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120.40
CCSK40
TB
团体标准
T/YIIEEXX—XXXX
家用及类似用途用于交流的小型断路器
2023-XX-XX发布2023-XX-XX实施
乐清市工业电器工程师协会发布
T/YXXXX—XXXX
家用及类似用途用于交流的过电流保护器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DZ47-63系列小型断路器(以下简称断路器)及DZ30-32系列小型断路器(以下简称断路
器)的术语、符号、代号、型号及基本参数、标志、正常工作条件和安装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及贮存等内容。
本标准规定的断路器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至230~400V,额定电流至63A的线路中,用来分配
电能并作为线路设施和电气设备进行过电流保护,亦可用于不频繁的通断操作。
本标准规定的断路器适用于非专业人员使用并且不需进行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828.1-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2900.18-2008电工术语低压电器
GB/T4207-2022固体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指数和相比电痕指数的测定方法
GB/T5169.10-2017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第10部份: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灼热丝装置
和通用试验方法
GB/T10963.1-2020电气附件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第1部分:用于交流的断路器
GB/T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9334-2021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尺寸在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及其附件中作机械支承
的标准安装轨
3术语、符号、代号
3.1术语
本标准中应用的名词术语引用GB/T2900.18和GB/T10963.1中与本标准有关的术语及定义。
除非另有规定,使用术语“电压”和“电流”时均指有效值。
3.2符号
Ui:额定绝缘电压
Inm:壳架等级额定电流
In:额定电流
1
T/YXXXX—XXXX
Ue:额定工作电压
Ics:运行短路分断能力
Icn:额定短路能力
Qa:基准温度
O:分断电路的操作
CO:接通电路及紧接着的分断操作
4基本参数
4.1基本规格及参数
断路器的基本规格及参数见表1DZ47系列小型断路器基本规格及参数和表2DZ30系列小型断路器基
本规格及参数,瞬时脱扣器的型式和脱扣电流范围见表3。
表1DZ47系列小型断路器基本规格及参数
额定短路分断能力
额定绝缘电额定冲击耐受
脱扣器类额定电流额定工作电压(I)
极数压电压cn
型AV分断电流
VkVcosφ
A
6、10、16、20、25、1230/400
B型
32、40、50、632、3、4400
6、10、16、20、25、1230/400
C型500440000.75~0.8
32、40、50、632、3、4400
6、10、16、20、25、1230/400
D型
32、40、50、632、3、4400
表2DZ30系列小型断路器基本规格及参数
额定运行短路额定极限短路
分断能力分断能力
额定绝缘额定冲击耐
产品额定额定工分断
极数频率分断电压V受电压KV
型号电流作电压电流cosφcosφ
电流A
A
DZ306~321+N230V50Hz45000.7~0.845000.75~0.85004
注:DZ30瞬时脱扣器型式只有C型。
表3瞬时脱扣器的型式和脱扣电流范围
瞬时脱扣器的型式脱扣电流范围
B3In~5In
C5In~10In
D10In~20In
注:凡涉及到230V和400V的地方,可以分别理解为220V或240V、380V或400V.
4.2分类
4.2.1按极数分
a)单极断路器;
b)带一个保护极的两极断路器;
c)带两个保护极的两极断路器;
d)带三个保护极的三极断路器;
2
T/YXXXX—XXXX
e)带三个保护极的四极断路器;
f)带四个保护极的四极断路器。
4.2.2按瞬时脱扣器的型式分
a)B型;
b)C型;
c)D型。
4.3安装尺寸及外形尺寸
断路器的安装尺寸和外形尺寸见产品图样。
5标志
5.1产品标志
每台断路器应在明显的位置用不易磨灭的方法标志以下内容,标志不应位于螺钉、可拆卸的垫圈或
其它可拆卸的零件上。
a)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产品名称及型号;
c)额定电压;
d)额定电流,不用符号“A”,在数字前冠以瞬时脱扣器型式符号如B16;
e)额定频率;
f)额定短路能力,用A表示;
g)接线图;
h)基准环境空气温度(如果不是30℃时);
i)防护等级(如不是IP20时);
j)产品符合的标准号;
k)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imp(如果是2.5kV);
l)具有隔离功能的断路器用符号标明。
