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1页
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2页
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3页
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4页
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实践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实践作业指导书TOC\o"1-2"\h\u32710第一章智能制造系统概述 222181.1智能制造系统定义 2324491.2智能制造系统发展历程 2198781.3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与组成 325387第二章智能制造系统规划原则与方法 468982.1智能制造系统规划原则 4199112.2智能制造系统规划方法 474812.3智能制造系统规划流程 421445第三章企业现状分析 5275003.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 5135103.2企业现有生产流程分析 585053.3企业信息化水平分析 622028第四章智能制造系统需求分析 635824.1企业需求分析 6215274.2用户需求分析 793254.3系统需求分析 717983第五章智能制造系统架构设计 8307835.1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8276595.2系统模块划分 9170725.3系统集成与互联互通 931318第六章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选型 10275406.1传感器技术选型 10119036.1.1选型原则 10174696.1.2选型建议 10164406.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选型 10190976.2.1选型原则 10201446.2.2选型建议 10159136.3控制系统技术选型 1131186.3.1选型原则 11240026.3.2选型建议 1117233第七章智能制造系统实施策略与步骤 1172177.1实施策略 11275437.1.1明确项目目标与需求 11192667.1.2制定实施计划 12283797.1.3优化资源配置 12306467.1.4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 1240627.2实施步骤 12179637.2.1项目启动 1287417.2.2技术研发与设备选型 12245827.2.3系统集成与调试 1214507.2.4人员培训与制度完善 12145517.2.5系统运行与维护 13115727.3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 13306857.3.1项目管理 13277327.3.2风险控制 1328296第八章智能制造系统评价与优化 13292688.1评价指标体系 1331168.2评价方法与模型 14167988.3系统优化策略 1475第九章智能制造系统案例分析与启示 14121359.1典型案例介绍 1420729.1.1案例一:某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制造系统 1555389.1.2案例二:某电子制造企业智能制造系统 1523389.2案例分析 15290549.2.1案例一分析 15272069.2.2案例二分析 15151129.3启示与建议 15259539.3.1提高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度 15262789.3.2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1580229.3.3完善智能制造系统的运维管理 16183009.3.4深化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研究 163459.3.5加强智能制造系统的安全防护 16517第十章智能制造系统发展趋势与展望 162602910.1智能制造系统发展趋势 163081510.2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63154010.2.1挑战 16976510.2.2机遇 17780010.3未来发展展望 17第一章智能制造系统概述1.1智能制造系统定义智能制造系统(IntelligentManufacturingSystem,简称IMS)是指在制造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全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智能制造系统旨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1.2智能制造系统发展历程智能制造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制造阶段:以人力、机械和物理设备为主要生产手段,生产效率较低,产品质量不稳定。(2)自动化制造阶段: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如数控机床、等,实现部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计算机集成制造阶段: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制造过程,实现生产、管理、设计等环节的信息集成,提高了制造系统的整体功能。(4)智能制造阶段: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实现制造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和自适应化,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1.3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与组成智能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智能制造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和互联互通的基础。(2)自动化技术: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等,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3)网络通信技术: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制造系统内部及与外部系统的信息传输。(4)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为智能制造系统提供智能决策和优化算法。智能制造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设计与研发子系统:负责产品设计和研发,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等技术进行创新设计。(2)生产与制造子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生产执行等环节。(3)质量管理与检测子系统: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和检测,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预期目标。(4)物流与供应链子系统:实现物料采购、库存管理、物流配送等环节的优化,提高供应链效率。(5)企业管理与决策子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6)服务与售后子系统:提供产品售后服务,收集用户反馈,为产品改进和升级提供依据。第二章智能制造系统规划原则与方法2.1智能制造系统规划原则智能制造系统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前瞻性原则:规划应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保证智能制造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2)系统性原则:规划应从整体出发,关注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协同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创新性原则:规划应鼓励技术创新,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提升智能制造系统的竞争力。(4)实用性原则:规划应注重实用性,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保证智能制造系统具备良好的应用价值。(5)可持续性原则:规划应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智能制造系统的可持续发展。2.2智能制造系统规划方法智能制造系统规划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系统分析法:通过分析智能制造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需求、技术特点等,确定规划目标和方案。