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辽河流域出现了(

)A.仰韶文化 B.红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龙山文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仰韶文化位于黄河中游地区,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良渚文化位于长江中游地区,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代替,排除D项。故选B项。2.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的举措是()A.尊王攘夷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商鞅变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前221年。根据所学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这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D项正确;春秋时期,齐桓公率先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微,排除A项;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的统一文字的措施,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属于秦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3.如图是某同学制作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A.西周、春秋 B.西周、秦 C.春秋、战国 D.战国、秦【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夏朝至秦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北宋、南宋)、辽、西夏、元、明、清。故空框中应填的是西周、秦,B项正确;“西周、春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春秋、战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战国、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4.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原因是黄老之学()A.适应了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B.体现了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C.取代了已过时的儒学 D.宣扬以法治国的思想【答案】A【解析】西汉初,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巩固统治的需要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尊崇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宽刑薄赋的政策,故A正确;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中“取代了”表述错误,排除;黄老之学是道家思想,以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故D错误。5.《资治通鉴》记载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该措施是()A.迁都洛阳 B.改汉姓 C.易汉服 D.与汉族通婚【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时期(中国)。据材料“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宜改姓元氏”可知,该措施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改汉姓的措施,改拓跋氏为元氏,B项正确;材料内容为该汉姓,没有涉及迁都洛阳、易汉服、与汉族通婚,排除ACD项。故选B项。6.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 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晚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扬州在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余杭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这说明了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而是强调扬州、余杭等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大运河开凿前的隋王朝,就是一统一的王朝,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大运河是国内运河,与中外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隋唐以来,僧侣们创立了不同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有不同的教义、教规和修持方法,但其思想体系中都大量吸收融合了儒、道等传统思想的内容和方法。这表明()A.佛教呈现出本土化趋势 B.道教受到统治者的尊崇C.儒家学说失去正统地位 D.三教并行局面开始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隋唐以来(中国)。据材料“僧侣们创立了不同的佛教宗派……但其思想体系中都大量吸收融合了儒、道等传统思想的内容和方法”,可以看出隋唐以来,佛教的发展,一定程度吸收了儒、道思想的内容和方法,说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中,更多吸收中国本土的思想,逐渐呈现出本土化趋势,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佛教的发展,并不是道教,排除B项;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了挑战,并不是失去正统地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佛教的本土化趋势,无法得出三教并行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8.王安石变法是“庆历新政”的继续,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却以“理财”“整军”为中心。这表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A.模仿庆历新政 B.实现富国强兵 C.加强经济控制 D.贯彻守内政策【答案】B【解析】据材料“以‘理财’‘整军’为中心”结合所学可知,“理财”是为了富国,“整军”是为了强兵,B项正确;据所学,模仿庆历新政并非其目的,排除A项;据材料“以‘理财’‘整军’为中心”可知,其目的是两方面,而非单方面的加强经济控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守内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9.汉唐王朝疆域辽阔,对内陆边疆地区往往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很不稳定。而元朝的辽阔疆域则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这主要得益于元代()A.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发展 B.边疆管理和内地一体化趋势的发展C.驿道上设置驿站和急递铺 D.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的有效管理【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元朝中国。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统一的行省制度,行省官员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征纳赋役,边疆管理和内地一体化,B项正确;元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发展迅猛,但同时也存在民族矛盾尖锐的问题,元朝的边疆稳定主要得益于行之有效的地方管理制度,而非民族交融,排除A项;驿道上设置驿站和急递铺主要作用是传递政令和信息,这并非元朝加强地方控制的最重要制度和方式,排除C项;宣政院主要管理西藏地方事务,不能解释元朝对西藏以外边疆地区实施稳定控制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0.藏族地区在明朝时成为乌思藏,明政府所设置管理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有()A.宣政院 B.行都指挥使司 C.驻藏大臣 D.理藩院【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明朝(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明朝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B项正确;元朝在吐蕃地区设置宣政院进行管理,排除A项;清朝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排除CD项。故选B项。11.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曾言,“凡一切奏折,皆朕亲批,诸王文武大臣等知有密折,莫测其所言何事,自然各加警惧修省矣”。他主要强调这一制度()A.有利于皇帝直接广泛获取信息 B.提高了皇帝决策严密和机密性C.有利于皇帝对文武大臣的控制 D.有利于提高各级官员政治素质【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心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诸王文武大臣等知有密折,莫测其所言何事,自然各加警惧修省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奏折是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便于监视和探听民情,有利于皇帝对文武大臣的控制,C项正确;皇帝直接获取信息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密折制度提高了皇帝决策严密和机密性,排除B项;密折制度的实施与提高各级官员政治素质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12.明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专注“致良知”,认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阳明()A.提倡个性自由 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C.抨击君主专制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认为‘良知’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体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B项正确;明朝后期以李贽为代表的一些思想家提倡个性自由,排除A项;思想家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排除C项;宋代理学家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排除D项。故选B项。13.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由双方协定。