如果产品上标志上述全部内容有困难时,至少应在产品的正面标志d)项的内容,在安装后能清晰易
见,而a)、b)、c)、e)、f)、h)和i)项可以标志在断路器侧面或背面。其它资料应标志在产品使用说明
书中。
5.2接线端子标志
必须区分电源接线端子和负载接线端子时,电源侧接线端子用指向断路器的箭头表示(或用1、3、
5表示),负载侧接线端子用离开断路器的箭头表示(或用2、4、6表示)。
连接中性线的接线端子标明字母N。
5.3触头位置标志
断路器应有明显的表示触头闭合和断开位置的标志,闭合位置用“┃”(或“合”、“ON”)表示,
断开位置用“○”(或“分”、“OFF”)表示。
5.4其它标志
断路器应标明使用位置、安装类别及污染等级等。若在铭牌上标出有困难时,可写入随产品提供的
样本或使用说明书中。
3
T/YXXXX—XXXX
6正常工作条件和安装条件
6.1正常工作条件
6.1.1周围空气温度不超过+40℃,并且24h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5℃。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是-5℃。
注:周围空气温度高于+40℃或低于-5℃的工作条件,用户应与制造厂协商。
6.1.2安装地点的海拔不超过2000m。
6.1.3最高温度为+40℃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不超过50%,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允许有较高的相对湿度,
例如20℃时相对湿度为90%。对由于温度变化可能偶尔产生的凝露,应注意采取适当的措施。
6.2安装条件
6.2.1安装类别为Ⅱ类。
6.2.2安装场所污染等级为2级。
6.2.3断路器采用标准导轨安装,其导轨应符合GB/T19334安装轨要求。
6.2.4断路器一般应垂直安装,手柄向上为接通电源位置。
6.2.5安装处应无显著冲击和振动。
7结构与性能要求
断路器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7.1结构
7.1.1一般要求
7.1.1.1断路器使用的绝缘材料的部件遭到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时,不应引起火灾危险或蔓延火灾。
7.1.1.2断路器使用的绝缘材料的组别应高于或等于Ⅲa,其相比电痕化指数(CTI)值应不小于175。
7.1.1.3断路器的黑色金属零件应采取适当的镀、涂层防蚀。金属零件不应有裂纹、麻点及镀层脱落,
塑料制件表面光滑,不应有气泡、裂纹、麻点等缺陷。
7.1.1.4操作断路器时,容易触及的外部零件应用绝缘材料制成。
7.1.2机构
7.1.2.1DZ47-63多极断路器所有极动触头,无论手动操作或自动操作,基本上同时接通和同时断开,
即使仅在一个保护极上发生过载时也是如此。
DZ30-32连接中性线的极应比保护极先接通后断开。如果连接中性线的极具有适当的短路接通分断
能力并且断路器是无关人力操的,则所有极包括中性极可以基本上同时动作。
7.1.2.2断路器的操作部件必须灵活可靠,并具有自由脱扣机构。
7.1.2.3机构应使动触头只能在闭合位置或断开位置,即使操作件释放在一个中间位置时也是如此。
7.1.2.4断路器在断开位置时应按满足隔离功能所必须提供一个隔离距离。且提供触头位置指示,触
头位置指示装置应该可靠。
7.1.2.5应有能用手闭合和断开动触头的操作部件,操作件可用来指示触头位置,用“ON”或“┃”
表示闭合,用“OFF”或“○”表示断开。当断路器垂直安装时,操作件向上的位置是动触头闭合位置。
7.1.2.6如果用一个独立的机械指示器来指示主触头的位置,对闭合位置(ON)指示器应显示红色,
对断开位置(OFF)指示器显示绿色。
7.1.2.7断路器的操作件,应不能从壳体外面取下。
7.1.3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断路器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4mm,爬电距离应不小于4mm。
7.1.4螺钉、载流部件及其连接
4
T/YXXXX—XXXX
7.1.4.1载流部件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载流能力,应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如铜和铜合金或耐
腐蚀性能不低于铜且具有适当的机械性能的其它金属或适当的涂覆金属。
7.1.4.2无论电气连接或机械连接,应能承受正常使用时产生的机械应力。传递接触压力的螺钉不应
采用自攻螺钉,作为电气连接的螺钉应锁紧,防止松动。通过8.2.6的试验来验证。
7.1.5连接外部导体的接线端子
7.1.5.1接线端子应确保其连接的导体可长期保持必须的接触压力,以保证良好的电气接触和过载一
定的载流能力。
接线端子用螺钉应能以足够的接触压力,把断路器所允许连接的实心或多股绞合铜导体夹紧在金属
表面之间而不损坏导体。
接线端子的接线螺钉和拧紧扭矩,可连接的铜导体标称截面积及其承受的拉力见表4。
表4接线端子的接线螺钉和拧紧扭矩,可连接的铜导体标称截面积及其承受的拉力
壳架等级额定被夹紧导体的被夹紧导体的
扭矩拉力
电流Inm接线螺钉最小截面积最大截面积
N·mN
Amm2mm2
32M4161.280
63M51252100
7.1.5.2接线端子中用以夹紧导线的螺钉不能再用作固定其它部件。接线端子的结构应使得拧紧接线
螺钉后,硬性导线或绞合导线的线丝不会滑出接线端子。通过8.2.7的试验来验证.
