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作业指导书TOC\o"1-2"\h\u29403第1章食品科学基础 4126171.1食品成分与特性 4131351.1.1营养成分 422421.1.2非营养成分 4316221.1.3食品添加剂 4309271.2食品加工与储藏技术 4131621.2.1食品加工技术 447711.2.2食品储藏技术 552551.3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525951.3.1食品安全 5270511.3.2食品质量控制 513167第2章营养学原理 5247622.1营养素功能与食物来源 5117762.1.1碳水化合物 5102202.1.2蛋白质 6126412.1.3脂肪 666592.1.4维生素 6207512.1.5矿物质 664682.1.6水 6307292.2人体营养需求与膳食指南 6305252.2.1平衡膳食 687152.2.2多样化食物 6306112.2.3适量摄入 7183242.2.4合理搭配 7118912.2.5限制盐摄入 7233312.3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 7162192.3.1营养不良 7269572.3.2营养过剩 726451第3章食品中的营养素分析 7150073.1常见营养素分析方法 7219703.1.1光谱分析法 734283.1.2色谱分析法 7127673.1.3电化学分析法 7283593.1.4免疫分析法 7218133.2食品中营养素含量的测定 8138063.2.1水分含量测定 8218623.2.2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 8309763.2.3蛋白质含量测定 8295343.2.4脂肪含量测定 8212943.2.5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测定 829953.3营养素生物利用率评估 8195133.3.1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概念 8139773.3.2营养素生物利用率评估方法 8299713.3.3影响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因素 931876第4章食品加工对营养的影响 9108854.1烹饪方法对营养的影响 9278284.1.1烹饪方法对蛋白质的影响 9138254.1.2烹饪方法对脂肪的影响 933904.1.3烹饪方法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915454.1.4烹饪方法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影响 1062294.2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评价 10171094.2.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 10227504.2.2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10269054.2.3食品添加剂的评价 10185764.3营养保持与增强技术 1092514.3.1低温加工技术 10256514.3.2膜分离技术 10106544.3.3营养强化技术 1137694.3.4生物工程技术 1111457第5章食品安全与毒理学 11251635.1食品中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11275795.1.1有害物质的种类 1116555.1.2有害物质的来源 11126825.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1174675.2.1暴露评估 11142565.2.2毒性评估 1292425.2.3风险特征分析 12282525.3食品毒理学基础与应用 12222105.3.1食品毒理学基础知识 1299825.3.2食品毒理学应用 1215663第6章食品微生物学 12154596.1食品微生物的分类与功能 12138566.1.1食品微生物的分类 12278526.1.2食品微生物的功能 13325936.2食品微生物检测与控制 13321546.2.1食品微生物检测 1353486.2.2食品微生物控制 13157536.3发酵食品及其营养评价 13187546.3.1发酵食品概述 13249746.3.2发酵食品的营养评价 1316627第7章功能性食品与营养补充剂 14229957.1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与分类 1467147.1.1调节机能食品:主要包括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调节血糖、抗氧化等功能。 14264707.1.2健康促进食品:主要包括改善睡眠、抗疲劳、提高记忆力、改善视力等功能。 1416487.1.3预防疾病食品:主要包括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功能。 14165357.1.4辅助治疗食品:主要用于辅助治疗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 1429427.2功能性食品成分与作用机制 14166727.2.1多糖类:如香菇多糖、枸杞多糖等,主要通过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途径发挥保健作用。 1456087.2.2萜类化合物:如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功能。 14195787.2.3生物碱类:如茶叶中的茶碱,具有提神醒脑、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 1421017.2.4花青素类:如蓝莓中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改善视力、保护心血管等功能。 15317737.2.5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中的EPA和DHA,具有调节血脂、抗炎、保护神经系统等作用。 1568607.3营养补充剂的选用与评价 15165047.3.1营养素种类:根据个体需求,选择含有人体所需营养素的补充剂,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 15141997.3.2营养素含量:补充剂中营养素的含量应适中,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1548327.3.3生物利用率:选择生物利用率高的补充剂,以保证营养素的有效吸收。 1556697.3.4安全性:关注补充剂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 1519957.3.5品牌与质量:选择知名品牌,关注产品质量,保证补充剂的效果。 15196247.3.6个体差异: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剂。在服用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1519475第8章植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 15208678.1谷物类食品的营养特点 15115358.2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 16128048.3坚果与种子食品的营养评价 162762第9章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 16323109.1肉类及其制品的营养特点 17196199.1.1红肉的营养特点 17167629.1.2白肉的营养特点 17297089.1.3肉类制品的营养特点 17216979.2禽蛋、水产品与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1716189.2.1禽蛋的营养价值 17327029.2.2水产品的营养价值 1734729.2.3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18185729.3功能性动物食品的开发与利用 18128519.3.1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 1834829.3.2降低血脂、抗氧化的功能性食品 18147889.3.3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性食品 1891779.3.4改善肠道菌群的功能性食品 1823757第10章食品营养与健康促进 181728510.1食品营养教育与宣传 181358710.1.1食品营养教育的重要性 