这破坏了中国的()A.领土主权 B.关税主权 C.司法主权 D.领海主权【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2年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条款内容,损害了中国的关税主权,B项正确;领土主权体现在割让香港岛,排除A项;司法主权体现在领事裁判权,排除C项;《南京条约》不涉及领海主权,排除D项。故选B项。14.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报纸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而1912年建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与美国人的设想并不完全符合,主要原因是A.中国的国情与美国的国情不同 B.西方民主自由尚未在中国启蒙C.中国留学欧美的学生思想保守 D.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知,美国人希望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政治体制,但中华民国的体制与美国体制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原因是国情不同,A项正确;辛亥革命前,西方思想已经传入中国,排除B项;中国留学生思想并不保守,排除C项;D项脱离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召开时间会议名称主要决议1921年中共一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1923年中共三大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7年八七会议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 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 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口号和目标,反映了这一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随着中共对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入,最终制定了适合国情的革命纲领,以适应革命的发展,C项正确;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将队伍带到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推地,中共才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排除A项;红军长征胜利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革命统一战线破坏,排除D项。故选C项。16.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文家市会议上分析面临的严峻形势后,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随后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B.湘鄂西革命根据地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线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秋收起义后(中国井冈山)。据所学知识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项正确;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时间是1930年4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28年初,贺龙、周逸群等人先后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革命根据地,1930年7月发展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与材料时间地点不符,排除B项;1929年,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人在西南边疆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与材料时间地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7.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主张进行广泛的热烈的政治动员,解决兵源、财源等困难问题,达到“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的目标。这一观点()A.针对国民党片面抗日方针 B.强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主张全面抗战、全民抗战 D.指明了亚洲抗日战争的方向【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从材料关键信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广泛的热烈的政治动员”、“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可知,与国民党的只依靠军队和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不同,毛泽东和中共主张全面抗战路线,即全民族的抗战,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全面抗战,非针对国民党片面抗日方针,排除A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时间是1937年9月,排除B项;材料中的观点为中国抗日战争指明方向,非亚洲,排除D项。故选C项。18.中共某次会议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随后,大会确认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该会议是()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年的中国。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七大的内容之一就是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项正确;中共一大是标志着的诞生,不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确定党的工作中心有乡村转移到城市,不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中共八大是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此时毛泽东思想已经是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9.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问国民党当局谈判。其主要目的是()A.推动抗战胜利 B.讨论国民党的改组C.争取和平民主 D.为建立新中国做准备【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5年8月,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此时毛泽东和中共代表团赴重庆和国民党谈判是为了商讨和平建国的问题,意图争取和平民主,C项正确;此时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排除A项;重庆谈判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不是为了国民党改组,排除B项;重庆谈判后国民党撕毁协定,发动了内战,因此并没有为新中国成立做准备,排除D项。故选C项。20.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问题,即《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的发表()①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奠定基础②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主要任务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1956年的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代表作,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所以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③④正确,D项正确;《论十大关系》并不是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奠定基础,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主要任务的是中共八大,①②错误,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21.20世纪70年代,非洲有25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拉美有13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截至1979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20个。这说明当时中国()A.大力扶持新兴国家 B.反霸斗争取得胜利C.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国际环境大为改善【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世界大多数国家与中国建交,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D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发展中国家同中国建交,没有描述大力扶持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反对霸权主义的信息,而是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中国与大部分国家建交,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外交成就,而非对外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22.自成立以来召开多次重要会议,其中某次会议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八七会议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遵义会议【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时期(中国)。据材料“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伟大转折”,结合所学可知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没有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排除A项;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B项;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召开的,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3.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这其中包括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A.