(2)SWOT分析法:评估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智能制造系统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为规划提供依据。(3)层次分析法:将智能制造系统规划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对各个层次进行评价和排序,确定最优方案。(4)专家咨询法:邀请行业专家、技术专家等对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进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5)模拟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验证规划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稳定性和可靠性。2.3智能制造系统规划流程智能制造系统规划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现有生产状况、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明确智能制造系统规划的目标和任务。(2)方案制定: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智能制造系统规划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关键技术、设备选型等。(3)评估论证: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其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风险可控性等方面,保证规划方案的科学性。(4)实施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项目进度、人员配置、资金投入等。(5)过程监控:在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规划方案的有效执行。(6)验收评价:项目完成后,对智能制造系统的功能、效益等方面进行验收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规划提供参考。第三章企业现状分析3.1企业基本情况分析企业基本情况分析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为智能制造系统规划提供基础信息。以下为企业基本情况分析的主要内容:(1)企业背景:介绍企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所属行业、主要业务范围等,以及企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2)企业规模:分析企业的员工数量、占地面积、资产总额、销售收入等指标,以衡量企业的规模大小。(3)企业组织结构:阐述企业的组织架构,包括各部门的职能、人员配置、管理层级等。(4)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企业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等,以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2企业现有生产流程分析对企业现有生产流程进行分析,旨在发觉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优化潜力,为智能制造系统规划提供依据。以下为企业现有生产流程分析的主要内容:(1)生产流程概述:介绍企业的生产流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准备、生产制造、产品检验、仓储物流等环节。(2)生产流程优化:分析现有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生产效率低、物料损耗大、质量不稳定等,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3)生产设备与技术:分析企业现有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自动化程度,以及生产过程中采用的关键技术。(4)生产计划与调度:分析企业的生产计划编制与执行情况,以及生产调度策略。3.3企业信息化水平分析企业信息化水平分析旨在评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为智能制造系统规划提供参考。以下为企业信息化水平分析的主要内容:(1)信息化基础设施:分析企业网络架构、服务器、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以及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设施。(2)信息系统应用:介绍企业已实施的信息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以及各系统的应用效果。(3)信息化管理:分析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架构、制度体系、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情况。(4)信息化安全与运维:评估企业的信息化安全策略、运维体系,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情况,以及信息化带来的效益。通过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分析,可以为企业智能制造系统的规划提供以下参考:(1)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为后续智能制造系统规划提供改进方向。(2)评估现有信息系统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价值,为系统整合与升级提供依据。(3)分析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为智能制造系统实施提供组织保障。(4)评估企业信息化安全与运维能力,为智能制造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第四章智能制造系统需求分析4.1企业需求分析企业需求分析是智能制造系统规划与实施的基础环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生产效率提升:企业期望通过智能制造系统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产品质量优化:企业希望借助智能制造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减少不良品产生。(3)设备维护与管理:企业需要智能制造系统能够对生产设备进行实时监控,预测设备故障,降低设备停机时间。(4)供应链协同:企业期望智能制造系统能够实现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合作伙伴的实时数据交互,提高供应链协同效率。(5)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企业希望通过智能制造系统收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有力支持。4.2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分析是针对企业内部员工、合作伙伴以及消费者等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进行梳理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便捷性:用户希望智能制造系统具有友好的界面和简便的操作流程,降低使用门槛。(2)功能完善:用户期望智能制造系统能够满足其在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的需求,提供丰富的功能。(3)个性化定制:用户希望智能制造系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提高使用体验。(4)数据安全性:用户关注智能制造系统的数据安全性,保证企业核心数据不被泄露。(5)售后服务与支持:用户期望企业能提供及时、专业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解决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3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需求分析是对智能制造系统整体功能、功能、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进行详细阐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功能需求:明确智能制造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模块,如生产计划管理、设备监控、数据分析等。(2)功能需求:分析智能制造系统在数据处理、响应速度、并发能力等方面的功能指标。(3)安全性需求:制定智能制造系统的安全策略,包括数据加密、用户权限管理、系统防护等。(4)可靠性需求:保证智能制造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稳定可靠,降低故障率。