18818510.1.2食品营养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182009510.1.3食品营养宣传的策略与实施 191112610.2膳食结构与营养改善 193082410.2.1我国膳食结构现状 191990410.2.2膳食结构与营养素摄入的关系 19873610.2.3膳食结构优化策略 191970610.3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19945410.3.1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 192514210.3.2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 191200210.3.3食品营养与健康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193264510.3.4发展建议与展望 19第1章食品科学基础1.1食品成分与特性食品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复杂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1.1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多糖等,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蛋白质:具有构成细胞组织、调节生理功能等作用。脂肪:提供能量,参与细胞膜的构建,维持生理功能。维生素:具有调节新陈代谢、维持生理功能等作用。矿物质:参与酶的活化、酸碱平衡、神经传导等生理过程。1.1.2非营养成分水分:影响食品的质地、口感、保质期等。纤维素: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色素:使食品具有诱人的色泽。风味物质:影响食品的口感和食欲。1.1.3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提高营养价值等目的,食品中常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1.2食品加工与储藏技术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食品加工与储藏技术不断发展。1.2.1食品加工技术热加工:如烹饪、烘烤、油炸等,可以杀死微生物、改善口感、提高消化吸收率。冷加工:如冷藏、冷冻、真空干燥等,保持食品原有风味、营养成分和口感。非热加工:如高压、超声波、辐射等,具有杀菌、钝酶、改善质地等作用。1.2.2食品储藏技术常温储藏:如粮食、干货等。冷藏:如肉类、乳制品等。冷冻:如冷冻肉类、海鲜等。真空包装:降低氧气含量,抑制微生物生长。1.3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食品科学与营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1.3.1食品安全微生物污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化学污染:如农药、兽药、重金属等,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物理污染:如玻璃、金属等异物,可能导致消费者受伤。1.3.2食品质量控制加强原料验收、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保证食品质量。采用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对食品进行严格检验。通过本章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食品科学基础理论,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第2章营养学原理2.1营养素功能与食物来源营养素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各种营养素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以下对其功能及食物来源进行概述。2.1.1碳水化合物功能: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参与构成细胞结构,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谷物类(如小麦、大米、玉米等)、薯类(如土豆、红薯等)、豆类(如大豆、绿豆等)。2.1.2蛋白质功能: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参与细胞结构、酶、激素、免疫蛋白等的构成。食物来源:动物性食物(如肉、蛋、奶、鱼等)和植物性食物(如大豆、花生等)。2.1.3脂肪功能:脂肪是人体的能量储备物质,维持体温恒定,保护内脏,参与细胞膜的构成。食物来源:动物性脂肪(如猪油、牛油等)和植物性脂肪(如植物油、坚果等)。2.1.4维生素功能:维生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等。食物来源:各类水果、蔬菜、动物肝脏、鱼类、蛋类、奶类等。2.1.5矿物质功能:矿物质参与构成骨骼、牙齿,维持生理功能,调节酸碱平衡等。食物来源:谷物、豆类、蔬菜、水果、肉类、奶类、鱼类等。2.1.6水功能: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参与新陈代谢、调节体温、润滑关节等。食物来源:饮水、食物中的水分、体内代谢产生的水分等。2.2人体营养需求与膳食指南人体营养需求是指人体为维持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健康状态等所需的各类营养素。不同年龄、性别、生理状况和劳动强度的人,其营养需求有所不同。以下是针对一般成年人的膳食指南。2.2.1平衡膳食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应与人体需求相匹配,保证能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2.2.2多样化食物食物种类多样化,有利于摄入各种营养素,提高营养价值。2.2.3适量摄入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避免营养过剩。2.2.4合理搭配合理搭配食物,提高蛋白质利用率。2.2.5限制盐摄入减少食盐摄入,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病。2.3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2.3.1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因摄入营养素不足或吸收不良,导致身体功能减退、生长发育受阻、免疫力下降等。营养不良可分为能量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营养不良。2.3.2营养过剩营养过剩是指摄入的营养素超过人体需求,导致能量储存为脂肪,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预防营养过剩,应合理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第3章食品中的营养素分析3.1常见营养素分析方法在食品科学与营养学领域,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分析。本章首先介绍几种常见的营养素分析方法。3.1.1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通过测量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等光谱特性,对营养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等。3.1.2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是利用样品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实现分离和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等。3.1.3电化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是通过测量电流、电位等电化学参数,对营养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包括滴定法、伏安法、电位分析法等。3.1.4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对营养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免疫法和荧光免疫法等。3.2食品中营养素含量的测定了解常见营养素分析方法后,本节将介绍食品中营养素含量的测定方法。