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同步课堂(中图版)2.1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_第1页
2024年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同步课堂(中图版)2.1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_第2页
2024年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同步课堂(中图版)2.1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_第3页
2024年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同步课堂(中图版)2.1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_第4页
2024年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同步课堂(中图版)2.1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2024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新课标·新教材第1课时CONTENTS目录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0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0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03随堂检测04课标解读2022年新版课程标准地球地球仪①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②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③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情境导入微信背景照片原来现在你见过这张图片吗?在哪里见过?打开微信是背景上的地球。微信背景后面的地球是真的吗?是真的,左图这张照片是来自于阿波罗17号飞船,从4.5万千米的高度,宇航员拍下了完整的地球照片,并把照片命名为“蓝色弹珠”。情境导入微信背景照片原来现在我们国家也能拍到地球的照片么?当然了!你看右边这张就是我国风云四号卫星拍摄的地球实时照片。真好!地球的状态一目了然,能看到海洋和陆地,那以前没有卫星的时候,人们怎么认识地球呢?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人们对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小组合作:阅读课本P19,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并将下面的过程排序①②③④③②④①人们对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猜想阶段:古人受山岳、海洋的阻隔,活动范围狭小。他们想象大地是平的,天空像一个盖子。中国古代的这种说法被称为盖天说。来自《晋书·天文志》也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天圆地方古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人们对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拓展:“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在中国古代的建筑、货币等方面均有表现,你都知道哪些?天坛方孔圆币四合院人们对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②观察怀疑: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看到的地球影子是圆形的这一现象,给出了“地球是圆形”的科学依据。人们对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③证实阶段: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人们对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拓展:读图分析,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海洋是?大西洋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①②③④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人们对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④卫星证实:20世纪,随者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太空。在太空中看到了地球的全貌,并拍摄了照片,确凿地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加加林,苏联航天员,是第一个从太空中看到地球全貌的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天空拍到的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人们对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①猜想:________________②推测:③证实:④确证:小结盖天说:天圆地方观察太阳和月亮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并非正圆球,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长,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探索活动:P18消失的图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探索活动:P18消失的图片4说出两次看到的情况是否相同,随着图片的移动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并分析产生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a平面上图片由近及远运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伞面上图片由近及远运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上面的实验,结合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顶、再看到船身这一事实,你能推测出什么?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片均不从视野消失下部先消失,上部后消失桌面是平面,伞面是弧面地球是个球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探究学习①合作探究:你能在生活中发现哪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目送离岸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船身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探究学习②合作探究:你能在生活中发现哪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站得高,看得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2【站得高看得远】

由于我们在地面上视野比较窄,只看到地表很小的一部分,如果越往高出走,视野就会越开阔,看得越远,就能感觉到地球是曲面的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探究学习合作探究:你能在生活中发现哪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③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时,一部分太阳光正好被地球遮蔽,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到月面上(呈弧形),可以看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这种现象叫月食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探究学习④合作探究:你能在生活中发现哪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生活中还有那些例子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呢?宇航员视角我们的视角真实的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②③④⑤小结:你能在生活中发现哪些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轮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月食现象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最科学的证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极半径_______千米②赤道半径_______千米③平均半径_______千米④赤道周长约_______千米⑤表面积_______平方千米读图、认图:人造卫星不仅拍到了地球的真是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了地球的大小6357637863714万5.1亿巧记:庐山起义约合八万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②③④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地球的大小数据,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下列学习任务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约相当于______________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000平方米)地球最大周长4万千米,约相当于_________个400米跑道的总长假如你沿赤道(约4万千米)绕地球步行一圈,若每天走50千米需要走多少天?需要40000÷50=_________天。想一想,地球上什么地方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呢?“八万里”指路程约为8万里(也就是4万千米),所以在_________上。72860000000100000800赤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小结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形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①猜想:天圆地方②推测:太阳和月亮③证实:麦哲伦环球航行④确证:卫星照片①海岸观船②登高望远③月食④地球卫星照片⑤麦哲伦环球航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概念作用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制作出了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①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地球仪能够演示地球的自转、公转,帮助我们认识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等自然现象。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认识地球仪读图D分析:在地球仪上找到地轴,南极和北极,并观察它们的位置。地轴北极南极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北极地轴北端和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地轴南端和地球表面的交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认识地球仪读图D分析:观察地球仪,思考分析地球仪上横纵交错的线条代表什么?纬线经线纬

