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青岛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024.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中期以前,诸侯国以“俭”德规范贵族行为,要求贵族按礼制占用财富并向穷匮族人分财。春秋中期以后,“求富”思潮兴起,各诸侯国的国君与富卿争相占有、开发山林薮泽,并凭借这些私有财富招徕人才与人口。对财富态度的变化,反映了()A.奢靡享乐的社会风气 B.宗族血缘关系的瓦解C.社会政治结构的变迁 D.以民为本的思想观念【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中国)。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中期以前诸侯国要求贵族遵守礼制,崇尚“俭德”但是春秋中期以后“求富”思潮兴起国君和富卿争相占有财富,这一变化是因为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分封制宗法制开始逐渐瓦解,各诸侯国展开争霸,社会政治结构发生变化,周王室的地位衰弱,因此这时期对财富态度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政治结构的变迁,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享乐的社会风气,A项错误;材料涉及到的是对追逐财富行为中期以前有要求,中期以后无法约束,未涉及血缘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有中期以前提到了与穷困族人分财,中期以后没有,所以无法得出以民为本,D项错误。故选C项。2.《史记》记载,“自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会天下初定,将相公卿皆军吏”,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这主要是由于汉武帝时期()A.打击地方豪强 B.全面实行郡县制度C.推行察举制度 D.确立崇文抑武策略【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题干“多文学之士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通过察举孝廉、贤良文学等科目,选拔了大量有文化、有学识的人才进入官僚体系,使得官员群体中“文学之士”增多;同时确立崇文策略,也引导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促使更多人追求文化学识以进入仕途,这是造成汉武帝时期官员构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打击地方豪强的主要作用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抑制地方势力的膨胀,并不是导致官员群体构成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秦朝时就已经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汉初也延续了这一制度,排除B项;崇文抑武是宋朝统治者推行的国策,排除D项。故选C项。3.隋初,尚书左仆射高颎提议推行“输籍定样”,规定各户应交租调的定额、可合法减免的条件等。同时官方也采取强制性的大规模的户口检括措施,即“大索貌阅”。这些措施()A.导致了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完善了中央对基层的管理 D.旨在解决官吏的腐败问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隋初的中国。据材料可知,隋初,尚书左仆射高颎提议推行“输籍定样”,规定各户应交租调的定额、可合法减免的条件等。同时官方也采取强制性的大规模的户口检括措施,即“大索貌阅”,这一手段有利于政府搜索隐匿人口,防止人民逃税,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项正确;材料强调“规定各户应交租调的定额、可合法减免的条件等”,不能体现百姓赋税负担沉重,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户籍及赋税制度,而不是强调中央对基层的管理,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强调户籍及赋税制度,其目的是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不能解决官吏的腐败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4.清康熙年间颁布的《大清会典》规定,“卑幼请见,得命方能入见。见到尊长,北面再拜。尊者命坐后,视尊长座次,侍坐于侧。出不送。”清政府颁布《大清会典》旨在()A.完善国家立法 B.规范人际交往礼仪C.传播礼制端正风化 D.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题干“卑幼请见,得命方能入见。见到尊长,北面再拜。尊者命坐后,视尊长座次,侍坐于侧。出不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为维护其统治秩序,注重长幼尊卑有序,倡导三纲五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巩固统治,D项正确;完善表述过于绝对化,且材料强调的《大清会典》维护三纲五常,排除A项;材料表明的是长幼尊卑见面的交往规范,所以规范人际交往礼仪是材料的现象而不是目的,排除B项;传播礼制端正风化的目的仍然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5.1896年,盛宣怀创办上海南洋公学“以通达中国经史大义厚植根柢为基础,以西国政治家日本法部文部为指归,略仿法国国政学堂之意”。其办学主张()A.是对洋务救国思想的延续 B.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一致C.体现了浓厚的实业救国色彩 D.推动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变革【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盛宣怀创办上海南洋公学,强调以中国经史大义为基础,同时借鉴西国政治家的理念。这体现了通过学习西方来强国的思路,是对洋务救国思想中学习西方先进方面的延续,A项正确。维新派主张通过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改革政治制度。而题干中盛宣怀的办学主张主要是在教育领域借鉴西方,并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与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不一致,排除B项;实业救国主要侧重于发展工商业来拯救国家,题干中着重说的是办学,并非直接指向发展实业,排除C项;盛宣怀的办学主张侧重于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借鉴,没有直接推动当时政治制度的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6.下表所列为1909年清廷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中规定的获得选民资格的条件。《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的颁布()一、有本国国籍者;二、男子年满二十五岁者;三、居本城镇乡接续至三年以上者;四、年纳正税(指解部库司库支销之各项租税而言)或本地方公益捐二元以上者。A.加强了对基层社会控制 B.确立了现代化基层管理体制C.维护了满清贵族的政治特权 D.冲击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9年(中国)。据材料可知,《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中规定,使得获得选民资格的条件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选民资格标准的降低,而非对基层的控制,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确立了现代化基层管理体制,排除B项;选民资格标准的降低,冲击了原有秩序,而非维护政治特权,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根据地形势示意图。