3.2.1水分含量测定水分含量是食品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烘干法、减压干燥法、卡尔费休法等。3.2.2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碳水化合物是食品中主要的能量来源。测定方法包括费林试剂法、苯酚硫酸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3.2.3蛋白质含量测定蛋白质含量是衡量食品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紫外吸收法等。3.2.4脂肪含量测定脂肪含量对食品的风味和口感有很大影响。测定方法包括索氏抽提法、罗紫红硫酸法、气相色谱法等。3.2.5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测定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测定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3.3营养素生物利用率评估生物利用率是评价食品中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重要指标。本节将介绍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评估方法。3.3.1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概念营养素生物利用率是指营养素在人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效率。生物利用率受食品中营养素的形态、含量、相互作用以及人体内消化吸收功能等因素的影响。3.3.2营养素生物利用率评估方法(1)吸收率法:通过测定营养素在人体内的吸收率,评估其生物利用率。(2)营养素代谢产物法:通过测定营养素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评估其生物利用率。(3)生物效应法:通过观察营养素摄入后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评估其生物利用率。(4)模型预测法: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营养素在人体内的生物利用率。3.3.3影响营养素生物利用率的因素(1)食品中营养素的形态和含量:不同形态的营养素生物利用率不同,如维生素D3的生物利用率高于维生素D2。(2)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营养素可能发生变化,影响其生物利用率。(3)人体内消化吸收功能:消化吸收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4)营养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营养素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影响其生物利用率。(5)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生理状况等个体差异,也会影响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第4章食品加工对营养的影响4.1烹饪方法对营养的影响烹饪是食品加工的一种基本方式,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具有重要影响。本节将分析不同烹饪方法对食品中营养素的影响,以期为合理烹饪提供理论依据。4.1.1烹饪方法对蛋白质的影响烹饪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分解。但是高温烹饪可能导致蛋白质过度变性,降低营养价值。烹饪方法还会影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利用率。4.1.2烹饪方法对脂肪的影响脂肪在烹饪过程中易受到氧化作用的影响,导致营养价值降低。不同烹饪方法对脂肪的影响程度不同,如油炸会使脂肪氧化程度加剧,而蒸、炖等方法对脂肪的影响较小。4.1.3烹饪方法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烹饪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相对较小。但是长时间煮、炖等方法可能导致碳水化合物分解,使食品中的糖分含量增加。4.1.4烹饪方法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影响烹饪方法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影响较大。高温、长时间烹饪会导致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的损失。矿物质在烹饪过程中的损失相对较小,但过度烹饪会使矿物质的可利用率降低。4.2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与评价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节将对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及其评价进行阐述。4.2.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及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人工合成或者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一类物质,用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保质期等。根据其功能,食品添加剂可分为防腐剂、抗氧化剂、乳化剂、增稠剂等。4.2.2食品添加剂的作用(1)改善食品品质:如增稠剂、乳化剂等,可提高食品的口感和稳定性。(2)延长食品保质期:如防腐剂、抗氧化剂等,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和减缓食品氧化。(3)调节食品营养成分:如营养强化剂,可提高食品中的营养素含量。4.2.3食品添加剂的评价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对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要求食品添加剂在经过毒理学评价、功能评价和稳定性评价后,方可投入使用。4.3营养保持与增强技术为降低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本节将介绍一些营养保持与增强技术。4.3.1低温加工技术低温加工技术是指在较低温度下进行食品加工,以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如低温烘焙、冷冻干燥等。4.3.2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利用半透膜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分离和浓缩,可有效地保持食品中的营养素。4.3.3营养强化技术营养强化技术是通过向食品中添加营养素,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如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4.3.4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技术利用微生物、酶等生物制剂对食品进行加工,可在保证食品营养的同时改善食品品质。如发酵工艺、酶解技术等。第5章食品安全与毒理学5.1食品中有害物质及其来源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来源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本章首先对食品中有害物质及其来源进行梳理。5.1.1有害物质的种类食品中有害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生物性有害物质: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2)化学性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多环芳烃、亚硝酸盐等。(3)物理性有害物质:如玻璃、金属、石子等异物。5.1.2有害物质的来源(1)环境污染:空气、土壤、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2)农业生产过程:农药、兽药的不规范使用,导致农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3)食品加工过程:食品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加工设备污染等。