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初年实行“分土而治"的封建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时期,王室式微,形成孔子所说的“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局面。战国时期,权力更加下移,以至于到了“陪臣执国命”的地步。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等级制度已经消亡 B.社会发展呈现转型特征C.君主专制制度确立 D.政治分裂局面愈演愈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题干描述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权力逐渐下移的过程,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社会从封建制向更为集权的君主制过渡的特征,是社会发展转型的表现,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仍旧存在等级制度,排除A项;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春秋战国时期是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过渡的时期,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出现了局部的统一,为秦朝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2.图1和图2分别是汉高祖和汉景帝时的行政区划体系结构变化图。据此可知,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州郡县三级制的形成 B.地方政权独立性增强C.分封制退出历史舞台 D.中央集权力量的强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可以看出,汉景帝时期的行政区划体系简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直接和集中,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这反映了中央集权力量的强化,D项正确;东汉时期,形成州郡县三级制,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汉景帝时期的行政区划体系简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直接和集中,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排除B项;汉景帝时期并没有废除王国,排除C项。故选D项。3.宋朝对于官员经常性的考察纠核,是层级式进行的,“诏论监司失察罪。分天下为郡县,总郡县为一道,而又总诸道于朝廷;委郡县于守令,总守令于监司,而又察监司于近臣(负责监司选任黜陟的宰执与职司监察的台谏)”。这表明宋朝()A.监察机制较为完备 B.监察制度过于僵化C.行政效率十分低下 D.政治风气因循保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题干描述了宋朝对于官员的考察和纠核是通过层级式的方式进行的,从郡县到道,再到朝廷,逐级进行监督和考察,这种制度设计表明宋朝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和完备的监察机制,以确保各级官员的行为受到监督和约束,A项正确;材料涉及不同层级的监察制度,进而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监察体系,不能说明监察制度僵化,排除B项;分级进行监察是一种相对行之有效的监察体制,没有严重影响行政效率,排除C项;仅通过多层级的监察不能得知政治风气因循守旧,排除D项。故选A项。4.明朝王阳明制定《南赣乡约》,要求人约民众孝父母,敬兄长,教子孙,和顺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诫,息讼罢争,以“敦礼让之风,成淳厚之俗”。他还把明太祖“圣谕六言”的基本精神融人乡约中。这说明《南赣乡约》()A.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最早范本 B.有利于强化基层治理C.失去了乡约教化百姓的原始功能 D.突破了传统主流观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南赣乡约》是王阳明在明朝时期制定的乡约,旨在通过道德教化和乡规民约来规范乡村社会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这种乡约强调孝敬、和顺、互助等传统美德,并融入了明太祖“圣谕六言”的精神,体现了儒家思想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通过这些措施,《南赣乡约》有助于加强基层社会的治理和稳定,B项正确;宋朝就已经有儒学士人教化乡里,排除A项;据材料“要求人约民众孝父母,敬兄长,教子孙,和顺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诫,息讼罢争”可知,此时期的乡约仍旧有教化百姓的功能,排除C项;材料中的乡约仍旧体现的封建社会传统儒家思想的要求,排除D项。故选B项。5.清朝雍正帝时,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地区逐步取消原来中央形式上批准当地民族首领世袭为官的土司制度,改为朝廷直接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担任宣慰使、知府、知州等职务。这项举措()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B.实现了西南各民族共同繁荣C.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借鉴了元朝民族管理的经验【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清朝雍正帝时期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取消土司制度,改由中央直接任命流官,这一举措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的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项正确;“因俗而治”指的是尊重和适应当地风俗,而“改土归流”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符合因俗而治的政策,排除A项;“实现了西南各民族共同繁荣”过于绝对,政策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借鉴了元朝民族管理的经验”不准确,元朝的管理方式与清朝的“改土归流”政策并不相同,排除D项。故选C项。6.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梁启超批评其不特无益于时,更大累于世,认为“不三十年将化为灰烬”“闻者犹将掩鼻而过之”。严复则指出,《劝学篇》的“中体西用”论“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他们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劝学篇》()A.违背制度变革潮流 B.无助于传统教育发展C.全面否定西方文明 D.不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张之洞的《劝学篇》主张“中体西用”,即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的科学技术,这种观点在当时被认为是保守的,因为它没有彻底拥抱西方的制度和思想变革,而是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梁启超和严复的批评反映了他们对《劝学篇》未能顺应时代变革潮流的不满,认为其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和制度变革,A项正确;材料中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主张学习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伦理纲常,排除B项;张之洞主张中体西用,没有完全否定西方文明,排除C项;张之洞的《劝学篇》也体现了救亡图存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7.1904年,清政府颁行张之洞、张百熙、荣庆等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各学堂奖励章程》将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分为进土、举人等。由此可推知,当时()A.