7.1.6电击保护
断路器的结构应使得断路器按正常使用条件安装和接线后,其带电部件是不可触及的,如果导电部
件能被试指触及则认为该部件是易触及的。除了固定盖和标牌的螺钉等器件外,断路器的外部部件应用
绝缘材料制成,或衬有完整的绝缘材料。
金属的操作件应和带电部件绝缘,它们的外露的导电部件应覆盖有绝缘材料。这个要求不适用于耦
合各极的绝缘操作件的装置。
机构的金属部件应是不可触及的。
通过8.2.5的试验来验证。
7.2性能要求
7.2.1温升
断路器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规定条件进行试验时,其各部件温升不得超过表5规定的极限值,试
品不应遭到损坏而影响它的功能或使用安全。
通过8.4的试验来验证。
表5温升
温升极限(用热电偶法测量)
部件名称
K
连接外部导线的接线端子60
手动操作可能触及的外部部件,包括绝缘材料的操作件及耦合各极
40
绝缘操作件相连接的金属件
其他外部零件,包括断路器与安装平面直接接触的表面60
注:表5所示温升极限仅适合用于周围空气温度保持在6.1.1规定的极限范围内。
5
T/YXXXX—XXXX
7.2.2介电性能和隔离功能
断路器应有足够的介电性能并应确保隔离。
7.2.2.1工频介电强度
断路器应能通过8.3.3的试验来检验在工频电压下应有足够的介电强度。
7.2.2.2隔离能力
断路器适合于隔离,并应通过最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及8.3.4.1和8.3.4.3的试验。
7.2.2.3在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imp)下的介电强度
断路器应足以耐受冲击电压,通过8.3.4.2的试验来检验符合要求。
7.2.3过电流脱扣特性
7.2.3.1过电流脱扣特性应使断路器对电路有足够的保护而不会产生误动作。过电流瞬时脱扣器型式
为B、C和D,过电流脱扣特性应包括在表6规定的时间——电流特性带内,基准环境温度为30℃,允
差(+50)℃。
表6时间——电流动作特性
序过电流瞬时额定电流In试验电流规定时间
起始状态预期结果试验环境温度备注
号脱扣器类型AAt
aB,C,D≤63冷态1.13Int≤1h不脱扣30℃~35℃
紧接a)项试验
bB,C,D≤63热态1.45Int<1h脱扣30℃~35℃后5s内升到
规定电流
≤32冷态1s<t<60s
cB,C,D2.55In脱扣30℃~35℃
>32冷态1s<t<120s
B冷态3In
闭合辅助开
dC≤63冷态5Int≤0.1s不脱扣30℃~35℃
关,接通电流
D冷态10In
B冷态5In
闭合辅助开
eC≤63冷态10Int<0.1s脱扣30℃~35℃
关,接通电流
D冷态20In
注:术语冷态指在基准校准温度下,试验前不带负载;
7.2.3.2周围空气温度在-5℃~+40℃范围内,对脱扣特性不应有明显影响,其脱扣特性允许的变化
见表6。
7.2.3.3多极断路器只有一个保护极通以下列负载电流时,应在规定时间内脱扣:
带二个保护极的两极断路器通以1.1×1.45In的电流;
三极或四极断路器通以1.2×1.45In的电流。
通过8.6的试验来验证。
7.2.4机械电气寿命
断路器在额定电流下应能承受4000次操作循环。
通过8.7的试验来验证。
7.2.5短路电流下的性能
断路器应能承受规定的短路操作次数,在短路操作时,不应对操作者产生危害,也不应在带电部件
之间或带电部件与接地部件之间产生闪络。
6
T/YXXXX—XXXX
通过8.8的试验来验证。
7.2.6耐机械振动和机械撞击性能
断路器应能承受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应力。
通过8.9的试验来验证。
7.2.7耐热性
断路器应有足够的耐热性能。
通过8.10的试验来验证。
7.2.8防锈性能
断路器的黑色金属应有足够的防锈保护。
通过8.11的试验来验证。
7.2.9可靠性
断路器即使在长期工作后,也应能可靠工作。
通过8.5的试验来验证。
8试验
8.1试验条件
8.1.1试品应符合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