该时期()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D.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和所学可知,当时建立了如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冀鲁豫、山东、苏南、皖东等在农村的根据地,这些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呈现逐步扩大的形势,C项正确;国民革命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排除A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排除B项;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排除D项。故选C项。8.“一五”计划期间,中国与苏联成立了一批石油、有色金属、航空航运合资企业。对此《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不但是和苏联,就是和其他新民主主义国家,以至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不但开办这几个合股公司,就是开办其他适当合股公司,以至实行某些事业的租让,在事实上有时也还是需要的。”这表明当时我国致力于()A.加快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C.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不但是和苏联,就是和其他新民主主义国家,以至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不但开办这几个合股公司,就是开办其他适当的合股公司,以至实行某些事业的租让,在事实上有时也还是需要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与苏联等国成立石油、有色金属、航空航运合资企业,是为了借助国外的力量来发展中国的工业,通过合办企业可以引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C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目的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材料中提到的与苏联等国成立合资企业,重点在于发展工业,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直接关联不大,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与苏联等国成立合资企业,这些企业并非私营个体经济范畴,与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提到的主要是与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其他新民主主义国家,这里并没有特别强调学习和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验,主要还是着眼于与苏联等国合作改变中国工业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9.下表为全国乡镇企业和从业人数发展情况表。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我国()企业数(个)从业人数(人)增加值(万元)1978年15242682826556620832241991年190874229613627329721456A.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1978年到1991年,乡镇企业数量从1524268个增加到19087422个,从业人数从28265566人增加到96136273人,增加值从2083224万元增加到29721456万元。这表明乡镇企业在这段时间内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乡镇企业属于农村经济的一部分,其发展意味着农村经济结构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而是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的经营决策等方面,表格中的企业数、从业人数和增加值的变化不能直接体现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因为这些数据更多反映的是乡镇企业整体规模和发展情况,而不是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权力的问题,排除A项;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涉及到城乡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融合。表格仅提供了乡镇企业的情况,没有涉及城市相关信息,无法体现城乡一体化的情况,排除B项;工业结构趋于合理需要有关于工业内部不同产业类型的比例、发展等信息。表格中没有区分乡镇企业中的工业产业类型等内容,不能得出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10.在汉谟拉比时期,王室法官接受国王指派负责各大城市的案件的审理,国王享有最高司法权,对判决不服可向国王提出上诉。国王享有赦免权,并亲自审理一些重大刑事案件。这一举措()A.维护了法律的至高权威 B.有利于国王权力的加强C.传播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D.确保了司法程序的公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谟拉比时期。据材料可知,国王指派王室法官负责各大城市的案件的审理,国王享有最高司法权,国王享有赦免权,体现了国王权力的增强,B项正确;国王享有最高司法权,维护的是国王的利益,而非维护了法律的至高权威,也无法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排除AD项;材料没有涉及君权神授思想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B项。11.13世纪,欧洲的一些思想家指出:国家为自然的秩序,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共同体的福祉。既然世俗可以被等同于自然,因此可以明确地说它是自主的,因为它建立在自然法的基础上。该主张()A.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支持 B.摆脱了教权对世俗的干预C.旨在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 D.强调了自然法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欧洲)。据题干“国家为自然的秩序,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共同体的福祉。既然世俗可以被等同于自然,因此可以明确地说它是自主的,因为它建立在自然法的基础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的思想家认为国家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强调世俗的自主性。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在强调世俗权力的独立性,意在摆脱教会对世俗事务的干预,为强化王权提供支持,A项正确;中世纪欧洲王权仍受到教权的制约,排除B项;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是近代以来,欧洲思想家的主要目的是为世俗权力的强化提供理论支持,排除C项;材料强调了世俗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世俗权力的自主性,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图为欧洲某时期10万人口以上城市分布图。