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技术方案研究报告TOC\o"1-2"\h\u11875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 232704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 2252331.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44961.2.1发展现状 3106631.2.2发展趋势 312248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3145512.1生态优先原则 3302952.2节能环保原则 4293922.3可持续发展原则 425385第三章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448023.1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 4113223.2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 5103653.3建筑构造与节能设计 521858第四章绿色建筑施工管理 6139764.1施工准备与组织 6134314.1.1施工现场规划 627554.1.2施工组织设计 6150624.2施工过程管理与控制 6270534.2.1施工质量控制 6225674.2.2施工环保管理 6131004.2.3施工安全管理 6103564.3施工安全管理与环保 721804.3.1施工安全管理 7286194.3.2施工环保 73583第五章建筑节能技术 7143295.1外墙保温与隔热技术 7271925.2屋面保温与隔热技术 8187285.3窗户节能技术 830914第六章建筑室内环境质量 8154606.1室内空气质量优化 848906.1.1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 980216.1.2室内空气湿度控制 9107506.1.3室内空气温度控制 968266.2室内光照与舒适度 9313886.2.1自然光照利用 9228026.2.2人工照明设计 9179866.2.3照明控制与智能化 1068286.3声环境优化 10267346.3.1噪音控制 103476.3.2声学设计 10180266.3.3声环境监测与调控 1017510第七章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 10114947.1雨水收集与利用 10118377.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1048977.1.2雨水收集系统施工管理 1175297.2废水处理与回用 11145017.2.1废水处理设施设计 11189217.2.2废水处理系统施工管理 11311417.3绿色景观设计与水资源利用 11231797.3.1景观设计原则 11223927.3.2水资源利用策略 11291917.3.3景观施工管理 1224011第八章绿色建筑废弃物处理 12230058.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回收 1247328.2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2249088.3建筑废弃物管理政策与法规 1219778第九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3309419.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指标 13321349.2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与流程 1359679.3绿色建筑评价实例分析 1422555第十章绿色建筑发展趋势与展望 15689310.1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展望 152963310.2绿色建筑政策与发展趋势 151295210.3绿色建筑市场前景与挑战 15第一章绿色建筑概述1.1绿色建筑的定义与意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等全过程中,以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为目标的建筑。绿色建筑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绿色建筑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节约资源:通过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节约能源:通过优化建筑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缓解能源供应压力。(3)保护环境:绿色建筑在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减少环境污染,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4)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环境的设计和施工,为居住者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5)保障人体健康:绿色建筑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室内污染物,降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2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2.1发展现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政策层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行动计划》等。在实践层面,各地纷纷开展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1.2.2发展趋势(1)政策引导:未来,国家将继续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绿色建筑全面发展。(2)技术创新:绿色建筑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如新型建筑材料、建筑节能技术、智能化技术等。(3)产业升级:绿色建筑将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升级,如绿色建材、绿色施工、绿色运维等。(4)市场驱动: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建筑行业新的增长点。(5)国际合作:我国将积极参与国际绿色建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与发展。第二章绿色建筑设计原则2.1生态优先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即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充分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生态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址与规划:充分考虑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地块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避免破坏生态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场地设计: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提高绿化率,降低建筑密度,为生物多样性提供生存空间。(3)水资源利用: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实现雨水收集、中水回用等,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开采。(4)能源利用:优先考虑可再生能源利用,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建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2.2节能环保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节能环保原则,即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节能、减排、环保,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形态:优化建筑形态,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舒适度。(2)围护结构:选用高功能的围护结构材料,提高保温、隔热功能,减少能源消耗。(3)空调系统:合理设计空调系统,实现高效节能,降低建筑能耗。(4)照明系统:采用节能型灯具,优化照明设计,降低照明能耗。