线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经

线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①②P20观察活动:观察地球仪地球仪上的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分别是怎么表示的?在地球仪上找出中国、北京、太平洋和珠穆朗玛峰。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21实践活动:学习制作简易的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制作步骤P21实践活动:学习制作简易的地球仪①准备材料:乒乓球、铁丝、锥子、橡皮泥和笔。②如图E-a所示,在乒乓球的正中画一个最大的圆圈,作为赤道。在乒乓球的两个顶点用锥子各钻一个小孔,使小孔到赤道上各点的距离相等。③把铁丝弯成图E-b所示的形状,注意铁丝是倾斜的,并且弯曲的半圆比乒乓球要略大一些。④把铁丝穿入乒乓球,如图E-c,并把露在外面的铁丝弯成小圆圈,以防止乒乓球脱落。操作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扎伤手。⑤在图E-C所示的底座部位,最好包上一些橡皮泥,使做好的地球仪更稳固。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21实践活动:学习制作简易的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易错易混①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的球体,但地球仪是一个_________球体。②地轴是人们假象的轴,只有地球仪才有,而地球上_____。③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在地球上是_________存在的,人们在地球仪上所画的点和线是为了方便研究地球。不规则正没有不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什么地轴总是倾斜的?地球自转平面(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呈_________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

由于北极总是总是指向_________附近,所有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姿态始终倾斜且倾角不变。23.5°北极星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含义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小结作用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地轴—地球自转所绕的固定轴,与地面呈66.5°倾斜角(假想轴,不真实存在)极点—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最北点是北极,最南点是南极)纬线—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井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随堂检测“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2022年4月16日11时05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全部安全顺利出舱,结束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完成下面小题。1.航天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全貌应该是(

)A.圆形 B.球体 C.圆锥体 D.弧形2.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B.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D.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3.下列关于地球大小的数据,错误的是(

)A.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B.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D.地球的极半径是6378千米BCD随堂检测如图为甲、乙两位同学演示的某地理模拟实验图,甲同学来移动纸片,乙同学来观察纸片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4.关于图1、图2的实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当纸片沿着桌面靠近乙同学,纸片逐渐出现B.图1中,当纸片沿着桌面靠近乙同学,纸片逐渐消失C.图2中,当纸片沿着伞面靠近乙同学,纸片逐渐出现D.图2中,当纸片沿着伞面靠近乙同学,纸片逐渐消失5.该地理模拟实验验证了(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大小 D.地球的公转CA随堂检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下图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7.人类利用人造卫星精确地测量出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4万千米 B.6371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 D.8万千米CB随堂检测某校举办“世界在我手中”主题作业展示活动。下图是部分地球仪作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四个作品中,连接南极(S)和北极(N)的线条表示的是(

)A.纬线 B.经线 C.回归线 D.极圈9.四个作品中,最接近标准地球仪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BD随堂检测材料: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完成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如图。完成下面小题。10.下列关于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B.赤道周长4千米C.极半径6378千米D.地球是一个椭圆形11.下列地理事物,从太空中无法看到的是(

)A.海洋 B.陆地C.白云 D.经纬网AD随堂检测在地理活动课上,墨墨和同学们一起制作地球仪,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图中倾斜的铁丝MN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经线 B.地轴 C.纬线 D.晨昏线13.墨墨和同学准备用制作好的地球仪演示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下列不适合做地球球体模型的是(

)A.乒乓球 B.泡沫球 C.透明玻璃球 D.纸球BC随堂检测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地球的形状是

。A是地球的北极,当你站在A点上,你的前、后、左、右都是

(方向)。(2)①是

线,地球上实际

(填“有”或“没有”)它们的存在。(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地球表面积约

平方千米。(4)地球最大周长

千米,约相当于

个400米跑道的总长(

)A.4万、10万 B.40万、100万 C.8万、20万 D.4万、1万球体(或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南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