该时期是()A公元前6世纪 B.5世纪中期 C.16世纪初 D.19世纪中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题干“下图为欧洲某时期10万人口以上城市分布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初是欧洲城市化开始加速的时期,这一时期随着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始向城市转移,城市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C项正确;公元前6世纪和5世纪中期是古代,城市数量和规模远未达到图中所示,排除A、B项;19世纪中期是工业革命的高峰期,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如英国出现更多10万人口的大城市,但图中城市分布情况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13.1855年,英国通过的《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规定:各部门文官实行统一的薪酬标准,以利于部门间的调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选拔优秀人才;严格规定文官工作考核制度,实行政绩晋升制度。这些规定()A.推动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旨在提高英国官员政治素养C.有利于维护政治运行的稳定性D.保证了两党政党竞选的公平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材料反映了英国出台规定,文官实行统一薪酬标准,通过考试机制择优录取优秀人才并实行严格的考核和晋升机制,这些规定有利于英国文官队伍的稳定、行政效率的提高,C项正确;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上半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相关英国文官规定主要为了维护政治运行的稳定性,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文官制度下实行政治中立原则,这与政党竞争关联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14.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经济援助法规定:美国的政策是援助不发达地区各国人民从事开发他们的资源和改善他们的劳动、生活状况,办法是鼓励交换技术、知识和技能。这表明美国意图()A.助力世界经济恢复和发展 B.对外进行经济扩张和渗透C.同国际社会进行文化交流 D.推动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是冷战时期,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在1950年出台经济援助法,表面是要向经济落后地区进行援助,实际上是要与苏联争夺这些中间地带并加强经济扩张与渗透,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不发达地区,并未涉及世界,排除A项;美国援助不发达地区目的并非是同国际社会进行文化交流,而是要对这些地区进行经济扩张和渗透,排除C项;D项不是意图而是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5.1970年,英国保守党指出,自由企业的竞争确保了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将创造一种有利于竞争、奖励积极进取的经济环境,消除阻碍有效竞争和限制经济活力的障碍。由此可知,英国政府试图()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推动社会公平正的实现C.调节企业和政府的矛盾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0年(英国)。根据材料“自由企业的竞争确保了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将创造一种有利于竞争、奖励积极进取的经济环境,消除阻碍有效竞争和限制经济活力的障碍”和所学可知,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英国面临了一系列严峻的经济不景气和通货膨胀挑战,保守党在选举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主张,包括减税、减少政府干预、改善教育和医疗系统等政策,试图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鼓励企业自由竞争,创造一种有利于竞争、奖励积极进取的经济环境,A项正确。自由企业的竞争与“社会公平正的实现”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当时英国只是减少了国家对对经济的干预,并未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企业和政府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宋史·列传》所载宋代几位官吏的事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官员历任部分官职事迹范质官至宰相。以廉介自持,未尝受四方馈遗,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闺门之中,食不异品。身没,家无余赀。李宥历任判官、集贤校理、直学士院、知州、提点刑狱、转运使等。宥性清介,然与物无忤,好奖拔士人。外族甚贫,宥有别业,以券畀之。既死,家无余财,官赐钱十万。谢绛任太常寺奉礼郎、汝阴知县等。好施宗族,喜宾客,以故卒之日家无余赀。郭守文历任简州知州、翰林司事、武州团练使、右屯卫大将军、宣徽北院使等。守文得奉禄赐赉悉犒劳士卒,死之日,家无余财。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答案】历史现象:宋代部分官吏生活清廉简朴,将所得俸禄多用于公益或资助他人,而非个人积累。范质、李宥、谢绛、郭守文等官员,无论身居高位还是地方任职,都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清廉的作风。他们不受四方馈遗,所得禄赐多用于资助孤寡、奖拔士人、犒劳士卒等公益事业。这些事迹彰显了宋代部分官吏的清廉与奉献。结论:宋代部分官吏的清廉自守,是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体现,对当时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宋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为宋代中国。根据题干信息“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结合材料“范质,以廉介自持,……前后所得禄赐多给孤遗……家无余赀”、“李宥……宥性清介,然与物无忤,好奖拔士人。……。既死,家无余财,官赐钱十万。”、“谢绛……好施宗族,喜宾客,以故卒之日家无余赀”、“郭守文……奉禄赐赉悉犒劳士卒,死之日,家无余财”,可得出历史现象:宋代部分官吏生活清廉简朴,将所得俸禄多用于公益或资助他人,而非个人积累。具体而言,这些官员在不同职位上均保持了较高的道德标准和个人操守,不仅拒绝接受不当利益,而且积极利用自己的资源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如范质将俸禄分发给孤儿和贫困家庭;李宥除了奖拔士人外,还将自己的一处房产赠予贫穷的亲戚;谢绛乐于接济家族成员和接待宾客;而郭守文则将其所得全部用于奖励士兵。这四位官员的事迹反映出,在宋代,确实存在一批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的官员,他们在履行公务的同时,也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根据以上信息可得出结论:宋代部分官吏的清廉自守,不仅是个人品质的展现,也是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的反映。这种现象有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发展。