8.1.2除有特殊规定外,试验应在新的断路上进行。
8.1.3除有特殊规定外,试验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
8.1.4在试验之前,允许在空载或负载条件下,对试品操作数次。
8.1.5试验时连接试品的导线截面和长度,除有特殊规定外,按表7选取。
表7试验时与额定电流相应的导线截面积和长度
In(A)61016、20253240、5063
S(mm2)11.52.5461016
L(m)1~1.052~2.05
8.1.6试验量允许误差
除在试验方法中已规定之外,试验参数允许误差规定如下:
电压:±5%;电流:0~+5%;功率因素:0~-0.05
(多相电路的功率因素为每相功率因素的平均值)
8.1.7在制造厂同意的前提下,为了试验方便,用比标准规定更为严酷的试验参数和试验方法试验时,
同样有效。
8.1.8在试验过程中,不允许对试品进行维修或更换零部件。
8.2验证机械结构
8.2.1一般检查
8.2.1.1断路器零件装配应齐全,符合本产品图样要求。
8.2.1.2产品的外形和安装尺寸,应符合4.4规定。
8.2.1.3检查断路器的零件和机构,应符合7.1.1.3、7.1.1.4、7.1.2要求。
8.2.2验证标志和标志的耐久性
8.2.2.1断路器标志,应符合第5章规定的内容。
8.2.2.2对产品外壳和铭牌上的标志,作如下试验:
7
T/YXXXX—XXXX
用手拿一块浸湿蒸馏水的脱脂棉花,在15s时间内,来回擦15次,接着用一块浸湿脂族乙烷溶剂(芳
香族化合物的容积含量最大为0.1%,贝壳松脂丁醇值为29,初沸点约为65℃,干点约为69℃,比重为
0.68g/cm3)的脱脂棉花在15s内来回擦15次。
在本试验后,标志应容易识别。在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试验后,标志仍应容易识别,标志应不可能轻
易移动或翘曲。
对用压印、模压或雕刻等方法制成的标志不需进行本试验。
8.2.3验证耐非正常热和着火危险试验
断路器中绝缘材料制作的零件,应按GB/T5169.10的规定进行试验,灼热丝顶端的温度以及施加在
被试零件上的试验时间,按表8选取。本试验仅在一台试品的零件上进行。在有疑问的情况下,再用另
外两台试品重复进行此项试验。
灼热丝试验设备、试验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均按GB/T5169.10的规定。
注:如果内个绝缘部件由同一种材料制成,则仅对一个这样的部件按相应的灼热试验温度进行试验。
表8灼热丝试验温度与时间
零件灼热丝顶端的温度℃试验时间s
壳体960±1530±1
手柄、线圈骨架等650±1030±1
8.2.4绝缘材料相比电痕化指数(CTI值)的测定
绝缘材料相比电痕化指数(CTI值)的测定按GB/T4207规定的试验方法、试验设备、试验程序等来测
定。其值应符合7.1.1.2要求。
如果制造厂从绝缘材料制造厂或其它可靠方法获得的数据确实能证明该绝缘材料能满足上述规定
要求,可不再进行上述测定试验。
8.2.5验证防电击保护
断路器在制造厂规定的安装使用条件下,分别连接最大和最小截面积的导线,进行防电击保护试验。
试验方法按GB/T10963.1-2020的9.6的要求进行。
8.2.6验证螺钉、载流部件及其连接的可靠性
对断路器安装和接线时使用的螺钉,通过下列试验来验证是否符合7.1.4的要求。
断路器用7.1.5表4规定的最大截面积导线(截面大于6mm2,用硬性绞合导体,其它截面积采用硬性
单股导体)插入接线端子。用表4中相应扭矩拧紧接线螺钉,然后再拧松螺钉,取出导线,再用新的导线
重复上述试验。分别对一个进线端子和一个出线端子各进行5次试验。
拧紧螺钉时不能有冲击力。每次拧松螺钉时,应移动导线。
试验后,所有连接不能松动,螺钉不应断裂,断路器的电气性能不能受到影响。
8.2.7验证接线端子的可靠性
8.2.7.1断路器分别用7.1.5中表4规定的最大截面和最小截面导体,硬性单股导线或绞合导线中采
用最不利的一种,插入接线端子。用表4中相应扭矩三分之二的扭矩拧紧接线端子螺钉,接着对导线施