教育处于转型时期 B.教育改革成效巨大C.学堂教育体制完善 D.科举制度已被废除【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一部分,标志着中国教育制度从传统的科举制度向现代学堂教育制度的转型,虽然《各学堂奖励章程》仍然使用了“进士”、“举人”等传统科举称谓,但这只是过渡时期的现象,说明教育制度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选官制度的变化,但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改革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的建立,但并非学堂教育体制的完善,排除C项;1905年,废除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A项。8.如表为某一时期乡村政权成员阶层构成分析表(人数、%)。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一时期是()项目贫农中农富农地主佃农晋西北兴县18名村长1055.6%422%15.6%15.6%211.2%陕甘宁裴庄25名参议员312%1352%624%312%————太行三分区598名村干部16928.1%25743%9215.4%396.5%417%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乡村政权成员中贫农和中农占据较大比例,而地主和富农的比例相对较小。这种阶层构成特征与抗日战争时期的乡村政权特点相符。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团结中农,依靠贫农,削弱地主阶级的影响力,形成了以贫农和中农为主体的乡村政权,因此,这一时期的乡村政权成员阶层构成符合抗日战争时期的特点,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并没有在晋西北、陕甘宁建立乡村政权,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中的乡村政权是抗日战争时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抗日本侵略的体现,其中地主阶级在三处乡村政权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不符合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权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政权的建设,排除BD项。故选C项。9.如表是新中国初期法律文献规定摘录。据此可知,两部文献都()规定文献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具有过渡宪法的作用 B.规定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C.体现出社会主义原则 D.构建了新中国的政治框架【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可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可知,在1954年宪法中也规定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所以两者都规定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B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但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并非过渡宪法,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没有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排除C项;1954年宪法构建了新中国的政治框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D项不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0.自1981年起,“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全国涌现出知识分子优秀代表蒋筑英、“中国式的保尔”罗健夫、“80年代新雷锋”朱伯儒、“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等一大批时代楷模,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这彰显了()A.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成果 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风貌C.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 D.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发新时期(中国)。题目中提到的蒋筑英、罗健夫、朱伯儒、谷文昌等人物都是在各自领域中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时代楷模,他们的事迹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这种精神的推崇和倡导,结合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与选项D“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相符,D项正确;治理风沙、知识分子与革命英雄主义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精神文明建设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社会风貌,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体现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排除C项。故选D项。11.古希腊宗教特定的神人同形同性的关系定位,促成了希腊社会全民参与的公民意识;宽松的宗教信仰,使得人的自由意识与理性精神相结合成希腊人特有的理性自由观,是希腊民主政治下的全民参政、对执政者权力有效制约的意识基础。这反映了希腊民主()A.厚植于希腊人的宗教环境 B.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C.体现出公民集体意识浓烈 D.保证每个人都能参与政治活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材料“古希腊宗教特定的神人同形同性的关系定位,促成了希腊社会全民参与的公民意识;宽松的宗教信仰,使得人的自由意识与理性精神相结合成希腊人特有的理性自由观”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古希腊宗教的特定关系和宽松的宗教信仰对希腊社会公民意识和理性自由观的影响,说明希腊民主与其宗教环境有密切关系,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宗教对法律的影响,宗教并非理性主义的体现,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宗教对法律的影响,材料虽然涉及公民意识,但没有体现公民集体意识浓烈,排除C项;在古希腊,成年男性公民拥有政治权利,参加政治活动,排除D项。故选A项。12.法兰西卡佩王朝国王路易七世(1131—1180年在位)引用罗马法,鼓吹君权至上、臣属皆卑的舆论,他在救书中宣称:“打击破坏公理的强权势力,维护驯服的臣属,使主权得到伸张,是国王的应尽之责。”他意在()A.维护封君封臣制度 B.加强国王权力 C.建立单一民族国家 D.复兴罗马法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路易七世引用罗马法并宣称“打击破坏公理的强权势力,维护驯服的臣属,使主权得到伸张,是国王的应尽之责”,表明他意在强调国王的权威和权力至上。这种论调是为了削弱封建贵族的权力,强化中央集权,增强国王的统治地位,B项正确;材料中法国国王是为了改变封君封臣之下王权有限的情况,并非对封君封臣制的维护,排除A项;王权加强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但这并非国王的目的,排除C项;法国国王利用罗马法,是为了加强自身的权力,并非为了复兴罗马法,排除D项。故选B项。13.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的《法国民法典》第1674条规定,不动产交易中,如果卖方的损失超过了其总价值的十二分之七,有权要求撤销合同。据此可知,《法国民法典》()A.蕴含了保护私有财产原则 B.确立了资产阶级立法规范C.