。建初三年死去,享年六十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醉落魄①范成大栖乌飞绝,绛河②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③。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④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⑤说。注: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②绛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④昭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14.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词的第一句以暮鸦归林栖息示意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闪耀不定。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绽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凉爽的情景。C.词中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交融,意蕴悠长。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咽”,谓箫声幽咽,如泣如诉。解析:D项,“一指玩耍,把玩”错,应当是“一指奏乐”。15.“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此句妙处。(6分)答:示例一:这一句写词人听笙时所处环境的美丽凉爽。词人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真实而生动,表现出声音的稍微、清冷,衬托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示例二:这一句写笙声之妙。写笙声如同夏夜凉风吹竹,如同雪花静静飘落时的簌簌声,描摹出笙声的稍微、凉爽;同时以色写笙,以雪的雪白纯一来表现乐音音色纯净、意韵清冷。同时,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清静悠然与些许的落寞悲凉。解析: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肯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好风碎竹声如雪”,写笙声如好风碎竹、雪清玉脆。“如雪”,将夏夜凉风吹动竹叶的声响比作雪花飘落时发出的簌簌声响。此词写退隐生活中一个吹笙自娱的清夜,写出词人此时内心的清静适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泣涕涟涟”写恋爱中女主子公未见男子时的神态,而在见到心上人之后则是:“载笑载言。”(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两句,描写渔人刚刚发觉桃花源,虽然走得并不远,但是眼前却一下子开阔起来。(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决地表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第Ⅱ卷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中秋节期间,在“传统节日与当代价值”的国际学术对话中,一位年轻的外交官,对传统节日给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定义。她认为节日不仅是传承文化,更是人类追求艺术的极致表达。什么是节日?“节”本意取自竹节,但我们给了它更多的思想内涵——生活在时间的流里,()。八月十五这一天,本就是每年十二个圆月中的一个,这“节”便成了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与华蜜紧密相连的时间密码。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终极表达。移风易俗,没有什么能比艺术做得更精彩。因为,只要是真正的美,肯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宠爱,而这份宠爱会变成文化创建的巨大动力。面对时代变更,只有发挥这份创建力,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下,在敬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前提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诠释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才可能创建出为人民喜闻乐见、有剧烈感染力的新的节俗文化产品。开贞起元,推陈出新,此其时也!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D)A.不同民族依据不同的文化给无尽的时间之流支配刻度,以此赐予节日不同的深刻意义B.不同民族依据不同的文化给无尽的时间之流支配刻度,以此对时间长短进行深度切割C.节就是为无尽的时间之流支配的刻度,而不同民族可依据不同的文化对时间进行切割D.节就是为无尽的时间之流支配的刻度,而不同民族依据不同的文化赐予这刻度以意义解析:考虑话题一样性,解除A、B两项。考虑语意的连贯性,解除C项。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A.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下,在敬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前提上,利用包括含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赐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B.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敬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赐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C.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敬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传统节日被赐予艺术的多重表达D.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敬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含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赐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解析:“基础下”“前提上”不符合搭配;“包括含……在内”,句式杂糅,去掉“含”解除A项。“利用……,做……”,主语应保持一样,解除C项。“包括含……在内”,句式杂糅,去掉“含”,解除D项。19.文中运用了问号来对节日的定义进行提问,下列各句中问号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肯定要坚决不移地走下去。B.究竟去还是不去?我的姑奶奶。C.如何让古典音乐走进一般人的生活并深化人们的内心?一些艺术家共享了自己工作中的阅历与感悟。D.假如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分呢?解析:A项,非疑问句,问号应改为逗号。B项,倒装问句,问号应放在后面,前面的问号改为逗号。C项,第一个是问句,而且不做句子成分,问号运用正确。D项,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著作等“心”比著作等“身”更为重要。著作等“身”,①是探讨成果物质层面的度量,具有可统计性;而著作等“心”,则是探讨成果精神层面的驻扎,无法计算。“著作等身”一般是对学者从事探讨工作的赞颂,的确有很多闻名学者以著书立说的丰硕成果令人仰慕。但是,②著作只是承载学问的外壳,而学问是主宰著作的灵魂,因此,衡量一个学者的学术地位和名声,③绝不能以著作等不等身为标准。解析:由①后面内容“而著作等‘心’,则是探讨成果精神层面的驻扎”,可推断出“著作等‘身’”后的内容是“是探讨成果物质层面的度量”;②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