(4)食品储存和运输:不当的储存和运输条件可能导致食品变质、产生有害物质。5.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暴露评估、毒性评估和风险特征分析,为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5.2.1暴露评估暴露评估是对人群通过食物摄入有害物质的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评估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和有害物质。(2)收集数据:获取食品消费量、有害物质含量等数据。(3)计算暴露量:根据消费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计算人群的平均暴露量。5.2.2毒性评估毒性评估是对有害物质的毒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有害物质的毒性参数:如LD50、NOAEL等。(2)评估有害物质的毒性作用:分析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5.2.3风险特征分析风险特征分析是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描述,包括风险概率、风险程度和风险可控性等。5.3食品毒理学基础与应用食品毒理学是研究食品中有害物质对生物体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本节主要介绍食品毒理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5.3.1食品毒理学基础知识(1)毒性作用类型:急性毒性、慢性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发育毒性等。(2)毒性作用机制:有害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作用。(3)毒性评价指标:如LD50、LOAEL、NOAEL等。5.3.2食品毒理学应用(1)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利用毒理学知识评估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风险。(2)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根据毒理学研究结果,制定食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3)食品安全监测:通过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监控食品安全状况。(4)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毒性影响。第6章食品微生物学6.1食品微生物的分类与功能6.1.1食品微生物的分类食品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酵母和病毒等。这些微生物在食品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细菌包括乳酸菌、肠道杆菌、葡萄球菌等;真菌主要包括霉菌和酵母;病毒则主要包括噬菌体和植物病毒。6.1.2食品微生物的功能食品微生物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具有以下功能:(1)发酵作用: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将食品中的某些成分转化为有益的物质,如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赋予食品特殊的风味和保质期。(2)生物转化:微生物可以将食品中的某些营养成分进行生物转化,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如大豆中的异黄酮经微生物转化后,生物活性增强。(3)腐败作用:微生物在食品中繁殖,分解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导致食品腐败变质。(4)生物防腐:某些微生物可以通过产生抑菌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保持食品的品质。6.2食品微生物检测与控制6.2.1食品微生物检测食品微生物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检测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传统方法如平板计数法、生化试验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芯片等。(2)检测指标:主要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6.2.2食品微生物控制食品微生物控制措施包括:(1)物理方法:如高温杀菌、紫外线消毒、过滤等。(2)化学方法:如使用防腐剂、抗氧化剂、消毒剂等。(3)生物方法:如利用益生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以及采用生物酶技术分解有害物质。6.3发酵食品及其营养评价6.3.1发酵食品概述发酵食品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生产的食品,如酸奶、泡菜、酱油等。发酵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改善肠道健康的作用。6.3.2发酵食品的营养评价发酵食品的营养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营养价值: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分解食品中的大分子物质,易于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2)生物活性物质:发酵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细菌素等,具有抑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理功能。(3)保健功能:发酵食品中的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通过对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食品中的微生物特性,为食品加工、储存和营养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保证食品的安全与营养。第7章功能性食品与营养补充剂7.1功能性食品的定义与分类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能够调节人体机能,预防和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的食品。其分类如下:7.1.1调节机能食品:主要包括增强免疫力、调节血脂、调节血糖、抗氧化等功能。7.1.2健康促进食品:主要包括改善睡眠、抗疲劳、提高记忆力、改善视力等功能。7.1.3预防疾病食品:主要包括预防心血管疾病、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功能。7.1.4辅助治疗食品:主要用于辅助治疗某些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7.2功能性食品成分与作用机制功能性食品的保健功能主要依赖于其含有的活性成分,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功能性食品成分及其作用机制:7.2.1多糖类:如香菇多糖、枸杞多糖等,主要通过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途径发挥保健作用。7.2.2萜类化合物:如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功能。7.2.3生物碱类:如茶叶中的茶碱,具有提神醒脑、抗氧化、降血脂等作用。7.2.4花青素类:如蓝莓中的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改善视力、保护心血管等功能。7.2.5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中的EPA和DHA,具有调节血脂、抗炎、保护神经系统等作用。7.3营养补充剂的选用与评价营养补充剂是指以补充人体所需营养素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食品。选用与评价营养补充剂应考虑以下因素:7.3.1营养素种类:根据个体需求,选择含有人体所需营养素的补充剂,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7.3.2营养素含量:补充剂中营养素的含量应适中,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不良反应。