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保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法国民法典》第1674条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保护卖方在不动产交易中的利益,防止其因交易价格过低而遭受重大损失,这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符合资产阶级社会中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法国民法典》的一条规定,不能进据此得知其确立了资产阶级立法规范,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没有涉及对人人平等的体现,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没有涉及政治制度方面的规定,且之后法国发生了波旁王朝复辟,D项夸大了材料中该项法律条文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4.1854年,英国财政部两名官员提交《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痛陈了当时政府官吏制度的疾,同时提出了改革的原则性建议:建立公开的、竞争性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严加考核文官平素的工作成绩和勤奋程度,并据此加以擢升。这一报告()A.扩大了公民选举资格的范围 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C.平衡了英国两党之间的对立 D.借鉴了美国文官制度的做法【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1854年英国财政部官员提交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性考试来录用文官,这一制度的提出是为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平性,适应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政府管理更加高效和专业化,因此需要通过择优录用的方式来选拔能力出众的官员,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官制度,不涉及民主政治下公民选举资格问题,排除A项;文官制度相对独立于政党政治之外,排除C项;美国文官制度确立晚于英国,排除D项。故选B项。15.1920年1月正式生效的《国际联盟盟约》有关于部分禁止战争的规定;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的《非战公约》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1945年缔结的《联合国宪章》则规定全面禁止使用武力。这说明()A.民族自决原则得到认同 B.国际法发挥的作用有限C.国际安全机制不断强化 D.大国强权政治色彩弱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世界)。题干中提到的三个国际条约和公约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战争和使用武力进行了限制和禁止,反映了国际社会在不断努力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和平与安全,这一过程体现了国际安全机制的逐步强化,C项正确;‌民族自决是指一个民族有权决定自己的政治命运和选择自己的政府形式,材料没有涉及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国际法的发展,没有涉及国际法实际发挥的作用,排除B项;虽然在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形成过程中,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但材料没有涉及相关内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国际安全机制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16.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实行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1976年,《牙买加协定》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决议,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取消黄金官价。这反映了()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②世界经济走向衰退③美元地位发生动摇④国际金融秩序日趋混乱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形成固定汇率制度。1976年《牙买加协定》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①正确,取消黄金官价,意味着美元不再与黄金挂钩,美元的地位发生动摇,③正确,①③正确,A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受到美国经济相对衰落的影响,但世界经济没有走向衰退,②错误,排除BD项;牙买加体系之下形成了以浮动汇率制位代表的国际金融体系,并没有日趋混乱,④错误,排除C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殷周以乡塾贡士,两汉由州郡荐才,魏晋因循,又置中正。谛观在昔,莫不审举,虽未尽美,足应十收六七。而朝廷贡才,止求其文,不取其理;察孝廉唯论章句,不及治道;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空辨氏姓高下。”——《魏书·卷六十六·崔亮传》材料二隋朝建立后,正式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但为了保证当朝高官亲贵子弟的仕途顺利,统治者将门荫入仕作为中央选官的一种途径,并逐渐使其制度化。唐代政令中对门荫入仕的范围、条件等作了严格的规定。在唐宪宗朝以后,高级官僚中门荫出身的比重下降。隋朝时期,历经隋文帝和隋炀帝,科举制度形成。唐代科举制中的科目种类繁多,“多因隋旧”,分为常举和制举,但“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科举制度推行的基本原则是任人唯贤,并建立公平稳定的人才选拔制度。这样,丧失了仕进特权的士族为了重新获得权势,必须选择科举入仕这条途径,以致出现了“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非以辞赋登科者莫得进用”的现象。——摘编自李盟盟《隋唐选官制度与青齐地区的社会变迁——以齐州房氏、清河崔氏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魏晋至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选官制度变化的影响。【答案】(1)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注重门第和家族背景,导致选拔不够公平。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建立科举制度,强调任人唯贤,注重个人才学和能力,逐渐形成公平稳定的人才选拔机制。(2)选官制度的变化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削弱了士族的特权地位,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进步;据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上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魏晋至隋唐(中国)。变化:据材料“魏晋因循,又置中正”“而朝廷贡才,止求其文,不取其理;察孝廉唯论章句,不及治道;立中正不考人才行业,空辨氏姓高下”等信息可知,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注重门第和家族背景,导致选拔不够公平。据材料“隋朝建立后,正式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推行的基本原则是任人唯贤,并建立公平稳定的人才选拔制度”可知,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建立科举制度,强调任人唯贤,注重个人才学和能力,逐渐形成公平稳定的人才选拔机制。【小问2】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魏晋至隋唐(中国)。