2.3可持续发展原则绿色建筑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注重长远发展,提高建筑生命周期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材料: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材料对环境的影响。(2)建筑设计寿命:提高建筑设计寿命,降低建筑拆除和重建对环境的影响。(3)建筑功能:充分考虑建筑功能,提高建筑适应性,满足未来发展需求。(4)建筑维护:优化建筑维护策略,降低建筑运营成本,提高建筑生命周期价值。第三章绿色建筑设计策略3.1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首要环节是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在建筑布局方面,设计师需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环境等因素,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体措施如下:(1)遵循生态原则,合理规划建筑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结合地形特点,采用适宜的建筑布局形式,如行列式、组团式等,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3)考虑风向、日照等气候因素,优化建筑布局,提高室内外环境的舒适度。在建筑形态设计方面,绿色建筑应注重以下几点:(1)采用简洁、大方的建筑形态,减少不必要的装饰,降低建筑能耗。(2)运用现代建筑技术,如绿色屋顶、立体绿化等,提高建筑的美观性和生态价值。(3)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使建筑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2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绿色建筑材料的选用是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材料选择与应用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如再生材料、生物降解材料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优先选用当地材料,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能源消耗。(3)注重材料的可回收性和可再利用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4)在材料应用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3.3建筑构造与节能设计建筑构造与节能设计是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建筑构造与节能设计的要点:(1)优化建筑结构,提高建筑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降低建筑能耗。(2)采用高功能的外围护结构,如保温隔热功能优良的墙体、屋顶和门窗,降低建筑能耗。(3)运用绿色建筑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建筑节能率。(4)合理布局室内空间,提高室内外环境的舒适度,降低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能耗。(5)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建筑能耗的实时监测和优化调控,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第四章绿色建筑施工管理4.1施工准备与组织绿色建筑施工准备与组织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在施工准备阶段,需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节能、减排等因素,为后续施工创造有利条件。4.1.1施工现场规划施工现场规划应遵循绿色建筑的理念,合理布局施工区域,优化施工流程,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和资源浪费。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划分施工区域,保证各施工环节有序进行。(2)设置临时设施,如环保厕所、临时仓库等,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规划临时道路,方便施工车辆行驶,降低扬尘污染。4.1.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是绿色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应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节能、减排等因素。具体措施如下:(1)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能耗。(2)优化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施工过程有序进行。(3)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减少返工和维修。4.2施工过程管理与控制绿色建筑施工过程管理与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环保、节能的关键环节。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4.2.1施工质量控制(1)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保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2)加强施工过程监测,及时发觉并解决质量问题。(3)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施工质量的可追溯性。4.2.2施工环保管理(1)制定环保施工方案,明确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2)加强施工现场扬尘、噪音、废水等污染物的治理。(3)推广绿色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4.2.3施工安全管理(1)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3)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觉并消除安全隐患。4.3施工安全管理与环保绿色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环保是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4.3.1施工安全管理(1)制定施工安全方案,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2)加强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保证施工人员安全。(3)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4.3.2施工环保(1)严格执行环保法规,保证施工过程中的环保要求。(2)加强施工现场环保设施的设置与维护,降低环境污染。(3)推广绿色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第五章建筑节能技术5.1外墙保温与隔热技术外墙作为建筑物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部分,其保温隔热功能对建筑物的能耗有着的影响。外墙保温与隔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温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外墙保温材料应具有优良的保温功能、防火功能、耐久功能和施工方便性。目前常用的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等。(2)保温层设计:保温层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建筑物的用途等因素进行。保温层厚度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3)隔热层设计:隔热层的主要作用是阻断热桥,降低建筑物内部与外部环境的热交换。隔热层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体型系数、朝向、窗墙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和方法。(4)施工工艺:外墙保温与隔热施工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控制保温层和隔热层的施工质量,避免产生裂缝、脱落等质量问题。