(5)可扩展性需求:考虑智能制造系统的未来发展,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以便添加新的功能模块。(6)兼容性需求:保证智能制造系统与现有设备和软件系统兼容,降低集成难度。(7)实施与运维需求:明确智能制造系统的实施步骤、运维策略和人员配置等。第五章智能制造系统架构设计5.1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智能制造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旨在构建一个高效、稳定、可扩展的智能制造平台。本节将从系统架构的层次结构、关键技术以及系统功能等方面展开论述。(1)层次结构系统总体架构分为四个层次:设备层、控制层、平台层和应用层。1)设备层:包括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负责采集和处理现场数据。2)控制层:实现对设备层的监控和控制,包括PLC、DCS等控制系统。3)平台层: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等功能,为上层应用提供支持。4)应用层:实现智能制造的各项业务功能,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维护等。(2)关键技术1)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层与控制层的数据传输和互联互通。2)大数据技术:对平台层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为应用层提供决策支持。3)云计算技术:提供弹性计算资源,满足系统功能需求。4)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和预测性维护。(3)系统功能1)实时性:保证系统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控制。2)稳定性:提高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运行稳定性。3)可扩展性:便于系统功能的扩展和升级。5.2系统模块划分根据系统总体架构,本节将智能制造系统划分为以下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设备层的数据,并传输至控制层。(2)数据处理模块:对控制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如数据清洗、数据融合等。(3)数据存储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平台层,供应用层调用。(4)数据分析模块: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应用层提供决策支持。(5)应用模块:实现智能制造的各项业务功能,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6)系统集成与互联互通模块:负责实现各模块之间的集成与互联互通。5.3系统集成与互联互通系统集成与互联互通是智能制造系统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设备集成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各种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等)集成到系统中,实现设备层与控制层的数据传输和互联互通。(2)控制系统集成将不同厂商的控制系统(如PLC、DCS等)集成到系统中,实现控制层与平台层的数据交互。(3)平台集成将不同平台(如数据库、大数据处理平台等)集成到系统中,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的统一管理。(4)应用集成将各种应用模块(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集成到系统中,实现业务流程的协同和优化。(5)互联互通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第六章智能制造系统关键技术选型6.1传感器技术选型6.1.1选型原则在选择传感器技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智能制造系统的实际需求,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传感器;(2)考虑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分辨率、响应速度等功能指标,以满足系统对实时性和精确度的要求;(3)选择与系统兼容性好、易于安装和维护的传感器;(4)考虑传感器的成本效益,保证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降低系统成本。6.1.2选型建议(1)对于位置、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参数的测量,可选择激光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磁电传感器等;(2)对于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参数的测量,可选择热电偶、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3)对于视觉检测需求,可选择工业相机、激光雷达、深度摄像头等;(4)对于声音、振动等信号的检测,可选择麦克风、加速度传感器等。6.2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选型6.2.1选型原则在选择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智能制造系统的数据特点,选择具有高效、稳定、可靠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2)考虑系统的实时性要求,选择适合实时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技术;(3)选择具备强大扩展性和兼容性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4)关注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安全性,保证系统数据不被泄露。6.2.2选型建议(1)对于实时数据处理需求,可选择流式数据处理技术,如Kafka、SparkStreaming等;(2)对于批量数据处理需求,可选择大数据处理技术,如Hadoop、Spark等;(3)对于数据挖掘与分析需求,可选择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4)对于数据可视化需求,可选择数据可视化工具,如Tableau、PowerBI等。6.3控制系统技术选型6.3.1选型原则在选择控制系统技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智能制造系统的控制需求,选择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控制系统;(2)考虑系统的实时性要求,选择适合实时控制的系统架构;(3)选择具有良好兼容性、易于扩展和升级的控制系统;(4)关注控制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稳定运行。6.3.2选型建议(1)对于运动控制需求,可选择伺服控制系统、步进控制系统等;(2)对于过程控制需求,可选择PID控制、模糊控制等;(3)对于分布式控制系统,可选择现场总线技术,如Profibus、Profinet等;(4)对于网络化控制系统,可选择工业以太网技术,如EtherCAT、Modbus等。第七章智能制造系统实施策略与步骤7.1实施策略7.1.1明确项目目标与需求实施智能制造系统前,首先需明确项目目标与需求。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市场定位以及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智能制造系统的总体目标,并细化具体需求。同时需充分考虑企业现有资源、技术基础以及人才培养情况,保证项目目标与需求具有可行性和前瞻性。7.1.2制定实施计划根据项目目标与需求,制定详细的智能制造系统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项目进度、预算、人力资源配置、技术路线、设备选型等内容。在制定实施计划时,要充分考虑项目实施的难点、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和灵活性。7.1.3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是智能制造系统实施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需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提高项目实施效率。7.1.4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推进。项目管理部门应负责项目进度监控、质量把关、风险控制等工作,保证项目按照既定计划顺利进行。7.2实施步骤7.2.1项目启动项目启动阶段,需完成项目立项、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等工作。同时要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智能制造系统相关知识和技能。