加表4中对应的拉力。施加拉力的,不能用冲击力,时间为1min,方向为导线位置的轴向方向。
试验过程中,接线端子中导线应没有可觉察的移动。
8.2.7.2断路器分别用7.1.5中表4规定的最大截面和最小截面导体,硬性单股导线或绞合导线中采
用最不利的一种,插入接线端子。用表4中相应扭矩110%的扭矩拧紧接线螺钉,然后拧松螺钉并检查
受接线端子影响的导线部分。
导线不应有过度损坏或被切断的现象。此外试验过程中螺钉连接不应松动,并无妨碍其继续使用的
损坏,如螺钉断裂、螺纹损坏或螺钉头的槽损坏,导线有深的或锐利的压痕等,外壳也不应损坏。
8.2.7.3接线端子连接具有表9结构的硬性绞合导线,插入接线端子前可对导线适当整形。导线插入
到接线端子刚好从另一边露出并最易使多股导线的线丝松脱的位置,然后用表4中相应扭矩三分之二的
扭矩拧紧接线螺钉。试验后,多股导线中不应有任何一根线丝松脱到接线装置的外面来。
8
T/YXXXX—XXXX
表9多股导线尺寸
壳架等级多股绞合导线
可夹紧的标称截面范围mm2
额定电流Inm(A)导线股数线丝直径mm
321~670.67~1.04
631~2570.67~2.14
8.2.8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计算和测量
按GB/T10963.1-2020中附录B的方法测量和计算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其值应符合7.1.3要求。
8.3介电性能和隔离能力试验
8.3.1耐潮
8.3.1.1断路器的试验准备
如果有进线孔,则全部打开;如果有敲落孔,则打开其中一个。
不用工具就能拆卸的部件拆下并与主要部件一起进行潮湿处理,在潮湿处理过程中,弹簧盖保持打
开。
8.3.1.2试验条件
潮湿处理在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1%~95%之间的潮湿箱中进行。
放置试品处的空气温度保持在20℃~30℃之间的任何合适温度T±1℃内。
试品放入到潮湿箱前,预热到(20℃~30℃)+4℃的温度之间。
8.3.1.3试验顺序
试品在潮湿箱中保持中48h。
注1:在潮湿箱中放置硫酸钠(Na2SO4)或硝酸钾(KNO3)的饱和水溶液,并使其与箱内空气有一个足够大的接触面,
就可获得91%~95%之间的相对湿度。
注2:为了使箱内达到规定的条件,建议确保箱内空气不断循环,并且通常要使用一个绝热的箱子。
8.3.1.4试验后断路器的状况
在潮湿处理后,试品应无本部分含义内的损坏,并应承受8.3.2和8.3.3的试验。
8.3.2主电路的绝缘电阻
断路器按8.3.1的规定进行潮湿试验后,经过30min~60min的时间间隔,施加约500V的直流电压5S
后,并在该电压下依次测量下列部位的绝缘电阻;
a)断路器处于断开位置,依次对每极的每对接线端子之间(当断路器处于闭合位置时,这些接线端子
电气上是连接在一起的);
b)断路器处于闭合位置,依次对每极与连接在一起的的其他极之间;
c)断路器处于闭合位置,所有连接在一起的极与框架,包括覆盖在绝缘材料内壳(如果有的话)
外表面的金属箔之间;
d)机构的金属部件与框架之间;
e)对具有采用绝缘材料的内衬的金属外壳的断路器,框架与覆盖在绝缘材料衬垫,包括套管和类
似装置内表面的金属箔之间。
a)、b)和c)项的测量在所有的辅助电路连接至框架后进行。
述语“框架”包括:
—所有易触及的金属部件和按正常使用安装后易触及的绝缘材料表面覆盖的金属箔;
9
T/YXXXX—XXXX
—安装断路器的基座的表面,必要时覆盖金属箔;
—把基座固定到支架上的螺钉和其他器件;
—安装断路器时必须拆下的盖的固定螺钉及7.1.6所指的操作件的金属部件。
如果断路器具有用于保护导线相互连接的接线端子,则该接线端子应连接到框架上。
对于b)项至e)项的测量,金属箔应这样覆盖,使得密封用的化合物(如有的话)也应受到有效的试
验。
绝缘电阻应不小于:
—2MΩ,对a)项和b)项的测量
—5MΩ,对其他项的测量。
8.3.3主电路的介电强度
断路器通过8.3.2试验后,在8.3.2指定的部件之间施加8.3.5规定的试验电压1min.