5.2屋面保温与隔热技术屋面保温与隔热技术对于降低建筑物能耗、提高室内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屋面保温与隔热技术的主要内容:(1)保温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屋面保温材料应具有优良的保温功能、防火功能、耐水功能和施工方便性。目前常用的屋面保温材料有聚苯乙烯泡沫板、岩棉板、玻璃棉板等。(2)保温层设计:屋面保温层设计应考虑屋面的结构形式、建筑物的用途等因素,保证屋面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3)隔热层设计:屋面隔热层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体型系数、朝向、窗墙比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隔热材料和方法。(4)施工工艺:屋面保温与隔热施工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控制保温层和隔热层的施工质量,避免产生裂缝、脱落等质量问题。5.3窗户节能技术窗户是建筑物中能耗较高的部分,提高窗户的节能功能对于降低建筑物整体能耗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窗户节能技术的主要内容:(1)窗型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窗型。目前常用的窗型有平开窗、推拉窗、悬窗等。(2)玻璃材料选择:玻璃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保温功能、隔热功能、安全功能等因素。目前常用的玻璃材料有普通玻璃、中空玻璃、LowE玻璃等。(3)窗框材料选择:窗框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导热系数、耐久功能、美观功能等因素。目前常用的窗框材料有铝合金、塑钢、断桥铝等。(4)窗户密封功能:提高窗户的密封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室内外热交换,提高窗户的节能功能。窗户密封功能主要通过密封条、密封胶等材料实现。(5)施工工艺:窗户施工应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应重点控制窗户的安装质量,避免产生漏风、漏水等问题。第六章建筑室内环境质量6.1室内空气质量优化室内空气质量是影响居住者健康与舒适度的重要因素。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化策略:6.1.1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为降低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应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环保材料,减少室内装修污染;(2)优化室内通风系统,提高新风量;(3)采用空气净化设备,如空气净化器、植物等;(4)定期清洁室内环境,减少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滋生。6.1.2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室内空气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居住者的舒适度。以下措施有助于保持室内空气湿度适宜:(1)设置空气加湿器或除湿器,调节室内湿度;(2)合理布局室内绿植,增加室内湿度;(3)加强室内外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6.1.3室内空气温度控制室内空气温度对居住者的舒适度具有重要影响。以下措施有助于保持室内空气温度适宜:(1)优化建筑保温功能,减少室内外温差;(2)合理设置空调、暖气等设备,保证室内温度稳定;(3)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自动调节室内温度。6.2室内光照与舒适度室内光照与舒适度密切相关。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室内光照与舒适度的优化策略:6.2.1自然光照利用(1)设计合理的建筑开窗面积,充分利用自然光照;(2)采用透光性好的建筑材料,提高室内光照效果;(3)设置遮阳设施,避免直射阳光对室内环境造成不适。6.2.2人工照明设计(1)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降低能耗;(2)合理布局照明灯具,提高室内光照均匀度;(3)根据室内功能分区,调整照明强度和色温,营造舒适的室内氛围。6.2.3照明控制与智能化(1)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实现灯光亮度和色温的自动调节;(2)结合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实时调整照明方案,提高室内舒适度。6.3声环境优化室内声环境对居住者的心理健康和生理舒适度具有重要影响。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室内声环境的优化策略:6.3.1噪音控制(1)选用隔音功能好的建筑材料,降低室内噪音;(2)设置隔音窗、隔音墙等设施,隔绝外部噪音;(3)优化室内布局,减少噪音源的产生。6.3.2声学设计(1)合理设计室内空间,避免产生回声和噪音;(2)采用吸音材料,降低室内噪音;(3)设置声学装饰,如挂毯、地毯等,提高室内声环境质量。6.3.3声环境监测与调控(1)采用声环境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室内噪音;(2)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室内声环境设计方案;(3)引入智能化声环境调控系统,实现室内声环境的自动优化。第七章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7.1雨水收集与利用7.1.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雨水收集系统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环节。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降低建筑物的水消耗。雨水收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雨水收集设施:包括屋顶、地面、绿化带等收集区域,以及收集管道、蓄水池等设施。(2)雨水处理设施:包括过滤、消毒、水质监测等设备,保证收集到的雨水符合回用标准。(3)雨水利用设施:包括绿化、景观用水、非饮用生活用水等。7.1.2雨水收集系统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1)保证雨水收集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因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系统失效。(2)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保证雨水收集系统符合环保要求。(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7.2废水处理与回用7.2.1废水处理设施设计废水处理设施是绿色建筑水资源利用的关键环节。设计合理的废水处理设施,可以实现对废水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废水处理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废水预处理设施:包括格栅、调节池、沉淀池等,对废水进行初步处理。(2)生物处理设施: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3)消毒设施:采用紫外线、臭氧等方法,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消毒。7.2.2废水处理系统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应关注以下要点:(1)保证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合理,满足处理需求。(2)选用高效、稳定的处理设备,提高处理效果。(3)严格执行施工质量标准,保证系统运行稳定。7.3绿色景观设计与水资源利用7.3.1景观设计原则绿色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优先:充分考虑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合理利用水资源。(2)功能多样:兼顾景观美化、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等多重功能。(3)创新设计: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景观设计的科技含量。7.3.2水资源利用策略在绿色景观设计中,以下水资源利用策略:(1)雨水收集与利用:通过雨水花园、渗透井等设施,收集和利用雨水。(2)废水处理与回用:将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绿化、景观用水等。