7.2.2技术研发与设备选型在技术路线确定后,开展技术研发与设备选型工作。技术研发应关注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研发,保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设备选型要充分考虑生产需求、设备功能、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设备。7.2.3系统集成与调试在设备到货后,进行系统集成与调试工作。此阶段需关注系统硬件、软件的兼容性,保证各子系统正常运行。同时要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优化,保证系统达到预期功能。7.2.4人员培训与制度完善人员培训是智能制造系统实施的重要环节。企业应组织专业培训,提高员工对智能制造系统的认识和操作能力。同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保证智能制造系统的正常运行。7.2.5系统运行与维护在系统投入运行后,要加强运行维护工作,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要根据生产需求,不断优化系统功能和功能,提高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效果。7.3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7.3.1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是保证智能制造系统实施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企业应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明确项目进度、质量、成本等关键指标,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同时要加强项目团队建设,提高项目实施效率。7.3.2风险控制智能制造系统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人员风险等多种风险。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如技术储备、市场调研、人员培训等,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要建立健全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觉并解决潜在风险。第八章智能制造系统评价与优化8.1评价指标体系在智能制造系统的评价过程中,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应涵盖以下方面:(1)生产效率:包括生产周期、设备利用率、生产成本等指标,用于衡量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2)产品质量:包括产品合格率、废品率、产品稳定性等指标,用于评价系统生产的产品质量。(3)设备功能:包括设备故障率、设备维修周期、设备运行稳定性等指标,用于评估设备的运行状态。(4)能耗与环保:包括能源消耗、废物排放、环保设施运行效果等指标,用于衡量系统的能耗和环保水平。(5)智能化程度:包括自动化程度、信息化水平、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指标,用于评价系统的智能化水平。(6)人员素质:包括员工技能水平、培训投入、团队协作等指标,用于评估人员素质对系统运行的影响。8.2评价方法与模型在智能制造系统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与模型:(1)层次分析法(AHP):将评价指标分为多个层次,通过专家评分和权重计算,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得出评价结果。(2)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通过构建评价矩阵和权重矩阵,计算评价结果。(3)灰色关联度法:根据评价指标的数值,计算各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从而得出评价结果。(4)数据包络分析法(DEA):通过构建生产前沿面,评价各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从而得出评价结果。(5)人工神经网络法:利用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对评价指标进行学习和优化,从而得出评价结果。8.3系统优化策略针对智能制造系统的评价结果,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1)生产流程优化: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整生产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2)设备更新与维护:根据设备功能评价结果,对老化、故障设备进行更新或维修,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3)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4)人才培养与激励: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技能水平,通过激励措施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5)能源管理与环保:加强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环保设施运行效果,实现绿色制造。(6)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系统信息处理能力,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第九章智能制造系统案例分析与启示9.1典型案例介绍9.1.1案例一:某汽车制造企业智能制造系统某汽车制造企业为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高质量发展,引入了一套智能制造系统。该系统包括智能生产线、智能物流、智能工厂管理等模块,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9.1.2案例二:某电子制造企业智能制造系统某电子制造企业针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复杂性和高精度要求,采用了一套智能制造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智能设备、智能检测、智能调度等模块,通过实时采集生产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9.2案例分析9.2.1案例一分析某汽车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系统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1)生产效率提高: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2)成本降低:智能制造系统降低了人工成本、物料成本和能源消耗。(3)产品质量提升:智能检测和调度系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9.2.2案例二分析某电子制造企业的智能制造系统具有以下特点:(1)高度自动化:通过智能设备,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降低了人力成本。(2)实时监控与优化:智能检测和调度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调整生产策略,提高生产效率。(3)产品质量保障:智能检测系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9.3启示与建议9.3.1提高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度企业应关注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度,将各种先进技术(如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进行有效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智能化。9.3.2注重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智能制造系统的实施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素养,同时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背景的团队。9.3.3完善智能制造系统的运维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智能制造系统的运维管理体系,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高生产效率。9.3.4深化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研究企业应持续关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