试验开始时,施加的电压不大于规定值一半,然后在5s内将电压升规定值。
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闪络或击穿。
无电压降的辉光放电可忽略不计。
8.3.4辅助和控制电路的介电强度
对于这些试验,主电路应连接到框架上,在下列部位施加8.3.5规定的试验电压1min:
a)通常不与主电路连接的所有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连接在一起与断路器的框架之间;
b)如适用的话,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中可能与其他辅助电路部件隔离的每一个部件与连接在一起
的其他部件之间。
8.3.5试验电压值
试验电压应基本上是正弦波形,频率在45Hz~65Hz之间。
试验电压的电源能输出至少为0.2A的短路电流。
当输出回路的电流小于100mA时,变压器的过电流脱扣装置不应动作。
试验电压值应如下:
a)主电路,预期与主电路连接的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
—2000V,对8.3.2a)至d)项;
—2500V,对8.3.2e)项;
b)制造厂指明的不适合于与主电路连接的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
—1000V,当额定绝缘电压Ui不超过60V时;
—2Ui+1000V,最小值1500V,当额定绝缘电压Ui超过60V时。
8.3.6验证冲击耐受电压(跨越电气间隙和跨越固体绝缘)和断开触头之间的泄漏电流
8.3.6.1验证断开触头之间的冲击耐受电压(适用于隔离)
对安装在金属支架上的断路器进行试验。
冲击电压由一个冲击发生器产生,冲击电压发生器能产生正向和负向冲击电压,前沿时间为1.2μs
至半值时间为50μs,允许误差如下:
—峰值:±5%;
10
T/YXXXX—XXXX
—前沿时间:±30%;
—至半值时间:±20%;
试验装置的冲击阻抗应有500Ω的标称值。
调节冲击电压波形时,把被试断路连接到冲击电压发生器上。为此,应采用合适的分压器和电压
传感器。
允许冲击电压波形有小的振荡,只要靠近冲击电压峰值处的振荡辐值小开峰值的5%。
冲击电压前沿的前半部的振荡辐值允许达到峰值的10%。
触头在断开位置,对连接在一起的电源接线端子和连接在一起的负载接线端子之间施加符合
IEC60060-1中图6的1.2/50μs的冲击电压。
施加三次正极性冲击和三负极性的冲击,同一极性相邻冲击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1s,相反极性冲
击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10s。
试验的冲击电压应按表3给出的断路器额定冲击耐受电压相应地在表10选择,试验电压值应按表3
根据大气压力和/或试验地点的海拔高度修正。
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非故意的击穿放电。
表10与断路器的额定耐受电压和试验地点的海拔高度有关的
验证适用于隔离断开触头之间的试验电压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在相应海拔时的试验电压
UimpU1.2/50a.c.峰值
kVkV
海平面200m500m1000m2000m
2.53.53.53.43.23.0
46.26.05.85.65.0
8.3.6.2对8.3.6.1中没有试验的部分验证冲耐受电压
对安装在金属支架上的处于闭合位置的断路器进行试验。
冲击电压由一个冲击电压发生器能产生正向和负向冲击电压,前沿时间为1.2μs;至半值时间为
50μs,允许误差如下:
—峰值:±5%;
—前沿时间:±30%;
—至半值时间:±20%;
试验装置的冲击阻抗应有500Ω的标称值。
调节冲击电压波形时,把被试断路连接到冲击电压发生器上。为此,应采用合适的分压器和电压
传感器。
1:对装有浪涌抑制器的断路器,调节冲击电压波形时,不把断路器连接到发生器上。
允许冲击电压波形有小的振荡,只要靠近冲击电压峰值处的振荡辐值小开峰值的5%。
冲击电压前沿的前半部的振荡辐值允许达到峰值的10%。
第一组试验冲击电压施加在断路器中连接在一起的相线极和中性极(或电流回路)之间(适用时)。
第二组试验冲击电压施加在连接到保护导体接线端子(如有的话)的金属支架与连接在一起的相线
极和中性极(或电流回路)之间。
在两种情况下,和施加3次正向冲击电压和3次负向冲击电压,对同一极性相邻冲击之间的时间间
隔至少为1s,相反极性冲击之间的时间间隔至少为10s。
11
T/YXXXX—XXXX
试验的冲击电压值应按表3给出的断路器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在表11中选择。试验电压值应按表14根
据大气压力和/或试验地点的海拔高度修正。
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非故意的击穿放电。
然而,如果仅发生一次这样的击穿,可增加施加6次冲击电压,其极性和接线方式与发生击穿放电
时的极性和接线方式相同。
不应再发生击穿放电。
2:词句”非故意击穿放电”用来表示绝缘在电气应力下失效的现象,包括电压降落以及有电流流动等。
与断路器的额定耐受电压和试验地点的海拔高度有关的
表11验证8.3.6.1中未试部分的冲击耐受电压的试验电压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在相应海拔时的试验电压
UimpU1.2/50a.c.峰值
kVkV
海平面200m500m1000m2000m
2.52.92.82.82.72.5
44.94.84.74.44.0
8.3.6.3验证断开触头之间的泄漏电流(适用于隔离)
断路器经过8.8.5.1、8.8.5.2、8.8.5.3和8.8.5.4的试验后,处在断开位置,对其每极施加1.1倍
的额定工作电压。
测量流过断开触头之间的泄漏电流不应超过2mA。
8.4验证温升及功耗测量
8.4.1验证温升
按GB/T10963.1-2020中9.8.3规定进行温升试验,温升不应超过7.2.1要求。
试验时,断路器通以壳架额定等级电流,连接表7相应的导线。
8.4.2功耗测量
对断路器的每极在一个基本上为电阻性的电路里通以In的交流电流,电源电压不小于30V。
在稳态条件下,测得每极接线端子之间的电压降,计算每极的功耗。其功耗应不超过表12的规定。
表12断路器每极最大的功耗
额定电流范围In(A)每极最大的功耗(W)
In≤103
10<In≤163.5
16<In≤254.5
25<In≤326
32<In≤407.5
40<In≤509
50<In≤6313
8.528天试验
按GB/T10963.1-2020中9.9规定进行试验。
温升不应超过温升试验(8.4.1)的测量值15k.