影响:据材料“科举制度推行的基本原则是任人唯贤,并建立公平稳定的人才选拔制度”可知,选官制度的变化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削弱了士族的特权地位,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进步;据材料“非以辞赋登科者莫得进用”可知,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建立,将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因科举制选拔标准为才学,推动了社会上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二唐律均以当朝皇帝的年号名之,具有法律效力的律、令、格、式等几种形式,无一例外都是皇帝钦定的。唐律对于所有涉及皇帝的犯罪,都一概科以重罪,予以重惩。唐律规定,皇亲国戚、皇帝故旧、高级官僚贵族等八类人犯罪时,处罚“轻重不在刑书”。“诸犯死罪非十恶……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摘编自王志华《罗马法与唐律—“民法”与“王法”的对立》等(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罗马法与唐律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与唐律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答案】(1)罗马法特点:重视习俗但不凌驾于法律之上;注重理性和法律原则;强调程序公正和合理性;对妇女的权利有严格限制。唐律的特点:皇权至上;强调对皇帝的绝对忠诚;刑罚严厉且不平等,对特权阶层有特殊保护;对妇女和未成年人犯罪有一定宽容。(2)罗马原因:古罗马法律体系较为成熟;罗马法强调市民法传统和法治精神;古罗马妇女没有政治权利。唐代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皇权至上;中国传统的等级观念;儒家思想的影响。【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罗马)。罗马法特点:据材料“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可知,重视习俗但不凌驾于法律之上;注重理性和法律原则;据材料“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可知,强调程序公正和合理性;据材料“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可知,对妇女的权利有严格限制。唐律的特点:据材料“唐律均以当朝皇帝的年号名之,具有法律效力的律、令、格、式等几种形式,无一例外都是皇帝钦定的”可知,皇权至上;据材料“唐律对于所有涉及皇帝的犯罪,都一概科以重罪,予以重惩”可知,强调对皇帝的绝对忠诚;据材料“轻重不在刑书”。“诸犯死罪非十恶……九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可知,刑罚严厉且不平等,对特权阶层有特殊保护;据材料“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对妇女犯罪有些可依律酌情而处”可知,对妇女和未成年人犯罪有一定宽容。【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罗马)。罗马原因:据材料“《罗马民法大全》”及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的特点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古罗马时期法律体系较为成熟,同时因为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法律传统,使得罗马法强调市民法传统和法治精神;在罗马,妇女没有政治权利,影响力罗马法中对妇女权利的规定。唐代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是君主专制的国家,皇权至上,法律是维护皇权和社会等级制度的工具,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专制主义和等级观念,影响了唐朝法律的等级制度体现;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对妇女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关注影响了法律中对妇女和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定宽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议会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改革选举制度。选举制度决定了国家权力的分配,当时的议会仍主要由“光荣革命”后的土地贵族把持,他们借由对议会的操控实现对国家权力资源的垄断。然而在工业革命后,中等阶级迅速膨胀,他们在获得经济利益之后,开始渴求更多的政治权益与更高的社会地位,将自己从“有钱者”变为“有权者”。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原有的选举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许多弊端显现出来,对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选举制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选举权狭小、议席分配不合理以及选举方式腐败。经过议会内部派别的一番激烈权力斗争,改革法终于在1832年6月7日经国王签署后生效,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1832年议会改革的成功,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摘编自仇振武《不可不知的英国史》材料二由于1832年的改革,(英国)全国选民人数从1831年的48.8万人上升到1833年的80.8万人,由占人口比例的约2%增加到3.3%。——摘编自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和作用。【答案】(1)扩大选举权,调整议席分配,改善选举方式以减少腐败(2)原因:工业革命后,中等阶级迅速崛起,他们在经济上获得成功后,要求更多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原有的选举制度不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存在选举权狭小、议席分配不合理和选举方式腐败等问题,阻碍了社会发展。作用: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选民人数,提高了选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了关键一步,推动了英国政治体制的民主化进程。【解析】【小问1】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选举权狭小、议席分配不合理以及选举方式腐败”“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可知,在扩大选举权,调整议席分配,改善选举方式以减少腐败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小问2】本题是材料题之概括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原因:据材料“工业革命后,中等阶级迅速膨胀,他们在获得经济利益之后,开始渴求更多的政治权益与更高的社会地位”可知,工业革命后,中等阶级迅速崛起,他们在经济上获得成功后,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据材料“现代城市的发展与原有的选举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许多弊端显现出来,对社会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选举权狭小、议席分配不合理以及选举方式腐败”可知,原有的选举制度不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存在选举权狭小、议席分配不合理和选举方式腐败等问题,阻碍了社会发展。作用:据材料“选举权狭小”及相应的改革措施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选民人数,提高了选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使得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标志着英国从贵族制向民主制迈出了关键一步,推动了英国政治体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