通过这些官吏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宋代政府对于官员道德品质的要求以及社会对清正廉洁行为的认可和支持。同时,这也说明了在那个时代,即使面对权力和财富的诱惑,仍有官员能够坚守原则,以实际行动践行儒家关于“仁政”和“德治”的理念,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为宋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这对于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的旅行观念材料一1866年,总理衙门令派出游历之人,“沿途留心,将该国一切山川形势、风土人情随时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中国人的海外旅行及写作,小则增广见闻,备述异国风情,大则察考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甚至改造思想、知识,重绘世界之图景。——摘编自《异域与新学: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材料二旅行可使国人于国内各地山川之形势,人物之分布与国防之重要,一一有正确之了解,就国家方面,旅行可联络感情,把爱一乡的观念,扩大到爱整个的国家。此外,我们应于欣赏山水之余,关怀前贤往哲之嘉言懿行,所以游西子湖,应联想岳武穆的精忠。——摘编自抗战时期的《旅行杂志》结合近代“旅行观念”的演变,说明社会观念演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答案】社会观念演变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环境的变化往往推动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在近代,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接触的增多,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促使旅行观念从单纯的观光游览转向更具实用性和爱国主义的方向。晚清时期,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触的加深,旅行被赋予了获取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急需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和技术以自强。抗战时期,旅行观念进一步演变为强调国家认同和爱国主义。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是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感增强,旅行被视为增强国民团结和爱国情感的手段。因此,社会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旅行观念的演变,反映出社会对旅行功能和意义的不同期待。【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以来(中国)。设问要求结合近代“旅行观念”的演变,说明社会观念演变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据材料“中国人的海外旅行及写作,小则增广见闻,备述异国风情,大则察考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甚至改造思想、知识,重绘世界之图景”可知,晚清时期,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触,旅行被赋予了获取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这与此时期中国面临的内忧外患密切相关。据材料“我们应于欣赏山水之余,关怀前贤往哲之嘉言懿行,所以游西子湖,应联想岳武穆的精忠”可知,抗战时期的旅游与爱国主义相结合,这与此时期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密切相关。综合材料信息可知,社会观念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据此可概括论点社会观念的演变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环境的变化往往推动观念的更新和发展。尤其是在近代,随着中国与外部世界接触的增多,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促使旅行观念从单纯的观光游览转向更具实用性和爱国主义的方向。在进行阐述时,主要结合晚清时期和抗战时期的社会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旅行观念的影响角度进行说明,可进行说明如下:晚清时期,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触的加深,旅行被赋予了获取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是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急需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和技术以自强。抗战时期,旅行观念进一步演变为强调国家认同和爱国主义。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是国家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感增强,旅行被视为增强国民团结和爱国情感的手段。最后,进行总结:社会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旅行观念的演变,反映出社会对旅行功能和意义的不同期待。18.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一方针原则在国际组织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亚非会议原则: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1955年亚非会议材料二亚太经合组织宗旨:支持亚太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繁荣,建设活力和谐的亚太大家庭,捍卫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鼓励经济技术合作,保障人民安全,促进建设良好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结合所学知识,以“求同•存异”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是一种外交智慧1955年,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面对万隆会议可能走向企图的危险,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旨在促进亚非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面对不同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各国通过尊重主权、平等互利的原则,寻求共同利益,搁置分歧,使得万隆会议能够顺利进行。这一方针在国际组织中具有广泛适用性。例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合作为宗旨,强调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尽管成员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上存在差异,但通过“求同存异”的原则,各国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加强合作,推动区域繁荣。“求同存异”不仅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则,也为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