紧接着测量温升后,在5s内将电流稳定地升至约定脱扣电流值,断路器应在约定的时间内脱扣。
8.6脱扣特性试验
试验条件和试验电流按7.2.3表6规定,试验用导线按表7规定。
8.6.1在30℃~35℃的环境温度下验证过载脱扣性能。按表6的a、b、c项要求对所有极同时通以试
验电流,应在规定时间t内,达到预期结果。
12
T/YXXXX—XXXX
8.6.2在30℃~35℃的环境温度下验证瞬时脱扣性能。按表6的d、e项要求对所有极通以试验电流,
应在规定时间t内,达到预期结果。
8.6.3在极限温度下,验证对过载脱扣性能的影响。按表6的f、g、h项要求对所有极同时通以试验
电流,应在规定时间t内,达到预期结果。
8.6.4在30℃~35℃的环境温度下,带二个保护极的两极断路器对其中一极通以1.1×1.45In的电流,
三极或四极断路器对其中一极通以1.2×1.45In的电流时,应在1h时内脱扣。
8.7验证机械和电气寿命
按GB/T10963.1-2020中9.11的要求进行试验。
8.7.1试验条件
试品按正常工作安装,在额定电压下,用串联在负载端的电阻器和电抗器调节到额定电流,功率因
素为0.85至0.9。
操作频率:120次/h(In>32A)或者240次/h(In≤32A)。
8.7.2试验程序
断路器通以额定电流,进行4000次操作循环。每个操作循环包括一次闭合操作和紧接着的一次断开
操作。在每一次操作循环中,断路器应保持在断开位置到少3s。
操作过程中,断路器应以0.1m/s±25%的操作速度进行操作。在试验装置的操作件接触到被试断路
器的操作手柄未端时,并在操作手柄的未端测量操作速度。
8.7.3试验后状况
在8.7.2试验后,断路器不应有下列现象:
a)过度磨损;
b)动触头位置和指示装置相应位置不一致;
c)外壳损坏至能被试验指触及带电部件;
d)电气或机械连接松动;
e)密封化合物(如果有的话)渗漏。
此外,断路器应能承受8.3.3规定的工频耐压,但试验电压为1500V,时间为1min,试前不进行湿热
试验。
8.8验证在短路条件下的工作性能
8.8.1短路试验项目
a)在500A电流或10In电流下进行试验,两者中取较大值;
b)在1500A短路电流下试验;
c)额定运行短路能力试验。
8.8.2试验量的允许误差
如果试验报告中记录的有效值与规定值之差在下列允许误差范围则会,则认为该试验是有效的
—电流:+50%;
—电压(包括恢复电压):±5%;
—频率:±5%。
8.8.3短路性能的试验电路
断路器短路试验的电路,按其极数的不同,分别为GB/T10963.1-2020中图3至图6的试验电路。
13
T/YXXXX—XXXX
调节试验电路时,在GB/T10963.1-2020中图3至图6所示的相应位置上用阻抗可忽略不计的连接G
短接。先调节阻抗Z得到相应于额定短路能力的试验电流。在调节低于额定短路能力的试验电流时,阻
抗Z不再调节,通过调节Z1来得到相应的电流。
8.8.4试品的安装
试品如GB/T10963.1-2020中图H.1所示安装,在大气中进行试验。
只有在断开操作“O”时,把GB/T10963.1-2020附录H中所规定的聚乙烯薄膜和绝缘材料档板按图
H.1放置。
GB/T10963.1-2020附录H中所规定的栅格应这样放置,使得大部分发射出来的游离气体通过栅格。
栅格应放置在游离气体出口位置。
栅格电路(见GB/T10963.1-2020中图H.2)应连接到GB/T10963.1-2020中图3至图6中所示的B和C点。
对额定电压为230V/400V的单极断路器,栅格电路应接在相与相之间,即GB/T10963.1-2020中图H.3试
验电路的B点和C点。
8.8.5试验程序
试验试验由一个操作顺序组成。
为了说明操作顺序,采用了下列符号:
O——表示一次自动断开;
CO——表示一次闭合操作以及紧接着一次自动断开操作;
t——表示二次连续的短路操作之间的时间间隔,这时间间隔应是3min或为重新闭合试品热脱扣
器复回可能需要的更长的时间(t的实际值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电弧熄灭后,恢复电压保持时间应不
小于0.1s。
8.8.6短路试验
在8.8.6.1、8.8.6.2和8.8.6.3和的试验过程中应测量I2t和Ip值。断路器在三相电路中试验时,应
在每个极上测量I2t值。
测量的最大I2t值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上,并且不应超过制造厂规定的值(100kA2s)。
8.8.6.1在低短路电流下的试验
a)断路器的每个过电流保护极分别在GB/T10963.1-2020中图3所示连接的电路中进行试验;
b)调节附加阻止抗Z1,以便在功率因数为0.93至0.98之间得到500A或10In的电流,两者取较大值。
c)操作顺序是:O-t-O-t-O-t-O-t-O-t-O-CO-t-CO-t-CO
试验时,辅助开关A与电压波形同步,以便使断开操作的6个起始点均匀地分布在半个波形上,允许
误差为±5°。
8.8.6.2在1500A电流下试验
a)单极断路器在GB/T10963.1-2020中图3的电路中进行试验;带一个保护极的二极断路器在