“一国两制”构想 B.经济体制改革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对外开放政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据本题材料“台湾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这其中包括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可知,为进一步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A项正确;1978年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序幕,排除B、D项;198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故选A项。24.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的会议是()A.中共十七大 B.中共十八大 C.中共十九大 D.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8年(中国)。据所学,2018年3月,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D项正确。其它会议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5.从2013年起,在众多国内国际场合阐述、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这主要在于,该理念()A.为世界建设提供精神支柱 B.利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C.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D.源自中华文明和平思想【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刻揭示当今国际关系发展的特征和规律,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有利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因此得出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并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B项正确;A项中的“精神支柱”夸大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作用,排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仅涉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排除C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自中华文明和平思想不是该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并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唐代的政治体制中,三省六部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其在唐代政治发展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三省六部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并且在当时以及后世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三省六部在职权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运行机制来看,三省是命令传达的部门,六部则是执行机构,职能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一方面,保证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材料二宋朝的建立与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路交通的便捷,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等都为宋代城乡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村镇市的商业空前繁荣,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商业繁华情况,南宋初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很翔实的记载,北宋末画家张泽端所绘《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描绘了北宋东京开封商业的热闹场面。——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三省六部制在当时和后世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答案】(1)影响:①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②提高了工作效率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深远影响;④使皇权进一步加强(加强君主专制);⑤推动隋唐国力的强盛。(2)表现:①基层市场的蓬勃涌现;②榷场互市贸易和民间贸易活跃;③货币需求量剧增促使纸币交子出现;④海外贸易繁荣;⑤城市兴盛,市场活跃。【解析】【小问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根据“三省六部在职权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从运行机制来看,三省是命令传达的部门,六部则是执行机构,职能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相辅相成,一方面,保证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可知,三省六部制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深远影响;使皇权进一步加强。根据“三省六部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可知推动隋唐国力的强盛。【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代(中国)。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根据“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水路交通的便捷,营业时间的不受限制等都为宋代城乡商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条件,促使宋代大小城市及乡村镇市的商业空前繁荣”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基层市场的蓬勃涌现;榷场互市贸易和民间贸易活跃;货币需求量剧增促使纸币交子出现;海外贸易繁荣;城市兴盛,市场活跃。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甲午战争前十年间,欧美国家海军技术进步主要有三:第一速射炮,第二军舰高遮度,第三无烟火药。除无烟火药外,另外两项都在这场战争中得到应用,但应用者却是日本舰队。……黄海海战的失利不能忽视战略上的原因。清廷自1885年以后,在思想上丧失了对日本的警惕和防范之心,致使整个国防战略发生严重失误。——摘编自潘向明《黄海海战失利原因再检讨》材料二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列强瓜分狂潮,使中国人痛心疾首,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中国有识之士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通过反思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败、日本为什么胜、怎样才能“救亡图存”,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和革命运动。——摘编自王晓秋《甲午战争彻底打破“天朝上国”迷梦》材料三中国政府很乐意欢迎任何资本,在我朝寻找投资机会……你们可以提供资本和技术,但铁路电报线路等事务的管理权必须由中国政府控制。我们必须维护国家主权,不容任何人触及政府的神圣权利。——摘编自1896年李鸿章回答《纽约时报》采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述甲午战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从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对待列强态度的变化,并指出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答案】(1)原因:军事技术装备落后;统治阶级思想麻痹,战略失误;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落后;日本国力强盛,蓄谋已久。(答对任意两点)(2)影响: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和革命运动)。(3)态度变化:由维护主权,抵抗侵略到变成列强的工具。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小问1】本题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中日)。关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由材料“但应用者却是日本舰队”可知,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军事技术装备落后,日本装备先进;由材料“黄海海战的失利不能忽视战略上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阶级思想麻痹,战略失误;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制度落后,中国是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日本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同时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国力强盛,并且蓄谋已久。【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甲午战争后中国。关于甲午战败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由材料“甲午之败、马关之辱以及接踵而来的列强瓜分狂潮,使中国人痛心疾首,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可知,引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由材料“通过反思甲午战争中国为什么败、日本为什么胜、怎样才能“救亡图存”,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和革命运动。”可知,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小问3】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主要时空是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中国。第一小问,关于晚清政府从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对待列强态度的变化,由材料“我们必须维护国家主权,不容任何人触及政府的神圣权利。”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维护主权,抵抗侵略;据所学可知,20世纪初,八国联军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