(3)水资源保护:通过植被配置、地形改造等手段,减少地表径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7.3.3景观施工管理在景观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严格遵循设计图纸,保证景观效果。(2)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保证景观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注重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第八章绿色建筑废弃物处理8.1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回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建筑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建筑废弃物分类与回收是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管理技术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废弃物主要包括:土石方、砖瓦、混凝土、金属、木材、塑料、石膏等。按照来源可分为施工废弃物、拆除废弃物、装修废弃物和拆除废弃物。为提高回收效率,应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完善的建筑废弃物分类回收体系,明确各类废弃物的回收标准;(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存放,便于回收;(3)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废弃物的回收效率;(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对建筑废弃物分类回收的认识。8.2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绿色建筑废弃物处理的关键环节。为实现建筑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应采取以下措施:(1)推广废弃物处理技术,如破碎、分选、筛分等,提高废弃物处理效率;(2)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再生砖等;(3)加强废弃物利用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研发和应用废弃物资源化技术;(4)建立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8.3建筑废弃物管理政策与法规为推动绿色建筑废弃物处理工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法规,主要包括:(1)建筑废弃物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建筑废弃物的管理原则、处理要求、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规定;(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纳入绿色建筑评价体系;(3)循环经济促进法:要求企业加强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4)建筑废弃物处理收费标准:对建筑废弃物处理实行收费制度,促使企业降低废弃物产生量。在政策与法规的引导下,我国绿色建筑废弃物处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建筑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深入发展。第九章绿色建筑评价体系9.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指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是衡量绿色建筑功能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节能与能源利用: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供暖、通风、空调、照明等节能措施,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2)室内环境质量:涉及室内空气质量、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等方面,旨在为用户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3)室外环境与生态保护:包括绿化、水环境、生态环境、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4)建筑材料:关注建筑材料的选用、生产、运输、回收利用等环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5)建筑设计与施工:涵盖建筑设计理念、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等方面,强调绿色施工。评价指标是评价标准的具体体现,通常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如能耗、室内温度、湿度、噪声等,定性指标如舒适性、环保性、可持续性等。9.2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与流程绿色建筑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评分法:根据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和得分,计算总分,评价建筑的整体功能。(2)等级评价法:将评价指标分为不同等级,评价建筑在各个方面的表现。(3)指数法:通过构建指数模型,评价建筑在各个方面的功能。绿色建筑评价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前期调研:收集建筑项目的基础资料,包括地理位置、规模、功能等。(2)评价指标选取与权重分配:根据评价标准,选取合适的评价指标,并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3)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建筑项目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4)评价计算:根据评价方法和指标数据,计算建筑项目的评价得分或等级。(5)评价结果分析:分析评价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9.3绿色建筑评价实例分析以下以某绿色建筑项目为例,进行评价体系的应用分析。(1)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住宅、商业和办公等功能。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标准。(2)评价标准与指标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选取以下评价指标:①节能与能源利用:能耗、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照明功率密度等。②室内环境质量:室内温度、湿度、噪声、空气质量等。③室外环境与生态保护:绿化率、水环境质量、废弃物处理等。④建筑材料:材料选用、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省四平市双辽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 不可撤销居间服务协议:2024专属金融版版
- 2024技术研发保密协议
- 2024年版学生违纪行为处理协议一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软文营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鱿鱼产品知识培训课件
- 环保生活小学教学模板
- 农业行业前台接待工作总结
- 2025年度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合同履行的担保细则3篇
- 如何利用消费者反馈完善品牌形象计划
- 福建省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表
- DB51∕T 5060-2013 四川省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程
- 珠心算习题汇总(可以打印版A4)
- 设备润滑注油周期表.doc
- 医用红外热像仪
- 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表
- 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及现场处置方案
- (完整版)宴会预定单
- 售后服务部绩效考核表59929
- 三字经完整A4打印
- 模拟电子技术答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