GB/T10963.1-2020中图4a的电路中进行试验;带二个保护极的一极断路器在GB/T
10963.1-2020中图4b的电路中进行试验;三级断路器和四极断路器分别在GB/T10963.1-2020
中图5和图6的电路中进行试验;
b)调节Z1以便在功率因数0.93至0.98之间得到1500A试验电流;
c)操作顺序按8.8.5.1的规定。
14
T/YXXXX—XXXX
对单极断路器和二极断路器试验时,辅助开关A与电压波形同步,以便使断开操作的六个起始点均
匀地分在半个波形上,允许误差±5°。
对额定电压为230V/400V的单极断路器,在六次O操作后,只进行二次CO操作,然后在三极断路器的
试验电路(GB/T10963.1-2020中图5)的每一相中接入一个单极断路器,同时进行一次O操作,辅助开关
接通短路不需同步。
对三极和四极断路器,可以在电压波形上任何点进行操作。
8.8.6.3额定运行短路能力试验
a)试品按其极数分别选取GB/T10963.1-2020中图3至图6中相应的电路进行试验。试品每极电源
端连接一根长0.5m的电缆,负载端连接一根0.25m的电缆,其截面按表7选取。
断路器没有标明电源端和负载端时,二台试品在一个方向进行试验,第三台试品在另一个方向进行
试验。
b)调节Z1得到相于表1、表2规定的额定运行短路能力,功率因数按表1规定。
c)操作顺序:
1)单极断路器和二极断路器O-t-O-t-CO。
“O”操作时,辅助开关A与电压波形同步,使三个试品断开操作在电压波形的角度见表11,同步
允许误差±5°。对不同的试品,采用相同的极作为同步信号的基准。
试验程序见表13。
表13单极断路器和二极断路器的Ics试验程序
试品序号
操作序号
123
1O(0°)O(15°)O(30°)
2O(45°)O(60°)O(75°)
3COCOCO
2)对三极和四极断路器:O-t-CO-t-CO
“O”操作时,辅助开关A与电压波形同步,使三个试品断开操作在电压波形的角度见表12,同步允
许误差±50。对不同的试品,采用相同的极作为同步信号的基准。
试验程序见表14。
表14三极和四极断路器的Ics试验程序
试品序号
操作序号
123
1O(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存量买卖合同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建筑材料3篇
- 2025年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与应用技术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人工智能教育机构劳动合同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年70米烟囱拆除工程施工用电安全管理与监督合同3篇
- 2025年美甲美睫店兼职美甲师合作协议
- 2025年度体育赛事活动场地租用及保障服务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厂房租赁安全生产责任书3篇
- 2025年度智能建筑项目分包劳务协议补充合同
- 2025年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模板:绿色建筑性能检测与认证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汽车维修配件供应链合同样本3篇
- 服务器报价表
- 202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讲座
- 世界近代史-对接选择性必修 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 2024-2029年中国制浆系统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大门封条模板
- 【“凡尔赛”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及传播研究11000字(论文)】
- ppr管件注塑工艺
- 液化气站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及分析
-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劝学》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 中国农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规定
- 市政道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质量自评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