7.3.3生物利用率:选择生物利用率高的补充剂,以保证营养素的有效吸收。7.3.4安全性:关注补充剂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7.3.5品牌与质量:选择知名品牌,关注产品质量,保证补充剂的效果。7.3.6个体差异:根据个人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营养补充剂。在服用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第8章植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8.1谷物类食品的营养特点谷物类食品作为人类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其营养价值对维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谷物主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燕麦、大麦等,其营养特点如下:(1)膳食纤维:谷物类食品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预防便秘,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2)碳水化合物:谷物类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占总能量的50%60%。(3)蛋白质:谷物类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但氨基酸组成相对不平衡,与豆类、坚果等食品搭配食用,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率。(4)维生素和矿物质:谷物类食品含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E、铁、锌、钙等营养素,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8.2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蔬菜和水果是人体获取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具有以下营养价值:(1)维生素: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A、叶酸等,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等作用。(2)矿物质:蔬菜和水果中含有钾、镁、铁、钙等矿物质,对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骨骼健康等具有重要作用。(3)膳食纤维: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便秘、降低胆固醇、控制血糖等。(4)植物化学物: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如类胡萝卜素、多酚类化合物等,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等生物活性。8.3坚果与种子食品的营养评价坚果与种子食品营养价值丰富,被誉为“健脑食品”和“长寿食品”。以下是对坚果与种子食品营养价值的评价:(1)脂肪:坚果与种子食品中的脂肪含量较高,但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对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2)蛋白质:坚果与种子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组成均衡,生物利用率较高。(3)矿物质:坚果与种子食品富含镁、锌、钙、铁等矿物质,对骨骼、免疫系统等具有重要作用。(4)维生素:坚果与种子食品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作用。(5)植物化学物:坚果与种子食品中含有多种植物化学物,如褪黑素、白藜芦醇等,具有抗炎、抗癌等生物活性。(6)膳食纤维:坚果与种子食品中含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第9章动物性食品的营养价值9.1肉类及其制品的营养特点肉类及其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其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肉类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生物价值优良,是人体生长、修复组织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营养物质。肉类还富含维生素B1、B2、B6、B12、烟酸、叶酸及矿物质铁、锌等。本节将重点探讨各类肉类的营养特点及其在人类饮食中的作用。9.1.1红肉的营养特点红肉是指猪肉、牛肉、羊肉等,其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优质蛋白质、铁、锌等矿物质及维生素B族含量较高。红肉中的铁为血红素铁,生物利用率较高,对于预防缺铁性贫血具有重要作用。9.1.2白肉的营养特点白肉主要包括鸡肉、鸭肉等,其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且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白肉具有低脂肪、低热量、高蛋白的特点,适合各类人群食用。9.1.3肉类制品的营养特点肉类制品如香肠、火腿、腊肉等,经过加工处理后,其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有所变化。加工过程中,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但部分维生素含量可能降低。加工肉类制品中可能添加盐、糖、防腐剂等,消费者在选择时应注意适量食用。9.2禽蛋、水产品与乳制品的营养价值9.2.1禽蛋的营养价值禽蛋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蛋白质来源,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优良,生物价值较高。禽蛋还富含卵磷脂、胆固醇、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叶酸等营养成分。蛋黄中的卵磷脂对于维护神经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9.2.2水产品的营养价值水产品包括鱼类、贝类等,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鱼类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房地产代理佣金支付诚意金合同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海洋工程土方回填与护岸合同3篇
- 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古生态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银川科技学院《建筑设计基础Ⅰ(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基础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播音主持发声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燃烧与爆炸理论理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钢铁展净水器租赁合同3篇
- 边坡支护工程承包合同文本3篇
- 陪护服务合同范本3篇
-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服装的搭配分析课件
- 内控合规风险管理手册
- 透析中合并心衰护理课件
- 胃肠外科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管理专家共识护理课件
- 玫瑰花观察报告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特色专题复习 课件
- 流行性感冒健康宣教
- 四川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超市外卖运营技巧培训方案
- 埋件检查及后补埋件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